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 H1B 整體中籤率呈遞減趨勢,美國大公司怎麼確保 OPT 身份的員工能留下呢?
Weibo上說2015年中籤率估摸30%。(一說研究生50%~60%)
但貌似高盛,JP Morgan, Bloomberg,微軟,四大等公司仍然可以做到給OPT員工申H1B就幾乎可以抽中。e.g. 微軟據說每年能拿到2500個上下的H1B名額。。如果是純隨機抽籤,也很難確保有那麼多人肯定抽到吧。雖然抽不到再招不是不能,但HR招聘也是有成本的。如果是這樣,是不是中籤率和捆綁申請的人數,以及和公司規模有關?又或者說,一般僱傭的都是STEM專業畢業生,所以可以抽兩次,導致HR並不擔心?
題外話,我覺得扎克伯格的目標沒必要放在增加h1b cap上,應該放在嚴厲打擊icc上....今天聽說有個老印file了十二份h1b,我整個人都斯巴達了。
p.s. 雖然覺得沒啥用還是去支持一下吧?白宮投票:Remove and Ban Cheaters Who Sent Multi-Petition Before H1B Lottery Selection
註:
1.這個投票我只是轉載,對它的立意、病句、效果有懷疑和意見不要問我。2.我支持大家給本地議員寫信,聯繫華人候選人,不要用投票沒用來攻擊我。3.有空在評論區吹毛求疵扯閑淡,不如去內推一個同胞。注2:
如果你們真的關心如何讓更多想留下的人留下,你們的主要精力不應該花在罵這個投票上。對,這投票確實病句連篇,錯誤百出,根本沒搞清楚icc的做法哪部分合法哪部分不合法,可笑得很,但是它已經有影響力了,用它來讓更多人知道這件事,有什麼問題?我們大家都知道大公司quota更多,這是常識,不用誰去research。大家努力刷題,better than wasting your time here.我講一個故事:
從前,有兩個人想吃鴨子,他們商量出去打獵。
早上兩個人要出發了,一個人對另一個說:「如果打到了鴨子,我要吃烤鴨。」另一個說:「你傻么那個一點都不好吃,我要吃燒鴨。」「你也太不懂行了,烤鴨比燒鴨好吃都不知道,你肯定沒吃過烤鴨。」「開什麼玩笑,你當我沒吃過烤鴨么,我是覺得燒鴨更好吃。」「....」"....」太陽落山了,兩個人什麼也沒打著,餓著肚子回家了。美國留學生老中大部分【運動】,不外如此,難怪被老印完爆。
注4:為什麼我堅決反對multiple filing,也就是不同公司替同一個申請者申請不同職位申請多份h1b。
理論上你和公司之間簽的協議你違反了就是賠錢或者被封殺,而不許簽訂多份勞動合同的條款一般都出現在公司和個人簽訂的勞動合同中,違反後果無非就是賠錢或無法在這個公司工作了。本來就不大,所以現在很多想中籤的同學都開始考慮搞欺詐欺騙其他公司同時簽訂多份合同,這樣做的人多了,願意hire F1 student的公司就會越來越少,最後大家都一起完蛋。這種行為跟故意申phd拿master走人一樣,是危害極大的掉祖宗十八代人品行為。
而ICC是vendor和end-client簽合同,也就是公司派人,公司跟公司簽,似乎連這個風險都繞開了,最後一個人同時file多份申請就毫無壓力。
這個東西是存在完全不違法的可能性的(實際操作中很難,但是那些欺詐過於minor,移民局不可能有時間精力全都細查一遍),但絕對是造成惡性競爭的惡法,非常不利於非ICC的申請者。如果我們是理性人,為了提高中籤率,應該全都去ICC file多份申請。那些替多份申請洗地的人,除了極個別真的牛逼到公司ABC都知道你可能不來還願意給你file multiple h1b的情況以外,你們就別辯解了,你們在想什麼太明顯了,shame on you.
多份申請沒有任何洗地餘地。只要我們不想加入ICC,它就是惡法。只是問題不在於ICC違法,在於允許多份申請的規定本身就是造成重大漏洞的惡法,必須至少修改,徹底排除ICC代申的多份申請這個情況,並且想辦法加強個人欺騙一堆公司被發現的幾率。但是移民局的老爺們要注意到這個問題(不是duplicate filing,即end-client和position一樣的情況),還不知道要多少年。所以面對這個問題的實際應對方法就兩條:離開美國去別處找出路,或者儘快畢業趕上公司還願意hire F1的最後一段時間。
當然,生辰八字是很神奇的東西。也許16年奧巴馬下台,就會對整個系統進行徹底的改革,畢業早了h1沒抽上走了,緊接著改革了...要不要押寶在這個東西上就看大家的造化了。美國的公司(比如你列出的JP morgan,Facebook,Amazon之類的)沒法保障自己的員工在OPT之後卻沒申到H1-B的情況下留下來。因為這畢竟是一個國家移民體制的問題,單憑一些商業公司很難有比較實質性的改進。大部分只是一些緩和的方法:
1. 去到美國海外的office一邊工作一邊繼續抽籤;比如之前Facebook專門建了溫哥華的辦公室來收留H1-B沒有抽中的人;2. Offer保留一年,讓你多抽一年,不行的話還是悲劇。3. 另外還有一種特殊的情況(特別是在矽谷小的創業公司)是直接幫你來申請 O1 直接獲得綠卡的。大家可以草考: http://zhuanlan.zhihu.com/prattle/20361654從H1-B看美國移民制度,再看中國現狀:我旁邊就有認識的一個Facebook小弟,已經抽了2次H1-B,都沒中,今年開始準備抽第三次。也有人在英國office雖然抽中了H1-B但是也不屑於來的,真是幾家歡喜幾家愁呀。同時之前Obama一直宣稱要改進美國的immigration system,但是久久沒有具體措施。現在只能寄希望於新一屆政府可以在 H1-B 上有所作為了。多啰嗦一句,一個國家的移民制度其實就好比一個公司里的人才招聘一樣,直接決定了一個國家能否讓世界上優秀的人才有機會有途徑進入你的國家工作和生活(進而為國家建設貢獻力量);而眾所周知,招人對於任何一個公司(尤其創業公司)是最為重要的一步,對於一個國家亦然。雖然H1-B的制度現在看來比較落後,需要改進,但是美國依然憑藉自己的政治經濟制度和這一套移民體制吸引了成千上萬的優秀人才進入美國。從人口結構上可以看出,美國的移民計劃很好地補償了自己本土人口的負增長,進而讓社會發展可以穩步進行。中國在這方面完全是一個空白,要做的事情還很多,另外加上之前過度計劃生育帶來的問題,現在人口老齡化越來越嚴重。老齡化 -&> 勞動力數量減少 -&> 人力成本上升,如果你的創業項目能夠很好地解決這一串問題(比如:有效的企業服務軟體,Productivity tool,共享勞動力的平台,etc),將擁有很好的前景(歡迎來pitch我們FreeS Fund --&> qinchao [AT] http://freesvc.com )。說什麼大公司有辦法保證抽中的,純屬胡扯。H1B 抽籤就是純粹運氣,沒有任何手段可以左右結果。HR 如果說一定能抽中,要麼是不了解這兩年的情況,要麼就是在忽悠,騙進來再說。
我是親身經歷了前年 (FY2012) 抽籤的人,公司是 Google,律所是 BAL (Barry Appleman Lieden)。那一年是09經濟危機後第一次抽籤,形勢遠沒有去年和今年那麼糟糕,再加上我有 Masters Degree 可以抽兩次,算下來我應該有 85%+ 的概率中籤,結果沒抽中。等了一個月沒有音訊,和我一起申請的同事兩個禮拜就拿到了。
進 Google 的時候是 HR 跟我說的是如果抽不中可能就要試試調去倫敦,1 年以後換 L1 回來。當時沒覺得自己會抽不中所以也沒太在意,結果居然就撞上了。因為不想去英國,最後硬著頭皮改申 O1 加急,在 OPT 過期前 3 天拿到了...(我的學位不是 STEM)。好處是 O1 過了以後材料直接可以拿去申 EB1 綠卡,省掉了 5 年排期,也算因禍得福...
---
應評論要求補充一些關於 O1 的信息:
O1 分兩類,一類是給科研人員,一類給普遍意義上的 「傑出人士」... 前一類要 Phd + 學術成就,後一類就比較寬泛,比較多見的是演員、運動員、藝術家之類的,但從定義上來說只要能證明自己是 「某行業內的傑出人士」 就可以。
所有 O1 申請都需要準備大量的材料,比如獲得獎項、參與的重大項目、發表過的 paper 或是文章、業界承認的成就、在會議上的演講或發言、媒體對你的人或作品的報導等等... 另外還需要至少 5 封推薦信,推薦人約 NB 越好,反正就是要厚著臉皮把所有能證明你 NB 的材料全部收集起來... 順利的話加急兩個禮拜之內就出結果。
另外一點就是很多人以為 EB1 綠卡(也就是無排期的綠卡)必須要 Phd 才能申,其實 EB1 和 O1 一樣也可以按傑出人才的標準來,要求是一樣的... 所以我拿到 O1 以後用同樣的材料直接申了綠卡,不到1年就拿到了。是的,大公司也無法保證100%抽中。
但是大公司多有海外公司,可以把你派到海外,來年再抽,或者以別的簽證類型把你再弄回來。據說Google會把人派到英國新加坡或者回中國,再弄回美國。
這也就是為什麼在現在抽籤形勢嚴峻的時候,優先考慮大公司的原因。我是來闢謠的
Bloomberg給我發offer的hr妹子說她家律師告訴她今年抽中概率是50%以下(我們現在知道,普通民眾是30%),如抽不中,去倫敦office park。所以不存在BB一定能抽中之說。再說微軟,認識一哥們,微軟的,今年抽第二次...
所以我大膽預測,100%抽中是指2011年之前吧(因為那時還無需買彩票)。上述大公司沒抽到的也比比皆是,但是因為他們有在外的公司,所以可以通過L1等簽證過度一下。STEM有兩年也未必保證能抽得到,尤其是這兩年抽籤形式越來越嚴峻。只能祝大家好運了。
不能確保。公司分四類
1:像M$、Google這樣的,你抽不中可以安排你去一個容易拿到簽證的國家先干一年(如微軟埃及研究院(逃),然後L-1B過來,不用抽籤2:像Facebook,最近聽說抽不到H-1B的,很多被解僱了3:像Amazon,根本不管你,你拿了H-1B也不一定幫你辦綠卡,除非你願意加班加到promote就補充幾點吧。
H1B抽籤對所有公司都是平等的,無論大小。和找的律師關係很大。有公司找的經驗不足的律所,很可能材料準備有問題,因此抽中率偏低。這種情況需要自己盯著律師。大公司的好處是如果要給你辦EB1b綠卡,移民局的官員往往會給大公司面子。就算你文章數citation不太夠,一般也就批了。至於抽不中,有以下幾種情況。一種情況是如果公司有海外分部,可以外派,來年再抽一次H1B或者乾脆以L1身份簽回來;去年抽籤時就這麼安慰自己,如果抽不中就回上海分部待一年,反而更爽。第二種情況是辦理O1簽證,需要有不少文章,具體也不清楚O1是個啥,反正身邊有人H1B兩次沒抽中但辦理O1成功了,這條路適用於學術大牛;第三種情況,如果想撐到來年抽籤,公司又不幫忙,可以申請社區學院轉成F1掛靠CPT,撐到第二年;
第四種情況,如果公司情形不好你身份也沒解決,那隻能自動解僱了。這種情況可以回學校讀書,值得注意的是如果讀同一層次的項目,畢業時是沒有opt的;換句話說只能讀更高的學位。明年抽籤情況可能會好點。據說今年各個行業工作都沒有往年好找,抽籤的人就變少了。另外能多發文章就多發文章吧,血的教訓。也盡量做熱門的題目,這樣文章數引用數都能上來,辦綠卡很有優勢。辦不了EB1b也能走NIW,持NIW隨意跳槽,你們感受一下。矽谷那邊公司因為招很多外國人,所以辦綠卡都比較友好。傳統行業的一般找到sponsor h1b的都難,很多也是工作三年後才辦綠卡。且行且珍惜吧。。很多大公司會利用別的VISA暫時留住人,再次一點,如果這些公司足夠大,是國際公司,很有可能就讓僱員先去加拿大暫呆個1、2年,直到抽籤抽到為止。溫哥華離西雅圖就3個小時車程,微軟亞馬遜什麼的直接把僱員派到溫哥華,也基本跟西雅圖無異了。大公司根本沒法保證自己的員工H1就一定能抽籤抽到,抽籤與公司毫無關係,唯一能做的除了外派第三國和諸如L VISA,就只有把自己變成 E-Verified 的公司,至少給自己手下的STEM保證到29個月的OPT,至少能參加兩個財年的H1抽籤。其實要吐槽的是不少ICC公司,給僱員提交多份H1申請。我也不知道這種漏洞USCIS也會讓他們弄出來,也是服了美國政府。當然最要服的還是各位三哥。。。。
大公司當然不能確保。不過要談玄學的話,公司大小這種因素根本排不上號。稍微統計一下大致就可以總結出住哪個公寓,工位朝向,吳記麻辣鍋吃幾成辣,用vim還是用emacs,等等因素,對中籤率的影響~
以前是沒抽中就暫時外派到他國,或者乾脆就work from home(我公司就是這麼乾的)然後等下一年再抽。STEM專業opt有29個月,技術上來說可以抽三次,我一個朋友三次沒中又去掛了個野雞大學轉成F1,然後繼續抽。如果再抽不中,看你公司有多器重你,可以轉成o1或者L1。而且現在H1b配偶也可以合法工作了,可以留下來的方法很多。
我本科的四個同學去美國交換,畢業都進了高盛,然後抽籤都沒中,集體被調到了新加坡工作~
答案是:不能保證
只能把你放到外國分部做一段時間,等著下一次抽籤。樓上都是it公司吧,醫療行業的好些公司直接說不sponsor h1b也不收opt了。
根本保證不了。抽不到就換人,公司又不是離了你不行。這玩意完全看個人造化
那些所謂的一抽就中的大公司屬於非營利機構吧,或慈善機構之類的,
這個全隨機的,沒抽到只有走人。如果公司比較想留人的話就派去其他國家地區了。
我們組有個人沒抽到就派回香港了。之前在一個公司,說抽不到就去倫敦。我有在MS沒抽到的也是去了倫敦。
在AUM世界前三的asset management firm,我們組去年就好幾個人沒抽到
前面說的可以派到其他國家工作參加下一年抽籤;Master 學位以上因為優先所以中籤率高;另外補充一個就是有的公司支持PhD員工 OPT期間直接申請EB1綠卡。
我覺得抽籤這個事情,大公司是肯定不會作假的,但是很多小公司會採取一個蘿蔔占很多坑,多次重複投遞的方式來增大抽中概率,這就是很多黑名單的問題。關於ICC公司,我覺得大家還是有些誤解。
推薦閱讀:
※CS碼農,美國cmu瑞士eth的offer選擇?
※如何評價3月22號美國四州(邦)共和黨、民主黨初選結果?
※學金融 應該選擇stern還是Columbia本科econ?
※出國讀研真的是這個時代必須的嗎?
※有哪些 GMAT 複習材料值得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