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大城市和小城市的對比關係和中國的類似嗎?

比如在中國 北京上海和一個三線小城市相比 不論是接受教育 生活還是工作 都有著天壤之別。 請問美國也是這個樣子嗎?如果是,為什麼很多人去美國人上學喜歡去那種偏遠的地方?


中國大小城市對比更像同心圓結構,城市資源齊全但質與量依規模及地位依線遞減。

美國大小城市對比則像不規則結構,大城市資源足但彼此不同、小城市則偶有驚喜。

首先一點區別,比較美國城市通常不能直接看市(City)的數據,而看都會區(Metropolitan Area)

國內省市縣劃分中市(以及自治州、地區、盟)屬於第二級行政機構,且通常轄有不小土地。在此條件下,雖然城市擴張過程中縣改區的情況經常發生,但全國而言不同城市的建成區(Built Area)先接壤再融合的狀況目前來看還相對較少(但長三角一體化、珠三角一體化,還有歷史上的武漢三鎮融合則算得上其中典型例子)。

而在幾個主要發達國家,一方面由於本身市(City)的轄區通常較國內小得多,另一方面由於其城市化進程要領先國內不少,城市間的相互融合如火如荼,紐約都會統計區(MSA)大大超出NYC、洛杉磯市連比弗利山和聖莫妮卡都不包括、日本首都圈橫跨一都六縣。而在美國,市區小而都會區大,及市區大都會區小的城市都不少。

為什麼說都會區比市轄區更有代表性,有但不限於下面這些原因

1. 它更廣泛地包括了以這座城市為中心進行活動的人口,尤其那些僅在日間進城工作的人群。

2. 其他發展狀況,如高校分布、機場運輸量、軌道交通分布,與都會區的量級相關性更高。

3. 由於城市的擴張(甚至收縮)總是在發生,基於建成區的都會區統計的可持續性更強。

下面舉兩個分別屬於市小都會大以及市大都會小的美國城市的例子說明下-

例子1. 市轄區非常小,但都會區大出若干倍的城市

就拿有答主提到過的美國首都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Washington D.C)來說,行政轄區只有這麼大,面積177平方公里、人口68萬多點排全國22位,可以說確實沒什麼規模。然而這並不是這座城市的全部,如下圖,光是華盛頓D.C的軌道公交系統就已經蔓延出其市區不少,更不用說波多馬克河對岸現在五角大樓和阿林頓公墓的所在區域在南北戰爭前本就是特區的一部分。

由於城市擴張超出行政區的狀況實在太普遍, 美國有了都會統計區(Metropolitan Statistical Area,MSA)的概念和劃分,下圖裡能看到美國的「首都圈」華盛頓D.C都會區有多大。上圖紅線圈出的特區行政管轄部分,只不過是下圖都會區中District of Columbia字樣下的小長方形區域。這整個都會區2016年人口6,131,977,居美國都會區第六位,說得上舉足輕重。

例子2. 市轄區相對大,但都會區卻比較有限的城市

這裡最典型的例子,莫過於有名的(嗯..)加州聖地亞哥(San Diego)。城市地理位置非常接近美墨邊境,且城市規劃建設相當不錯、市中心密度狀況良好。如下圖,其市轄區占都會區很大一部分,也聚集了整個都會區超過三分之一(相比華盛頓十分之一出頭)人口,達到了1,394,928,居全美第8位。但聖地亞哥都會區的人口卻只有 3,317,749,僅位於全美第17位,下降了很多。

其實按照按照都會區詳細分析一遍,美國聯邦及地區首府雖然不至於佔據大多資源,也還是有一定的資源優勢的。華盛頓特區都會區總人口超過了600萬,而加州首府薩克拉門托(Sacramento)、德州首府奧斯丁(Austin)、俄亥俄州首府哥倫布(Columbus)的都會區均超過了200萬。因此即使美國和中國的城市資源分布有很大不同,首府還是能有一定優勢。

以高等教育資源為例,看下中國與美國大小城市對比的不同

高等教育是當前很大一部分赴美國人涉及及關心的話題,剛好其實高等教育也是最能說明中美大小城市之前有哪些差別的領域之一。

I. 中國985工程院校的分布

國內最頂尖的39所985工程院校, 所在地分別是北京、天津、瀋陽、大連、長春、哈爾濱、上海、南京、杭州、合肥、廈門、濟南、青島、武漢、長沙、廣州、成都、重慶、西安、咸陽、蘭州。大多均為國內頂尖的一、二線城市,其中最小的咸陽,也算得上西安都會區的一部分。此外在全國各個地區還有很多省,尚無任何一所985工程院校。

2. 美國大學協會會員校的分布

美國大學協會包括學術方面頂尖的60所院校,但不包括一些教育更出眾的規模較小的院校。首先與國內相同的一點,大城市都有優勢資源。均以都會區來講,洛杉磯有4所、波士頓有4所、紐約有3所、芝加哥有2所、灣區有2所 etc...像伯克利(Berkeley)、帕薩迪納(Pasadena)、安娜堡(Ann Arbor)這樣的大學所在地乍一看是小城市,其實已與大都會建成區融為一體僅在行政上區分管理。其餘院校,也大多位於有一定規模的城市,或者其近郊小城市。與國內類似很多人口或經濟上的小州也沒美國大學協會成員校。

但是與此同時,與國內狀況不同的,美國依然有一定數量的學校,位於非常偏僻的小城鎮。比如最頂尖的常春藤盟校之一的康奈爾大學,即位於紐約州西部的Ithaca,這裡開車到紐約市需要4小時左右,還設有區域機場提供交通服務。再比如弗吉尼亞大學所在地Charlottesville及賓州州立大學所在地College Park,離大城市也都各有一定距離。這些選址往往都能追溯到大學的創辦歷程甚至該地區的規劃史中,也反映了美國資源分配的不規則及多樣性。

展開並總結一下

1. 以市(City)為單位來看,美國城市乍一看與中國城市的格局相差甚遠。其實按更符合實際情況的建成區(Metropolitan Area),城市從大到小分布資源的狀況在美國也存在。

2. 由於規劃理念的不同,以及城市無序擴張(Urban Sprawl)的歷史,美國都會建成區的規模通常大大大於同等人口規模的中國城市。(詳見中國為什麼要控制北京上海的人口,明明還有很多土地可以用於建住宅? - 知乎)很多高校所在地及產業中心行政上是小城市,實際上則屬於大都會區的一部分,與該區域共享資源,卻常常會被誤以為是獨立的小城市。

3. 在大城市資源總量遠遠豐富於小城市的大背景下,美國獨立的小城市、小城鎮也常常會給人以驚喜。比如上面提到的那三處有知名大學所在的地方。

最後回答下「為什麼很多人去美國人上學喜歡去那種偏遠的地方」

少數人是因為確實學校偏遠但資源很不錯(Cornell、UVA、UIUC etc.)。大多數人則只是到了某座城市的郊區,但由於美國都會區密度和中國比起來非常低、且建成區蔓延得特別大,郊區小城市在國人感受下常常也挺像偏遠的地方,所以就會感嘆它們偏遠。畢竟美國位於郊區的名牌大學真是數不勝數。

*圖片主要來源於wikipedia和google map


美國留學生活兩年,沒有數據支撐,只談一下觀感。

首先,中美大小城市差異截然不同。先說美國,政治方面,美國首都DC,只是個首都,聯邦政府辦公所在地,其他真什麼都不是(不過前首都費城倒是當時全美經濟比較發達的城市)。至於其他各州首府除了少數是在經濟發達的大城市,如猶他州-鹽湖城,科羅拉多-丹佛,麻省-波士頓,喬治亞-亞特蘭大,其他大部分洲的政治行政中心是在鳥不拉屎的小地方。舉幾個大家比較熟悉的州的例子,加州-薩克拉門托,德州-奧斯丁,紐約州-奧爾巴尼,佛州-Tallahassee,首府無一例外都不是大家熟悉的大城市。文化教育方面,大家都很熟悉了,大量的好大學都是在小地方。經濟方面,美國小城市除了中餐館和外國人比較少,該有的都有,至於經濟指數應該還是人口多的大城市厲害一點吧。而中國,政治經濟文化,恨不得所有的中心都集中在首都,省會這樣的大城市。

所以在美國,生活在大城市和小城市區別沒那麼明顯。美國基本是有幾個比較大的城市區,比如大紐約地區,洛杉磯地區,達拉斯城市群,經濟比較發達。對於留學生來說,大城市種族融合更明顯,中國城比較大,好吃的多,找工作機會多一些。但對於美國人來說,他們心中大小城市的區別很小。他們流動性很大,沒有中國人那麼明顯的安土重遷思想,平均一個人一生要待十幾個城市。客觀上,公路發達,交通成本(車,油,過路費)極低,各種連鎖店也為這種情況提供了可能。無論你在哪,早飯都是去dunkin donuts,IHop,中午吃個麥當勞,Chipotle,Panda Express,買東西了沃爾瑪,Costco,全國都一樣。不用為甜豆花兒還是咸豆花兒,油條還是腸粉發愁。到了一個新的城市,基本無縫連接。各種巨型mall基本都在高速公路旁邊,進一步拉近了大小城市的差別。

往深了說,中美這種差異也是一種必然結果。中國自古以來就是由上而下高度集權,一切好的東西當然應該在天子腳下。幾千年來,人們潛意識中就不由自主的大小城市要對比。「大城市的床還是小城市的房」 這種問題,美國人應該很少問。他們叫美利堅合眾國,本來就是一堆Founding Fathers自下而上建立的聯邦制,不會讓所有的資源集中在大城市。

以上都是本人觀感,沒有任何數據支撐,大家不喜勿噴,歡迎討論。

=============================

首個過百的贊,謝謝大家!補充幾點吧:

1. 首先為奧斯丁正名,作為全美僅次於矽谷的第二大高科技所在地,TI總部又是所有電氣學生的夢想,絕對不是鳥不拉屎。但相比較他旁邊的休斯頓, 達拉斯顯得還真有點小了。

2. 我覺得,在人文科學的探討中,咱們說的都是一個比例概率問題,永遠不要孤證立論。你不能用什麼濟南,福州不是本省經濟第一,波士頓是麻省最大城市這些孤證來說明中美的差異。(至於美國的各州首府怎麼劃分的這麼亂七八糟,又是一個話題了:為什麼美國多數州首府不是其經濟、文化中心? - 知乎)

3. 很多人說到了歐洲,中日韓和中國也一樣,大部分資源集中到了少部分城市。確實是這樣,也驗證了樓主的觀點。中日韓和歐洲大陸一樣,都是有幾千年的封建專制制度發展而來的,即使有人提到的德國有很多小公國發展而來,主要城市還是當年小公國的首都,比如慕尼黑,法蘭克福,科隆,都是首屈一指的大城市。其實美國這種由下而上的奇葩國家還真是沒幾個。

4. 知乎還是我比較信任的平台的,多一些思考的人,對一個民族不是壞事。但請大家在評論區友好討論,至於那些一言不合就噴的,GFY!

5. 都看到這裡了,還不掏出你的右手,點贊啊^o^


美國的精華在小城市。


話說美國不是有錢人才生活在三線小城市么?比如舊金山隔壁的小鎮帕羅奧圖,洛杉磯隔壁的好萊塢,帕薩迪納,爾灣。鳳凰城隔壁的斯科茨代爾等等……


有錢人都是住在郊外。


本人用親身經歷告訴你,來美國就住「農村」,千萬別去大城市,大城市又亂又擁擠。小城市(也就是人口幾萬的小鎮)可以買車,路上車也不多,小鎮治安相對好,而且生活也便利,教育水平也差不多。另外,美國大部分好大學都在「村」里。找一個大學城生活是非常好的。大城市犯罪率高的可怕。


不好意思,不請自來。

主要是想反對一下高票答案把大城市的形成及資源集中歸因於中日韓歐歷史的封建制度。

這一文化因素不能說沒有作用,其主要影響體現在對資源的布局上,決策者對高等級城市的偏好會導致部分資源更多地分布在高等級城市。然而這種現象很難說是原因還是結果,原因在於高等級城市,也就是說這一區域的中心城市規模的形成受其自身的自然地理,社會經濟條件及歷史因素的支配,多種因素共同作用下形成如今的城市規模。已形成的大規模城市對資本、勞動力、技術、信息具有強大的吸引作用,而政府作為資源分配的主導者,必須考慮分配後的資源能否物盡其用,創造最大的價值。而區域的中心城市,也就是題中所說的城市往往有著優越的區位條件,可以使資源投入取得最大的收益。

另一方面就要說說大城市的形成本質。

如果學過經濟學、地理學或相關學科一定知道「集聚效應」的概念:

「集聚效應」是指各種產業和經濟活動在空間上集中產生的經濟效果以及吸引經濟活動向一定地區靠近的向心力,是導致城市形成和不斷擴大的基本因素。

另外,城市地理學中還有著名的克里斯塔勒「中心地理論」,亦可以解釋為什麼資源會向特定的城市集中。

克里斯塔勒構想了服務於三個不同原則的中心地模式(市場原則、交通原則、行政原則),形成嚴密地城市體系,並歸納出中心地的以下特點:

⑴中心地的等級由中心地所提供的商品和服務的級別所決定。

⑵中心地的等級決定了中心地的數量,分布和服務範圍。

⑶中心地的數量和分布與中心地的等級高低成反比,中心地的服務範圍與等級高低成正比。

⑷一定等級的中心地不僅提供相應級別的商品和服務,還提供所有低於這一級別的商品和服務。

⑸中心地的等級性表現在每個高級中心地都附屬幾個中級中心地和更多的低級中心地,形成中心地體系。

真正促使現代大型城市形成的直接原因在於交通工具的進步增加了城市的可達距離,使得城市邊界得以向外蔓延。同時大量勞動力湧入城市,進入工廠、企業以獲得更高的收入和更好的生活條件,也使城市產生了擴張的需求。隨著人群的湧入,收入的提高,相關的服務業也逐漸發展起來,教育、文化、餐飲、醫療等資源也隨之聚集,以服務於高度集中的人口。

大城市形成並吸引資源集中的根本原因並不在於所謂封建社會存遺,相反,正是資本主義工業化高速發展的產物。真正的封建城市,其基本功能是軍事防禦「築城以衛君,造郭以守民」,比如周王城、漢長安城、曹魏鄴城,古羅馬營寨城,希臘米利都城等。並不會在根本上對城市規模造成影響。

至於美國的一些行政中心為什麼規模不大,沒有深入研究過美國城市,僅提出一個可能的觀點。個人認為和人口密度有關。美國地域廣闊,人口分布稀疏。參見中心地理論可知,中心城市服務範圍中的人口少,需求簡單,中心城市的規模自然小。又或者行政中心和經濟中心不重合,這一地區有另一個規模較大經濟發達的城市,這樣的現象就和當時選擇行政中心的歷史背景有關了,要去查相關歷史,類似情況參見堪培拉和悉尼。而且美國也並不是沒有大城市,東海岸那一線的城市規模都很可觀,就是答案中所述資本與資源集聚的結果。再有就是發展階段的問題,美國目前的城市化已經進入了「疏散」的階段,由於之前城市集聚產生的負效應,大量人口已經從城市中心疏散的城郊及衛星城。而中國還在不斷「集聚」,城市規模不斷擴大的進程中,再過幾十年,也許就是另一番景象了。


美國位於新大陸地理環境最好的地區。沒有之一。

1776年建國人口280不到,20世紀20年代人口達到一億。期間有過西進運動,新移民和部分青壯年西進,給人口迅速增多的東海岸城市緩解了壓力,平衡美國東西部地區的發展。西部淘金熱更使得西海岸成為移民熱土。

密蘇里河貫穿美國中部地區,使得美國中部平原成為種植業的樂土。在沒有舊大陸類似的歷史遺留問題的情況下造成了農業的工業化。解放了大量農業人口使其得以進入工廠工作,促使美國的城市化速度比舊大陸來的快。

在第三次科技革命之前就已經完成了總體城市化,地區間的不平衡已經得到緩解。現在我們所看到的美國已經是完成城市化50年後的成就了。

總的來說美國沒有舊大陸的歷史問題約束。沒有舊大陸的一身遺傳病。


上學喜歡去村裡無非是為了躲避大城市的競爭 因為很多村校排名還不錯 大城市生活成本太高 但便利性和好玩程度也不是村裡能比的 大多小城市都很無聊正好安心做學術吧 但連喜歡的餐廳都沒有想買點亞洲食材要開車一小時長期如此也很難開心 尤其體會過封閉的環境一家獨大無人交流的痛苦就知道小城市做科研的問題和中國一樣 當然真正的小town是連像樣的大學都沒有的 一片蕭條破敗感 讓人生無可戀


我就住在北卡的一個小城市裡,現在在紐約實習。

大城市基本都一個樣,美國的大城市(紐約除外,但其實一個道理)不像中國的上海北京深圳一樣,到處都是高樓大廈。基本上美國的大城市,高樓大廈都集中在一個很小的地方,遠處看你會覺得這地方很繁華很叼很帥,你開車進去就發現了,其實走幾分鐘就出去了,外面就是農村一樣的地方。

小城市就不好說了。。畢竟中美都有那種NB的小城市,也有特別髒亂差的小城市。但總體來說,從我在北卡的感受來說,我覺得美國的小城市更乾淨。是很乾凈很乾凈的那種。但是便利服務特別差,一個城市什麼都沒有,不像中國的小城市,再差樓下都有小賣鋪,有人行道。美國的小城市買個小吃啥的不開車都是不現實的,很遠,而且沒有人行道。。


美國還真和中國不一樣。據說哦(沒有考證過)美國的大城市和周圍的一些衛星城的等級是語音的。打個比方,達拉斯周圍有Plano, Richardson,Irving等等的一些衛星城市。以達拉斯為中心散開。但是吧,人家問我在美國哪裡,我肯定說達拉斯,可不會說一些人家不大了解的衛星城。

美國的城市發展比中國更加均衡。這是很直觀的感受,美國各個地方基本上都實現了全面小康的感覺。除去一些大城市,如紐約,洛杉磯,芝加哥,燈火輝煌,熱熱鬧鬧以外,其餘城市差別不是太大。美國人吃來吃去也就吃幾樣東西,幾家平民餐館,那些餐館都連鎖,到哪裡都有。當然每個城市總歸有每個城市都一些特色,無論從文化飲食還是地貌景觀來講,總有差別。但是總體生活水準上並沒有太大的差別。

美國作為國土面積那麼大的地方,實現了全面小康,是非常不容易的事情其實。當然美國資源很豐富。

中國城市見差別比美國大一些。再說了,中國56個民族呢,這點其他地方比不了吧。城市間的差距,經濟差距比美國大。中國依舊任重道遠,全面實現小康還是得有很長一段路要走。國情也不一樣,一味借鑒美國模式那肯定也行不通。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的確確是個正確的方向。


題主有多大的勇氣說出天壤之別,合著一線個個ceo,高富帥,一個月一篇SCI,談笑間幾百萬進賬?


推薦閱讀:

為什麼有的英語母語者會強調自己的中間名?在這種情況下,為什麼有的中間名用全名,有的僅用首字母?
為什麼跟美國人說我叫Stella他們露出了非常神奇的表情?
60、70年代的代表性美國文化是怎樣的?
美國哥特式這幅畫為什麼能成為美國文化五大象徵之一?
為什麼有些美國的黑人喜歡把褲子拉得很低?

TAG:生活 | 城市生活 | 城市 | 美國 | 地理 | 留學 | 社會 | 人文 | 美國文化 | 生活常識 | 留學美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