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習武之人的腕套到底有什麼用?
魔獸中的洛薩
武林外傳中的捕頭
謝邀
圖二那身都是意淫的,沒參考價值。
圖一圖二也只能說是那麼回事。
這東西主要是收住袖口,方便行動,搏鬥與抽拔武器不會被颳了衣服。
其次能稍微擋擋匕首短刀的切削。
毫無疑問是起到一定的防護作用,然而細分來說,功能是不一樣的。
一般我們見到的護臂,形式上分兩種,一種是內護臂,實際上是弓箭手用的,目的是防止弓弦掃到胳膊內側,要知道弓弦很鋒利,具體如圖:
這其實是背面,通過這個圖可以看到弓箭射出後弓弦有可能掃擊到胳膊內側,內護臂很大程度就是為了防止這種情況
再看正面:
目前見到的都多少改良了(輕量化,墊襯也種類繁多)
復古點的:
當然這些還有點裝飾功能
現在在各種賽場上,內護臂依然在使用,奧運會射箭比賽中,也在用,目前材料種類太多了,所以做得也更細緻、輕便,高科技了。但是功能上是一樣的,放個與傳統型差距大的:
輕量、更好的防護,對射手影響更小
內護臂並沒有消失,只是進化了
順帶放個示意圖:
再說第二種,就是影視劇里常見的護臂造型,尤其是老外,什麼斯巴達裸著上身就戴倆護臂就上街了。造成了一種威武的假象……
國外研究的少,但目前來說,國內很長時間都不是我們印象里那種形式的。
插一句,有人說護臂是為了緊衣袖,這個…歷史課上學過胡服騎射吧?胡服騎射,就是收袖口設計的普及,所以這個問題其實不太成立。另外從秦代起,步兵就是內襯+甲,內襯衣服袖子就是收口的了,而且那會兒沒有護臂,叫「環臂甲」,如下圖:
這是兵馬俑裡面的甲士,可以看他身上的甲和手臂,算是很清晰了
防刀劍砍切這種,你們看到的斯巴達那種,只能說有限的防護力吧,一些兵器的自重本身也是有殺傷力的,你想想來把開山刀,你拿手去擋,就算精鋼的護臂,你這關節也受不了,一下就斷。用戴了護臂的手去擋兵器我估計運氣好擋一下有可能,第二下就得看運氣了。
所以長久以來護臂都沒有單獨獨立出來,再來看看隋和唐:
隋唐鎧甲本身差別並不很多,護臂也是選用了環臂,這種形式一直以來都是主流的形式。
這些設計的初衷,依然是防護前臂+手,戰鬥中脆弱的地方受傷直接影響發揮啊,所以主要還是防護可能預計的傷害,尤其是手和手腕。
至於後面的演變,布衣+護臂,光著上身+護臂這種搭配,其實是另一個課題了,不過想來對手腕多少能起到一定作用吧。支撐、防護,無外乎是這些功能。這個不是腕套。。。
這貨叫「護臂」
表面材料一般是皮革或布,內層是鋼板。。。
作用類似與小型的手盾,是在搏鬥時,必要的情況下架檔、引偏對方兵器的。。。
也有在裡面藏些小刀、零花錢或者套套的用途。。。
謝邀。他們佩戴的叫做護腕,如果延伸到肘部就叫做護臂。一般護腕分兩種,一種是平時佩戴的布料或者絲綢護腕。一種是盔甲佩戴的鋼鐵護腕。前者是為了保護腕部,防止腫脹等傷害。後者則是為了保護腕部免受刀兵之苦。題主問的這種應該是前者,用處是為了保護腕部不在運動時受傷的。
出拳配合慣性,擒拿防索腕,扣脈門,扯袖口,
出門堆力量,撐血
其實中國古代並沒有多少「習武之人」。打仗的士兵將軍是需要護腕的,街頭小混混有時候需要但大多數時候不需要。而練習武術的事情本來就是yy出來的,蜀山小說開始的。練武和護臂真沒有什麼關係
護腕不是防拿重物時候扭傷的嗎
推薦閱讀:
※被弓箭射中是什麼感覺?
※弩為什麼沒有取代弓?
※兵馬俑出土的青銅劍性能如何?
※現代軍用弓箭威力有多大?
※為什麼遊戲設計中,冷兵器傷害往往高於熱兵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