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行的人應該事事忍耐嗎?

我知道學佛的人應該控制脾氣,不生氣,不動怒。可是現實生活中常有人無理取鬧,甚至欺軟怕硬,如果學佛修行的人遇到這些事情,應該一味忍耐嗎?


忍耐,控制脾氣。這是人的技術。不是佛的技術。

換言之,您在用人的方法論對治人的問題。然後稱之為學佛。

顯然。學佛是用佛的世界觀和佛的方法論來下手,對治人的問題。

所以佛說四依四不依,依智不依識。

從智慧來說,只有緣生法、無生法、般若。

從識來說,我控制,我忍耐,我不生氣,我不動怒。

顯然。雖然同樣達到一個效果看似沒爆發,但是運行的演算法是不同的。

所以即便控制住了沒生氣,但是依然不是在學「佛」,而是在學「人」。

佛說緣生法,就是為了對治各種煩惱。

諸法因緣生,我說是因緣;

因緣盡故滅,我做如是說。

就這麼四句話,告訴我們一切都是因緣來的。就連自己的身體,以及當下的每個想法都是因緣來的。

那麼既然是因緣來的,就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

所以,我們要由此斷除的是攀緣心。

說更直白點兒,外境現前了,好事兒我不喜樂;壞事兒我不忿怒。然後接下來,該幹嘛幹嘛。

我不生氣地發火了,制止住了以後他的無理取鬧。這是智慧。

我不生氣也沒發火,跟他講明白道理以後別這樣。這依然是智慧。

只要自己沒落入煩惱,沒起貪嗔痴,怎麼處理都對。

相反,給自己氣個半死,但是表面上滿臉堆笑——我充其量只能說這是個爛好人,還有點兒二逼……

依智不依識,依法不依人。

緣生法無生法是智,是法。

生氣憋住是識,是人。

依哪個,自己選……


當你忍耐時發生了什麼?

你其實是生氣了憤怒了,你想保護自己,你想反擊。但是你又覺得你要是生氣了,你就有罪了,這樣你就不能解脫了。所以在兩廂煎熬下,你只能壓抑,壓抑從來沒有益處,壓抑向來只能製造變態和分裂,看清這一點。

下次,當他人的惱害再次發生,莫要錯過!升起覺知!升起觀照!去感受你的憤怒,感受你情緒的每一絲微妙變化,從輕微的波瀾到怒海狂濤,要覺知!如果那股力量湧起,必要時,假如有必要不要猶豫,讓拳頭自然釋放出去。如果對方喪失了對抗能力,那很好,吃上苦頭讓他從此不敢再來小看你。如果對方也回擊過來那也很好,拳頭打在臉上那個疼痛會讓你更覺知,更覺醒,觀照它!當真正全然深入到憤怒里,你會震驚的發現那個真相:在你的內在卻是寧靜的。假使你一直畏懼憤怒,一直壓抑的話,憤怒會永遠在那裡,像一個無賴等候在小巷的街角里。

不要做個懦弱的膽小鬼,修道人都是勇猛無畏的大丈夫,有那個膽勇也才有那個忍辱力。壓抑,意味著恐懼,無論生活中經驗到什麼都不要逃避,要去覺知。放棄覺性,無論做什麼才都是錯妄的


昔日寒山問拾得曰:世間謗我、欺我、辱我、笑我、輕我、賤我、惡我、騙我、如何處治乎?

拾得云:只是忍他、讓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待幾年你且看他。

寒山云:還有甚訣可以躲得?

拾得云:我曾看過彌勒菩薩偈,你且聽我念偈曰:

有人罵老拙,老拙只說好;有人打老拙,老拙自睡倒。
涕唾在面上,隨它自幹了,我也省氣力,他也無煩惱。
這樣波羅密,便是妙中寶。若知這消息,何愁道不了?
人弱心不弱,人貧道不貧,一心要修行,常在道中辦。
世人愛榮華,我不爭場面;名利總成空,貪心無足厭。
金銀積如山,難買無常限;古今多少人,那個活幾千。
這個逞英雄,那個做好漢,看看兩發白,年年容顏變,
日月像拋梭,光陰如射箭,不久病來侵,低頭暗嗟嘆,
自想年少時,不把修行辦,得病想回頭,閻王無轉限。
馬上放下手,回頭未為晚;也不論是非,也不把家辦,
也不爭人我,也不做好漢,罵著也不覺,問著如啞漢,
打著也不理,推著混身轉,也不怕人笑,也不做臉面,
幾年兒女債,拋開不再見。好個爭名利,轉眼荒郊伴。
我看世上人,都是精扯淡。勸君即回頭,單把修行干。
做個大丈夫,一刀截兩段;跳出紅火坑,做個清涼漢。
悟得真常理,日月為鄰伴。」


這是一個巨大的問題。根據不同資質,不同法門,不同境界,不同趣向,可以專題寫好久。

結論肯定是什麼都忍,最高無生忍。即使到達無生,具體能怎樣還分六種阿羅漢。菩薩得真諦的情況更加是千變萬化。根本上都是忍了。

佛已經說過面對惡怎麼處理——默默地自己修行。

沒有智慧忍著忍著就先把自己氣死了,忍出心病了,整個人都不好了。

頂禮達摩祖師。

以禪宗為例,達摩祖師根據資質,境界,法門,境界總結了二入四行,四種行都是忍。
報怨行,隨緣行,無所求行,稱法行。

1*對信入位的弟子,還沒有很深的智慧去忍,但是對佛充滿信心,一般認為我被欺負了是我過去欺負過太多人,做過太多錯事。
舉個例子:我高中時有一次咳嗽了整整一個月期間還有流鼻涕,但是沒錢看病,一直流鼻涕,上課咳嗽流鼻涕可能給班裡人帶來了有很大的困擾(不過,當時感冒高發季節,班裡感冒咳嗽的不止我一個沒停過)。後來大學畢業後在外合租,有個跑外賣的小哥,人挺單純老實的,但是隨地吐痰,睡覺打呼,說話聲音不知不覺會極大很吵。 就這麼一個對公共生活空間全是負貢獻的人,這個人我得忍了,因為他做的事情自己年少時全做過。 當我認真觀察他時,對自己曾經不經意間做的類似「錯事」是觸目驚心。所謂,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2*對於隨緣行弟子。已經有了一定接近道的智慧,世間萬物萬事陰陽變化流轉,沒有絕對。
舉個例子:曾經有個室友(另一時期另一室友)很多生活習慣很討厭,然後因為一件小事和他吵了一架。 吵過後一直哽梗於懷,甚至因為這件事產生的恨意感覺好像把准提菩薩的兩個護身護法都氣跑了。後來通曉陰陽,是非對錯並沒有絕對,更多的是大家所作所為造成形勢的發展。呵呵一笑,笑當時自己真傻強求,也沒有心結了。在這種智慧,實力境界下, 通曉陰陽,隨緣自在,順勢而為,趨吉避凶,是最好的。自己強作結局只能是自取滅亡,生大苦惱。但是可以根據陰陽規律,調控陰陽,順取種種善果,比如身體健康,事業興旺。 所謂: 明 哲 保 身。

3*對於無所求行的弟子。 繼隨緣行順求順取之後,更進一步無所求行。 隨緣而行的,有時還是會落入陷阱,體現在智慧上是從明到不明,從行果上就是困境了。 比如一直挺流行的傳銷詐騙的很多勾引都是網上妹子讓男方去自己所在地,自投羅網。 心有所求,自投羅網。
到達心無所求的弟子,已經修行的很好了,智慧深行持堅固,甚至到達無生忍。

4*稱法行。
這個階段的佛弟子已經能如法,一切思行都不出三昧。能教化眾生,為眾生做種種方便,智慧開解,福德布施。 遇到眾生覺得難辦的事情,都以極深的無生智慧看待,心凈,眼凈,意凈,如果有需要做的事情,起一意化身去做圓滿了就行了。
這個階段已經沒有什麼忍不忍了,都在無生忍中。
這行極深的智慧,堅固的定力,圓滿的行持,
是成為佛陀必備的。

從無智三毒惡業煩惱凡夫到深智圓滿凈行佛陀之間有多遠可見一斑。


菩薩心腸
霹靂手段
有個股東出賣公司利益
我直接跟他正面懟
要麼把我放倒在這
要麼滾
其實我都做好了兩手打算
要麼被他打一頓
攝像頭記錄下來第二天就有人收拾他
要麼找人隔空下蠱弄死他
嗯結果是
他被我罵跑了……
真沒意思


並非學佛的我,遇到這類事
如果知道是往世虧欠的因,銷賬了業沒辦法。

平常情況基本是懟回去,對干。
今生事 今生畢 清爽點好。


不是忍耐,而是不care,壓根不往心裡去。


很簡單。
跟忍耐不忍耐沒關係,為什麼?因為沒有妙用。
學佛最關鍵是有妙用!
四個字,真有妙空(妙用)。
十個字,聖人種種分別,不離自心(妙用)。
沒學,離佛很近。
學了,離佛很遠。
地獄門前僧道多。
做夢娶媳婦,凈想美事。
打坐玩幻覺,竟想美事。
末法時期,是不是月亮惹的禍?


忍辱,不是表象上忍耐,氣的半死。

因為緣起,沒有一個人是因為莫名而對你無理取鬧的。


不應該。
能忍的就忍忍,忍一下小的,避免大的麻煩,這種忍耐是值得的也是明智的。
但是不應該一味忍耐,這個要視具體情況而定,因為就算是佛陀,遇上別人故意刁難,他也只是順從對方三次,超過這個數,那就不好意思了。


寺院的師父說直心是道場,他是從禪堂出來的師父,特別耿直,有什麼說什麼。遇到不公平的事情,看不慣別人的行為,也會抱怨念叨。心也特別大,比較寬容,很慈悲。所以沒有什麼忍不忍的。


你以為不還手是在忍,其實我真的沒有忍。


1、你知道盲龜浮木的典故嗎?你知道人身難得嗎?

2、我們費了那麼大勁投身為人,不是來給某個白痴謗、欺、辱、笑、輕、賤、惡、騙。

3、學佛乃大丈夫事,你連你這一世的色身都不能保護算什麼大丈夫!

4、這世間的惡從來不會因為你的善而迴避你,這世間的惡只會因為你的善而變本加厲的折磨你。

5、所以,唯有勇猛反擊,使惡畏懼你,它才不會打擾你。你才得以有時間喘息,此時則要抓緊時間,勤力修行、勇猛精進。

6、正是你逃避忍讓的因,招致現在處境的果。你改變因就可以改變果。

7、至於他人之間的善惡因緣,你看到了,管與不管——隨緣。


一把無名火燒毀功德林,一發脾氣成就沒了
不過該不該忍得看事看心
怕影響修行能讓則讓
但殺人放火破佛正法,就該護生護道該出手就出手,最關鍵的就是發心,沒有我的得失在內計較一切都清楚。如果計較我的得失還是能讓就讓,但原則問題該怎麼辦就怎麼辦。


我猜的
修行人眼裡
這都不是個事


記得網上有個段子
大意是
我鍛形煉體
就是為了有時方便和一些人講道理
佛家不是也有
菩薩心腸,金剛手段
我認為修行的宗旨就是
知行合一,性命雙修
從心所欲而不逾矩


不是很懂這裡的修行是什麼意思,佛也好道也好只是一種方式,一種希望自己遵循的規格。
我覺得只要活著就是在修行,修身也好中庸也好,自己想做什麼就做什麼。
故事是自己寫給自己的,所以自己開心才是最重要,開心就笑,傷心就哭,想要就努力得到。
決定怎麼走了,走的每一步,都是自己的路。


學佛的人根本不會有這種思維,這思想還是太俗了。

剛剛看了個曹德旺的視頻,評價陳游標做慈善的。他說陳游標去台灣做慈善,人家問陳游標看過金剛經沒有,陳游標說沒有,人家就說那你先看了再來吧。陳游標就說好,我回去看了再來。

曹德旺知道這事,說陳游標不是假傻是真傻。因為金剛經第一段話就是說施捨的人得感謝那些窮苦的人給他們這個機會,就是因為有窮苦的人,他們才能有機會做善事、才能積到福緣。

有佛性的人,腦迴路是不一樣的。


推薦閱讀:

避苦是佛教修行的一個主要的動機嗎?
如何看待南懷瑾先生與宣化上人對妄想的兩種不同觀點?
為何南傳與北傳的涅槃經差異那麼大?
佛祖和菩薩是真實存在的,還是只是一種信念的支撐?
「一切法皆是佛法」是什麼意思?

TAG:佛學 | 佛法 | 修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