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49年時中國定粵語為普通話,對中國的文化、社會、風氣將會有怎樣的影響?


甫一公布輿論嘩然各省紛紛通電錶示不敢從命乃以國語一事通行既久海內周悉且清季以來西譯華名多用官音是舉世公認天下共知也明矣而今國家草創百廢待興正當與民休息不宜輒事更化今更定正音以就方言是勞其所苦而強其所難親親愛民斯國家政教之所出若強推粵音非惟與情不合且有傷聖朝苞育之心權之再三斷難從命語委獲電即刻改令仍從京音


別的我不知道,我只知道,到時候,北京人里的某些敗類會在網上發如下的帖子:

「普通話」的驚天秘密:我們今天的國語粵語其實是蠻音。粵語是百越民族留給中華民族的文化遺產!是百越人和漢族人的文化交融的產物!粵語是百越學講中原漢人的官話(今天的北京話)時形成的一種全新的漢語,是變味的漢語,即蠻式漢語!這種蠻式漢語在當時的漢人看來是種蹩腳的變味了的漢語。蠻式漢語後來通過中華民國政權推廣到全國,就成了通用的話,民國時經孫中山政權投票僥倖成為了國語,新中國於1955年定名為普通話,普通話已成為全國人民互相交流的公共語言。但是歷史不能忘記,還歷史真實面目也是我們應該做的!本文揭示了普通話的秘密和它同百越話的淵源關係以及北方方言的來源和真相。本人還將回答為什麼唐詩宋詞不宜用粵語閱讀而應該用北京話閱讀!

敬請閱讀,你會有很多意想不到的收穫的!相信我!


北方語言和南方語言幾乎完全不同,同一個國家為何有如此大的區別?普通話(粵語)到底是怎麼回事?是誰發明創造的,是誰最早說的? 難道是天上掉下來的?好,喝口茶,且聽我細細道來!

先來談談北方語言來源。北方是中原之地,是中華民族的發祥地,其語言屬於古漢語,歷史悠久,是漢民族的傳統語言。南方人最早的語言也是從北方移民南遷帶過來的,土著的百越蠻族也學習先進的漢族語言,但是他們學會了之後,會帶有一種奇怪的強調。中原移民聽到原住民講漢語就笑了,覺得很蹩腳。這種蠻式漢語是有史以來最糟糕的漢語。蠻式漢語把漢人原有的文字的」讀音「和」調「都改變了,比如在中古漢語只有四個調,蠻人卻在字音的後面加上輔音,形成了一種叫做入聲的東西。這就是為什麼粵語怪音很多的根本原因。漢人的古漢語中是有翹舌音的,而蠻人不會發翹舌音,就統統變成了平舌音,當時的外國傳教士有記錄!


起初,蠻式漢語(也就是普通話)只在廣州西關的百越原住民聚居地流行,後來在蠻族整個群體流行,甚至帶壞了南遷漢人的後裔,讓他們也開始說這種蹩腳的蠻話,於是這種蠻話就成了整個廣東的共同方言。普通話的祖師爺就是蠻人。但是中華民國早期的領導人很多是廣東籍,說的也是這種蠻話,所以這種在漢人看來是最糟糕最蹩腳的蠻式漢語後來通過中華民國政權強行向全國傳播,就成了普通話,那些到全國各地當一把手的老同盟會官員所講的蠻式漢語(也就是普通話)就成了標準官方語言。當地的官紳和讀書人爭相學習模仿,並以此為榮。蠻式官話(也就是普通話)就這樣一步步地在全國各地落地生根的了。國民黨人的鐵蹄幾乎踏遍全國,百越官話也征服大部分國土地區。但是北京由於天高皇帝遠卻沒受到什麼影響,古漢語倖存下來了!


北京方言是古漢語的活化石,具有「雅言」的特徵,孔子在念文章的時候,就是用「雅言」來念的。有語言學家認為,衚衕腔的北京話,具有「雅言」發音特徵,應該作為漢人的普通話標準。現在大陸的所謂的標準普通話其實具有明顯的蠻人的腔調,並不是傳統的漢人腔調。不信你們看,蠻人腔調讀古詩完全不押韻:

鋤禾日當午ng

汗滴禾下土tou

誰知盤中餐

粒粒皆辛苦fu


清明時節雨紛紛fan

路上行人慾斷魂fan

借問酒家何處有

牧童遙指杏花村cyun


青泥何盤盤pun
百步九折縈岩巒lyun
捫參歷井仰脅息
以手撫膺坐長嘆taan


用北京話讀就完全押韻,所以北京話是上古漢語的嫡傳,北京人天生高貴!最牛逼!烏拉!板載!萬歲!思密達!全中國都來學我們方言吧!

(改編自網上已成災了的誹謗北京話的謠文)

廣州同學們,你們說說,你們願意讓自己的母語被不學無術之徒這樣黑么?


交流壁壘真的是會消失而不是增加嗎?
台灣新加坡官方語言可都是以北京話為基礎的。


坊間一直流傳著這樣一種說法,當年辛亥革命成功民國建立之初,粵語1票之差成為國語(普通話)。而且有鼻子有眼地說,當時在國會內訂立國語時,要求粵語成為中國國語的呼聲相當高。當時廣東籍議員掌握了過半數議席,粵語成為國語理應不成問題;唯孫中山慮及中國之統一問題,逐一向議員遊說以漢語北方話作為國語。最終,粵語以1票之差(一說為3票)敗北,漢語北方話成為中華民國國語。

  著名作家王蒙提出了另外兩種說法:「因為普通話是1949年以後的官方的一個政策,所以有的人甚至於把普通話說成是官話,這個普通話繼承的就是國語,中間沒有什麼區別,這個國語還有注音符號,b、p、m、f、d、t、n、l、g、k、h,這些都是同時推廣出來的。最好玩兒的是,我去過好幾個地方,我去洛陽,洛陽人跟我說,當時討論這個國語的時候,候選的一個是北京話,一個是洛陽話,我們洛陽話就差1票,如果要是洛陽話勝了呢,咱們現在要說普通話就得是另一個……然後我又到了陝西,陝西又有人跟我說,當時這個確定國語的時候,候選兩個話一個是北京話,一個是陝西話,說我們就差1票。」

  到底是哪一種方言當初「差1票」成為國語呢?

  國家圖書館珍藏的《國語周刊》第133、134期(1934年4月14日、21日)連載了語言學家黎錦熙的文章《民二讀音統一大會始末記》,詳細介紹了民國二年制定國音和注音字母的過程。黎錦熙本人沒有參加會議,但是與當時的許多與會者熟識,所以這篇文章內容翔實生動,真實地再現了會議的經過。

  1912年(民國元年)12月由蔡元培任總長的教育部成立讀音統一會籌備處,由吳敬恆(稚暉)任主任,並制定讀音統一會章程8條。規定讀音統一會的職責是為審定每一個字的標準讀音,稱為「國音」。每個字的音素定下來之後,還要制定相應的字母來代表每一個音素。讀音統一會員,由教育部延聘若干人;各省推舉2人,由行政長官推舉;蒙藏各1人,由在京蒙藏機關選派。此外華僑代表1人。會員的資格有一定的要求,必須具備下列4條之一:1.精通音韻;2.深通《小學》(古時稱「文字學」為「小學」);3.通一種或兩種以上外語;4.諳多種方言。最後確定下來的成員一共80人,其中由教育部任命的有50人左右,其餘為各省推舉。雖然說各省最多推舉2人,但是在教育部任命的會員當中以江浙為主,結果來自江蘇的會員有17人,浙江9人,直隸7人,此外福建、廣東、湖南各4人。

  從這個組成名單來看,來自廣東的會員只有4人而已,根本不可能左右會議結果。當時來自北方直隸省的著名語言學家王照(「官話合聲字母」的發明人)對於會員構成非常不滿,指出江浙人佔25人之多,其中來自無錫的就有5人。經過激烈爭論,最後決定會議實行1省1票制度,而不是每個會員1票。當時對於1省1票制度爭論也很激烈,來自浙江的汪榮寶聲稱:「若每省一表決權,從此中國古書都廢了。」王照反問:「此語做何解釋?」汪不語,王照接著質問:「是否蘇浙以外更無讀書人?」北方會員堅決要求每省1票,威脅說如果通不過就自行解散退出會議。最後在教育部代部長推動下,終於通過了1省1票制度。

  讀音統一大會在1913年(民國二年)2月15日開幕,實到44人,來自江蘇的吳敬恆得29票當選議長,王照僅得5票任副議長。會議逐一審定了6500個字(另加600俗字、新字)的「國音」。當時為了記錄定下來的「國音」,臨時採用了一套注音符號系統。字音確定以後,下一個任務是核定音素,並且確定一套字母系統來表示音素。按照黎錦熙先生的記述,會議進行到這個地步,出席者日漸稀少,但是對於「字母」問題幾乎打起架來。當時字母提案頗多,但總結起來主要有3個方案:1.偏旁派,仿照日本片假名,用音近之漢字,取其偏旁為字母;2.符號派,主張另外製定一套符號系統;3.羅馬字母派。與會者多日爭論僵持不下,結果浙江代表許壽裳等人以及與會的教育部職員周樹人(魯迅)提議,就使用在審定國音期間使用的「臨時符號」為注音符號(《國語周刊》刊頭上的符號就是這種「注音符號」)。這套符號是章炳麟所創,借用了古代篆字的形狀,與前述三派無關,可稱為「簡單漢字派」。這套「注音字母」在大陸一直用到1958年《漢語拼音方案》正式公布時,至今台灣和部分海外華人依然在使用。

  國音統一會議由於爭吵激烈,會議的議長吳敬恆在4月22日辭職,接任的王照也請了病假,臨時由直隸的王璞主持會議。會議過程中,對有爭議的字音,以多數票決定「國音」,所以說在審定的這麼多漢字中,也許有一些是「差1票」通過的,但不存在某一個方言整體差1票被定為國語的情形。整體來說,最後的結果還是以北京語音為基礎,同時吸收其他方言的語音特點,如區分尖團音和保留入聲,後人稱之為「老國音」。

  從以上國音統一大會的過程來看,所謂粵語或者洛陽話或者陝西話「差1票」成為國語只是個民間傳說。(據《歷史的天空》)


源網侵刪


「本來官方語言是要用我們省的方言的,結果最後的投票就差一票,所以普通話成了現在的樣子」

騷年您知道嗎,我起碼聽過5個省的人都這麼說過


居然還有人認真回答這個題主的問題。

以下全部來自他的知乎頁面:


最大的影響是,外語比較差的會是廣東人而不是北方人。[哪裡講標準語哪裡就會語言能力比較差,我說的是平均水平


官話區佔到人口的七成左右,雖然粵語區(白話)內不像吳語區一樣多重心,普遍比較推崇廣府音,但粵語算上廣西平話在總人口中也就佔一成左右。


這一成人口在建國之初也沒有絕對經濟優勢,政治優勢文化優勢更是欠缺,想做官話恐怕影響力不夠啊。

清朝的官音、民國的國語都是北京話,中共政府要是強推這個,怕就是把全國九成人中學過國語的老中青三代都惹遍了。

建國之初,教育掃盲加強交流還來不及,更改共同語的基礎方言,且不說要花多少錢,光這決定就是作死。

----------------

才發現是這麼個題主……
太可愛了我才捨不得拉黑呢。


可能很多簡化字就不是現在這個樣子了,因為不少另造形聲的簡體字是按照北京音來的,與粵語是格格不入的。


網上至少流傳著五門以上的方言一票之差險成國語的傳說,家家都說自己的語言多麼高雅有漢唐古風,北京話多少土鱉被胡化怎樣怎樣。我只想說:這種問題去qq空間討論,跟知乎畫風不符


粵語區以外的人會被逼瘋,然後各種黑,花樣黑。
粵語無論是廣府片四邑片還是莞寶片,對於不是以粵語為基礎音來學習或者不在以上片區中生活的人來說,都是一門相對難學的語言。
而作為通用語的其中一個充分條件是易於上口,so ╮(╯_╰)╭
順便吐個槽:
真系唔明哩啲嘢有乜好意淫,去小學問下啲細路哥想學四個音定系九個音就知啦。


改為粵語怎樣我不知道,我知道要回歸上古正音才能復興我真正中華文化。粵語這種後世篡改的語言怎麼能作為正音呢?不過五十步笑百步罷了。
那我們應該說古楚語嗎?這樣我們就會體會到楚辭的美了。不行,楚國自己都說:我蠻夷也。他們也不是正音。
我們應該說古周語嗎?孔子都說:嘟嘟平丈我,吾從周。不可,周韃無道,實際上也是蠻夷。從西邊滅了我殷商正朔,不能為正音。
要說殷商古語嗎?不可,還有更正統的夏朝。但是考慮到「夏禹死,傳子啟」,而伯益才是正統繼承人,夏朝得國不正,不能算是正音。
於是我們繼續上溯部落時代,發現其實他們也是背叛者,作為猿類背叛了種族,如何能成為我煌煌中華的正音!
終於,撥開歷史的層層迷霧,我們發現了復興中華文化的終極密匙,最為正統的音律——猿啼。
只有猿啼,才能救中國!海外華人也會更加感動於我們為保衛中華民族傳統而做出的努力,也會努力學習猿啼正音,交流壁壘將會消失。在正音的引導下,文化中心會不斷往西南移動,大家追尋著祖先的腳步,回到最開始的正統——非洲,回到猿類的族群中。這樣的中國的社會風氣比起這個平行宇宙更加開放、更加進步,實現了真正的共有共產,無論男性女性(其實應該是公母)也都得到了最初的性解放,無論和玩幾P還是攻受,都是合乎倫理的了。如此美好的社會,我們居然因為正音的原因而錯過了,惜哉痛哉!嗚呼哀哉!

我以前寫的,所謂:

中華正音,莫非猿啼,國風離騷均作偽。
中華正字,莫非甲骨,大篆小楷俱是殘。
中華正政,莫非部落,三王周公全為篡。
中華正裔,北京猿人,腦容量只有三分之一!
為什麼中國大陸停用繁體字,推行簡體字? - 小重山的回答

哦,現在中華正政應該說成猿族群落了。至於說北京猿人已經滅絕了?那些抱殘守缺(不對,這裡應該寫作有伯夷之志,考慮到伯夷不是部落的,而是殷商叛逆,還是算了)的「中華正裔」,當然早就已經滅絕了。


海外華人中最大的一群是福建人。


共產黨要是就這智商,戡亂救國就真成了,中國估計要和開放進步說再見。


吳語的文讀系統會衰弱,白讀系統強勢崛起


我想有人提這問題大概是抱著「說廣東話的人比你們都優秀更文明誒你們還不過來沾沾光還強迫我學低俗語言有毛病哦」的心態吧。


知乎上要是以後再出現這類弱智問題,它就乾脆關了算了。難道題主沒有一點兒歷史學或者語言文字學知識嗎?難道你以為在1949年以前就中國就沒有統一性的官方語言嗎?難道當你聽到港澳台、新加坡或者海外華人沒有說閩南話、客家話或者粵語的時候,你那大腦就沒有動一下嗎?為什麼這些人也說「普通話」(雖然帶有口音)。那叫國語。國語,你明白嗎?你也不怕趙元任先生晚上託夢找你說道說道。


49年就是個槽點。
你把民國時期的「國語」至於何地。
你把台灣同胞的「國語」至於何地。


粵語接近中古唐音是學界公認事實。(跟北京大爺們說清楚)
但是有必要在普通話(屌絲話)這事上搞復古么?

比我還閑


我以為排名最高的是純粵語的答案呢


要是定東北話,與東北文化的交流增加。風氣改為不服就是干。


推薦閱讀:

「你有去過北京嗎?」里的「有」是怎麼來的?何時出現的?
上海人說滬語是否經常夾雜普通話?為什麼?
普通話有重音嗎?
「說服」讀作「shuō fú」還是「shuì fú」?
為什麼粵語聽起來比普通話硬點?

TAG:語言 | 語言文化 | 漢語 | 普通話 | 帶有假設的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