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凰單叢是不是比武夷岩茶苦?


岩茶和單叢的製作工藝差不多,但品種特性以及種植環境不同,二者區別還是很明顯的:

單叢的種植海拔總體會比岩茶高,稍微好點的在六百米以上,更別說烏崬上面的茶了,海拔越高,茶中的茶多酚含量也越高,茶多酚融於水的味道就是苦和澀,沒記錯的話平均含量在29%左右,這在所有茶類里是很高的了,還有單叢的水浸出物也高,浸出物直接關係到茶葉耐泡度。所以單叢給人感覺濃烈,力道足。

相反的,對岩茶而言,適度的海拔是需要的,但岩茶裡面好的正岩茶海拔在100到300米左右,其他像吳三地這些地方,也都不會超過800米。地域條件不同,正岩茶之所以好,在於其生長環境,跟周邊植被,光照,濕度,土壤成分有關。岩茶是注重「水」的,在焙茶上,相對來說火候會比單叢高一點,打個比方,注意,只是一個比方,不代表所有,輕焙火的岩茶,按我自己平時焙法,火候溫度在110到125度左右,時間起碼六個小時以上,火才吃的進去,茶葉才會焙得透。要是換成單叢,這種溫度和時間,差不多是濃香單叢了,而且容易焙出苦味。

茶葉的苦一般從哪來:

按工藝來看,不管是岩茶還是單叢,做青走水不到位,會造成苦水。茶葉採摘得太嫩,也不好做青,嫩葉做出來的茶,往往茶味會重一點,在焙制的時候,若時間火候把握不好,苦水也會被焙出來,嫩葉含苦澀物質多,比如咖啡鹼。還有雨水青就更不用說了,同樣做青困難。即便有些茶做青過關了,再精製焙茶階段,火沒吃進去,半生不熟狀態,有的也會出苦味。一泡茶好不好,在做青階段就已經基本定型了,做青做不好,後面怎麼焙也都沒用,所以很考驗做青師傅的本事,在制茶時期他們一天拿三四千的工資很正常。

再按採摘季節來看,春茶不論,夏暑茶的茶味比較重,做出苦澀水的幾率比較大,也是因為夏暑茶所含咖啡鹼比較多,還有其他茶多酚,當然了,做青師傅厲害的,夏暑茶也能做出好品質,甚至有讓人錯覺是春茶。岩茶冬片(單叢叫雪片),香氣高,水薄,但不適合焙太高的火,否則也是容易焙出苦水。

上面說的都無關價格檔次,茶味的苦不能只認定低檔茶才有,這是明顯誤區,很好的茶青原料被做壞了就是做壞了,一樣也是有缺陷的茶,而價格低的茶也有不苦不澀的。還有,茶味的苦跟是否電焙或炭焙沒關係,關鍵是在做青。

「鳳凰單叢是不是比武夷岩茶苦?」其實是個偽命題,二者只要工藝到位,都不苦。只是單叢因品種特性的原因,滋味給人感覺濃強,加上內含物豐富,出湯時候沒把握好,茶味就比較重,喝不慣的人會覺得濃郁,才覺得苦,讓重口味的人來喝或許就覺得還好。

————

以上僅為個人看法,希望能給題主帶來參考幫助。不足之處還請諸位多指正。


武夷岩茶,我喝過幾次。

第一次喝是初中時期,做客,伯伯誇其珍藏岩茶,一喝,讓我驚嘆世間為何會有如此味道的茶葉。此後對此類茶很唾棄。

第二次,大學剛畢業,閑逛茶市,經不住賣岩茶老闆勾搭,便坐下飲茶。老闆好客,取了標價850一斤的岩茶沖泡。咦,這口感還行啊,跟單叢的味還有點接近,一聊,也是碳焙茶。如此

第三次,在深圳,遇一老伯,聊得來,隨送我一小盒茶,裡面兩泡,差不多18克左右吧。被告知是一領導贈送。回家喝了一泡,讓我對岩茶有了徹底的改觀,原來這貨還能這麼好喝。

後來聚會幾次茶座,再偶喝幾次。

·········································-----·······························

還是先談一個問題再講故事吧。單叢的"苦「與」澀「,它們是分家的,分家的!澀感,在我的見解中,是完全可以去除掉(這裡只講頭春茶)。茶葉的殺青做青合規,炒青火候掌控恰好,那麼這麼一款茶後期隨意烘焙都不會帶澀。若茶青沒處理好,後期的碳焙也可以消除澀。碳焙還不行,那交給時間吧,它能解決掉--澀。

·································-----················---·----······························

我喝單叢長大,亂七八糟的貨色都喝過。苦,這個定義有時候很尷尬。

大學時,偶得同寢室相贈-毛尖茶-一罐。開始喝那段時間超級喜歡,扔幾根到水杯里,水就變得甜甜的,好滋潤,茶水帶著淡淡的香。再後來偶爾一次,我沖泡單叢,隨帶也想用蓋碗試試毛尖。因不懂,下的量如單叢一樣,8分蓋碗。洗茶出湯,空氣的香變得很怪異,入口一喝! 黑線滿滿,為何會這麼苦······

再一次,大學好朋友,湖南妹子,來潮州玩。

好客的我,必定好茶招待,泡上了我自己最喜歡喝的鋸朵仔。這條茶的火候很好,香足水滑。無奈對方第一次喝單叢,苦,是她對單叢的第一印象。那一刻我懷疑是不是我味覺出問題還是經常喝重口感的茶,對一般的苦會選擇性過濾掉。

不甘心,再泡上高山柚花香,如此贊的茶,也只是換來一句:比剛才那個好,沒剛才那個苦。

好吧,淡淡的拿出雪銀花,這種烘焙時間超級短的茶葉,此茶底蘊不足,嗯,對她口了:香,水甜甜的,不怎麼苦了。

她喝習慣綠茶,鐵觀音。

對此,茶葉的苦感,因人而異,因茶工藝而異,因你的口感接觸面而異。譬如:我感冒時,試喝什麼茶都是苦。再如,雖我岩茶喝沒幾次,但還是認為單叢不會比岩茶苦,我任性。

這是我的個人見解,不代表所有人都會有我如此的感受或者遭遇=。=所有,你懂的


首先,我要為單叢證明一下,好的單叢是不苦的,而且沖泡10多道仍然香水口感很佳。雖然我不是單叢茶客,但是圈裡的好友是賣單叢的,喝過烏崬的八仙,通天香等高端茶,那茶的味道絕不輸給武夷岩韻。單叢有單叢的特點,同是烏龍類的茶,論好壞真的是不分伯仲。

其次,我們來說說單叢的苦澀感,不是正山的茶,自然會品質較差一些,單叢的澀感終是會在比較差的茶中表現出來的。這和岩茶的半岩差不多,你怎麼喝都會感覺得到美中不足,不是苦澀未退,就是茶湯不清,甚至於有些焙茶做得不好的,有香無口感的也很多。單叢也是如此。既然沒花很多錢,就不要過於苛刻。能有幾道茶喝出屬於這種茶本身的特點,那就已經不錯了。


做得低檔的茶都苦吧,茶梗子挑得不徹底。


主要是還是看你放了多少茶,放了多少水,悶了多久·········而單叢主要是喝它的蜜韻回甘,不先苦一下,怎麼體現後面的甘甜呢····


鳳凰單叢和武夷岩茶都不苦,至少不比綠茶「苦」。

但是,很多茶友在學茶之路上,對茶的評價標準已經被信口開河的科普文章、天花亂墜的軟文、胡說八道的培訓以及百度百科給搞得一塌糊塗。就像@林勝說的那樣,「這種烘焙時間超級短的茶葉,此茶底蘊不足,嗯,對她口了:香,水甜甜的,不怎麼苦了。她喝習慣綠茶,鐵觀音。」

單叢、岩茶都是中國茶葉發展史上誕生時間很晚的品種,種類繁多,傳承無序,學習起來的確很困難,就算在同一座茶山上,對於同一種茶的描述,兩家茶廠也可能大相徑庭。

得益於淘寶、微博以及各類電商的大力推廣,各種垃圾單叢、岩茶遍地都是。這些茶的工藝特徵有三:茶青品質爛、發酵程度輕、電焙。

這些茶的品飲特徵也有三:不能用沸水沖泡;香氣濃艷,香浮於水,不溶於湯;葉底青綠,不耐保存。

這種茶,一旦水溫過高,或者浸泡時間稍長,就會變得既苦且澀,無法下咽。

漫畫家方成多年前,在潮汕地區第一次喝到傳統工夫茶時寫了一首打油詩:

「此間喝茶講功夫,大把茶葉塞滿壺。初嘗味道有點苦,苦盡甘來好舒服。」

傳統的工夫茶,投茶量極大,沖泡之後,茶葉會漲出壺或蓋碗口之外許多,要用蓋子儘力規攏才能繼續下一道的沖泡。這樣的沖泡習慣,如果不是發酵程度高、炭火焙透的好茶,人的腸胃是受不了的。

總之,單叢、岩茶的「苦澀」也至少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是愉悅有回甘的微苦,另一種是不愉悅的鎖喉的苦澀。兩種苦澀間,是有著天壤之別的。


是的,但也許「苦」不是最準確的形容,應該用「微苦」或「甘苦」更恰當,就是說是一種可以接受的「苦」。

(以上的回答就不能言簡意賅些嗎?)


這個真的苦啊,

苦於沒錢買好茶,

好茶又被炒的高,

不是茶苦,是命苦。

前面雖是吐槽,確也事實。

我記得單樅就是以味道多,香出名的


聽賣茶的講單叢分生茶和熟茶,生茶很香,一點都不苦


單樅海拔800以上苦澀度忽略不計


單叢和岩茶都是屬於烏龍茶,但是他們的產區,樹種以及工藝都有比較大的區別。並且各自都有很多的等級。

單叢產自潮州的烏崬和嶺頭兩地,現在擴大種植到了周邊的地區,因為緯度低,光照強,茶多酚含量高,水浸出物也高,入口的感覺,確實苦味較重,但是高山的,樹齡較大的單叢,再加上工藝精湛的師傅加工出來的單叢,韻味十足,苦澀味也能減弱很多!

岩茶地理位置偏北,海拔也相對較低,當地的加工技術相對要精湛一些,民間的技術交流也比較多。對於苦味的控制也能降低很多。岩茶茶樹品種很多,水仙,肉桂,奇丹,水金龜,鐵羅漢,雀舌等品種,都相對苦味不高,但是如果是一些烘焙中出現問題的茶,苦味也能很明顯。

所以不能用大類茶葉進行比較,各自都有加工精湛的茶,也有加工失誤的茶。只能說相對而言,等級對等的情況下,單叢會苦味明顯一些!


推薦閱讀:

關於鳳凰單叢啊……怎麼品呢?
如何挑選鳳凰單叢?

TAG: | 茶葉 | 鳳凰單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