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為什麼說「諸法無我」?


1.諸法:就是指一切法,包括有為法和無為法。我們這個世間的一切都可以納入有為法的範疇,而涅槃、佛性等等則是無為法。這一切的法,都不承認有個恆常不變的我或者說主體存在。

2.我:所謂我指主宰者、造作者、不變易的本質。對人來說,我們通常認為,有那麼一個自我意識是我們做出各種行為的原因,是這個自我主導我們做出各種判斷、做出各種行為,要言之,在我們肉體之外or之內,我們覺得,作為人我們有個不變的本質存在,或者說靈魂。但佛陀告訴我們這是錯覺,對於這種錯誤的執著就是我執。作為人,我們的確有自我意識,但是我們的自我意識是由各種變動的元素組成的,比如說地水火風空識這些元素組成了自我意識,然而這些元素一個都不是恆常不變的,那麼他們組成的自我意識又如何可能是恆常不滅的呢?佛陀告訴我們,我們有自我意識,但是這個自我意識只是各種元素相互作用下的產物,譬如說當我們的大腦發生變化時,我們的自我意識一定會被影響,當我們死去時地水火風空識組成的自我意識只剩下識一個元素時,你覺得這個自我意識會和我們活著的時候相同嗎?而識這個元素也是會改變會消散的,彼時那自我意識何在?哪裡有一個主體是我?哪裡有一個客體是我?都沒有!這是人無我,一般南傳佛教也就講人無我(即五蘊無我),而北傳佛教還說法無我!

什麼叫法無我,最簡單的例子這個宇宙沒有一個不變的本質or自性或者創造者主宰者也即沒有神,這就是法無我的一個展現。一般的我們說諸法無自性,各種各樣的東西、現象後面都沒有一個恆常不變的本質、自性,有句各位可能耳熟的話叫做「諸法無自性就是說的這個道理。勉強拉個現代理論來幫助理解」諸法無自性「的話就是弦理論:各種我們看來實在的粒子其實並非實有,有的只是不同維度不同震動的弦而已而這個所謂弦也並不是什麼實在。

3.諸法無我:無我不是不承認自我意識的存在,不是不承認某些現象背後表現出來的本質的存在,而是指出這些自我意識也好、本質(自性)也罷都不是恆常不變的,不是恆常不變的就絕非真實,而是苦、空、無常。而對於無為法來說,無我是因為無為法不造作、不主宰徹底真正清凈故而無我。


身體是投影,心是儀器,心是投影,覺照是儀器。覺照是投影,空性是儀器。見到空性,把握了空性,一切都是儀器,一切也是投影。身心萬物都是自性的投影,空花水月。

諸法無我如何理解,萬物同一體,天地與我同根才是諸法無我的真實境界,是可以感受到的。

無我是整體全然的一種存在。無我才能回歸到源頭,見到本來面目,真如佛性。


「我」指無自性 。諸法皆沒有實有的自體存在,即諸法:一切有為無為法,無有自性,即空性。


笛卡爾就是個反向指標。什麼我思故我在,凈放狗屁。事實剛好相反——「我」哪裡都不在,哪裡都沒有「我」,在別的物質看來,人類才是「死物」,強調「我」是真實存在的人是犯了主觀主義的錯誤。這個宇宙里任何物質都是真實存在的,唯獨「我」是虛構的,「我」之所以無法察覺「我」是虛構的,是因為「我」是「我」。


無我品第四

  文殊師利白佛言:「世尊!未來眾生當說有我遍一切處。何以故?一切行故。出過三世,苦、樂、瞋、愛悉是我相。世尊!外道計我,其意如是。」

  佛告文殊師利:「譬如磁石,吸一切鐵屑,為鐵屑是我?磁石是我?若汝當說:『鐵屑非我、磁石非我。』是則非遍。若磁石、鐵屑悉是我者,云何以我而自吸我,又亦不遍。何以故?自吸其身故。所有色一切是四大,一切無常,若無常不真實。若不真實、不諦。若不諦無處,無處故無我。文殊師利!猶如老人於夜中坐,自捉兩膝說如是言:『那得有此兩小兒耶?』若此老人身中有我,云何不識自膝,謂是小兒?以是事故,實無有我;是邪見人,於無處橫執。譬如見焰而生水想,實無有水,以眼亂故。如是非我,橫生我想,是闇惑邪見,非正見也。

  「若我遍一切處,則遍行五道。人、天是樂,地獄、餓鬼、畜生是苦。若我遍一切處,我受地獄苦,則人、天亦應苦。樂者由善業得,苦者由惡業得。樂者生染,苦者生瞋。或有勇健,或有怖畏,如是異相,故知不遍。我不說此是真實思惟。若我過三世者,過去已沒,如燈已滅;未來未到,如未來燈;現在不停,猶如流水。我非過去、非未來、非現在,無時節。何以故?過時節故。

  「若無時,則無數,以無數故,亦無有我。何以故?以可分故。

  「阿者,離我聲,多者不破,么者滅憍慢。又阿者,真實離我。真實離我,故兩過說阿。是故,文殊師利!分別字故,定無有我。」

  佛說此祇夜:

  「磁石吸鐵屑,  二種誰是我?

 不遍及自吸,  決定無我故,

 如渴人見焰,  非水生水想,

 邪見橫執我,  其事亦復然,

 分別於阿字,  定知無有我。」

——《文殊師利問經》


因為一切法(存在)都沒有獨立自主不變的固定獨有屬性,這是無我的意思。


「諸法無我」就是指「人無我」與「法無我」,也就是緣起性空,「無我」就是「無自性」,「無自性」就是「緣起」,因為「緣起」所以「性空」;「緣起性空」就是這個世界的實相。


其實聯繫諸漏皆苦就好理解了。

漏為情緒。

無(自)我(情緒)方得解脫。


一切事物都不自主,皆是無我。「我」是主宰之意。


「諸法無我」為三法印中的第二法印,三法印又可以追溯到佛教的理論基石——緣起論。

玄奘譯《分別緣起初勝法門經》說緣起有十一個意義,其中 「離有情義」、「依他起義」和「無動作義」,都是說明無我的道理的。

緣起論則認為我們這些「有情眾生」,無非是種種物質和精神的要素的聚合體。

從身體的組織來說,有情是由於地、水、火、風、空、識六大六種元素所構成的,依借前五大而有身體的機關及其作用——地為骨肉,水為血液,火為暖氣,風為呼吸,空為種種的空隙;依借後一大識而表現種種的精神活動。

再從心理的要素來說,有情的組織分為色、受、想、行、識五蘊。蘊就是堆,把種種不同的現象分類,每類做為一堆,這就是蘊。

佛教根據以上兩方面的分析,說明有情不是固定的單一獨立體,而是種種要素的聚合體,而任何要素又是剎那剎那依緣而生滅著的,所以找不到一個固定的獨立的「有情」在支配著身心,也就是找不到「我」的存在。

綜上,大家習以為常的「我「」,是一團不斷變化的聚合物,因此也就沒有accurate self,我們無法從科學角度definte它。

希望對你有幫助~


推薦閱讀:

懷孕時候念經生出來的孩子是不是真的很好帶???
在學習佛學的人眼裡,因果是看待事情的唯一標準嗎?
人生的意義就是為愛而生,佛難道超出了不成?
如何判斷一個人是不是善知識(良師益友)?如何去尋找善知識?
見道以下,是否不應與人解說空性?

TAG:佛學 | 佛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