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製片委員會」代表什麼樣的電影製作機制?
南方周末網站上的《像好萊塢一樣製造電影》里說到「製片委員會」時有這樣的描述:「這實際上是好萊塢電影工業已經運行多年的成熟商業模式,但因為種種條件的限制,中國電影始終未能引進這一模式。」
製片委員會的英文是什麼?這具體是一種什麼樣的模式?「在李菲的構想中,《大唐玄機圖》的製片體系將與傳統電影生產截然不同。「我們的創新就是要從導演中心制向製片委員會模式轉移。」在這一體系中,整部影片從拍攝進度到預算管理,真正的決策權不在於導演或製片人,而是由導演、製片人、交易所、監理機構、完片擔保方和保險機構代表共同組成的「製片委員會」討論決定。 而一旦方案討論通過後,各方就會按照自己的角色各負其責。「比如我是製片方和投資人,但我會請更專業的監理機構來進行全程監理,而且它不向我負責,而是向整個製片委員會負責,這就保證了拍攝監理的專業性和獨立性。」這實際上是好萊塢電影工業已經運行多年的成熟商業模式,但因為種種條件的限制,中國電影始終未能引進這一模式。」
以上是南方周末列出的信息。http://www.infzm.com/content/61343
1. 好萊塢沒有所謂的「製片委員會」。
2. 這篇報道應該是那部什麼《大唐玄機圖》所作的軟文。
3. 「製片委員會」(production committee)是日本電影的製作制度,起源於八十年代泡沫經濟時,很多不相干的財團都湧入電影生產與製作,於是聯合成立所謂「製片委員會」,一起分享話語權。到泡沫經濟破滅後,這種制度又有了新的功用,可以規避風險。
4. 日本的「製片委員會」一般是由各家投資方組成,比如電影公司、電視台、出版社等等,按照出資比例分享權益,共同推廣影片,比如電視台獲得電視播映權,出版社同時推出原著小說之類。也不是像這篇報道里說的什麼監理機構、保險公司全都摻和進來。本來一部電影有多家投資方很正常,但別國實踐中,投資方並不大會直接參与現場拍攝的每個決定,而日本的「製片委員會」對拍攝介入比較深,說實話這相當於投資人剝奪了劇組主創人員的一些權力。
5. 「製片委員會」的優點是集體領導、集體負責,可以避免一些明顯錯誤的決定,並共享各家資源;但似乎缺點更多,它會帶來執行力低下、互相推諉、流程僵化、缺乏應變的弊病。這種制度下很難出現個性飛揚的經典作品。
6. 日本電影和海外合拍時,這種制度往往帶來阻礙,不僅效率低下,還有帶來創作上的衝突,比如中國和韓國導演習慣了導演有決定權,而好萊塢是製片人有決定權,凡事請示一群不知什麼人構成的委員會,那誰受得了?成也蕭何敗蕭何。
完美的流程,製片委員會,決策權的轉移,各司其職,完成片擔保,保險公司……
這可能會將一部可能會犯錯誤的影片拯救,也會讓一個完美的項目擱淺。其成事和敗事的比例幾乎差不多。我從來沒聽說好萊塢一部影片啥製片委員會,請給看一個。南方周末這文章,當真是一個廣告軟文,欺負善良無知的中國觀眾。
就我個人的淺見,日本才有啥製作委員會。製片委員會,類似一個現代企業制度的公司。它們的影片中的人物是有專利的。把電影製造玩具或者人偶是要交專利費的。設計遊戲可以掙遊戲玩家的錢。然後,是電影里的廣告,大概可以掙一筆錢。電影中的音樂可以出成專輯。電影在影院上影可以收錢。這一些事都需要錢。所以有委員會。
推薦閱讀:
※怎樣進入影視傳媒行業,從事什麼工作為基礎?
※最近幾個導演都說自己拍的是最後一部膠片電影了(馮小剛1942,王家衛一代宗師),為什麼今年會出現這種膠片和數碼的分割?假如以後還想用膠片拍攝就不可以了嗎?
※你想從關於摩托車題材的電影里看到什麼?
※影視短片拍攝棚內布景白牆可否用木板貼白紙代替?
※歐美電影製作是否有「鏡頭中不表現兒童被殺害」的慣例?
TAG:電影 | 好萊塢Hollywood | 電影製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