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深入淺出的解釋「千江有水千江月,萬里無雲萬里天」這句詩?應當如何去理解?


水是阿賴耶識,月是諸法;雲是熏習,天是如來藏。

千江有水千江月,是諸法熏習賴耶種子;水的鑒照,即賴耶的攝藏。

萬里無雲萬里天,是賴耶轉染成凈,變為大圓鏡智。

其實,水和天,是同一碼事,月和雲,也是同一碼事。


正在翻南懷瑾先生的《金剛經說什麼》正巧看到這句話 原文給你抄下來吧 手機打字真慢

????????????????手機分割線????????????

這些年來,有許多國外同學研究如何翻譯「境界」兩個字,我說假使翻譯成外文的話,勉勉強強可以翻譯成現象,但是那仍屬於自然界的觀念。境界就是境界,只能加註解,很難翻譯。譬如修道見道的境界,葯山禪師就講:「雲在青天水在瓶」,這是很自然的,天上的雲在飄,水在瓶子里,擺在桌上,一個那麼高遠,一個那麼淺近,這就是境界。又譬如唐人詩說:「千江有水千江月,萬里無雲萬里天。」

我們常在講悟道,或者搬若的部分時,就會引用到這兩句話。天上的月亮只有一個,照到地上的千萬條江河,每條河裡都有一個月亮的影子,就是千江有水千江月。萬里的晴空,如果沒有一點雲的話,整個的天空,處處都是無際的晴天,所以萬里無雲萬里天。這是一個很好的境界,很多禪師們因這些境界而悟道。

有一個和尚住茅蓬的時候,就寫了一副很好的對子:萬里青天開口笑,三間白屋豎拳頭。」

像彌勒菩薩一樣,哈哈大笑,就是我們喜歡塑的一個咧嘴笑,大肚子的和尚,悟了道,什麼都空掉,什麼都喜歡。三間白屋就是三間空空洞洞的白屋,自己在那裡海闊天空。像這一類文字,就描寫一種境界,但也並不足以代表悟道這個境界。我們的人生隨時有境界,痛苦的時候想到那些痛苦,痛苦還沒來的時候,腦海中有隨時出現那些痛苦的威脅,這是苦惱的境界。高興的時候,又越想越得意。尤其是年紀大的人,不太喜歡想未來,因為前面的路程太遠了,沒有力氣走了,專門回頭想少年時代的事。有時候自己坐在那裡想起來,還搖個頭笑一下,回味那個境界。這些都屬於境界,所以境界可以意會,不可以言傳。

????????????????????????????????????????????????

嗚嗚嗚 打字太累了 如果感興趣去買一本看吧


只要有水就能看見月亮的倒影,只要沒有雲彩到處都看得見天空。月亮和天空可以象徵一切想要得到的東西,儲水和撥雲是手段,即加強自身的修養,摒棄外界的干擾。


千江皆能映照月亮,只要沒有雲就是晴天。


眾生本具佛性,去除了顛倒妄想便能證得。


就是心外無物的意思。江中可以有千江明月,天空也可以澄明無雲,皆取決於個人內心對外物的觀照感受。江月雲水只是像鏡子一樣映照內心的事物,作者想表達的是他內心一種虛空自然,容得下天地萬物的狀態,任意江月去來,雲捲雲舒,在心中都是奔浪之影,鏡中之月,超脫,遊離,觀照。


請速我偷懶,轉帖我在別處的發言如下

關於「我是誰」,筆者曾經給人解說過三個比喻

  其一,「空手把鋤頭,步行騎水牛;人從橋上過,橋流水不流!」

  肉身好比工具或坐騎,身體與法性自性相比,就如橋面與水面相比

  (注意:此偈雖有助破對身的執著,但沒悟透水橋不二,人牛不二。

  寫此詩的所謂大士,日後帶弟子一起焚身祀佛,顯然是出偏了)

  其二,「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 佛性常清凈,何處有塵埃!」

  水面,鏡面,也許是古人能找到最好的比喻

  現代,則有顯示屏,更好一些,因為不像鏡面,沒有另一個我在這屏幕前

  請試試看,把眼前的三維立體的世界看成一個平面,非台無樹,沒有厚度,鏡前無我,鏡內無物。

  「本來無一物」偏空,不如「佛性常清凈」

  嚴格講來,此偈也沒悟透,須知覺塵不二,塵埃也是清凈的,煩惱就是菩提

  所以慧能還需要五祖再跟他講解《金剛經》方才真正覺悟

  其三,「千江有水千江月」,其實只有一月

  此月,可以是因果緣起,也可以是老天爺、上帝、真主的安排,也可以是客觀存在

  你信什麼,它就是什麼

  這個比喻雖有助於破對個體的執著,但是沒一滴滴水,哪來的大海呢?

  真正的救度就在於我們日常生活的互幫互助中

  如果有誰覺悟後行為一點也沒改變,仍舊自私自利,甚至選擇做惡,那就是沒真正悟透

  須知所有的角色都是一個演員演的,

  不存在「同時」「同地」,地界和時區都是人為劃定的,

  實際,一點點空間距離,都意味著已經過去,只不過是剛過去而已

  (釋迦夜睹明星得悟,星星何其遠,為何出現在你面前?)

  在你對面的都是另一個「平行」時空的你

  害人就是害己,助人就是助己

  老天真是太公平了

  禪宗曾有所謂「三關」之說。

  按理說,寂滅無我,有何漸次,如果有的話,只能說明沒有真寂滅,真無我,真覺悟。

  真覺悟只能是頓悟,沒有次第。如果有的話,只能說明覺悟得不夠,或者說遇到坎了,沒過去,就還要再頓悟。

  實際上,以樓主的實踐來看,可能不止三關,可能有四關,乃至更多

  每個人的情況不同,下文僅供參考

  第一關,「截斷眾流」

  首先要破除對肉身我與思維我的執著。

  關於前者可以參照上文我對「空手把鋤頭」一偈的點評。

  其實,人們對於「我思故我在」的執著可能更強一些,而且二者是相關的。

  對「身」這個概念的執著與對身體的執著其實是一回事。

  人與動物的區別可能不是會不會使用工具(現代動物學家已經發現不少動物使用工具的證據)

  而是會不會使用概念,當原始人類在岩洞壁上畫個圈,認為圈裡是某某(例如我身),圈外不是某某,這時,可能,人就與動物根本不同了。

  所謂的理性,智慧,誕生了。(其實,上文已經說過,這未嘗不是一種愚蠢,就如刻舟求劍,守株待兔)

  聰明難,糊塗尤難,由聰明而轉入糊塗更難(鄭板橋)

  所謂「無念」「念起不隨」,如果難得話,那可能是因為你不願意放棄自己的自作聰明。

  有人說人的聰明正在毀滅這個地球。事實是,可能毀滅的只是人類自己,沒了人類地球照樣轉,生命照樣演化。最後勝利的可能是蟑螂或細菌。

第二關,「涵蓋乾坤」

  其次,要把心量放大,乃至無小無大

  眾生平等,好比同樣的電視,不因放《星球大戰》而大,也不因放《昆蟲總動員》而小,不因宮廷劇而貴,也不因放映農業科教片而賤

  我知道有的「高」人能做到神離於體,周遊宇宙。其實,哪怕他們成神成佛,種種奇異,……,在我看來,也是一樣的「電視」,無大無小無高無低

  在放神怪片而已,其實稀鬆平常。

  涵蓋乾坤,包納宇宙,的關鍵,在於破除能覺與所覺的對立,

  有個小技巧,只要把眼前的三維的世界看成平面的就行了。

  上文我說過並不存在「同時」「同地」,空間的距離就意味著時間的距離,我們看到的都是過去

  這話不夠確切,我們其實看不到過去,我們看到的是過去傳來的經過各種扭曲衰減……的信息。

  我們看不到(客觀的)過去,我們看不到幾厘米乃至多少光年外的客觀的事物,

  我們看到的只能是只屬於我們自己的(主觀的)現在,(他人與你有著不同的現在,不存在同時同地,不要試圖統一觀點)

  立體是一種錯覺(後天理性的推測),其實都不能說是平面的,它是無維的,N維的,因而才可以被看成三維或兩維,有無限的可能

  我的一個網名「圓滿平直"是對能所不二能所本一的覺的描述,古人不知電視,屏幕,常稱之明鏡,明珠,滿月……

  然而所謂「明月簾下轉身難」,難在何處呢?我執難破。

  不少人認為所覺不是我,能覺是「真我」。於是「覺悟」了,得了個「真我」,就該修鍊了。

  (有些人常說開悟只是修行的開始,大多此類)

  其實以我的愚見,這不是真覺,而是礙住了。修鍊越有成,神通越大,障礙越深。

  當然,這只是我個人的偏見,未必如此,只要修鍊者自己覺得不錯,又不妨礙他人,又有何不可呢?

  人各有志,不能強求。我祝其得償所願。

  如果沒那麼美好,也有「轉身難」的問題,請看下文

第三關,「隨波逐流」

  人人一個滿月,千江有水千江月,其實只一月

  此月,可以是客觀存在,可以是上帝真主,可以是阿彌陀佛,可以是一切因果緣起的總和,甚至可以是碰巧隨機偶然……

  究竟如何,以樓主之愚見,是不可確知的,只可假設推想。

  然而人們不願意不可知,隨波逐流讓人沒有安全感,

  因而往往更願意各自相信其願意相信的

  這沒關係,只要能彼此尊重彼此的不同就行了,己之所欲也不能強加於人,為什麼一定要大同?和而不同不好嗎?

  寫下「明月簾下轉身難」的憨山最後似乎在一句佛號里找到歸宿

  在我看來,阿彌陀佛就是一切眾生的別名,就是集體整體全體

  南無阿彌陀佛,就是緣起性空,一切看似獨立孤立的個別,都來自並必將歸於……

  孤獨是一種錯覺

  「父母所生口,終不向你道」,哪有什麼獨自解脫之法,都是化城,迎合你自私自利之心的權宜之說

  有人說,金剛經說空,彌陀經說有,其實不然。

  寂滅,非寂滅,所以寂滅

  極樂,非極樂,所以極樂

  否定一切的結果是肯定一切

  金剛經不是落實在空上的,而是落實在空中不可思量的福德福報

  這福報不是屬於任何個體的,不是屬於某個神佛的,而是屬於一切眾生,屬於無窮無盡的生命,屬於大家的。

  為什麼無量無窮?因為不是蠅營狗苟來的,而是布施奉獻乃至犧牲來的

  如果真有耶穌那樣的人,那麼只要有一個就夠了,因為一即是非一,一即是多,生命是一體的

  如果你真明白我在說什麼,你就知道為什麼「須菩提。聞說是經。深解義趣。涕淚悲泣」了

  他如果只是得了個空,得了個解脫,至於如此嗎?(除非他活著太苦太累了)

  然而,隨波逐流,聽天由命,並不究竟,樓主再加一關,暫名「曹溪一滴水」,下次解說

第四關:曹溪一滴水

  個體=集體,大海只是一滴水,一滴水裡有大海

  我們日常生活的一言一行,都是因緣網裡不可少的一環

  少了某一個,或許地球照樣轉,但其背後的因果緣起,以及以其為背景的因果緣起,完全不同了,不可意料。

  (隨便推薦個電影《雲圖》Cloud Atlas)

  常有人以為慧能只是個奠基人,他的後人水平更高

  因為六祖的覺悟似乎是落實在一些看似平平無奇的道德說教上

  樓主以為正相反,這恰恰說明惠能是真覺悟了,可惜沒人繼承

  神奇神秘神聖……與覺悟無關,連說是副產品都勉強

  真正的救度不是外來的,就是我們日常的互幫互助。相濡以沫=相忘於江湖

  就從善待自己乃至家人做起,幼吾幼以至人之幼,老吾老以至人之老,……乃至一切生命

  不以善小而不為,知錯能改,善莫大焉

  一個連自己都不能原諒的人,會真的寬恕別人嗎?

  壇經說得好,真懺悔是不會再犯的

  之所以改不了,是因為沒真覺悟,不知道錯在哪裡

  (以上所言,不過是樓主的一些固執的偏見,僅供參考)

轉帖自 http://bbs.tianya.cn/post-no01-499486-6.shtml

語錄點評之一

        神秀:「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台,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

        慧能:「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佛性常清凈,何處惹塵埃。」

        母音:「菩提權做樹,明鏡假作台,本來不染污,說凈亦塵埃。」

        據說佛祖在菩提樹下覺悟,還有傳說菩提樹能自己抖去灰塵,因此菩提成了覺悟的同義詞。

        在古代應該找不到比明鏡更好的比喻來形容圓滿平直的自性了。

        看過上文「立地成佛」的朋友,應該發現自性圓滿,無邊無畔,當然無「台」無「樹」了

        如果有的話,也是在鏡/水晶球內,而非鏡/水晶球外。

        所謂塵勞煩惱,追求完美者希望一點也沒有。

        然而人都是有感情的,只要保持覺悟,縱使一時波濤洶湧,很快也就風平浪靜了。

        性是地,情是種,法是雨,悟是樹,覺是花,什麼是果呢?

        果就是「相逢一笑泯恩仇」

        有道是:「身似播放器,心如顯示屏。釋開潔癖塵,悲喜都是戲。」

人生如戲,不僅要看,還要演。具體演什麼,各自選擇。願意演什麼演什麼。無數的小戲匯成一部大戲。我猜這戲就叫「相逢一笑泯恩仇」

語錄點評之二

        千山同一月

        萬戶盡皆春

        千江有水千江月

        萬里無雲萬里天《嘉泰普燈錄卷十八》

        無數的眾生皆有一個明月,滿月,何止萬千。

        水可以指我們的意念,

        所有的念都是試圖凝固空花水月(空中花,水中月之喻請參見《楞嚴經》)

        其實是徒勞的,連時空的固定都只是相對而言(感興趣的朋友可以去研究當代物理學)

        因此無論是善念還是惡念,都是妄念。

        雖然是妄,但卻正是真如/真性之用。

        不用除妄。除妄之念也是妄念。

        如此看來,其實是水在月中,而非月在水中。

        任何比喻都是拙劣的。

        再看「同一月」之喻。這個月就是無量因緣的整體(絕不只已知的宇宙,而是=所有已知+所有未知)

        無數的眾生,無數的月,其實只有一個月。

        所謂輪迴只是因為共用一個月而產生的錯覺。

        更進一步,我,你,他,眾生(眾緣和合而生,包括生命和非生命,有情和無情)

        一切似乎有壽命可記,其實都是錯覺。(參見上文提到過的膠片之喻)

        方生方死,方死方生。

        需要指出的是這「共一月」並不是高高在上,脫離於我們的。

        沒有個體,也沒有整體可言。沒有一滴滴水,哪裡來的江,哪裡來的海?

        月不在天上,只在無數無邊無窮無量的江水中。

        (也許永遠也找不到一個完美的比喻來說明「不二法」)

        無雲之喻同於上文「語錄點評之一」里的拭塵之喻。

        不再贅述。

        有道是:銀河同小溪,烏雲襯祥雲,春夏並秋冬,開窗齊賞景。

不可因為「同一月」「共一月」就要求統一思想。思想總是後天的。先天是沒有的。世上本沒有路,有人走就成了路,哪怕只有一個人走,也是一條路。各人有各人的道,各人有各人自己的人生哲學,不可強求一致。

轉自 頓悟手冊/覺悟指南


第一句,似乎來源於「如月在虛空影鑒於諸水」,為什麼只有一個月,而能在千江中看到千個月?就如一切均為真如所化,真如非相,卻可幻化一切。

第二句,似乎來源於壇經「如是諸法,在自性中,如天常清,日日常明,為浮雲蓋覆,上明下暗,忽遇風吹雲散,上下俱明,萬象皆現。世人性常浮游,如彼天雲。」


個人理解,江就是人,月就是每個人的意識。千江有水千江月,每條江都以為自己有個真月亮,其實都是月的倒影,都是假的。人都以為有個「我」,而這個「我」,這個identity,自我認識,卻是從小,由人這個身體,眼耳鼻舌身心意,為外界的色,攀緣眼根,耳根等等色根所造出來的。肉身死後,緣就散了,「我」也就消失了,而輪迴的是阿賴耶識,而所有人的阿賴耶識是同一個的,每個肉身的意識就好像大海的一個波浪,我們屬於大海,卻不自知,我們每一條江看到的都是一個月亮,千江月,萬里只有一個天。所以佛學說無我,因為」我「是低維度信息的產物,非究竟。#受南懷瑾啟發的理解#。往深的離題了,這裡不說了


《嘉泰普燈錄》

千江水裡倒映千江月,寓意真月掛空人心不知,世事如觀水中月是夢幻泡影。

萬里雲消散見萬里天,寓意煩惱如雲霧般消散後,人的純正本性猶如萬里天一樣一直在雲後。

我比較認可這個啟示的答案

但非原創,有略微個人改動。

如侵立刪


從此以後,千江有水千江月,萬里無雲萬里天。


到了內種境界自然就會開悟 不需要解釋


一解釋你便錯了,更何況還分出什麼深淺。


有水就能映出月,無雲就能看到天。


同一個月亮,同一片天 。。


禪宗 這是佛教在中國的本土化 個人覺得沒有什麼好解釋的 它描述的是一種開闊曠達的心境 所謂雲在青天水在瓶


詩句出處?


推薦閱讀:

你學佛的信心是怎樣日益堅固的?
學佛了覺得人生都是假象,可以偷懶了。慢慢發現好像一點懶也偷不到?
如何實修才能更快解脫,早日出離輪迴?
唯識學與心理學是什麼關係?

TAG:詩詞 | 佛法 | 禪宗公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