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方言里保留了哪些古漢語中的用法?
突然想起來那年那月那日在人人上看到了這樣一條狀態:《詩經·衛風·碩人》中有這麼一句「手如柔荑,膚如凝脂,領如蝤蠐,齒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這首詩是讚美衛庄公夫人庄姜的。「盼兮」是形容美人眼波流動,非常迷人。新派南京話中青少年俚語借「盼兮」一詞指美女,現在有女朋友的意思。
於是就有了這麼一個問題,可能問得不夠精確,歡迎大家一起完善~
淮語(江淮方言)
「玉米→六穀」安徽淮區稱玉米為「勒谷」、「樂谷鎚子」,古文經典中稱大豆、小麥、大米、小米、高粱為五穀,明代玉米從南美傳來,也成為了我國重要的農作物,所以古人就將玉米當成五穀之後的第六穀,稱六穀。
「拖鞋→靸鞵」安徽淮區的老人會把拖鞋說成「撒鞋」,實際上是古代拖鞋「靸鞵」的音變。這詞最早可以追溯到上古三代。
唐代王叡 《炙轂子錄靸鞵舄》里說「三代皆以皮為之靸鞵。」宋代宋敏求的《春明退朝錄》中說「尚書省舊制,尚書侍郎郎官,不得著靸鞵過都堂門。」
「韶刀」合肥常寫作「勺道」,南京寫做「韶韶」,表意不明事理、裝腔作勢、臭美。淮東淮西兩片合肥、揚州都有使用。《金瓶梅詞話》第五一回「俺這媽越發老的韶刀了。」《儒林外史》第五三回「你看儂媽也韶刀了!難道四老爺家沒有好的吃,定要到國公府里,才吃著好的?」
「奇怪→詭吊」滁州話會把奇怪的、異樣的東西形容為「鬼吊」,近來南京、合肥也有人學著說,實際上是古語弔詭的倒裝。《莊子 齊物論》「丘也與女,皆夢也,予謂女夢,亦夢也。是其言也,其名為弔詭。」
「嬉皮魍魎」合肥話稱不務正業的人稱之為「嬉皮魍魎」,將「某某鬼」稱之為「某某魍魎」的用法明清小說常用,《水滸傳》「那婦人道:『混沌魍魎,他來調戲我,倒不喫別人笑。」
「可以→著」安徽淮語去把可以了、行了稱之為「照了」,正字為「著」,明清小說常見此用法。《初刻拍案驚奇》「些少葯末,投在鉛汞裡頭,盡化為銀。富翁道:好了,好了。前番不著,這番著了。」
「下午→下晝」安徽淮語區常見。《初刻拍案驚奇》「下晝時節,是有一個湖州姓呂的客人叫我的船過渡。」
「謝謝→難為」江蘇淮語區常見。《紅樓夢》「難為你。誤了你發財,冒雨送來。」
歡迎大家補充啊。
ps我最近有一個大膽的想法,想搞一個用合肥話的曲藝——合肥評話。簡單來說,就是用合肥話講的評書,表演方式承襲揚州評話。。大家有沒有小期待?嘻嘻。關於南方方言存古的答案比較多了,特別是粵閩吳,網上很容易找到類似總結。官話區由於與普通話差異相對較小,存古往往被忽略,這裡以自己家鄉方言中原官話信蚌片信陽地區方言為例進行補充。PS:主要是信陽市潢川縣方言為例,舉例不包括新縣、商城有獨立入聲調,去聲分陰陽的八個鄉鎮。
中原官話信蚌片信陽方言(用繁體是因為方便補充音韻資料):
1、拉、拽:【扽t?n】《集韻》都困切,音頓。撼也。又《博雅》引也。
2、剖魚腸、刮鱗片:【胣ts??】《集韻》丑豸切,音褫。刳腸曰胣。《莊子·胠篋篇》昔者龍逢斬,比干剖,萇弘胣。《註》刳腸曰胣。
3、拔草:【薅xau】《唐韻》呼毛切,《說文》拔去田草也。《詩·周頌》以薅荼蓼。
4、扔:【拌pan】《揚子·方言》楚人凡揮棄物謂之拌。
5、頭髮鬆散散亂:【髼p??n】《正韻》蒲紅切,音蓬。髼,髮亂貌。
6、潮濕環境或水汽浸漬衣服或皮膚:【湆t??i】《說文》幽濕也。《徐曰》今人言浥湆也。
7、冬天水結成條或柱狀:【凌lin】《廣韻》冰凌。《風俗通》積冰曰凌。
8、手指紋:【腡luo】《玉篇》手理也。《廣韻》手指文也。
9、衣服口袋:【袔包k?i? p?au】袔《集韻》苦瓦切,小衫。又口個切,音坷。《通志·六書略》夾衣也。
10、以手或瓢狀物舀:【搲va】烏瓜切,手捉物也。又《類篇》烏瓦切。吳俗謂手爬物曰搲。又《集韻》烏化切。吳人謂牽挽曰搲。或作攨。
11、挑逗、戲弄:【嫽liau】《說文》女字。一曰相嫽戲也。
12、過濾固體倒出液體:【潷pi】《集韻》逼密切,音筆。《博雅》盝也。一曰去汁也。
13、蔬菜水果失去水分:【漮k?a?】《說文》水虛也。《釋詁》曰。漮,虛也。虛,師古引作空。康者,穀皮中空之謂。
14、公牛:【牯ku】《集韻》《韻會》果五切,音古。《玉篇》牝牛。《集韻》牛名。
15、液體沸騰溢出:【潽p?u】《說文》:「鬻,炊釜沸溢也。」段玉裁註:「今江蘇俗謂火盛水沸溢出為『鋪』出,鬻之轉語也,正當作鬻字。」《廣韻》音「蒲沒切」。
16、母雞下蛋:【嬔fan】《說文解字注》:生子齊均也,謂生子多爾如一也。
17、母黃牛:【上面一個沙下面一個牛sa】《集韻》師加切,音沙。牛名。
18、小飲:【渳mi】《廣韻》綿婢切《集韻》《韻會》母婢切,音弭。《說文》也。一曰水貌。
19、用刀刺:【擃na?】《集韻》匿講切,撞也,刺也。
20、被熱氣燙到:【煆xa】《揚子·方言》煦煆,熱也。乾也。《廣韻》煆,火氣猛也。
21、皮膚皴皺:【皵t??io】《韻會》七約切,音鵲。皮皴也。又木皮甲錯也。《鄒浩四柏賦》皮皴皵以龍驚。
22、吃相不佳:【噇ts?uɑ?】《玉篇》喫貌。《集韻》本作,食無廉也。
23、兩手指撐開間距【抯tsa】《類篇》莊加切,音渣。王筠《說文句讀》:吾鄉叉大指中指指以量物之長短謂之抯。
24、扣住紐扣的套:【襻p?an】《集韻》普患切,扳去聲。《類篇》衣系曰襻。
25、用水噴射:【滮piau】《集韻》皮虯切《說文》水流貌。
26、嘔吐:【噦y?】《說文》氣啎也。啎,逆也。通俗文曰。氣逆曰噦。《正字通》有聲無物曰噦。
27、毒殺:【癆lau】《說文》朝鮮謂藥毒曰癆。《揚子·方言》凡飲藥傳藥而毒。
28、用細絲拴住:【糸mi】《說文》細絲也。
29、塵土飛揚:【埲p??n】《廣韻》《集韻》蒲蠓切,音菶。塵起貌。
30、眼睛細微略過:【?sa】《廣韻》古洽切《集韻》訖洽切,音夾。細暗。又眇也。一曰目睫動。
31、高溫烤、油煎:【炕k?a?】《傳》炕火曰炙。《疏》炕,舉也。謂以物貫之而舉於火上以炙之。
32、凝固:【冱xu】《集韻》胡故切,音護。寒凝也。《張衡·西京賦》涸隂冱寒。
33、蹲下:【踞ku】《集韻》居御切,音據。《說文》蹲也。
34、躲藏:【囥t??ia?】《集韻》口浪切,音亢。藏也。
35、遮掩、按住、壓滅:【揞?n】《正韻》藏也。手覆也。《揚子·方言》滅也。荊楚曰揞。
36、腳摩擦、滑動:【跐ts??】《博雅》履也,蹋也。《釋名》跐,弭也。足踐之使弭服也。
37、撓癢:【擓k?uai】《唐韻》苦淮切《集韻》枯懷切,音匯。揩摩也。又抆拭也。
新增補充(借鑒了@李鵬程回答,表示感謝):
1、找:【覓mi】
2、小睡:【寐mi】
3、太陽:【日頭z? t?ou】
4、香菜:【芫荽ian ?i】
5、宅:【囚t??iou】
6、掰:【擗p?i】
7、蜻蜓:【虰虰tin tin】
8、小孩:【伢ia/?a】
9、沒有眼色:【白覕p? mi?】
10、哪裡:【哪許na x?】
11、垃圾:【糞掃f?n sau】
12、拖鞋:【靸鞋sa ?i?】
13、中飯:【晌飯sa? fan】
14、吃完:【吃罷ts?? pa】
15、包嬰兒的襟毯:【裓t?i?】
16、粉筆:【白墨p? m?】
17、肚臍眼:【肚脖臍tou mo t??i】
18、吝嗇:【慳t?ian】、【嗇s?】、【瞉k?ou】
19、折斷、掰斷:【撧t?y?/t??y?】【搣mi?】
20、一二百塊:【一兩百文i lia? p? v?r】
鄰縣固始存古略舉例(和本縣口音略有差異,暫不注音。信陽地區光山、羅山、新縣、羅山等縣方言與潢川差異較明顯,不太了解,且缺乏資料,暫不舉例。):
天亮:【天光】
天晴:【好天】
女兒:【囡】
槍:【銃】
牌子:【字號】
廚房:【灶下、灶間】
地方:【所在】
跳蚤:【虼蚤】
下雪:【落雪】
湖南省澧縣,燒水叫鼎水。
古漢語中『飢』與『餓』意思不同,『飢』是相當於現代漢語餓的意思,而『餓』就是餓得不行,快要死的意思。而新會如今表示餓還用『肚飢』一詞。
我們表示「跑」的意思還用「走」。而古漢語中「走」就是我們現在「跑」的意思。
表示「給」用「畀」。古漢語中「畀」就是給的意思。
先寫這麼多。說說南寧方言中的存古現象吧
南寧平話/南寧白話(粵語邕潯片):(對應)普通話
平白不同:歸(kui2)屋/返屋(企):回家吃(hek1)朝/(白話與普通話相同):吃早餐吃(hek1)夜/(白話與普通話相同):吃晚餐啊或eng(表發音,類似於中原官話區的俺或客家話的涯?)/(白話與普通話相同):我阿叔阿嫂(不確定是不是存古說法)/(白話稱呼你們都懂的):父親母親平白共同存在的存古現象:
朝早:早上晏朝:下午日頭/(白話與平話相同):太陽耍(sa)/(南寧白話與平話相同,但廣州話也是玩):玩佢(發音似葛)/佢:他咁(平話發音gian2)/咁:這樣幾多(da)文/幾多蚊:多少錢還有,南寧兩大漢語方言中共同的語氣詞現象:
不要這樣子(為!)本回答有一個答主已回答,在此不做闡述。歡迎補充。各地方言普遍把「兄弟姐妹」通稱為「姊妹」
我的家鄉是山西省交城縣。交城話屬於晉語并州片。舉幾個明顯的古漢語的例子:
「夜來」——「昨天」「鍋舍」——「家」「尋」(讀xin 平聲)——「找」5月19日更新又想起來一個常用的古文中的用法:「覺」——「醒」的意思,白居易《長恨歌》中「 雲鬢半偏新睡覺 」中的用法。竟然沒人說粵語?方言中還活著的文言,粵語多到開口就有。簡單說些動詞——
走——行
站——企下——落看——睇吃——食喝——飲回——返給——畀想——諗是——系沒——無,未知道——識得活用:你慢慢諗,我行先,食飯返來,再同你傾,識無識得?單純提醒一下,回答中大部分例子都不是古漢語。只是古已有之的民間俗語罷了。有的古代辭書收字極廣,什麼犄角旮旯的講法一概錄入照單全收,這就混入了很多方言俗話用字。古代史書和筆記著作,本著實錄精神和志怪目的,也會收錄很多民間口語。所以不要想當然地,以為古書里記過的就是古漢語了。說到底,它們僅僅是我們追溯語源時的文獻依據,遠非驗明其古漢語身份的充要條件。
說到這兒教你們個方便法門吧,你要當一個講法是古漢語,不妨先設想下,古代文人好意思把它寫入文章嗎?好意思寫的再考慮給它安古漢語的名頭。不然還是算了。只是繼承一些古漢語的詞彙,每種漢語方言都有,並不代表現代漢語方言就是古漢語。在語音甚至是詞義都同古代差異頗大。
莆仙話
下面舉例:食:「吃」 食舍肉。——《左傳·隱公元年》勘:「問」 當堂對勘。——《聊齋志異》行:「走」 行數十里。——《世說新語·自新》走:「跑」 《木蘭詩》:兩兎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味:「品嚐」 非口不能味也。——《荀子·哀公》泅:「游泳」 習於水,勇於泅。——《列子·黃帝》曝:「曬」 陶潛《自祭文》:「冬曝其日,夏濯其泉。」使:「用」 聯聞,使功不如使過。——《舊唐書·李靖傳》倩:「僱傭」 杜甫《九日藍田崔氏莊》:笑倩傍人為正冠。算:「想;考慮」《揚州慢》:杜郎俊賞,算而今重到須驚。衫:「衣物」 《釋名·釋衣服》:衫,芟也,芟未無袖端也。飼:「餵」 屈指計歸,張頤待飼。――《舊唐書》絕:程度副詞 《核舟記》:佛印絕類彌勒。《遊黃山記》:眾壑縱橫,真黃山絕勝處。細:「小」 《孔雀東南飛》:纖纖作細步,精妙世無雙。定:「安靜」 《茅屋為秋風所破歌》:俄頃風定雲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枵:「餓」,古漢語的「枵」,有「空虛」之意,爲引申。 《次韻陳季陵寺丞求歙石眉子硯》:寶玩何曾捄枵復。成語有「枵腹從公」。喙:「嘴巴」 《莊子·秋水》:今吾無所所開吾喙,敢問其方。鋪:「牀鋪」 《瑯琊歌辭》:孟陽三四月,移鋪逐陰涼。冊:「書籍」」 《尚書·多士》:惟殷先人有冊有典。鼎:「鍋」」 《察今》:嚐一脟肉,而知一鑊之味,一鼎之調。 而粵語,吳語甌江片(溫州話)及湖北黃梅話中稱鍋爲「鑊」。箸:「筷子」 《韓非子·說林上》:紂為象箸而箕子怖。棰:「棍子」 一尺之棰。——《莊子·天下》索:「繩子」 《報任安書》:其次關木索,被箠楚受辱。箬:「葉子」 引申自竹葉 青箬笠,綠蓑衣, 斜風細雨不須歸。——張志和《漁歌子·西塞山前白鷺飛》。塍:「田地」 劉禹錫《插田歌》:田塍望如線,白水光參差。儂:「人」」《古樂府·尋陽樂》:雞亭故儂去,九里新儂還。見覺:「認爲,覺得」 《晉書·王渾傳》:敢陳愚見。《滕王閣序》:天高地迥,覺宇宙之無窮。《琵琶行》:是夕始覺有遷謫意。頂勢:「上面」 《雁蕩山》:山頂有大池。」 會曉:「懂得,會」 《五柳先生傳》: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促織》:展玩不可曉。飲糜:「稀飯」 《釋名·釋飲食》:糜,煮米使糜爛也。不請自來。
客家話,坐標世界客都。直接上對比(以下客家詞語為我個人常用,基本只列出一個。某些詞可用多種詞語表示,例如:早上:朝晨、朝晨頭、大早晨等。我列出的詞可能跟其他地區有出入。)歡迎大家指出錯誤之處!經提醒,已經做了部分修改,一些簡單的就沒貼出出處了。例如:1、跑→走(客家話,以此類推)2、走→行3、站→ 企4、筷子→筷箸5、吃→食6、喝→食(還有個啜,一般用於碗盛液體,不太常用)7、學校→學堂8、爬→緣(①&<動&>順著;沿著。《桃花源記》:「~溪行,忘路之遠近。」②&<動&>攀援。《齊桓晉文之事》:「以若所為,求若所欲,猶~木而求魚也。」)9、找→ 尋10、躺→眠(與「睡眠」的「眠」不同音)(眠:橫放。《詩品二十四則·典雅》:眠琴綠陰,上有飛瀑。)11、腐朽→歿(&<動&>死。《祭十二郎文》:「中年,兄~南方。」引申為腐朽)12、天亮→天光(①晨光。 明 無名氏 《贈書記·旅病托棲》:「東方漸漸天光動,好教人私心驚恐。」②謂天亮。中國近代史資料叢刊《太平天囯·行軍總要》:「如有緊急事件天光要行兵,其時欲造飯食……亦要鳴鑼為號。」 冰心 《寄小讀者》二八:「而東方天際的明霞,又報我以天光的消息。」)13、今天→今日14、明天→明朝(表同一時間的有好多,只列出我個人常用的)15、早上→朝晨(朝晨:早晨。《初刻拍案驚奇》卷一:「且聽說一人,乃 宋 朝 汴京 人,姓 金 ,雙名 維厚 ,乃經紀行中人,少不得朝晨起早,晚夕眠遲。」 蕭紅《生死場》一:「她的頭髮毛亂,而且絞卷著,朝晨的紅光照著她。」)16、中午→當晝(白天、中午。 唐 儲光羲 《喫茗粥作》詩:「當晝暑氣盛,鳥雀靜不飛。」 唐 韓愈 《庭楸》詩:「當晝日在上,我在中央間。」)17、下午→下晡(申後五刻,即下午五時三刻。《素問·標本病傳論》:「夏下晡。」王冰註:「下晡,謂日下於晡時,申之後五刻也。」《漢書·天文志》:「而 漢 魏鮮 集臘明正月旦決八風……旦至食,為麥;食至日跌,為稷;跌至晡,為黍;晡至下晡,為叔;下晡至日入,為麻。」《史記·天官書》「跌」作「昳」,「晡」作「哺」,「叔」作「菽」。《宋書·王鎮惡傳》:「下晡間,於金城東門北三十步鑿城作一穴, 桓 (王桓)便先眾入穴, 鎮惡 自後繼之。」 清惲敬《東路記》:「二十七日下晡發。行六十里,宿 荏港 。」)18、衣→衫19、錢包→荷包20、太陽→日頭(指太陽;天;日子。語出唐 張鷟《朝野僉載》卷四:「暗去也沒雨,明來也沒雲。日頭赫赤赤,地上絲氳氳。」。)21、風箏→紙鷂(紙鳶。《資治通鑒·梁武帝太清三年》「有 羊車兒 獻策,作紙鴟」 元 胡三省 註:「紙鴟,即紙鳶也,今俗謂之紙鷂。」)22、禮物→手信(手信,最原始的稱呼叫「贄」。《左傳·庄公二十四年》記載:「男贄,大者玉帛,小者禽鳥,以章物也;女贄,不過榛栗棗,以告虔也。)23、廚房→灶下、灶間(灶下:《後漢書》卷十一《劉玄劉盆子列傳·劉玄》:"灶上養,中郎將。爛羊胃,騎都尉。爛羊頭,關內侯。")(灶間:廚房。 清龔自珍《洞仙歌》詞序:「 青陽尚書(王宗誠)有女公子與內子友善,貽內子漳蘭一盆……俄女公子仙去,蘭亦死,棄盆灶間三年矣。」)熱鬧→鬧熱(指:繁盛;熱鬧。唐 白居易《雪中晏起偶詠所懷》:"紅塵鬧熱白雲冷,好於冷熱中安身"。《醒世恆言·錢秀才錯占鳳凰儔》:"船頭俱掛了雜彩,鼓樂振天,好生鬧熱"。巴金《春》七:"滿屋子都是客人,鬧熱得很" 。)24、高興→歡喜(歡喜,指歡樂、高興、欣喜。語出《戰國策·中山策》:"長平之事,秦軍大克,趙軍大破;秦人歡喜,趙人畏懼。")25、下(下雨、下雪)→落(落:①落下、降落。《滕王閣序》:「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琵琶行》:「大珠小珠落玉盤」。)26、漂亮→標緻(優美;秀麗。①唐 趙璘《因話錄·商上》:"君初至 金陵 ,於府主庶人 錡 坐,屢贊 招隱寺 標緻。"②元 無名氏《鴛鴦被》第一折:"聞知他有個小姐,生的十分標緻。"③明 馮夢龍 《喻世明言》第一卷:"今日娶過門來,果然嬌姿艷質,說起來,比他兩個姐兒加倍標緻。"④《儒林外史》第二十回:"﹝ 辛小姐 ﹞人物又標緻,嫁裝又齊整。")27、餓→ 飢28、給→ 分(&<動&>分配、分給、分享。《曹劌論戰》:「衣食所安,弗敢專也,必以分人。」)說→ 講、話(講:&<動&>講解,解說。《梁書·阮孝緒傳》:「後於鐘山聽講」)(說;談。①話,言也。--《爾雅·釋詁》。②乃話民之弗率。--《書·盤庚》。③把酒話桑麻。--唐· 孟浩然《過故人庄》)29、繩→ 索(&<名&>大繩子,繩索。《報任安書》:「其次關木索,被棰楚受辱。」)30、想→ 愐31、姐→姊32、玩→嬲(嬲:戲弄、糾纏、攪擾。引申為玩。《康熙字典》中錄有嵇康《與山濤書》:「足下若嬲之不置」;《王安石詩》:「嬲汝以一句,西歸瘦如臘」;還有古詩謂:「弟妹乘羊車,堂前走相嬲」;紀曉嵐《閱微草堂筆記》有「嬲如故」)33、你→汝34、他→其35、我→我(ngo,文讀)36、是→系37、毛巾→帕38、見→看39、和→同(同行十二年。——《樂府詩集·木蘭詩》。《孟子·盡心下》:「同乎流俗,合乎污世。)40、乾淨→凈41、害怕→畏、驚42、兇狠→惡43、心狠手辣→狼( 狼:&<名&>一種野獸,形狀略像狗,晝伏夜出,性情兇殘。比喻兇狠、貪婪。《鴻門宴》:「夫秦王有虎~之心,殺人如不能舉,刑人如恐不勝。」)44、疼愛→惜( 惜:①&<動&>愛惜;珍惜。《阿房宮賦》:「鼎鐺玉石,金塊珠礫,棄擲迤邐,秦人之,亦不甚~。」)45、回→轉、歸( 轉:&<動&>遷徙;移動。《捕蛇者說》:「號呼而~徙,饑渴而頓踣。」)( 歸:&<動&>返回;回去。《屈原列傳》:「楚兵懼,自秦~。」【又】&<動使動&>使……返回。《廉頗藺相如列傳》:「卒廷見相如,畢禮而~之。」 )46、知道、明白→知47、穿→ 著48、不→毋49、要 →愛(愛:&<動&>喜愛.《師說》:「~其子,擇師而教之。」引申為要)50、用→使51、使喚、慫恿→使( 使:&<動&>使喚;驅使;使用。《五人墓碑記》:「人皆得以隸~之。」)52、鋤頭→钁鋤( 钁:大鋤。钁其城為坎。——《資治通鑒·唐紀》)53、綁→?(tak)( 《韻會》託盍切,音榻。以索罥物。)54、瓶子、罐子→盎( 盎:①&<名&>一種口小腹大的容器。《農政全書·開墾上》:「江南園地最貴,民間蒔蔥薤於盆~之中。」)55、喝止、喝斥→喝[恐嚇威脅。如:喝止;喝探(喝問盤查;亦指執行喝探的士兵);喝攛箱(亦作「喝攛廂」。宋元時開堂審理案件的一種儀式。官衙前設置投狀的箱子,開堂時,衙役高喊移箱取狀紙) ]56、跳躍→猋( 跳躍。《說文·犬部》:「猋,犬走貌。」段玉裁註:「引申為凡走之稱。《九歌》:『猋遠舉兮雲中。』王註:『猋,去疾貌。』」可見「猋」本指「犬奔跑」,引申為「凡走之稱」即泛指奔跑。)57、夥伴→陣( 陣①&<名&>軍隊作戰時按一定的作戰意圖排列的隊伍。《出師表》:「愚以為營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和睦,優劣得所。」【又】&<名&>泛指行列。《滕王閣序》:「雁~驚寒,聲斷衡陽之浦。」)58、聲音語氣→聲氣( 聲氣,指說話時的語氣、語調。語本《易·乾》:"同聲相應,同氣相求。")59、富有→有( 有:&<形&>富有。《貨殖列傳序》:「禮生於~而廢於無。」)60、用刀砍→斫(tsok)( 《說文·斤部》:「斫,擊也。」段玉裁註:「擊者,攴也。凡斫木、斫地、斫人皆曰斫矣。」又:「斤,斫木斧也。」「斫木」即砍樹。《廣韻》之若切。 )61、放置、積蓄→囤(dun)( 囤,屯也,屯聚之也。――《釋名·釋宮室》 )62、鐵鏽→黸(lu)( 《說文·黑部》:「齊謂黑為黸。」原指「黑色」,今引申指「鐵鏽」,因為「鐵鏽」帶黑色。《廣韻》落胡切。)63、台階→磴(duon)( 磴:&<名&>石階。《登泰山記》:「道中迷霧冰滑,~幾不可登。」 )64、淋(雨)→涿(duk)(涿:水滴。涿,流下滴也。——《說文》。段玉裁注:「今俗謂一滴為一涿,音如篤,即此字也。」 引申為淋雨)65、推→搡( 【動】 用力推。被丁言志搡了一交。——《儒林外史》 )66、挑選→擇(口語:tok;書面語:cet)擁擠→攘67、烤、曬→炙(zhak)( 炙:&<動&>烤。古樂府《西門行》:「飲醇酒,~肥牛。」)68、火旺→?( 《集韻》郞達切,音辢。《玉篇》毒也。又《集韻》本作。火貌。又《廣韻》《集韻》落蓋切,音賴。《廣韻》火之毒貌。 )好累~暫時寫到這裡。。。
才疏學淺,很多詞只會讀而不知道本字,拼音也不太會。。。抱歉69、光腳→赤腳( 光著腳,不穿鞋襪。【出處】:唐杜甫《早秋苦熱堆案相仍》詩:"南望青松架短壑,安得赤腳踏層冰。" 宋劉攽《送徐君章》詩:"何時亦得東南征,赤腳吳溪嘲釣碣。")
70、光上身→赤膊( 裸露上身。《水滸傳》第二七回:「那婦人一頭說,一面先脫去了綠紗衫兒,解下了紅絹裙子,赤膊著,便來把武松輕輕提將起來。」《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二八回:「這個時候,人家赤膊搖扇還是熱,他兩個怎麼鬧出一身大毛來?」)71、大腿→髀( 【名】 股部;大腿。家富良馬,其子好騎,墮而折其髀。——《淮南子·人間訓》 )72、脖子→頸73、臉→面( 面:&<名&>臉。《彭祖面長》:「不敢笑陛下,實笑彭祖~長。」)74、男性生殖器→朘75、女性生殖器→膣76、娘家→外家( 泛指母親和妻子的娘家。《東觀漢記·吳漢傳》:「﹝吳漢﹞嘗出征,妻子在後買田業。漢還,讓之曰:『軍師在外,吏士不足,何多買田宅乎!』遂以分與昆弟外家。」《晉書·魏舒傳》:「﹝魏舒﹞少孤,為外家寧氏所養。寧氏起宅,相宅者云:『當出貴甥。』外祖母以魏氏甥小而慧,意謂應之。」清 湯之旭《皇清州同知尹思袁公(袁可立曾孫)墓志銘》:「憶旭髫年時,常往來外家,見外王父文學公,陳設先代彝器,凡圖書鼎,盎皆前人賞鑒,遺風流韻,手澤猶存。」)77、溢→湓( 【動】 水往上涌,引申為水滿而溢。河水湓溢。——《漢書·溝洫志》 )78、模糊→花( 花:&<形&>視覺迷亂模糊。杜甫《飲中八仙歌》:「眼~落進水底眠。」)79、耳背→聾[ 【動】 (形聲。從耳,龍聲。本義:喪失聽覺能力) 同本義,聾,無聞也。——《說文》 。聾者無以與乎鐘鼓之聲。——《莊子·逍遙遊》 。耳不聽五聲之和為聾,目不別五色之章為昧。——《左傳·僖公二十四年》 ]80、溫度高→沸(沸: 【動】 把水燒開;沸騰。抽薪止沸,剪草除根。——魏收《為侯景叛移梁朝文》 。引申為溫度高。)81、溫度低→冷、涼( 冷:&<形&>寒冷;溫度低。《茅屋為秋風所破歌》:「布衾多年~似鐵。」 )(涼:&<形&>稍冷;微寒。李陵《答蘇武書》:「~秋九月,塞外草衰。」)82、夏天→熱天( ①炎熱的天氣。《紅樓夢》第三十回:「這麼熱天,毒日頭地下,曬壞了他,如何使得呢!」②指夏天。 馮雪峰 《魯迅先生的逝世》:「在我認識他的這近十年間,我知道他穿的是橡皮膠的黑帆布鞋,不管熱天寒天。」 吳因易 《梨園譜》第八章:「現在幸虧是熱天,行李包裹不過是一卷涼席,一床薄被而已。」)83、搬遷→徙( 徙:&<動&>搬遷、遷移。《琵琶行》:「今漂淪憔悴,轉~於江湖間。」)84、稻→禾( 禾:①&<名&>穀子;粟(小米)。後來泛指稻。《甘藷疏序》:「歲戊申,江以南大水,無麥~。」②&<名&>泛指穀類;莊稼。《伐檀》:「不稼不穡,胡取~三百囷兮?」《兵車行》:「縱有健婦把鋤犁,~生隴畝無東西。」 )85、收(稻穀)→割(禾)( 割:&<動&>用刀截斷。《庖丁解牛》:「良庖歲更刀,~也。」)86、住(過夜)、休息→歇( 歇:&<動&>停歇;休息。《賣炭翁》:「牛困人飢日已高,市南門外泥中~。」 )87、清明掃墓祭祖→醮地 (古如:醮,祭也。——《廣雅》88、倒(茶)倒(酒)→斟(茶)斟(酒)( 斟:&<動&>舀。屈原《天問》:「彭鏗~雉帝何饗。」【引】往杯子或碗里倒(一般多指酒和茶)。李白《悲歌行》「主人有酒切莫~。」 )89、鍋→鑊( &<名&>古代烹煮用的器物,與鼎類似,但是無足。《察今》:「嘗一臠肉,而知一~之味,一鼎之調。」)90、無目的到處走→彳彳亍亍(tshit tshit tshok tshok )( 彳,小步也。象人脛三屬相連也。——《說文》。謂股、脛、足三屬。 彳亍中輟。——潘岳《射雉賦》 )91、牆→壁( 壁:&<名&>牆壁;石壁。《促織》:「徘徊四顧,見蟲伏~上。」 )92、藏匿→偋(biang)( 廣韻曰。偋,隱僻也。無人處。引字統雲。)93、臟、污→浼(lui)(浼,污也。從水,免聲。——《說文》)94、黑→烏( 烏:&<形&>黑;黑色。《梅花嶺記》:「有親見忠烈青衣~帽。」 )95、累→攰(koi)( 精疲力盡。然而天鑒之矣。故憤盈以出,而疲攰以歸,天奪之也。——《讀通鑒論·齊高帝》。弊攰之民,儻有水旱,百萬之眾,不為國用。——《三國志·蔣濟傳》。決陽之阻困;引洪流以蝕地,亂水性以逆天,勞攰生民,縻費國帑。——《讀通鑒論·玄宗》。民之師帥也,得人則下安措,失人則家勞攰。——唐·歐陽修《新唐書·長孫褚韓來李上官》。師徒暴露,黎庶顛連。國帑匱絀而徵調不已,閭閻凋攰而加派難停。——明·崇禎《罪己詔》)96、傻→戇[愚蠢(側重於迂直、不知變通)戇,愚也。從心,贛聲。――《說文》。悍戇好鬥。――《荀子·大略》。狂惑戇陋之人。――《荀子·儒效》。然陵少戇,陳平可以助之。――《史記·高祖本紀》》。甚矣,汲黯之戇也。――《史記·汲鄭列傳》]97、房子→屋( &<名&>本義為屋頂,後泛指房屋。《茅屋為秋風所破歌》:「卷我~上三重茅。」 )98、喂(豬)→供(豬)( 供:&<動&>供應;供給。《送東陽馬生序》:「縣官日有廩稍之~。」)99、窩→竇( 竇:&<名&>洞;孔穴。《獄中雜記》:「余在刑部獄,見死而由~出者日四人。」 )100、多少→幾多( 幾許,多少。唐 李商隱《代贈》詩之二:「總把春山掃眉黛,不知供得幾多愁!」 南唐李煜《虞美人》詞:「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警世通言·范鰍兒雙鏡重圓》:「兵火之際,東逃西躲,不知拆散了幾多骨肉!」 陳毅 《中秋》詩:「如此江山堪熱戀,幾多艱險建殊功。」 )101、蛋→卵[ 卵:〈名〉(象形。小篆字形像卵。本義:卵子,特指蛋)蛋。卵,凡物無乳者卵生。――《說文》。鳥翼鷇卵。――《國語·魯語》。注:「未孚曰卵。」。梁卵焍黃。――《史記·龜策傳》。索隱:「 雞子也。」。濡魚卵醬。――《 禮記·內則》。卵殼孕而雌雄生。――《 論衡》。風至苕折,卵破子死。――《 荀子·勸學》]102、瘋癲→癲( 精神失常。張籍《羅道士》:「持花歌詠似狂~。)103、女人→婦人104、男性→丁(丁:&<名&>成年男性。《塞翁失馬》:「~壯者引弦而戰。」白居易《新豐折臂翁》:「無何天寶大徵兵,戶有三~點一~。」)105、小→細以上為2016.10.21更
未完很大可能不更我方言裡面經常用「篩酒 [sa ?i]"表示斟酒。 其實是古語詞,但現代的酒桌上還在使用。
古人多採用發酵法做壓榨酒,這種方法做出來的叫「濁酒」,這種酒的酒糟和酒液是混合在一起的,待要吃的時候須用網眼篩子墊布過濾去除其他雜物,並隨即加溫,所以叫「篩」。現在大部分的清酒,蒸餾酒都沒有這個步驟,但說法到是保留下來了。謝邀,我是山東濱州人,方言應該屬於冀魯官話,滄惠片,陽壽小片。對古漢語的了解僅限於中學語文課教的文言文。前段時間在網上看到的一篇關於「方言考本字」的文章[1],裡邊談到了山東話里一些方言詞的本字,應該算是跟題主的問題相關的。
- 山東方言有「這孩子鼻子[涕] lēng teng,真窩囊人」,根據文中所說,這個詞寫作「倰僜」:
「倰僜,長貌。」(《廣韻》登韻)
「長也」( 《集韻》登韻)
我在漢典上查到的是「倰儯」,解釋是「長貌」[2]。應該算是個古詞了,不過具體的古文沒找到。
- 山東方言「那個傢伙整天 die xie 著臉,像該他二百錢似的。」根據文中所說,該詞寫作「目窒目血」
「~~,視惡貌」(《集韻》屑韻)[3][4]還有一些其他的,也是網上查到的
- 「夜來」,表示昨天,宋詞中就出現過。
昨天。 宋 賀鑄 《浣溪沙》詞:「笑捻粉香歸洞戶,更垂簾幕護窗紗,東風寒似夜來些。」 元 無名氏 《度柳翠》第二折:「夜來八月十五日,你不出來,今日八月十六日,你可出來。」《水滸傳》第三四回:「總管夜來勞神費力了一日一夜,人也尚自當不得,那疋馬如何不喂得他飽了去。」[5]
其他的暫時想不到,就寫這幾個吧。
[1]方言俗語與方言俗語詞考本字--《語文研究》1987年03期[2]詞語「倰儯」的解釋 漢典 zdic.net[3]康熙字典 的解釋[4]康熙字典 的解釋[5]詞語「夜來」的解釋 漢典 zdic.net吳語方言以上海話為例物事:東西。就是被許多人誤寫為么子的那個詞。吳語拼音meh zy。交關:很多。據說這個詞宋代有記載。辰光:時間。想到再補充。鑊子:鍋子。
太多了。舉閩語閩東片福州話為例。福州話稱鍋為鼎,筷子為箸,你為汝,吃為食,今天明天為今旦明旦。稱小輩之妻為新婦。就是現在的普通話和作普通話底子的北京官話很多也有古漢語的用法,只是大家平日用得習慣了。比如簸箕和掃帚,比如北京人不說等說候,比如北京話稱看為瞜(玉篇記「視也」)比如大人提醒小孩要就(意思是靠)著碗吃飯等等。
中原官話西區(汾河片以西包括汾河片)找:【尋】sie?走開:【趔】li?吃:【食】ti?又:【卻】k??停下:【止】t??回鍋蒸:【熥】t?uo瞅:【睄】??u小睡:【寐】mi給:【嗟】tsiɑ太陽:【日頭】? t??u香菜:【芫荽】i?? ?y摳門:【吝】lie?【嗇】?ei宅(網路用語):【囚】si?u昨晚:【夜來】iɑ l?明白:【解】x?餓:【飢】t?i什麼時候:【幾時】t?i ??很快又:【卻輒】k?? t?iɑ吃席:【赴席】p?ɑ ?i臟:【污】yo/uɑ移植(樹木):【移樹】t?? ??小:【蕞】suei心煩:【瞀亂】mu ly??了:【矣】liɑ(矣和也通,都可以認為是本字)責罵:【讓】?ɑ??暴雨:【白雨】p?ei y砍:【科】k?uo續長:【彌】mi撿:【拾】?i?打轉:【踅】?y?印:【拓】t?ɑ好:【嫽】li?u吵:【聒】kuo最多:【至】t??摔趴地上的樣子:【匍匐】p?ɑ p?u雇:【佣賃】yo?? lie?揉:【捼】?uɑ(&<集韻&>麻韻儒邪切,捼,揉也,關中語)小孩剛學會的走路:【行步】x??? p?u公路:【官道】ku?? t??u
如果大部分人都說A,那B又成古典用法了,所以說存古這個東西真的是難說啊,畢竟現在的語言又不是憑空編出來的。
江西廣豐,說話——「曰」,筷子——「箸」,口水——「涎」,繩子——「索」,想——「忖」
我家鄉的方言:
茄子=落蘇媳婦=新婦童養媳=新婦女太陽=日頭下雨=落雨如果我們問別人有沒有吃飯,都會說「你飯吃了嗎」。。。不問「你吃飯了嗎」是因為發音在方言里會很奇怪。以西安為核心的關中話中幾個常用的:
「瓤人」。陝西話里有「讓人」讀(瓤人)一詞,指取笑、譏笑別人的意思。記得中學課本里《信靈君竊伏救趙》中有此一句,「魏公子讓信靈君曰」就是這個意思。這個詞保留的夠古老吧。
「咥」(音喋)字。西安人把吃飯叫作咥飯。「咥」即是古漢語,查辭海而知,咥:咬。《易。履》:「履虎尾,不咥人,亨。」
「嫽」字。辭海:嫽--美好。《方言》第二:「嫽,好也;青徐海岱之間或渭之嫽。」「嫽的太」,陝西話「好得很」之意。如果要表示程度加深,則謂之「嫽的太太」。可以徑直追溯到上古時期,在《詩經》中發現它的用例。《詩經·陳風·月出》唱道:「月出皎兮,佼人僚(嫽)兮。」給《詩經》作注的漢代學者毛亨說:「僚,好貌。」漢代的另一位大學者揚雄在其《方言》一書中也說:「嫽,好也。」此後,這個詞便一直保存下來——不過,大多是以複合詞的形式出現的。如唐代的白行簡在其《三夢記》中記有這樣的詩句:「鬟梳嫽俏學宮妝,獨立閑庭納夜涼。」「嫽俏」,就是形容美好、俏麗的樣子的。
西安人說:嫽滴很(美的很、好的很)、嫽咋咧(黑的很、合適的很)、嫽不嫽(美不美、好不好)!中午咥肉夾饃,你看嫽不嫽?嫽滴很!
「倭也」。指人漂亮,嬌美。如:「你看nia小伙娶的媳婦多倭也!」指事情辦停當,令人滿意。如:「那人心細,活做得倭也,沒啥彈嫌的」.宋代人編有《文韻》中解釋道:「倭,順貌」,即是「平順的樣子」,只是關中人在方言里因所指對象不一樣,而出現了多義現象。實際上仍是《文韻》所說「順貌」的引申或擴大。
喝湯(喝水)。說到「喝湯」,這湯非土話,乃文詞也。藍田人現在還這樣說。湯即熱水也。臨潼華清池有個「九龍湯」(地熱洗澡池),便是此義。
「鄉黨」。「鄉」和「黨」,都是我國古代的民戶編製。據我國第一部斷代史《漢書》記載,「五家為鄰,五鄰為里,四里為族,五族為黨,五黨為州,五州為鄉。」換句話來說,五百戶為黨,一萬二千五百戶為鄉。隨著時代的推移,鄉、黨這樣和農村行政區域單位不再使用,但「鄉黨」這一稱呼卻延用了下來。
「畢了」(完了的意思)。來自古語:六王畢,四海一。
「聞」字。可以在唐詩宋詞中找到其源的陝西方言詞語,數量就更多了。例如,白居易《二月五日花下》詩云:「聞有酒時須笑樂,不關身事莫思量。」另一位著名詩人王建的《秋日後》詩亦云:「住處近山常足雨,聞晴曬暴舊芳茵。」這兩句中的「聞」都是「趁」的意思,和我們陝西話中的意思相同。像「趁熱吃」,陝西話就說成「聞熱吃」。「趁涼」,陝西話說成「聞涼」。
「彘」字。寶雞一帶將「豬」讀作「只」,人們總是以為是很土的讀音,其實應當是「彘」,是很古老的語言!《鴻門宴》中「……項王曰:『賜之彘肩。』樊噲覆其盾於地,加彘肩上,拔劍切而啖之」。
現代人對「他誰」一詞常常感到新奇,這是因為在普通話中已經沒有這個詞語的緣故。但是,「他誰」卻是我們陝西方言中的一個極為普通的常用詞。其實,只要我們查找一下它的歷史,就可以在宋人的筆下,常常見到這個詞語。辛棄疾《滿江紅》:「層樓望,青山疊,家何在?煙波隔,把古今遺恨,向他誰說。」又何夢桂《沁園春》:「問天道,看是他誰戲我,我戲他誰?」這些「他誰」,都是「誰」的意思,跟我們陝西話一樣。
「白雨」。如司馬光《和復古大雨》詩:「白雨四注垂萬縆,坐間斗寒衣可增。」蘇軾《六月二十日望湖樓醉後書》詩:「黑雲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亂入船。」我們陝西人一看詩句中的「白雨」,就知道是「暴雨」的意思,而不會理解為與「綠水」、「青山」相類似的結構。
「爭」字。又如,唐代杜荀鶴《目遺》詩:「百年身後一丘土,貧富高低爭幾多?」宋人楊萬里《舟中夜坐》詩:「與月隔一簟,去天爭半蓬。」「爭幾多」即「差幾多」;「爭半蓬」即「差半蓬」。陝西人一看自明。
「年時」。謝逸《江神子》詞:「夕陽樓外晚煙籠,粉香融,淡眉峰。記得年時相見畫屏中。」盧摯《清平樂》:「年時寒食,直到清明節。草草杯盤聊自適,不管家徒四壁。今年寒食無家,東風恨滿天涯。早是海棠睡去,莫教醉了梨花。」「年時」即「去年」,陝西人一覽便曉。推薦閱讀:
※為什麼大多數方言聽上去很土,而粵語不會?
※杭州話為什麼與周邊的吳語差距特別大?感覺跟南京話類似,很接近普通話
※漢字文化圈內的親屬輩分關係用字是否不規範?
※山西西北和內蒙包頭的方言里「圪」這個詞是怎麼來的?
※為什麼浙江有許多方言,但是浙江人說普通話沒一點口音特別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