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銀行業的變革即將來臨了嗎?

2015年是銀行業從躺著流油到惶恐不安的轉折一年,國家放開了一些對銀行的審批。阿里,百度紛紛建立自己銀行產業,小米等第二梯隊也將緊跟。四大銀行盈利增長暴跌,不良貸款持續高增長。各位大神談一談接下來的2016年銀行業的改革與發展吧。四大銀行會因為渠道於服務的落後被阿里等新人超越嗎?他們會做出什麼應對,應該怎麼應對。新晉銀行具體優勢是什麼,該怎麼利用。。。小白在此洗耳恭聽

http://fxt.ucdesk.cn/1_3Xem1 :) 一篇評論文章

。。。。。( ̄^ ̄)ゞ。。。分割來了。。。。

也許這個問題是有點草包,在下只是個金融小白。是因為看了一篇評論文章,隱約感覺到了某種趨勢,所以想聽聽大家的看法,猜猜這個大傢伙是不是要抖嘍抖摟毛了。

感謝各位的回答,孫某人受益了。


您好,謝邀,100分的卷子,這是道30分的論述題,題目很大,一個吃銀行飯的草民嘗試認真答一下,貽笑大方。

外部環境的不斷衝擊

2014年的寶寶類產品的崛起,第一次通過負債端衝擊倒逼中國商業銀行進行了危機式改革。如果說2014年是「狼來了」,那麼已經過去的2015年,對於中國的傳統銀行業來說則是「掉進了狼窩」,危機的警鐘已然全面敲響:

在一片負面新聞和人人喊打中,P2P行業仍然獲得了爆發性增長,並作為核心型產品引領互聯網金融全面切入並侵蝕商業銀行資產份額。資金端得到了保證,互聯網金融再也不需要銀行的資本庇護。

存貸比紅線放開,存貸款利率放開,標誌著中國金融市場已基本完成利率市場化的準備工作,商業銀行躺在家底上吃息差的業務模式將受到毀滅性打擊,更加市場化的運作模式在未來5年內會對現有銀行業格局完成優勝劣汰,無論是國外經驗,還是國內權威機構預測,未來必將會有銀行破產。

各互聯網巨頭加速介入金融行業戰團,BAT來了,帶著雄厚的資本,和同傳統金融業不符的「不要臉,只要錢」的氣質來了,通過技術革命和龐大的普惠客戶群,他們帶著天生的基因優勢必然要分走銀行一杯熱羹。

中國經濟總體增速放緩,伴隨著經濟過熱帶來的金融業資產迅速膨脹的十年留下的後遺症也逐步顯現,2015年三季度,商業銀行不良率已突破1.59%,某四大行已突破2%紅線,核銷將大幅攤薄商業銀行利潤,而作為從業者,大家心裡都清楚,實際上的不良率要遠高於公布值,某地區城商行不良據傳已接近45%,聞者無不表示驚恐。

其實即便您不是銀行的員工,不再金融領域工作,但一定認識幾個在銀行的親戚和朋友,2015年從一線反映最多的聲音就是收入降了、業務難做了、壓力增加了,管中窺豹,由見行業的壓力正與日俱增。

在這樣內憂外患的「狼窩」里,中國商業銀行的未來該何去何從?其實很多人都在思考這個問題,而且所有的,對,是所有的銀行已經都有動作了。

來自傳統銀行的回應

傳統霸主肯定不會坐在原地,等著眾多的後來者剜心吃肉,每家銀行都在根據自己所在區域的特點和自身的優勢,進行著或大或小的變革和應對,從趨勢上看,主要分為如下幾類:

A.組織架構變革類

無論是事業部改革,還是重新整合業務條線,都是想通過變革組織架構,縮短決策鏈條,從而敏銳把握市場,優化資源配置,最終實現抵禦外部環境的衝擊。

B.業務模式創新類

息差縮小,渠道掣肘,傳統業務舉步維艱,不少商業銀行開始走上了業務模式創新之路。2015年金融市場和同業市場的收入貢獻大幅提升,這傳遞了一個信號,在金融市場這一傳統領域,後面的市場競爭者還難忘眾多的商業銀行項背。同時,2015年信貸資產證券化規模取得爆發性增長,投貸聯動業務品牌頻現,交易銀行,PPP大型項目融資,結構性理財產品,陽光資管等新概念不斷衍生,這表明了在大企業客戶、資管領域、一攬子金融服務能力上,商業銀行依然保持著很高的創新活力和動力。

C. 綜合經營開花類

監管各項業務牌照有逐年放開的趨勢,在20世紀初叫停的商業銀行混業經營大幕,在2015年又有徐徐拉開之勢。其實即使牌照沒有放開,各商業銀行巨鱷也早就通過收購、交叉控股等方式,擁有並開展了相關的信託、資管、券商、保險等金融牌照,部分銀行在2015年已經成為準金控公司,成為金融全牌照持有集團。總體說來,商業銀行一方面正在通過開展融資租賃、消費金融等豐富自己的業態模式,嘗試打造產融結合,另一方面通過對信託、券商等業務的參與和控制,支撐商業銀行業務向綜合金融方案提供者靠攏,並同自己的投行部形成良好的互動和互補,捕捉業務機會。

D. 合作自建禦敵類

其實別聽商業銀行叫苦叫疼,真就是剛正面,銀行業絕對不虛。幾乎所有的銀行都把互聯網金融提入了戰略高度由總行統一協調運作,不過開展的方式和投入的力度大相徑庭,有和成熟平台合作開展的,也有利用重金挖人自建平台的,P2P、眾籌、電商都是銀行的競爭對手,但現在銀行哪個也沒落下,策略是先別管賺錢與否,自己先搞起來。

目前看來,各家銀行採取的或防禦或進攻的策略取得的收效大小不一,這和每家銀行自身內在的能力息息相關,當然,現在言勝負為時尚早,大幕剛剛拉開,好戲正要上演。

未來將怎樣(純個人觀點,不喜歡的讀到這裡可以停了)

毫無疑問的是,憑藉自身的底蘊和龐大的客戶黏性,商業銀行在未來的5-10年仍將是中國金融業的中流砥柱,但在市場整體趨於信息完全對稱和細分化程度的不斷提升,商業銀行在五年內的零售市場份額將持續萎縮,主要體現在存款(被動負債)的減少和零售代繳代扣中收的降低,以及個人消費貸款和個體經營類貸款市場份額的縮水,這部分市場將被更具活力的互聯網金融和普惠金融搶佔,這種變化,對於在2012年左右眾多銀行轉型零售銀行,做零售下沉的戰略衝擊很大。

而在對公業務和金融市場業務上,後來者暫時沒有和商業銀行一較高下的資本和手段,更多的是商業銀行之間的競爭,這是另一個話題,有人邀請我再聊。

在小微業務上,我的看法是商業銀行和互聯網金融必有一戰,傳統和現代,人和系統,理念對理念的戰役,互聯網金融是平分天下,還是註定只能做一個金融行業的補充渠道,將畢於此役。

在某些領域,銀行註定贏不了,在某些領域,銀行想輸更難,鍵盤的流行永遠不會淘汰鉛筆,紅燒魚再好也得來碗米飯才能吃飽,各自承擔各自的責任,相互促進,相互融合,才是社會之幸,國民之幸。

回到問題本身:大變革2016年會來臨嗎?不如問我們是否已經身處變革之中?


看今年商業銀行法改不改,如果改了是不是改第43條。改了的話,會很有趣。

沒想到招商銀行走到前面了。。。。


以下內容僅僅個人直觀(非專業)。

在南京隨處可見各種銀行,網點多,服務好(較以前),似乎所有的銀行都在爭搶客戶,而這些客戶都在各大銀行之間穿梭還不時冒出幾朵小花。

我身處p2p行業中,大致了解些。你在南京國金附近散個步或者各大銀行間露個臉都能遇到同行。噓寒問暖,不如打筆巨款。從宜信到平安,從信和到其他(其中很多便不一一例舉)都能遇到熟人,不同的公司,相同的利益。似乎所有的小貸公司都在爭搶客戶,而這些客戶都在各個公司之間穿梭還不時冒出幾朵小花。

我認識這些客戶,他們都跟我們長的一樣。

我問,為什麼總是穿梭在這些地方。

他們說,我在找小花。


大變革?銀行一直在變革,但是大變革從來沒有。

銀行的壓力在於國家的監管政策和大的經濟環境變化,在於銀行業的內部競爭。從來不是什麼互聯網金融和利率市場化所決定的。

銀行的核心是經營風險。互聯網金融,p2p?都是什麼渣渣,都是龐氏騙局,做好一個項目並不難,難的是做好一百個項目乃至更多,銀行不良再多,有2015年跑路的p2p網貸平台涉及的金額多嗎?

並且銀行底子後,不良都早已提及撥備,打包出售也都是銀行的盈利手段。

銀行各大銀行進行多年的風險管控,目前已到現有技術層面的性價比頂峰。未來只可能在真正的大數據時代才會帶來變化。核心風險管控不變,那麼就不會有大變革。

互聯網金融和p2p網貸現有的風險管控才剛起步。最好情況也只是做到和銀行同樣的風險管控。同樣以利差為收入核心,同樣以風險管控為成本控制。體量小,成本高,收入不一定比銀行高的互聯網金融和p2p網貸怎麼可能玩的過銀行呢?

互聯網金融和p2p都只是鮭魚,只會給銀行帶來一些衝擊與活力。讓銀行更有動力變革而已。

國家政策的監管和大經濟環境的變革才會給銀行真正的壓力,往後是同業的競爭。

經濟環境下行導致很多企業處於可貸可不貸的邊緣。

貸款則企業可活,不貸企業則死。

另外這些企業的貸款很多都是走擦邊球。國家一出新的監管政策,為了自己的帽子,銀行行長就不能和你玩了。

如果企業只有一家銀行的貸款就很簡單,各種方法騙企業還貸款就行了。還了以後,我銀行哪管洪水滔天。

如果是多家銀行參與,那就看誰走在前面,最後的銀行就貸款不良,要處置資產咯……

很多企業其實是被銀行玩死的,是被國家玩死的,抽貸導致企業資金鏈斷裂或者被高利貸逼死的企業見太多了

另外利率市場化,你以為一般企業拿錢的成本就會低嗎?不會,因為銀行要賺錢,提高的存款成本不都轉到貸款客戶身上了?

結果就大型國有企業,存款利率上浮,貸款利率下浮或基準。普通民營企業貸款利率上浮,結賬先有賬期,然後收到銀承,要錢還要去銀行貼現。

所以企業難做,不要天真的以為利率市場化對老百姓有利,我看是國家與民爭利的最大手段罷了……


50年為限,來臨了。5-10年為限,還沒來臨。


1、高凈值客戶還留在銀行,短期內也離不開銀行。高凈值客戶還是很喜歡有一個客戶經理、財務顧問的,就個人來講跟一家銀行建立長期良好的關係,對自己以後貸款、辦裝逼卡、業務諮詢都大有裨益。

2、互聯網金融拉走的都是長尾客戶。餘額寶的收益率已經跌破3%,不會有人以理財為目的放在餘額寶了,P2P的風控能力與銀行比差很多。高收益必然有高風險。長尾客戶走了,銀行最多有點癢,是不會痛的。

3、互聯網支付奪取的目前只是支付通道,消費場景。以前銀行是不講場景的,現在來說,雖然很可惜,但支付本身對於利潤將,但對利潤沒多大影響。

真正重要的事情是經濟形勢,銀行做這麼多周邊業務最終目的還是資金分配。這是最關鍵、最核心的事情。

經濟形勢不好,失去的是當下;互聯網金融,可能會失去未來,而且只是一部分未來,二者是差異競爭的。

銀行會有大的改革嗎?內部的話,肯定不會。大的環境、風格、領導層、監管制度都沒有變,銀行怎麼又動力去改變呢。即使改變的話,整個經濟形勢不好,銀行作為順周期行業,也不會有任何更好的盈利表現。


全球銀行已公布裁員計劃,加起來超過12萬人:

全球的銀行如此,中國的銀行同樣不能倖免,要是裁員幾萬人別太驚奇。今後幾年裁員幾萬人,這不是危言聳聽。

股市、互聯網金融侵奪存款,貿易房地產能源鋼鐵等行業增長放緩;銀行不良率上升,利潤率下降;利率市場化、有前景企業的結構性變化,導致銀行被迫轉型。轉不動的,轉的慢的,實力弱的,自然就像當年的恐龍被淘汰了。

事情在起變化。萬達都在猛打方向盤,下個時代將有新的物種登台。


呃,我覺得高凈值客戶更喜歡信託公司、資產管理公司、香港的保險公司吧。膽小的可以做固收業務,膽大的愛玩股票吧。留在銀行,那點收益率能不貶值就不錯了…國有行和股份大行都有證券、基金、保險等牌照…小銀行的生存空間只會越來越小...很多人的回答在我一個小櫃員看來,都太片面太淺顯了。。


呵呵,沒在銀行實習前,我也是這麼想的,互聯網金融,狼來了!結果呢?完全是危言聳聽。在中國互聯網金融的作用基本上是在吸收存款2w以下的客戶,可是銀行什麼時候是靠這些低收入群體來賺錢的。我們行的中間收入主要來自於存款量在20w以上的客戶,也不乏有資金量在千萬級別以上的boss。當你的資金量較大時,你是更注意風險的控制還是更注意回報率呢?


未來我國銀行的存貸差會逐漸變小,目前我過存貸差超過3%,發達資本主義國家在1%左右,所以目前盈利空間還是有點大。


只要國內仍然是大小額支付系統,銀行作為金融體系內支撐性和最重要的金融機構的角色就不會變。

但是下一個10年一定是資本市場吹泡泡的10年,利用資本吹泡泡帶動實業是基本思路。所以銀行的重要性肯定會降低。銀行也肯定會更加多的擁抱資本市場,大資管是必然趨勢。至於互聯網金融,更多只是現有方式的補充,在債權融資上未來也看不出有什麼機構的風控可以超過銀行。


推薦閱讀:

金融IT女碼農回國並且轉行的職業規劃?
2016 年銀行員工真在大量出走嗎?
公司上市和不上市有什麼區別和好處?
互聯網金融產品如何做網路營銷?
P2P 網貸信貸業務可以通過哪些流程和原則降低風險?

TAG:投資銀行 | 改革 | 互聯網金融 | 金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