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普洱的存放年限問題 恆溫恆濕條件下可以存放多久 希望有實踐證明?
熟普洱 有說法二十年是個變化的上限 多久會發生碳化 多久茶質會發生變化 一般台地茶青與大樹茶青區別存放年限會有多大差別 普通台地茶青20年左右茶會變質失去茶氣嗎
1、此說法系無稽之談。
2、有機物的存放時間若無限長(或者說一段足夠長的時間,比如數百甚至上千年),一定會導致內質衰敗,碳化是其必然結果。但定性的同時還需定量。以目前的觀察,二十年的陳期無論生熟普洱茶都不會發生碳化現象——前提是茶葉原料、製程、倉儲的正確性。
3、進一步討論茶葉碳化的原因,目前發現的茶品碳化現象實際上並沒有因長年倉儲導致——特別是熟普洱茶,工藝定型至今還不到五十年,實在沒有從哪家的墳里刨出來碳化貨o(╯□╰)o
茶品碳化成因:
1、熟茶渥堆時間過長或溫度過高。2、生、熟茶倉儲高溫高濕。3、茶品進行高溫烘焙或多次不當烘焙。可見導致茶品碳化的原因在目前恰恰「還」沒有倉儲年限這一說。而工藝或倉儲的不當可以在短期內——而不是經年的倉儲——導致茶品碳化。上述第三條還會發生在除了普洱茶以外的其它茶類。特別是近年來大型茶企為追求生產速度,又或是無良茶企追求高溫提香,都會在茶品生產中引入高溫環節(烘乾或提香),控制不當便會導致茶品劣變甚至碳化(不過話說碳化是其中一個很極端的現象了)。
而在第二點所說倉儲高溫高濕的條件,傳統上多指香港倉儲,高溫高濕的環境下茶品的自然氧化、酶促氧化和微生物氧化(發酵)都很劇烈,快速消耗茶葉中國的活性物質,有機物氧化後茶葉盒葉底都會觀察到黑硬的現象。但這種現象的存在不代表茶品無法飲用。首先需考量茶品內活性物質的殘留度,其次香港地區百多年的普洱茶消費史是港倉普洱茶安全的最好佐證。
4、熟茶工藝正式定型於1973年,實際上應該在上世紀六十年代便已誕生工藝,1973年不過是完成了法律上應走的程序(專利)。以目前觀測到的經驗數據,七十年代的熟茶(這個年代的普洱茶品幾乎只能是香港倉儲)仍有品飲價值。
上圖為1980~1981年國營勐海茶廠(不!是!民!營!大!益!)生產的7562熟磚,干倉存儲(福岡倉),茶品品質上佳,轉化效果良好,幾乎不遜於紅印圓茶的體感。 上圖為紅印圓茶,生產年代應為1957年之後,傳統香港倉儲。5、類似於這列「二十年上限」的說法坊間多有流傳,還有「生茶只能放十年」等類似變種。究其原因不外乎兩種。
①賣新茶的貶損老茶。這實際上是利益之爭而非學理之爭。此類爛事在茶業中所在多有,不同茶區不同茶類或是同茶類不同工藝分類,甚至是同行同業之間此類說法所在多有。
②完全沒有喝過正路老茶的屌絲意淫。這種現象在現如今屢見不鮮。許多人從喝茶開始接觸過的所有老茶竟然全系偽造,喝到廣東造假的貨色便當其是老茶的真實面目。
這類說法的關鍵點在於偷換了一個概念,茶葉作為有機物長時間的倉儲必然會有衰敗的一日。此時只要再夾帶上一個毫無來由的「十年」或「二十年」的時間,便可以通過「必然衰敗」這一真理的裹挾獲得似是而非的合理性。
以目前通過品飲獲得的經驗數據來看,陳期達百年(清末民初的號級茶)的生茶,和陳期三、四十年的熟普洱茶(不可能有更早的了),只要茶品正確倉儲合理,都仍然有其品飲價值(而且不低)。當然,那些喝「茶農自藏老茶」、「乾隆喝剩下的半餅普洱」、「億兆豐號」這些LOW貨的就甭提了,咱沒活在同一個次元。
曾與茶友討論這個問題,最好的答案是:茶葉確實有品飲壽命,但對普洱茶而言它的命鐵定比你長(必須再次強調原料、製程、倉儲的正確性),在長壽科技沒有突破性進展的前提下,以咱們的肉身壽命,就不用討論這些「身後事」了o(╯□╰)o
6、從另一個角度來說,對於喝茶的消費者而言,無所謂計較存放的年限,但對於經營者而言,若對茶品遠景存放後品質轉化帶來的商品價值和價格的提升有預期,那麼在同樣的倉儲成本(倉儲地、時間成本、管理成本、失敗風險)之下,生茶的遠景預期遠好於熟茶。這對於喝茶人無意義,對於本題也沒有直接關聯,但涉及普洱茶不同種類的轉化商業價值,在此一提。
7、題中所謂「台地茶青與大樹茶青」是個偽命題。台地茶是按管理方式分類,大樹茶(古樹茶)是按照樹齡分類。兩者之間並不嚴格對應(雖然古樹茶一般而言生態環境較優,但近年來破壞狀況愈發嚴重;台地茶從樹齡上一定是小樹茶。兩者貌似有關聯單並非應用同一套分類標準)。
傳統製作熟茶都是使用小樹茶(含台地茶),古樹茶開始被國營廠使用於茶品製作必然晚於1985年(何仕華先生與駱少君女士證明古樹茶安全無毒可飲用)——實際中被投入生產的時間更晚,因為古樹茶雖然在1985年被證實安全,但外形不討喜,在當時建立在綠茶審美取向(小、嫩)的情況下,古樹茶仍然是被忽視的邊緣茶品。直至本世紀初一些古樹經典茶品(生茶)被證實了優異的品質後,古樹茶方才被認識,進而開啟了古樹茶的一路飆漲。古樹茶價格追平台地茶是在2003年的事。
可以負責任的說,市面上舉凡宣稱「古樹熟茶」的,起碼有九成的比例是胡沁。熟茶工藝源自港倉倉儲生茶。若同樣投入港倉倉儲,真正的古樹茶茶品的優異品質很快就會被消磨殆盡——古樹茶是經受不住重倉的,只有苦澀的台地茶(實際上是多酚類物質含量高,其它活性物質含量少)才能經得住港倉的摧殘。因此直到現在一些還在經營的香港老茶人定做生茶時還是只選擇台地茶(小樹茶)原料,就是因為他們的茶品一定要入港倉,古樹茶進了港倉就廢了。
從港倉演化而來的熟茶渥堆工藝對於古樹茶而言也需要特別的探討。古樹茶的渥堆難度遠比台地茶(小樹茶)來得高。稍有不慎古樹茶的內質就會在渥堆中損失殆盡,發酵的結果就是一堆除了成本,與台地熟茶在品質上並無二致的玩意兒。。。。。。所以古樹茶熟茶必然也只能是輕發酵,否則結果必將是古樹價格台地品質的垃圾貨。
對於後期轉化中不同原料導致的差異,在工藝應用正確的前提下古樹茶比台地茶會有更好的預期(觀測的經驗數據),但這種差異並沒有生茶不同原料轉化差異來得大,畢竟渥堆對於內質已然是一次大的改變。這也是生茶轉化獲利預期優於熟茶的基礎。
8、對於題中所謂「台地茶青20年左右茶會變質失去茶氣」,首先要釐清的是題主所講的「茶氣」是指何物。必經我們要確保討論概念的統一性。
若是指茶品的濃釅(這是我不認可但經常聽聞的坊間對茶氣的一種解釋),那麼市面上存在的陳年茶品足矣駁倒這點。——對於這類問題,討論再多也不及開湯一泡茶來得有說服力。
若是指茶品品飲後身體經脈感受到「氣」(類似於中醫中不同藥材的歸經)——當然,按照慣例,必須實現聲明這個問題的討論屬於巫術範疇,拜松鼠教的教眾們且請繞行——,那麼在20年這個範圍內,即使是台地茶,只要製程得宜倉儲正確,茶品的茶氣也應該是優於其新茶狀態的——注意,是比其自身更優,台地茶與古樹茶的先天差異無法忽視。我的建議是熟普最好十年後再喝,香氣若有若無,湯感很好,舒服。我認為存儲上限,要看存儲的環境,至今沒有特別久的熟普,因為他的發展史至今不到50年。熟普是生茶的有益補充,所謂碳化之類的論斷都沒有統一併且科學的依據,同時,藏茶的樂趣在於人內心那一絲獲得認可的樂趣,大量藏茶,作為純喝茶實在沒有必要。
1、普洱茶發酵,若是指熟茶渥堆發酵,那麼需要的專業的廠家,個人玩不了。2、若是指倉儲過程中的發酵,那麼需要的是廣東甚至是香港的倉儲環境,其它地域人為進行技術倉成本不合算,且沒有應有的風味。3、若此「發酵」是指坊間泛指的所謂倉儲「發酵」,那麼…
顯示全部
推薦閱讀:
※喝柑普茶上火,什麼原因?怎麼辦?
※喝完熟普之後感覺嘴特別干,是什麼原因?喝的是無量山老樹古茶。?
※關於家庭存放普洱茶的器物和辦法?
※喝熟普洱拉肚子的原因?
※低端普洱生茶有存放的價值么?
TAG:普洱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