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戰期間中國給蘇聯帶來了什麼?


中國給蘇聯帶來了很多。分為物質和政治方面,但是物質方面主要是對蘇聯援華項目的回報(主要是輕工業製品、農產品和礦物),在此不展開。介紹一下中蘇友好時中國對蘇聯的戰略支持。

————————————————

一、朝鮮戰爭

朝鮮戰爭是冷戰時期兩大陣營的第一次正面交鋒,但是蘇聯並沒有直接出手,為何?

有幾點
1.蘇聯在1949年試爆了原子彈,深知原子彈的威力,而當時美國原子彈數量遠多於蘇聯,蘇聯不敢挑起熱戰,因為打不贏。

2.蘇聯在1948年-1949年封鎖了柏林,但是以美國為首的西方世界居然僅僅依靠運輸機就維持了柏林如此多百姓的生存,這樣的能力放在常規戰爭中也令蘇聯膽寒。

所以無論如何,蘇聯的本意並不包括自己直接出手。

我們可以打一個比方,如果你的公司暫時比另一家公司弱,你一定是想保住目前的市場以圖後計,坐等對方失誤,而不是直接與對方公司正面競爭。

但是另一家弱小但有潛力的公司(中國)出現了,那麼作為較弱的公司,肯定想控制那家公司擴充自己的實力。

蘇聯毫無疑問比不過美國,但它很想控制住中國為可能到來的第三次世界大戰服務。解放軍的戰鬥力並不弱,能夠成為蘇聯的臂助。

所以蘇聯(較弱公司)的戰略主要有三個目標:第一是儘可能拖延時間壯大實力;第二是想辦法控制住最小的公司;第三是想辦法削弱最大的對手美國。實力是此消彼長的,中國和美國都得到了削弱,蘇聯的相對實力就會變強。此時,毗鄰中美聚焦點的朝鮮成為了一個戰爭必然的選擇。

蘇聯本想,美國實力超群,想要讓美國打到鴨綠江邊,自己可以駐軍東北或者至少是繼續東北的權益(這樣做可以在不和美國發生大戰的情況下控制中國,並且自己陣營不受到太大損失),可是萬萬沒想到,自己費盡心機的計策因為志願軍的戰鬥力而失效了。

總體而言,蘇聯控制中國的圖謀失敗了,但是中國給蘇聯帶來了以下好處,使得蘇聯圖謀失敗的結果並非無法接受。
1.只有中國正面參與的朝鮮戰爭的確給蘇聯帶來了和平發展的幾年,蘇聯繼續從二戰中恢復元氣,而美國則消耗了不少力量,而且被迫轉移一部分在歐洲的部隊,使得蘇聯在主要方向的對手實力減弱。
2.蘇聯利用志願航空隊和中國志願軍試驗了一批最新設計建造的裝備,在與美軍的交鋒中取得了寶貴的經驗。
3.蘇聯發現自己得到了一個好幫手(後來才發現是暫時的,不過這也與後面蘇聯領導人昏庸有關),於是斯大林計劃讓中國主導亞洲地區的革命活動,為後來的越戰打下伏筆。
4.中國為了在這地區顯示存在吸引了大量的注意力,在給完中國援助後蘇聯可以把精力抽調回歐洲,使得蘇軍在主要方向歐洲上相對變強。
5.有了中國的保護,蘇聯在遠東建立起了一個大後方。

米格15

當然蘇聯援建了中國史無前例的工業系統,說到底只是互相有利用價值罷了。

————————————————

越南戰爭

美國當時認為:「西風壓倒了東風」,蘇聯不敢從正面對抗美國,所以美國從1955年起逐漸在越南進行了反共戰爭。到最後,這場戰爭逐漸變成了兩大陣營的代理人戰爭。

由於越南和朝鮮的地理位置不同,越南距離蘇聯太遠,並且中國主要負責亞洲的革命活動,所以中國理所應當地成為了北越政權的主要支持者,但是蘇聯仍提供大量裝備,通過中國運輸。

不過經常會出現運輸過程中的「損耗」。

中國的本意是建立第二個朝鮮,也就是和南越政權維持一個緩衝區,所以17線成為了雙方打仗的潛規則,有了朝鮮的經歷,美國也基本沒有超過17線。

所以說,由於美國不敢擴大戰爭,任何軍事活動所帶來的巨大消耗都沒有太大意義,這隻能空耗美國國力。

但是對於當時經過三年自然災害的中國來說,國力也損耗巨大,中國免費提供給了越南大量援助,甚至把現役部隊的裝備轉移給越南。

不過中國的損耗是有回報的:一是維持了緩衝區,二是越共的戰爭直接催發了東南亞地區的革命形勢,維持住了基本盤,擴大了亞洲的革命活動。

所以相對於美國的損耗來說,中國的損耗是更值得的。

但是最大的贏家毫無疑問是蘇聯,蘇聯又得到了更多發展空間,理由和朝鮮戰爭差不多。而且,對比而言,朝鮮戰爭,美國至少還維持住了東亞地區的橋頭堡,在軍事上不算徹底的失敗;但是越南戰爭,美國真正的輸了。

當然,從長遠來看,在越南戰爭上蘇聯是最大的贏家,讓蘇聯認為紅色陣營的勝利指日可待,有了全球擴張的野心。過度擴張的後果,就是蘇聯的失誤被人利用,外交失誤激發了內部矛盾最終解體。

這是後話了。

所以說到底,美國和蘇聯的重大失誤都是野心太大所導致。

————————————————

發一張越猴女兵圖

—————————————

安利幾篇

朝鮮戰爭中國真的勝利了嗎
朝鮮戰爭中國真的勝利了嗎? - Johnson Aker 的回答

朝鮮改革開放可能性的討論
假設朝鮮打開國門,東三省的發展將如何? - Johnson Aker 的回答

冷戰期間中國給蘇聯帶來了什麼
冷戰期間中國給蘇聯帶來了什麼? - Johnson Aker 的回答

美國部署薩德系統,中國如何反制
美國部署薩德系統,中國如何反制? - Johnson Aker 的回答

金正恩是不是可以稱得上戰略大師
金正恩是不是可以稱得上戰略大師? - Johnson Aker 的回答

朝鮮是一個幸運的國家嗎
朝鮮是一個幸運的國家嗎? - Johnson Aker 的回答


謝邀
冷戰時期,美帝看了看左手的日本菲利賓澳大利亞:狗狗乖,看了看右手的英法德:兄弟別惹事。
蘇聯,看了看右手的土共無奈的搖搖頭,再看看左手:我左手右手一個慢動作。。。


冷戰期間中國給蘇聯帶來了什麼?

答:先上一張地圖吧。

按照中國當時的擴張思維,利用越南共產黨在東南半島擴張,先佔領越南南部,再佔領寮國,再佔領柬埔寨,接著是泰國、緬甸、馬來西亞、印尼,最後是澳大利亞。對印度的態度是利用一次到兩次大的戰役,迅速建立起來親中的印度政府。

以上勢力範圍的擴張或者說國家崛起的外交基礎是蘇聯的斯大林主義。斯大林的態度也是先歐後亞,不願意對亞洲革命投入,甚至不願意對歐洲革命投入,斯大林想的是看好自己的一畝三分地。赫魯曉夫不這麼想啊,他想超越斯大林,以及蘇聯後來的歷屆領導人都想超越斯大林。

蘇聯先是弄走了中國的小盟友朝鮮勞動黨,中國呵呵,因為朝鮮本身沒什麼油水。於是蘇聯又弄走了越南共產黨,越共在東南亞有自己的想法,這中國就不高興了。蘇聯還想在印度洋洗靴子,中國樂呵呵的說,你上啊。結果蘇聯真的就出兵阿富汗。伴隨著蘇聯與越南結盟,原來的戰略布局全面失控,中國除了巴基斯坦、緬甸,面臨著被蘇聯包圍的危險。中國被迫在不預設前提(不武力收回台灣)的情況下和美國結盟,形成對蘇聯的反包圍,其實就當時的結果而言,蘇聯如果不解體,將會面臨蘇共剛上台的局面,多國干涉,這也是當年蘇聯輸出革命為了避免的最壞結果。

1、斯大林時期

從斯大林到赫魯曉夫,從歐洲到中國。


我們可以假設,中蘇之間的大陸關係穩固,那亞歐大陸的崛起就不可遏制。中蘇可以通過越南不斷蠶食東南亞,在中東搞民族獨立運動,在非洲、拉美不斷培養埃內斯托·格瓦拉,對於美國而言,最後能收穫的只是廢紙一張(美元)。

但人類的歷史不是那樣寫的。


斯大林曾經向希特勒要過巴爾幹地區,其實作為斯大林,他還可以佔領小亞細亞、約旦、敘利亞、沙特、伊朗、阿富汗,甚至印度,但斯大林就是打到了希特勒的痛處。希特勒發動了著名的巴巴羅薩軍事計劃。

此役之後,雖然蘇聯還是一個大國,但蘇聯已經是強弩之末了。這一點斯大林很清楚,所以英國蓄意在伊朗挑起戰爭的時候,蘇聯選擇了示弱。


而蘇聯、華約的規模已經達到人類能夠統治地球面積的極限,而斯大林也無意於繼續擴大自己的領土範圍,無意於挑戰世界秩序,無意於推進所謂的共產主義運動。道理很簡單,限制一個國家行政區劃面積的是行政管理學的邊際效應,有太多的地方你根本管不過來,有太多的地方不產生經濟效益,有太多的地方入不敷出,有太多的地方你佔領就會拖你的後腿。這就是我們中國歷史書上多次提到的不求邊功,因為吃得太多就會消化不良。


鑒於以上理論,斯大林面對新生的中國居然短時間內沒有反應過來。對於斯大林而言,毛澤東太過熟悉也太過陌生。斯大林是見過大世面的,曾經和希特勒、丘吉爾、羅斯福都劃分過世界,這次是一個中國人,斯大林莫名的有些被動,最後和毛澤東談出一個亞洲革命歸中國(勢力範圍)的結果。從某種意義上講,斯大林對中國的援助,使中國短時間內成為一個工業國。


2、赫魯曉夫時期

前面講了斯大林與中蘇關係,斯大林認為自己達到了一個國家擴張的極限,不願意再求邊功,所以只是利用中國參與朝鮮戰爭,以緩解蘇聯在歐洲的軍事壓力。斯大林對亞洲革命、世界革命都不敢興趣,他甚至解散了共產國際,他對一個小小的伊朗都示弱,因為他只想守成。


赫魯曉夫就不一樣了,斯大林為什麼用赫魯曉夫?就因為赫魯曉夫蠢,但他沒有想到赫魯曉夫居然這麼蠢。赫魯曉夫的盲從和盲動,直接破壞了二戰的戰後秩序。


斯大林的東方防線使蘇聯處於絕對的戰略優勢地位,而歐洲的均勢!世界的均勢很有可能就會以此定型,再也不會改變。這個時候喜歡種玉米的赫魯曉夫來了,他搞批斯大林,從而破壞了蘇聯的政治一元。他開始從戰略上迂迴美國,親自在古巴部署了中程導彈,恫嚇美國拉開星球大戰的局面,從而破壞了二戰後的世界格局。他撤走援華專家,導致中蘇兩黨反目,致使斯大林導演朝鮮戰爭使徹底倒向蘇聯的中國劇情反轉。


當然這些都不是觸怒中國的主要原因,蘇聯插手越南戰爭,伴隨著中蘇反目,越南倒向了蘇聯。還是前面的講到的,越南不是越南,越南是中國的白手套。這一次變節,直接導致中國在東南亞的擴張戰略變成了蘇聯在東南亞的擴張戰略。就越南而言,越南想的是利用蘇聯制衡中國,等蘇聯反應過來,越南已經統一了法屬印度支那地區;等蘇聯反應過來,越南已經統一了東南亞;等蘇聯反應過來,越南已經成為世界霸權之一。伴隨著越南的倒戈和快速擴張,最擔心的都不是美國和泰國,而是中國。根據越南方面頻繁在柬埔寨與泰國邊境的軍事試探來看,越南已經開始準備戰略進攻的戰爭校射。尷尬的一幕出現了,曾經大力支持越南建黨建國的中國,面對越南倒向蘇聯,開出圍堵越南。伴隨著蘇聯海軍進駐金蘭灣,中國腹背受敵已成事實。

後來蘇聯雖然也曾想從阿富汗突破美國的戰略圍堵,但基本上都是遵循赫魯曉夫錯誤的地緣政治戰略方針,蘇聯已經達到一個帝國擴張的極限,任何一個繼續擴大蘇聯勢力範圍的戰略決定,都只能加速這個政治實體的消亡。以上種種,都是帝國版圖(行政管理)的邊際效應,一個國家越大,他的行政管理成本就越高,可真正能為國家供應財稅的地區,每個國家都是少之又少。


赫魯曉夫只是簡單的愚蠢,可他的愚蠢破壞了斯大林、丘吉爾、羅斯福精心設計的戰略平衡,他自以為高明的戰略進攻,最後導致的結果卻是蘇聯進入戰略陷阱。


3、普金時期

中國打贏了朝鮮戰爭,結果朝鮮勞動黨倒向蘇聯。中國打贏了越南戰爭,結果越南倒向蘇聯。於是中美建交,美國軍隊撤出東南亞,蘇聯被戰略包圍,蘇聯解體。


蘇聯解體以後,俄羅斯人的心理落差可想而知,於是俄羅斯的狹隘民族主義開始抬頭,俄羅斯在烏克蘭的戰術反擊就是這種情緒的具體體現。這些人最鬧騰的就是杜金,他們當然不能說自己的是民粹主義,他們把自己標榜成新亞歐主義,是一種糅合了傳統主義、左翼思想、右翼思想的新斯拉夫主義,敵視共產主義和親西方派,逐漸臆造出一個帝國聯盟俄德日伊(朗)帝國聯盟。本來不想寫這些東西,但具有可讀性,對中國理解自己的地緣政治環境具有一定意義。


俄羅斯與德國的關係。杜金提出的應對策略是構建俄國—德國軸心來分割歐洲。兩個國家根據影響範圍來劃分歐洲,德國控制新教和天主教國家,俄羅斯控制斯拉夫人生存的地區,為此俄國將歸還德國加里寧格勒。


俄羅斯與日本的關係。在二戰時期,日本與美國堅決的鬥爭給杜金留下了深刻的影響,雖然日本是個島國,具有反西方的傳統,是一個有理想的國家,可以作為盟友。俄羅斯應該把北方四島歸還日本,換取日本倒向俄羅斯。


俄羅斯與伊朗的關係。在杜金看來,伊朗具有反西方的傳統,與伊朗結盟俄羅斯還能獲得在印度洋的出海口,最最重要的是伊朗具有重要的戰略資源石油!俄羅斯將支持伊朗吞併阿拉伯地區、土耳其、阿富汗、巴基斯坦。

對中國的關係。在杜金看來,中國就是美國在亞歐大陸的旗手,而最重要的是中國是一個大國,對俄羅斯具有極大的威脅,可以截斷西伯利亞鐵路和佔領中亞地區,所以要保護俄羅斯在遠東的利益,就需要中國的東北、新疆、西藏度立,與外蒙古形成一個緩衝區國家,隔絕中國對俄羅斯的威脅,為了不激怒中國,中國可以向南擴張,從東南亞補足中國的損失,但東南亞不包括越南。


對於烏克蘭問題,杜金早有論斷,烏克蘭作為一個國家,是俄羅斯進攻歐洲的阻礙,倒向西方是俄羅斯的肘腋之患,所以最好的辦法就是肢解烏克蘭,既可以成為俄羅斯的緩衝國,俄羅斯出兵歐洲,烏克蘭也不是俄羅斯的對手,所以從地緣政治考慮,最好的辦法就是肢解烏克蘭,俄羅斯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

杜金構思的地緣政治戰略,很重要的一點就是控制日本、德國、伊朗這些國家,然後通過對這些國家的控制,完成對亞歐大陸的控制。


給中國帶來工業技術



中國是蘇聯的定心丸


中蘇分裂前自然是盟友分擔壓力,維護社會主義同盟大團結,發展共產主義意識形態等等。分裂後,至少沒坑它。


推薦閱讀:

台灣報禁解除後,從社會影響力與自身發展上,台灣媒體,是變得更好還是沒變?或者相反?為什麼會這樣?對大陸媒體有有哪些啟示?
無產階級革命的過程為什麼是先奪取上層建築然後再發展社會主義的經濟基礎?
如何評價環球時報 2016.12.12 對特朗普的駁斥?
如何評價台灣各色名嘴的風格和內涵?
台灣邱毅是誰,如何看待他的言論?

TAG:歷史 | 政治 | 蘇聯 | 中國 | 美蘇冷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