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估一個論壇或峰會值不值得參加?
現在的論壇和峰會非常多,且都宣傳的非常高端,很多人為了不錯過機會像趕場一樣總在參會路上。但究竟什麼樣的論壇或峰會才值得一去呢?請教各位大神。
說實話,信息安全行業內的大部分論壇或者峰會,我都是拿來見人的:老朋友或者新朋友,畢竟大家天南地北分布在全世界,平時想見一面也不容易,這種峰會其實是給了一個很好的理由來聚一聚。
會議本身的內容不是說不好,然而那種公開場合要想聽到什麼秘籍或者眼前一亮的新觀點,其實很難,倒是可以去看看各個廠商在市場上的新動向。
像歐美的很多峰會,廠商展位都是聘請的專業展會人員來活躍氣氛或者拉動客戶,你去問他們技術,還不如下載了文檔回去慢慢研究。謝邀。
現在的峰會、論壇確實很多,去一場多多少少都會有些收穫。但說到值不值得,全看個人感官了,可能你特別需要認識一個咖,這個峰會就是個機會,那麼別無選擇,有困難想辦法克服也要去。如果只是想漲漲見識,那就見仁見智了。
如何在前期預判?憑我幾年經驗來看,峰會的主辦方、分享的咖、議題、新產品或新技術發布,甚至一些成果展、小型交流會、流程安排還有舉辦地點等,都是前期判斷可參考的。在清晰自己參會需求的前提下,可以先做一下了解,給自己一個預期。
大多數人蔘會的目的一般就這幾個:
a) 了解現在的政府、企業高層都在研究什麼,所屬行業朝什麼方向發展
b) 學術型、技術型、交流型的論壇峰會,可以看到一些乾貨,獲得啟發
c) 認識牛人、需要的人、行業的人,進入想進的圈子,完善人脈網
d) 拿項目,找投資,談合作,拉資源,帶有一定的商業目的
e) 湊熱鬧,見世面,漲知識……
大多數峰會或論壇一般也就這幾種:
a) 政府機構辦的超高端論壇,像「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世界互聯網大會、博鰲、達沃斯等
b) 企業主辦的垂直行業、技術型峰會,像英特爾的IDF、谷歌的I/O,BAT近年來也在辦各種會。一些偏門的還有建設行業峰會、汽車產業高峰論壇、先進位造業大會、大數據產業博覽會等,這些垂直的峰會一般會與行業協會合作
c) 一些企業傢俱樂部等圈子比較小的高端聚會,像亞布力、綠公司年會、中城聯盟等
d) 其他
在這裡談一些近年來的參會感受。
1. 去峰會論壇,最好先選自己踮踮腳就能夠到的
太過高端的場子進不去,除了特殊原因,也不必費那個力氣。太過一般的論壇,也不會讓你比當下更有收穫,同樣不必耽誤那個時間。選自己踮踮腳就能夠到的峰會,使把子力氣就能融入到那個圈子,結交志同道合的人,了解他們都在關注什麼,在實踐什麼,那就是你的下一個目標。循序漸進才是真理。
2. 但同理,行業的高端峰會,有機會去聽聽絕對有益無害
如果有機會可以去一些高端論壇,那絕對義無反顧。即使你離演講的咖有很遠的距離,但不影響你去了解他們在想什麼、做什麼。這裡不妨可以重點評估峰會的主辦方和大咖,一般來說,如果活動主辦方是政府、行業內權威機構或處於領先地位的公司,那可以放心一去,因為主辦方的行業水準和定位,就不會允許自己組織的峰會或者論壇太low,而通常這樣的主辦方,在嘉賓邀請方面會更有號召力。
3. 峰會或論壇也是了解行業前沿政策、技術的絕佳場合
峰會一般都走在行業的最前沿,而且能邀請到一些行業標準的制定者。如果正趕上推行了什麼新政,在會議上都會有所解讀,含金量頗高。如果有什麼前沿技術發布或應用案例,也很值得聽一聽,一般會很有啟發。前不久在成都開的中國建設行業年度峰會,主辦方是全聯房地產商會和廣聯達公司,住建部、工信部、發改委法規司等政府機構領導和許多知名地產公司老總、行業一二把手都去了。恰巧時機上,前不久的國家十三五規劃中提出建設行業要轉型升級,推出了很多新政策,也有一些科技應用的現場展示、行業解決方案的發布,作為邊緣人士也獲益蠻多。
4. 清楚你感興趣的議題,或者帶著問題選擇峰會或論壇
何為行業趨勢?如何洞察先機?總是最先成功吃到螃蟹的人,能分到最大的市場蛋糕。人的精力有限,時間成本又高,帶著很強的目的性去參會,收穫可能更多也更直接。例如「一帶一路」是趨勢,你想知道自己能怎麼與之搭上關係。數字經濟是風口,行業里的人士都在怎麼玩。大數據、雲計算、物聯網、人工智慧都在玩,誰家玩的好,玩出了花,特別想了解。峰會議題是否是趨勢、是熱點、是痛點難點,是不是有解決問題的辦法。
5. 當然,一些小的細節絕對需要留意
演講的咖每人講多久,有時間講出乾貨嗎?峰會與會多少人,不會就小貓兩三隻吧?開會地點在哪,五星級酒店、國家會議中心、人民大會堂……峰會時間多久,流程怎樣,第幾屆,舉辦城市如何,行業感官也可以打聽一下。就拿建設行業峰會來說,今年辦到第八屆,在業內素有「建設行業風向標」之稱,一些小細節就很能體現主辦方的走心,例如所有與會人士的名字都出現在了大屏幕,給大家看下現場拍的圖:
這個會上發布了行業的權威報告《中國建築施工行業信息化發展報告(2017)智慧工地應用與發展》,談了各種各樣的行業熱點,像特色小鎮、一帶一路、城市更新、數字建築、智慧交易等,科技感也非常強,現場有智能機器人、智能穿戴設備、VR體驗區、AR交互平台。給大家一個官網(http://www.aecichina.com/),建設行業的人可以去了解了解。
6. 參會後的復盤絕對是必要的
很多記憶會流失,回憶一遍記錄下來才是良策。可以利用思維導圖、文檔、筆記本等,在回憶的同時梳理復盤,把看到的、聽到的,化為自己的,並用到工作中。當然,當時建立的人脈、進入的新圈子也慢慢維護起來,與同路人攜行,總好過孤軍奮戰。
每一個峰會或論壇,都是主辦方辛辛苦苦的勞動成果,都有閃光點。拿這次建設行業峰會的主辦方之一廣聯達來說,能從他們策劃的細節,感受到這個在行業里領先的數字建築產業平台公司的情懷。因為峰會的緣由,也結識了一位幕後組織峰會的廣聯達負責人,沒想到格外投緣,成了不錯的朋友。像這種形式結識的投緣朋友,還真有那麼三、四位。所以說,去參加一些峰會或論壇,去大家都在的圈子看看,總會有收穫的。
最後祝各位在峰會或論壇上都有所得,共勉。
要看去的都是什麼人吧。一般來說參加這些會議都是為了和很久不見面的老朋友聚一聚,然後順便認識一些新朋友。往往能夠公開演講的內容都不是最有意思的,私下交流時才能說的更有趣,所以要抓緊吃飯時間跟別人聊天。
瀉藥 @藍鈺
其它乎友把該說的都說完了,感覺沒什麼可講了。我談一下對其它答案的感受吧。
是黑客的密會場所
@shotgun 講的很好,「這種峰會是拿來見人的,平時見面不容易,這種峰會給了一個很好的機會」,我認可,還有如果「想聽到什麼秘籍或者眼前一亮的新觀點」,也不太可能。如果是黑客,確實是這樣,誰會拿最新發現的漏洞或黑客故事公開分享呢,能夠公開談論的故事已經不是故事了,能公開發表的秘籍也不是秘籍了。
平時大家都是藏起來搞研究的,遇到有個會,就出來活動一下,上面他講他的,下面我們講我們的,最近在幹什麼,有什麼新漏洞發現,彼此分享一下新經驗。哈哈哈
認識大伽基本不靠譜
@南方 所有情況都講完了,很全面,但看了之後仍然一頭霧水,不知如何決斷。「可以看到一些乾貨,獲得啟發」,這是真的,如果想了解一個行業最前沿的動態,參加幾個這個行業的峰會,基本就可以摸著方向。但如果要想知道大家在這個方向上,已經做到哪一步了,還必須找到該行業最牛的公司、最牛的團隊,看看他們在幹什麼、在用什麼。
在這種峰會上認識大伽,幾乎是很難的,因為人太多了,講師未必有時間和你交流,即使有交流也未必深刻。如果想了解具體垂直細分領域的前沿動態,不妨和一線人員聊聊,收穫會很大。這些一線人員可以通過其它渠道認識,在峰會上靠撞的方法很難成功。他們未必參加會議,參加了你也不一定知道是誰。即使是100人的小會,每個人你交談6分鐘,也是600分鐘,總10個小時,正常人是做不到的。
說一下我自己的看法吧——
我把參加峰會當成是一種生命活動,人如果長期不做點不一樣的事情,不覺得太無聊嘛。參加峰會,就是一種很好的多人集會體驗。大多數峰會都很枯燥,我希望峰會可以有趣一點,如果都像馬雲、喬布斯那樣,講得非常好聽好看,就像聽一場德雲社相聲一樣,很愉悅,為什麼不去呢?
至於獲取行業的信息,我喜歡會後看官方的資料分享,或是媒體的分享。稍看一下,基本知道大家在關注什麼。太專業太深的內容,在大眾的會議上是取不到經的。
至於認識大伽,我還沒有這樣想過。講師再牛逼,與我也沒有直接的關係。我喜歡和價值觀相同、興趣相投的人做朋友,大家在一起有相同的事可做,有共同的話題可聊,這樣才是朋友。再厲害的大伽,他的生活和我沒有交集,即使我認識了馬雲、馬化騰又怎麼樣呢,我是想讓他給我一個工作、還是想讓他為我投資呢?我都不想,我想靠自己,我只想認真的生活然後交真正的朋友。所以,認識大伽沒有必要,他是他,我是我。
《世說新語》里有這麼一句話「小時了了,大未必佳」,大伽今日了了,明未必佳。我等今日雖當了了,明日未始不能佳佳。
個人認為需要分析一下峰會的組織機構,技術水平,當然最重要的是內容。
通常大的技術公司代表著行業技術的頂端,從機構和技術水平來看沒什麼問題,至於內容要看你自己感不感興趣,或者對你來說有沒有價值,當然這不排除有的峰會也僅僅只是峰會。
從這裡來看,我並沒有得到我所期望的東西,是沒有必要來參加的,但從另一方面來說我了解到了阿里內部再用weex,而美團什麼的再用RN,也使得我的眼界和了解的範圍得以擴大,認識的同行和志同道合的人也增多,這也是其中收益的一方面。。。隨便說個故事,在這個技術沙龍遇到了一個和我同姓同名的人,這是我20多年來,第一次遇到。。。
給題主的建議,如果你對你所在的行業了解夠多,而且認為處於行業高層,那就沒有必要參加那麼多,除非是高端的峰會,在你的能力層次之上。如果你認為在中下層,可以抱著了解更多,開闊眼界的想法去參加,當然題主說跑來跑去沒有時間,所以我的建議是,選擇有針對性的,剛開始說的,從機構,行業水平,峰會內容,有選擇有針對的去參加。別的就不要浪費時間,而且跑來跑去,還累。
以上,僅代表個人看法。。。。
謝邀,還有我不是知乎大神,我只是個搬磚的,請不要為難我,謝謝!
學術論壇暫且不表,只談熟悉的商務論壇、創業論壇。就後者而言,參加有幾個原因:拓展人脈,開展業務,推廣產品。而要判斷論壇適不適合自己、能不能達到這幾個目的,主要看會議主題、參會企業、嘉賓和交流時長、形式。至於說學習,看你想學習什麼了。在現場也可以感受到活動策劃、會議控制的優劣,可以看到別的創業人士是怎麼交流怎麼溝通的,可以捕捉到行業相關消息資訊,但如果說乾貨,個人認為論壇並不是獲取的有效形式。
結合話題,針對過往經驗總結了一些內容,分享給大家
1.活動質量與參會人數成反比。這是判斷一個活動是否值得參加的基本原則,2個人對話,溝通效果最好,雙方獲得最多。3個人,效果差一點,10個人一張圓桌,效果又差一點,2000 人一場大會,效果就極差了。
2.越是大會,付費演講越多,內容越渣。一場大型活動,比如1000人規模、2天,主辦方可能需要付出100 - 300萬的費用來搭建場地,這些費用不可能由參會者承擔。那麼,只能由贊助商來承擔。有錢的贊助商不認可展位的價值,主辦方也知道這一點,於是就售賣演講席位。90% 以上的活動主辦方都沒有認真去控制贊助商演講的水分,這樣的活動,內容除了渣還是渣。
3.每一場大會,基本上都會有線上直播和會後報道,大城市,尤其是北京,交通成本極高,何必要到現場坐一張屁股一整天都不舒服的椅子,參加內容在會後就會立馬發布的活動?相信我,越是大型的活動,新聞稿會越快發出來,你真的不差那10分鐘-半小時的時間,在家/辦公室靜靜等待新聞稿就行。而視頻,一般在當天也會發布出來。
4.講融資、講營銷之類話題的超過100人規模的活動,基本上不值得參加,在現場你可能覺得聽得津津有味,實際上演講者都在和聽眾講故事,你回到公司後,之前不知道如何入手,現在還是無從下手。
5.以演講為主且活動名帶「全球」「中國」「亞洲」「峰會」字眼的,一般不值得參加。因為這些活動都是圍繞一個大的領域展開,大領域意味著不專註。你是個金融產品的產品經理,就應該去參加金融方面的活動,你是個前端工程師,就應該去參加開發者活動,你去一個「全球椅子坐著不舒服論壇」不是沒有收穫,而是這些收穫你明明可以等活動結束後,在線獲得。
6.那些演講嘉賓里,投資人特別多的活動,慎重選擇參加。因為不夠堅定的創業者參加這樣的活動,很容易被忽悠。 VC 們說什麼是風口,可能你就去針對風口創業;VC 們說最近資本寒冬,可能你就趕緊壓低價格融資;VC 們有的說看好 VR,有些說不看好,你心裡的小鹿可能就橫衝直撞了。
7.有現場直播、會後報道的活動,一般乾貨很少。你可以設想一下,如果你是演講者,你會在一個面向全球直播的活動上,分享你如何把用戶量從0做到1000萬的竅門么?你肯定不會。
8.免費的活動,謹慎選擇參加。如果你是一場活動的演講人,活動主辦方沒給你演講費,參會者也是免費來聽,你準備為聽眾提供多高質量的內容?你為什麼要給他們免費的知識?但還是要演講啊,怎麼辦?講廣告吧,講我們的產品有多牛吧,做做 PR 吧。
9.如果一個演講者頻繁出現在不同的活動,他的演講你可以略過或不參加。因為一個人一年能分享的話題基本上只有一兩個,如果超過兩個,意味著他在這個話題上並沒有深入研究,沒有深入研究就很難分享出乾貨。而一般來說,如果他今年已經分享過 2 個話題了,你都能在網上找到他的分享,別去線下活動浪費時間和交通費了。
10.在北上深杭(廣州活動少了些)交通成本是極其高昂的,這裡成本指的是時間。如果一場活動沒有提供獨特的價值,在家等報道是最佳選擇。所謂獨特的價值就是你無法在線上獲得參會所得。比如展會,你能看到實體的產品。這在線上無法實現。
強者必尋內,之所以外向尋,是自己沒有找到自己的志向所在,但是自己的志向只有所內尋才會找到,並不是在外邊的這些所謂的論壇,如何自己不明白自己幹嘛要活著,去這些地方,只會不斷的迷惑以至於迷茫!還不如回來給自己時間和空間去靜下心來思考,反求諸己!才會找到自己,也才會看清楚那些論壇值得去!
看主辦方,看出席的人員,如果是一些你沒聽過的協會或公司辦的,那沒什麼必要參加。如果沒什麼行業大牛演講,都是一些沒什麼名氣的,也沒什麼必要參加。
瀉藥。
除了七國峰會和達沃斯論壇可以參加以外,
國內幾乎一切峰會都是木高峰會。
國內幾乎一切論壇都是喝酒論壇。
看誰出席了,出席的人和你是否有關係
瀉藥。
既然你參加過很多,那麼應該可以總結出來哪些自己能有所收穫。
實際上絕大部分都不值得參加,個人覺得,只參加自己行業相關,並與自己公司或產品密切關聯的會議才考慮參加,並看看到場的嘉賓和議題,如果是扯淡的,也就沒什麼必要了。
年輕人,要永遠記住一點:相信自己,方得永生!
一、相信自己行為的正當性,
就算這個論壇峰會全都是忽悠,但能夠得出這種認識,就是你的收穫,這樣下次就不容易被忽悠了,被忽悠一次是運氣,被忽悠兩次就是傻氣了!
二、相信自己認識的正確性
只有相信自己認識的正確性,才能防止被忽悠,這個世界就是一個相互忽悠的世界,你能減少被別人忽悠的機率,增加忽悠別人的機率,那你就離成功不遠了!
最後,要認識到忽悠者終被忽悠
也就是別瞎幾把沒底線的忽悠別人,要有道德有原則的忽悠,只有認識到這一點,你才算真正的成熟成功!
回到論壇峰會的話題裡面,頂級論壇就是頂級忽悠,其相關道具必然也是頂級的,參會規則必然也是頂級的,這種會議說白了,就是忽悠高手的世界,類似華山論賤,看誰比誰賤!——這種論賤機會,很難獲得的,只要得到,就別放棄!
次級論壇峰會,類似長春真人與江南七怪論賤,一般都是互邀親朋助陣,當然,這種親朋必須要有一定的賤格才行,如果有這樣的朋友邀請,不能不去,不然就是不給朋友面子了,但去歸去,只助陣千萬別論賤,權當看戲!
最後,就是江湖草台班子峰會,類似路邊耍把戲的,廣撒英雄帖(宣傳單),遍邀各路好漢襄助,如果是這種論壇峰會,你要閑的蛋疼的話,權當看場猴戲的去圍觀圍觀,如果你沒工夫,讓它從哪裡來死哪裡去!
而在當前社會,最後的這張論賤猴戲最多,名字都極端高大上,但你要搞清楚,如果你自己不是高大上的話,凡是這種主動和你接觸的高大上的東西,都是想要忽悠你的?乾貨都是自己悟出來的,好東西都告訴你了,他們以後還吃什麼?還玩誰?
借用我們領域一位學術大牛Michael Stryker:成為學術大牛的11條鐵律中的一條回答你的問題。按下面這個原則來評估所有出差行程——這是否比花同樣的時間在一個新實驗或新文章上更有價值?
很多年輕人,特別是年輕女性,受邀去各種好玩的地方。這看上去很榮耀,也十分誘人,外面的人也總是比你的同事們更欣賞你。但是為期3天的旅程會佔用你的時間,要是這耽誤了寫文章就完全不值當了。沒人會記得你在5年里去過什麼地方。在推薦自己的簡歷上列出少數幾次(2-3次/年)重要會議的獲邀報告就足夠了。然而,某些行程可能確實有用,你能在那裡掌握對你的研究有啟發且遠早於被發表的時間點的新信息,所以是否接受一次邀請通常難以決定。但是,在你研究生涯早期的決定都應該總是基於「最自私」的出發點——是否有益於你的研究。
你可以羨慕那些資深人士參加的有趣行程,但是他們處於自身工作的不同時間節點,而且有時候經得起把工作放棄的代價。
首先來說,參與峰會的目標和目的不一樣,那麼性質也不一樣,你只是為了參會而參會那麼就沒有什麼意思。比如我參加一些線下的分享會或者大會,我都會問邀請者,這次邀請的人是誰,能讓我和他們產生交集或者發送關係嗎!還有大會的意義是什麼,深度的行業會議還是很好的,這個是人脈,認識很多人對於自己的企業或者以後發展有很大關係。我很多朋友都是通過各種圈子認識到的。
看自身水平,如果參加的峰會論壇,參與者的綜合素質情況與你相差不大,還可以去交流認識朋友;若水平相差太大,你超出他們幾個level或相反,對你反而無益。這社會還是要看等級的,什麼樣的人交什麼樣的朋友/夥伴。
我在這2年起初也陸續參加過一些論壇,先說您的目的是什麼?決定了值不值。
如果能獲得您所需要的,就非常值得去。比如認識下同行人脈,擴大圈子,有可能會有些機會那。我就在會場結交了我的幾位朋友很受用。
但是去之前一定要看好都有誰參加,時間,地點,規模等等。
很多大會是虛的,為了擴大本身影響力。
論壇和峰會的評估標準 對我而言是 出席嘉賓的質量,討論的內容,舉辦方和參會人員的水平 決定了活動的層次。就何必微信群會分各種層次一樣。
一旦去了就盡量好好聽好好學習,畢竟三人行必有我師。如果質量真的不行,就馬上找相同質量人群結交,不要浪費每一分鐘。要不就走人。O(∩_∩)O
會展是個大產業
我覺得這類更多屬於社交圈,應該從這方面考慮是否有參加的價值。
推薦閱讀:
※付費見面陌生人社交是不是偽需求?
※如何評價摩拜單車獲一億美元C輪融資?
※如何看待李昕澤的作秀行為?
※不想上班,想自己做生意。?
※成立一家公司需要哪些手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