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為什麼混凝土澆築要一次完成?中間由於特殊情況需要停工怎麼辦?


對建築施工問題紙上談兵地回答一下。

簡單來說,一次完成是為了確保整片混凝土澆築的強度。
澆築一般分段分片分塊完成作業,作業準備和過程有標準步驟。
大面積和大體積的混凝土澆築並不簡單。
可以參見:http://www.building-training.org/newsrs-4768.html

混凝土攪拌車和混凝土攪拌後有一定的有效期,如果過了有效期就要重新攪拌,製作新的混凝土漿。
一般來說,傾倒混凝土的時間並不長,一般作業時間可以保證,振搗等後續工序如果因為特殊情況停工,在混凝土要經過幾天到十幾天的養護,成形後無法達到預定的工程強度就無法通過驗收,該工作段的混凝土應該視情況決定是否重新澆築。


剛問了老爸 老爸說主要是因為收縮時間不一致會影響建築強度

具體是不是一次澆築要分情況
在澆築柱子時在柱子頂部與梁銜接處可留施工縫
在澆築梁時可在1/3處留施工縫,在下一次混凝土澆築時先用少量高標號砂漿澆築施工縫 再繼續混凝土澆築
在澆築滑模圓倉時不能行成施工縫,因為停的時間過長滑模提不動,也影響整體結構,設計上也不允許

只要沒有達到初凝,一般在兩個小時內,是可以接受的,如果初凝了,老爸說,砸了重來

如果出現特殊情況 比如停電,那即使是人工攪拌也必須繼續!


混凝土的一次成型,使得其物理形態是一個完整的整體,簡單點兒打個比方,你想要做出一整塊冰,先凍住一半,再凍另一半是不可能做到的。
混凝土施工主要分為捆紮鋼筋、澆築、養護3個部分。捆紮鋼筋可以先行進行,而澆築必須一次性完成,養護的時間主要取決於天氣,周期較長,通常需要兩周(事實上很多時候達不到)。因為要保證混凝土在熱脹冷縮時的伸縮性,通常會將混凝土分段分塊,中間保留伸縮縫,但單次單塊的混凝土澆築過程,必須一次成型完成。
因此,如果有特殊原因需要停工,可以將澆築過程分段分塊。但是澆築之後的養護周期也要分開進行,將增加施工人力成本。


誰說要一次完成。。大體積混凝土有全面分層、分段和斜面分層澆。留施工縫:柱留在基礎頂面、牛腿下面、吊車樑上面。板下帶大梁的留在板下20~30mm左右。單向板留在平行於短邊任何位置。有主次梁沿短邊澆築,施工縫留在次梁中間1/3跨度區。主要原則是:剪力較小的地方。具體各種查規範。。


以外行的身份扯兩句了解的知識。

之所以要一次澆築成型是要讓構築物形成一個整體,避免出現縫隙,不僅如此在澆築過程中還要使用振搗器振搗密實。

產生裂縫導致的後果,承重結構(梁、板、樁等)會因為負載逐步形成表面裂縫、深層裂縫直至貫穿裂縫,裂縫會切斷結構的斷面,可能破壞結構的整體性和穩定性,導致構築物破壞。房子裂了還算小事,橋塌了可就是大事了。

另外對於深基坑、水池、隧道等,避免裂縫除了承重外的重要意義在於防滲漏。對於基坑,地下水會從裂縫中流入,並將這個缺陷擴大,周圍地下水位變化,地層受力情況變化,嚴重會導致基坑傾覆;對於水池,如果是污水處理池中,有害的液體從池中裂縫流出混入地下水,對於周圍環境的危害相當大,比如植物、水體等;隧道自然不必說了,地鐵裡面要是漏水,結果可想而知。

關於避免縫隙問題,除了控制拌合材料及拌合時間、運輸等,澆築時選擇澆築時間,溫度,養護時間等,還可以人為的設計一些方式來引導,比如路面工程中,剛性路面中的漲縫、縮縫;隧道工程、給排水工程中水池的後澆帶(兩部分澆築間預留的空隙,待兩邊完成後以大於兩邊水泥標號的水泥進行澆築)等等。中斷會後澆帶等再次澆築時需要對澆築面進行鑿毛,並用水潤濕(防止混凝土的水分被乾燥澆築面吸收影響自然乾燥硬化)。

記著的就這麼多吧,具體的可以查規範,材料配比、拌合、運輸,混凝土澆築,大體積混凝土澆築,養護等。


關於新澆灌的水泥無法與之前的水泥粘合是由於水合反應(提供混凝土強度的水合鍵)的不可逆造成的, 同時已經完成固化的水泥不會繼續和新水泥產生水合反應, 如要暫停需加入水化停止劑, 之後加入激活劑繼續。


混凝土澆築要進行施工段的劃分,一般情況應劃為基礎--剪力牆、柱--梁、板、樓梯--剪力牆、柱--梁、板、樓梯
混凝土運輸、澆築、及間歇時間不應超過混凝土的初凝時間。同一施工段的混凝土應連續澆築,並應在底層混凝土初凝之前將上層混凝土澆築完畢。當底層混凝土初凝後澆築上一層混凝土時,應按施工技術方案中對施工縫的要求進行處理。
施工縫一般留置在基礎頂面、梁底和梁頂部位,處理也較簡單,只要對接觸面進行鑿毛即可;
特殊施工縫留置位置和施工方法比較麻煩,請高手進行回答吧。


兩次澆築的混凝土中間存在施工縫,抗剪、抗彎性能差,所以 必須留置施工縫時, 施工縫的位置應設置在結構受彎、剪力較小和並且便於施工的部位,如 柱子的施工縫留柱頂與梁銜接處,梁的施工縫留在1/3跨處。此外,施工縫不利於防滲,有防水要求的砼結構,施工縫要設止水帶。


施工現場第一線的農民工來告訴你
首先混凝土澆築盡量需要一次性澆築完成的,且在混凝土初凝完成以前澆築完成,澆築期間必須用振搗棒加以真到深入混凝土層500mm振搗。
至於題主所說的混凝土為什麼一次性澆築說通俗了是要確保混凝土的施工質量和混凝土對鋼筋握裹力確保混凝土硬化後強度達到設計值,再整體施工到一定的步驟後施工單位會組織回彈確保混凝土的強度質量達標。
其次混凝土澆築的時候是分大體積混凝土澆築的,如果出現大體積混凝土(混凝土結構物實體最小几何尺寸不小於1m的大體量混凝土)這種情況是需要編製規範的。同時大體積混凝土澆築的施工過程中預留住施工縫,把大體積混凝土分成若干小份澆築。這樣既能保證混凝土澆築的施工簡單方便(省事)又能更好的確保混凝土的施工質量。
題主所說的特殊情就是我們在澆築混凝土過程中提前編製的大體積混凝土澆築方案,如果大體積澆築需要有好幾種方法來留置施工縫,把大體積混凝土分成若干塊後進行下次澆築。對於施工縫的留置題主應該不是專業從事的就跟您說簡單點,施工縫要留置在受力較小、施工簡單的地方並且有保障強度的措施,施工縫澆築時要提高混凝土的標號。
以上是簡單的一個介紹,當然也不排除施工工地有其他特殊情況而導致的混凝土澆築過程中的在聽施工。當然這種情況是要進行設計檢驗的,如果遇到不可抗力的原因導致必須要進行暫停澆築的那麼要對澆築完的混凝土進行設計檢驗,不過一般情況下施工單位是會直接砸掉的畢竟有這功夫不如重新從頭澆築當然這前提是澆築的是小部分。如果是停電的話基本沒有影響,因為現在的澆築過程是泵車或者地泵澆築都是用柴油。而且混凝土都是商品混凝土是由罐車來運輸的罐車運輸過程中也一直在攪拌中確保混凝土質量。其它的在澆築過程中不必要的停止澆築都會有預防措施提前寫進施工組織設計當中的。
以上回答若有不準確之處萬望海涵。


上面的回答都沒有提到這條特殊情況留下來的接縫叫什麼——冷縫,如果不處理是影響混凝土強度的,其他人說過的就不說了。


實際上混凝土構築物經常是非連續澆築,像框架的柱子,現場情況根本無法連續澆築,除非設計或規範特別指出,大部分構築物都可以分幾次澆築的。可以看看建築規範的說明


在砼澆築過程中由於不可抗力的停水停電或颳風下雨等,可按照施工規範的要求留置施工縫,並按施工縫的處理方法進行施工。


澆築混凝土應連續進行。如必須間歇,其間歇時間應盡量縮短,並應在前層混凝土初凝之前,將次層混凝土澆築完畢。


補充很重要的一點,一次性澆築的支座條件和不是的情況的支座條件是兩碼事


混凝土一次澆築主要是基於結構整體性和完整性考慮,確保結構滿足安全、功能要求。如規範中規定獨立基礎要求一次性澆築完成,是為了保證獨立基礎的施工質量和使用效果,滿足承載力要求;水池底板、池壁也要一次性澆築,盡量不間斷施工,整體澆築能保證水池的質量、功能要求(出現質量問題除外),除非設計或審批的施工方案中確定的需要中斷的除外,但在澆筑前也要確定預留中斷施工的位置,不能任意留置,要滿足規範要求(規範中針對不同結構有相應的規定)。
如非預見性導致混凝土澆築中斷,且混凝土已經初凝,那就要根據結構的情況確定補救措施,不影響安全、質量要求的,可以留置施工縫,但要徵得設計、監理(業主)等方的同意;如對安全、質量和功能有影響,那就費勁了,需要找一些專家來論證尋求補救方法(小紅魚大大的砸,沒用解決不了的問題)或者推倒重來(最壞的打算)。
不管怎樣,混凝土澆筑前應做好各項準備工作和應急預案,管理者要切實負責,做好作業者的管理(現在的工人最難管,稍微不留神就偷懶、糊弄你,惹了禍也沒辦法處理他,最多讓他走人,還不能欠薪。不是歧視誰,現狀就是這樣,大環境造成的,這個就不吐槽了),按照設計文件和經審批的施工方案進行施工,避免混凝土非計劃中斷施工造成的不利影響。
只要沒按要求施工出現了問題,最終倒霉的還是施工單位,現場實體損失不說,還需要各方面的協調(你懂的),除非真的牛X,啥也不怕,那就不用考慮了,咋施工都一樣。
呵呵


誰告訴你要一次完成。筏板一次完成試試。水化熱玩死你。層間留設施工縫不知道么?那麼大一個主體工程一次完成試試。


一次完成是為了整體性,受力防水都比較好,如果不能,留施工縫,後澆帶,並按設計或規範圖集加強,對於大面積或大體積混凝土,可以百度跳倉法


這個應該很常見的吧,留縫做後澆帶。


推薦閱讀:

從結構角度來說,混凝土的特性到底是什麼?建築師應該如何利用混凝土這種材料的特點來做設計?
是否有材料可以替代鋼筋?
混凝土技術真的是靠經驗去蒙的嗎?
為什麼在框架結構體系中柱的混凝土強度等級比梁高?

TAG:施工 | 混凝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