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酒為什麼要熱一下喝才好?


喝酒不算多,但熱酒的問題卻研究過。

為什麼要熱酒?中國的古人是有自己的看法的。《紅樓夢》里王熙鳳勸誡寶玉不能喝冷酒:「仔細手顫,明兒寫不得字,拉不得弓。」寶釵更借吃冷酒一題大發揮,細談養生之道:「寶兄弟,虧你每日家雜學旁收的,難道就不知道酒性最熱,要熱吃下去,就發散得快,要冷吃下去,便凝結在內,拿五臟去暖他,豈不受苦?從此還不快不要吃那冷的了。」於是寶玉聽著覺得大有情理,便放下了冷酒,命人暖了再來喝。

古時喝酒都是要加熱的,其中原因多為釀酒技術不成熟,酒里的雜質比較多。把酒加熱可以去除雜質。從現代的觀點看,這個辦法沒錯。酒的主要成分是乙醇,可能還會含有甲醇、雜醇油、乙醛、鉛等物質。其中的甲醇的危害最大,劑量達到7到8毫升時,即可引起失明,達到30到100毫升則可致人死亡。曾發生過的假酒中毒案中,受害人就是飲用了含有大量甲醇的假酒。所幸甲醇的沸點比乙醇低,乙醛沸點也很低,只有21℃,把酒加熱到65℃,這兩種物質就都揮發掉了。

至於為什麼要熱黃酒,估計道理也差不多。但是看到不少地方說黃酒冷飲也並未不可,冰鎮風味甚至更佳~


對排名第一的 @王恆彤 的回答不敢苟同,另開一帖具體闡述。

黃酒釀製是我國歷史悠久的傳統工藝,各地以不同的糧食釀製,絕不是單指糯米釀造,也不是單只江南,更不是「直到康熙疏浚運河後才開始遠銷北方」。南北朝賈思勰的《齊民要術》作曲造酒部分提及的釀酒方法31種,其中黍米(14例)﹑秫米(高粱米)(6例)﹑糯米(3例)﹑稻米(3例)﹑粟米(2例)﹑粳米(1例)﹑粱米(1例)﹑穄米(1例)(可見賀老先生《齊民要術》造麯並酒註譯)。在古代,使用北方高原種植的黍米釀製的黃酒絕對是市場的主流,江南生產的糯米黃酒也有其獨特性,但決然代表不了黃酒。

「大部分黃酒剛釀出,也就是新酒時,即在本村本鎮喝掉了。」這是村頭作坊的做法,但凡成字型大小的酒坊,是絕不敢兜售新酒的。黃酒之所以謂之「黃酒」或「老酒」,是因為新釀的黃酒顏色是幾近透明的,在不添加色素的情況下,只有經過陳年窖藏之後,酒體才會逐漸變成金黃色,年份越久,顏色越深,口感越醇,香味越甚。所以,新釀的黃酒根本稱不上「黃」酒,更談不上好酒。

黃酒原漿40度的說法更別提了,黃酒是釀造酒而非蒸餾酒,遠在宋元蒸餾器發明之前已延綿數千年的歷史,干黃酒能釀到20度都是極難的,半干、半甜和甜黃酒更是要低。有人喜歡把黃酒中的乙醇蒸餾出來,把基酒中大量的氨基酸、糖和風味物質捨去,變成高度純凈的乙醇,可以是其個人的愛好,但沒有一個黃酒廠會把這種東西當作「黃酒原漿」。

======================================================================

黃酒如何喝,在現在其實不是個困擾,想怎麼喝就怎麼喝。

傳統理解,燙一下黃酒,雜質(主要是醛類物質)會揮發,酒質會更醇和。但事實上,現代黃酒企業標準化生產、科學貯存和灌裝之後,酒中其實沒什麼雜質了,即便有,也不是靠燙一下就能去除掉的(塑化劑能燙掉嗎?氨基甲酸乙酯能燙掉嗎?)。酒精揮發快,沸點低,如果加熱的話,它的揮發速度會更快,從胃部轉移到血液中的速度也更快,大量飲用加熱的酒,極易喝醉。

如果要燙,溫度不宜過高,時間也不宜過長。太熱太久酒精會揮發掉,黃酒沒了酒味,而且黃酒中的糖分會變酸,口感就差的多了。

正常來說,常溫喝就很好,喜歡熱的冬天可以燙一下,夏天可以加點冰,酒的喝法不存在哪種一定比哪種好,都是看個人的口味。喜歡就好。


以個人掌握的文字材料歸納,燙酒熱飲,只是習慣。

黃酒產地即糯米產地,多在江南。糯米秋熟,做酒自然多在冬月臘月新年之前。


大部分黃酒剛釀出,也就是新酒時,即在本村本鎮喝掉了。


那時正值新年,陰冷潮濕,燙酒,既暖胃,而且酒精揮發點比水低,稍微加熱,酒味即出,也能彌補新酒的淡薄。


有實力大量釀造,甚至存有多年陳釀的,只有少數大酒庄。


黃酒怕顛簸,易變質,不耐長途運輸。直到康熙疏浚運河後才開始遠銷北方,京師多江南官宦,更推重,稱為「南酒」。如曹雪芹之鐘情南酒燒鴨。

北方入冬更較南方寒冷,燙酒一法,因循而已。


南酒到貨後各大酒庄各有妙法兌水獲利,什麼鴿子糞生石灰種種,唐魯孫先生文中記述甚詳,不具引。


好黃酒喝過不少,年輕時也循舊例燙熱。後來發現,越是好酒,冷飲越妙,千萬不能燙。冷飲,方存本味,尤其是微妙的厚重感和米香糟香,一熱即毀。


前些時在朋友處嘗到一次難得好酒,一黃酒廠長送給一白酒廠長的原漿,作為白酒原漿的回禮。黃酒原漿酒精度近40度,單飲香氣不足,醇厚有餘。以原漿三,十五年陳釀七,兌勻,靜置有時。再飲,其妙處不可形容。為平生難得際遇,慚愧慚愧。


黃酒是以糧食為原料,通過酒麴及酒藥等共同作用而釀成的,它的主要成分是乙醇,但濃度很低,一般為8%-20%,很適應當今人們由於生活水平提高而對飲料酒品質的要求,適於各類人群飲用。黃酒飲法有多種多樣,冬天宜熱飲,放在熱水中燙熱或隔火加熱後飲用,會使黃酒變得溫和柔順,更能享受到黃酒的醇香,驅寒暖身的效果也更佳;夏天在甜黃酒中加冰塊或冰凍蘇打水,不僅可以降低酒精度,而且清涼爽口。

  一般黃酒燙熱喝較常見。原因是黃酒中還含有極微量的甲醇、醛、醚類等有機化合物,對人體有一定的影響,為了儘可能減少這些物質的殘留量,人們一般將黃酒隔水燙到60--70度左右再喝,因為醛、醚等有機物的沸點較低,一般在20--35度左右,即使對甲醇也不過65度,所以其中所含的這些極微量的有機物,在黃酒燙熱的過程中,隨著溫度升高而揮發掉,同時,黃酒中所含的脂類芳香物隨溫度升高而蒸騰,從而使酒味更加甘爽醇厚,芬芳濃郁。因此,黃酒燙熱喝是有利於健康的。


不久前在微博上看到的,熱黃酒本意是熱低質黃酒,一般還加入梅子,薑絲,以使低質黃酒口味更綿薄,而對於高質黃酒無需加熱。


因為古人認為:

冷酒傷肝

熱酒傷肺

無酒傷心


我們家這邊冬天流行喝「黃啤」,即一瓶黃酒一瓶啤酒兌在一起,加薑絲,倒入小壺中隔水加熱到還未沸騰時便好,有黃酒的香味還有啤酒的氣泡,別有一番風味。


老家紹興,家裡每年做家酒。

首先黃酒不一定是熱一下才喝。在本地熱一下喝是少數,大部分會是不加熱喝的。

黃酒熱一下喝大部分時候是為了在冬天的時候取暖或者是想換個味道。

涼黃酒相對來時比較甘甜,清淡。(分新酒和老酒,新酒是沒有經過糯米發酵後沒有經過加工,味道更加接近於原味,較為清爽。老酒是經過加工後的新酒,大致是放了什麼東西後放出酒罈中。以便保存)

熱黃酒味道比較沖,基本上什麼黃酒都是一個味道,而且比涼黃酒更加容易上頭。

PS:黃酒味道和工藝,加料,發酵時間什麼的好像關係很大,基本一批酒一種味道。我喝過的有甜黃酒。


熱點黃酒,撒點梅子,醉魚毛豆若干,藍利群一包,豈不是美滋滋


黃酒適合熱飲,它有溫通經脈的作用。在一些東南亞國家冰鎮後飲用是由於當在的氣候炎熱,喝冰鎮後的黃酒有利於開胃。在中國在部分地區我們不提倡冰鎮後喝,

還是溫著喝好。因為黃酒一個是有解毒的作用,同時它還有溫能經脈的作用,溫著喝效果更好。

參考:http://www.shenghuoqq.com/jiankangchangshi/414.html


可以補血,記得搭配一盤炒豬肝。


作為一個餘姚人,餘姚原為紹興九縣之一,後劃您波,從小到大,家裡或親戚在一起黃酒(我們叫老酒)重來都是熱著喝的,即使去上虞等地小飯店也是熱過的,喝冷的很少見。我個人也喜歡熱的,總感覺冷的黃酒喝起來很噁心,也許冰鎮可以(從沒試過),傳統向來是熱了喝(倒進一小水壺裡一煮),黃酒是溫性酒(常搭配涼性的河蟹或曰大閘蟹),按道理來說就是溫了好,反正據我從小到大經驗很少冷了喝,不過我們那裡現在喝黃酒比我小時候少多了


一盤炒豬肝,二兩黃酒,黃酒要溫一溫。


點贊最多並不意味是正確的。點贊第一的帖子硬傷太多


冬天喝,暖心暖胃,僅此。


本人沒喝過什麼好黃酒,但是加溫一下辣味,嗆味都出來了,冰鎮下味道很好,酸澀甘甜。


高中時代 江南一冬夜 下著雨 跟哥們兩人在街上凍的狗一樣 突然聞到路邊一店正熱著黃酒 那種感覺 彷彿是salvation。。。。


黃酒沒有一定要溫著喝。個人喜歡直接喝,溫著喝,容易醉!


黃酒本來就是要高溫殺菌消毒,不存在加熱下可以把雜質再去掉一說,


推薦閱讀:

怎麼煎荷包蛋好吃,什麼調味料會使荷包蛋更好吃?
家庭烘焙和專業烘焙區別在哪裡?
牛排是牛的哪個部位?
煲湯用什麼鍋比較好?
有哪些好用的外國品牌多士爐值得推薦?

TAG:美食 | | 生活常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