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由姚明牽頭的中職籃公司成立?
北京時間1月16日,有消息稱CBA各傢俱樂部將成立中職籃公司,完成註冊手續後將正式成立。
值得一提的是,這家中職籃公司並不是由籃協成立,而是由姚明牽頭,由CBA各傢俱樂部自己入股組建的,目前有18傢俱樂部已經入股。
有消息稱,1月17日,信蘭成在俱樂部經理例會上宣布,體育總局已經同意CBA「管辦分離」方案,「管辦分離」分兩步走,第一步成立「聯賽公司」,下放市場推廣權,第二步下放競賽管理權。來源:蘇群的籃球世界 微信號文章,【當姚明遇上「管辦分離」】。需要注意的是中職籃公司並非是CBA聯賽公司。
這篇文章會簡單談一下籃協、CBA、俱樂部、中職籃公司、CBA公司、盈方公司之間的關係。
CBA,是一個(偽)職業籃球聯賽,這是一門生意。球員是裡面的員工,打球領工資。球迷是消費者,花錢看球。
由於國家現在要弱化政府職能,搞管辦分離,所以體育總局計劃將CBA這門生意將交給商業公司管理,也就是即將成立的CBA聯賽公司。
所以CBA公司就是一個運行CBA聯賽這門生意的公司。
那麼籃協是什麼?不管你承認也好,不承認也罷,同時兼具政府機關和體育協會雙重職能的籃協,的確是CBA這門生意的創始人。
並且籃協及其背後的體育系統,至今仍然在很多方面為聯賽提供資源——例如競賽組織、青訓梯隊、甚至球員的體制內身份——這就是我們說這是一個偽職業聯賽的原因。
俱樂部則是這門生意的投資人,負擔著球員和教練的工資,以及一部分青訓投入。
按照目前國家體育總局批准的CBA聯賽管辦分離方案,中國籃協和參賽俱樂部均以獨立身份加入CBA公司,中國籃協為CBA公司大股東,佔30%股份,剩下70%的股權由CBA的20傢俱樂部平分,即每家佔3.5%,俱樂部是小股東。
那麼這裡就很明確了,籃協,或者其代表的體制創辦了聯賽,提供了各種資源,得到了相應的股權;俱樂部提供了投資,推進了聯賽發展,也得到了相應的股權。所以這裡強調一點:CBA這個生意不是籃協的,也不是俱樂部經理的,大家都有股份,如此而已。
從這個方案的股份構成來看,籃協是CBA公司第一大股東,但是對公司的控制是不強的,即使CBA公司股東會議提出公司合併、分立、增資等重要事項的表決,籃協也沒有一票否決權,必須拉上至少一支球隊,才能到達三分之一的一票否決門檻。當然,相對於20家只有提案權的俱樂部小股東,還是足夠強勢。
下面來講講中職籃公司。從當前的信息來看,中職籃公司本質上是一個持股實體。它的目的在於歸集小股東股權上的表決權。也就是說,原來20家小股東可以對CBA公司股東會議的提案分別行使投票權,但是成立中職籃公司後,18家選擇加入中職籃的小股東在股東會議上就各種問題進行表決時,就只能有一個統一的意見,並由這個持股實體統一行使。
那麼為什麼籃協不同意中職籃作為一個整體加入CBA公司呢?
我們計算一下,如果20家公司全部加入了中職籃,並且整體加入了CBA公司,那麼這個公司就擁有了70%的股份,大於所有股份的三分之二,擁有絕對控股權。CBA這門生意就完全屬於這個實體了,無論中職籃要怎麼做,即便要解散CBA,單從公司制度上而言,籃協也沒有權力做任何干預。
即使現在中職籃只有18家公司加入,加起來仍然有63%的股權,超過半數,所以中職籃仍然可以控股CBA公司,擁有CBA一般性事務的決定權;但這種情況下,如果籃協能夠拉到山西或浙江的其中一家支持他們,那麼對關鍵性事務仍然可以行使否決權。
當然,不管是18家還是20家,只要中職籃這個歸集表決權的持股實體是以整體形式加入CBA公司,那麼籃協的大股東地位就一定沒有了,中職籃的法定代表人或唯一董事(也就是姚明)將代表這個新的控股大股東行使所持有CBA公司股權的表決權。理論上,CBA怎麼運作將不需要聽取籃協的意見。籃協只能作為小股東存在,並且由於股權連三分之一都不到,協會本身又幾乎不可能去做太多有關股權的商業運作,其地位可謂岌岌可危。
相反,如果讓20傢俱樂部分別加入CBA公司,考慮到各俱樂部在具體問題上一定不會是鐵板一塊,籃協的30%股權就顯得遊刃有餘了。因此姚明讓中職籃整體加入CBA公司的訴求註定是會引起很大的反彈的。
當然,控股實際上是指對公司事務的控制力,除了體現在股權上以外,還要看公司章程的設定。例如新聞中就提及了姚明承諾中職籃整體加入後,會保留籃協在重大事務上的一票否決權;再說的遠一點,大家都知道的:阿里通過自定義的合伙人制度欽定董事,而京東通過雙重股權結構實現強東1票頂別人20票,只要制度合適,以少數股權掌握公司的控制權也是可行的。但由於我們不知道CBA公司具體的章程,所以以上這些分析是基於一般的公司制度來討論的。
說到這裡,順便對計劃創業的朋友們提個醒,在公司初創的時候,創始人的股權最好設高一些,否則幾輪投資稀釋下來,創始人在公司就基本沒什麼話語權了,這種情況很容易影響風投進入的信心。
那麼最後再談談瑞士盈方。它是一個專業體育營銷公司,負責總包CBA聯賽的商業運營服務。CBA公司成立後,盈方是它的供應商。所以很多人讓中職籃和盈方去競爭,這是不對的。
剛才我們提到,中職籃是為了爭奪CBA公司控制權而存在的一個持股實體,如果它真的整體加入CBA公司掌握了控股權,那麼它和盈方類似於甲乙方的關係,盈方的合同到期後,中職籃有權決定將商務運營繼續交給盈方,或是選擇其他公司。
最後總結一下:CBA是生意,CBA公司運作這個生意。籃協是現在的大股東,俱樂部是小股東,中職籃是想成為大股東的小股東聯盟,盈方是CBA公司的供應商。
從商業的角度來說,控股權的爭奪是很正常的事情。然而公司分配股權的初衷畢竟是讓股東公平合理的得到利益,有充分的動力去一起把公司做好。如果一個公司還沒有正式成立,股東之間就已經各自抱持著利益的堅持,相互沒有信任只有妥協,甚至連妥協都無法辦到——偏偏這個公司又是離開哪一方的資源都不能獨立存在的——那麼實在很難讓人相信這是一件好的事情。
以上。
昨晚收到騰訊體育的推送,從來忽略新聞推送的我點了進去。作為一個關注NBA超十年,關注CBA超五年籃球迷,同時也作為一個把體育特別是籃球領域作為潛在創業方向的互聯網從業者,說一下自己的看法吧~
糟糕的現狀
11月13日晚,浙江主場對陣新疆的第二節,比賽直播信號顯示55分45秒的剩餘時間,連續4天內,本賽季CBA第三次出現計時器問題;
12月11日,八一迎接福建挑戰的末節,球員衝突險釀群毆,兩隊多人遭停賽處罰;
一周後,遼寧迎戰新疆的賽後,郭艾倫被主場球迷扔下的水瓶砸中,臉部受傷;
賽季開始前,江蘇新星衡藝豐和球隊五年長約簽約失敗,無緣註冊本賽季球員名單,一年無球可打;
第二十九輪,遼寧和廣東賽後,廣東主教練及助理教練就裁判判罰問題大鬧技術台;
。。。
以上,是這個聯賽本賽季的一些瞬間,卻是幾乎每個賽季都要發生一些事。這些「奇葩」事件,或不夠職業,或體制因素。烏煙瘴氣的聯賽環境,讓球迷、俱樂部、媒體不勝其擾。作為俱樂部的投資人,顯然無法在這樣一個環境中獲得預期回報。在當前,俱樂部投資人只是球隊擁有者和參與者,沒有多少話語權,而聯賽的管理者和辦理者均是籃協。後者把聯賽的商務推廣和媒體轉播等大部分經營權「外包」給了一個叫做盈方中國的體育營銷公司。
在盈方和籃協合作的十幾年中,雖然整個品牌估值有一定的提升, 但依然存在這些老生常談的諸如黑哨 主場哨、年齡造假、球場暴力、球迷滋事等問題 ,而無論是籃協還是盈方都沒能解決這些問題,整個聯賽並未上升到一個新高度。
盈方中國與籃協最近一次為期五年的續約將於17年結束。也就是說17年之後,又會進行一輪招標工作。從媒體報道來看,中職籃公司並不排除和盈方及其他公司競標經營權的可能。
政策紅利
以上說到的這些問題,籃協並不是沒有意識到。更多的是沒有能力和精力解決這些問題,籃協需要協調的不光是CBA這一聯賽,還有NBL WCBA 國家隊等等,不管是籃協還是籃管中心,這兩個廳級單位,總共幾十號編製,恐怕是有心無力。針對這種既管又辦,運動員兼任裁判的模式,籃協也意識到不改革不行,但不像隔壁先行的中超和足協,並未脫鉤體育總局的籃協,在向體育總局報批管辦分離計劃的時候,還需要更多的耐心。
首先試水的是NBL聯賽,去年由籃協牽頭成立的NBL聯賽公司籃協並未占股份,採用逐步放權的形式進入管辦分離的模式。所以也就不難理解當CBA各傢俱樂部自發成立這樣的公司時,其一舉一動籃協都是知道的,且並未受到籃協多大的阻力。
目前來看,極有可能這個由俱樂部自發成立的中職籃公司,會直接成為籃協原本管辦分離計劃中需要自己牽頭成立的那家聯賽公司。要知道,光有商業開發的經營權是斷然不夠解決以上這些問題的,聯賽參與者自己來管理聯賽,借鑒NBA,讓聯賽、籃協、俱樂部和球員的利益都得到最大的保障。這是迫不得已「自下而上」的一種「倒逼」。
歷史機遇
這兩年,體育產業已經作為國家戰略被提及了,這是個過萬億的市場。在這市場中,CBA這樣的IP(知識產權)是極其稀缺的資源。
之前看過一個幾年前的數據,中國NBA球迷兩個多億,而CBA只有五六千萬,同樣是在中國發展了二十多年,差距真的蠻大的~這個不能僅從兩個聯賽的精彩程度來看待這個差異。就算只對比中超和中職籃這國內僅有的兩大聯賽,中職籃的商業化運作和品牌價值上也已經落後先行改革的中超很多了。想必中超80億的版權費是任何投資人都眼紅的。
當然,發展落後的同時也即意味著潛力巨大,這是一塊亟待開發的璞玉以及各方都可參與的大蛋糕。在當前這個關口,沒有比介入聯賽開發運營管理更能獲得收益的事情了。
結合以上,我們可以看到,這個時候成立中職籃公司,是再合適不過的時機了。合理利用政策紅利、契合歷史機遇、改革以謀發展,最後賺錢獲益。
想像一下,2020年的CBA,球員能夠自由簽約服裝品牌、贊助商源源不斷、裁判執法公平公正、賽事轉播 門票銷售收益大幅上揚、籃協分紅支持青少年籃球發展、市場購買球員反饋地方體育局,這是個多贏的局面啊。我一直覺得姚明的目的就是像一些存有幻想的球迷展示下在現有環境用職業手段做這些事的具體不可能之處。
就像馬克達蒙在火星上種土豆。
而生活不是電影。
商業化,想走NBA的路,市場能調節
能不能做成不知道,反正只有姚明最適合舉旗,因為他最高
我只想說目前什麼狀況還不可知,究竟姚老闆已經足夠睿智足以應對信蘭成的「妥協」把革命進行到底,還是姚球星圖樣圖森破就這樣被鎮壓了,仍然引人深思,今天看了cba的俱樂部,雖然民營已經佔了一半多,但是剩下像我首鋼這種央企,遼寧這種體育局旗下,北控這種國企等還有一批混合所有制,很難和籃協劃清界限吧,畢竟都是為黨國效力的,所以說,繼續鬧革命,可能光靠姚老闆的影響力是不夠的,主要看這些貴族勢力怎麼站了,但是不得不說至少姚老闆的突然革命給籃協改革做了極大的推動,至於究竟是辛亥革命還是戊戌變法,很難說,但至少做個梁啟超(不喜歡康有為)也沒比孫先生差多少,不過,另一個角度,究竟NBA的體系是否適合中國,個人認為還是應該冷靜一下的
以姚明為代表的上海改革派和以籃協為代表的中央(北京)派的矛盾,本質上是意識形態和改革發展的矛盾。
革命的揭竿者,偉大的夢想家
籃協想坐享其成,俱樂部想依靠姚明的名聲獲取更多的利益,最後如果利益分配不均衡,估計也就要解散了。觸動利益比觸動靈魂還難,不過這些都是發展中的問題,只能靠發展來解決。祝越來越好
其實籃協應該放手,以中國老闆們的行事風格,放手給他們不出三年就會把聯賽搞得一塌糊塗然後再跪求籃協接手。
走商業道路,逐步管辦分離,也就是CBA逐漸從籃協的管理中走出來,成為真正的職業化,由市場和社會來調節聯賽的運行。管辦不分離,面臨著政策實施產生歧義,落實不到位,管理者擁有眾多資源,卻難以真正發揮。我們現在應該逐步由政府為主導的聯賽逐步發展,藉助市場和社會的力量,直至脫離籃協。管辦不分離,那麼計時器就亂跳沒有人真正管,管辦不分離,那麼球員還得一直穿一個品牌的鞋子,管辦不分離,CBA發展速度為60邁。真正職業化、商業化的聯盟,不但會逐步促進聯賽的發展,也會提升球員的收入。
說了這麼多,說實話,現有的情況很難管辦分離,CBA還需要父母的照顧,一下扔進社會很有可能滅亡,因此姚明這一步是聯賽成長的標誌。
先要內鬥一番,民生銀行不就是例子嘛,成立時說什麼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好話說了一大堆,現在看只不過促進了民營大佬的發展而已,變成了幾個大佬的自留地了。人多有好事才怪
姚明,你太不尊重領導了
首先保持觀望態度,這樣的事情(造反)在90年代末就有過 幾個月後就失敗了。
所以農民起義要看合適的時間,合適的人,合適的機會。我的第一感覺是姚明要當中國的喬治·麥肯
推薦閱讀:
※如果當初是詹姆斯弄傷的姚明,球迷會有如何反應?
※假如姚明參加03年選秀?將會什麼樣的順位?
※如果姚明買下快船會賺還是會賠?
※如何評價姚明被正式提名以球員身份入選籃球 2016 名人堂?
※姚明在 NBA 算成功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