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看待新浪微博迎來第二春?

之前的模仿階段,出現了一大批XX微博,結果活下來的只剩新浪一家,而且十分不被看好,如今,卻蒸蒸日上,身邊的很多朋友也開始玩了,彷彿微博是個小眾聊天應用似的。


謝邀!


實話說,微博正處在一個不錯的發展階段——用戶活躍度不錯,收入不錯,股價不錯。這個確實有點出乎不少人的意料之外,難道大家不是早已經放棄微博投靠微信了嗎?


先看數據。2014年4月17日,微博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其後將近兩年的時間內,股價最高到達23.8美元,總體表現並不亮眼。但是今年2月份開始,微博股價一路上揚,現在已經達到歷史最高43.56美元。

與股價相對應的是微博漂亮的財報成績。2016年前兩個季度凈營收分別為1.193億美元和1.469億美元,按照非美國通用會計準則計算,凈利潤分別為1640萬美元和3550萬美元,增長率分別為491%和225%。

更重要的是,來自阿里巴巴的收入佔比已經不足十分之一,收入的貢獻主要來自廣告和營銷收入,基本上為去年同期的兩倍,這說明,微博自身已經有良好的造血能力。


從用戶數來看,自上市以來,微博月活躍用戶數(MAU)連續9個季度維持30%以上的增長率。

如果說微博經歷過「冬天」,那應該是2013年。這一年微信的朋友圈流行開來,越來越多的人會將最新鮮發生的事情發在朋友圈而不是微博。


中國互聯網信息中心CNNIC發布的調查報告數據佐證了這一情況。2013年底,中國微博用戶同比減少了2783萬人,較2012年底下降了9%。這是2009年以來中國微博用戶總量首次絕對減少。這一年,網民中微博使用率為45.5%,2014年和2015年,這一數字分別為38.4%和30.6%。


不過這一狀況已經開始發生變化了。CNNIC不久前發布的第38次調查報告顯示,微博用戶數在過去的一年內持續回升,截至2016年6月,微博用戶規模為2.42億,使用率為34%。與去年同期相比,微博用戶數增長18.6%,在網民中的滲透率增長了3.4個百分點。


究其原因,有這樣幾方面:


首先是向興趣社交網路轉型,早期的時政話題、社會信息內容逐漸讓位與明星、娛樂、文化等內容,曾經左右微博的「大V」也逐漸讓位與更多垂直領域的「中小V」。你可以明顯地感受到,每當有熱點事件時,微博上很快會出現相應話題,以及當事人的發聲,這種單向的、開放式的傳播方式是微信無法做到的。


其次是抓住了視頻和直播的浪潮。2016年第二季度,微博視頻播放量比上季度增長235%,直播場次超過1000萬,比上季度提升116倍。以文字、圖片、視頻以及直播的形式,微博為網紅們提供了絕佳的舞台,創造內容、吸引關注、商業變現,作所謂的網紅經濟就運作了起來。


還有,微博有意的下沉策略使得其活躍用戶能夠保持穩定的增長。雖然身在一線城市的你覺得使用微博越來越少了,但是對二三四線城市的網民來說,微博仍然是獲取信息最重要的渠道。第三方公司QuestMobile的數據顯示,微博MAU增長最快的是二線城市,其次分別是三線、一線和四線城市。

沒錯,看起來微博確實進入了「第二春」。華爾街也對微博表示看好,比如富瑞(Jefferies) 指出,到2020年,在線廣告規模將佔中國廣告市場80%以上,而微博將是在這一領域最有優勢的公司之一。預計在2016-2017財年,微博的用戶增長水平能保持20%以上。


不吹不黑,新浪今年發展這麼好,真的要好好感謝娛樂圈,還有你們的「爆」字。最後放張圖


現在的微博,從財報上看微博的活躍用戶數和商業收益都在穩步增長,走出了2013年的低谷,又重新成為了行業焦點。在互聯網的歷史上,經歷高峰和低谷後又重回巔峰的故事並不多。這個現象級的產品,確實帶給我們很多思考。和上一波微博浪潮下的產品相比,如今的微博已是一個包羅萬象的超級社區。一些用戶選擇離開,也有新的用戶加入其中。微博的第二春會是曇花一現還是持續繁榮,我們結合用戶調研來看一下。


主要從以下三個主要方面來看:

一、現在的微博什麼樣?產品以及和其他社交媒體對比。

二、現在的微博用戶什麼樣?哪些用戶流失了,哪些用戶新來?

三、最後整體評價一下微博的價值,看看微博的繁榮是否可持續


一、現在的微博什麼樣?

除了財報中公布的DAU和MAU,結合QuestMobile的監測數據和其他社交媒體比較看下用戶粘性。從月均人均單日使用時長來看,微博用戶在2016年7月人均每天使用微博26.2分鐘,相比2015年使用時長略有提高。微博的用戶粘性,和微信和QQ相差較遠,與個性化資訊應用今日頭條、一點資訊也有差距。除了2015年12月和2016年1月被直播類應用映客短暫超越之外,微博粘性均高於花椒和映客。

有意思的是,和上表中列出的其他應用相比,微博和知乎的月均人均單日使用時長几乎保持著非常一致的協同。也許是由於在微博上容易形成全民熱點和話題,而這些熱點和話題也更容易成為問答社區知乎中提問的問題和討論的素材,這一紐帶可能間接地影響了知乎用戶的活躍度。


從產品的角度看,微博在經歷了多次改版後,在引流方面做得更加激進。不少微博用戶遇到過「強行加關注某個帳號」的情況。那麼這項新增功能的實際效果如何呢?

調研顯示僅有12.3%的用戶會以好奇心態點開被加關注的帳號,這部分用戶中會有一部分繼續關注,是成功引流的群體。而其他大部分用戶的態度是反感:表示可能因此不再用微博的用戶佔14.5%,是潛在的流失客戶。七成多用戶會取消強制關注的對象。


總體來看,用戶對於強制加關注的態度是反感遠大於樂意,但用戶忍受性依然很高。這裡存在一個商業和產品上的博弈。會導致離開的用戶(14.5%)與形成商業效果的用戶(12.3%)接近,這可能是短期決策的一個支撐點。但長期看,若不能改善產品體驗,處於忍受狀態的用戶,會有進一步流失的可能。


二、現在的微博用戶什麼樣?

在微博的這波增長中,我們發現微博的忠實用戶和新增用戶中女性和90後/00後用戶佔比更高。而月收入超過8000元的高知男性在流失用戶中佔比很高,這部分群體一般對於內容的價值和產品的體驗往往存在更高訴求。精力轉移到其他社交媒體是用戶離開微博的首要原因,佔43.7%。其次有多項可歸於內容和產品體驗的失望,如缺少有價值內容(37.1%)、過多廣告(31.6%)和功能太多太雜(22.5%)等。


微信對於微博是否有一定的替代性?從微信微博雙用戶的角度看,微信勝在總量,而微博的媒體屬性佔優。

對於這部分用戶,在微信上花費更多時間者比用微博時間更長者多15%。用微信時長更多者主要將注意力分配在聊天和朋友圈兩項熟人社交功能中。41.3%的人在看微博上花費最多時間,在看微信公眾號上花費時間最多者僅佔8.5%。泛資訊的獲取方面,微博佔據了明顯優勢。

短視頻真的很火嗎?現有用戶認為圖文和短視頻是最吸睛的內容形式。

如今的微博內容形式多樣。如果之前曾經有人將微博類比Twitter的話,那麼現在的它更像是一個龐大的綜合體。短視頻的潛力逐漸顯現,偏娛樂化的動圖也很受歡迎。直播或許並不最吸睛,而且並不位於一級入口,但若按照10.4%的吸引力再考慮微博的用戶基數和使用時長,仍可為直播帶來不錯的引流效果。


三、結合用戶行為看微博價值

1、微博的媒體價值非常顯著。從內容供給者的角度,微博的媒體價值在於它已經成為了各類資訊發布的常規渠道

這之中有嚴肅新聞,有娛樂八卦,還有在各個細分垂直領域深耕的自媒體。這些大號壟斷了大部分的流量,但是這並不會妨礙一些普通用戶在微博發聲和引起輿論關注。這種情況多見於一些容易引發社會關注的民生類問題。以女孩和頤酒店事件為例,微博在這件事中扮演熱點事件的發酵地的角色,後續的微博公關也使得事件在微博的關注持續時間更長。

從用戶——內容獲取者的角度,63.1%的用戶在微博上關注名人明星帳號,這也是微博相對其他社交媒體最不可替代的地方——用戶離名人明星空前地「近」。其次是生活興趣和新聞媒體,這意味著用戶在微博上獲取興趣類資訊的需求度超過了時效性的新聞。

2、微博的商業價值主要體現在微博帶動的消費,包括付費服務、廣告效果和內容變現等方面。

31.2%的微博用戶有過和微博有關的消費行為。微博支付的整體滲透率約為9%,購買微博推薦商品和打賞文章在微博消費行為中排名靠前。


另外,我們也調研了微博紅包對消費的帶動作用。在有過「搶微博紅包」行為的調查者中,進一步構成了微博其他支付和消費的比例約為38.6%,比微博消費的整體滲透率高7.4%。微博紅包不如微信紅包離消費更近,它的效果更多體現在營銷上。


3、微博的社交價值和媒體價值相比更弱,但是內容的傳播和互動是以興趣類似群體以及和名人明星之間的弱連接為基礎。結合前面的調研結果,用戶關注熟人賬戶者約三成。和微信相比,微博更偏重陌生人間的弱連接社交——基於興趣資訊的互動社交。


所以如何看待微博第二春?我們最後來簡單總結下微博的風險和機會。


風險:


1、高端用戶的流失:從用戶調研來看,微博新增用戶以女性和90後居多,粘性也更高。而男性高知群體的流失是微博的風險。


2、商業化與用戶體驗的失衡:過於激進的引流,如強行加關注等行為,會損害用戶體驗從而導致用戶流失。也許會有一部分用戶容忍和習慣,但是失望和不適會加速用戶體驗的下降。微博應儘快在商業化和用戶體驗之間做新一輪的權衡。


3、可替代性:儘管有64.9%的用戶將微博視為獲取新聞資訊的首選/第二渠道,但仍有36%的用戶認為微博是「偶爾想起的消遣,可有可無」。個性化資訊推薦應用崛起使個性化興趣資訊不再稀缺,微博的內容是否可以在內容競爭時代留住用戶,是一個潛在風險。

機會:


1、用戶深度參與的輿論場:對於內容供給者和獲取者而言,微博的媒體價值都很高。地方和機構可以通過微博以更接地氣的形式徵集民意,各地用戶也可以通過微博來「報道」身邊的事和參與公益活動,由此帶來衍生的社會價值。


2、付費閱讀:長文章比純文字微博的吸引力略高,部分用戶已有打賞行為,可以進一步鼓勵優質內容生產和引導內容付費。


3、短視頻和直播的內容布局:把握短視頻和直播的紅利增加用戶粘性,然後通過構建優質內容IP沉澱用戶和產生新的盈利機會。


4、廣告營收仍有提升空間:內容形式的豐富也意味著廣告形式的多樣。原生廣告、明星推薦、個性化推薦或可成為用戶更樂意接收的營銷方式。


更詳細的調研結果可以看我們的微博價值報告2016微博用戶研究:新歡、舊愛、核心價值與迫切之疾


關於調研數據的說明:我們在線調研了8373名智能手機用戶,數據按照CNNIC發布的中國網民特徵進行了隨機抽樣和分層處理。


幾個高票答案已經說的挺好了,跟微信的關係不小。我來個通俗版。
簡言之:跟你的朋友圈越來越沒勁有點關係


標榜熟人社交的朋友圈裡曬孩子炫富微商剛開始看挺新奇,畢竟滿足偷窺欲。時間長了發現並不能代替微博這種單項關注的產品獲取閱讀內容的功能。用戶回歸了。

順帶一提,朋友圈其實幹了當年人人網想乾沒干成的事情。

當然一定還有新增用戶的原因,沒怎麼分析,暫且不表吧


微博遲早藥丸。
作為一個普通的用戶,現在上微博,每隔五六條就看見一條推廣,這也罷了,問題是自己關注的那些大V們也一直在發廣告,最後刷出來的,幾乎40%都是廣告!!!
呵呵。


微博剛火起來的時候,大半個中國都炸開鍋了:從來沒有這樣一種事物,如此對這個滿腹牢騷又懶於抒發的民族的胃口。
起初微博裡頭是沒有意見領袖這樣的概念的。意見領袖,也是被廣大媒體及偽媒體們嚼得稀爛的一個詞兒。說白了也是過度包裝的產物。雜誌的做法是配一個配色考究的封面,擺一個特別深情的姿勢,配上一句俗不可耐的話,一位光芒萬丈的意見領袖就這樣應運而生了。
微博則是生產意見領袖的催化劑,因為放大了群眾的盲目崇拜。
荒誕的一點是,影視明星比誰都和「意見領袖」挨得近。所以微博上的意見領袖,百分之六七十的成分是演員。
微博對普通用戶的作用則寬泛得多:傷春悲秋,秘密調情,放肆罵戰。這三者恰是人性里隱匿最深的醜陋基因。
現在人們喜歡微博的原因很尷尬了:因為沒人玩兒。確切地說,是仍然駐守在微博的人,都是除了吃喝玩樂以外仍有夢可做的人。朋友圈負責欺騙眼球,微信負責轟炸休息時間,到微博這兒了,就只剩收拾生活里的邊角料了。可其實邊角料往往才是精華。
拇指掃過朋友圈,十條狀態里,五條在表演花式膚淺,三條關於遙不可及的人生,兩條苦苦求關注。這樣的內容,奉獻了一道豐盛的無聊宴席。
人的身上總是同時存在兩種品質:表現欲和私密感。表現欲要是佔了上風,微信里就會分外熱鬧。私密感則是微博里的常客,演變成多種形式,在140字的舞台上奮力表演。不幸的是,這是一個表現欲泄洪的時代,這是一個私密感乾涸的時代。
在微博上,最不罕見的是追捧和辱罵,最難得的是珍視與尊重。
我不是一個沒在微博上跟人結過梁子的人。一次,因為調侃了王思聰幾句,頓時招致某位定位在加拿大的粉絲的挑釁。基於她洋氣的地理位置,我用英語回應了她的謾罵,她則用母語還擊。我尋思是因為加拿大已被華人侵佔,連英語都變成了第二語種。在舉報她無果之後,我只好選擇拉黑。
所以微博還是戰場。
然而,在和平年代,它仍倖存的原因倒也顯而易見。比如,妙語連珠的人愈發稀有,而微博是他們發光發熱的大本營。洞悉到「人人內心都有一片矯情的海洋」這一點,你就能吸引不少善男信女。
還有社交網路的延伸性。你不能選擇你的微信朋友圈,但是你可以篩選微博上的關注對象,並且把這個範圍不斷擴大。微信里呈現出物以類聚的社交本質,微博上能彌補你性格里缺失的幾角。
再者便是「沉默螺旋」的永不消逝。關於這一理論,最直白的解釋便是大眾總是被媒體牽著走。這也就造成了百分之二十的人在鍵盤上奮力揮毫,百分之八十的人在屏幕前如饑似渴的不對稱景象:訴求欲永無止境,好奇心永不知飽足。
自然,也包括人們日趨願意在微信里分享長文章和視頻,而這些,正正戳進了電子閱讀時代里的死疙瘩:不願拿自拍曬娃的寶貴時間來看一些與己無關的東西。而微博里的文章,或多或少地繞著雞湯和媚俗走,在某種程度上凈化了讀者的眼球。
微博仍未死,或許將苟延殘喘相當長的一段時間。事實上,只要窺視欲和求知慾存在,微博便將永不長眠。


不請自來:
1.微博的媒體屬性在中國廣告推廣中是不可替代,在不考慮轉化率,而重視曝光率的廣告平台中獨佔鰲頭。
2.微博用戶深入二三線城市的戰略成功,使得微博依然有很好的用戶基礎。
3.微博目前來看沒有真正能影響自己的競爭對手,還能繼續保持盈利很長時間。

說白了就是在當前形勢下,微博深入二三線還有至少1億的月活可以挖掘,並且在微博平台,廣告收入依然有挖掘空間,關鍵是沒有對手啊,微博廣告對於各大企業來說還是不二之選。

有用戶,有錢賺,並且能繼續賺錢,這樣的公司在互聯網業不多。
PS: 還有對比推特的一直虧損,微博目前完全自盈利。


微博達到最低谷時的情景是:微博充斥著廣告,微信沒那麼多微商,微信公眾號剛開始盛行,朋友們更樂於在朋友圈分享生活而不是私密性那麼差的微博,微博失去了跟朋友們交流和分享的樂趣,包括我在內很多人都已經放棄微博而專心刷朋友圈和公眾號

然後劇情開始反轉

微博開始大量扶植段子手(我猜的,看評論得知,實際並沒有,段子手都是廣告公司養的,這也是UGC平台的好處,用戶能自發找到最好的導流模式,從而幫助平台增加流量),形成馬太效應,於是突然之間(也不是突然之間啦~反正就這意思),微博上的內容變得有趣起來,各種段子層出不窮,在微博上看時事段子成為消遣時間和了解時事的最佳方式,我也開始每天刷微博了,對於段子手而言,廣告收入的增加也刺激他們生產更好的內容,這種正向反饋導致微博慢慢恢復生機

最初微博做社交,發現做不過微信,現在避開社交專心做媒體,終於找到自己的方向,於是活躍度開始回升,營業額和利潤翻倍,股價自然漲起來了


說起新聞媒體記者,有一句話可能不少人都聽過,叫做「我們不在現場,就在趕往現場的路上」。
現場被視為新聞最為重要的一環,來自現場的第一手信息是新聞最具價值的東西之一。
但隨著微博的出現,新聞的時效已經遠遠趕不上微博了,新浪微博某種程度上成了新聞的第一現場。再加上因為國家政策的影響,一些門戶和傳統媒體不能發的新聞,用戶可以發,等於就是微博能發。而微博本身具有的強傳播屬性與之結合,結果就是,造成了媒體事實上的壟斷。管你什麼官媒自媒都不得在微博搞個帳號發新聞,而用戶也只能在微博上獲得第一手最真實的信息。

而媒體的本質又是什麼?是權力。

對此最好的註腳就是身為國家機關單位的團團血淚控訴微博刪帖,控訴資本控制輿論,而團團對此都無可奈何,也只能在微博打滾。

觀察到這個事實後,再看新浪微博的現狀,就會發現這幾年時間實際上新浪微博完成了一個轉身,一個從娛樂圈大V的遊樂場向社會新聞信息聚集地的轉身,一個從IT企業到媒體權力中心的轉身。
這轉身,當然有新浪的奮鬥,但也要考慮歷史的行程。新浪萬萬也想不到一個正在走下坡路的賠錢貨,竟會搖身一變成了會下金蛋的香餑餑。這裡面既有新浪在微博媒體屬性上的長遠布局,也有黨強力管控媒體而造成的反彈效應。在如今事實壟斷已經逐漸構成的當下,被權力加持的華麗轉身的微博,相比之前單純以社交產品而來的估值,自然是多了大把的想像空間。

因此新浪微博短時間內的增長還會繼續,但與之相對而政策性的風險也是龐大的,隨時都有可能被黨接管而狗帶。因為微博的崛起本身也不是因為它自身有多給力,而是在比爛的過程中,它爛的稍微比別人慢那麼一點,如果被國家盯上,給上個金箍,微博也跳不起來。


強行關注 強行好友 這樣才翻一倍太保守了 早應該翻十倍

什麼跟進實事? 所有的話題都能以

a和b打架了 你支持誰?
憤怒!a又被b打了!
喜大普奔 b還手了!

來概括 把水攪渾 挑撥群眾斗群眾
謠言嘛 等傳播開了再封
沒有話題 製造話題也要發
這是一種什麼精神


關於微博第二春的問題,看到很多回答都說的不錯,我來說一個其他回答沒有歸納出的點

中國的互聯網社交,至今,仍然是屌絲主導、年輕恩主導。事實上,中國的整個互聯網經濟,至今也仍然大部分都是由屌絲決定、年輕人決定的。

不要被什麼消費升級,精英社區所迷惑。對於互聯網來說,精英的錢,要比屌絲難掙的多;中年的錢,要比年輕人的錢難掙的多

新浪微博第二春,是三四五六線城市的年輕人、屌絲,或者那些被稱為腦殘粉的人給予的

1. 新浪微博的精英出生
2009年新浪微博上線時,一開始是一個精英用戶為主的社區,以一線城市的先鋒份子為核心,年齡層次集中在75-85出生的人群,這其中有一部分是2007年上線但後來因為某原因突然關閉的飯否網的用戶,更小的一部分群體甚至是2006年上線的Twitter的用戶。在2009-2010這段時間內,新浪微博的用戶始終是比較小眾的,那些來自三線四線五線城市乃至鄉村的互聯網用戶,並不熟悉和適應這種玩法,還沉浸在百度貼吧,當然也在其他pc論壇處混跡。那段時間,觀察新浪微博的評論,一般都是比較理性的。

2. 新浪微博的用戶擴展
在2011-2013這3年間,新浪微博完成了快速的用戶擴展,且戰勝了騰訊、網易這些對手,成為壟斷性的微博社區。這段時間新浪微博憑藉新浪本身良好的媒體基因,塑造了一批強媒體屬性的大V,同時將更多的人群轉換成用戶,包括二三四線城市及鄉村的一些年輕用戶和屌絲用戶,85後逐漸加入。那段時間,觀察新浪微博的評論,可以發現已經更加多元化,林子大了肯定各種種類的鳥都有。事實上也正是這些偏屌絲用戶,促進了微博這種業態的活躍

3. 新浪微博的商業化嘗試
在2012-2013年的時候新浪微博的用戶量已經很大了,處於壟斷地位,但商業化很差,還處於擁有巨量用戶但不知道怎麼賺錢的階段,被很多分析師稱為沒有商業模式。2013年4月,阿里巴巴5.86億美元投資新浪微博,占股18%,這個投資,如今看來,是幫助新浪微博更快的實現商業化的。因為阿里資源的進入,當然也包括阿里的理念的介入,讓新浪微博的商業化找到了方向。在2013年後半年,尤其是2014年後,新浪微博開始出現了越來越強的商業化營銷內容,開始將其媒體優勢進行變現。在2014年新浪微博上市後,這一努力則加快進行了。

4. 新浪微博商業化的成功
但是,很有意思的是,新浪微博雖然努力,但一開始的商業化並不成功,甚至在2014年上市後一段時間,股價還跌落谷底。這個裡面存在一個原因是,這類媒體營銷,對於年齡大的用戶,或者一線城市的偏精英的用戶,轉換效率往往是不理想的。真正轉折的契機來自於2015年以後,這時候用戶的新陳代謝的效應突然顯現了。原來那一批用戶,75-85的人,其實已經在2013-2014年開始降低了活躍率,甚至開始遠離微博。這其中原因是綜合的,即因為本身的生活狀態(大多結婚帶孩子了),也因為新浪微博本身的內容更加年輕化屌絲化了,不合群,沒法看評論,總是被噴。而85後,成為主流用戶,90後的強勢進入則成為核心催化劑。這些90後,尤其是三四線城市和鄉村的屌絲90後,非常符合新浪微博的運營方向,算是撞到了槍口上,不但活躍度極強,而且非常適合變現。我們看到2015年後新浪微博逐漸貼吧化了,大量90後從貼吧轉到了新浪微博,這就是新浪微博第二春的由來。鹿晗、吳亦凡等明星大V,取代了任志強、潘石屹這些老一代大V,傳播者和受眾同時完成了更替,一個娛樂化的營銷平台模式完全成立了。到處都是腦殘粉,到處都是小粉紅,這是新浪微博的現狀。

5. 新浪微博的性質和未來可能
新浪微博之前和Twitter、飯否一樣,是定位於一個即時內容為優勢的社交平台。但在國內的審查制度下,這個定位不斷發生調整,如今已經變成了一個娛樂化的營銷平台。因此,對新浪微博的價值判斷,是不能和Twitter這樣的模式類比的。我至今沒有想通,在沒有即時內容社交模式支持的情況下,一個娛樂化的營銷平台,何以支持如今這麼高的股價。換句話說,我覺得未來的成長性存在較大風險。雖然屌絲們比較容易忽悠,但屌絲們也會成長。更關鍵的是,這些人構成的人口紅利,是會耗盡的。而從全國人口分析來看,非常清楚,未來不會再有這樣的人口紅利了,這是最後一波。

6,新浪微博和知乎的類比
因為是在知乎上回答問題,順便提一下知乎。知乎的現在和2011-2013年間的新浪微博很像,被外界認為是一個沒有商業模式的精英社區,好看但不賺錢。但事實上,知乎的用戶正在不斷發生變化,總的來說,就是 年輕化、屌絲化。你會發現回答問題的,抖機靈的越來越多了;評論回答的,無腦噴子越來越多了。這樣的情況,是精英老用戶不願意看到的,但卻是未來知乎商業化的有利條件。知乎當初定位為uber一樣的一個點對點知識社交平台,事實上現在看來已經完全偏離了,知乎將來會成為一個類新浪微博的平台,是大V對屌絲的關係,而這個關係才是真正的商業模式可以成立的關係。情懷消去之時,正是鈔票滾滾而來之日,大家看著吧。未來兩年,知乎的估值可能大漲


先說結論:新浪微博因為其獨特的RSS屬性,只要不犯錯誤,本身就會成為中國互聯網最大的信息交流平台。

首先說明一點,本答案基於以下假設:
人們的交流方式方法實際上沒有變化,變化的只是媒介。

1. 新浪微博的RSS屬性

看了這個問題下面的V認證的答案,基本上是從宏觀方面(數據)展示新浪微博的現狀和發展,我不否認。

但是對於一個普通用戶來說,
是,數據是真的;
是,感受是真的;
對,你說的都對。
但是,跟我又有什麼關係呢?

「大數據」所描繪的「人物圖譜」,經過多少人的「反覆消磨」之後,真實度又有多少?
(還是重複一遍,我不反對V認證的答案,本答案只是一個從微觀方面的「小小」補充)

大多數媒體對新浪微博的評價,是從內容方面上說的(開放的輿論環境、互動交流 etc);
很少的媒體提到了用戶對內容的選擇性,即RSS屬性

使用過RSS訂閱都知道,RSS,就是將用戶選擇的網站上的內容,通過RSS的各種平台,將內容聚合在一起的工具。

本質上是 我想到我有 的過程。可惜,Google Reader 已死,再也找不到如此方便的RSS閱讀器了。
面對互聯網信息洪流,RSS屬性的工具必然會成為主流。

有沒有覺得,新浪微博的「關注」跟RSS的訂閱相同?

2.RSS的缺陷

RSS 的缺陷依舊很明顯,簡單來說就是一條——單一。

eg:關注社會新聞的用戶很少關注娛樂,軍事等其他方面。很容易造成用戶之間信息交流的「斷層」。

新浪微博在這一點上,是通過【熱門話題】的方式,擴展用戶的信息接觸範圍。

當然這一點有些人不喜歡,「推送上來的熱門話題都是一些娛樂花邊,沒意思。」
對,您說得對。
有些人很喜歡,「最近的xxx和xxx離婚,在網路上撕逼,好不熱鬧。」
對,您說的也對。

所以說,對新浪微博「熱門話題」的褒貶,本人不做評價。

3.最後多說幾點

  • 殭屍粉、營銷賬號的影響。

不得不說,殭屍粉和營銷賬號的存在,直接影響著新浪微博的信息交流,甚至上了「熱門話題」,這些都是問題。
但是對於RSS屬性的新浪微博來說,這些「熱門話題」更像是掉進飯碗里的頭髮絲——看上去有點噁心,但是挑出來之後繼續吃。

  • 新浪微博跟微信的對比

總有媒體喜歡將新浪微博和微信相對比,藉此表達新浪微博的衰落(尤其是朋友圈剛剛興起的時候),事實上這是兩種完全不同的工具。

微信由於其自身的封閉性和各種限制(如公眾號推送限制),做不到實時推送,適合低頻信息的推送(如考試、美食、家居公眾號)。
當然,加上騰訊本身的很強的人脈屬性,造就了微信。

微博由於其開放性,能夠做到實時推送,非常適合新聞的傳播(尤其是突發新聞),反而不利於低頻信息的推送。
加上關註明星大V或者自己關注的人,造就了微博。

儘管都是信息傳遞媒介,但是其運作方式的不同,效果完全不一樣。
多說一句,新浪微博已經成為了我的新聞推送APP了。

  • 新浪微博的衰落?

我曾經想過一句話,但是從來沒敢說出口,怕招黑(看完這幾句話也請淡定)。

微博還是那個微博,如果沒有微博,RSS不是還能用嗎?
微信還是那個微信,如果沒有微信,QQ不是還能用嗎?
只不過微博比RSS更好用,微信比QQ更適合移動互聯網而已,信息傳遞方式依舊沒有變化,何談衰落。


只有我一個人覺得很大程度上是虛假繁榮嗎
明星大V各種買粉買轉發
大堆殭屍號
動不動就撕逼
並不覺得是健康的發展
當然,只是直觀感受


個人看法:精於財技的微博管理層 + 背後的阿里巴巴的 + 強大的公關運作 = 今日股價。

強烈不建議以目前價位買進,但如果有錢賺,趕快賣出為上策。


[即將向第1000位關注者贈茶]
知乎專欄開通了,歡迎來坐坐~
美食旅行家 - 知乎專欄


假命題。


我感覺是微信的局限性和自身特性被大眾熟悉後導致微博用戶的回歸,大眾意識到了微博某方面的不可替代性。


一個前端爛到家……css和js有9成幾率不能在第一次載入時刷出來……不完全刷出來連登陸都沒反應……放css和js的域名(http://sinajs.cn)在境外9成時間不能正常解析……功能需要flash實現以至於我默認屏蔽flash的都沒法用……在香港默認的首頁還是一個80年代蘋果日報感的首頁……etc……這麼一個網站

這玩意兒還能叫sns么……還能叫互聯網產品么,你們還在用的人耐心好棒

ps,沒有評價那個幾百兆、需要天天讀取我聯繫人、calendar、簡訊,還找我要簡訊和電話許可權的app……幾百年前就卸了所以並不知道是變好了還是變更壞了

======== 更 =======
既然有人叫囂國內的app生態是『合理』『妥帖』的,還有人叫囂『幾百年前就卸載了,就不要評價現在的東西了。不夠客觀。』,那我就貼一下2016年12月26號剛查的weibo的android客戶端(google play上官方的)索要的許可權:

1. Device app history (???),包括activity on the device、哪些apps在運行 (???)、browsing history (???)和bookmarks (???)
2. Identity,包括accounts on the device (???)、profile data
3. Calendar (???),包括查看和更改
4. Contacts (???),包括查看和更改
5. Location
6. SMS (???),包括收發 (???)
7. Phone (???),包括撥打、查看call log (???)
8. Photo/Media/Files
9. Camera
10. Microphone
11. Wifi connection (???),包括查看狀態、更改狀態、查看連接設備的ssid (???)
12. Bluetooth connection (???),包括藍牙開關 (???)、broadcasting (???)、獲取附近藍牙設備的信息 (???)
13. Device ID call information (???),包括你的號碼 (???)、device ID、是不是在打電話 (???)、查看電話另一端的號碼 (???)

我懶得裝上再看一遍丫在後台被誰喚醒又喚醒誰了。以上關於許可權的請一條條洗,謝謝


我覺得是今年開始發生的國際事件給微博帶來了很多流量。
首先微博傳播速度快,突發事件經某一po主發布後可以快速轉載,讓大眾獲悉。再者可以讓巨量群體共同參與,比如有關西歐和台灣方面的事件,使得公眾輕鬆的參與其中,並完成意識形態的分化,繼而加大流量。這也是微博自身的特點決定的。相反比較微信,我更偏向於把它看做現實生活中熟人之間的聯繫工具,群體參與程度低,比如連雲港這樣的事件除非是現實中與連雲港這個地方有聯繫的人,否則之前可能不會獲悉這個事件。
再比如看完各種綜藝節目,跑男,電視劇,感覺人們更傾向於在微博上找到與之有關的官方號,或者演員的微博,來抒發自己的的喜好,營造一種群體感(幾千幾萬人都喜歡or都反對,自己總能找到和自己觀點一致的人,等等)。我個人感覺這點和彈幕類網站為什麼會這麼火有點類似。
我個人同時也是把微博當成新聞資訊類的app來使用的。相比較各大門戶網站,微博對於突發事件的傳播速度比較快。
同時另一個感受就是微博相比之前加大了廣告的投放頻率,在微博客戶端,可以明顯的感受到廣告,推廣之類的頻率出現的越來越高,這點我感覺使用起來挺不方便。
個人感受,希望專業人士來回答。


新浪微博迎來第二春——這是新浪說的吧。


說明來總是一個牛逼的人


推薦閱讀:

如何刪掉自己在網上所有的個人信息?
蘋果為什麼要以250億應用下載量作為一個象徵?
有哪些你一直在用的 App?
如果一個產品,在手機上,webview 和 app 的效果一模一樣,該怎麼選擇?
您會認真地看應用的許可協議嗎?

TAG:互聯網 | 新浪微博 | 商業 | 應用程序Applic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