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茶葉越便宜越濃,越貴越淡?
嘿嘿,這個問題貌似問的很淺薄,不要笑我哦,我只是弱弱的問一句啦~~~謝謝大家哦!
你見的少而已,我有貴的,很厚的。
不知道有沒有聽說過,老煙槍都喜歡抽便宜的煙,味兒足!
好了,正經點解釋這個問題!茶味的「濃淡」應該分兩個方面討論。
我相信朋友所說的「濃淡」是針對茶葉本身的苦澀味而言,不太好的茶苦澀味濃重,會造成「口味很濃」這種錯覺!因為茶葉中導致苦澀味的成分主要有茶多酚等,而多酚類是茶葉營養成分主要物質之一,所以茶葉多少是會有苦味的。
那好茶為什麼會「淡」呢?茶葉中氨基酸是鮮爽味的主要來源,且可以降低多酚類帶來的苦澀感。而氨基酸的含量在是嫩芽中高於成熟葉,春茶高於夏秋茶。原料越嫩茶葉價格越高,春茶的價格也是貴出了名的,因此越貴的茶氨基酸含量越高,因而苦澀味越「淡」。需註明的是,淡的僅僅是苦味,好茶泡出來的物質依舊豐富,口感飽滿!
樓主,你的觀點差不多是建立在某些茶類的判斷上的。像龍井這種綠茶類,差不多是你這種判斷。已龍井為例,越早越貴,茶葉也越小,茶青的汁都不足,肯定做不出濃茶來。另外價格貴,又很多原因,比如稀缺、人工成本高,像頭採的西湖龍井自然是價格貴的很。但像鐵觀音等,本身就要葉子大的多才采,貴的要耐泡多了。便宜的因為葉子老了,反而也不耐泡了。
謝邀。
我懂你的所謂濃淡的意思。那隻不過是你喝茶對於你味蕾的刺激。
便宜茶,苦澀味重了,刺激性重了,就濃了。貴的茶,苦澀味低了,刺激性低了,就淡了。那麼首先呢,這個得從茶葉的成分說起。
最主要影響味覺的以下幾個成分茶多酚 澀咖啡鹼 苦茶氨酸 甜,鮮爽
其他芳香物質等那麼,影響茶葉價格的,就春茶和夏茶,嫩芽和葉
茶多酚含量 春&<夏 芽&<葉
咖啡鹼含量 春&<夏 芽&>葉茶氨酸含量 春&>夏 芽&>葉看出來了嗎。越貴的茶,茶氨酸含量越高。也就是甜度、鮮爽度越高,苦澀度越低。順滑度高了,就讓你覺得淡了。
便宜茶則相反。比如夏茶咖啡鹼和茶多酚含量高,苦澀度高,對味蕾的刺激性大,就讓你覺得濃了。
但是其實好茶的,香高,順滑,韻味,持久度,耐泡度。都要好很多,初學者慢慢能體會的。喝多了了解了你就會明白,你所謂的「淡和濃」,不是真正意義上茶葉的淡和濃。越好的茶葉,滋味越的濃厚韻足。
喜歡喝茶,愛學習有想法是好事,祝茶壽。
再給你科普一個題外話
有沒有發現,其實嫩芽茶咖啡鹼含量挺高,但是為什麼越嫩的茶葉,喝起來反而覺得甜呢。因為它超高的茶氨酸的甜味蓋過了咖啡鹼的苦味。
好比早春綠茶其實咖啡鹼含量很高,所以很多人喝綠茶胃會不舒服。題主之所以有這個印象,主要是現在不經常飲茶的人們提到名茶,第一時間想到的大概就是——龍井,碧螺春這類名優綠茶,主要都是小葉種灌木型,口感也清淡,名氣是決定因素。
說白了,喝的太少。
這是個有趣的問題。
本文試圖深入淺出,給專業的人提供思路,也讓茶小白能理解明白。
(嗯…哼!嚴肅點 )
其實這是作為一個茶行業從業人員經常會碰到的問題,就是面對一些新手經常說:「這個茶這麼淡,為什麼值這個錢?」面對這種情況該怎麼回答?首先提一個概念,叫做茶湯的「飽滿度」。所謂茶湯的飽滿度是指茶湯進入嘴裡,一種濃稠淡薄的感受。主要的影響因素是氨基酸、可溶性的糖以及果膠物質等的含量。以鳳凰單叢茶為例,一般越高端的茶,飽滿度越高。這跟它的生長環境向陽、海拔高、氣候適中、晝夜溫差大、樹齡老、製作工藝高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繫。所謂「茶條緊結」可以速成地看成是這些因素的直觀表達。其內含物質豐富但浸出速度緩慢,這也是為什麼高端茶前幾泡沒什麼味道,但卻耐沖泡的原因。
相反,低山茶茶條比較輕盈蓬鬆(相對而言),前幾泡內含物質快速釋放,大量的茶鹼、多酚物質浸出,導致苦澀味明顯,而茶鹼、多酚類物質遇熱易揮發,(關於茶鹼熱穩定性結論引用自《Low Temperature Heat Capacity and Thermal Analysis of Caffeine, Theophylline and Aminophylline》,出版源 《物理化學學報》, 2010, 26(8):2096-2102。)所以茶葉要相對焙得重一點。(文章後面會提及)
理解了飽滿度,再來說濃跟淡。濃跟淡一般跟沖泡時間,投茶量多少等有關係,跟飽滿度卻無絕對關聯。經常也會喝到比較淡但是卻很飽滿的茶。
關於飽滿度今天跟一個姐姐討論時她做了一個非常形象的比喻:家裡的老火靚湯口感很好,飽滿鮮爽。而街邊的涮鍋水湯就算味精雞精加再多也只是味道濃而已。
我認為題主想表達的意思是:相同投茶量相同的沖泡方法,為什麼感覺便宜的茶濃一點,貴的茶反而淡一點?上面講到的是茶葉本身的原因,這是其一。
在這裡我們甚至可以從另一個角度去看待這個問題:為什麼要把便宜的茶做得濃,把貴的茶做得淡?
所有的製作工藝都是一個目的:為了使茶葉更好喝。
為什麼要把便宜的茶做得濃:便宜的茶一般意味著海拔較低、樹齡較新、生長環境較為一般。其品種香氣不明顯,純度不夠,苦澀感較為明顯,為了消除這一類負面的感知,茶師傅要把火烤得熟一點,讓它的苦澀味降低(茶鹼類物質的遇熱揮發性)、讓它的雜味少一點,所以你喝起來濃一點。
高端的茶,要最大限度保留它本身最吸引人的飽滿度、鮮爽度、品種香氣特點,如果一味追求重火,會把它本身的引以為傲的優點都掩蓋過去,因此烤火火稍微輕一點,你喝起來也感覺淡一點。
所以常說好的師傅能「因材施教,因地制宜」就是這個道理。講完了你如果得出一個結論:「所以,焙得淡一點的單叢茶都是好茶!」
那我就: 以上。————-20171108更新線這篇文章寥寥幾十個贊,微信多少公眾號抄襲,無授權轉載,截取,閱讀量好幾個上萬的,有時候看到朋友給我轉發公眾號文章發現是我寫的,真的挺無語……
嘛,感覺都是些外行在答題啊。。。。
雖然我也是外行:-D
同樣的問題還有,為毛煙草越味道重的越便宜,越淡的越貴?
茶葉和煙葉其實很像,都是靠成本來計算價格的,這個等會兒再說。
加了添加劑的茶葉味道會根據絕大多數外行的口味定製,所以也沒法做個評判。
不同茶葉味道差異變化很大,這裡僅討論同種茶葉,並且在絲毫不添加任何添加劑的情況下。對於同一種茶葉,相同做法,味道濃淡與價格的關係應該是呈正態分布的。
首先,茶葉是有分級的,大家在購買茶葉的時候就可以問茶商或者有的良心商家會直接在包裝上標註。二級三級的茶葉都是相對來說比較次的,價格也便宜,大多數進入了尋常百姓家,就喝個茶味提神,一天泡一大缸,一直到晚上倒掉。
一級以上的茶葉,味道上的區別已經微乎其微,曾有茶商朋友開玩笑說,300一斤的鐵觀音和3萬一斤的鐵觀音,她喝不出任何區別。
一般一級的茶葉,大概價格也就是100-300一斤(除了猴魁大紅袍等稀有的固定產量的茶),超過這個價格的都不靠譜。
很多茶商把製作工藝(炒茶)吹得神乎其神,其實這個東西簡單來說就是「把采來的新鮮茶葉保持細長形狀的同時烘乾」,這是說綠茶,紅茶烏龍茶黑茶都還有一個發酵的過程。這個東西,區別最大也不過是你喝自來水與礦泉水的區別,不是本質問題。那麼問題來了,本質是什麼?
本質其實就是原材料,農作物都有這麼個奇怪的特性:生長周期越長的,越被大家喜歡。茶葉和煙葉也是一樣,有很多高海拔地區,寒冷,植物生長周期長,這種茶的受到的認可度就高。但是這種茶葉不僅生長緩慢,而且產量極低。
那就涉及到我剛才說的茶葉的價格的問題了。
一級以上的茶葉,首先計算一畝地每年的費用是多少,如果地租+人工+水電平攤下來一畝地的成本是5000元,這塊地在高海拔,年產量一畝地是2斤,那麼這個茶葉的成本就是2500/斤,出廠價如果翻一倍的話就是5000元,這也就是我們平時喝到的茶葉的價格了。
還有另一種情況,就是採用 全芽頭製作。這種情況下,即使是中低海拔出產的茶葉,一樣產量極低,畝產三四斤這樣。
無論是高海拔,還是全芽頭製作,做茶,就會味道淡,但味道醇厚持久,煙葉也是一樣。而且這種茶或者煙,老百姓一輩子也見不了幾次。
平時喝茶,講究些的,買一級茶就挺好了。
-------割------
腦殘太多,屏蔽列表都不夠用了。評論里來了幾個高端茶文化小將,一個是茶葉本科……醉了,還一個研究茶漿的……真不知道第幾流的學校才會開這種課程……
抵制一切神神叨叨的孔乙己。
茴香豆的回字,有四種寫法,你知道么?不知道我也不告訴你,就是你不會,我比你懂得多,你弱你有理。
首先要申明,茶的味道濃厚與否和茶業價格沒有本質性的關係。
就一般商品來講,其價格因素和供需有關係,僅此而已。
對於茶來說,由於工藝流程上非標準化,所以口味層次不齊。同一種產品可以有不同的價位,同價位的產品可以有不同的口味,同一款茶依據沖泡手法不同味道也會不同,這都是事實存在的。
但是,在一定程度上,這句話還是有道理的。
原料層面已經有人講了,我就不說了,我換個層面來說。
下面我嘗試一下能不能通過某些方式來對此有了推斷:
——————————————————————————————————————
我們假設茶品和泡法等非理性因素無關:
就從一般用戶的角度來講:一開始是小部分人喝茶,緊接著這種現象轉移到了小部分具有影響力的人身上(比如貴族),然後大眾開始接觸茶,喝茶的大眾用戶開始分層,有口味淡的,也有口味輕的,大眾中小眾的用戶口味開始產生,是因為這種人基本上在財務上自由,才有多餘選擇的空間。
從人的口味和身體機能上來說,任何東西都不是越多越好,茶也是一樣的道理。我們姑且將人體感知簡單地分為身體和心理(慾望)。
茶一開始肯定是小眾範圍內的,當慢慢演變成大眾飲品的過程中,大眾更多的是模仿過程,為了讓身邊的人知道自己也在喝茶,自己家有錢。滿足慾望和虛榮心層面的東西,所以會在客人來的時候,泡更多的的茶。一款茶,放很多來泡,還不如直接找一些味道比較濃烈的茶。然後,------------------------
而真正喝茶的那些前驅群體,他們基本不需要進行和大眾的區別。由於他們中的很多人根本不需要擔心花費和支出,所以慢慢地他們會趨向於適合自己身體的茶。對於他們來說,長期的濃茶並沒有對身體很有益處。當然不排除部分人身體能長期接受濃茶的洗禮,但是對於這批人中的大部分,基本上都會偏向於不那麼濃的茶。相對於大眾那種追求茶味的產品,在大眾看來他們喝得多的茶就變成了很淡。
大眾的茶品,由於規模化,基本上成本會很低。但是對於那些前驅群體,他們的需求相對比較高,而且需求量也不是很大,所以成本會相對比較高。確實也和供需有關係————
而且,有一個點,就是很多業內專業的茶人,為了保證自己的味覺、嗅覺的靈敏,在日常生活中基本不碰刺激性的東西,所以濃烈的茶更是忌憚。平時嘗嘗就好。
你要說這不就是個循環嗎,但是你要想整個中國人均可支配收入也才是近些年漲起來的。大家以前都在溫飽線上,哪有那些精力和閑錢來喝茶啊。且茶對於確實是非必需品——所以到現在為止也只發生了這麼一個大循環。
也許還會有下一波,就是緊接著大眾的物質水平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那麼大家又開始去盲目模仿前驅群體的喝茶習慣,不過總體上是趨於對茶的理解更深之上的。也會有越來越多的人和越來越多的茶企,更加的理解中國的茶。做出好產品,而不是僅僅為了賺錢!
此外,茶以前基本上都是區域性的,交通不方便,聯繫很弱。所以基本都是一方水土,有一方水土的口味。所以才會出現各個地方有不同茶類,也有地域性的口味。不過這些東西會逐漸被改觀,這是必然。
PS:這裡略過前些年炒作的班章等類似的產品,炒作這種小範圍小規模產品,屬於操控和特例!
就好比飲食層面,南北的差異,在前些年很嚴重,但是隨著南北方交流和互溶,基本上已經沒有以前那麼嚴峻了。
我是西北人,我就舉一個西北飲食的例子把:胡辣湯
在以前,由於胡辣湯的原料在國內很少(肉丸、胡椒等調料),所以這種東西以前都是貴族才能吃得到的東西。
當它的原料開始大規模種植的時候,胡辣湯開始被大眾接受。那段時間,誰家的胡辣湯裡面的調料越多,就容易受到追捧,即所謂的重口味。and now,胡辣湯就成了街邊食物。
———————————————————————————————————————————
暫時就說這麼多吧,也沒想到更好的答案。有了之後再補上!
茶的品質跟工藝、沖泡方式、水等息息相關外,還有一個最最重要的就是茶葉選擇的部位和時間,拿我們專營的日照綠茶為例,從時間來看:整體來講春茶的品質高於秋茶,夏茶最弱。從採摘部位來看:單芽最佳(雪青),一芽一葉次之,以此類推。茶湯顏色深淺跟茶葉中的葉綠素有關,芽葉越嫩價值越好湯色越清淡,夏茶秋茶芽葉粗老顏色較深。所以給人一種越貴的茶葉越淡的感覺。在此老湖想再多談一句,很多人誤以為茶湯越深味道越重,越淺味道越淡,這是錯的,茶的味道取決於茶中的多酚、咖啡因等物質,很多春茶細嫩,但營養物質豐富,滋味反而更足。
我覺得,樓主說的是龍井吧!
茶葉的好壞不能用這麼簡單的方式判斷。茶葉的品質好壞、口感潤滑與否多在於其生長過程中吸收的露水多少。在大陸,由於氣候的原因,春茶最佳,葉片更肥嫩,口感更醇香,也更耐泡。對於台灣茶來說,則是冬茶最為上品,上好的高山珠露茶,20泡,色澤始終金黃,口感潤滑毫不滯澀。而對於普遍的茶客,無論濃淡,合口緣即是好茶。
為什麼越淡的茶葉越貴?
很多人都會發現在喝茶買茶時都會發現越淡的茶越貴,這點在綠茶上尤為突出,那麼這是為什麼呢為什麼越淡的茶越貴呢今天就來跟大家聊聊這個疑惑。
喝茶對於味蕾的刺激,便宜茶,苦澀味重了,刺激性重了,就濃了。貴的茶,苦澀味低了,刺激性低了,就淡了。
首先,這個得從茶葉的原料說起我們都有感覺淡的茶大都是比較細嫩的芽葉,就拿綠茶來說綠茶的採摘要求為一芽一葉,一芽二葉,當然也有全芽頭的。我們在喝這些不同原料的茶時會發現,芽越多的茶味越淡。採摘芽肯定要比採摘葉費時得多,再者芽比較少做出的茶自然也就少,價格也就相對高了。
接著從茶葉的成分說起。最主要影響味覺的有以下幾個成分:茶多酚,澀;咖啡鹼,苦;茶氨酸,甜、鮮爽;其他芳香物質等。那麼,影響茶葉價格的,就春茶和夏茶,嫩芽和葉來說:
茶多酚含量:春&<夏,芽&<葉; 咖啡鹼含量:春&<夏,芽&>葉; 茶氨酸含量:春&>夏,芽&>葉。
茶氨酸含量越高的茶越貴,也就是甜度、鮮爽度越高,苦澀度越低,順滑度高了,就讓你覺得淡了。
便宜茶則相反:比如夏茶咖啡鹼和茶多酚含量高,苦澀度高,對味蕾的刺激性大,就讓你覺得濃了。但是其實好茶的,香高,順滑,韻味,持久度,耐泡度。都要好很多,初學者慢慢能體會的。喝多了了解了你就會明白,你所謂的淡和濃,不是真正意義上茶葉的淡和濃。越好的茶葉,滋昧越的濃厚韻足。
越好越貴的茶,越清淡,滋味卻濃厚韻足。
清淡,代表著傳統正味,高檔茶,傳統茶,清香茶,產品風格一定是「一清二香」。在這裡,清指清點純凈,採用傳統製作工藝,味醇韻正,無異味,無怪味,無臭味,無雜味,無粗味。香,如空谷幽蘭,清香醇雅。
還有一個問題,大家有沒有發現,其實嫩芽茶咖啡鹼含里挺高,但是為什麼越嫩的茶葉,喝起來反而覺得甜呢。因為它超高的茶氨酸的甜味蓋過了咖啡鹼的苦味。好比早春綠茶其實咖啡鹼含里很高,所以很多人喝綠茶胃會不舒服。因此,溫馨提示:腸胃不好的人少喝綠茶。
既問茶香,亦問耕耘!
關愛自己和您愛的人,讓我們為您尋找源頭安全好茶!
更多精彩內容,盡在【小茶一叢】微信公眾號
哦哦哦懂了。是因為你沒有完全接觸各類茶品,沒關係。
熟普很便宜,很濃。獅峰龍井很貴,很淡。這樣的例子我能給你舉到吐血。
茶好玩吧?那就好好玩。劉姥姥便一口吃盡,笑道:「好是好,就是淡些,再熬濃些更好了。」
如何和鐵觀音(清香型)『溝通』? 滋味篇
為什麼稱為『溝通』?茶也是具有自己『語言』的,了解它們的語言,在喝茶的時候就知道它在說什麼,表達什麼,這樣我們才可以更好的了解它們。
中國的茶葉分六大類,每類茶的『語言』有共性的相通點,但更多還是各具自己品質特色的特點。今天想以鐵觀音為主,來交流下關於鐵觀音『滋味』的語言。先介紹下它的語言表達方式(從各類書籍中了解篩選出來並客觀貼近實際的):
摘自茶葉審品師高級 1-1
圖1-1是表現茶類的通用語言,這些語言適用六大類茶葉。 以下關於鐵觀音專門術語(部分可以和綠茶適用):
摘自茶葉審品師高級 1-2 適用綠茶和鐵觀音
摘自茶葉審品師高級 1-3 適用於鐵觀音
圖1-2中提到的刺激性,是在茶湯入口後,讓茶湯停留在舌頭2-5秒的時間,這個時間段舌頭感受到的一種特別味道,而這味道並不是茶味、澀、苦、爽口、劣異味;這個味道是由於六大茶類不同,產區不同,而產生出不同的刺激味。
例如鐵觀音在相同工藝、季節、師傅的情況下製作出來的兩款茶,但一個來自祥華產區,另一個感德產區,那麼它們在刺激味的表現上就會不同。這就是為什麼老師傅可以根據茶湯的滋味來分辨茶葉的產區。所以刺激味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看做是茶葉產區的特徵。
茶湯滋味的不同不僅僅是因為產地區別,還有工藝上造成的一些特別的口感,需要跟上面所說的刺激味區別開來。
鐵觀音目前主流工藝——低溫輕『發酵』做青工藝
1.常規製法:采青後第二天中午11-12點前炒青(殺青),毛茶條形圓結,色澤烏綠潤,香氣高強,帶蘭花香,滋味醇和但帶微澀,音韻明,湯色金黃。
2.回青製法:采青後第二天15-18點炒青(殺青),毛茶條形緊結,色澤綠潤,香氣高強,滋味醇正,音韻明,帶花生仁味及酸甜味,但滋味淡些,湯色金綠黃。
3.拔青製法:采青後第二天22-24點前炒青(殺青),毛茶條形較緊結,色澤墨綠,香高,較醇正和有音韻,帶酸甜味,湯黃色或深金黃。
4.拖青製法:采青後第三天6-10點前炒青(殺青),毛茶外形緊略不沉重結,色澤暗綠,香氣尚高,不夠純正,音韻輕,滋味醇和帶有較強酸餿味,久浸則茶湯轉橙黃色,葉底硬挺暗綠。
以上標註的地方,就是工藝上所帶來的不一樣的口感味道。
當我們品味茶湯的時候,讓茶湯在舌頭上停留2-5秒的小動作就變得非常的重要,這個動作是為了讓味蕾充分與茶湯發生接觸,因此才能最大程度的感受茶湯裡面的味道變化和體現,這樣跟茶的『溝通』也就產生了,在通過『語言』來相互了解。
為什麼喝茶時候需要『安靜』?因為這個過程需要集中精力來跟茶進行溝通,來了解茶本身在說什麼。
因為茶湯在舌頭上停留的時間非常的短暫,通常只有2-5秒的時間,但它的表達是非常豐富的,可能會感受到醇厚,回甘,微澀,酸甜味,爽口;也可能感受到甘鮮,酸甜味,粗濃等各種各樣的變化。而這些簡短的『語言』中卻包含著大量的信息,如這泡茶所代表一個產區的土地、天氣的情況,如製作它的人的汗水、情感等等。
鐵觀音,有著自己的世界,語言,鄉土,情感;不管它來自那裡,當你認真的去喝它的時候,就是一個故事的開始。
為什麼老娘們濃香刺鼻,小姑娘不施粉黛?
就像人一樣,小朋友的皮膚超級嬌嫩,老了之後皮膚就……,淺淺的理解就這樣,茶樹經過一個冬天的生長,內含物豐富,喝起來茶本身的苦澀味不重,回甘快,價錢高,往後氣溫適宜,茶樹長得快,光長葉子,內含物沒跟上,就跟人常說的光長個子不長腦子一樣,後期的茶苦澀味重,就是葉子本來的味道,你隨便抓個樹葉子什麼嚼下,他也是有苦澀味的,本人粗人一枚,說的籠統,希望你能聽懂,具體的科普型的你百度下茶葉中成分會產生什麼味道,那個更專業,嘿嘿,我忘了
雖然我也是外行
但是我知道, 茶的價錢不一定能代表這個茶的好壞
濃淡這個我不知道怎麼看
我在淘寶上買了個20年的老生普茶餅
68塊
就在剛剛泡第二泡的時候,
忘記時間了, 泡了有大概幾分鐘吧
也不濃, 入口有點苦澀, 但是化得開
而且回甘回好久
我之前泡的時候都是5秒出湯, 一點也不濃啊, 哈哈哈哈
不過這次意外泡久了, 還真是意外收穫
茶葉越便宜越濃,越貴越淡是一個表象。
生活中我們所喝的那些相對便宜的茶,往往都是抓一大把茶葉泡在杯子里,待涼後大口的喝。這種沖泡方式意味著茶葉在水中浸泡很久,從而形成了感覺上的濃的滋味。
如果你用茶具去泡便宜的茶,就會發現雖然並不濃,但是很難喝。
再來說貴的茶。貴的茶往往是用茶具沖泡的。適度的浸泡時間使茶的滋味恰到好處地釋放。大概是所謂的淡。
如果抓一把好茶放在杯子里泡,雖然會比茶具沖泡來的濃,但是並不會濃到完全不能接受。這就是好茶之所以貴的原因之一。
當然,「好茶不怕水泡」也是有限度的。泡個大半天甚至隔夜也就不好喝了。這就是那些喝茶的人喜歡用茶具的原因。
答主的問題不成立啊,紅茶,烏龍,黑茶都比較濃。至於綠茶,也不是越貴越淡,評價茶的標準不是這樣的。
推薦閱讀:
※中國有哪些值得信賴的的綠茶銷售網站或者店家?
※為什麼有些茉莉花茶十幾二十元就能買到?
※如何看待某寶上便宜到吐血的普洱純料茶?
※柑普茶和桔普茶有啥分別?
※本人比較喜歡台灣文化,對台灣茶文化情有獨鍾,不知道哪裡可以買到台灣特色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