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話為什麼地處長江以南,卻和吳語差好多?

感覺周邊的上海 蘇州 無錫說的吳語差好多呢,與難懂的吳語相比,感覺南京話更接近於位於江北的泰州話,揚州話。
有人說跟南京大屠殺有關。。


因為南京話不是吳語


知友們說南京官話不是吳語是正確的。另外稍微補充一下,南京方言是古代生活在長江以北的人帶到南京的。較知名的的時間是靖康靖康南渡和洪武年間朱元璋遷故鄉移民到南京。實際上,方言的界線是不是斷變化的,會常常出現兩種方言「爭奪」一個地方的現象。而北方方言和吳語的界線就在南京鎮江附近。因此在這周方言變化比較明顯。


跟蕪湖安慶話更相似,跟蘇北話似乎有一些差異


南京話和泰州話像???怎麼可能。南京話屬於江淮官話洪巢片而且還是淮西口音,基本就是變調普通話,泰州方言屬於江淮官話通泰片,與普通話差異非常大,就連最基本的人稱和普通話都是不一樣的,通泰片的人挺南京話基本98%以上都能懂,南京人聽南通泰州地區方言頂多懂30%。

南京話:你 我 他 你們 我們 他們(南京市區方言)

泰州話:嫩 偶 他 嫩佼 偶佼 他佼(高港區)

你 吾 他 你徠 吾徠 他徠(海陵區)


謝不邀,又見這種題,一定要進來回答一下。

題主想聽到的標準答案:
南京方言僅僅保留了吳語的音調語調而已,節奏上和吳語保持了一致。其他的辭彙上和淮揚地區方言,合肥蕪湖地區方言是一致的,南京話就是江淮官話的一支,而且被學界認為和安徽地區方言更接近。我和江蘇省內揚州淮安鹽城的同學,以及安徽省內合肥蕪湖的同學可以用各自方言無障礙交流。

這是因為南京市民的組成在明清以來一直在發生變化。大明朝在南京建都,太祖爺帶來了兩淮地區的軍隊和移民,南京和蘇州作為江南最大的兩個城市開始分道揚鑣。太祖還將一批蘇州富商舉家遷往泰州南通等地,使得揚州府下的這些地區吳語化了。

清末大運河衰落,揚州淮陰兩府隨之衰落,南京城又迎來了一批淮揚移民。到了民國時期,社會動蕩、經濟凋敝,南京作為首都,肯定是彙集了更多移民。但是江浙地區自古富庶,需要移民到南京來尋求生存發展的很少,南京話一直沒有得到吳語化的機會。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奪去了我30萬同胞的性命,除去被屠殺的守城將士,南京城損失了至少三分之一的人口,餘下的又在之前或之後紛紛逃命。戰後復都南京,來自臨近地區的居民又迅速填滿了南京城,至此南京方言已經定型了。

題主不想聽到的一部分,關於江淮方言和吳語的:
糾結南京話或者其他江淮方言與吳語的差別有什麼意義?差別大或者不大影響了誰嗎?無非是有些人覺得吳語好聽吧,吳語地區經濟發展水平比較高,順便挖苦一下江淮地區吧。其實吧,法語和阿拉伯語(古蘭經的語言)才是世界上最主流的好聽優雅的語言。

我建議題主問一個新的問題,為什麼同根同源的江浙吳語和福州話差別那麼大,這個時候你就知道吳語還純不純潔了。


因為南京話屬於江淮官話,與蘇錫常的吳語是完全不同的方言


之所以是大內鬥省就因為:語言不通,習俗不同,飲食習慣不一樣。。匿了


有人說是長毛乾的,有人說是曾國藩乾的,有人說是鬼子乾的。不過現在淮語一直到溧水,鬼子不太可能屠那麼遠。
南京應該最早還是吳語區的,或者叫只能南派方言區。至於更早的時候如何界定南北,可以考慮談覃對立。
南京這個地方都出過什麼人肯定是有記載的。而吳語區有一些特有的姓,如陸、郁、顧、錢這種。根據這些姓什麼時候停止出現在南京,可以看出南京人是什麼時候在「血統上」脫離吳越的,但是若有當地人直接活著改講官話的情況,那是顯不出來的。


南京的高淳溧水都是屬於吳語區的哦,主城區是江淮官話


南京話不屬於吳語方言,屬江淮官話,所以和蘇錫常上海地區的方言有很大差別。
具體原因有很多,

其一是因為永嘉南渡,東晉建都健康,帶來了很多北方氏族,其中最有名的莫過於琅琊王氏和陳郡謝氏,代表人物王羲之,謝靈運,居住區在著名的烏衣巷附近。北方氏族帶來北方的文化和風俗,南京也從此開始脫離吳越文化。當然一開始東晉還是在地方還設置了僑鄉,僑郡,這也是東晉時期特有的行政制度。(因為北方氏族一開始並不想和南方居民混住,所以才會有此制度,後期漸漸撤銷。)很有意思的一點是南京城當時的建城風格也是參考北方洛陽的樣式,雖出於正統性考慮,但也進一步使南京擁有北方風格,或曰「北風南韻」。

其二是六朝時期的人口遷移,雖然南北朝的中國處於分臉的狀態,但是相對於北方,南朝政權的更替比較平和,並沒有大規模破壞南方的經濟文化。所以更多的北方人開始南遷,作為首都的南京自然接收了很多北方移民。

其三是朱元璋建都南京,帶來很多江淮一帶的居民,在南京設立南直隸,鳳陽設立明中都都促進了南京與江淮一帶的融合。在南京夫子廟進行的科舉考試也帶動了南京與外來人口的交融,秦淮地區成為當時聞名的商業區。(如秦淮八艷)

其四也有人說到,就是南京是一個兵家必爭之地,幾乎所有的南方政權都會以南京作為挺進中原的前哨,(東晉,東吳,南朝,南唐,民國。南宋雖定都臨安,但南京依然具有前哨的作用,南京牛首山附近現在還有抗金故壘。)因此戰亂之後,來自外地的新移民較多,也是南京文化多元性的體現。南京的排他性也較(地理上的)蘇南其他城市少。(孫中山稱之為博愛之都)

還有這裡是指南京市區的方言,南京高淳還是屬於吳語區的(高淳地理環境比較閉塞),這裡要說明清楚。


因為南京以前是首都啊,而且許多為首都的朝代如南朝是從中原南渡的,所以自然講官話。南宋也是北方人南渡,按理來說杭州南宋首都也應該講官話,只是深入吳語區,最後又吳語化了。南京在江淮和吳語區的分界,所以不容易被再吳語化。


除了南京,還有杭州和天津話和周邊差好多的。大體都是因為這三個地方外來人口影響。如淮軍駐天津,南宋末開封遷杭州,南京更是四戰之地,原住民估計都被屠殺殆盡,而且南京地理上更像是徽都。


如圖所示,南京在官話區,具體來說是江淮官話洪巢片南京小片。不屬於吳語區。


總覺得長期做過首都的南方城市(不包括割據政權)
方言都挺官的
還有南京說的是江淮官話


不請自來。首先,南京話本身就不是吳語,南京話起源於西晉末期「五胡亂華,衣冠南渡」。由於少數民族入侵,大量北方中原貴族南遷,並將東晉新政權定都在建康(南京),自然也就使當時的中原話成為南京的官話,現今南京話就是自那時形成的。其次,很多人覺得南京話和普通話特別像,甚至比很多北方地區的方言和普通話更接近,這也是有原因的。現今的普通話是基於清代雍正時期的北京官話發展而來的。而如果我們去追溯北京官話的起源,可以發現北京官話是在明成祖朱棣北遷後形成的,而當時明成祖和其部屬說的是什麼話呢?恰恰好就是南京官話。也就是說,現今的普通話是以清代北京官話為基礎發展起來的,而北京官話是以南京官話為基礎發展而來的。因此,南京話和普通話如此相近也就不難理解。


都瞎說,一個做那麼久首都的地方,語言會輻射的,早就是比較官了,不是一代兩代就能變的


因為南京話不是吳語


以下圖片來自於網路。可以清楚地看出,南京大部分是說的江淮官話。

吳語和官話差得有多遠呢?下圖來自維基百科。自己找找這兩種方言在哪兒吧。所以從小生活在官話區的人完全聽不懂吳語是很正常的。


四處都是山,離真正的蘇南吳語區遠著呢,太靠安徽!!!!!!號稱安徽省會,你去南京大醫院待久了你就會發現,安徽的病人特多,光問診聽他說不看信息你會以為他是南京人!!!!!!


太平天國造的孽


南京是明朝以來吳語民族被江北人同化了,導致本民族語言滅亡


推薦閱讀:

兩個句尾的韻母相同就會有押韻的效果,會很好聽,那麼句首聲母相同是否會有同樣的效果?
吳語會不會消失,如何來保護我們美麗的吳儂軟語?
東北方言辭彙都有怎樣的來歷?
哪些語言連母語者學起來也覺得有困難?
維吾爾語和烏茲別克語到底有多接近?

TAG:語言 | 方言 | 吳語 | 北方方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