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十大名茶中產地在安徽的四種茶知名度比不上其他茶葉?
中國十大名茶
- 西湖龍井 產於杭州西湖周圍的群山之中。
- 洞庭碧螺春 產於蘇州太湖洞庭山。
- 黃山毛峰 產於安徽省黃山。
- 涌溪火青 產於安徽省涇縣涌溪村。
- 六安瓜片 產於安徽省六安市大別山一帶。
- 君山銀針 產於湖南省洞庭湖的君山。
- 廬山雲霧 產於江西省廬山。
- 武夷岩茶 產於福建「奇秀甲東南」的武夷山
- 鐵觀音 產於福建省泉州市安溪縣。
- 祁門紅茶 產於安徽省黃山祁門縣一帶。
十大名茶中產地在安徽的就佔四種之多,大多排名靠前,為何沒有形成產業效應呢?
而且排名靠後的幾種茶葉在全國範圍內知名度更高,銷量更好,造成這種想像是地理原因還是經營問題,安徽的徽商在全國範圍內也是比較會做生意的一個群體,為何沒有強大的企業整合這些資源呢?
要說知名度,
也就感覺西湖龍井和碧螺春「段子」比黃山毛峰多點。
但是段子多,價格也貴出N多來,
西湖龍井你能確定買的是西湖產的?
大佛龍井和越州龍井都得5-600,
碧螺春喝個意思得1000+,
所以這一眾著名綠茶里毛峰才是我等屌絲茶客最好的選擇。
你這麼捧涌溪火青,太平猴魁知道嗎?
首先容我傲嬌的說一句,謝邀。真的!這兩個字感覺老好了。
上面的幾個回答已經很全面了,我再補充也沒意思。我只能用閑聊的方式給知乎上沒喝過這幾種茶的朋友介紹一下這幾種茶。小範圍內漲漲名氣。
分割線(知乎裝X一定要有的一條線)
。。。。。。。。。。。。。。
前幾天偶然間看見一個新聞,星巴克啟動一個計劃,就是開始在大陸門店銷售茶葉,不是茶包,是葉茶.好像是幾款紅茶先開始.問了通過別的渠道買過TEAVANA這個牌子的朋友,得到的回復是口感還相當不錯.
看樣子帝國主義是對中國市場的未來是有什麼想法的.
茶館裡面有句話,我愛大清國,我怕它亡了.
中國茶倒不會亡, 但如今的年輕人喝茶的越來越少,一點點走下坡路是不可避免的.
如果你看了我的回答,對咱們國家傳統的茶文化產生興趣,那就算是我達到目的了.
把自己喜歡的中國綠茶向大家推薦一下吧.十大名茶中信陽毛尖和西湖龍井我用了較多的文字在其他答案里作了推薦,現在講一下安徽的三種名茶.
安徽,和福建一樣,是一個產茶的大省。
光安徽一個省,就有十大名茶的說法。
一種名茶產在安徽,就好像周瑜生在三國遇到諸葛亮,李宗偉生在當代老碰超級丹一樣,除非你厲害到不是針對誰,否則總有那種壓迫感,鬱郁不得志的感覺。
像我有個朋友,他家鄉產的舒城小蘭花,葉形優美,算是很不錯的綠茶。年輕人不知道謙虛,老是和別人吹噓此茶如何如何,時間長了惹人煩,道上朋友送他八個字:「舒城第一,安徽第屁」。
為此鬱悶了好久。
恩,也不知道從哪裡開始說比較好,總共就這三種茶,排誰第一都不好.
就按照百度百科的詞條排列順序來講吧,排名不分先後,如果看官老爺你覺得排名順序錯了,可以聯繫百度修改,千萬不要找我.我只是搬運工.因為我並非科班出身,所學來自茶葉論壇愛好者群體.
他們本身屬於野路子.
我屬於野路子2.0版本.在細節上更加是不注重.純屬吹牛.但求樂呵.能夠接地氣.
當初帶我玩的老師傅老司機說我們這派屬於煙酒茶.喝茶時喜歡點根香煙.還有一派屬於詩書茶.喝茶時喜歡焚個香爐.
雖然源頭一樣,但社會地位,收入,受教育程度的區別導致溝通起來非常困難.我剛出道時也接觸過詩書茶一脈的朋友.確實是如老一輩所言,大家喜歡的東西不太一樣.相處起來不是太合拍.不是一家人不如一家門.
總的來說大家還是蠻客氣的.
而某些走了極端的.一張嘴就是此茶香氣馥郁,葉形俊美,上下紛飛,有天人交集之感的人,我一般覺得,這個啥裝的可以給10分.
首先講幾點:
1,綠茶不是時間越早就越好喝的!我自己基本不喝明前茶.除非是浙江烏牛早或者是四川產的某些仿製名茶.所謂的明前喝韻明後喝醇.就是見仁見智的了.
2.下面的文字是我原創,喜歡的話拿去用,本來就是來分享的,但是用的圖片是我在我經常逛的幾個論壇借用的.用於商業用途你要找原來的本家.
感謝茶語清心夢羽大神和壹茶網某位不知名大哥的辛苦拍照.也沒和你們打招呼.就覺得圖片特別美,比我用自己的手機拍的好太多,就用了.如果覺得有版權問題,可以聯繫我換圖.
3網購水深,如果購買的話,最好找下玩這個的圈子.百度貼吧有個吧叫茶吧.穀雨前後可能會組織團購.比起你自己在某寶亂撞或者去茶葉店當小白鼠.這個渠道算是非常靠譜的.售後這方面做得非常好,能夠參加的茶商本身對於自己的名譽看的都比較重.一次失誤就把自己放在上萬吧友面前被批鬥,沒有必要騙人.實在不想費這個精力的,可以私信問我哪裡有靠譜推薦.
或者京東有滿200減100的活動,可以買品牌貨.
1,黃山毛峰
中國十大名茶之一,徽茶,屬於綠茶。產於安徽省黃山。由清代光緒年間謝裕泰茶莊所創製。每年清明穀雨,選摘初展肥壯嫩芽,手工炒制,該茶外形微卷,狀似雀舌,
綠中泛黃,銀毫顯露,且帶有金黃色魚葉(俗稱黃金片)。入杯沖泡霧氣結頂,湯色清碧微黃,葉底黃綠有活力,滋味醇甘,香氣如蘭,韻味深長。由於新制茶葉白毫披身,芽尖峰芒,且鮮葉采自黃山高峰,遂將該茶取名為黃山毛峰。
關鍵詞:產量大 口味鮮爽
像毛峰,祁紅這幾種名茶都出現在19世紀和20世紀交接之際,其實不算巧合。也是應運而生,隨著徽商崛起,這些茶葉才能在大城市進行流通。然後名揚天下,按今天的說法就是物流做得好,產品就賣得好。廣告做得好,東西賣的也好。
看了下資料,上面說黃山毛峰是1875年由徽州茶葉商人謝正安在歙縣富溪村研製成功。據傳謝正安本來家境富裕,後來因為戰爭躲進了富溪村的充山源,山林中的一個小村莊,為重振家聲,自己帶領著家人照料茶田,採摘鮮葉,精心製作了一批形狀如雀舌的茶,並運往上海銷售。黃山雲霧茶以茶質得名,他就以茶形命名,「白毫披身,芽尖似峰」,就名作黃山毛峰了。此茶問世後他的生意越做越大,之後上海的漕溪路就得名於他的家鄉漕溪村。
黃山出產的最好的毛峰從外形上說應該是『金片、象牙白』:所謂金片,是說芽邊上的余葉是金黃色的,而芽尖油綠,微黃,俗稱象牙白。有人說這些是別處的毛峰不具備的。我問過做毛峰的朋友,他告訴我說這是一個噱頭。同一批茶葉採下來,嫩度總有點區別。烘的時候嫩一點脫水快,就有點黃。出現金魚片只能說明這個茶採摘的時間比較早,倒是可以作為區分是否明前茶的一個依據。味道是否好,那就有很多別的因素會產生影響了。
高山毛峰之所以特殊,是因為雲霧繚繞的山地茶葉少吸收了許多光波,促進了黃山大葉茶樹中的含氮物質和芳香物質形成,加上晝夜溫差大,茶樹中有機物質含量高,雖然採的是芽尖和小葉,可是香味很複雜,喝口也好,又沒有苦澀味。
但是生長環境決定了高山毛峰的種植維護採摘成本遠遠高於低海拔山地,如今的市場上這種成本高的茶葉賣起來難度越來越大. 你買到高山毛峰的概率也在逐年變小.
喝了蠻多年的毛峰了,感覺市面上賣得毛峰質量是在下降。因為毛峰也分早生種和群體種。這個只有自家種的他才知道。收茶的是無法辨別的,或者說比較難分辨的。而且毛峰現在種的量相當大,早生種居多。
種植的區域現在也是越來越大,黃山下面幾個縣都種.種茶的也都不往山上跑了.據說有些地方公路兩邊都種滿了.毛峰不像龍井,低海拔種植必定會影響風味.
所以能喝到味道好的黃山毛峰是可遇不可求的。像我喝到的最喜歡的毛峰是在京東商城茶葉搞活動時買的。。。。。。牌子我都喝忘了,大概二十幾塊錢一兩,還送精美鐵盒.你說這上哪說理去.
一般網上小店買的話,價格四百一斤的非常好了。一般點的兩百多。
品牌毛峰的話,我推薦一個品牌,謝裕大.
和很多的茶葉世家的後代一樣,謝正安的後代謝一平在1990年開始集中收購黃山核心產區的鮮葉,並且在現在控制了黃山毛峰80%以上的核心產地。他的公司就是大名鼎鼎的謝裕大了。類似的企業有正山堂,八馬等。算是根正苗紅.
謝裕大價格的話,怎麼說呢,這種大企業的高端產品,品質是沒有問題的。價格也是賣得相當的貴。低端產品,就不好說了。送人的話可以,自己喝的話不實惠。
因為同樣品質的茶,花一半的價格就可以在網路圈裡面覓到,再花個五塊錢買個精美鐵罐,送送普通長輩朋友那是絕對沒有問題的.
毛峰的外形可以做到沒有挑剔的。但口感來說,黃毛的特點就是鮮爽有餘,醇厚不足。喝上去比較鮮,然後是甜。比較適合新喝茶的朋友。常年飲食重油膩的人或者習慣飲用濃茶的應該覺得不得勁。
所以我一般不太推薦買毛峰當口糧喝,主要是偏淡.對於普通老百姓來說性價比就低了.
倒是如果能夠買到安徽農家在茶季結束後,隨便採的葉子,做了留給自己喝的那種連梗帶葉的野茶,那就相當棒的了. 毛峰這個東西工藝相對於毛尖而言,算是簡單的.就和海鮮一樣,講究的是原材料.所以不必介意外形好看不好看,好喝才是真理.就算外形再難看,也絕對不會比下面介紹的二位丑了.
2 六安瓜片
六安瓜片(又稱片茶),為綠茶特種茶類。采自當地特有品種,經扳片、剔去嫩芽及茶梗,通過獨特的傳統加工工藝製成的形似瓜子的片形茶葉。主產地是革命老區金寨縣,全縣地處大別山北麓,高山環抱,雲霧繚繞,氣候溫和,生態植被良好,是真正大自然中孕育成的綠色飲品。同時,「六安瓜片」的採摘也與眾不同,茶農取自茶枝嫩梢壯葉,因而,葉片肉質醇厚,營養最佳,是我國綠茶中唯一去梗去芽的片茶。
「六安瓜片」炒制工具是原始生鍋、芒花帚和栗炭,拉火翻烘,人工翻炒,前後達81次,茶葉單片不帶梗芽,色澤寶綠,起潤有霜,形成湯色澄明綠亮、香氣清高、回味悠長等特有品質。正因為如此,「六安瓜片」茶既是消暑解渴的飲品,又是清心明目、提神消乏的良藥,更是消食、解毒、美容、去疲勞的保健佳品。(上面這段我百度來的,牛皮吹的,還特么解毒….)
上圖這貨據說是徽六的高端產品,這個外形慘不忍睹啊
關鍵詞:手工茶
安徽的金寨,出了出好茶外,印象中好像出將軍,本朝開國的將軍裡面蠻多是那邊人。其實知乎有個問題問產茶名區有什麼共同點,有人回答一個字:窮,真心是精闢。盛世喝茶,亂世還是糧食來的好,產茶地區一般都是山地,逢戰亂年代,產的茶葉是賣不出去的。眼睜睜就只能賣兒賣女了,要想活命,造反算捷徑。河南信陽產信陽毛尖,就出了個許世友。土地少沒飯吃只好從軍,混得好封妻蔭子,當軍區司令,混得不好投錯了國軍的,忒慘。現在河南平頂山就有好些。
執政黨不認可這些抗戰老兵,但百姓沒忘,現在還有很多的社團每年慰問送東西。我有個做信陽毛尖的朋友,有參與這項活動.
只能說命運這東西,讓人感慨。
瓜片據我所知,是目前中國綠茶中工藝最為複雜的,好的老瓜片是非常香的.現在市面上絕大多數是機制外山瓜片。喝上去真的讓人沒有好感。說不出來什麼特點。更別提什麼蘭花香了。本身瓜片的外形是很不討巧的,口感香氣做不好,就更別提讓消費者喜歡了.
機制的也沒啥好提的,瓜片還是手工的比較好.但是近年來越來越少了.
其實這也是沒有辦法的。需要的人力太多,正宗深綠掛白霜老瓜片,低溫高溫兩個鍋,連續幾天的拉火,沒多少人願意吃這個苦了,抬上抬下的。技術層面,拉的不夠,香氣不到位。拉過了,糊了。是個巨費人力的活。又不是流水線生產可以節約成本,做個茶還要三班倒的話,成本太高賣不掉.
手工制茶,先是放在鍋里炒,一個高溫,一個低溫。大約是一兩青葉一次。這就是兩道工序。好像是四兩青葉出一兩干茶。然後是啥我忘了,反正最後是拉火。累死累活做的產量也就是幾百斤一個茶季。去除人工成本掙不了多少了。還要瘦十來斤肉。
不過現在的人也會偷懶了,那個像草帽一樣的圓形竹簸箕抬上抬下太累,做個滑軌,竹簸箕放在滑軌上移來移去,省力多了,也算是技術革新了。
這門手藝和現在中國很多的手工技術一樣,在市場經濟推動下,願意做,會做的人越來越少,願意學的人也越來越少。主要是如今這個時代,願意為這種手工技術買單的人越來越少,政府如今的反腐,也起到一定作用。
沒有利益,就靠一張嘴說,這是你老祖宗留下來來的東西,一定不能丟這是不對的。沒有哪個爺爺願意看著自己孫子因為學個老手藝,餓得半死的。世道變遷,有些東西如果實在留不住,消失就消失吧。只能說是可惜了。
江蘇南京,雙面雲錦,古代生產的主要是用來做龍袍的,現在主要是給博物館做。全中國會的人不多於50人,需要雙人配合,所以基本是夫妻檔,工資的話,13年兩夫妻的月工資加起來不超過7000。換你你願意學這種屠龍之技?燒個電焊都比干他掙錢。
北京,皇家弓箭技藝,聚元號楊家,到現在這代當家的,名號的前綴是唯一傳人。沒人願意學的理由是,不掙錢。這一代掌柜以前是開出租的,因為開出租比做弓箭掙錢。現在好像媒體幫忙宣傳下,日子漸漸好過了。
十多年前在北京馬連道,所謂的蝙蝠洞老瓜片的價格是以萬為單位的,敢賣這個價格。製作的熱情還會高一點。現如今中國的茶葉市場,綠茶價格破千,老闆自己心裡都犯嘀咕會不會開價過高嚇跑客戶。所以,手工老瓜片出精品是越來越少。天氣的原因也是影響瓜片質量的一個因素,不是每年香氣都好。能喝到,是種運氣。
如果有興趣嘗試,先要幫你打下預防針.
瓜片的外形,在綠茶中算是丑的.或者可以說是最丑的.送人的話遇到不懂行的,會不太高興:葉片太大,外形不好看.
瓜片的香氣口感,不是所有人都喝的慣,有人喜歡豆香,有人喜歡板栗香,不一定都能接收蘭花香.而且每年的氣候也會有影響,質量不一定穩定.
瓜片的價格,要比其他名茶高.性價比比不了別人.
所以除非你確實是感興趣,不然我是不太推薦六安瓜片.這個茶屬於徽茶中名氣很大,但是就產量來說,算是比較小眾的.
至於購買,如果不差錢,我記得「徽六」這個牌子不錯。有一年湖南衛視天天向上節目做的安徽特產節目,裡面上了符離集燒雞,六安瓜片,蔣雯麗這幾樣東西.
六安瓜片挑的就是徽六的茶葉,他們老闆相當重視,自己親自上去宣傳.給天天兄弟和蔣雯麗泡茶.汪涵估計收了小紅包,好話說了不少.
買了送懂喝茶的人,這個牌子算比較拿的出手.
如果想只是嘗一下的話,注意看下某寶發貨地點是金寨,那基本也可以。
要求有點小高,又想弄點手工瓜片試試的,茶語清心論壇的金寨茶女家口碑不錯,可以入。我記得去年最後一批瓜片是200一斤,某寶店名忘了,旺旺號就叫金寨茶女。實體店在上海閔莘茶城189號.上海的茶友可以去現場試試.
3 太平猴魁
中國極品名茶,
全國十大名茶之一,產於黃山區新明鄉,尤以猴坑高山茶園所採制的尖茶品質最優,特稱「猴魁」。外形兩葉抱一芽,平扁挺直,不散.不翹.不曲;全身披白毫,含而不露;葉面色澤倉綠勻潤,葉背淺綠, 葉脈綠中藏紅;入杯沖泡,芽葉成朵,或懸或沉,懸在明澈嫩綠的茶計之中, 似乎有好些小猴子在杯中對你伸頭縮尾,有刀槍雲集.龍飛鳳舞的特色。其滋味鮮綠醇甘甜,香氣高爽持久,湯色清綠明凈,有爽口.潤喉.明目.提神之效。
太平猴魁這個東東,我第一次接觸是2010年在一位女性朋友那裡。該女為人豪放,視人間規矩為狗屁,只要不犯法什麼都肯試一試。這個頗和我心意。怎麼說呢,知乎兩性話題中點贊數最多的幾位匿名用戶和她是一個模式的。
她本身已經很奇葩了她老公更是奇葩。好歹一個老闆默默忍受自己妻子的生活問題無怨無悔。有時候我一直在想這是何等寬廣的胸懷。她兒子也是一朵小奇葩。十幾歲一米八幾大個子黑胖黑胖的。最喜歡唱貴妃醉酒。就是那個李玉剛版本的。有次聽見他捏著嗓門叫愛恨就在一瞬間我就菊花一緊。
我妻子平時不喝茶,有一次去她那裡人家客氣,給泡了一杯,喝後回家向我推薦讓我也去討一杯喝.
猴魁是她舅舅給她的。該舅舅在北京當官。什麼職位我不方便透露。只能說是他舅舅托我們那得一位企業家帶給他外甥女的。該企業家身價28還是38個億。手下兩家上市公司一家美國納斯達克上的一家是上海掛牌。如此牛逼的企業家屁顛顛親自送來的茶葉想必差不到哪裡去。喝上去一股奇香,味道濃而且滑。和泡茶的水肯定沒多大聯繫。我親眼看見是桶裝純凈水。是茶本身的內涵就豐富。
第一口奶喝得太好,在那之後我也去市面上找,喝著都不如她這個。
所謂一見楊過誤終生,出道就是巔峰,也是一種痛苦。
去年我在一個開茶葉店的老年朋友那裡又喝道這個味道。我問他買點,怎麼都不肯。說價格不貴他買的時候是大幾百一斤。總共斤把要自己喝。這個東西是他特地跑到山裡面,找熟悉的茶農手工做的。產地倒也不是什麼猴坑。
他的原話是要是他能進猴坑自己隨意挑選原材料。那他現在就在北京馬連道開個沒有門面的茶葉店。輕輕鬆鬆一年大幾十萬。因為北京有的是人不問價格要的就是市面上最好的貨。
雖然不是核心產地但是找的那個茶農幫他採的都是一芽三四葉。別人做都是烘乾兩次他要烘乾三次。
在他這種發燒友級別的人眼中。猴魁的講究可是非常大的。
要是有錢的。那麼谷雨後,折下一芽帶二葉的「尖頭」,作為原料。要求芽尖與葉尖等長,以保證成茶形成「二葉抱一芽」之外形,也叫一槍兩刀。。這樣的原料做出來,葉色蒼綠勻潤,葉脈綠中隱紅,俗稱「紅絲線」。有紅絲線的那基本是四位數價格起步了。細長身玻璃杯泡了,拍好圖片傳網上,喜不滋的開個帖子:某某年新茶猴魁與君共賞。
炫耀的姿態讓人恨得牙根痒痒。
至於製作時什麼布尖,捏尖的,我剛入門那年網路圈裡為了這個工藝大戰一場,一幫上了年紀的大叔動了真火,為了哪種方法製作的好互相開貼問候對方可能已經年逾八旬的老母。碰到這種情況我一般躲著走,導致我到現在還搞不清到底哪種才是華山正宗。
我個人比較接受的看法是工藝什麼的都是其次。最重要的是這個茶樹生長的環境。必須要是陰坡,日照陽光會不一樣,海拔不能太高。邊上要有竹林松林,這樣猴魁的清氣才能顯現。
那有人會問,這個茶到底好不好喝,我只能說個人口味了.
猴魁口感很淡,茶種所決定的。一是,柿大葉種的特點淡爽,二是,烘青茶本來就比炒青茶清淡,內含物質不易釋放。
所以你如果感興趣然後買了,可能罵街.這個要考慮.而且茶葉這個東西不像其他零食一類爆款產品好不到哪裡去也壞不到哪裡去..幾年前我在銷量前幾名的一家皇冠店裡買到用了染料的猴魁,店名叫徽桎茶行..第二個字可能錯了,反正淘寶賣猴魁叫徽什麼茶行的千萬不要買.
倒是比較推薦做猴魁淘汰下來的原料做的茶,魁尖.
外形不濟,喝上去感覺是一樣的.
評論區有朋友要看祁門紅茶,在這個問題我的回答裡面有寫過,有興趣可以看下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3602098/answer/28825096?group_id=665541433112956928#comment-111699530
在說明這個問題前,我先聲明,既然是十大名茶,就必然在茶品上有著過人之處。所以這裡不談論茶的品質,只談論推廣和市場。
一.糾正一個觀點,十大名茶的排名與名次無關。為什麼這樣說?因為這裡涉及了不同的茶類,有人紅茶,有綠茶,有烏龍茶,有黃茶,所以無法對比名次。這就好比馬、騾子、驢、駱駝放在一起,沒得辦法比一樣,雖然都是四條腿的,都是可以當作交通工具的動物,但是無法雷同。所以,十大名茶只能列出名字,無法列出名次。所以,所謂的前後排名,是不存在誰優誰劣的,不是說排在後面的就品質相對較差,題主邏輯上是錯誤的。二.茶葉的知名度,跟區域文化,區茶文化的推廣有著十分重要的關係。以西湖龍井為例,浙江省及為重視茶文化的推廣和研究,除了在當地相關大學裡開辦茶及茶文化專業,還通過旅遊、休閑活動、博物館等諸多途徑推進茶文化發展。因此,西湖龍井的出名,具了較深的歷史背景,有著較深的文化沉澱,在現當代也得到了一定的延續。與之相比,安徽的這幾款綠茶,由於產地比較分散,因此推廣力度不夠集中,形成了各自為政的狀態。顯然,推廣就存在難度。
三.本來,在中國綠茶的品類就比較多,產量也大,所以產品的推廣必須擰成一股繩,找准推廣的點,才能做得更好。然而安徽的三款茶在市場推廣中,還沒找到正確的切入點,因此,對於一些老茶客或者當地人來說,或許有些名氣,就普及率而言,就相對較差一些了。
四.祁門的紅茶,照理說,祁紅是世界著名的三大高香紅茶之一,品質絕對是可圈可點的,但是仍然是推廣的問題,缺少系統化的品牌導向,所以從市場來看,遠遠的不如正山小種、金駿眉來得有力。
由此可見,我覺得安徽的茶要出名,要推廣,要先找准產品,找准產品的切入點,另外也需要政府對茶文化推廣和支持,因為茶文化不單單歸於茶本身,還有很多地域、文化、民俗等因素,需要有一個推廣的計劃。
首先只有黃山毛峰 祁門紅茶 六安瓜片 三個穩坐十大名茶榜
太平猴魁在部分榜單中是十大名茶之列 涌溪火青只能算地方名茶 不夠格
下面是我的看法
一 安徽的名茶產地主要集中在黃山(古徽州)還有大別山區域,基本產於(黃山,六安,安慶,宣城)產地算比較集中。跟湖南福建相比地方小得多。
二 安徽茶葉的知名度和當年徽商的興盛離不開關係,如今徽商已經完全不存在了(徽商是徽州地區商人,和安徽商人不是一個概念),安徽茶葉整體影響力也下降了。民國時期上海百分之八十的茶行都是徽商(徽州商人)開的。但是現在,基本上十不存一,連徽商的名號都被整個安徽省其他地區剽竊了。
三安徽這些名茶產區人口一般不很多,黃山才一百多萬人口。因此產量方面黃山的幾大名茶之和可能還比不過安溪一個縣的產量。量少了,影響力也相對小些。
四 安徽名茶太大,幾乎每種茶都有。
綠茶 :黃山毛峰 太平猴魁 六安瓜片 敬亭綠雪 金山時雨 休寧松蘿。。。
黑茶:古黟黑茶 祁門安茶
黃茶:霍山黃芽
紅茶:祁門紅茶
不僅如此,僅綠茶里 烘青 曬青 炒青各種工藝都有。能叫上名字的茶葉中,安徽茶的種類豐富程度首屈一指。
但是帶來的問題是,這麼多名茶,反而分散了每一種茶葉的知名度。沒有一種能比肩 龍井 鐵觀音。例如在茶方面 都知道 浙江龍井 福建鐵觀音 江蘇洞庭 江西雲霧 雲南普洱。但是安徽呢,毛峰 瓜片 紅茶 知名度都差不多,誰都無法成為拳頭品牌。
五 安徽的茶普遍價格不高,比不上龍井金駿眉 大紅袍之類吸人眼球。也不像雲南普洱那樣適合市場去炒作。
六 茶企方面其實安徽茶企不算差,2014百強入了17。但是排第一的是安徽茶葉進口公司。。。總部還是在合肥。。。。 其他的天之紅之類的大部分茶企都是賣各種茶的,還賣其它省的茶,基本上只是銷售公司,根本不能保證原產地,因為最正宗的產區一般都控制在當地幾家企業手裡。茶企里最有代表性的可能就是謝裕大黃山毛峰了。但是這些茶企大多資本遠遠不如上面哪種茶葉銷售公司,市場推廣能力有限(這種茶企其實也不需要推廣,核心產區也就那麼點,基本上特供之後剩下的也不愁賣)
想起一個事 當年祁紅多風光,特供英國皇室,「下午茶」這個詞的由來也跟祁紅有很大關係。很長時間內,祁紅茶廠幾乎吊打全中國其他所有紅茶之和。但是國企改革之後,倒閉了!!!
最主要的還是經濟差異。正如@南有嘉木 第二點所說,當年的徽茶,正是靠著徽商的興旺而興旺。就好比如今的碧螺春、龍井靠著如今江浙的興盛而聲名遠播。
徽茶的整體質量也是非常高的。
龍井說實話,後起之秀(說後起之秀,是因為龍井成名於清朝,也就是乾隆這傢伙隨手封了幾顆茶樹,這貨出去玩一趟,封為貢品、御用品的何止龍井。龍井也就在
這貨手上才升為貢品。之前的貢品茶,有碧螺春,有毛峰,可是沒有龍井的哦)被稱為成當今第一綠茶,實在是商業炒作的事。
這跟浙江重點發展杭州是有關係的,所以江浙滬都稱杭州是浙江的吸血瘤,浙江離杭州周邊城市的經濟發展不起來都被吸過去了。這跟江蘇全面發展,確是不同的。
扯遠了。浙江名茶也不少,但是有經濟能力炒作的 也就龍井了。 紫筍茶、徑山茶由於各種原因,也就沒了名氣。
我就想知道,那些給目前排名第一的點贊的人,你們真的看了他寫的東西了嗎?
還是說,現在的知乎,只要字數多,就能得贊多?
開玩笑呢是嗎?
涌溪火青 曾經的十大名茶,現在好像不在其中了。
火青還沒上名。太平猴魁
首先,所謂十大名茶是根據什麼來排的?有沒有權威性?迄今為止,很少人能說的清楚!比如,《茶經》中說顧諸的紫筍茶很好,事實上其他人並不一定同意。至於說安徽的名茶,為啥沒有流行起來。是因為經濟實力,還有宣傳的原因。不過,總的來說,我在我的書《學茶記》中寫過,中國每個省都有好喝的綠茶,綠茶很難出省。茶葉的種類就像白酒一樣,到處都是地方品牌。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