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體編輯和新媒體運營的關係 ?
是否在某一程度上是一樣的?
我是一名在校會計專業的大學生,並自己申請了一個公眾號。 對新媒體(尤其是微信運營這塊比較感興趣)。 但是一直對運營和編輯的界限有點模糊。雖然自己每天也會看很多遍粉絲增長的情況。在微博空間廣告等。不過效果都不是很明顯。)不知道這樣是否也能算的上運營?我的微信公眾號屬於一個原創偏文藝的號。閱讀體驗自認為很輕鬆,沒有長篇大論。也想打個廣告(ToT)。 希望能得到更多的指導,自己也會繼續學習下去,多輸出。另外謝謝回答問題的老師們。第一次提問收到這麼多認真的回答。
(轉)
新媒體編輯&<新媒體運營
編輯是生產內容,運營是想辦法把生產出來的內容推廣賣出去。
相對於編輯來說,運營則複雜得多,曾經在做運營的朋友們的圈子裡傳播過這麼一個段子:
做運營其實很簡單,只要你掌握了:傳播學、營銷學、CRM理論、4P理論、市場調研、策略制定、推導創意、concept、受眾心理、整合營銷、新媒體研究、社會化營銷、微信傳播、BBS、SNS、EDM、門戶網站、戶外廣告資源、站台廣告、機場廣告、產品開發、交互設計、流程管理、報價策略、品牌洞察、渠道管理、供應商協調、談判技巧、互動策略、客戶關係維護、成本核算、大數據理論、PPT製作、方案邏輯、平台運營、用戶體驗、Excel資料庫、電視投放策略、網站刊例、報刊專題策劃、新聞采編訪談、軟文撰寫、slogan發想、產品文案、Social文案、措辭修飾、wording、格式、修辭、成語、歇後語、諧音、起承轉合、結構調性、主題提煉、摳圖、描邊、勾勒、光影關係、透視、景深、構圖、漸變、矢量、UI、渲染、濾鏡、字體設計、插畫、動畫、多媒體製作、3D、Cinemagraph、HTML5、canvas、資料庫、前端開發、PHP、net2.0、音頻音效、adobe premiere、FinalCutPro、audition、視頻拍攝、剪輯、特效製作、字幕、樓書、印刷廠打樣、印刷單價、宣傳別冊、DM設計、刀旗、易拉寶、模特資源、舞台搭建、舞美、音響燈光、機位、場館、六度人脈理論、二次傳播、熱點營銷、快速反應、效果評估、點擊成本、訪問人數、轉化率、跳出率、下載轉化、cpc、cpa、KPI、ps、ai、sketch、lr、明星資源、kol庫、稅點、發票等等,再加上多年經驗就差不多了。
突然看到這麼一大段話,朋友們可能懵了,這個段子當然是一個玩笑的說法, 一個人如果說是略懂或者涉獵,還是能夠做到的,但是要是能夠精通上面所有的東西就上天了。
這個段子為什麼能夠傳播的廣呢,因為它其實說出了運營們的心聲,這個段子充分說出了運營的特點,我們注意到其中有幾個關鍵詞:掌握、多年經驗、差不多。
所以從某種程度上可以反映出運營的這麼幾個特性:
首先運營要求技能全面(運營是個非常瑣碎的東西,瑣碎的同時也要求懂得多,什麼都要涉獵,舉個例子,比如你要策劃一場活動,就需要有組織策劃能力、基本的談判能力、基本的設計能力等等)
其次運營是一個要求實踐經驗的崗位(往往我們在運營一個項目,前期規劃的組織構架的過程中都考慮的非常系統非常全面,但是發現在實際操作中,情況卻千變萬化,在這個時候往往就更依賴你的實踐經驗。我們拿簡單的線下推廣中的發傳單為例,如果你真的對發傳單這件事情有經驗,你就能總結出在發傳單這樣一個過程中,在什麼樣的場景、什麼樣的時間發效率最高,傳單什麼設計轉化率更高,甚至手怎麼伸、話怎麼說都是有講究的)
最後呢,運營是一個沒有能力上限的崗位(在運營的過程中,你的各方面能力不斷提升,這是一個沒有能力上限或者說很難達到能力上限的個崗位。舉個例子,你去運營一款產品,產品用戶體量從萬級到百萬級到億級,哪怕僅僅做運營工作中的一個類目,對你都有不同程度的要求)
所以運營是這麼評價運營這個崗位的:
運營是個筐,什麼都往裡裝。
(運營很苦逼,什麼都要做,做不好還背鍋,但是運營又很博學,好的運營都是綜合能力超強的一群人)
所以運營就是一切能夠幫助產品進行推廣、促進用戶使用、提高用戶認知的手段。簡言之,一切圍繞目的的手段都是運營。
那這個「目的」又指的是什麼呢?
運營的核心目的就是讓產品活得更好、更久。
產品是有一個生命周期的,每個產品都要經歷引進、成長、成熟、衰退五個階段,而運營的目的就是讓這樣一個聲明周期儘可能地延長。
閱讀量下降,新媒體人的出路在哪!
請忽略這個有點危言聳聽的標題,今天內容主要是作為局外人的一些有關公眾號運營發現。
公眾號「產品菜鳥匯」是這些發現的主角,為做鋪墊需要把它的介紹放在在文章開頭。
菜鳥匯的泛目標用戶是互聯網從業或愛好者,對產品與運營感興趣的是它的核心用戶群。菜鳥匯定位並不高大上,內容深度與廣度也有待提升,把它當作自己工作心得與運營視角下案例分析的記錄與傳遞渠道之一。
用一句話介紹它的話「互聯網重度患者的個人公眾號,分享運營視角下的互聯網有趣好貨」
作為語文的學渣不擅寫作,不出意外的沒趕上微信用戶紅利,定位小眾更是讓菜鳥匯關注量提升的雪上加霜。經過昨天在朋友圈的癔症「騷擾」,目前菜鳥匯有1500人的訂閱量,算是提前超額完成2015年的運營目標。
「在自己的第24個年頭裡,好好運營這個號,將自己認為有價值的東西寫出來,讓這個訂閱號改革開放起來,做到在2015年的最後一天有1000人訂閱產品菜鳥匯」
沒有大號推薦,菜鳥匯的這1500人漲的並不容易,相信有不少在公司里全職做新媒體的比我更不易,他們能拿到工資跟少許的資源,但菜鳥匯關於什麼時候發想法啥還是有很大的空間。說下現階段的運營數據,不能說自己是用生命運營菜鳥匯,但也耗了不少休息時間。
http://weixin.qq.com/r/00h_ZvbEIqtdrbIF9x3B (二維碼自動識別)
現在公眾號漲粉吃力,但在一些許可權還是在慢慢的降低門檻,可以算是微信送給草根新媒體運營的彩蛋。這段時間陸陸續續的也有幸的收到公眾平台的「原創」、「讚賞」的功能開通邀請。
圈內吐槽打開率下降的聲音越來越大,包括一些被大家熟知的大號,50萬關注閱讀量不到1萬的並不少見。作為「進激」的小號的運營,同時作為局外人想說說這段時間發現的新媒體出路!
發現一:5個關注增長來源中的「其他」最給力。
你可以通過「搜索公眾號名稱」、「搜索微信號」、「圖文右上角菜單」、「名片分享」、「其他」5種方式獲取自己的用戶,這5個關注增長來源中的「其他」最給力,目前菜鳥匯65%的關注量都來自於這個「其他」,因為文章底部的二維碼大大的減少用戶對感興趣的公眾號的關注路徑,這也解釋了為何辣么多的公眾號在文章底部都要有二維碼。
原生的二維碼實在沒有什麼新意,缺乏辨識度,二維碼在一篇正文中還是佔到了一定位置的,所以更要與眾不同,具有新意,經常更換,現在常見的表現方式有:
1)長按:比如36氪這張,把二維碼作為了一種平面設計的元素
http://download.36kr.com/ (二維碼自動識別)
2)指紋:今年指紋長按識別的特別多,第一次使用的時候覺得挺新鮮。
3)動態:GIF的動圖式二維碼還是很別緻的,夠新穎。
二維碼常用工具推薦:
快手、視覺碼、美圖GIF、聯圖網、草料二維碼
二維碼除了能夠便捷獲取用戶,還有著很強連接能力,新媒體運營可以想想,除了文章底部外的其他二維碼使用場景。
發現二:1個能夠低成本並且大批量漲粉的活動
微信的活動運營與要達到的效果直接相關,是想拉新、擴大知名度還是增加黏性?如果是增加黏性那麼線上和線下結合的方式為最佳,比如沙龍分享會啥的。
http://weixin.qq.com/r/00h_ZvbEIqtdrbIF9x3B (二維碼自動識別)
送什麼都不如送錢來的簡單粗暴,「喜迎國慶」這種送支付寶口令紅包的方式,是經過自己親測並且效果很贊活動,單個關注量的獲取成本在0.8毛以內。
如果是企業服務號,並且有一定預算的話可以直接發微信紅包,目前玩這個比較溜的有「堅果手機發」、「百度服務號」。可以關注他們的號看看怎麼個發紅包方式,百度服務號每天都在發,堅果手機目前是在發布會才發。
要想打破「看了很多微信案例,可就不漲粉」的微信潘多拉魔咒,更多要做的是學以致用的實踐。活動的形式太多這裡就不過多的舉例,個人認為提升活動運營的能力在於平時的積累和思考。
發現三:乾貨點贊分享多,娛樂閱讀量大
我寫的一篇影評《夏洛特煩惱:我們看的是笑話,她看到的是人生》閱讀量達1179,是菜鳥匯第一篇閱讀量過千的文章,而點贊比它多的《在資本寒冬,如何裝X的融到錢!》閱讀量僅310,乾貨文章逃不出小眾的弊端。
自己是半個編輯出生,如果大夥真想看娛樂八卦這類文章的話,為了菜鳥匯的閱讀量也能夠滿足大夥的八卦慾望。為準確知曉關訂閱者的需求,還是數據說話,投個票「如果菜鳥匯發娛樂八卦內容你會取消關注嗎?」
發現四:新媒體除了公眾號,還可以玩頭條號。
在這個浮躁的網路環境下,會寫並且堅持寫的人很少,尤其是那些一直原創的新媒體運營的人。
當微信意識到原創比虛假繁榮的內容推送量重要後,開始在一些產品功能與運營資源上對原創訂閱號傾斜。除了等著訂閱號的恩澤,app「今日頭條」的頭條號也非常的不錯,尤其適合錯過微信紅利的原創作者,因為它拼的不只是你的關注量,還有內容的質量。
今日頭條的個性化的智能推薦系統,使得那些「姍姍來遲」的想寫點東西的人,不用苦心孤詣地熬過漫長的「粉絲培育期」,而能夠迅速憑藉優質內容獲得比訂閱號高出幾倍的曝光量。比如,我的頭條號「小賢愛百度」,只發了3篇文章閱讀量就到了47720,其中影評《夏洛特煩惱:我們看的是笑話,她看到的是人生》的單篇閱讀量為4.6萬,為公眾號菜鳥匯帶了400+關注量!
公眾號與頭條號的區別在哪?簡單的說,微信公眾平台是搭載在微信這一人和人交流平台上的一個副產品,但頭條號是用戶消費內容的上游,是頭條產品中最關鍵、也是最基礎的一個環節,所以頭條對原創作者的支持力度一定不會小。
以內容運營的思維做新媒體運營是最好的出路。
好的原創內容除這兩個平台,還可以在知乎、豆瓣、貼吧、經驗、天涯以及專業的垂直網站尋求曝光.現在菜鳥匯的每天自然增加關注量在10人左右,因為我也在其他平台做內容曝光而努力。
發現五:傳播效果,朋友圈&>微信討論組&>公眾號。
微信公眾號是一對多傳播,隨著訂閱號紅利落去與摺疊,訂閱號/服務號打開率持續走低。不少知名大V開始啟動個人微信小號,通過把小號加到5000人的好友上限,為朋友圈傳播做準備。
粉絲經濟消退,社群營銷興起,作為微信朋友圈之外的,微信群也是新的傳播陣地。微信群有著集中,連續,多對多,且長期快速觸達用戶完成互動的優勢。此外,在群體氛圍下,大家更容易形成相互感染的衝動購買行為。最後建微信群的第二個好處是群體可以通過直接分享建立更緊密聯繫,從而獲得更多的二次直接營銷。
就像我現在做的這樣,發一個紅包,再發想讓你幫忙傳播的這篇圖文,可以大大增加傳播效果。大概折算下3個渠道的傳播效果,朋友圈有效好友1000人&>2個500的討論組&>1000關注量的公眾號。
菜鳥匯的千人級發現就點到為止,會繼續努力運營爭取讓它在16年底過萬,那時候也會寫一些運營的發現。如果等不及,可以到菜鳥匯查看「不是史上最全的公眾號運營手冊」,但他的實用性估計甩了那些做微信案例分析馬後炮專家好幾條街道。
最後,作為菜鳥匯階段性的運營總結,也將這58天里覺得還不錯的文章進行整理,在菜鳥匯里回復相應關鍵詞即可查看。
如果你是大學生,這裡有簡歷模板與面試攻略。
--回復」群面「過來人的群面攻略總結
--回復「百度筆試」,查看百度筆試題庫
--回復「簡歷」,獲得10份互聯網專屬簡歷模板
--回復「阿里」,看我如何拿下阿里offer
--回復「百度」,如何進入百度做產品經理
如果你是在職或者創業,這裡有產品運營與融資商業計劃書撰寫的技巧。
--回復「計劃書」在資本寒冬,裝X的融到錢!
--回復「粉絲通」創業公司都應該用的推廣手段
--回復」書單「看產品運營應該讀的書
--回復「預運營」看早期產品如何進行運營
--回復「社招」看我是怎麼進百度的
http://weixin.qq.com/r/00h_ZvbEIqtdrbIF9x3B (二維碼自動識別)
以前帶新人的時候,我會這麼舉例子:
新媒體編輯就是個掌勺的,(做東西的)
他知道自己的餐廳類型是西餐還是中餐,是川菜還是徽菜,(符合定位)他更知道招牌菜是什麼。(優質產品or服務)新媒體運營是服務員(直面消費者)
他能知道用戶要點什麼菜(用戶需求)也能配合飯店的類型、後廚的庫存去給消費者推薦菜(立足定位,配合產品or服務)很明顯了,餐廳要想火,前廳和後廚不得配合好嘛。編輯,也叫半個文案吧,從區別上來說,跟運營專註的點不一樣,運營只需要能判斷什麼是好文案以及內容的方向即可,當然會寫當然更好,但是文案需要有文字功底和網感兼備。那麼運營就是需要能將各個點串起來了,需要統籌管理的能力。
作為一個新媒體狗給你一點建議同時講一講實際情況,甲方和乙方完全不同的情況,建議入職前先查明白。
一,新媒體行業沒有想像中新,比想像中累,做新媒體編輯和運營全在乎自己的定位,從編輯升級為運營是進步。
二,工作量簡直天啊擼,365無休,追熱點,工作的同時我會經常思考意義何在。可能還沒有愛上這個職業,已經累覺不愛了,一般公司做號都是一人多號,強大的工作量想做好一天中幾乎沒什麼個人時間,所以你再想想你為何入行,我在想想我何時轉行。
以上為工作2月的個人見解。建議學好技術獨自做號,市場是有的,不過如果入行後你將沒有時間,,你願意嗎?私以為或許自己把這個作為一個副業更合適,因為在新媒體公司的新媒體編輯那裡時間那麼的少,少到我的生活失去了質量。
補充:
就這個問題詳細來說(其實就是轉行後自己照樣可以做新媒體運營),就是掌握一定的技巧後,即便你在工作壓力巨大的情況下選擇改行,前提是你把技術學會(運營的入門很簡單)。你可以在工作之餘為自己做一個號,探索一個新領域把號慢慢做起來。作為一個副業來做。 目前答主才是初級運營吧,接觸兩個月,之前手上任務較多時,又想做到每個90分是很好的想法(不過透支時間和生命力)。所以只能有所側重。(這是一人好多號的情況)所以之前想轉行。。。。(其實我主要是不想因為工作降低自己生活品質) 如果一人適當的運營精選的一兩個號,那或許可以很好的學習到如何把事情做到90分到100分。那接下來定好職業規劃,在這個行業繼續努力下去就好。
目前先把經驗值攢夠,然後就可以自己做一個當副業了,並非要脫離這個新媒體行業,而是不只做一個新媒體編輯,摸清行業的脈絡流程,不要被公司限制住自己對新媒體的探索-。-區別就在於有無進行數據分析來引導下一步新媒體優化吧。
如果以下有任何一條擊中你,說明你正在做無用或者表面的數據分析
*把微信數據後台的圖截屏出來做工作報告,然而並沒有什麼卵用
*認為關注文章的閱讀數、點贊數、評論數就是數據分析
*微信更新的內容,是你「想」到的內容,而不是根據數據依據推動出來的內容
*你沒法證明產品轉化和你的微信運營有什麼卵關係
做微信運營數據分析核心點在於:你怎麼證明你的工作對公司有價值
顯然,以上提到的每一點,都無法證明你的工作非常牛叉,都無法證明業務轉化和你有半毛錢關係,都無法證明你的你更新的每一篇文章,是有依據的更新。
結果是:
1.微信閱讀高評論多的時候,領導同事說,好耶,然後就沒有然後了。
2.領導說讓你更新什麼文章就更新什麼文章,反正大家都是拍腦袋決定寫什麼,那就聽領導的
3.你漲薪無望,因為你在老闆眼裡,除了能每周寫3篇文章,你還能幹嘛
4.你進步無門,你壓根不知道內容吸引的是什麼用戶,吸引了多少用戶,轉化了多少用戶
如果你可以利用數據告訴你的老闆,你的工作對公司有這樣的價值:
你會說:「在x天的周期內,零成本,通過微信引流100名潛在付費用戶,實際轉化34人,(舉例產品單價1000),共獲得收益34000。」
你的老闆會給你一個擁吻說,小張啊,我想給你談談給你漲工資的事情,萬事好商量嘛。
所以問題確切說應該是:如何做能證明和最終轉化有關的微信運營數據分析
要想做好微信效果數據分析,就要設置好,微信轉化路徑,這裡舉例把最終轉化結果作為最終轉化目標(如果你的產品是社交產品,那你想清楚最終目標是什麼),從一個陌生用戶閱讀你的文章開始,這就進入了一個轉化漏斗。在轉化過程中,你可以設置多個轉化環節,你也可以理解為是為了達到最終轉化目標而設定的分目標。
具體執行起來會,你可以得出來這樣一條路徑
第一步:通過微信文章獲取來閱讀文章的用戶
注意,文章內容本身要和產品相關,不要把注意力放在閱讀數和評論數上,你要記得你最終的目標是轉化數字,所以做金融的產品不要發泡澡的文章,做汽車的產品不要發星座運勢的文章。你要給目標用戶提供一個他們真正受用的內容,金融產品講講怎麼理財,汽車產品講講10萬左右買什麼車好。這裡聰明的同學會提問,為什麼是10萬左右的車而不是30萬呢?沒錯,你還應該非常了解你的用戶,到底是什麼年齡、什麼收入、什麼興趣的人群,去做和他們相關的內容。
第二步:在文章底部留下一個轉化點,你可以留下一個QQ群,加群數字為第一個數字考核點
在文章結尾,可以留下一個QQ群號或者微信群號。當然你要說清楚,這個群能給用戶帶來什麼好處。如果你是一個理財網站,你可以告訴大家這個群只討論個人理財相關的內容;如果是一個汽車產品,你可以告訴大家這裡只討論改裝車的內容。當用戶加進群里之後,你真的要給用戶提供價值,這時候加群的用戶數字一定少於瀏覽文章的用戶數字,這就進入了一個漏斗。然而你不再是接觸不到用戶了,你可以針對用戶進行下一步篩選了。注意,要特別提的是,這裡講的,不是告訴你「套路」,這裡講的是,讓需要產品的用戶,能確確實實的從你的產品里得到他們需要的好處,而不是騙人。
第三步:在QQ群,安排銷售人員和用戶建立聯繫,和銷售建立聯繫數字為第二個數字考核點
先說在前面,注意,銷售需要是顧問室銷售,不是強行推銷!不是強行推銷!不是強行推銷!找到產品的目標用戶,把產品客觀公正的介紹給用戶,產品是確確實實幫助用戶解決問題的。ok,現在你需要找到需要你產品的用戶,並且和他們建立聯繫,解決用戶的任何疑問。和用戶溝通的過程,微信運營也要全程參與,因為用戶的需求反饋,也是微信內容製作的依據。和銷售建立聯繫的用戶數字一定會小於加群的用戶數字,這是漏斗的下一個環節。
第四步:和用戶建立聯繫後,第三個數字考核點是用戶付費轉化數字
這一點很容易理解,和銷售建立聯繫的用戶,在聽取銷售同學對產品的介紹後,有的用戶對產品並不是剛性需求,只是做了解而已,有的用戶確實需要產品,做了付費選擇,真實付費的用戶數字,一定小於和銷售人員建立聯繫的數字,所以付費的用戶,就是完成了最終轉化的目標。至此,你從微信這個渠道開始,監測到了用戶從獲取到轉化到所有環節。所以你看到微信運營數據分析,需要分析的,是對業務有幫助的數據,而不是停留在表面的一層閱讀轉發數據。
第五步:優化,通過數據反饋調整內容、產品、轉化路徑
千萬別覺得用戶付費了,所有的工作就算完成了。還有一個重要的工作,就是調整優化自己的工作,包括每一個環節的優化,包括營銷內容的優化,包括產品著陸頁的優化,包括體驗產品的優化,優化工作無窮無盡沒有結束的一天。你可以通過用戶調查,更清楚用戶需要什麼樣的內容,這樣你製作內容就更有針對性;你可以通過查看轉化環節,哪個哪個環節的數字突然縮窄,意味著在這個環節轉化出現問題,所以去調整測試;
今天聊的是如何做微信運營數據分析的問題,更是數據思維方式的問題。非常需要強調的是:數據分析指的不是一個工具,而是思維方式!數據分析要做到的,就是能幫助產品帶來更好的結果!
下面這張圖是一個吃火鍋的圖片。
其實我想說的是,你並不知道坐在你旁邊,自己一個人去吃火鍋的老伯,真實身份是另一家火鍋店的老闆。他正坐在這裡去數這個晚餐時間段這家餐廳的客流,即使是火鍋店這樣非常傳統的生意,它仍然需要數據分析的思維。
關於更多互聯網市場、運營的可以落地到工作中的知識,推薦戳:系統學習互聯網市場、運營
我更希望的是,
有一天,做營銷工作的同學,不再刷數據
有一天,做營銷工作的同學,學會對自己業務有效的思維和方法
有一天,大家不再把營銷工作等同於忽悠
有一天,每個產品都在腳踏實地的做事情而不是看表面
就說到這裡吧。
一個不健全的新媒體部,新媒體運營必須掌握如下技巧,1、文案技能2、設計技能3、運營技能4、商務合作拓展技能5、客服技能一個健全的的新媒體部,包含以下崗位(崗位不限人數)1、文案2、設計3、運營4、BD5、客服所以,請自己體會編輯和運營的關係
這個問題其實不難理解
新媒體運營範圍會更廣泛一些,就如一個多面手,需要考慮用戶喜好,時時數據,時時反饋,因推廣渠道不同準備的套路不同,跟不同人說話角色扮演不同。說白了有點「人格分裂」
新媒體編輯目前編輯的活不僅僅是文章的排版,比如我這個公眾號的定位就是筆記毒舌的,那你的文字就不會經常呆萌,經常高冷。
從關係來說兩個崗位會有很多的配合
比如這篇文章發布出去傳播不行,編輯就可能要考慮這個文章標題是不是不好,或者內容不是很吸引。
比如最近要搞個活動,運營會把方案給編輯,來吧幫我把這個活動方案用篇文章寫寫。編輯就是根據本身公眾號的角色定位,以一個吸引人的口吻把活動說的簡單直白,而且有參加的慾望。
又比如運營覺得最近粉絲活躍度不行啊!要不要來場活動激活一下~這個是從運營的數據得來(運營要時刻關注數據)
又比如最近新進來的粉絲量不夠啊!是不是應該搞個傳播的活動,或者來一場推廣。
總的來說:
新媒體編輯:細活乾的越細越好(有深度)
新媒體運營:粗活乾的粗細交錯(要有廣度又有深度)
社群頻道不錯,提供的都是新媒體乾貨內容,可以 關注下。微信搜索」社群頻道「即可。
一個是編輯一個是運營你自己體會一下。
編輯就是采編好文章發出來over
運營就是定位你的媒體、豐富你的內容、經營你的粉絲、運營你的項目
而這些基本屬性在大多數公司都是歸屬於新媒體運營部門的1人或者2人的呵呵噠
現在的新媒體運營崗有一個好處,你想幹什麼放手去乾沒人管你,因為領導除了會看看數據也不知道怎麼管你
現在的新媒體運營崗有眾多壞處,你不知道該幹什麼的時候連學習的時間都沒有了因為你是公司身兼最多職費力最不討好的一個人。
其實我想說的就是,新媒體編輯有意思,新媒體運營更有意思,前兩天有人在朋友圈發了這樣一篇文:
有興趣的可以去朋友圈搜一下,但是我覺得兩個字評論這篇文章:
片面!
於是我為了讓那些正在學習新媒體專業的孩子們有一點信心,寫了一篇回絕的文章:
鏈接在這裡: 這篇文章讓每個 新 媒 體 運 營 都想跟作者撕逼
噢,對不起,沒有講清楚嗎?
要麼去看看這篇文,要麼請記住這句話:
我為什麼愛新媒體,因為我參與了這個時代
跑題了嗎啊啊啊啊!
--------------
因為寫了這個回答,公眾號每天都有知乎小夥伴加關注歡迎歡迎么么噠
但是這只是業餘時間自己搞的一點興趣愛好
所以想來學習新媒體的童鞋還是不要報太大希望了哈哈哈
這個公眾號最重要的還是和上帝聊聊人生。嗯。
想好再戳關注啊么么么
不要催更,我又沒有KPI壓力,想什麼時候更就什麼時候更……新媒體編輯和新媒體運營的關係
這個問題,很多人都會問到,而且大部分人會將新媒體運營等同於新媒體編輯。在這裡,我就好好說說自己的一些感受。
其實,也可以理解為編輯跟運營的區別,新媒體不同於一些互聯網渠道,內容是新媒體接觸用戶,轉化用戶非常核心的部分,缺少文案思維,運營思維,不管是新媒體編輯,或者新媒體運營,都做不好。
新媒體編輯,我更傾向於定義成內容運營
與新媒體相對的傳統媒體,編輯更像是信息發布者,編輯整理內容並對外發布,需要保證頻率質量,內容的新鮮度等等,但是新媒體是與用戶更緊密連接的,用戶接受方式的改變,存在渠道的轉移,影響著新媒體陣地布局。
因為這樣,編輯不在是單純整理所獲知的素材,而更傾向於根據用戶的需要,確定相應的展現方式及內容,或者是文字,或者是圖文,或者是特別的內容。編輯需要的技巧,除了文案能力(寫中用戶心裡想要的文案),還需要了解更多新媒體用戶習慣下的內容展現形式。
這些內容是連接,甚至編輯一串符號,都可以是一個優秀的新媒體編輯的內容,只要這能夠讓相應想要連接的用戶能夠讀懂,並且覺得有用。
微信公眾號的編輯,新浪微博的編輯,各種新媒體渠道的編輯,如果沒有用戶思維,沒有運營思維,很難會做好新媒體編輯的,最多就是做一些內容孤芳自賞。
新媒體運營,需要的是思維的高度
很多人理解新媒體運營,就是做公眾號的之類的,但是一個優秀的新媒體運營,並非這麼簡單就可以概括。新媒體運營,針對不同的運營方,會有不同的角色定位。但是,不管角色怎麼定位,有幾個東西都不可以缺少。
了解用戶的能力,明白用戶行為的路徑,就算簡單就公眾號粉絲而言,如何吸粉,轉化粉絲,活躍粉絲,裂變粉絲,用戶行為變化的原理,路線都需要設定相應的運營方法。
整合營銷的能力,整合營銷,包括整合粉絲的社交價值,整合品牌營銷轉化價值,整合社群價值,這些思維並非做一個號,或者投放一些內容就可以短時間快速擁有的。
太多新媒體運營人容易針對某一點鑽進去,糾結粉絲,糾結內容,糾結轉化。但是如果從商業思維,用戶理解角度去看,或者新媒體運營會很不一樣。問起一些新媒體運營的人,很多都知道一些常規的新媒體運用技巧或者套路,但是,一旦換了一種方式,就會變得水土不服。運營並非是打雜,更應該是連接,轉化。
問新媒體編輯跟新媒體運營有什麼區別
新媒體編輯是內容運營,提供給用戶適合的有價值的內容
新媒體運營是連接轉化,滿足新媒體運營的核心訴求,連接資源,營銷轉化
新媒體編輯,只要努力,多去理解用戶,理解新媒體渠道,多一點營銷轉化的思維,最終可能走向牛X的段子手,但是也會成為厲害的新媒體運營。
新媒體專業的我來露一下臉…(??ˇ?ˇ??)
—————————————————我的課程內容應該都在裡面了。本質上是有區別的。
新媒體編輯主要做一個訂閱號的編輯,文章可能是自己寫,也可能是網路上找的。
而新媒體運營不僅要做編輯,還要結合每天微信後台的數據進行分析。前期需要對自己的產品有一個定位,即:你的產品針對人群,想做什麼,以及未來的一個發展方向。
第二:結合自己的產品進行編輯,編輯好了,不僅僅是發給你的粉絲,也要發給潛在的用戶,而潛在的用戶是需要自己去找的!
第三:推廣,即讓更多的人知道你的微信號。從本質看新媒體人發展路徑。
——進對門,做對事,走對路。你在公司里一個人負責微信公眾號,沒有選題,策劃,每天推送大部分複製粘貼,老闆還要求你分分鐘做出10w+卻沒有任何預算,你感嘆,新媒體的前途在哪裡!於是你換了一家廣告公司,在social被炒的火熱時,被分配到了微博和微信的維護端,同樣是做新媒體內容,想不出好的創意還被領導批評沒有網感?你奔向看似一片光明的新媒體工作,卻掉進了腳下的一個個陷阱里。那麼新媒體的本質到底是什麼?你必須先理清這四個概念:編輯,運營,廣告,市場。編輯的起點是傳統媒體,這裡面,記者編輯的工作本質是:做有價值的信息生產。這項工作需要不斷打磨自己的寫作功底和積累自己素材的,是一項極需要耐心和韌性的手藝活。如果你想成為一個對文字有追求的手藝人,在媒體業高速發展的時代,切忌浮躁,不要心急,完整的去走完一個個輸入輸出的過程。
隨著媒介的高度融合,信息大多時候流通在互聯網上,媒體業在轉型,「內容產品化,產品服務化」的轉型過程中,產生了新媒體運營這一職位來負責網站,微博,微信端的信息傳播,這項職位要求從業者具備排版整合,分析數據等技能,但寫作能力才是每一個內容從業者的核心技能。
運營的起源是互聯網行業,隨著互聯網的高速發展,今年「新媒體運營」成了熱門崗位。但是這裡的新媒體運營和媒體業的新媒體運營本質是不同的。我們要清楚兩點:
1.運營的本質是連接產品和用戶。2.新媒體運營是運營職能細分下的內容崗位。所以做運營,一定要有目標導向意識,要抓住直面用戶的機會,提煉出對產品的分析。學會向產品要數據,再通過數據進行產品迭代,分析轉化率。對於新媒體運營而言,要把握好三點,
一,是主動分析內容,提煉用戶的轉發率。二,分析客群,用戶的喜好,通過內容數據來觀察用戶反饋,促進內容的組織,選題和策劃,通過數據來判斷用戶。三,積極與用戶互動,互動越頻繁,用戶的反饋越強烈。掌握好內容和產品的想通的思維模式,就會有很大的成長空間,如:論壇運營/新媒體運營—用戶/活動運營—產品運營。廣告:關於廣告,有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為誠品寫文案天后李欣頻是中文系的,台灣意識形態與後現代廣告之母許舜英是中文系的,奧美首席執行長庄淑芬是歷史系,我們所熟知的廣告名人大多數都非廣告系出身,這背後的原因,我一開始始終沒想明白。直到聽到這麼一句話——廣告的本質是流行文化。頓時大悟。做廣告做的是一種流行文化,一種有態度的傳播。從某種角度看,廣告本身也是一款產品。
所以最終你會發現,廣告是一種商業藝術,如果一味的追求商業,只想著營銷策劃的事情,對於廣告從業人員的成長是不利的。做產品文案的,應該是真誠而又有手段的去推薦一款產品,而不僅僅是為了提高銷量。如果是廣告的本質是為了提高銷量,那麼「打折」應該是最好的廣告語了吧! 優秀的廣告人,不一定要成為藝術家,但一定要懂流行文化。
品牌:做品牌是企業在市場營銷上的一個關鍵環境,尤其是在同質化嚴重打價格的領域,做品牌就尤為關鍵。而品牌從業人員,如果有機會的話,進入一個好的甲方平台,在那裡能夠學習的更全面,學會整合資源,跨部門對接等。而且要以一個企業家的要求來提升自己,不要偷懶,多接觸銷售,渠道,物料,供應等,使自己更了解產品,更了解行業,這樣會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同時,很多的廣告公司轉型做營銷,以創意為劍,向市場出擊,其實本質也是在做品牌。去服務不同的公司,滿足他們的市場品牌需求,其中要注意的是不太階段的公司需求不一樣:初創公司希望能夠梳理整個生意層面的營銷問題,解決品牌命名,產品定位策略,傳遞信息等問題,而成熟公司介入主要業務,讓產品傳遞給消費者的方案更創新和傳播性。所以品牌從業人員從這樣的廣告公司作為切入點,去學習提升,積攢經驗,再去甲方學管理制度,也是一條不錯的路徑。
從編輯和產品的角度看新媒體運營,是殊途同歸的。只要你有一手做內容的好手藝,在這個知識經濟崛起的時代,前途一篇光明,越往上發展,兩者的界限就越模糊,而產品思維的重要性變得越大。從南方都市資深主編轉型到熱門公眾號主理人的咪蒙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
但廣告和品牌關係就複雜的多,一方面很多廣告公司在轉型品牌營銷,創意不再為王,創造才能產生價值,另一方面廣告和品牌大多時候是甲方乙方的關係。至於入門先進甲方還是乙方,最重要的是:好的平台是關鍵。完結。請勿轉載,謝謝。更多內容請關注公眾號: 七飯了沒歡迎來勾搭作者(??ω??)??簡單來說,編輯就是編輯文章,營運就是活動營運,生動的來說就是編輯是生孩子,營運是養孩子
整體而言,運營&>編輯。
編輯更多注重內容的產生(GC)與內容的發布(CP),編輯信託於內容而存在。
運營則「高大上」許多,任何一個信息(或者叫內容)的傳播過程,都需要平台,平台編輯給不了,編輯是用平台的,信息的傳播過程還需要接受者,接受者編輯給不了,編輯是只是完成知會發送給接受者,所以新媒體運營包括:平台搭建、內容編輯、平台推廣、市場調研、內部溝通(產品)、客戶溝通、後勤保障(融資與投資、團隊情緒與專業技能等),夠忙活的。
所以一款APP就可以成就一個公司,運營一款APP,你就是老闆,A輪、B輪、C輪的融投資。編輯就是總監,掌管信息源對介面之間的幾乎所有事務。
編輯苦逼,優質的編輯超專業。運營苦逼,弄不好就集體被裁。記得去年一篇文章《新媒體運營編輯的出路在哪裡?》爆火,我都沒有點開看過這篇文章,光看標題就覺得可笑。運營和編輯明明是兩個天差地別的概念,卻總被人攪在一起。搬磚和寫文是小編要做的事,然而這只是新媒體運營的冰山一角。現在新媒體的專攻型崗位越來越多,尤以內容運營和社群運營為主,編輯包含於內容運營之中,內容運營又屬於新媒體運營。現在你知道一個新媒體運營把自己當成「小編」是做么狹隘的一件事了吧!
看不到未來的人,只是因為你的視野範圍太窄。
編輯確實是新媒體運營應具備的基本素質,也是判斷新媒體運營實力是否過硬的重要指標。一個好的編輯能夠洞察人性,找到共鳴,甚至寫出10W+的文章。然而新媒體運營才是能夠和企業共發展同進退的人,他們能夠和用戶打好關係,為了企業的利潤和轉化率絞盡腦汁,這些是編輯們甚少考慮的。
編輯和運營,要分清概念。
-------------
更多新媒體知識,還請關注公眾號邊鐵軸(ID:bianyx_0117)
邊大娘,新媒體從業近三年,擅長內容和社群。文章曾發布在頂尖文案、文案君、首席品牌官、姑婆那些事兒、91運營網、鳥哥筆記、人人都是產品經理等大號及平台上。筆名甚多,如邊大娘、邊鐵軸、邊邊,很少使用本名,你也不需太在意。
新媒體編輯屬於新聞采編,新媒體運營屬於媒介經營與管理,兩者不屬於一個門類。但在實際操作中很多新媒體將編輯融入運營之中,或是在運營中併入編輯。所以說理論上區別對待,實際操作中二者兼有。
我們是北京的一家創業團隊,誠意邀請一位文案佳、腦洞深,對新媒體有一定理解,對婚慶行業感興趣的人才加入。歡迎自薦和推薦,簡歷可以發至:hr@hunliyun.cn
新媒體運營和編輯都做過,感觸比較深,用自己的經歷來回答下這個問題。
來看看我做新媒體編輯時,領導要求每天的工作內容是這樣的:
我們是一家輸出深度產業文章的媒體。1.周末開始想選題、找熱點,周一開選題會確定大致內容,周一~周五之前交初稿、審稿、定稿、排版、推送;2.找優質文章,作者同意轉載後,編輯成文;因為媒體的關係,大部分時間是花在內容本身,因為編輯崗位的關係,主要的工作內容是:選題、組稿、編輯排版。再來看看我做新媒體運營時的工作內容:
1.根據用戶行為確定微信公眾號的內容格調、設計內容體系:專題、語音、活動三大板塊為主;2.制定粉絲互動策略,建立相關社群,拉新用戶、活躍用戶;3.建立內容合作渠道,做公眾號推廣工作;4.每周彙報微信數據情況,了解並分析用戶行為。……可以看出,新媒體運營和編輯還是有很大的不同,編輯更重視內容本身,所以可以看到很多招編輯都要求:文筆好、能夠策劃專題,財經、科技、金融等方向的編輯還需要對產業有相當的了解,這個崗位看重的是內容的質量;而新媒體運營,更重視「運營」這一層面,這個崗位看重的是「拉新」、「促活」、「留存」、「轉化」這幾個運營的大指標。
很多人常常會誤解新媒體編輯就是新媒體運營,是因為我們常常定義一個公眾號運營好壞的標準是「閱讀量」,而能夠影響閱讀量的往往就是標題、圖片和內容,這是編輯的工作職責範圍,也同樣是新媒體運營的KPI之一。
實際上,不同的公眾號定位是不同的,不能以偏概全,不是所有的公眾號都用「閱讀量」來衡量,諸如電商一類的公眾號,可能更看重的是銷售量。所以,新媒體運營會比編輯更重視公眾號本身的運營狀況。推薦閱讀:
※什麼是新媒體?
※如何運營好新媒體矩陣?
※新媒體運營的工作前景怎麼樣?
※傳統媒體向新媒體轉型,如何做出新媒體的「新」?
※新媒體的未來發展方向在哪?
TAG:新媒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