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敬老院做義工,我們能為老人們做些什麼?


其實很多想去敬老院,福利院的義工都會問這個問題,當然,去之前腦子裡想的跟實際中遇到的肯定兩回事。
03年就參與和組織相關的活動。
組織平台是論壇!
說說我們都做了些什麼……
最開始是義工一起,每個月一次或者兩次周末的時候去福利院。
當時院裡面有七十多個老人,老人們住的兩室或者三室的套間,除開客廳,其它一個房間兩個老人,有熱水器,有空調,有冰箱,可能是省會城市,硬體設施相對好一點。(大多都是國家贍養的,還有拿著退休金住進來的,還要黃浦分校出來參加過抗戰的老同志)。
當然,理論上,生活上,福利院照照的還算周到。
我們是幾個志願者跟一兩個老人,聊天,每次呆的時候大慨兩個小時的樣子。
因為當時我們公益組織也剛剛開始發展,所以能做什麼,心裡也同樣迷茫。
好像除了聊天也不知道做什麼了。
當時民間公益組織也很少,社會的參與度相對不高,
過年,過節的時候會有一些大點的企業會走馬觀花式的組織員工,像視察工作一樣的去福利院送點吃的,用的,然後每個老人房間走一趟,最後在掛在福利院標識的背景下合影,以備後期企業宣傳和彙報工作的時候用。
也會有一些中小學生在父母親的帶領下過來看看老人。
慢慢的,我們也有些困惑了,
其一,時間的隨機性,雖然都是周末,但是有時候間隔時間兩個星期,有時候三個星期。
其二,目的性不強,僅陪老人聊天,也不知道能做什麼。
其三,義工的流動性,雖然有一些相對固定的成員,但是大家都有各自的工作,各自的生活,所以每次參與義工,人員不確定,跟老人之間無法完成情感建立。
我們團隊這個階段我們大慨持續了兩年。
後面我們公益組織的管理人員開會,最後決定把福利院的活動作為當時第一個常規活動,每個星期統一固定時間,時間定周末某一天的下午,選定兩個義工作為項目小組負責人由他們在論壇發起,組織。
由於這種常規活動,我們福利院的活動慢慢才找到更多切入點。
首先:完成了老人之間的情感建立,每個老人都會有相對喜歡的義工交流對象。因為一直堅持,所以後面有兩個雙目失明的老人,有熟悉的義工把手伸過去,不說話,老人一摸手就知道是哪個義工來了。
其次:幫老師修補一些東西,輪椅,收音機啊等等。有個老奶奶,眼神不好,一聽見我們的聲音,就會找著我幫她看收音機。
其三,幫老人剪指甲,特別是腳指甲,洗澡。當然這些福利院的護工也會做,但是一些老人特別指明了要求我們的某個義工,這是長期換來的信任。洗澡的問題,因為福利院的護工都是女的,所以一兩個行動不便的老爺爺還是有些不好意思,所以基本上我以前每次去都會幫他們洗澡。
其四,福利院的食堂是承包的,慢慢的也發現老人也有抱怨飯菜的時候,後面我們就每個月由我們志願者自己動手給老人加一個葷菜(這裡需要跟福利院溝通好,要得到院方的支持才行),我們自己動手,在老人住的那一層樓的開水房,有現成的灶具,我們自己買菜,然後再按人頭,準備一次性的盒子,在食堂給老人派餐前,每人一份發到他們的桌子上。

說點注意事項吧:
1、所有公益,都貴在堅持持,最重要的一點。
2、經費的問題,我們都是參與義工AA制。
3、培訓:給老人洗澡,還在跟老人溝通,都需要培訓,特別是洗澡,不同的老人有不同的注意事項,參與義工之前,一定要參與公益團隊的新人培訓。
4、堅決禁止給老人不負責任的承諾。不可避免有些老人會提一些要求,讓義工去買什麼,買什麼,有些合理,有些不合理。而很多沒有經驗的義工,老人一說,順勢就答應了,事後自個都不記得了,老人心裡還一定掂記著。所以我們活動中,每次集合交待注意事項的時候都會特彆強調,禁止承諾,如果是必需品,需要先跟帶隊的義工負責人反饋,然後再決定處理辦法。
5、如果想去福利院,敬老院,注意選擇時間,有些地方需要跟院方登記的。合理時間:9:30-11:30 14:30-16:30 中午老人要休息,節假日盡量少摻合,各種企業,學校臨時慰問團會集體出動。有一年3月15日,將近兩三百號所謂的「志願者」前來慰問。
6、很多人去福利院敬老院會給老師準備一些水裡,食品之類的。購物一定要去正規大型超市購買,看好生產日期,留存超市小票,要跟護理員了解老人們忌口的食物,不能隨意發放,有些老人有糖尿病之類的。
7、女生在服裝上要注意,禁止穿暴露服裝,禁穿高跟鞋。
8、大家都喜歡照相,老人的一些照片在網路分享的要盡量選擇性分享,合影為主,其它涉及老人身體隱患,容易引發大家不安或者不快的照片禁發。
9、盡量別獨自前往,可以參加一些公益組織發起的活動,這個需要自己提前了解,觀察。
10、第一次參加團隊公益活動,多問,多學,然後淡定一點,有意見,有想法先留著,多參加幾次之後再跟大家溝通,討論。
…………………………………………………………


做自己想去的事,每個做義工的人,都別把自己想的多高尚,你只是做了自己認為值得做的一件事!


我們學院有社會工作的專業,所以經常會跟他們一起去敬老院什麼的,說說我的看法。
老年人,根據埃里克森的人生八階段發展理論,屬於成熟期,主要面對的是自我調整與絕望期的衝突,也就是說老人必須解決好自己身體狀況每日愈下與內心的衝突。
自我調整是一種接受自我、承認現實的感受;一種超脫的智慧之感。我們會經常看到家裡的老人埋怨自己的身體不如從前,以至於對生活失去樂趣,所以對老人,要他們正確認識現在的自己是很關鍵的。
以上說的是家庭環境良好的,但現今中國的敬老院,大多存在的是子女對父母不關心,或者無兒女的老人,所以,存在感和價值感對於他們更為重要。
跟他們聊聊天,也是屬於為老人尋找存在感的一種方式,老人畢竟經歷了那麼多,隨便講點有的沒的都夠我們聽的津津有神,至少我家的老人都是如此。同時聊天也能排解壓力與釋放情感,對老人的心情有很好的舒緩作用。
讓他們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不要小看這個,能做些事會給老人帶來很大的價值感,讓他們活的更開心。
樓上有說「義工」假慈悲,我實在不能苟同,中國現在也將邁入老年人居多的時期,有時間,有能力去做一些這樣的義工對自己,對社會都是很有幫助的。


養老院義工不僅是照顧老人飲食起居,更要關注老人精神需求,比如陪老人聊天。而且,不建議50歲以上的中老年人到養老院從事重體力的義工服務。

養老院義工體系一般按照專業、專項來具體劃分,並要經過篩選與崗前培訓。

1、由於養老院的特殊性,老人的身心狀況差異較大,因此義工的錄用需要經過嚴格的篩選。
2、養老院的日常飲食、洗衣等服務內容直接關係到老人的生活質量和健康狀況,因此如北京雙井恭和苑等專業養老機構對此類工作的操作程序都有嚴格規定,出於安全、衛生等方面的考量,一般由專業團隊負責,義工只有經過培訓後方可配合團隊工作。
3、義工可根據自身特長提供專業性服務,比如教老人使用電腦、彈鋼琴、陪伴等,具體內容應符合準備服務的養老機構之需求。


義工。。。我記得我有一次去一個敬老院,老人說,看又來了一波沒事找事乾的。。。。


嗯。
我很認同上面聽老人說話的做法,同時我還要加一個副詞:長期固定地。
因為我干過一段時間臨終關懷的義工,深深知道那些老人安全感的缺失,尤其是那些孤苦無依,沒有後代沒有伴侶的老人。他們不希望看著不停輪換的志願者,更希望一個可以長期傾聽的朋友。
在做義工之前,應該會有正規的培訓,這個對如何陪伴老人有益處。
我還建議題主可以看一些心理學上的書籍。這些書看了不是為了老人,而是為了你自己。因為會碰上不友善,會碰到嘲諷,會碰上突然離開。
世界對真正做公益的人是很殘酷的,這些人有著比別人多一點點的善心,卻要承擔乘十乘百的痛苦,看到不公平看到貧窮看到痛苦的無力感我也感受過太多次了。
我期待題主下定決心之後起碼能夠堅持半年時間固定地去看看他們,尤其是不要對著老人許下無妄的承諾,這樣他們會很傷心的。
去過一次之後呢,你會對老人的愛好大致了解,這個時候你就可以根據他們的愛好來做準備了。
有段時間我周日的夜晚就是在唱完幾首鄧麗君的歌之後給老人讀晚報。
他們其實要求不高,只是希望你不要心血來潮。


擺拍五分鐘後
拍不下去了,
所有小夥伴都傻獃獃的杵在身邊
問下一個場景是拍掃地好還是端水好
老爺爺也很尷尬顫顫巍巍站起來不知道該怎麼站才好,手該怎麼辦才好。
我拿著老人可能都不知道是什麼東西的單反,戳戳小夥伴說你去陪老爺爺說會兒話
小夥伴說
"我說啥啊?有啥說的?""我幹啥啊,有啥讓我乾的"

好久之後的又一次任性,發了很大的脾氣
默默收起相機跟老爺爺說"爺爺,對不起,我走了啊"
"啊…啊走了啊…那慢點…啊"
"誒怎麼走了啊,還沒拍呢,我們才來一會兒"

快走到門口時看到剛剛我們已經拖過地的房間,另一個老爺爺拿起拖把嘆著氣又拖了一遍。

我覺得我們還是不要給他們添亂了。

一群為了完成任務而刻意擾亂別人本來就不好的生活卻打著冠冕堂皇的招牌,從口袋拿出廢紙扔到地上再掃回去的可愛大學生。


聽他們說說話。活了大半輩子了,很多話想說,卻沒人聽了。


沒有那麼複雜。在敬老院的老人其實都很孤獨的,志願者要做的就是關心他們,可以送上捐贈物,為他們送上湯粥就很好了。多陪他們說說話。


這個我可以回答,大學時候我做過,每年去一次,班裡組織的,開始第一次去真的去掃地擦玻璃,完事了心理覺得自己做過了又多了一種閱歷了,後來想想其實什麼都沒增加,更沒創造價值。敬老院里原本就有人在做這些工作。後來幾次才明白我們能做的最好的事情就是陪老人聊天。能看出來他們是真心的高興跟我們說話,我們就用心聽就好了。這才是創造價值。
如果只是為了增加閱歷,當我沒說。


當義工給老人們做什麼?其實走心的關心他們,他們就很開心了。
義工是一個需要熱情的事情,就像公益活動一樣。走心的事情,別人都能感受得到的。

經常參加各種公益活動。當然也看圍觀一個公益活動是如何從零開始的。
做公益不難,好人也有很多,但是騙子太多,濫用消耗掉大家的好心腸。
所以我參加的公益活動基本都是自己有參與或者熟悉的人組織的。
實打實做事,不玩虛的。

很多公益活動,也許會被大家視成作秀,這也是沒辦法的事。就像有人抨擊陳游標,早期被罵的不行,現在呢?鄙視嘲諷他的那些吃瓜群眾去哪兒了?

無論時代如何變遷,吐口水永遠比做實事要容易。

中秋節期間我熟識的一個好人圈公益活動,參與者自己寫的一篇文,分享出來。

26年後他重返汪集,找尋隱藏在這片茂林深處的老人們

本文作者:杏林謝記者。他當過醫生,現在是記者。有人說:他是記者,他懂醫生。「追求有良知的健康資訊」便是他的微博簽名。

26年後,他又來到了這裡。只是他不再是當年那個青澀的醫學生。昨天在汪集,他和他們一起過了一個中秋節,那些隱藏在那片樹林後面的老人,瞪大著雙眼看著這些陌生訪客。

9月將過半,天還是燥熱。天上雲很厚,風也是一陣一陣的。

這個地方很容易錯過,雖然就在111號省道旁邊。


說的是新洲區汪集街第一福利院。省道旁的樹很密,福利院的招牌又往路邊的田野里退了幾百米。這讓福利院一下子顯得清幽、寧靜。

院子有兩進,前邊是廚房和餐廳,過了一個門洞,是個方形的院落,30多名五保、孤寡或托養老人就住在這裡。

這裡的土話不好懂,老人們三三兩兩坐在門洞里納涼。可以看出,部分老人是有殘疾的。

上午10點,應中國好人、魏咀村支部書記魏劍英之邀,武漢好人圈發起人、市政協委員侯立新一行,走進了福利院。


年歲見長

會逐漸忘記什麼?

也許是自己的名字

餐廳的桌椅圍成一圈,侯委員穿上白大褂,就成了侯醫生。好醫網今年七一才舉拳頭宣誓的預備黨員劉俊挽起袖子,就成了記錄病情的助手。


「你叫什麼名字,哪裡不舒服?」

「我叫曾麻。」

「不是的,不是的,他叫曾四華。他說自己經常頭昏。」福利院負責人對老人們的情況很熟悉。


侯醫生逐一為老人們諮詢診病,遇到合適的對象,他多次施展舌針絕活。四君子湯是中醫古方,侯醫生依古方而化製備了四君子茶,當場送給老人們。

好醫網聯合人福大藥房,選取了止咳、消炎、治療皮膚病等藥物裝了四大箱,贈與福利院。福利院有個小巧的醫務室,配備有十數種常用藥品。


照顧福利院老人

需要一位好廚子

她,力氣大,手藝好

有人說,做好飯也需要熱情

(大灶台、煤球、這裡不光有大力氣,還有高溫)


十一時許,福利院里又開進兩輛車,有家長帶著大學生、高中生和小學生模樣的少年少女,節日走訪慰問老人。孩子們還顯得羞澀,院子里、餐廳里人越來越多,氣氛越來越歡樂。

魏劍英的魏咀村好人小組,為每位老人準備了一盒月餅。問了病、領了月餅,老人們就開始回房間拿碗筷了。這裡是十一點半開中飯。飯菜的香味,飄出來了。


做菜的師傅是位青年嫂子。這個崗位需要有一把力氣。拎一大桶米飯,把半框黃瓜倒進大鍋,用接近鐵鍬的大鏟子翻炒,她幹得不光不累,而且有板有眼,勾芡、油炸姜蒜,都有餐館大師傅的味道。

(木桶飯的香味,淳樸而厚重,很多人深藏的記憶里,有它的氣味)


中午是三菜一湯。一道是五花肉燒魚丸、一道是炒黃瓜,小菜是炒腌菜。湯很厚,一勺子下去,滿滿是豆腐、肉末、雞蛋。

(純正的農家飯菜,汪集養老院,老人們的日常飲食)


這裡很好

一分錢不花,還有零錢補貼

只是有點孤獨

被遺忘的孤獨

(網路配圖)

「謝謝你們記得我們這些老人!」人群背後,站著一位收拾得十分清爽的高個老人。

上前一問,這位老人是這裡的年輕人,因為他才63歲,是旁邊童販村的,住進來才三個月。

這位「年輕人」講,自己是一個人過,住在家裡,一天要起三次火,「雖然是想吃什麼做什麼,可很麻煩」。住進來以後,聊天的人變多了。當被問到一個月要交多少錢時,他說:「一分錢不交,每個月還發80塊零花錢。」

你們這一來,把這裡的氣氛搞起來了!來得好!」想來是這裡平時太過安靜,這位新住民還不習慣。


福利院的大院子里有塊菜地,約有半畝。菜地塒弄得井井有條,南瓜黃瓜還沒有罷園,毛豆、青菜、白菜長得正歡。透過窗戶,有的老人正在自己的寢室里瞪大眼睛研究剛到手的月餅。中午飯菜豐盛,他們還沒有把月餅開包。


猴年中秋。汪集街第一福利院,當晚的月餅,一定很香。

(老人們收到月餅和茶,還捨不得馬上打開)

文外話

我第一次吃這種野果,有多少人能叫出它的名字?

拿回它的時候,父母驚呼:咦,好久沒吃這東西啦。

而我們小輩滿是好奇,都跑去圍觀它,研究它


聽說山裡的小販們也不常見到這種野果了

5元一個,我知道,會買它的人們

有的是嘗新,而有的只是追尋舊時味道。


多年以後,這種野味還會有嗎?

城市發展日新月異,很多東西逐漸遠離

或許有些事,真的只有老人們才知道了。

如果沒有人去問他們,

也許他們自己也不會記得了。

常看看老人,

因為他們每個人都是一本厚重的書。

(文章來源楚醫平台,微信hbchuyi,轉載請註明出處。)


敬老院之行

背景:

1、小時候我們義務幫助商家擦櫥窗玻璃打掃衛生被婉拒,在店員看來我們的好心反而是在給她們添亂,她們根本不需要我們的幫助。

2、在中學時代,大型活動的舉辦會擾亂我們的日常學習生活,原本平和的心也會變得浮躁起來。

憂慮:

我們作為志願者這是在單純的滿足我們志願者之心還是真的會對老人們有幫助,使她們心裡得到一些慰籍?老人們是否真的希望我們的到來?我們的愛心會不會擾亂老人們的日常生活——我們會由於學校事務不可能這麼大規模每周去看望老人,那麼在我們給了老人一些溫暖之後,無人問津的巨大落差老人們又該如何接受?

擔心:

我承認我不會與親人很好的交流,或許對他們真的是一無所知,儘管他們養育了我19年,儘管我也在乎他們。其次由於我們不懂世事加之自身說話方式與老人們思維不同,所以我擔心我自身能否在不觸動老人們傷痛神經的前提下與老人們更好地交流。

活動中:

a、剛開始進入老人們的居住區,兩位老人在艱難的走路,我們想去幫助他們,他們拒絕了我們。他們需要幫助但不是我們的幫助。

b、一位正在抽煙的老奶奶,很熱情的招呼我們進去,閑談起來。在閑談中我了解到老人有兩個兒子一個女兒,女兒每周會來看望她。這是位我看來在敬老院還算幸福的老人。但隨後認識到並不是老人幸福而是源於她樂觀的生活態度。她和所有老人一樣——不想給兒女添亂不要求兒女有多麼關心她,只是想和兒女們生活在一塊,但是兒女們不同意甚至辱罵她,老人也有想結束自己生命的念頭,可是在這一切的講述中老人始終在微笑著(樂觀的生活態度確實很重要)。臨行前我們與她告別,她希望我們還能來。

c、一位行動不便老爺爺在與我們交流的過程中借用手機給女兒打了個電話,電話號碼記得特別熟悉。在與女兒的通話中,他說:「有一群大學生來看我了,我想XX(孫女)了,希望XX(孫女)啥時候也來看他」。最後女兒借工作繁忙,XX(孫女)會近期來看他結束了通話。希望XX(孫女)多來看看她吧,不需要貴重的禮物,昂貴的補品只是多陪陪他就好。

d、病重的老奶奶,聽覺視覺幾乎為零,胃不好。在我們走的時候,她胃痛到用拐杖頂著胃進行緩解。不知道她的五個兒子看到會有何感想。迫於劍六的障礙,我們的聊天顯得很少,但可以真切的感受到她真的太孤單了。

e、高齡89的老奶奶看上去真的很年輕。剛開始她也只是坐在一邊不說話,看著我們與其他老人聊天,後來慢慢交流才熱乎起來。聊天很隨性,奶奶像個文化人,知道我們大學生的事,期待與她下一次的相見。

活動後:

1、打消此前的顧慮,我們的交流我們節目表演從老人們笑容中看出我們或多或少帶給了她們溫暖,我們的活動是有意義的。

2、其他學校組織也有養老院之行之行活動,在之後的日子裡儘管我們去不了也會有組織寬慰他們,豐富他們的養老院生活。

3、在聊天過程中,難免或有尷尬不知道說什麼是好,只能放一些老人們愛聽的相聲、晉劇、表演節目來舒緩。交流或許是我們在關愛老人時急需克服的問題。

4、敬老院的老人是孤獨的,她們其實更需要的是子女的陪伴,並不是我們其他人。


人人都有老的時候,我想為他們做點什麼,


四年兒童福利院義工,一開始只是買買買給他們,玩具、吃的、衣服。
後來發現我市兒童福利院條件其實還可以,物質上不是很缺,社會上公益組織和一些企業都是定期給院里送物資的。
後來開始教孩子畫畫,學語言,陪他們玩,跟他們聊天,教他們一些認知,反正就一起成長啊。
其中一個小美女,畫畫還得了獎,上周剛剛被美國家庭領養走。
你所能做的一切,就是讓他們的童年更加完整,和別的孩子一樣。


我以前一直以為自己去敬老院能幫助老人做很多事,讓他們開心起來。
直到我真正和他們接觸之後。我發現,我的嘴巴不受控制地說不出好聽的話來,只能傾聽他們,努力讓自己轉移他們的注意力,讓我在的那幾個小時里,他們能不沉浸在回憶中,或者是不沉浸在悲傷的回憶中。
但,我根本沒有做到,我每一次轉移話題,他們都能很快繞回去。
或許,我們只能在他們面前,作為一個傾聽者吧。


打掃衛生 摘菜 剪指甲 演節目 聊天 推行動不便老人輪椅轉轉 理髮 慢慢做 多溝通 做一點就是開始。我也是義工。


幫助別人,讓我很開心


叫醫院降低花費的行為,是義中之義。不必弄些假慈悲的「義工」。本來是個弱肉強食的環境,卻來點假道學裝點門面,是惡中之惡。
還有,敬老院是有人在工作的,請不要搶別人的工作,當然,免費幫在敬老院里的護工工作的話,同時讓護工們休息,那倒是非常值得敬佩的。不過不建議抱著這樣一種心態:我要過馬路了,缺老奶奶,沒老奶奶的話,麻煩你們假扮老奶奶讓我扶一下。
你們這樣是讓敬老院為你們的道德服務。


推薦閱讀:

公益捐贈要求在捐贈物上留下 logo 合適嗎?
如何看待上海大學藍紐帶社團要求道歉的公告?
社工在中國的需求度究竟有多高?(社工指社會工作者)?
中國目前至少有600萬塵肺病農民患者,死亡率高達22.04%,為什麼卻很少有人關注?
恩波格鬥孤兒事件再次反轉?拳館屬非法僱傭童工嗎?

TAG:生活 | 價值觀 | 人生 | 公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