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字為何能流行於現代漢語?
現代中文的「她」字是經過怎麼樣一番曲折才被大眾接納的呢?是因為西方傳來的平等思想而自然產生還是女權主義不斷鼓吹的結果?亦或只是為了翻譯西方世界的作品更方便?為什麼非得創造出一個表示性別區分的第三人稱代詞來表示女性?個人感覺反倒是增加了文字的使用難度。純翻譯的話,英法兩國那麼近,法文中複數的他們/她們(ils/elles)翻譯到英文也都只是一個 they。生搬硬套個「她」字有必要麼?
人民大學黃興濤教授寫過一本書,講到這個問題,可以參閱:
《「她」字的文化史:女性新代詞的發明與認同研究》。「她」字的文化史 (豆瓣)據黃的研究,近代以前,中國本無區分男女第三人稱單數代詞的傳統。該問題是與西方語言,首先是英語接觸之後才出現的。今天我們習慣的他於她之分,乃五四新文化人的創造。
不過,早在19世紀初,she的翻譯即困擾著中外人士。使「他」字從男女不分到專指男性,並非五四之時,1870年代時,有名郭贊生者,通英文,著有英語語法書《文法初階》,書中明確,he和him為「他」,she和her為「伊」,it為」彼「。郭書出版於香港,所知者不多,後人多認為「伊」的使用也跟劉半農有關。
1917年起,《新青年》圈子內的劉半農和周作人開始討論She的翻譯問題。1920 年劉寫了《她字問題》一文。但「她」字的設想,最早可見於1918年8月周作人在《新青年》上發表的《改革》一文:
「中國第三人稱代名詞沒有性的分別,狠覺不便。半農想造一個她字,和他並用,這原是極好的……「但當時印刷所里沒有這個字。1918年8月後幾期的《新青年》上,凡涉及女性第三人稱單數的,周作人都在「他」字右下角加上一個小號的「女」字。在中國的作家中,最早在創作領域響應周作人的,可能是葉紹鈞(聖陶),他用這個字的確有爭取男女平權的意思。如他1919年發表的《女子人格問題》、《這也是一個人?》。當」他+女」的形式出現時,它便承載著某種啟蒙和解放的使命。
1919年2月,錢玄同撰文認為,劉半農的「她」字設想不夠好,他自己提出以「女+它」組合成一字來翻譯she。
後來還有「她」與「伊」的競爭,陳寅恪等人的抗拒,以及她字通過文學創作而獲得社會化認同。
以上均見黃興濤的著作。我比較好奇為何古代中國沒有真正的第三人稱代詞。似乎「他」也是很晚才出現的。文言文裡面常用「其」,我感覺這只是個一般的指示代詞,不是專門的人稱代詞。
1.「她」字在1920年左右由劉半農先生創造出來。現代以來女性地位不斷上升,女性要求,人們也認為給一個專屬代詞是必要的。子曰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2.「她」是形聲字,從女,從它得聲(「也」是「它」的形體訛變),是完全符合漢字構造原理的。
3.多一個字並不一定帶來文字使用難度的增加,反而使行文表義更清楚。如果沒有她字,一篇小說就只能寫:「他和他牽手了」。而你並不能馬上知道這是普通文學還是耽美文學。
————————~(@^_^@)~———————————————————————————————好吧,詳細一點……a.任同學所說「她字原意是姐姐」,有誤她,《玉篇》說是「古文姐字」,但《說文·女部》又說:「蜀謂母曰姐」,也就是說,「姐」最初其實是用來稱呼媽媽的。《段注》於「姐」字下有說這個字當是蜀人造出來的。《說文》不收「她」字,大概「她」字流行的範圍很有限。後來「姐」字用來表姐姐的意思的時候,「姐」字當已經大行,故「她」當用得更少。(很可能根本木有用來表示過姐姐的意思)b.「她」(姐)和後來的「她」(女性他)是同形字,不是一個字
《玉篇》說「她」又作「媎」,「媎」從「者」聲,而「者」古音與「也」通,可見此「她」字是從「也」得聲。而劉半農先生用的「她」字的「也」,其實是「它」的形體訛變,從「它」聲,不從「也」聲。因為「他」本作「佗」,後來訛成「他」,所以「她」也就跟著「他」走了。c.「佗」(後來寫成「他」)用為第三人稱代詞,大概是中古以後的事(可能是臨近中古末)上古,以及大概整個中古,用「它」或「佗」都是表示泛指的「其他情況」。若要表示第三人稱,一般用「其」。我回答過相關的問題,http://www.zhihu.com/question/19929193
節錄於下:
女字旁的代詞產生於白話文運動時
她字,原意是姐(經霍同學指正改之),原來並不是女性第三人稱代詞。妳字,原意同奶,指女性乳房,原來並不是女性第二人稱代詞。這都是在新文化運動時候,白話文普及的時候拿過來用的。......現代,他仍然可以通指當指代的人可男可女時,可以直接用他表示,或者可以根據第二點裡的第二個代詞,用其字。
她這個字,本是古字,白話文運動時被抓過來使用。算某類轉注假借字吧。
如「難」原是鳥名,借為「艱難」之難;「長」是長發,借為長久之長;「久」是「從後灸之,借為「久遠」之久 ,她字也不例外。不過其實她在漢字中基本已經屬於死字,白話文運動時大拿不過讓她復活了而已。為什麼會開始使用這些字了呢?白話文需要進行更明確表達的需要而已。古文里說道「他」謂彼之稱也,也即第三人稱的一種,古文里是分他和它的,但男女並不分,原因在於——當然這是我臆測的,僅供參考——古代是男人的世界,女性並沒有實際地位,幾本是作為某人的母、妻、女之類的附屬存在的,無需自己的第三人稱專用代詞。白話文運動同時也是中國女性解放的起點,所以在代詞上分清他和她有現實的基礎,女性也成為了文字的主體,所以就有她字產生的需要。
我可以不可以這樣回答你:「她」被大多數人接受,基本上和「他」是同步的(就是認字或者掃盲的時候)。因為這個國家在1950年代初至少有八成人口是文盲,「他」「她」大多數人都沒有接受(是的,看都看不懂,別說用了,不過反正口頭一直是一樣的發音,即使是不說「他」「她」的非官話方言,男女在人稱代詞中基本上也是沒差別的)。此外,儘管我們國家至遲在1920年代已經經歷了新文化運動,但白話文的圈子在民國時代始終不是那麼大,對於當時大多數的非文盲來說,學習寫字也都是先從文言或半文言(天地君親師、之乎者也)開始的,「他」不「她」的是後來才搞明白的(我說的「後來」就不是一開始認字的時候)。所以對於從零開始的普羅大眾,「他」跟「她」其實是站在一條起跑線上的,學一個和學兩個能有什麼區別?
推薦閱讀:
※「歲月靜好」該如何翻譯?
※「不錯」的意思到底是「not bad」還是「very good」?
※「茶」在英語中為什麼叫「tea」?
※如何分析英語句子結構?
※為什麼 Anthony 會被翻譯成安東尼而不是安瑟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