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翻譯「Most men die at 27, we just bury them at 72.」?

在Quora上看到的,不知道這句話是出自何處


和這句話含義相似:

When childhood dies, its corpses are called adults and they enter society, one of the politer names of hell.

童年死去後,它的屍體被稱作成年人,進入了社會,那個稱呼體面的地獄。


首先說明我沒有找到一個非常確鑿可信的結果,如果覺得跑題請點沒有幫助,僅僅是拋磚引玉

真是有趣,隨便google或baidu會出現很多寫著Mark Twain的結果,但百度還給了我一個提示(雖然baidu除此之外幾乎什麼沒做到什麼)

Most men die at 25, we just don』t bury them until they are 70.

- Benjamin Franklin

之後發現了

Most people die at age 18, but we don"t bury them until they"re 65.

- Benjamin Franklin

之後我去掉數字又找了一下

Most men die at 21, we just don"t bury them until they"re 65 or 70.

-Martin Luther King

看起來這句話經過了不少次間接引用

最後我個人感覺比較靠譜的起源應該是這個:

Many people"s tombstones should read: "Died at 30, buried at 60."

-Nicholas Murray Butler

(Butler是1931年諾獎和平獎得主,哥倫比亞大學校長)但是還是有這樣一個搜索結果

http://ezinearticles.com/?8-Tips-to-Becoming-an-Effective-Leaderid=2532628

TIP #8:Samuel Johnson

我懷疑這個結果可能和這種類似的事情有關,因為這個結果太獨特了:

http://wenku.baidu.com/view/63ebc3196bd97f192279e9e0.html

44和45

不管上面那個結果是對的(都可以通過搜索關鍵字和作者找到大量結果),這句話出來才多少年啊,(除非另外有一個更遙遠的起源沒有被我發現,這也是可能的,也說不定最早的根源是上面某人的爺爺某天不小心靈感突發說了句話給自己的小孫孫聽,那我們就無從考證了)現在就有了這麼多版本。

或許那些久經風雨又觸動我們內心的話語,都是這樣被大量的引用,在流傳中漸漸失去本來的樣子?


有的人活著, 他已經死了。


大部分人會失去生活的熱情於27歲。從此他們會一直平庸下去,平靜的生活一輩子,直到死去。他們的生活會一成不變。

告訴我們的是:早早訂立自己的目標和自己的理想,並且充滿激情的為之奮鬥。這才是生活,這才是生命。如果不這樣。還不如去死。

這是一個激勵的話。其中含義是否過分。各位看官自行評論。

個人評價:朝聞道夕死而已。年齡不重要,重要的是去【聞】。去想,然後去做。


意思是:很多人27時對未來失去信心,沒有夢想,行屍走肉,如同死去一樣,只不過軀體直到死去才火化。


餘生都在重複之前的每一天。。。。


按我自己理解,首先第一是看文章的上下接銜吧?若是以第一人稱來說,那就是行屍走肉的意思;若是以第三人稱來說,是否可以翻譯成"大多人在27歲已流逝,但在我們心中他們的生命是直到72歲。"??


心靈已死去,但肉體還存活。行屍走肉


男人至死是少年


推薦閱讀:

有哪些成語古訓、名人名言是相互矛盾的?
你在什麼場合或哪一瞬間想通了某個道理(某句話)?
有哪些我們熟知的名言其實還有後半句?
有哪些意義完全相反的名言諺語,你支持哪一種觀點?或是如何辯證統一看待它們的?
怎麼反駁一些看著很有道理的話?

TAG:名言 | 生活 | 英語 | 翻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