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社會科學(心理學、經濟學、政治學)至今沒有誕生牛頓定律那樣的第一性原理?


謝邀……

你想要我自然可以寫給你一個第一性原理……只是這並沒什麼卵用……

例如「任何人類的行為模式均可以用一個函數在特定範圍內的最大值所在的坐標來表示」……

例如「人類的社會行為總可以用目的論語言來描述」……

這些都是公認的所謂「第一性原理」,但是這樣的「第一性原理」並不能夠給我們描述、解釋並預測人類行為,給社會政策提供建議以任何幫助……

牛頓定律也要放在整個經典力學體系裡面看才有用的好不好……

樓下有人提到漢密爾頓法則……我覺得這是個極為重要的東西沒錯,但是還是同一個問題,僅靠這個公式,什麼也無法提供……不如說,漢密爾頓法則,實際上只是上述第一性原理,在自然選擇理論成立的情況下的一個特例(當然,我們認為自然選擇理論也是普適的,所以我們有理由相信漢密爾頓法則是普適的)……


先問是不是,再問為什麼

自然科學有牛頓,
社會科學(政治學哲學等)也有霍布斯啊。

還比牛頓早了幾十年╮( ̄▽ ̄"")╭


謝邀。

先問是不是,再問為什麼。

首先,牛頓定理是建立在經典力學的體系下的,而在非經典體系下(比如量子論、相對論的體系下)並沒有這樣的普適結論。

那麼,與之相對的,在不同體系下的經濟學都有自己的基本原理。

比如馬克思主義的經濟學的基本就是勞動價值論;西方經濟學的基礎是邊際效用學說。

而更深層次的基礎則是哲學。是一種世界觀和方法論。


謝邀


因為社會科學中含有人有情感。


一般而言,如果要形成統一性的原理——

1。 最能具備說服力的是定量化的公式,比如F=ma

2。 沒有公式你可以用統計採樣的方式,找到趨勢,比如這種

3。還不行就只能定性化分析形成層次邏輯,比如這種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

為什麼社會科學(心理學、經濟學、政治學)至今沒有誕生牛頓定律那樣的第一性原理?

因為這些學科絕大部分理論都還屬於3或者2的階段,距離1還比較遙遠。

目前一個有希望,如此淺顯,簡潔,而又能夠橫掃三界的公式:是親緣選擇理論,可以廣泛的用於心理學,經濟學和政治學上面。

漢密爾頓不等式——一篇被引用快2000次的生物論文,又叫漢密爾頓法則

rB&>C。

支配利他行為的基因在種群基因庫中的頻率會增加的原因,其中r是利他者與受益者的親緣係數,B是受益者所得的利益,C是利他者所付出的代價。

舉個簡單的例子:如果你讓自己冒險但是卻有利於他人。比如你犧牲自己,但是卻能救活&>1個親生孩子,或者&>2個兄弟姐妹,或者&>4個表兄妹,你的犧牲利他行為反而整體上對基因庫有益,有這個行為的基因會越來越發展壯大!

這個利他行為的基因雖然對個體可能有害,但是卻對群體基因繼承有利。記得屠格涅夫的《鵪鶉》嗎?他生動的描寫了鵪鶉母親救一群鵪鶉孩子,不惜去面對強大的獵狗的方式。——這一切行為,確實符合漢密爾頓法則的。

世界頂尖的社會生物學家 E. O. Wilson (哈佛教授,此人不得了,在研究螞蟻方面是活著的世界第一人)在著作《The Social Conquest of Earth》中提到, 人類,作為社會性生物物種之一, 其進化路徑與大多數現存,已滅亡的物種不同。 其他具有高度社會性的物種,如螞蟻、白蟻、蜜蜂,也同樣能成功佔據陸域生態系;其中,螞蟻的總生物量甚至超越人類,居世界之冠。

在他的新書中,威爾遜指出是兩種對立的力量在驅使著人類的行為——群體選擇和個體選擇。其中就有漢密爾頓法則的影子。

有利於群體選擇的基因,促使得人們對無私者的讚美, 對英雄的愛戴, 對群體內部自私者,和作弊者的厭惡和懲罰, 以及群體外部的敵意。 如此種種都是進化過程中保留下來的優勢的人類社會性。 一群互相合作的,互相幫助的智人,是能夠橫掃比他們數量相當或者更強壯的野獸或者尼安德特人的,見《人類簡史》齊心協力的互助基因在鬥爭中必然會存在優勢。

但是,悲哀的是,而也是這一特性, 使得戰爭和屠殺無可避免, 和平僅限於族群內部和有限時間, 因為過段時間, 同一組群的後代太多,基因分的太散,彼此接近的基因,又會分裂成兩個組群彼此屠殺。當你看司馬遷《史記》的時候會發現——春秋時期所有互相砍人的國家,當年的祖宗都是周文王或者武王。因為資源的總數是恆定的,有限的。但是他們的親戚關係卻經過很多代以後早就不復存在了,一旦沒有辦法獲得更多的開荒資源,就開始互砍了。

戰爭和種族屠殺是普遍而永恆的,不限於特定時間或者特定文化。很多人可能以為和平主義的東方宗教——尤其是佛教/基督教——一直致力於反對暴力,但這並非事實。每當佛教/基督教成為主宰、變成官方 意識形態,戰爭反而都能被人們容忍、甚至作為立足信仰的國策而積極推行。理由倒也簡單,而且這理由在基督教里也能找到身影:雖然和平、非暴力、兄弟友愛是我們的核心價值,但是對佛法/聖經的威脅則是邪惡勢力,必須打敗。於是有了很多宗教戰爭,或者十字軍等等。


從這裡可以延伸,推導出很多心理學,經濟學和政治學的結果。


因為從化學、生物開始,第一性原理的鎖鏈逐漸模糊了

安德森-多者異也_Anderson-more_is_different


我認為第一性原理是有的,就是「信息中介,技數代換」,詳見專欄。


生物上的進化論是不是符合你要求


贊同前排王剛的說法。
心理學和社會學有很多流派,每個流派是從不同的角度去看待問題,不同的流派有不同的前提假設和基礎定理,甚至有的流派之間的根基是相互矛盾的,但是他們都能在一定程度上解釋和預言這個世界。
物理學也是一樣啊,牛頓的力學也只是經典力學而已而已,又不是大一統。等哪一天物理大一統了,題主再來問這個問題吧,我等文科生再陪你撕。


經濟學的第一定律不是完全競爭市場假設嗎


先問是不是,再問為什麼。

就像自然科學以物理學為起點和基礎一樣,社會歷史科學以(政治)經濟學為起點和基礎。

經濟學的牛頓第一定律已經有了:分工與專業化促進社會生產力的發展(斯密)。

經濟學的牛頓第二定律已經有了:比較優勢原理(李嘉圖)。

經濟學的牛頓第三定律已經有了:等價交換(馬克思)。


主要是因為,人的行為太變幻莫測了,比如經濟就是挺人格化的。雖然很多人聚集起來時會生髮出一些必然性,但是你不能期望找到什麼嚴格的數學定律。


因為這三個學科的研究對象都是一些巨系統,而且各組成元素無法像物理學一樣簡化,解析法在此無能為力,所以很難寫出動力學方程。

感覺其他答主沒弄明白題主的意思,如果題主感興趣的話可以看一下有關決定論和一般系統論方面的書籍。


政治學裡的每個概念 ,每個現象和規律都可以有幾十種解釋,幾十種定義
比如「政治」「政治制度」是什麼,都有許多種說法,且不能都不能說哪個是錯的,只有「比較好」的說法之稱。
「如何治理國家」「君主制好還是共和制好」等等這些問題,也是沒有正確及唯一的答案。

所以,這類人文的,非能通過絕對科學檢驗的,由時間限定而有不同知識的學科,並不會擁有系統領導的第一原則。


心理學定律被提出來的目的就是用來打破的。所謂走向彼岸,就是一個人打破一切心理學定律。打個比方說,幾乎沒有哪條定律適用於佛陀和老子。


推薦閱讀:

為什麼社會科學,尤其是政治,有很多不宜公開討論的話題,而自然科學就沒有呢?
如何看待玉林狗肉節?
馬克思是可知論者,但是又認為實踐是沒有止境。矛盾嗎?
方舟子實名舉報後 浙大與沈蕭是否要作出澄清/自證?
蛇走路的時候會不會把肚皮擦壞呢?為什麼要s型前進?

TAG:社會科學 | 自然科學 | 真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