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許多人認為《十二怒漢》這部電影很好看?

剛剛逛知乎某問題是哪部電影讓你覺得電影還可以這樣拍,點進去看到有十二怒漢,很多贊,評論也是一片叫好,誠然,這部電影在拍攝手法上確實新穎,而本人閱片量也近千部,僅有口皆碑的也應該不少於200部,為何卻覺得十二怒漢這部電影相當xx,我不知道俄羅斯的法制體系怎樣,但同樣作為人類,我想也不會愚蠢到找十二個對本案件幾乎不了解的人來做出最終判決吧,以及十二怒漢中講述的少年弒父難道就沒有比較確鑿的證據來給此案定性嗎,難道沒有專業的刑偵手段來獲得能夠為此案定性的證據嗎?題主屬於半文盲並不了解司法,如有可笑之處還請見諒

另外比較重要的是

題主認為這部電影xx並不僅僅是因為題主本人覺得這部電影邏輯有問題,更重要的還在於電影中有幾個橋段刻意煽情過於明顯,動不動回憶往事講述自己的在題主本人看來微不足道做作之極的悲慘過去,鼻涕眼淚一大把,還好片中並未明顯流露出試圖通過這些台詞能夠博取其他十一人同情的敗筆。

同時影片也並沒有出彩的鏡頭或技巧使人覺得這部電影可圈可點或是精彩或是有些精彩,給我的感覺就是很悶很二很作,個人愚見還望大神指點

---------------------

半年前的提問想不到現在能收到這麼多回答,很驚訝。首先我為自己的無知給各位造成的不悅道歉。看了所有答案後我才知道我確實犯了大錯,我看錯版本隨後大放厥詞,沒有表現出絲毫的誠意,招致諸多謾罵實屬活該。其二,我說我觀影量千部並非炫耀,只是想簡要闡明我好歹也看了不少電影而對於這部膾炙人口的電影我卻無法苟同的困惑,當然最後是我看錯了電影。老版還沒看 正準備看。


1、受到廣泛追捧與好評,IMDb Top250排名第七的是1957年的美國原版,不是題主看的俄羅斯翻拍版。

2、閱片量過千,有口皆碑的卻只有200部,其中還不包括原版的《十二怒漢》,而且題主顯然根本不知道原版的存在。我就不能理解了那你都看了些什麼?而且與過千的觀影量匹配的竟然是如此貧乏的電影知識?以後還是不要大言不慚地拿出來說了吧……

3、與題主不同,《十二怒漢》可以說完全改變了我從前對陪審團制度的看法,它展現出的理性、正義感和人性光輝帶給我的是深深的震撼,讓我相信This is one of the reasons why they are so strong。這是從電影的意義上來看。而題主好像還沒能理解「無罪」與「合理懷疑」之間的關係。

4、而至於電影本身,我沒有能力完全從專業的角度來評價,但也看得出它的優秀--黑白,幾乎只有一個場景和十二個角色,是完全依靠最純粹的電影技巧支撐的最純粹的傑作。

感覺第二條說的攻擊性有點強,那我再多說點吧。

假使題主在看對了版本的前提下也還是不喜歡這部片子,這當然沒問題,想把觀點表達出來也很正常。因為對電影的口味本來就是很私人的東西。各種Top250、Top100里我不喜歡的片子也能拎出一堆。

但是一定要用類似「怎麼會有這麼多人覺得這部電影好」的表達方式就真的挺煩人的。

作為普通影迷要明白的一點是,很多時候你的個人觀感和這部電影是否是佳作根本一點關係都沒有。


首先題主認為陪審團制度傻逼?這個問題建議自己單獨開個帖子,會被噴死的。

其次單獨說電影,大家追捧的是1957年美國黑白版本的,片子內容是非常豐滿的,比如法律的正能量,案情的推理,可看性很高。人物刻畫是亮點,題主看過那麼多片子應該知道亨利方達吧?從演技沒的說,其他十一位陪審員也是性格迥異,通過短短時間在一個封閉空間,體現人物出身性格特點等,難度就很高了。比如貧民窟出身的清潔工就是唯唯諾諾的,文化水平不高的銷售人員就是利己主義隨風倒,鐘錶匠會十分嚴謹的記錄案情要點等。

還有本身對案情的推理也很引人入勝,推定小男孩有罪的五個證據(老頭,婦女,刀,揚言弒父,不在場證明)都被推翻。

其他的從法律角度如何如何就不說了,中國人不理解這個片子最重要的是不能接受疑罪從無,也就是歐美人認為:寧可錯放也不能錯抓,以前有個經典案例就是英國有個男孩偷車被監控全盤拍攝,可因為嫌疑人有個雙胞胎兄弟,警方無法確認是哪個,那隻能兩個都放。


儘管這部電影從頭到尾都在為少年辯護,但正如工程師一直所強調的那樣:

「我們不能確定他是否有罪,或者無罪,我們或許放走了一個殺人犯,但至少,我們提出了一個合理的懷疑。」

是的,一個合理的懷疑。本片並沒有所謂立場與真相,當你欣慰於人們拯救了一個無辜的靈魂時,或許他正是案件的真兇,但這無所謂。《十二怒漢》所強調的遠遠不只是簡單的善惡分明,而是懷疑——一種對既定事實的質問,以及對所有偏見的否決。它是現行法律的基礎,然而人們往往意識不到這點,對他們而言,少年是有罪的,因為球賽即將開始,因為天氣酷熱難耐,因為親屬帶來的創傷,因為隨波逐流的迷茫……因為……

「因為,他就是有罪的。」

然而在你篤定的發出這一宣告前,請記住,這世界永遠比你想像的要離奇。你沒有權力只依靠自己閉塞的「經驗之談」就去裁斷任何人的罪孽,你的刀對準的是一個人,而不是一頭牲畜,而正是基於這種認知,工程師才會頂著其他人不滿的斥責,固執己見。

他不認為少年無辜,他只是想再談5分鐘。


你看的是米哈爾科夫的《十二怒漢》,這片子翻拍的有新意,但不太為國內人所知。大家追捧的是好萊塢當年亨利方達那一版的電影,和你說的壓根沒有太大關係。

1000部電影在這裡真的不算啥,我看的AV都比你這閱片量大,更別說正片了。太年輕的時候,看不懂12怒漢很正常。看10000部電影,不仔細了解電影外的 現實世界,那也是看到了狗肚子里。我從前就是這樣。

另外,國內最近也翻拍了這部電影,大約就在5月份上映,可以去看看。個人強烈推薦去影院看看。中國能有這種片子很不容易。


知道自己有可笑之處就不要說電影傻逼


(因為我是這部電影的熱愛者,所以確實會有些主觀,我說在前)

美國1957年拍的電影,什麼俄羅斯法制體系...我覺得可能題主並未看對版本,也不確定你是否認真觀看了。十二怒漢的劇情非常出色,前後呼應,人物刻畫地很豐滿,我可以清晰說出幾號陪審給我的印象,他的態度,見解。它體現了人性之間的較量,法律體系並非重點,整部劇緊張緊湊,一氣呵成,這部片子徹底扭轉了我對黑白電影的看法,太棒了


首先,這部所有場景在一個小房間內的電影非常流暢的講了一個戲劇張力十足的故事。一樁看似無可爭辯的鐵案,因為一個陪審員(亨利·方達)從左派可憐弱勢的感性角度出發,但牢牢依據事實不斷提出疑問,12個人中有激烈交鋒也有拉幫結派,11人的態度基於各種不同的原因先後變化,最終推翻了一個可能的冤案,挽救了一個生命。這12個角色在短短的90多分鐘里各有鮮明的特徵和自己背後的故事,每個人的表演都很精彩,甚至不乏蓋過亨利·方達的。其中有有冷靜的也有粗暴的,有懦弱的也有強硬的,有認真的也有玩世不恭的,有牆頭草的也有固執的,有秉承事實的也有心懷偏見的,有出身富貴的也有貧民窟翻身的,相信你看過電影后再看這些形容詞,那一個個形象都會浮現在眼前。要拍一人舌戰群儒容易,要讓群儒都如此各有特色實在是難得。

其次,本片詳盡地反映了12個人激烈爭辯嫌犯的前科與背景(不應該左右對事實的判斷)、作案動機、兇器、威脅與實施的區別、作案手法、證人的性格弱點和破綻、辯護律師的立場(被指派的費力不討好的活)、被告在壓力下的記憶偏差、陪審團的偏見等等方方面面的過程,毫不含糊,可謂十分詳盡精彩的上了一堂關於合理懷疑(reasonable doubt)的法律課。我深刻體會到了reasonable doubt所代表的現代司法的精神,可嘆50年後的某些國家還在古代。進一步引申出陪審團所代表的公民義務與社會責任感,那個趕著去看球賽而改變立場的人受到了其他人的嚴厲斥責,這一點放在某些國家就更不敢想像了。

最後,作為一部電影,本片在製作上的考究讓上面兩點展現的更加突出和精彩。導演西德尼·呂美特擅長用技巧修飾內容,他堅持技巧是為輔助內容而生。比如全片都在同一個密閉房間里,前半部分通過窗外景色、衛生間、開門見法警等手段拓展空間,但隨著角色間的衝突愈發激烈,呂美特通過從近景到遠景的轉換,同時從水平之上的視角逐漸降低攝影機高度到水平視角,直至最後三分之一全在水平視線之下,導致天花板也如同牆一般出現,房間顯得更窄更局促,封閉感愈發明顯,使電影的張力迸現。

總之,無論是正義立場的嚴正表達和制度精神完整詮釋,還是對案情的詳細梳理和角色之間的精彩互動,或是電影技巧的精雕細琢和呼之欲出的戲劇張力,五星就毫無疑問是留給這樣的電影的。

去年我國也翻拍了一個《十二公民》,人物、鏡頭、劇情都幾乎照搬,但在中國不得不變成一個學校模擬法庭,整個說服力就遠不如《12怒漢》了。也看出儘力本土化了,但是一個根子里是西方文明的故事,怎麼嫁接都是彆扭的。用了相當不錯的話劇演員,但人物塑造還是不如原版立體,除了計程車司機比較出彩。最後那真是一片和諧,沒辦法,得理解。無論如何也算為普法立了一功。

肥嘟嘟看電影 - 知乎專欄

微信公眾號 - 肥嘟嘟看電影(feidudumovie)


一部黑白影片,全劇幾乎只有一個場景而這場景里只有一張長桌子和令人抓狂的悶熱,十二個糙漢子,沒有特效,沒有美女,全靠說,卻比任何炫技更引人入勝。

剛開始所有形勢證據都是不利於男孩的。律師是被法院指派的只想快速結案的唯利是圖之輩,根本不care他當事人,所以不想給自己惹麻煩找證據或推翻證據。兩個目擊證人,都是那種自以為熱心正義的其實經常犯錯的「好心人」——說真的,我的觀點是你如果給不了有效的幫助那你就別來添亂了,你不瞎指揮已經是對我最大的幫助,我本可以尋求到更明智的人提供的幫助從而助我達到目的。所以在幾乎沒有任何人為被告做辯護的情況下,陪審團幾乎理所當然的要判定guilty了。

然而劇情就這麼在看似無足輕重的討論會上反轉了。

人要反抗許多東西,包括外部的他人和內部的自己。圖省事導致的對既定事實懶得思考,先入為主導致的想當然,不願承認自己愚蠢和失誤而強行為己辯護,成見和偏見在人身上強大的擺布力量,自以為是的優越感導致的傲慢狂妄和視角盲點。名義上是作為陪審團審視被告,實際上也是在審視自己。

有多少人能心平氣和對懟數十倍於自己的力量?又有幾個人有智慧以一己之力扭轉乾坤?

我不喜歡被別人的言論、想法綁架,我只干自己認為有意義的事情,避免被別人的價值觀奴役。這在習慣隨波逐流的社會是個難能可貴的品質。可是有的時候,光自己置身事外還不行。如同片中的男主,如果他沒能堅持自己,沒能耐心並且有智慧的一一說服認定guilty的另外十一人,那幾乎相當於親手送那男孩上了絞首架——不是主動行惡,但因為無作為,而被動行惡。See,結果是一樣的。

很明顯,you do matter.

你以為自己人微言輕,其實不是。你很重要,你很關鍵。你可以有很大的力量。你做了什麼真的有意義有價值。 你並非可有可無,你能決定很多。

如果你主動放棄自己的權利,那你才真的一文不名。

忽然預感這部片子以後會持續帶給我影響。它裡面的耐心冷靜正是我在生活中欠缺的。

好作品標準很簡單,看完了不會忘。


其實我很好奇題主到底是怎麼做到「以為大家說得是俄羅斯那部」,如題主所說,他自己翻過一些評論,應該就能知道了吧

關於題主所說的電影邏輯,這個涉及大陸法系海洋法系有罪推定無罪推定等等問題,單獨說一下,陪審員制度下,陪審員是不可以做私自調查,不可以在討論時用除法庭證據之外的內容來說明觀點,另外任何私自調查都是不允許的。有什麼疑問你可以在知乎是另開一題,主要想吐嘈三點

1`題主既然有時間看完這部電影后來知乎提問,為什麼不自己去了解一下這種法律體系以及適用範圍

2`題主口中的愚蠢,已經在很多國家實行很多年,不能簡單的稱其為愚蠢,措詞應該稍加考慮

3`陪審員或者法官是不負責找證據的,還有如果非要說的話寧錯殺不放過不是更加愚蠢

「本人閱片量也近千部,僅有口皆碑的也應該不少於200部」感覺真的一點都那不出手來說,說起來,IMDB250這個基本的也有250+了,基本上是個影迷都比這多了

雖然我達不到飛鳥冰河說的愛情動作片都看了不下一千部,但是有口皆碑的動作片應該差不多200部

就老版原片而言,精緻到極的編劇,出色的群像戲,還有就是在一個房間中展現的戲劇張力,幾乎都可以超越時代了,如果你說它無聊,也沒什麼問題,一個五十年代的電影是很難符合一個現在這個時代的普通影迷的觀影節奏的,如果你把電影打開,看了一陣感覺無聊而後關掉,我感覺是合情合理的;如果你把電影看完,感覺無聊,我感覺也沒問題,比較電影評價是個很私人的東西;但是如果你在網上聽說一部電影,據說很好看,看了很多評論也感覺很好看,然後自己看了,感覺這個電影十分傻逼,而且還是在你看錯了版本的情況下,我感覺那應該是你有點問題了。


很多人在知乎上說的「十二怒漢」,其實是指老版的十二怒漢 (豆瓣)

這片子為啥收到這麼多人追捧,我想大概是因為這部片子簡明概要的說明了西方社會民主的意義。


不知道題主近千部的閱片量看的都是什麼?


1957年美國版《十二怒漢》是一部精彩的電影,故事不僅涉及法律,也探討了人性與制度兩個議題。

電影開頭,庭審結束後,法官對陪審團說:「漫長複雜的審理程序已經結束。這是一宗一級謀殺案。預謀殺人,在刑事訴訟中是刑責最重的罪名。你們都已聽過證詞,也明了法律條文的規定。現在你們必須坐下來,好好地理清這宗案子的真偽。在本案中已有一人死亡,另一個人的生死掌握在你們的手上。如果你們能夠提出合理懷疑,無法確認被告是否有罪,基於這個合理懷疑,你們必須做出無罪判決。如果你們找不出合理的懷疑,你們必須基於良知,判決被告有罪。然而,你們的決定必須一致。如果你們裁定被告有罪,本庭將會對他施以嚴厲的懲罰,最高的刑罰將是死罪。這是一項沉重的責任。謝謝各位。」

法官對陪審員的引導,點出了整部電影的關鍵詞——合理懷疑。美國憲法第五修正案規定,任何人不得在刑事案件中被迫自證其罪。無罪推定是美國刑事訴訟的基本原則,沉默權則是被告享有的憲法權利,證明犯罪的責任由公訴機關承擔。在具體的刑事案件中,證據必須能夠達到「排除合理懷疑」的標準,否則被告不承擔刑事責任。因此,《十二怒漢》可以看作是美國的「普法劇」,形象地展示了刑事訴訟的保障人權的價值理念。

雖然理念很美,但是,先前「漫長複雜」的庭審程序已經把陪審員們的耐心消磨殆盡。更何況天氣炎熱,局促的房間空氣凝滯,令人煩躁。電影多次點到細節,一個擦汗的動作,額頭上的汗珠,罷工的風扇以及開窗透氣的動作。諸多細節表明,當時的環境不利於陪審員坐下來深思熟慮地討論案情。此外,細節也可以看出人物的性格。就在大家都想趕緊完事的時候,有一個人是例外。悶熱的天氣和室內環境對8號陪審員似乎毫無影響。他不但西裝筆挺,而且不動手擦汗,只是淡定地臨窗凝視。第一輪投票,在十一票贊成有罪的情況下,8號陪審員一人主張無罪。法官的一席話似乎只對他一人起了作用——「這是一項沉重的責任」。他說:「我們在談論一條人命。我們不能用五分鐘就決定一個人的命運。如果我們錯了呢?」為了說服唯一的異議者,十二個陪審員圍繞律師、證據和證詞展開討論,一步步發現疑點,一步步逼近真相,最終斷定無罪。情節的曲折,顯然不是國產的「普法劇」所能比擬。

除了劇情引人入勝,《十二怒漢》更在於對人性的揭示。首先,偏見蒙蔽眼睛。有人認定有罪,僅僅是因為被告生長在貧民窟——貧民窟是犯罪的溫床,「來自那種地方的孩子都是垃圾」。先入為主的偏見,自然會導向被告是罪犯的結論。其次,為了引起別人的重視,人甚至不惜說謊。證人之一是住在樓下的老頭。他不僅窮困,而且殘疾。老頭作證說,聽到樓上有人喊殺人的聲音,不久之後還看到被告匆匆下樓。據此,部分陪審員認為被告有罪。但是,兇案發生時,附近剛好有列車經過,巨大的雜訊會淹沒一切聲音,老頭根本不可能聽到有人喊殺人。另外,老頭躺在卧室且跛腳,短短的時間內不可能走到門口,也就不可能看到被告下樓。那麼,為什麼老頭會作偽證?一個年老的陪審員說:「我認為,我比你們任何一位都了解那個老頭。他是個安靜、怯懦、不起眼的老頭,一輩子一無所成。沒有人認識他,名字也沒有上過報紙。沒有人認得他,也不會聽他說話。七十五年來,沒有人徵詢過他的意見。各位,默默無聞是一件令人傷感的事情。像他那樣的人,會希望去詢問他的意見,有人會聽他的話。即使只問他一次,對他來說都很重要。要他放棄這個機會真的很難。??????不,事實上他不算是說謊。或許他幻想他真的聽到那些話,認為那個男孩就是兇手。」第三,人會被情緒左右,但也有理智。假設老頭真的聽到有人喊「我要殺了你」。但是,人們經常在情緒失控的時候說「我要殺了你」,卻又有幾個人真的動手殺人了呢?可見,衝動是魔鬼,但人具有理智,並不會輕易地向情緒屈服。第四,金錢是對人的誘惑。被告來自貧民窟,辯護律師沒有什麼油水可撈,所以並未盡職盡責,導致如此之多的疑點沒有在庭審中被發現。總之,一句話,一個動作,一個不經意的細節,把具體人物的性格以及更為普遍的人性刻畫得入木三分。

沒有絢麗的特技,沒有變幻的場景,只是一室之內的十二個人物,造就了一部經典的法律電影。電影提醒觀眾:真相併一定那麼顯而易見,人都可能犯錯,應當審慎地對待所聽所見。此外,制度也不是完美無缺,同樣可能出現錯誤。試想,如果沒有8號陪審員的慎重和較真,被告豈不是要坐上電椅成為冤魂?但是,我們可以盡量完善制度設計,避免明顯的錯誤和冤案發生。尤其是佘祥林案、聶樹斌案、趙作海案等冤案,正是制度上不承認「無罪推定」、「沉默權」等程序正義基本要求的沉痛後果。毋寧說,某種意義上,制度存在的意義是補救人的偏私,而不是放大人性的弱點。因此,《十二怒漢》給了我們一個反思制度弊端的契機。

經過長時間的辯駁,仍有三位陪審員固執地認定有罪。8號陪審員的一席話意味深長:排除偏見,保持審慎,不僅個人應當如此,制度同樣也應當如此。他說:

「面對這種事,要排除個人偏見真的很難。不論你去到哪裡,偏見總是遮蔽了真相。我真的不知道是什麼。我想應該沒有人知道真相是什麼。我們九個人現在覺得被告是無辜的,但我們是在賭一個可能性。或許我們錯了,或許我們會放走一個殺人犯。我不知道,也沒人知道。但我們有合理的懷疑,那是我們的司法制度中非常珍貴的一部分:除非十分確定,陪審團不能判決被告有罪。」


媽的我看完以後激動的大半夜睡不著。

睡著以後尿床了

我大三

這片子真心牛逼到飛起


題主可以親自嘗試寫一篇完全以對白驅動故事的劇本來,也可以嘗試有條理不越軸的拍攝十二個人的對話場景。


關於十二公民和十二怒漢的評價。

那些說不好看的同學們,你們一定看過嗎(?Д?)ノ我要挨個點你們的反對!挨個點!哼哼? ヽ(`Д′)? ┻━┻

——————————我是分割線

作為一個看過了美版俄版和話劇版的人,十二公民的評價,可以說在各個版本中質量上乘。

總體來說這四個版本的故事是大體一致的,但是話劇和美版的精彩程度明顯不如俄版和中版。

————————————下面是乾貨

美版的敗筆在於千篇一律的演員,美版中十二個演員雖然扮演的角色不同,但是由於自身的身份並沒有太多解釋,導致了每個演員的性格有些牽強,另人不解,而且情節方面有些單薄,就事論事而已。話劇的缺點也是如此,第一次看的時候就感覺發展的有點快,情節緊是緊了,可是完全沒盡性有木有!

俄版的十二怒漢十分精彩,是真的精彩!每一個人都有一個故事可講,性格的表現依據了故事,讓觀眾不會有突兀感,同時在故事當中加入了很多社會性質的衝突,可以說將俄羅斯的社會意識解剖在了電影里。而且很多精彩的表現手法,那個高加索人耍刀的一段真心帥氣( ̄▽ ̄)。還有那個巡演演員演老頭頭時候好萌。而且俄版加入了其他版本沒有的少年,通過鏡頭閃回,向觀眾揭示了少年的心理和故事的起因。結尾的設置又把問題拔高了一個檔次,我投有罪是因為保護少年,因為外面有人想害死他,讓我們一起找兇手,對人心是又一此拷問呀!真心贊(;^_^A不足的就是最後出現的字幕有些畫蛇添足之感。

到了俄版開始就已經不僅僅是對司法的思考了,已經上升到了對社會本身的思考,這種片子情節簡單,甚至啰嗦,不就是有罪無罪嗎,這種片子好不好全憑演技!全看演技呀,每一個人說的話都是我們想說的,想問的呀!帶入到片子裡面,我們就是每一個人。跟著他們思考和質疑,這就是這部片子的魅力!

而十二公民明顯吸收了俄版的優點,每一個演員的刻畫都入木三分,在所有鏡頭裡沒有任何一處穿幫,甚至就連主鏡頭旁邊沒有打光的演員都會讓你會心一笑,而中國社會的一些問題也在這部電影里進行了深刻的討論,例如乾女兒,河南人,仇富等等,全場無尿點(^ν^),一氣呵成。不愧都是老戲骨,這錢花的真心值(^ω^)。而中版的最大的優點是,正能量的結尾,雖然個人鄙夷雞湯,但是這部電影的正能量居然讓我熱淚盈眶(T ^ T),這才是正能量有木有!讓人真正心裡一熱的乾貨有木有!影片是拍給中國人自己看的,強烈推薦,電影院包場的代入感極好有木有!要哭了有木有!而且裡面包含了各地的人,但是北方話的梗較多,強烈推薦去看!而且看的時候要帶個北方人做翻譯,最好北京的~(^O^)/總體評價8分,缺點是故事的起因有些牽強,不過沒辦法,中國司法和美法不一樣,這都是小瑕疵了,越看越會讓大家忘記這個故事的起因,而陷入到故事本身,祝大家觀影愉快Σ( ̄。 ̄?)?


因為都穿著衣服,所以題主覺得沒有以前那1000部好看吧


我從電影里看到的信息

1辯論過程精彩

2對話敘述故事情結

3電影顯示信息很多 時代 社會等背景為主

4各個階層人對他人生命的態度

5司法制度的優劣

6不同性格人不同階層人對自己意見的堅持程度

7充分證明一點靠威嚴壓人的人內心是懦弱的

8靠事實才能獲得尊重

9人們看法受自己主觀影響很大 對事情和細節總是想當然

10辯論的技巧

11內心強大的人才是真的強大

12上等階層人對他人關心 通理 鎮定 科學精神

13低等階層的人對他們漠視 無所謂 內心軟弱 受情緒控制 想著證明自己


我只能說主要還是題主不懂法,在我看來英美法系的陪審團制度是司法體系中十分精巧和精緻的一種制度,還有一種叫合理懷疑的東西是對人權的最重要的保障,因為只有上帝知道真相。


大概就這麼個意思


我也是一開始不知道,只看了俄版,但是看完之後卻是觸動很大。可能是因為課堂上聽到的一些在電影中展現了出來,深有感觸。過段時間去把美版的看了~

(這個是我看完後自己寫的一點點感想,直接搬過來~還望大家多多指教)

陪審團十二個成員,由於最開始的11:1,將原本以為程序化的投票,變成人性的反省與深刻,到最後的一致認為車臣少年無罪。

我認為說服他們的,不只是因為他們講述的那些故事,喚醒了沉睡的人性,而更多的是他們對案件的懷疑。對於刑事案件的裁量,必須立足於各種證據來還原案件事實,在經過法庭程序後,形成法官的心證,而判決結果必須是在排出合理懷疑下,法官形成百分之百的心證後做出。排除合理懷疑。【即只要有百分之一的不確信,則不可做出判決。】

當密閉空間中的懷疑不斷膨脹,計程車司機的情緒也瀕臨崩潰邊緣,他嘶吼著,拚命想拖回那些走向1的人,但是他的說理,他的演繹,都只是在案件之外以他的想像力、憤懣和他內心的價值觀,來形成對少年蒼白無力的攻擊,只是火光四濺的啞炮罷了。通過讓其他人形成內心的極度恐懼,而非對事實的確信,來達到目的,當然這種基於人心理弱點所帶來的逼迫也只是暫時的。

他們重演了案發情形,他們通過照片和生活經驗對隔壁樓層的證人進行了推斷,他們模擬了高加索刀的使用。但這一切,【並不意味著他們就完全發現了案件的真實,而只是因為找到了百分之十的懷疑,這已足夠顛覆看似已成定局的結論。】聶樹斌、呼格吉勒圖、念斌等人,則是被百分之九十所顛覆,存在的懷疑被視而不見,造成的不是錯案,而是他們自由與生命在司法毒瘡前的渺小不堪,法律在枉法者裁量權下的踐踏創傷。

然而,在最後的時刻,陪審團主席的仁慈之心立於法律之上,又成為另外一個1。就像人們對法律與道德的關係眾說紛紜,但瀕死餓漢偷的麵包在法律與道德面前也只能裝進法律的籃子。司法者說話的地方,僅僅只是在法律的範圍,既然你選擇打開窗,放飛鳥,那鳥飛走後的死活,則交給自然。你不是神,不是任何人命運的主宰,你只是法律的解讀者,只是在自己良心之上,解釋法律,而不是在法律的外殼下抒發你的仁慈。法律之外,再來談你的慈悲之心。

「法律是永恆 至高無上的 可如果 仁慈高於法律呢」


推薦閱讀:

一個非影視相關專業的如何才能進入影視行業?
為什麼《蝙蝠俠前傳 2》里雙面人哈維丹特會一夜之間從正義的化身變成一個惡棍?
電影《火星救援》是硬科幻嗎?為什麼?
蝙蝠俠:黑暗騎士印象最深的台詞是什麼?
作為電影或電視的配樂,哪段吉他或電吉他的solo令人印象深刻?

TAG:電影 | 影視評論 | 十二怒漢電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