如何在建立親密關係的時候防止心態失衡?
拋開戀愛不說,在交朋友的過程中,不知不覺的總會計算起得失,導致自己錯失一段感情。也總在不知不覺中用自己的想法來要求,揣度別人的。如何改變這一現狀?不要簡單的說我在乎你,與你無關。
當人們在親密關係中抱怨「Ta不夠愛我」的時候,其實常常抱怨的是下面這些情況:
- 在這段關係中付出了太多,卻得不到回報。
- 總覺得我愛Ta多於Ta愛我。
- 覺得Ta根本不在乎我們的關係。
- Ta從來不承諾我任何事情。
如果你也有所同感,那麼你有可能處在一段承諾不對等的親密關係中。
什麼是不對等承諾的關係?
親密關係中的承諾(commitment)是一種雙方想要繼續在一起並維持情感聯結的意願,也是一種選擇,即選擇放棄其他人,單獨與某個人發展親密關係。
而在承諾不對等的關係中,感到委屈的一方經常是很投入的,有很強烈的願望去維護和對方的關係,但另一方的意願卻並不強烈,甚至還保留了與其他人交往的機會。也就是說,一方做出了犧牲,但這段關係卻並沒有對另一方形成約束。
Stanley對18到34歲的未婚情侶進行的一項調查表明,大約有三分之一的情侶處於不對等承諾的親密關係中(asymmetric commitment relationships)。
承諾不對等有什麼表現?
當你的親密關係中出現了以下這些跡象時,可能說明你正在處於一種不對等的關係中:
- 你總在發起交流,而對方迴避交流
- 你的付出被當成理所當然的
- 有一方沒有在公開場合承認過你們的關係
- 你在對方心裡並沒有很高的優先順序
……
在不對等的關係中,做出承諾較多的一方被稱為「強聯結」(strong link),承諾較少的一方被稱為「弱聯結」(weak link)。
研究證明在親密關係中,男性更多地作為弱聯結的一方,害怕做出承諾。這很符合我們的刻板印象,男性首先做出承諾是真誠的體現,而女性首先做出承諾則可能會被認為是「過於主動」、「心急」、甚至是逼婚。
什麼原因造成了雙方承諾不對等?
1. 承諾的標誌被弱化
每一種文化中都會有一些特有的行為來展示親密關係中的承諾,例如穩定交往、同居、訂婚、結婚等。這些「里程碑」式的標誌能夠使得雙方意識到:我們的關係正在邁向下個階段。這時候,你能夠明確對方和你是站在同一戰線的。
而目前這些信號的作用正在慢慢被弱化,一方面,大家不再認為結婚就是一種保障。這就造成很多人可能對於伴侶的意圖感到困惑——「Ta是否想跟我繼續下去呢?」
另一方面,我們不再看重這些儀式化的步驟,越來越多的情侶在缺乏認真思考的情況下開始交往、同居,跳過訂婚,結婚時甚至也不再需要婚禮了。隨著這些承諾標誌的弱化,承諾對人的約束力也就越來越小了。
2. 保留選擇權
由於大眾媒體的影響,越來越多的人對於持久穩定的愛情持懷疑態度,或者害怕被甩。因為不確定這段關係將走向何處,每個人都更擔心自己被傷害,因此都專註於保護自己,而不把精力花在維繫這段關係上。
這時候,你會下意識地給自己「留條後路」。例如多線發展,在與現任伴侶約會的同時,對於其他機會也持開放的態度。一旦做出明確承諾,也就代表著失去了其他可能的選擇。
3. 疏離、恐懼型依戀的人更不願承諾
疏離型依戀的人想要盡量減少親密和彼此之間的義務(Stanley et al., 2010),所以害怕做出承諾。恐懼型依戀的個體可能因為「擔心對方是否會持續、及時的回應和關注自身」而選擇不承諾。
但疏離和恐懼型依戀的人並不是不能承諾,只是他們用逃避的方式來保護自己,減少可能的背叛和拋棄。
我們之間的承諾不對等怎麼辦?
一份對等的關係應該是平衡的,雙方對於彼此有安全的依戀關係,同時保持自己的獨立性,對伴侶有足夠的信任。而我們建立、發展親密關係的速度越來越快,承諾水平沒有跟上親密程度的步伐。
Stanley為正在處於不對等關係中的人們提供了以下幾點建議:
1. 溝通並檢驗
首先就是,不要避而不談。投入承諾較多的一方可能覺得自己處於逼迫的姿態,而另一半總是在逃避。由於害怕和焦慮,我們一直在猜想、在擔心,卻不能與對方真正地溝通自己的想法。
把你的想法直接傳達給對方是很重要的, 這並不等於在逼迫對方表達同等的承諾,而是對關係狀態的一種檢驗。
2. 做出明確決定
隨著親密程度的增加,當你想要你們的親密關係更進一步時,請做出明確的決定。不要省略掉這一步驟,讓關係就這樣不知不覺地陷入更模糊的境地。否則你會陷入一種「我們這算是交往了嗎?我們現在算是什麼關係?」的困惑中。
當你和伴侶進行約會、確定關係、同居、結婚、生子這一系列的步驟時,試著明確對於彼此的承諾,讓承諾水平和親密程度同步。
3. 及早表達態度
如果你想擁有一段持久穩定的親密關係,儘早表示自己的態度,並確認伴侶是否和你一樣想繼續這段關係。
我們並不能給予你一個確定的時間點,規定你在何時表態,但現實是,有太多的年輕伴侶都是過了太久才知道對方的態度。你拖得越久,對方就有越多理由來迴避「承諾」這個話題。
其實我們不是在追求愛情平等,因為我們都明白哪有完全平等的愛情呢,總有一個人更喜歡對方一點。
我們期望的是有對等的承諾、對等的付出的感情。是不要讓人覺得,只有我一個人在意這段感情。
我們也有公眾號喔~
簡單心理(janelee1231)
尋求專業的心理幫助戳:在線心理諮詢_心理測試_心理學知識 - 簡單心理
作者:簡單心理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你只要保持平衡就行。
不需要去秀你的誠意。莫名其妙你就成了良心上的債權人,而他就是你眼中的負心漢。
假如你經常請他吃飯,你心裡就會對他請你吃飯產生期望。假如你經常幫他忙,你就會對他幫助你產生期望。一旦事實證明期望破滅,你就會怨恨,不滿,和他爭執,感情破解。
《和莎莫的五百天》中,男:我們是什麼關係?女:怎麼了?你不開心么? 男:開心。 女:我也是。
感情里,你付出了總是想要回報。你想確認你們親密的關係,貼上標籤,義結金蘭或者姐妹同心。你也要他用相同或者更多的誠意來回報你。
為什麼要對他產生期望?你只要做讓你自己開心的事就好了!你今天開心,請他吃頓飯,有什麼關係?你心地善良助人為樂,順手幫他忙,也沒什麼損失吧?
不去期望太多,那你每天所獲的都是驚喜。
個人迷信的觀點是做好事可以積陰德,攢人品的喲。
-
很簡單,你別整天算自己的賬,你也算算別人的得失。所有的人,在人世生存,都會斤斤計較。
(誰要跟你說他心胸寬大,不去盤算,那叫扯淡。)差別的,只在一點。
世間有兩種人,一種只打自己的算盤,另一種人,會去考慮對方。
-任何關係都沒有絕對的平衡,能愛就愛下去,愛不下去就離開。一邊哭哭啼啼埋怨對方一邊貪戀泥沼中的溫暖是死路,只會增加無謂痛苦。
最好的方法是分散注意力!分散注意力!分散注意力!!!
多和家人朋友互動去工作去學習去看書健身做飯看劇養寵物,如果ta傷了你的心,就把你的愛分給全世界吧……粗粗看了一下,大部分的人都是在建議題主「不要介意得失」「做讓自己高興的事就好了」,這曾經也是我的想法,但是現在我有了新的觀點。
題目里提到了「親密關係」這個詞,所謂關係必然是複數個體之間的聯繫,單獨的一個個體是沒有「關係」這一概念的。舉例來說,我曾像很多圖樣圖森破的丫頭片子一樣糾結「為毛男票對我沒有我對他好」,有段時間我也覺得「做好自己」「不去期待」是不是就是最好的解決方式。
實際上,以我個人的體驗來說,並不是。
親密關係,作為一種感情的描述,而讓參與其中的一方「不去期待」,是否也埋下了另一種隱患?
就像我跟男票,叫我不期待他對我好,只能我一門心思對他好,憑什麼啊。就憑我喜歡他么。那反過來說,他沒有對我好是不是就說明他不喜歡我嗎?我找個男票還不能要求他對我好了,這簡直奇了怪了。
啰嗦這麼一大堆,我想也該說我的答案了,那就是「溝通」。
如何在建立親密關係的時候防止心態失衡?
去溝通。
一味的忍讓,遷就,「做好自己」……並不夠。(太苦情了啊摔!又不是瓊瑤劇!)
世界上就是會有不會體諒別人心思的蠢材,和不知道該怎麼對別人好的呆瓜。
當然這個溝通之前,你也有需要自我檢視的地方:
1、你的心理期待是否有「越界」的地方?
譬如說,如果我的閨蜜在我深夜加班時沒有來接我,我並不會心理失衡。而男票如果這樣做,我心裡有不滿,我想也屬於正常現象。
另一種情況,剛剛確認關係的情侶、密友……往往不能很自然地互相付出或者表達好感,這是正常現象,過些時間就會好。
2、你的心理期待重點是物質還是精神?
這一點聽起來頗世俗,但又無可厚非。不過大家都心知肚明有錢難買爺高興,所以如果是因為為對方付出的物質、時間……等東西而不平的話,恐怕難以得到對方的體諒。
在搞清楚以上兩點的基礎上,與對方溝通,重點為以下:
1、我很重視你,並且願意讓你高興。(你不喜歡哪裡我改!)
2、我覺得對你付出了很多,但是不知道是否得到了讓你高興的效果。
3、提出自己的需求並和對方探討,這樣的需求是否合理?
如果對方覺得你做得哪裡有問題,我想在心平氣和地溝通的基礎上,還是會告訴你的(這樣你就可以改正)。同樣,如果對方並沒有意識到你的付出,那麼經過這樣的溝通,ta也會更明白。
最後但是最重要的是,要知道感情這個天秤永遠無法做到完全對等,總會有一點點小小的心理落差。去克服它!克服它,然後去溝通,努力讓對方更加地喜歡你吧,你也會更加喜歡ta的!
偷窺知乎這麼久的初次回答,羞澀地匿了……別愛的太滿,別睡的太晚。該留就低頭,不留就乾脆走。剋制方能水長流。
最重要的,你要一直往上走。即使不小心愛錯了人,也有更好的替代品。心態失衡,是很多親密關係矛盾爆發的源頭。
之所以失衡,原因從主觀上來說,不外乎就是有所期待,有所目的,更多時候,這樣的期待和目的總會顯得有些超出預算,也就是超出對方可承受範圍。當然了,不排除有些時候,對方故意不作為,那這隻能說自己瞎了眼,我們也沒辦法去要求控制別人,還是繼續說說自己吧。
其實在眾多個案關於婚姻愛情的諮詢中,我們會發現,超過九成的來訪者都屬於具備下列情況:
1、沒有獨立的自我意識
2、沒有明確他人的邊界
3、沒有良好的溝通技巧
有些人只有其一或其二,有些人三種情況都有。對於親密關係而言,其實這三類情形,是一段良好的親密關係基礎。如果形象一點比如,算得上是蓋一棟房子的地基。
以前的生活環境相對保守,也比較封閉,大家不太願意相互表達,受一些舊思想的影響,所以哪怕一部分人存在這樣的問題,都是忍忍就過了。而來到新時代,新文化,新思想,大家變得越來越自由,越來越懂得如何利益最大化。
需求多了,想法多了,慾望也隨之膨脹了。
親密關係中,缺乏了獨立的自我意識,在接下來去了解他人邊界的時候,就會不知所措,甚至出現跟著對方走,而失去自我的狀況,緊接著就是不太知道應該如何與對方溝通了。這是一條流水線,算是連鎖反應。
所以,防止心態失衡的最好辦法,就是首先具備獨立的自我意識。
不論你有多愛對方,不論是不是已經把百分之百的自己交給對方,都可以理解。不過,請在交出百分之百之前,留百分之一給自己。正所謂留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當你已經失去自我,還怎麼愛對方?更不用說,一個不愛自己的人,用心去愛別人了。
具有獨立自我意識的人,一定具備獨立人格。一般表現為習慣獨立思考,獨立實踐,擁有自己做人的原則,並且也具備創造性的能力。為了方便理解,我們可以思考一下經濟獨立,經濟獨立之後的我們,花自己的錢,不用向別人伸手,在物質慾望面前,我們可以做一切我們想購買的東西,只要自己可以承擔,完全不用去管別人的面孔,只需要自主滿足就好。
同樣的,我們可以獨立思考,不會猶豫不定,別人的意見只會成為參考標準,不會讓其左右自己想法。可以給自己提供安全感,並且可以完全通過自己創造出的快樂使自己快樂,也不會患得患失。離開誰,都無法阻礙自己讓自己開心,而有一個心愛的人加入,會是錦上添花,不是雪中送炭。
看起來,好像具備獨立的自我意識的人好像有些冷酷無情。其實不然,獨立自我意識的人更懂得尊重他人,照顧他人感受。因為他們懂得尊重自己,也知道別人做了什麼事情,是會讓自己感覺到困惑的,為了避免使別人也產生同樣的困擾,所以才會更加知道如何向對方表達。
當我們已經具備了獨立的自我意識,我們會順理成章的理解他人的邊界,兩人的相處至少是彼此尊重,相互理解的,接下來良好的溝通技巧,可以通過學習,也可通過實踐,甚至可以通過磨合慢慢改善。
至此,心態失衡發生的可能性已經被降低很多,因為我們早已打好基礎。
我是黎陽,祝你幸福。
在一段親密關係的開始或是大部分時間裡,無意的習慣也好有意的控制也罷,一個人總會想嘗試去知道對方的感覺。尤其是在親密關係的開始,人們總希望能夠更加精確知道對方的想法,甚至把握對方的所有地雷,嘗試去揭露親密關係中另一半的內在感受,精心呵護,不希望它死在襁褓里。確實,研究結果表明合理範圍內理想化親密關係中的另一半會使這段關係更持久。
然而,倘若沒有全面考慮並處理好親密關係中出現的消極反饋(比如那些壞情緒、不情願等等),長此以往人們容易覺得失望甚至是後悔。親密關係最可惜的便是不知不覺中的弄巧成拙。積極偏見開始向消極偏見的轉化,它的確是一個潛移默化的過程。很多親密關係破裂之後,他們對這段關係的形容中常常帶著「不知道什麼時候開始我們的關係就變了」 「不知道什麼時候開始出現了裂縫」等的字眼……
偏見本身就是一個容易走極端的知覺過程。再加上「愛情來得太快就像龍捲風」,處於親密關係中的偏見分分鐘有可能被吹出正確軌道。
親密關係中的偏見是怎麼來的?
偏見在每個人的社會人際交往過程中並不是什麼陌生的辭彙,你可能會覺得穿西裝出現在城市CBD的大都是高富帥,你也可能覺得穿著個性大膽的人大都是藝術派的,你甚至可能會看到外族小哥就會不自覺拉開距離,等等。
而在親密關係中,除非是你不願意承認,否則,摸著你的良心你應該知道「其實!他真的沒有那麼帥」「其實!她身材也沒有那麼好」「其實!他沒有那麼貼心」「她煮的東西也真的沒那麼好吃!」……
社會心理學中偏見產生的原因大抵可以分為客觀原因,包括社會生活環境、民族宗教、缺乏接觸和交往以及認知對象特徵,以及主觀原因中常見的社會認知偏差Social cognitive bias,其中主要是首因效應、光環效應、刻板印象以及投射作用。
「我覺得他挺喜歡他的工作的呀。」
「我認為她很喜歡《泰坦尼克號》這部電影吧。」
「我覺得他今天跟我約會一定很開心。」
「我認為她應該很喜歡和我在一起。」
在積極偏見中,首因效應Primacy Effect以及光環效應the Halo Effect會產生更多的影響。首因效應,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第一印象,當我們開始一段新的戀愛關係的時候(不得不承認還是先看臉的呀),嗯,如果第一印象很nice,那麼接下來的第二、三、四印象比如他的身高、他的舉止以及他的年齡即使並不完全符合預期,看著他的臉你便也就欣然接受了。而光環效應,也叫做暈輪效應,一種帶有傳染魔力的神奇效應。親密關係伊始,光環效應和首因效應相輔相成,共同營造了一個完美「男友」或「女友」形象,當帶著一張俊俏的臉龐的男人在你來姨媽的時候給你煮了碗紅糖雞蛋,你甚至會覺得他一定是個孝順的孩子,會對爸爸媽媽都很貼心,你甚至還會覺得他一定會是個好爸爸,會對小孩子體貼入微。不可否認的是,這樣的認知偏差在這個moment的確拉近了親密關係的距離,無論是看見的或是偏見的,總之你們更親近了。
「我愛你,所以你得愛我。」
「我捨不得你,所以你不能去外地讀書工作。」
「我為你煮飯打掃擠壓和閨蜜的時間,為什麼你不可以為我做這個做那個?」
「我想我們會結婚的吧,但最後你說了分手。」
然而,一貫的脫離實際情況所產生的主觀認知偏差,也將會給親密關係帶來不同程度的消極偏見,這兒的社會認知偏差我主要指的是刻板印象Stereotype和消極的投射作用Negative Projection Effect。它們在親密關係的下坡路段都不自知地成了推手。
刻板印象在親密關係中,我希望把它解釋為認知過程中預先形成「男朋友」 「女朋友」「老公」以及「老婆」的死板的名詞解釋,是一個難以動搖的角色認知。投射作用則是一種自我的擴張,是一個推己及人的認知過程。一個人在認知他人的時候,把自己的特徵歸屬到他人身上,認為他人與自己是相同的。漸漸地,「我們的」成了一個很典型的口頭禪,「今天去我們很喜歡去吃的那家麻辣火鍋店吧!」(OH NO!其實,他只是陪你去,他不怎麼吃辣的),這是一種典型的願望投射,即把自己的主觀願望強加給對方的一種投射現象。久而久之,一方覺得「我們的」親密無比,另一方卻視它為一種無言的壓力。這種願望投射還表現在:我咋地咋地對你好了,那麼你也得(should)你也必須(have to)對我咋地咋地好。時間推移,被施壓的一方在這段親密關係中自主性越來越低,自我效能也越來越低,關係的天平嚴重失衡,親密關係很容易走向破裂。
怎樣能夠更好地經營一段親密關係呢?
我們期待親密關係,但也害怕經營失敗,破壞親密關係形成之前的朋友關係。在沒到「恐婚」的年齡,甚至已經出現了「恐戀」一族。
tip1:用聯繫、發展的觀點看待交往對象及其行為。每個人都是發展的個體,無論是單身著的還是處於親密關係中的,他們不會因為和你交往了就放棄接受新知識新信息,也不會因為和你交往了身邊就再沒有出現其他異性朋友,更不會因為和你交往了就固步自封暫停所有興趣愛好…用聯繫發展的觀點對自己以及對交往對象,有時候得反思是他/她走得太快了,還是只是自己懶惰了。
tip2:儘可能全面地認識交往對象。看臉畢竟只是第一印象,長期交往的親密關係,靠臉大概不足夠吧!多用「看見的」取代「偏見的」,會更有利於親密關係的可持續發展呢!
tip3:堅持共性和個性統一的原則,尤其重視個性原則,避免「貼標籤」、攀比以及模式化。或許大部分女生的理想是魁梧壯碩的體育生,然而最後卻和嚴謹認真的工科男速配。嗯,理想和現實總有差,世界上不是只有歐巴型男朋友噠!
tip4:克服主觀心理因素對社會認知偏差產生影響。你的不自信以及安全感的缺乏使你在親密關係中搖擺不定。因此,無論你在親密關係的哪個位置,首先你得是個自信自尊的獨立個體!這甚至比談個戀愛更重要!
tip5:堅持理智原則,盡量避免感情用事。妹子們啊,韓劇里都是騙人的!!醒醒吧,宋仲基不是你的~~眼前的男人可能沒那麼帥沒那麼紳士身材沒那麼好笑容沒那麼迷人,但他看得見摸得著!認清現實,保持理智!
我們提倡親密關係少一些偏見,多一些看見。
需要真摯真誠交心,切莫吝嗇解釋溝通。
需要理智換位思考,拒絕衝動任性斷言。
---------------------------------
本文節選自友心人文章親密關係與認知偏見,可點擊標題閱讀全文。
友心人(yosumn),鼓勵批判性思考、有趣且專業的心理學科普社區。
偶然刷到這個一直困擾自己的問題
對這件事,個人覺得只要一段關係存在失衡感就會一直存在。特別是一直處於一種地位時,特別容易把這種感覺當做理所當然,突然處於另一種狀態時,不如說坐標原點已不再最最最初,而在有記憶的「以前「」那時」。
如此說來,有的「不公平」是覺得現在不好,沒以前好。究竟什麼樣算是好呢?很多時候不是現在不好啊,只是覺得沒以前好。
以前多好呢?或許日日相伴,或許任意妄為有人嬌寵,或許無微不至,或許生活和諧哎呀羞羞的。是因為什麼來著,在覺得失衡的時候想到的都是眼前人的不好,這點那誰可強多了。。他這樣憑什麼值得我這樣對他!
我因為這種心情沒少發脾氣,就是發著脾氣也覺得「以前我可懂事了都是因為你我才變這樣」。但心裡還是知道,就是喜歡啊,就是喜歡。就更不平衡,我以前那樣現在這樣了這麼喜歡你萬一有一天你不喜歡我怎麼辦你憑什麼不喜歡我我xxx。。
可是這個人也會明白我的心思,雖然無奈,謝謝他能包容。
就是這個,包容啊。很多事在自己身上就看不透,但看別人就很聰明了。當兩個人都和你發簡訊喝著酒唱著歌說著多喜歡多努力卻因為感覺得不到回應而害怕而歇斯底里而追悔卻追不回,這種故事看到年輕的二十歲已經有些疲憊。那時下著決心說對自己喜歡的人一定不要這樣一定要笑著不要臉。
真的不要臉時其實挺惶恐會付諸東流啊。
真的鬧時真的怕他不回頭啊。
可他憑什麼每次都不生氣都體貼都包容,憑什麼原諒你還要先道歉。
如果都那麼在意失衡,也沒什麼啦。
大不了就是經年後在床邊嘆口氣。
有一句話「在你覺得對方已經令人無法忍受時,對方多半也在忍耐你。」還有一句,是我現在喜歡的人說的
「你說你喜歡我,你覺得付出了很多,你覺得你手足無措,你覺得你付出太多就更怕我會離開,
其實誰不是這樣呢。」
我們的失衡無非就是沒有在對方那感受到與我們相同的情緒。
那就和他說啊。努力表達吧。現在不說,一定要等到什麼分手信里流著淚寫嘛。
相處模式已經發生了改變,情感與習慣接受眼前這個人不夠同步吧。
說的多了,也沒什麼底氣說是解決問題呀。就當這是謝謝這個問題給我安慰,也分享給你我的嘮叨作安慰吧。更多的是告誡自己,別作。快三年前用這個賬號 後來怎麼也想不起來了
突然昨天就找到了啊。時間過去很多 我也長大了很多 個性也溫和了 更脆弱了因為被保護的很好吧嘻嘻。當時喜歡的人 現在我還是喜歡。這兩天我也在反思,上大學的時候,有個很親密的朋友,一起吃飯一起上課一起上自習的那種,可是這種關係維持了不到兩年,我們就再也不說話了。然後兩年前,和一個同學一起租房子,剛開始關係特別好,一起做飯,一起出去玩,但目前,我就想趕快逃離這個環境。我覺得我可能是真的處理不了這種朋友關係。
這兩天我就在想,為什麼我處理不了,因為我曾經離她們太近了,感受了太多我不願意感受到的失望,有時候是委屈,而大多數時候,我不把這些失望說出來,我把所有的委屈放在心裡,想會過去的,我們是好朋友么,有什麼過不去的,而且說出來覺得自己不當她們是朋友似的。但事實是,我把自己想得太偉大了,我自己其實是個很敏感的人,有時候也是計較的。
但過去的已經過去,挽不挽回都不重要,雖然在這些關係中,我和閨蜜們分享了很多快樂,但我的心態是極其不健康的。
現在覺得,維持親密關係的平衡首先是要自己心態平衡,自己別太敏感,別控制欲太強,尊重對方是獨立的個體,給對方自由和空間。
然後就是不要以為什麼事忍一忍就過去了,有些你無法接受的是你這一生都忍不過去的,很多事情你可以忍一年忍兩年,但都是暫時的。所以,要麼別走太近,別要求你的好朋友在任何層次上都和你很默契,這樣很多缺點屏蔽掉了,你們好朋友的關係是可以長久的。要麼,一定要找到有默契的人,如果沒那麼多默契卻又要走很近,只能是加速關係惡化。確實很難,人總是怕孤獨的,想周圍有個親密的人,但確實大多數人並不是在各個層次上都和你有默契的。
忍耐或者爭吵絕對不是解決不平衡的辦法。只有你了解你自己,知道你和對方的平衡距離,然後給予這段關係愛,尊重和自由,才能讓每一段關係是有質量的,也只有有質量的關係才可能長久。
無論一個人離你多近,他都有權做自己的選擇,即使是離開你,你都要尊重。一句話講就是:不要單方面簽合同,也不要單方面擅自履行合同。暫時的失衡是正常的,就像高山流水一樣,自然會往地處流的。只要順其自然即可,失衡總會平衡,達到公平。長期的失衡是失態表現。是綁架。審視你們之間的關係,給自己鬆綁,重要的是給別人鬆綁。你就會逐步趨於平衡。
這個問題說來簡單,實際上做到並不是太容易,因為人都有私心,或多或少會去衡量得失。我對你真心實意付出百分之百,而你對我時而關心時而冷淡回報率百分之四十,一次兩次也就罷了,常常如此,就會不平衡覺得自己像個傻子,當這個時候怎麼辦呢?我認為你可以這麼想:1.不管怎麼說我對你好,是我自己對自己品質的要求,我不是抱著功利的心態對你好,我只是做我自己。2.別人的回報率與我付出的不成正比,可能是那個人本身的問題,他/她就是這麼樣的人,也許並不值得你交心。那麼發現這一點之後,你在以後的相處中就慢慢收回自己百分之百的真心,改成百分之五六十就好。3.調整自己的心態,這個非常重要。要知道事事並不是付出回報成正比的,何況很多事的付出根本就沒有回報。你對她好,她卻對他好,而他對它好。你付出的沒有回報,她付出的也沒有回報。所以不要糾結不要覺得自己吃虧了,委屈了,記住一句話,不要太計較,吃虧是福。我一直相信善良的人會更容易得到幸福!
Love yourself.Be kind.Let go of expectation.
借用一句張老闆的話:我得到的都是僥倖
1.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2.保持自己的獨立性
用一報還一報的態度來處理關係。即別人對我好一分,我便對他好一分;別人對我差一分,我便對他差一分。或者反過來進行操作,我對別人好一分,別人對我好一分,再我對別人好一分。
因為親密關係是兩個人的關係,光一方意願強烈並不能形成良好的關係。當然,如果實在想形成親密關係的那方,主動是必須的,或者可以做到啥也不做就吸引對方(這好像操作難度挺大的)。決定回答這個問題,是因為此時此刻手邊的一本《親密關係的重建》。書和書里的情話、照片一共被珍藏在最不常用的箱底,沒捨得扔也一直沒翻開。而今才發現它比情侶衫的意義更為重大,哪怕寫下「這趟愛的旅途同行吧」的女孩已經闊別半年有餘。
時隔半年多再回頭來看這段經歷,在親密關係的建立過程中我讓她失衡了,而且是沒法復原的失衡。總結起來這一年多的時間裡,一直是她一方在主動,而我連平日里日常親昵的問候都省去,剩下睡前的寥寥幾句晚安,時不常連說好要打電話的約定也會因為太忙碌而忘記。甚至連約定好的周年紀念日慶祝還有假期見她家人的約定也因為我一些個人的主觀原因推了。
回過頭去思忖這段感情的時候說不上來什麼心情,其實大概從紀念日那個雷雨天里她跑老遠買原料給我做了楊枝甘露準備坐兩小時地鐵過來給我驚喜,而我連準備的驚喜都拒絕的時候,我就已經被放下了。在她努力建立親密關係的過程中,她一直在努力在隱忍在包容在理解,而我也只理所當然地覺得有那麼個女朋友是我一生一大幸事。我想後來之所以被放棄,不是因為不喜歡不愛了,只是因為她累了。但我想,不管多久,愛她依舊是我做過的,最美好的事情。也感謝在最不懂得愛的年紀,她教會我愛。
那本《親密關係的重建》我翻開的太晚,當時並未明白這本書的意義,只覺得就這樣湊合過平平淡淡也挺好。上周末的時候家教學生問我有錯過的人嗎,我笑笑。生命中有些錯過,最後還是成為了錯過。書里「不要對愛失望,要為愛努力」的道理我明白得太晚。再後來也遇到了一個喜歡的很特別的人,改變了自己學著去珍惜去體貼去愛一個人。真的處在上一個她的處境的時候,我終於明白她有多傻。可是啊,依舊相信愛情,也依舊會放手去愛,但時刻提醒自己不管多愛多重要,都必須尊重對方的選擇,尊重對方有一天也許離開我的選擇。答案要麼是:放寬心態。
天哪嚕這麼難我寧可變回單身狗!叫你不要想著你做得到嗎!要麼是:溝通。
一次兩次就會說你告訴我我改呀,再然後就是哦了。不要把戀愛加速成婚姻晚期啊。所以我能想到可操作性最強的辦法就是,找一件自己熱衷的事情投入進去做。
1 客觀上沒那麼多時間放在戀愛上。2 完善自己會建立自信,也就不會沒事兒想多。3 變得更好也會讓對方更喜歡你。健康的感情不是時刻注目著對方,也不是東張西望,而是並肩向前,卻用餘光互相惦記。若即若離,患得患失人與人的關係不就是在這些真實的感受中培養出來的么。你若怕失去,那便是還未得到。如果得到了,那你應該盡情享受,不要去想那些失去後的。什麼都想清楚了,那感情還是感情么?
這個問題其實從友誼角度看比較容易理解.:你把TA作為最好的朋友 覺得你們幹什麼都該一起 你靜心準備TA的生日 但對方沒有這樣的定位 甚至可能忘了你的生日 你就失落了友誼比愛情更少契約 但一樣的是有默契是緣分 沒默契不能強求 至少你知道了對方做不了你最好的朋友 只能當其次的甚至再次的 在親密關係建立中 大部分就是因為沒有契約而產生了期待不能滿足的失落 如果是戀愛關係你可以去嘗試要求 但友情大部分不能 解決方式1.你其實不會永遠那麼失落 那麼失落一會又如何----你沒有自己想像中長情2.別下那麼多關係的定義 享受當下 然後準備好隨時可能再見
推薦閱讀:
※女孩子明明舉動親密卻不答應做女朋友是什麼心理?
※在美留學生如何「勾搭」國外的女生?
※在家庭生活中,「妥協」和「迴避」的區別在哪裡?
※中國家庭文化或社會傳統里有哪些不合理的做法和觀念,卻被代代相傳的保留了下來?
※在親密關係中,雙方的平等能否使這段關係更加穩定?
TAG:親密關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