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經中的涅槃是什麼意思?

涅槃是為了擺脫輪迴的痛苦,但佛經中具體指的到底是什麼。


涅槃(nibbana)是指「熄滅」,五蘊的熄滅,或說名色法的熄滅,或說物質和精神的相續流的熄滅。

佛陀觀察到,在客觀實存層面有三種存在:名法、色法、涅槃。名法,是指構成心智思維現象的成分,由於名法的交織運作,生命能夠展現出思維意識的功能;色法,是指構成物質現象的成分,當色法聚集為色聚,色聚再逐層聚集,乃至有了原子、分子、細胞、組織、器官、系統、個體等;而涅槃,也是一種實際的存在,一種「不是名法、色法的客觀存在」

如上定義,以「人」為例,由於名法和色法的存在,一個被稱之為「人」的生命體才能存在。這句話中,「色法」和「名法」是在究竟意義上存在的,而「人」是一個虛設的組合概念,即虛設概念在究竟意義上是不存在的。就像從生物學上來說,一個「人」是由多個系統組成的,如呼吸系統,消化系統,泌尿系統等;而一個系統是由多個器官組成的;器官由組織組成;組織由細胞組成。生物學一般在分析到「細胞」層面後,還可以往下分析細胞內的成分,如細胞器、細胞質等。倘若由物理學接手,繼續分析,則還能往下繼續拆分成分。當我們將一個「人」不斷拆分後,將發現,原來的「人」的概念將消失,只剩下一大堆「最小成分」,即是「色法」和「名法」(前提是這是個活人)。

由於名色法的存在,我們有了軀體,有了心理現象。而名色法有三個共性,即「無常」、「苦」、「無我」。無常,是指無有恆常,即名色法不會保持恆常不變,相反地它們在不斷地發生變化;苦,是指被迫生滅;無我,則是指在這無有恆常的被迫生滅過程中,並沒有一個核心(靈魂)。

由於名色法這三種共性,人的身體將從出生後,便開始老去,終將死亡。而死亡的同時,又會再次出生,進入到下一期生命的形態。被迫出生,被迫衰老,被迫死亡,然後又緊接著被迫出生,被迫衰老,被迫死亡,這就是「生死的輪迴」,運轉不歇。

而佛陀所證悟到的真理,就是在了知名色法的特性的基礎上,識別到了「涅槃」的存在。涅槃是「非名色法的存在」,由於我們一貫以來處在由名色法構成的世界,所以,我們的語言描述都只能去表述名色法的特質。於是,當嘗試用語言去描述「涅槃」本身時,是不可能做到的。因為,「涅槃」本身和「名色法」是截然不同的存在,於是,「涅槃」一詞在含義上,只能用「名色法的熄滅」來反向定義。

但是還是要強調,「涅槃」無法用語言直接表述,並不代表「涅槃」是個如「人」一般的虛設概念(概念法,世俗諦)。「涅槃」和「名色法」一樣是客觀實存(究竟法,勝義諦)。

佛陀所教導的止觀禪修,則是在觀禪的階段,以名色法為觀察的目標,從不同的側重點觀察名色法的特性和共性,這種透徹的觀察過程,將引發「觀禪智慧」(vipassana wisdom,觀智)的生起。當觀智中的「道智」成熟,即「道心」生起時,該心識將以「涅槃」為識知目標,繼而生起「果心」,同樣以「涅槃」為識知目標。道心和果心,都不再以名色法為目標,而以涅槃為目標,如此,便以心識真正識知到了涅槃的存在。

延展閱讀:

  • Bhikkhu Bodhi(菩提比庫),《阿毗達摩概要精解》(A Comprehensive Manual of Abhidhamma)

涅槃是徹底地超越生死。什麼是超越生死?就是無生無死,不生不滅,也是既生又死。好比一滴水進入了大海,它好像還是水,但是卻找不到自己了,這個就是涅槃。修行者返本還原,而虛空中卻有一眾原之源,那是眾望所歸,「太虛雖廣不能包其體,日月雖明,不能喻其光」,入得其中,便稱涅槃。其時雖生而無色聲香,雖死卻得無量壽。

涅槃也就是寂滅,即是極樂,卻也無樂。徹底無有恐怖了,狂心早歇了,樂吧?連自己都沒了,還樂個什麼?五蘊皆空,憑什麼去樂?其境界不可思議,對凡人而言卻又極其可怖。

涅槃是一切修行的指向,卻還不是終極目的。修行的終極目的是在涅槃之後依然保有自我,隨時出入涅槃。修行是返本還源,是回家,但是回家之後還要做主人,不要泥牛如海,要龍游大海。


何謂 泥洹

先知四諦。何謂為四。

一曰為 苦。

二曰為 習。

三曰為 盡。

四曰 入道。

如是比丘。次持覺慧一心思禪。受道報應。法眼以朗。解彼四諦。稍入道跡。

何謂為 生苦 老苦 病苦 死苦 憂悲惱苦 恩愛別苦 怨憎會苦 所求失苦要因五陰。受盛為苦

何謂為 所愛著習。不愛亦習

何謂為 其所有愛。覺知有滅。不愛不念。而覺皆盡

何謂 入道八正為真

一曰 正見。

二曰 正利。

三曰 正言。

四曰 正行。

五曰 正命。

六曰 正治。

七曰 正志。

八曰 正定。

是為苦習。以盡入道。

真諦是為 無生。無生者 無老。無老者 無病。無病者 無死。無死者 無痛。無痛者 無上吉祥。向於泥洹

於時如來而作頌曰

至道無往返 玄微清妙真

不沒不復生 是處為泥洹

此要寂無上 畢故不造新

雖天有善處 皆莫如泥洹


人生境界的頓悟,自我意識的升華。般若智慧後的空見。不可說,不可說也……


涅槃的反義詞是胎盤 Nirvana is the opposition of Reincarnation

在我們這一方世界,有就是有,無就是無,存在就是存在,不存在就是不存在。所以我們常常對哲學或佛經理念中的那些有無共生、不生不滅、不增不減所不能理解,以為那是故弄玄虛,然而那種「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卻是一種真實的狀態。只不過,這種狀態並非人道所能經歷,它是人道之上的一種頓超,而所謂涅槃(niè pán,Nirvana),就是從人道出發、經由頓超、而直達這種狀態的工具

那麼我們要問,為什麼我們這一方世界就不能夠直接不增不減呢?這便要歸結於我們業力的限制。這裡面的成因非常複雜,但因為業力的顯發,最終使我們得胎於母體,受「眼耳鼻舌身意」之身的限制,同時由心而化現出了我們共同生活於其中的這個器世間。對器世間特徵與屬性的研究,我們便稱之為「物理」。這如同我們畫地為牢,然後再來研究牢籠本身。當然,人道眾生也並不都是吃素的,古往今來有一些剛猛的靈魂,致力於打破此牢籠,於是便創造了各種各樣的方式。比如古希臘亞里士多德,發明了「形而上學」(meta-physics)一詞,意即「物理學之上」,開始將人類物理與意識的研究涉入玄境;再比如老子的《道德經》,通過比對世間「高下」「長短」等物理間隙中的二元對分與轉化機制,而達到那個不生不滅的世界彼岸。當然,後世還有數不清的英雄豪傑們踏上這條路,也都不離這兩種大方向的涵蓋,然而有的人最終變易登頂,有的人卻仍然跌落器世間,非常現實和殘酷。當然人類科學,本身也是一條路,科學家中剛猛的靈魂也不在少數。只是因為講究器世間的實證而走得慢了些,到今天當然也從量子力學的研究中發現了那個「不生不滅」世界的門邊。

我們當然並不排斥科學的方法,但科學的弱點就在於它務必要講究在器世間的實證(當然這在另一方面也是它的優點),然而每一件實證都是有工具的,如同太陽的存在並不能夠用手來證明,而只能用眼睛來證明。而之所以眼睛能夠證明,也是基於人類業力在眼識顯發方面的同構,否則一人看到的太陽是另一人看到的厲鬼,那人間的物理就沒得玩了。而這種同構又必然基於人道眾生的生物學基礎,於是又繞回去,根本的研究應當在於人為什麼是人,以及為什麼有這樣的生物學基礎的同構。

所以科學方法的優點在於其實證精神可以鑒定自亞里士多德和老子以來,這個器世間中無數自創體系嘗試頓超、卻最終失敗的偽方法;然而其缺點是太慢,經過幾千年才終於有了量子力學這一說。其實,量子力學裡面那些讓人驚訝的真相,(比如大家都熟知的薛定諤那隻既是死的又是活的的貓;或者一個基本粒子既在這兒又在那兒,直到你觀察它才有一個確定的地址,不觀察就又確定又不確定;再或者從A到B有兩條路,從A發射一個粒子,它既是從1路徑也是從2路徑而到達B點的),這在佛學裡面是毫不諱言的基本知識,並且佛家的境界,不是要去描述這種世界的奇妙,而是真實去抵達那個世界本身。

如何抵達?佛家給出的終極生猛路子就是「涅槃」。當然,佛家也並非完全不描述,只是不沉迷於這種描述。說法49年,釋迦牟尼口水都要說幹了,到處宣傳他找到的新方法,既然有理又有效,自然也因後世編纂而留下了卷帙浩繁的佛經。當然這又會引發有人說「涅槃」只是一個宗教概念,然而這只是因為很多人在世俗生活之上好不容易超脫出了一個信仰,便以為頂了天,卻未曾料到我們不同時期如何宗教如何信仰,都仍然在意識形態與政治哲學的涵蓋與引導之中。

而「涅槃」,是一個自然概念。真真實實地不在人道及其它幾道上混了,而進入那個不生不滅、不垢不凈、不增不減的世界。那個世界,既然已經被我們人道上的量子力學窺見了個門道,那麼我們也更有底氣去相信有那麼個世界的存在,而不像在古代需要釋迦牟尼來苦口婆心口水說干,所以科學方法論也是修行的一大助緣。當然,佛陀本人不需要非得有這個助緣才能說法,就如同在那個幾千年前的時代,他拿出一杯乾凈的水,就直接對弟子們說:這水裡,有八萬四千蟲。那個時候,當然沒有所謂的「微生物、細菌」這種科學概念拿來做為讓人懂得的助緣,然而佛陀也必須得變著法子說。因為佛家倡議人不要等,科學發展到能摸到真實世界之門楣還要幾千年,與其讓它來證明了才能成為助緣,不如親自當下立證,今生今世就證到涅槃裡頭去。

為什麼不能等?因為人身將很快喪失。人生百年如同曇花一現,然後又根據業力顯發因緣隨化,又不自覺地跑去投胎。當然很多人是不承認自己有投胎這回事的。貴人多忘事,不要說這輩子不記得上輩子了,就連老了也不一定能記得年輕時候的事。他們只是麻木地看著這個世界上每分每秒都有嬰兒出生,每分每秒都有老人去世,而且每分每秒嬰兒都在不斷漸變成老人,卻從不去思索這背後的循環成因。這就叫做踩著西瓜皮,遛到哪兒算哪兒。然而在佛陀的概念里,輪迴是存在的,而且還不只一道,胎生卵生濕生化生還各各不同,只是他倡導不要去辯論,而是真實入得涅槃以後,反過來一看便知。就如同佛陀也不是一生下來就知道的,而是通過「涅槃」這個觀看「輪迴」的工具而得知;如同通過「眼睛」這個觀看「太陽」的工具而得知。

所以,我們才說,涅槃是胎盤的反義詞

當然,如果我們非要用「手」去證明「太陽」,就如同非要用「科學」去證明「輪迴」,這也不是不可能,只是需要花費太長的時間,到時候輪到哪兒去了都不知道,「人身」不存,「手」將焉附?反正太陽是無所謂我們要用手、還是用眼睛去證明它,或者證不證明它的。同時佛家也論及器世間的眾生,當然終有一天還是可以自動抵達涅槃的,只不過時間是三大阿僧祇劫,大概就是幾十億年的時間。大抵是因為雖然科學技術進步日新月異,然而由於人生短暫,隨後又錯錯離離地散落在各道上去分別投胎,上輩子積累的又給忘了,又要重來;再加上器世間有四種大災,眾生的科技無力回天過不了這幾劫,所以造成時間上的耽誤。就如同我們都隱約知道點所謂的瑪雅文明、亞特蘭蒂斯文明之類的神奇文明,好像地球上很多萬年前都已經有了高度發達的文明,似乎都可以發達到星際穿越了,怎麼弄了半天又沒有了,五千年前又重新再來,讓人隱隱約約覺得有點不對勁兒一樣。當然,如此反覆折騰,大概幾十億年後,器世間眾生最終還是自動都會全部進入涅槃,大抵是因為這個牢籠也就這麼大了,蕩來蕩去也就是這些,人類五千年都能達到量子力學的科學高度,到時候再是搞忘了,幾十億年拼拼湊湊也足夠撿回來了。

不過在釋迦牟尼的眼中,這才是一出真真實實的「竇娥冤」。明明時間本空,過去現在未來全是三位一體,為什麼不直接進入那個直接就是一體的世界,非要在這個器世間受苦受難,被時光欺騙?器世間的人類活動與遭遇,是真真實實的;就如同涅槃世界裡那些不生不滅也是真真實實的。只是前者無法揣度後者。就算我們福星高照,在愛因斯坦時代就已經通過量子力學的手段而已經知道了時間是幻覺、是空,但沒有真修實證,光是口頭上喊空,去餓兩頓飯來再看到底是空還是不空。

所以釋迦牟尼才大膽地站出來揭發:宇宙是個騙子。當然這種揭發太過大膽,不過幸好他在佛經中浩如煙海巨細靡遺地詳述了揭發的原因,再加之每個時代都有人因為那個時代的意識形態特點而信奉,故也算是將這部分人送入了涅槃實境,如同火箭把衛星送上了天。而且古代社會相對單純,且出現過全民修真的社會風潮,故修到初禪境界的人並不少見,甚至有人可以修到四禪以上,直接於此人身坐脫立亡,直奔涅槃,說不玩就不玩了。當代社會物質發達而慾望粗重,能以此方法得道果者少,然而也正是因為慾望粗重導致的科技發展,找到了量子力學做為工具,多少可以和釋迦牟尼站在一邊共同揭發宇宙騙局。

所以,科技這個助緣也終於可以幫助我們從邊邊角角的地方來揣度「涅槃」之真實境界。畢竟,在從前那個連微生物是什麼都不知道的年代,要講述這樣的命題則更是開不了口。但即使就是現在,因為人類的思維永遠在語言的網狀結構上羅織語言的功能終究也只能實現一個猜測,只能無限逼近涅槃,如同圓周率π、或者根號2對無理數的無限逼近效果,卻不能真實達到其效果本身。

我們將該語言逼近如下:

涅槃,是一種超越語言的狀態。我傾向於說涅槃就是從這個生滅流變的世界開的一條縫遛出去,進入了更高維度的空間。那麼,大家就容易把涅槃等同於現在那些科幻小說,大家就要問,去了五維空間,那就還是「存在」咯?

那我傾向於用釋迦本人的說法,說涅槃就是徹底地滅度、寂滅,那麼大家又要把涅槃和死亡的概念糾纏起來,搞不清楚,大家要問,徹底地熄滅了,那就是「不存在」咯?

然而這兩者都不是,卻又兩者都是。需知,「存在」、「不存在」只是相對於我們這一方空間人類認知所發明的概念和語言,它對應的正是我們現在所要離開的幻化空間本身。「涅槃」的狀態,超越了所謂的「存在、不存在」;「生、死」;「有、沒有」。它是一個真實的狀態,這種狀態如同心經中描述的「不生不滅、不垢不凈、不增不減」,相反於我們現在器世間「生滅流變、空苦無常、遷揉造作」的狀態。

以器世間揣度涅槃,如同魚問烏龜,陸地是什麼樣子,烏龜告訴它陸地是堅硬的,可以在上面行走,那麼魚怎麼也不會懂,它會以為陸地就是另一種水,也是要在上面游。但雖然無法得其完全真實的狀態,但多少也是一層逼近,至少這個魚會認為陸地這種「水」是不一樣的一種水如果我們還不能明白「存在又不存在」到底是一種什麼樣的存在,那麼接下來我們將用語音學來再做第二次的逼近。

語音逼近如下:

讓我們來考察涅槃的讀音,niè pán。兩個字,前一個字發四聲,抑滅音;而後一個字發二聲,張揚音。Niè,從音節上講,代表壓抑、合攏、滅度,甚至比的音韻還要咬得更死,因為nièmiè,一個是n,一個是m,兩個鼻音中,自然是nm閉得更嚴實。所以,是比還要的一種行為。

但是,這並不是盡頭,niè了以後還要pán。我們可以放開嗓音朗讀這兩個字,並且去感知它的音韻變化。Pán,明顯是一個開音,要發這個音得把嘴張得大大的。音節上,代表開放、向上、奔流。所以,從這個音節中,古人就已經把秘密悄悄地告訴了我們:涅槃遠遠不是死亡,而是一種此方空間里的抑滅,卻在另一個不增不減的空間里大放特放。

以上我們考察了中文發音。然而,這是不是以玄奘、或鳩摩羅什等為代表的中國佛學先驅的智慧高深或故作扭捏而造出新詞上的語音粉飾呢?當然不是,英文中,涅槃被稱作Nirvana,如有雷同,nir是閉合音,而va na是開放音。而且這裡一個va,一個na,還是兩個開放音,更加強調了於器世間滅度後,後面那個狀態的大開大放的美妙。先nirva na,也就是發音上先把嘴巴閉上,然後再大開特開。以嘴巴的來比喻身心的寂滅大開之次第。

當然,如果我們繼續考察巴利語及梵語中涅槃的讀音,都能發現有類似的語音效果。這裡就不再展開,有了前面的語音學基礎,我們必然也是能一眼便窺知其妙。

涅槃的巴利語:??????? Nibbāna;梵文:??????? Nirvā?a

古人造字當然是多有姿彩,而且總是天機妙算埋伏其中,只不過百姓日用而不自知罷了。就比如我們平時說的「肉」字,一個「門」字裡面上面一個「人」下面一個「人」,而且奇妙的是,「肉」的「門」字少了一個「點」,但是把這一「點」拿下來就正好可以把本來的「門」字上方這一豎、一橫彎勾兩筆畫所造成的左上角縫隙填滿,讓「開放門」變成「閉合門」。難道「肉」字所蘊含的真正意思是把門徹底關死後的人吃人?難道這對投胎理論也有所佐證?

天機泄露至此,便到此打住。我們就當是夢話。有心人也可以研究為什麼李安導演的「少年pi的奇幻漂流」當年可以拿奧斯卡大獎,除了IMAX熒幕上美輪美奐的熒光幻彩大鯨魚以外,究竟是什麼超越了畫面之美,以何隱喻暗射什麼,從而達到電影藝術之頂峰。

最後,我們將用科學來做第三次逼近。該科學逼近如下:

器世間的物理法則,是牛頓物理;而涅槃世界的物理法則,是量子物理。

一句話就說清楚了,也真是感謝科學這個助緣的發展,能夠令當今時代的人能夠更好地領略涅槃的春風。然而一定要注意我們只是做了三次無限的逼近,再次強調這是類似於用一個π的符號來籠統地命名了3.1415926... ,卻絕不是圓周率的數字本身。

如上我們已經對「涅槃」進行了三逼宮,也多少窺得其境界本色。然而也只有進入了那個境界本身以後,我們才能明白什麼是真正的「不生不滅」。釋迦牟尼在後來也被稱作如來佛祖,便是此理。為什麼叫「如來」?如來,就是「如同來了、好像來了」。他好像來了,又好像沒來,那到底是來了還是沒來?他是又來了又沒來。這絕對不是什麼低俗的文字遊戲,而是我們所說如同量子力學裡貓又死又活、又不死又不活的真實物理境界。於此而言語道斷,我們都是用三種逼近方式繞著這個核心去論述其境界,並非真實地證入其中。證進去了,才知道,原來還真是如來又如不來,卻又如如不動、生生不息。

這也是《金剛經》里佛陀為什麼會說:「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這並不是因為佛陀太高冷,誰都不想見,而是在於色法與音聲法所對應的眼耳鼻舌身意,是牛頓物理世界、確定性世界的產物,又如何能夠見得到在量子物理世界、非確定世界中如來如不來的佛陀。如同下圖,佛陀那個世界滑雪,既是從這顆樹的左邊、也是從它的右邊滑過來的,這在我們這個器世間完全不可想像。並不是說佛有多高超,而是那種「不生不滅、又生又滅、萬物一體、流變之苦的止息」的狀態就是涅槃世界裡的最基本物理屬性,如同器世間的萬有引力一樣。

因此,古往今來才有「英雄到老終歸佛」這一說。當然,這一種佛,並非是宗教般的佛,而是真實證道於那個量子物理世界裡面去見到佛。前文已說,宗教遠遠還沒抵達政治意識形態的高度,還屬於世法範疇。我們自然也會抵制那些將佛法口水化、意境化、附庸風雅化的獅子蟲,而認識到菊與刀、血與汗,極其挑戰地完成向上一路證入涅槃的真實意義。而且當然也只有在世間拼殺多年、建樹功名的英雄們才懂得真正出世間法之奧妙,且要英雄到老往往才有所體悟(沒老之前一般都是一會兒易經、一會兒星象、一會兒神學,或者一會兒泛靈論、博愛論、不可知論、道法自然、靈性科學,或者一會兒假佛法)。比如啟迪了一代人的筆名為金庸的查良鏞,也是百轉千回個中極其酸楚,懷疑否定肯定,又懷疑否定肯定無數次循環後,才終於得窺真相。再比如梁漱溟先生之冠蓋群倫,並不是因為當年他在北大教書,而毛澤東正好在北大當圖書管理員而結緣,而是得自其本身於佛法義理的精深鑽研令偉大的心靈之間互盪互通。據說古之學佛者,皆是世之龍象,於世法不通而論佛法只能是耍流氓。

因為,出世間法的向上一路,需要具足世間法的資糧與素材,況且斬斷胎盤而入得涅槃的過程極其艱辛,此中奧妙我們亦可以從「打坐」二字中窺見。「打」,為擊毀;「坐」,為重建,不斷地擊毀又重建。即使我們要練成俗世絕學,不管是學成生物醫藥界的大學者、還是健身練成個肌肉男,哪一樣又不是不斷地在本領域內不斷地擊毀又重建呢?一代天驕大哲學家維特根斯坦,寫出煌煌巨著《數學基礎研究》,其實數學是窺測天機最好的工具,而大哲學家對其根本概念的研究,也類似於論證為什麼1+1=2一樣,已經在通過人類認識論和思維進化論的本體,而逐漸快要觸摸到那個如如不動、不生不滅的涅槃之門。如果這樣的英雄此時再加一把火,進行佛法指導下的真修實證,將大有可能徹底斬斷胎盤之業力成因。當然後來英雄受邀跑去劍橋教書,因無法忍受學生太笨、不能理解他類似於為什麼1就是1的論證過程而大為光火,開始對學生們進行體罰與虐待,男女都不放過。

所以,從理解涅槃,到修證涅槃,是一個向上一路的艱辛過程,其並不比俗世凡塵中掙錢或從政更簡單。當然,對沒有發此大勇猛之心的人士而言,也有比較風雅的向下一路。因為,這種對高深佛理的搬弄,可以造就在世間的榮華。這就看個人的志向了。最簡單的例子,是假如你有那麼幾次偶爾在公司CEO面前不經意引述了《心經》或《金剛經》中的句子,勢必都令對方刮目相看。再比如八幾年奧斯卡的獲獎影片《楚門的世界》,因為講了一個叫楚門的人活在的那個小鎮徹底是假的、連天上的月亮都是小鎮外的導演做的這麼個故事,而到現在都被譽為大學新生開眼必看的經典三部曲之一。也就是說,凡是摸到「相非相、禪非禪、世界是假的」這一邊框的人,不管在哪個領域,只要他在該領域中傳播這個理念,或體現於作品之中,都將造就他在這個領域中的名望與收益。人人都將說他高深莫測。

比如王菲當年與作詞者林夕珠聯璧合,將佛理帶入歌曲風格中來,立刻於紅塵中超拔而起,境界非凡。這向下一路馬上就完成了。之後的王菲,多年來當然也專精於向上一路之修證,不過她本人及每個專精於此的人都知道,這,比向下一路要難多了。於是,在本文的最後,我們就放上王菲多年前的一首名作《人間》贈給讀者,這首歌除了風雅以外,信息含量很大,所以我們一方面號召大家去分析其中世間法與出世間法的辯證關係、不生不滅境界之實有性、涅槃實境的言語道斷性;一方面我們也來體會一下王菲都懂了些什麼,並在最後祝願大家都可以斬斷胎盤、入於涅槃、和輪迴拜拜。

風雨過後不一定有美好的天空

不是天晴就會有彩虹

所以你一臉無辜 不代表你懵懂

不是所有感情都會有始有終

孤獨盡頭不一定惶恐

可生命總免不了 最初的一陣痛

但願你的眼睛 只看得到笑容

但願你流下每一滴淚 都讓人感動

但願你以後每一個夢 不會一場空

天上人間 如果真值得歌頌

也是因為有你 才會變得鬧哄哄

天大地大 世界比你想像中朦朧

我不忍心再欺哄 但願你聽得懂


首先來講二乘的解脫:二乘人的解脫道,說的就是有餘依涅槃、無餘依涅槃。

  我們先來講無餘依涅槃,無餘依涅槃的修證主要是在五蘊、十二處、十八界上面來說。五蘊是色、受、想、行、識,十二處是六根與六塵,六根與六塵相觸就產生了六種的入,也就是色、聲、香、味、觸、法,進入我們的心中,這六塵、六入就會產生六識出現。六根、六塵、六識合為十八界法。在《阿含經》四大部中,佛說這十八界法、十二處法、五蘊的法、六入的法都是虛妄性;在小乘法中,佛所說的是十八界空相(不是空性),為什麼講空相?因為這十八界法都是無常敗壞之法,它不是永恆不壞之法,所以叫做無常。無常所以是苦,無常所以是空,無常、、空所以是無我,因為它只有一生就壞掉了。十八界當中只有一個意根是可以去到未來世的,其餘十七界都是虛妄幻滅之法,只有一生;而這個意根卻又不是自然而有,它是由我們的第八識所生出的,所以在《阿含經》裡面,佛說這第八識叫阿賴耶識,佛說這是涅槃的本際。

  聲聞人是怎麼修解脫道的呢?他就是從行、住、坐、卧當中去如實的觀察我們的五蘊、十二處、十八界是無常、空;他如實了知色身非我、非我所,色身是無常、空;如實的了知我們這個見聞覺知的心--也就是識蘊…是無常、空,是變異法,所以他斷了我見,斷了我見之後再把這個自我的執著修除掉,然後他成為阿羅漢;成為阿羅漢後,我執斷了,三界的貪愛也斷了,舍報的時候就不再受生,不再投胎,蘊處界就全部消失不見了,這叫無餘依涅槃,簡稱無餘涅槃,這樣就是解脫果修證完成。

  他的三界煩惱斷盡,舍報可以出離三界;但當他還沒到舍報時,他就要去度眾生--隨分隨緣去度眾生。他在入無餘依涅槃之前,雖然沒有煩惱,但仍要跟我們一樣受寒風、熱苦、飢餓、痛癢、色受想識蘊的行苦……等等,可是對他而言,這不是大苦,所以名為「微苦所依」,他還有這種輕微的苦為所依,所以叫有餘依涅槃;他舍報時把十八界舍了,這些苦也就舍了,就是無餘依涅槃,這就是二乘所證得的解脫。

  因為時間所限,在這裡講的涅槃,我們只講現般涅槃,不講中般涅槃、生般涅槃、上流處處般涅槃,只講舍報時就入涅槃。以上所說是無餘涅槃和有餘涅槃,是二乘人所證的解脫果。二乘人所證的解脫叫做「人無我」,因為這個解脫果全部都在五蘊我、十二處我、十八界我的空相、無常空上來修。

  而緣覺的解脫果不同於聲聞乘,他也是有餘依涅槃和無餘依涅槃。但他是經由緣起性空的現觀而證解脫果。什麼叫緣起性空?就是修十二支緣起,所謂無明緣行、行緣識、識緣名色、名色緣六入、六入緣觸、觸緣受、受緣愛、愛緣取、取緣有、有緣生、生緣老死。這就是講此有故彼有,這正是眾生輪迴生死的原因啊!因為這個無明所以就有心行,有心行所以就必定會有名色--必定會去投胎;因為投胎受生、名色具足,所以就有六識;因為有六識、名色,就會有六入(色聲香味觸法),然後就有觸,一直到生老病死憂悲苦惱;因為有這個所以有那個,此有故彼有。當他們這樣現觀之後,最後說:此滅故彼滅,我把無明滅了,心的行就不再出現;心的行滅了就不會去投胎,不投胎名色就滅了,當然也就不會有來世的色身及六識;此滅故彼滅,乃至生滅則老死憂悲苦惱滅,這叫做緣起性空。

  這十二有支通通是因緣而有,並不是本來就有,都是由眾緣所成,才會有這十二有支,所以眾生輪迴生死;當他這樣如實現觀以後,知道緣起性空的真實道理,知道此滅故彼滅的道理;如實現觀以後,舍報也一樣入無餘涅槃,不再輪轉生死,這是緣覺的解脫道。

  聲聞乘與緣覺乘這兩種修法都是從五蘊、十二處、十八界上面去修無我觀,這無我是人的無我,人無我叫做有情的無我,因此說二乘人所證的解脫果是人我空。

接下來講大乘的解脫。大乘的解脫有四種涅槃:本來自性清凈涅槃、共二乘的有餘涅槃和無餘涅槃、加上只有佛地才有的無住處涅槃。這是大乘所修證的四種涅槃解脫。從初地開始能夠證得慧解脫的有餘涅槃而不證,因為菩薩七住明心破初參,破初參明心時如果能安忍而不退轉,這就是別教的七住菩薩。這個七住菩薩證得真如時,他就懂得什麼是本來自性清凈涅槃,因為他親眼看見自己的真如…他的自性是本來清凈的,不是修行以後才清凈的,祂的自性心本來就是涅槃性。

  什麼叫涅槃?涅者不生、盤者不滅;涅者不常、盤者不斷;涅者不垢、盤者不凈;涅者不來、盤者不去;涅者不取、盤者不舍;涅者不增、盤者不減;涅者不一、盤者不異,這就是涅槃。當他悟了以後,他看見不但自己的真如是不生不滅、不常不斷、不一不異、不取不舍,而螞蟻娛蚣的真如也和自己一樣,都是本來自性清凈涅槃。這個涅槃性不是修行以後才有,而是本來就這樣;當他明了後,好歡喜而安住下來,他現前看見本來自性清凈涅槃不是從修行而得,是本來就有,可是又不是不修而得,因為必須修禪參禪,悟了以後才能證得;所以他就說這個本來自性清凈涅槃非修得、非不修得,這就是不落兩邊的中道,這是不共二乘的本來自性清凈涅槃;他也親眼看見這些阿羅漢們--他們也有本來自性清凈涅槃,可是他們竟然無法證得。什麼是大乘法的第四種涅槃呢?那就是佛地的無住處涅槃。

菩薩依這本來自性清凈涅槃次第而修,開始修學法無我。菩薩所證的明心開悟的智慧是人無我,可是這個人無我不同於二乘的人無我,因為他有本來自性清凈涅槃,他證得法界的實相:我是這個心,佛是這個心,三界九地通通是這個心。可是菩薩不是去觀察蘊處界空,不是從蘊處界的無常空或者緣起性空現觀而得,他是從證得真如,由真如再來反觀蘊處界空,所以《楞伽經》告訴我們:「云何菩薩人無我?」佛說:「善知機發像起、咒力起屍,是名菩薩證得人無我智。」什麼是機發像起?就好像一個木人,裡面安了機關,這個機關上了發條,一放就開始會走路;又譬如古時的山西、陝西、湖南那裡有趕屍隊--趕屍隊是怎麼來的諸位知道嗎?因為出遠門經商而在外病死,要裝棺材運回故鄉是很貴的,所以就請趕屍的人把屍體趕回家來,再裝上棺木埋葬…趕屍的人多是晚上走路白天睡覺,每到要經過市鎮,就會敲鑼喊著「生人迴避!生人迴避!」大家一聽就知道要趕快躲起來,家家戶戶把門窗全部關起來,因為見了就倒大霉;他是如何趕呢?他就打起一個手印、念了一個咒語,就叫:「起!」這屍體就站起來,然後說:「走!」屍體就開始一步一步,走到他要到的地方去,這就叫咒力起屍。菩薩就是對這個木人機發像起,對這個咒力起屍的道理能夠如實的現觀、如實的了解,這樣叫做菩薩證得人無我智。

  諸位還沒破參的人會覺得很奇怪,為什麼這樣講呢?怎麼佛法跟機關、殭屍有關係呢?可是等你悟了,你就知道佛已經將實相告訴我們了;這是菩薩所證的人無我和二乘人所證的人無我不同的地方,所以菩薩知道法界的實相,原因就在這裡。菩薩是從本來自性清凈涅槃所證的人無我來現觀,因此他已證得本來自性清凈涅槃;由這個本來自性清凈涅槃再去修斷煩惱,可去修學一切種智,就是唯識、如來藏的增上慧學;然後這樣次第轉進;當他有一天到達初地--初地是法無我,什麼是法無我?佛告訴我們說:「證得人無我的菩薩現觀蘊處界空、無我、無我所,這叫法無我」;換句話說,法無我就是你從七住所證得的真如,反觀得比二乘人所觀的還要詳細,你觀察八識心王的五法三自性、七種第一義、七種性自性,也觀察我的五蘊、十二處、十八界統統沒有真實的我,也沒有我所…這樣如實的現觀以後,於真如法性的人無我具足了知,也能於蘊處界一切法中觀察其虛妄,了知皆由自心真如所生--諸法無我,這就是《楞伽經》開示的佛法。《楞伽經》所說的就是五法、三自住、七種第一義、七種性自性、人無我及法無我。那你會問:「要如何學習法無我呢?」我們有《楞伽經詳解》出版,裡面就專門在講初地所應當知道的法無我,如果你破參後不讀我的《楞伽經詳解》,那就是傻瓜了。

  我們的《楞伽經詳解》,自古以來沒有人這樣講,藏經裡面有好多祖師批註楞伽經,但是我不去看它,因為我發現他們所講的都不是我要的,而且他們根本不知道佛講的是什麼道理,解釋錯了。這就是說菩薩的法無我,要以人無我做基礎才能修證上來,這樣依人無我的本來自性清凈涅槃修到初地時,有能力可以斷盡一念無明的四種住地煩惱,可以成為慧解脫的菩薩,舍報可以取無餘涅槃;可是初地菩薩的目的不在這裡,他的目的是要修學無生法忍,一直到究竟成佛。

  初地菩薩能夠在初地專門去斷除自己的三界貪愛,而成為慧解脫的阿羅漢,可是他不在這上面用心,他反而努力在增上慧學--也就是無生法忍上面去修學,然後發起增上意樂,就是十無盡願,而這樣地地進修;所以初地菩薩能證慧解脫而不修證,繼續往上修學增上慧學。到了三地滿心後,他可以取證俱解脫果而不取證,因為凡是菩薩有四禪八定時,他只要見道,就可以成為俱解脫的阿羅漢,可是他不要;三地菩薩要修學四禪八定,加修四無量心、五神通,修學滿足,這時由於他在很早以前,一個無量數劫前(七住位)他就已經證得斷我見、斷見惑的功德了,他

  這時有能力可以取證無餘依涅槃,可以成為俱解脫的菩薩阿羅漢,可是他不要,因為志不在此;為什麼呢?因為他在初地時發起增上意樂--發了十無盡願,這個十無盡願發了之後是盡未來際受持的,永遠不拾棄;由於這個十無盡願所持,所以他發起受生願,繼續再去投胎;他不害怕隔陰之迷,因為他知道即使未來世就算忘了這世的修證,只要能再接觸佛法繼續修行,終究還會再悟,還會再修回來。

  為什麼他這麼勇敢?阿羅漢、辟支佛都不敢,他們都怕,為什麼他敢呢?有兩個原因:一個是自私的原因,一個是無我無私的原因。自私的原因是:如果入了涅槃,就不可能成佛。因為他要的是成佛,而不是二乘的小果,所以起受生願再來人間。另一個原因是由於大悲心的驅策,為什麼呢?因為他看見這麼多眾生都被那些大小善知識所誤導了,好可憐!如果入了涅槃,不再來受生度他們,他們將來不曉得要怎樣流轉,一不小心又墮入三惡道去了,好可憐呀!因為這個悲心,所以他就

  留惑潤生起受生願,發起十無盡願,這就是他的增上意樂。由於這兩個原因,他就重新去入胎。

  所以三地滿心的菩薩四禪八定、四無量心、五神通俱足,他可以修證滅盡定卻不要,因為進入滅盡定中無知無受無想,什麼都沒有,在那裡只是虛耗光陰而已,不如來做一些對眾生有利的事;他認為入滅盡定一點意義都沒有,所以他不入;他有能力成為俱解脫的阿羅漢,他卻不要,他要繼續再去進修道種智;可以取證無餘涅槃他也不要,一直到六地證得俱解脫果,而這也不是他要修證的,因為六地的修證本來就是這個東西。在證得俱解脫果後,他再回頭把世俗法和佛法做一個圓融,他所證得的滅盡定是不得不證的,因為在這裡不證滅盡定就無法再往前走了,所以證滅盡定照樣不取涅槃,又入七地,修學無量無邊的方便與善巧。這個方便波羅蜜,他修學滿足後,無法再前進了,這時他就會認為佛法就到這裡終了,無生法忍到這裡就無可再修;而七地的念念滅盡定,心是非常寂靜的,就會被無餘涅槃的寂滅樂所吸引,不由自主在舍報時就會入無餘涅槃。可是諸佛世尊大慈大悲,不會讓他入無餘涅槃,所以在入涅槃前,就現身傳給他「引發如來無量妙智三昧」,因為佛的加持,所以他就不入涅槃而進入八地,這樣次第的進修下去直至成佛。

  這個意思是說大乘解脫的四種涅槃:本來自性清凈涅槃在七住開始就已證得,初地的慧解脫可以取證無餘涅槃而不取證,這叫做留惑潤生--留一點點的無色界惑,也就是這個一念不生的了知心不把它斷除,而潤未來的受生愛,這叫做留惑潤生。然後修到三地,可以證得滅盡定,成就俱解脫的有餘涅槃而不證,一直到六地才證有餘涅槃;可是照樣跟初地、三地一樣,不取證無餘涅槃而繼續進修,一直到佛地金剛喻定現前,圓滿道種智,名為一切種智,無生法忍圓滿具足,這時才現起無住處涅槃。證得無住處涅槃時也同時證得無餘涅槃,為什麼?因為連變易生死都斷盡了,所以名為無餘涅槃;而變易生死斷盡,沒有識種流注變易,本身也就是涅槃;從此以後,不住於生死,也不住於涅槃,所以叫無住處涅槃。這是大乘所講的四種解脫道。

  這四種解脫道,有餘涅槃和無餘涅槃是共二乘,本來自性清凈涅槃和無住處涅槃是不共二乘,這是二乘人所不知道的。大乘的解脫果兼具人無我和法無我,所證得的人無我是本來自性清凈涅槃。無住處涅槃也是一樣,它非修得非不修得。那你們會問:「二乘的涅槃應該是修得的啰?」告訴諸位:它不是因修而得,但也不是不修就能得。為什麼涅槃不是由修而得?要說明這個之前,我們要先來說明什麼叫涅槃?二乘人是不懂涅槃…他能證得涅槃而不懂涅槃;可是大乘菩薩七住位開始,

  還沒證得有餘涅槃和無餘涅槃時,他就知道有餘涅槃和無餘涅槃;他就知道涅槃是所顯得而不是所生得,它不是本來沒有、後來才生出來的,不是經由修道後才生出來的,它是本來就有。

第二章 第一節 二乘解脫道之二種涅槃

第二章 第二節 大乘解脫道之四種涅槃

第二章 第三節 大乘解脫之二種無我--無住處涅槃之修證

第二章 第四節 二乘無學不證涅槃


所謂涅盤寂靜—就像寫出數字1234567890,然後把1~9擦掉,只剩下0,不再寫上任何東西,剩下來的就讀做零,但它全然沒有任何價值,你不能用它來和其它任何數字加、減、乘、除,然而同時你也不能說它不存在,因為那兒有個0(零)。

這就像知悉一切的洞察力,因為它摧毀了臆測的活動。換言之,它完全塗銷了臆測,並且全然不涉入或停留在任何的臆測之中,在『塗銷』或『摧毀』臆測活動的字眼裡,產生了問題:『當臆測完全地被摧毀時,我們要停留在那裡?』答案是我們將停留在一個不是臆測的地方—正是涅盤之境。

這個解釋與實際上的觀點是一致的,它只有對修習的人來說才是清楚明白的,沒有修習的人是永遠不能明白的.

一一阿姜曼尊者,1929年於清邁


要解脫生死,必從斷煩惱,斷煩惱的根本──我見下手。眾生一向在生死中,有生有滅;若了生死而得涅槃,即是不生不滅,不生不滅是涅槃的特性。佛弟子修持定慧,漸斷煩惱,現生便能體驗到不生不滅的境地,叫做得涅槃。到這,我見為本的煩惱斷盡了,發業的力量也沒有了,也就不再感生死果。由於不起我見,做一切事,不再依自我中心而出發。現在人,都會唱一些高調,什麼大公無私啦,為大眾謀幸福啦,實則最熱心於公共福利的,也不免以我為活動的主力。惟有聖者,從最深徹的智慧中,徹底通達無我,才是最高的德行。斷煩惱的,必有高超的智慧,自覺到我見消除,煩惱不再起,生死永得解脫。很多人都誤會了!以為死了才叫涅槃。不知道真正得涅槃的,絕大多數,都是在生存世間時,早就親切體證到涅槃了。如真能破除我見,體證涅槃的,一切是自由自在,無 無礙,真是「哀樂不入於胸次」,「無往而不自得」。凡能親切體驗不生不滅的,名為證得涅槃。
由於這我愛的欲求,才會招感生死而不斷。如自我的愛見斷盡了,永不再感生死苦果;此生的報體結束了,就是入涅槃。出家人死了,一般都說某某和尚入涅槃,這實在太恭維了。如不斷煩惱而死去,一定是死生相續,怎能說入涅槃呢?當破了我見,斷盡煩惱,證入法性時,名為得涅槃。涅槃是親切的體證了,但還不能沒有苦。有此身體存在,餓了還是要吃,冷了還是要穿,辛苦了還是會疲勞,會老,會病。不過,比平常人不同,雖然身體有苦,而不致引起憂愁懊惱等心苦,這叫有餘涅槃,就是上文的「斷惑則得涅槃」。到最後死了,這個身心的組合離散了,不再引生新的自體,新的苦果,這叫無餘涅槃,也就是「業盡報息則得涅槃」。
到達涅槃,便是融然一味,平等平等。經上說:「滅者即是不可量」。涅槃(滅)是無分量的,無數量的,無時量與空量的。平等法性海中,不可分別,不能想作世間事物:一個個的,有分量,有方所,有多少。
生死是個大問題,而問題全由我執而來,所以要了生死,必須空去我見,無我才能不相障礙,達到究竟的涅槃。凡聖的分別,就在執我與無我。聖者通達無我,所以處處無礙,一切自在。凡夫執我,所以觸處成障,入了涅槃,無牽制,無衝突,無迫害,無苦痛,一切是永恆,安樂,自在,清凈。而這一切,都從空無我中來。
涅槃的見地,如苦痛的消散,無分別,無分量,寂靜,平等,這在大小乘中,都是一樣的,都是從無我觀中,消除個我的對立而說明的。而大乘的特色,主要在悲智一如的凈德,隨感而應。
涅槃,不是說明的,不是想像的。要覺證他,實現永恆的平等與自由,必須從實踐中,透過無我的深慧去得來。

印順法師《學佛三要》 :佛教之涅槃觀


沒那麼複雜好嘛,Thay用幾分鐘說得很清楚了。

Thich Nhat Hanh: What is Nirvana and How Does It End Suffering?


喜歡達摩祖師《悟性論》中的描述:「涅而不生,槃而不死。」

「涅槃者:涅而不生,槃而不死,出離生死,出涅槃。心無去來,即入涅槃。是知涅槃即是空心。諸佛入涅槃者,為在無妄想處。」


上大學的時候借過一本宗教概覽里說的我媽都笑了

涅槃就是不生不死不滅不休半生半死似生而死似死而生的一種境界

個人認為涅槃是擺脫六道輪迴的完全寂滅 是空的一種表現形式


無事、不勞煩、止息、清涼、寂滅、無間等。


涅磐就是永死,佛經裡面說得很清楚:

「佛告諸比丘: 「彼罽迦舍等,已斷五下分結,得阿那含,於天上般涅槃,不復還生此世。」 」——《雜阿含經》

涅磐了以後就不復還生此世,那麼有沒有可能還生於其他世界呢?也不是。佛經反覆強調,無餘涅磐之後,五蘊就徹底消失(佛教認為人的一切意識都是因為五蘊),自然也不會生於其他世界:

「此賢劫中人壽二萬歲時。有佛世尊。名曰迦攝波如來應正等覺……時彼世尊化緣已盡。入無餘涅槃如薪盡火滅。」(《律》)

「佛事周已入無餘涅槃。如薪盡火滅。」(《律》)

「取無餘涅槃。消盡寂滅。令無遺塵。譬如空中然燈。油炷俱盡。」(《雜阿含經》)(請注意「令無遺塵四字」)
不僅如此,按照中阿含經的說法,釋迦牟尼還明確說過,自己的一生是最後生

「阿難。我今最後生.最後有.最後身.最後形.得最後我。我說是苦邊。」(《中阿含經》)

我以阿含經中的這句話來做個總結吧:

「如是,比丘,心解脫者,若欲自證,則能自證:我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後有


諸法無我,是佛法的核心。文字上「無我」似乎並不是太難理解,為何還需苦修才能覺悟呢?

因為,能夠以文字邏輯去理解論證的,其實並不是「無我」,而僅是證明了「有我」的錯誤。

涅槃,是徹底覺悟之後的狀態,在這之前已經斷了「我」的邪見。

既然「無我」的真相到底是什麼都無法描述只能自證,涅槃當然更不可能言說。

你可以把「涅槃到底是什麼」這份好奇作為修行證悟的動力。企圖實修之前先搞明白涅槃的「好處」,則就與佛法無緣了。


頓了

公眾號:不苦堂

16 人贊同了該回答

謝邀。這不是好在哪裡的問題。

用個例子來說明,比如:你有一個孩子,有一天你發現他不見了,於是失心瘋一般的跑出家門,滿世界尋找。

這個過程,就是輪迴。

但實際上呢,孩子就在家裡,只是在某個角落裡睡著了而已。

這孩子,就是佛性。它原原本本在那裡,不是它脫離你,是你脫離它。

如果兩不離,就是涅槃。

最終有一天,你會回來,發現自己的孩子。

但是,你要找多久,吃多少苦,遭多少罪,這個就不知道了。

如果當初更有覺察力一些,這些苦和罪,有必要嗎?

沒有。

所以佛教說,輪迴是非常虛妄的。

生生世世的輪迴,就是一步一步朝外邁,離自己的孩子——佛性越來越遠。

爵士貓1 分鐘前

師兄說【但實際上呢,孩子就在家裡,只是在某個角落裡睡著了而已。

這孩子,就是佛性。它原原本本在那裡,不是它脫離你,是你脫離它。

如果兩不離,就是涅槃。】你這是認為有一個真實的佛性實體存在哦!?

那起問師兄,佛性是不是與緣起理論有關聯?

如果有,那佛性就不能說佛性就如【孩子就在家裡,只是在某個角落裡睡著了而已】!

如果沒有,佛性就如【孩子就在家裡,只是在某個角落裡睡著了而已】,那佛性與基督教的靈魂,印度教的神我,有何區別?

兄弟很疑惑,請師兄解答一二為盼。

===================================================================

涅槃之於輪迴,好在哪裡?

爵士貓回復空性 (作者)剛剛

師兄,答得好。我是沒這個耐心,直接叫他修凈土求極樂世界。

涅槃之於輪迴,好在哪裡?

這樣提問的人,不該學大乘佛教,小乘佛教,應該學凈土宗法門。

凈土宗有極樂世界,不談輪迴與涅槃好壞與否!

凈土宗,多好!就是為題主量身打造的。


什麼是涅槃?

131問:什麼是涅槃?高月明:一直以來,人們犯的一個錯誤是,認為只有死後才會進入涅槃。假設一個人死後就代表著涅槃,那麼人人就都不需要修行學佛了。因為人人必有一死,所以只要等著死就自然悟道成佛和進入涅槃寂滅境界了。既然涅槃不在死後,那麼涅槃又在哪裡?又該如何涅槃呢?

132高月明:第一、所謂生滅滅矣,寂滅最樂,寂滅就是涅槃,寂滅就是不生不滅。第二、找到不生不滅就找到寂滅和涅槃了。如何找到不生不滅?方法是,與不生不滅對應的是生滅,因此如果證明生滅是幻相,本不存在生滅,那麼反過來說,即找到不生不滅了。為了說明生滅為什麼是幻相的,下面先看什麼是生滅?

133問:什麼是生滅?高月明:生滅是指某一現象在時間中發生變化的表示。因此,如果不存在時間的話,就根本不存在所謂的『變化』,也就根本不存在所謂的『生滅』。進一步清楚地說,如果時間是幻相(即假象)的話,生滅就一定是幻相。那麼時間是幻相嗎?下面,我們再看什麼是時間?

134問:什麼是時間?高月明:時間本質上是對物質在空間中運動狀態的度量(具體原理內容請參閱新?科學禪定?書)。比如說,地球自轉一圈是一天,圍繞太陽轉一圈是一年。在原子中,電子自轉一圈是一電子天,圍繞原子核轉一圈是一電子年。在這裡,在理解時間上有一個關鍵之處必須要認識清楚的是:

135高月明:假設你認為某一天地球不自轉了,時間會在宇宙中照樣流逝,這種認為是正確的。而假設你認為電子不自轉了,時間還是會照樣流逝,那麼這種認為就是錯誤的了。因為假設電子不自轉了,所有生物化學反應就都停止了,你就會被定在空間中一動不動,你不會有任何感覺和思想,也永遠不會衰老和死去。

136高月明:因此,時間本質上是物質在空間中的相對運動,所以第一、如果宇宙中根本不存在物質,時間就一定不存在。第二、如果物質的存在是幻相,時間的存在就一定是幻相。第三、如果是誰創造出了物質,就一定是誰創造出了時間。那麼物質是存在的嗎?物質的存在是幻相嗎?又是『誰』創造出了物質呢?

137問:物質是種實在嗎?高月明:首先我們要問物質的波粒二相性是否是真實的?答案:真實的。因為不同於其他通過大腦思考出的科學理論(如『相對論』是愛因斯坦思考出的),波粒二相性是至少在100年中世界上幾代的最傑出科學家們在各種嚴密物理學實驗中一再觀察到的結果﹣不合常理但又必須接受的結果

138高月明:其次如果波粒二相性是真實的就必須接受:第一、本質上宇宙中並不存在物質。第二、物質存在是幻相。第三、物質是因『看』而存在的一個感覺。因此如果物質是幻相,物質的相對運動就一定是幻相,進而時間就一定是幻相,生滅就一定是幻相。時間與生滅就一定是因『看』而存在的一個幻相一個感覺

139高月明:因此,宇宙世界人生和生命在本質上並不存在時間,也即不存在『生滅』。就是說,既然不存在生滅,那麼一切本來就是『不生不滅』的,一切本來就是『涅槃寂靜』的。正如?心經?中說,『空』中(即在實相上)是『無老死亦無老死盡』的,所以,不是死後才涅槃,現在就是涅槃,當下即是涅槃。

摘自:科學禪定官方網站:http://www.foxue123.com


涅槃就是死,但死不一定是涅槃。


生已盡,梵行已立,應做已做,再無後有。


就像一個電腦程式,不老,不死,不苦,


徹底的消失


推薦閱讀:

一直向觀音求姻緣行嗎?
佛教是不是完全免疫了飛面神教的嘲諷?
幾個學佛的心得,是否如法求指教?
佛家所說的吃素不殺生與三世輪迴早死早超生矛盾嗎?
佛說不要「著相」,是讓我們做什麼?

TAG:佛教 | 上座部佛教 | 佛學 | 佛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