岑參的正確讀音是什麼?


應該讀 can

岑參字不詳,似乎很難確定其名參當讀「can」音還是讀「shen」音。岑參的父親岑植,做過刺史;有五個兒子:岑渭、岑況、岑參、岑秉、岑亞。岑參兄弟五人的取名,並非循著「兄弟連名」的命名方法,僅從其兄弟的名字中,仍很難斷定其名到底讀什麼音
  然而,細細考察岑參家族的興衰史,似乎可以破譯其名字的真正含義與讀音。 
  岑參的《感舊賦》說:「國家六葉,吾門三相矣。」三相是指岑氏家族的確出過三位宰相這樣的高官。他曾祖父岑文本相太宗,伯祖岑長倩相高宗、武后,伯父岑羲相睿宗。岑文本長於文翰,著述甚富。岑長倩因為反對改立武承嗣為皇太子,反對詔天下立大雲寺,得罪了諸武,被誣謀反而斬於市,五子同賜死。岑羲坐預太平公主謀逆,被誅,籍沒其家,親族數十輩,放逐略盡。這是岑參誕生前兩年的事,可見他雖出身於大家貴族,不過到他這一代已經中落了。 
  岑羲在睿宗朝做戶部尚書時曾經寫了一首題為《參跡樞揆》的詩(原詩今不存),同官沈佺期做《和戶部岑尚書參跡樞揆》。可見為岑參命名者,當受其伯父岑羲《參跡樞揆》詩的啟發,「參」的謎底正是有望他重振相國家聲之義,其名當讀「can」才對
  岑參不像李白、杜甫那樣,常在詩文中宣揚自己的大志,但是他的《銀山磧西館》說:「丈夫三十未富貴,安能終日守筆硯?」又《西蜀旅舍春嘆寄朝中故人呈狄評事》說:「功業悲後時,光陰嘆虛擲。卻為文章累,幸有開濟策」。可見他受家世影響,還是自負「有開濟策」,且以建功立業而自相期許。

再重點看看「岑參」本身出現在韻腳時的情況

1、 全宋詩卷九二六
子瞻子由各有寄題小菴詩卻用元韻和呈
孔平仲
二公俊軌皆千里,兩首新詩寄一菴。
大隠市朝希柱史,好奇兄弟有岑參
雪天凍坐癡於雀,雨夕春眠困若蠶。
不是本來忘世味,便投閒寂亦難甘。

2、全宋詩卷二五二四
書懷
廖行之
萊衣喜氣著青衫,世路從渠裂兩驂。
試問虛名空斗北,何如榮養樂陔南。
鄰牆飽聽新詩句,尊酒相從幾笑談。
聞道秋郊足佳趣,好奇誰復似岑參

3、全宋詩卷三○五二
又和感舊四首
劉克莊
老馬虺隤不服驂,纍然病起泛溪南。
失侯我尚堪耘豆,出牧公方自種柑。
畏壘屢豐愧桑楚,漢嘉雖小屈岑參
新年聞說茅柴賤,陌上逢人各半酣。

(轉載自 齊魯晚報 北大中文論壇)

【外一篇: 曾參之「參」的讀音及其他】
作者 犀澤

  關於中國歷史上「三參」——曾參、曹參、岑參名字的讀音問題,幾位學者已經在光明網、北大中文論壇網和江蘇語言文字網等學術網路上有了有趣的爭鳴,筆者不揣譾陋,也來聒噪幾句。

  曾子即曾參,生於公元前505年,卒於公元前436年,春秋魯國人,孔子學生。據宋代鄧名世的《古今姓氏書辨證》,太子巫居魯國南武城(即今山東費縣)「巫生夭,為季氏宰;夭生阜,為叔孫氏家臣;阜生點,字晰;點生參,字子輿;參生元,申」。

  《孔子家語》卷九:曾參,南武城人,字子輿,少孔子四十六歲。志存孝道,故孔子因之以作孝經。參後母之無恩,而供養不衰。及其妻不賢,因出之終身不取妻。

  曾參父子同為孔子學生,而曾參學問見長於其父。孔子的「弟子三千」中有其父,而「賢人七十二」中卻以曾參為首。曾參除學問外,尤以仁孝著稱。《論語》中的「吾日三省吾身」就是曾參首先提出,而為孔子採納的修身養性方法。據傳《大學》的作者就是曾參,曾參也是《孝經》的作者,有人說曾參實為孔孟學說的承上啟下者,所以世人尊其為「宗聖」,稱為「曾子」。

  曾參的「參」的讀音究竟是shen,還是 can?

  我就此事,問過我的祖輩,他們念過私塾,聽他們的老師口耳傳授——都說讀「shen」。就習慣而言,曾參之「參」是念作shen的。清初學者車萬育(1632-1705,湖南邵陽縣人,康熙三年進士,授戶部給事中,後升掌印)著《聲律啟蒙》是私塾教科書,也是舊時習詩作對的入門書。《聲律啟蒙》的 「十二侵」—— 眉對目,口對心。錦瑟對瑤琴。曉耕對寒釣,晚笛對秋砧。松鬱郁,竹森森。閔損對曾參。……

  毫無疑問,這裡「曾參」押的是「侵韻」,參讀作shen。那麼車萬育編書依據什麼呢?我認為是依據唐宋詩。

  在唐詩中有一首宣揚孝道的五言古風——白居易《慈烏夜啼》:慈烏失其母,啞啞吐哀音,畫夜不飛去,經年守故林。夜夜夜半啼,聞者為沾襟;聲中如告訴,未盡反哺心。百鳥豈無母,爾獨哀怨深?應是母慈重,使爾悲不任。昔有吳起者,母歿喪不臨,嗟哉斯徒輩,其心不如禽!慈烏復慈烏,鳥中之曾參。

  這首影響深遠的詩,解放前國文教科書選過,今天仍用作台灣省的初中課文,押的還是「侵韻」。

  到宋代,王安石兩次把「曾參」寫入詩作,如:留犁撓酒得戎心,並夾通歡歲月深。奉使由來須陸賈,離親何必強曾參。《次韻平甫喜唐公自契丹歸》,《全宋詩》卷556): 東浮溪水渡長林,上坂回頭一拊心。已覺省煩非仲叔,安能養志似曾參。(《初去臨川》,《全宋詩》卷562)。

  可見,唐宋詩人的作品中的曾參之「參」念 shen,不可動搖。

  北宋有位詞人叫高似孫,對此質疑過,他認為:曾子者曾參……予讀先太史《史記注七十二弟子傳》參字子輿,晉灼讀音「如宋昌驂乘之參」因並及之。(《子略》卷一「曾子」條)。高的觀點是——曾參之「參」通「驂」(獨轅車所駕的三種馬),念can;可惜這一觀點後世應者寥寥,只有明末清初人周亮工(1612--1672)筆記集《因樹屋書影》轉載了一下,這是學者在書齋里的發現「趣味」,社會知曉面不廣。而清初人把「曾參」編入教科書,家弦戶誦,三尺童子皆知,所以積非成是,約定俗成。所以解讀《論語》的權威著作——楊伯峻《論語譯註》(中華書局,1980年)所附《論語詞典》,以及《論語辭典》(安作璋主編,上海古籍出版社,頁310,2004年7月)都注作「音 shen」。

  至於有關漢初名相「曹參」名字的讀音,《中國大百科全書 中國歷史卷》注作讀音「shen」。筆者應該讀can,因為曹參字敬伯,理所應當念「參拜」之「參」。 有關詩證見蘇軾寫給黃庭堅的作品,如 「置酒未逢休沐,便同越北燕南。且復歌呼相和,隔牆知是曹參」 (蘇軾《再和二首》, 《全宋詩》卷81)句,押的就是「覃」字韻,足可證。

  還有唐代邊塞詩人岑參,其人資料缺乏,故很難從他本人身上得到有效信息。已故文史學者蔣逸雪先生認為「岑有高峻義,故連類相屬名參商之參」(王驤:《懷念蔣逸雪前輩》,《鎮江史志通訊》1985年),《中國大百科全書中國文學卷》注作讀「shen」。這說法值得商榷。筆者查到岑參曾祖文本、伯長清、父植,特別是乃兄岑況頗有文名。杜甫詩讚曰;「岑參兄弟皆好奇」。岑參幼年喪父,由岑況教養長大30歲,應舉登進士第。與哥哥取名「況」(「況」作「比況之況」 義)相聯繫,岑參之「參」有「比勘、驗證」義。著名華人學者葉嘉瑩教授2004年7月25日在題為《杜甫詩在寫實中的象喻性》的講演中說:岑參的 「參」字,有不同的讀音。由於孔子的學生曾參的「參」讀作「深」,所以西方很多人在翻譯的時候都把岑參的「參」也拼成「深」的讀音。可是根據考證,這個字不應該讀作「深」而應該讀作「餐」。因為岑參曾寫文章說他的祖先有很多人都參與公卿之位,他們家裡希望他也能夠參與公卿之位,所以取名岑參。

  因此,從俗以及歷史傳統,曾參之「參」念shen,曹參、岑參之「參」念can;如果嚴守古人名字解詁的規矩,三人名字的讀音應該一樣,都念can。


其實,三個人的名字都應該讀如「參加」的「參」,「曾參」名字的誤讀較早,以至於唐詩中出現了相反的佐證;「曹參」和「岑參」的名字,發生誤讀是宋代以後的事情(宋詩韻腳為證)。「曾參」字「子輿」,與「孟軻」同:「參」同「驂」,一車一馬。「岑參」兄弟「岑況」,也能說明問題:參驗,比況。


1、讀音:cén shēn 詳情 http://www.semorn.com

2、簡介
  岑參(約715-770),唐代邊塞詩人,南陽人,太宗時功臣岑文本重孫,後徙居江陵。 岑參早歲孤貧,從兄就讀,遍覽史籍。天寶三載(744年)進士。初為率府兵曹參軍。後兩次從軍邊塞,先在安西節度使高仙芝幕府掌書記;天寶末年,封常清為安西北庭節度使時,為其幕府判官。代宗時,曾官嘉州刺史,世稱岑嘉州 。大曆五年(770年)卒於成都。
  岑參工詩,長於七言歌行,代表作是《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現存詩三百六十首。對邊塞風光,軍旅生活,以及少數民族的文化風俗有親切的感受,故其邊塞詩尤多佳作。風格與高適相近,後人多並稱「高岑」。有《岑參集》十卷,已佚。今有《岑嘉州集》七卷(或為八卷)行世。《全唐詩》編詩四卷。
  3、詩文特點
  岑參詩歌的題材涉及到述志、贈答、山水、行旅各方面,而以邊塞詩寫得最出色,「雄奇瑰麗」是其突出特點。岑參兩度出塞,寫了七十多首邊塞詩,在盛唐時代,他寫的邊塞詩數量最多,成就最突出。

  岑參以好奇的熱情和瑰麗的色彩表現塞外之景。在立功邊塞的慷慨豪情的支配下,將西北荒漠的奇異風光與風物人情,用慷慨豪邁的語調和奇特的藝術手法,生動地表現出來,別具一種奇偉壯麗之美。突破了以往征戍詩寫邊地苦寒和士卒勞苦的傳統格局,極大地豐富拓寬了邊塞詩的描寫題材和內容範圍。


推薦閱讀:

「嗯」的拼音是什麼?
對部分漢字構形加以修改有多大可行性?
如何培養兒女對中文和中國的興趣?
生活中有哪些有趣的語言學小知識?
為什麼普通話中不能連著發兩個第三聲(上聲)?

TAG:漢語 | 漢字讀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