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我發現,在親密關係中,如果把別人當自己人,總是受到傷害;但是如果告訴自己,人不為己天誅地滅,就能想通,把親密關係當成資源,各取所需。我該怎麼對待親密關係呢?


心理學上有一個「紅黑牌」心理實驗,但目的究竟是為了遊戲還是為了研究心理,就很難說清楚了,總之,他的玩法大概是以下這樣。

一共有三組人,每組人手上有「紅」,「黑「兩張牌。

如果A和B都出紅牌,A和B各加5分。

如果A和B都出黑牌,A和B各扣5分。

如果A出紅牌,B出黑牌,A扣5分,B加10分。

這個遊戲的規則簡單描述起來大概就是,要麼共贏,要麼共輸,要麼陰險狡詐的人,可以陰善良的人一筆。

可想而知,這簡直就是濃縮的社會,在這個社會上,爾虞我詐,唯利是圖,一個人太傻,是絕對生存不下來的,主流價值觀,不就是如此么?

所以我想,這個遊戲,放在任何一個「陰謀論」者的面前,他打出的第一張牌,都一定是黑牌,因為衡量的方法,並不複雜,紅牌有可能贏,而黑牌卻一定不會「吃虧」。

就像我們在職場一樣,做人靈活一點,總歸不會吃虧。

可惜,結果與預判完全相反,最後獲得勝利的那個組,恰恰是先打出紅牌的那個隊。

原因很簡單,博弈,與陰謀不同,在考慮自己行為的同時,也要考慮對方的想法。喜歡出黑牌的人固然不會「吃虧」,但是,這樣的人也會失去「合作的機會」。

所以我想說的道理,其實很簡單。

首先,請擁有一個善良的出發點。

一個人在關係里,往往既不至於聰明絕頂,也不至於笨到一無是處,當他表現出強勢的一面時,有人或許需要他的幫助,當他表現出弱勢的時候,也需要藉助於他人的力量,人,就是如此,輝煌燦爛的時候,也要想著為落魄的自己謀一條後路,否則人生就不是經營,而是賭博了。

既然連輝煌的時刻都要想著以後,那麼有什麼理由,在接觸的開始,就抱有如此大的防備呢?是獲得他人的忌恨更容易,還是獲得他人的關愛更容易?

當然是忌恨。

所以務必要記得,哪怕在你被對方欺負到有可能不能翻身的將來,你反戈一擊仍然能插他一刀,人,如果想要害對方,什麼時候都可以;但如果想要建立一個溫暖的形象,可能只有一次機會。

其次,希望你不要被騙第二次。

一個人,如果喜歡占他人的便宜,第一次,有可能是試探,希望你無論如何,可以試著用善良的胸懷去承受,但第二次,如果還有這樣的行為,那麼,不良的動機,淪落的人格,他一定會佔一個。

請不要把被這樣的人欺負,當成是自己的善良。

因為善良,是珍貴的,只可以被欺騙一次,被欺騙第二次,那就不是善良,而是傻了。

然後,我希望你能有一些帶著分量的正義感。

我相信,人性本善,大部分人的善良,其實都藏在心底,他們或許有面具,或許有假像,但堅硬的笑容和表情背後,或許有一顆柔軟跳動的心。

但,這個社會,就是有人渣的,不管多與少,這是無法忽略的事實,他們自己人心叵測,利用他人,另一方面,還散播他們自己的邪惡世界觀,希望將整個世界,都變得和他們想像中一樣污穢。

請你碰到這種人,絕對不要忌諱手段。

正義不僅僅是對正確的人善良,也是對錯誤的人堅決。

對這些人手軟,就是對曾經那個受到傷害的你不公平。

——最後,祝你有一份堅定的價值觀,可以成長為無所畏懼卻又心地善良的人。

我們六道輪迴才降臨人世,為的可不是輕易向他人妥協。


首先吧,我想知道你是如何定義所謂的「親密關係」的?

人有社會屬性,同時又是情感動物,這就決定了我們身邊會有同學、同事、朋友、戀人、家人等等不同的社會關係,同時我們也會在不同的人身上投放不同程度的感情。不同的關係自然有不同的對待方式,比如同學相識,還可以算作單純,同學之間的情誼可能發展出無數個版本。而同事就是同事,別期待職場中有知心之交——職場沒朋友,除非你們沒有任何利益相關,否則,任何利益牽扯都可能影響你們之間的友情。這話也許說得絕對了些,不過對我而言很受用,也從另外一個角度說明我的看法:你要學會用不同的態度去面對不同的人,你一旦能夠界定你們之間的關係和距離,也就不會那麼迷茫了,也不容易對人失望。任何一件事,但凡你看得透徹,都會顯得缺乏趣味,但會讓你輕鬆許多。人際關係亦然。

我想說的第二點是,這個世界啊,總不會如我們所願。也許有些人你只當ta是普通朋友,ta卻視你為知音,也許有些人你把ta放在你的「親密關係」名單里,ta卻讓你失望,類似的不平等關係應該屢見不鮮。如果你真的在乎某個人,就不要怕被傷害。即便在靠近之前你告訴過自己一萬遍不要當真,只當做各取所需,但人和人的交往,就因為不可預計的火花而吸引人吧,再理智的人也有無法掌控的關係,如果過程中,你對ta卸下了心防,那就不要怕失望。因為在你把ta當做自己人之前,一定發生過某些事情,讓你決定把ta納入你對「親密關係」圈子當中。若能珍惜這短暫的緣分,又有何不好。

第三點。單純是好事,但不要太單純。不是人人都值得珍惜,也不是人人身上都只有利益標籤。遇見想珍惜的人,不要用防備嚇跑ta。即便被傷害後會有所防備,但希望你相信這個世界,仍然足夠美好。


我忘了在哪看見的一段話請參考:

「職場中所有人的人性是善和惡交織在一起的,有時善,有時惡 凡是幼稚的認為你的同事都是善良的人的職場人士,你活該找倒霉。   凡是偏激的認為你的同事都是邪惡的陰謀家的職場人士,你活該被團隊排斥。」

所以沒有永遠的敵人,請你自己把握關係。


你本來就沒有把別人當作自己人過。

你覺得受到傷害本來就是因為你自己想著人不為己天誅地滅,把關係當作資源,付出一定要有等量的回報,所以當回報不均的時候會覺得受到傷害。

所以該怎麼處理朋友關係呢?很簡單,認清自己就行了。


不用這麼極端。你讓所有人都靠在你身上,你累,別人也都累。你在所有人身上都輕輕靠一下,你輕鬆,別人也都輕鬆。


典型的囚徒困境

兩個嫌疑犯作案後被警察抓住,分別關在不同的屋子裡接受審訊。警察知道兩人有罪,但缺乏足夠的證據。警察告訴每個人:如果兩人都抵賴,各判刑一年;如果兩人都坦白,各判八年;如果兩人中一個坦白而另一個抵賴,坦白的放出去,抵賴的判十年。於是,每個囚徒都面臨兩種選擇:坦白或抵賴。然而,不管同夥選擇什麼,每個囚徒的最優選擇是坦白:如果同夥抵賴、自己坦白的話放出去,不坦白的話判一年,坦白比不坦白好;如果同夥坦白、自己坦白的話判八年,不坦白的話判十年,坦白還是比不坦白好。結果,兩個嫌疑犯都選擇坦白,各判刑八年。如果兩人都抵賴,各判一年,顯然這個結果好。但這個帕累托改進辦不到,因為它不能滿足人類的理性要求。囚徒困境所反映出的深刻問題是,人類的個人理性有時能導致集體的非理性——聰明的人類會因自己的聰明而作繭自縛。

對於親密關係,就是兩個囚徒,如果你是理性的,一定要坦白!所以說,樓主你作出什麼卑鄙的手段都是你理性的證明。

但是這有一個問題,就是這個決策的條件是遊戲只玩一次。但是社會上更常見的是和某一個人會有多次合作或者交易。

這時候你可以看成一個連續的囚徒困境。就是兩個人,不斷地玩這個遊戲,看看地N次遊戲後,誰的坐牢時間少。社會可能還更複雜,一個人需要交換地和不同地對手玩,這時候你會怎麼辦呢?

每個人在社會上都交出了自己的策略和答卷。

事實上,有一種模型策略在實驗中表現得相當優異,就是懲罰模型,如果這次對方坦白了,下次我也坦白,直到對方鬆手願意還我一次。

聰明的人能夠很快地和別人形成搭檔多次地共同抵賴達到帕累托最優。

不知道題主準備怎麼玩呢?


親密關係中有父母、孩子和愛人,看你的描述我猜你想討論的是與愛人的關係。

把對方當成自己,總會受到傷害。這時你觀察你一下你帶著什麼樣的期待?是你的期待沒有得到滿足而自己覺得受傷的話,說明你的期待跟對方的期待是有差距的。可以通過溝通達了解你需要什麼、對方願意付出什麼,雙方清楚之後再協商,看看是否可以達成共識。相信你的各取所需的說話是在你失望之後的一種消極應對方法。就是自己的需求得不到滿足之後自己來滿足自己,但這與你的價值觀是相違背的。如果是與你的價值觀相符,那麼就是好的選擇,如果是相違背的,那就不是好的選擇。

所以在親密關係中要有極大的勇敢,呈現自己的脆弱。進行深度溝通,讓對方了解你的感受、你的期待,同時你也保持對對方的尊重,接受他能付出的跟你的需求不相符,對他保持好奇,看看他發生了什麼,共同積極討論出雙方都接受的相處方式。

祝你在親密關係中得到滋潤並不斷成長!


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如醴。


推薦閱讀:

家庭的功能是什麼?為什麼人要組建家庭?
之前在知乎上看到一個回答:說只要二十個問題就可以讓兩個陌生人快速變熟悉,求教這二十個問題是什麼?
靈魂伴侶如何尋找?多對多的戀愛模式下一對一的契約關係可行嗎?
與另一半的年齡差距,是否會影響共同生活的質量?

TAG:親密關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