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三歲的孩子很調皮,教育他不聽怎麼辦?
如亂扔玩具;喜歡在家作惡作劇或作弄人,如把米撒在地上等人撿;把牛奶吐在房間里;關所有的門;見了鄰居(老爺爺老奶奶等)不打招呼不喊人;脾氣大;多次向他講解正確方式,效果不大。頭疼。
我個人很支持陳義的說法。
1、關於孩子亂扔玩具,惡作劇等確實是為了引起大人的關注。關於這些行為,家長不可以完全視而不見,或者表現出無奈頭疼狀,當然更不能發脾氣。
大人要做的很簡單:
一、站在孩子角度思考。你是不是有事情和爸爸媽媽說?這樣孩子覺得會有安全感,這是下面步驟能進行的前提。
二、立標竿。凡事不管對錯,先把原則提出來。寶寶,有事可以直接叫爸爸媽媽,但絕對不能扔玩具等。標竿是糾正錯誤的尺碼。
三、講道理。告訴孩子為什麼不能扔玩具等
四、抱著孩子說聲"我愛你"。讓孩子知道,不管怎樣,我依然愛你。這樣孩子不會恐懼你的說教,這樣說教才會慢慢奏效
請一定記住孩子不喜歡被Push!
四歲以前的孩子沒有什麼自我意識。不管是分享還是問好。孩子的心裡沒有什麼概念。
還是上面提到的。立標竿
你可以說:"寶寶,主動問好是一種禮貌的行為"。具體問好與不問好,孩子自己的選擇,請不要強迫孩子。
如果下次孩子依然沒有問好,你依然可以重複這個原則。
不斷的重複,但不push,等孩子再大點,真正明白什麼是"有禮貌"時,孩子自然會發自內心的去問好。
小孩子通過關注來感受到自己的存在。如果那些值得關注的行為沒有得到足夠的關注和讚揚,就只能用破壞性的行為來贏得關注。如購破壞性的行為真的能為他贏來關注,他必將樂此不疲。
另外,見了鄰居為啥非得打招呼呢?很多小孩的「頑皮」只是獲得關注的一種方式。防止他這麼做最好的辦法就是對他想引人注意的具體行為無視,不作反應,或者比較平淡地反應而不是生氣,發火,大驚小怪。久而久之他就發現這種方式無效,不會這麼做了。但是平時要多增加對他的關注,滿足他的情感需要。
另外,對於惡作劇造成的後果,最好是讓他自己收拾。比如把米撒了讓人撿。為什麼不可以讓他自己撿?讓他學會做了錯事就要負責任,可能是比說教更好的方式。因為講道理對這麼小的孩子來說可能還過於抽象。若是決定這麼做,就要堅持到底。不要因為他耍賴就放棄。否則會有反效果。也許這些是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需要家長的極度耐心和堅持原則。
至於不喊人這點,不要太苛求。我小時候也是不愛喊人,大人都覺得我是太傲氣。其實小孩子哪有什麼傲氣,害羞罷了。越是責備他不肯喊人,他越是覺得你不理解他,很傷感情的。
最後還想到一點需要補充的:兩三歲的小孩還存在吃小東西嗆到氣管引起生命危險的可能。像米粒這種東西本不該讓小孩有能夠接觸到的機會(在大人未監督的情況下)。這個可能是中國父母很少關注的。提醒一下。給陳義的回答做點補充:
孩子的成長需要很多的愛和陪伴,這是他本能需要的反映。
大人們的關注是一方面,同齡夥伴間也需要溝通與友愛,不是有句話說的好么,看3歲孩子以後的生存能力就看他目前與同齡人的交際能力。
多帶他去兒童公園、主題遊樂場之類的地方。
早教和學前教育是很重要的一環。
不要PUSH孩子,用心去修正一些問題,往往我們自身的問題更多,你覺得呢?
「孩子們的腦子裡裝了些什麼?」
「為什麼當他們犯了錯,我的懲罰手段總是不起作用?」
「我應該從什麼時候開始教孩子規矩?」
.........
這種疑問往往都歸結為意識的問題:孩子是從什麼時候開始意識到他/她自己的?
研究表明,兒童先獲得一個主觀的自我,然後是一個客觀的自我:
在兒童逐漸認識到他們與別人是分離的時候,他們已經獲得了一種主觀的自我,即主觀的自我感覺。
當兒童可以把他們的意識轉向他們自己的時候——他們可以使他們自己成為他們意識分析的客觀體,兒童就已經獲得了一個客觀自我,即客觀的自我覺知。
(Lewis, 1991;1999)
以上,說人話就是:
在兒童知道自己和別人是兩個不同的個體(分離的)時,他們就獲得了主觀的自我,即知道自己的存在。
當兒童「知道他們知道了什麼」或者「記得他們記住了什麼」,他們就獲得了客觀自我。
那麼,如何才能知道自己的孩子是什麼時候獲得主觀的自我呢?媽媽們可以採用「鼻點測驗」(Bertenthal Fischer, 1978)。
鼻點測驗:
請媽媽們在孩子的鼻子上點個紅點,但是,做標記的時候不要讓孩子知道,然後,請將孩子帶到鏡子面前。
孩子在很小的時候就已經了解了鏡子的一些特性。研究結果表明,孩子6個月大的時候,就會伸手夠或者觸摸鏡子中的像,而多數孩子18個月的時候,才會伸手摸自己鼻子上的紅點。
也就是說,直到18個月的時候,孩子才會意識到「鏡子里的那個人是我」。
至此,孩子已經獲得了主觀的自我,他們已經知道自己和他人是相對獨立的個體,是分離的。
孩子還需要獲得包含時間成分的客觀的自我,他們需要能夠區分過去的自己、現在的自己和將來的自己,並且將這些自己作為連續存在體。
那麼,如何才能知道孩子已經獲得了客觀的自我呢?媽媽們可以採用「鼻點測驗」的一個變式(Povinelli etal., 1996)。
鼻點測驗的變式(延後組):
請將一個標籤偷偷放在孩子頭髮上,然後對孩子的活動進行錄像。過3分鐘左右,再將錄像放給孩子看。
在這個研究中,研究者將孩子們分成兩隊,一隊觀看實況錄像:孩子可以實時的看到被插標籤時他們正在做什麼,以及插標籤的過程;另一隊觀看延後3分鐘的錄像:孩子可以看到3分鐘前他們頭上插著標籤進行活動的錄像。
實況組有2/3的孩子伸手去摸自己頭上的標籤。而延後組只有1/3的孩子去摸標籤。事實上,當孩子到4歲左右才真正具有這種能力,即觀看延後的錄像,並將其與標籤聯繫起來。
對兒童來說,從過去(甚至是很近的過去)推理現在發生的事情,是很困難的。
是不是很驚訝?
4歲以下的孩子犯了個錯誤,當您事後懲罰他/她的時候,孩子其實是不能真正理解您為什麼懲罰他們的。
總結一句話就是,4歲前懲罰或者樹立規矩要抓現場,4歲後可以事後分析教育。
微信號:八卦心理研究所1、你可能需要檢視一下孩子周圍的生活環境,是不是有人(尤其是和孩子呆得時間最長的人),有同樣類似的行為。講的效果是最差的,有時還適得其反,最好的方法做正確的事去影響他。
2、在他需要關注的時候,去關注他;在他需要而不能給他關注的時候,如實告訴他為什麼不能給他關注。
讓他停止調皮可能也就攝製了探索事物的好奇心,調皮可能是他能找到的最好的與周圍人相處的方式。批評錯誤的很可能也在加強這種行為模式,在他走向錯誤的方式之前先鼓勵正確的行為會更有效,但這需要周圍的人花很大的心思,不大容易操作。
另外,我向來都覺得小朋友調皮一點才好,太老實了看著不舒服。我家寶寶還沒到那個階段,不過我在《好媽媽勝過好教師》書里看到關於叛逆期如何處理及教育的例子,她裡面講的就是順著寶寶來,比如說亂扔玩具,那你就和寶寶一起亂扔,並把它當成一種任務完成,讓寶寶討厭這件事,就不會亂扔了,當然這需要一個時間段來,您可以看看這本書,有些時候可能是我們的一些習慣導致寶寶這樣的,也有可能是寶寶想引起我們注意,這時我們可以過去問問他想要什麼。
對於以前養成的習慣是需要時間來改變的,還有5歲前的寶寶脾氣會很大,特別是2\3歲的寶寶,他們在發脾氣的時候可能會把所有東西都扔了,而且有時可能還會傷到自己,還會被自己發脾氣嚇到,所以在寶寶發脾氣的時候我們不能對他們大喊大叫,盡量以抱抱他或是其他的方式安撫他們,等他們靜下來,再講道理,這樣應該會更有效果。
不管怎麼樣每個寶寶是不一樣的,母親要用各種方式去試驗,才能找到最合適自己寶寶的教育方式。
所有孩子的問題,都是家長有問題。
家長不進步,孩子就沒辦法進步。
所以呢,還是多多學習吧!
PS:我兒子馬上3歲了。不要太把他的惡作劇當回事 可以把他惡作劇的工具拿走 或者換成別的東西 如果他惡作劇了 當沒看到 也不要評價 不要說話 有時孩子發現沒有人關注他的舉動 他就會覺得沒勁了 切忌不可以發脾氣 越發脾氣 他越來勁 可以試試看當沒看見
這篇文章是去年寫的。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為什麼要孩子聽話?「聽話教育」一直都是中國家庭教育的基本思想,生氣時講小孩:「你一點都不聽話」!出差時叮囑小孩:「在家聽話哈!」。在英語相類似的情境中,「聽話」沒有對應的表達,比較相近的是Be nice! 想想可能跟中國人民這五千年來都被獨裁統治有關係,本身就缺乏民主意識。在中國應試教育體制下,追求的都是正確答案,極少注重學生的思考過程,因此,中國孩子的短板普遍在於缺乏批判性思維和獨立思考的能力。
到了民眾的自我意識越來越覺醒的今天,做爹媽其實已經不願意自己的小孩只是「聽話」、「遵從權威」,而更是希望他成為會思考、有獨立判斷力的人。基於此,「孩子聽話」這個目標顯然就不合適了。
父母之所以要小孩聽話,是因為認為自己都是對的,孩子按自己做的就是一定是對的。可問題在於第一父母不一定總是對的,要求「聽話」本身剝奪了孩子獨立思考和判斷的過程;第二容易埋下他日孩子逆反的「禍根」:「小時候老子欺負兒子,長大兒子欺負老子!」
不要求孩子聽話,而要求他做明智的選擇
在有一項情商能力叫做「負責任地做決定」(Responsible Decision making)。老師一直跟孩子強調的是——「你不需要聽話,而是要思考和權衡,並做出明智的選擇」。 比如,小孩子下了課收拾自己位置周圍的垃圾,並不是因為他們聽從老師的要求,而是因為他們選擇了「尊重課堂環境」和「尊重大家」的行為。
在家裡也是,你讓你女兒去刷牙,她認真按時去刷了,並不是她聽話,而是她做出了負責任的決定,如果她不認真愛護牙齒,她就可能面臨一口爛牙的風險,再也當不成「美麗的公主」。
「負責任地做決定」是一項綜合情商能力,包括自控、思考、評估後果和採取行動的過程。比起「聽話和遵從」,要複雜許多。但是,一但學會負責任地做決定,你孩子就掌握了自己的人生。
下面介紹幾點家庭操作貼士:
1-跟你孩子解釋什麼是「做明智的選擇」或「做負責任的決定」。你兒子現在選擇天天練枯燥的鋼琴,不是為了你,聽你的話,而是為了以後可以充分地享受音樂,並且感染他的朋友、未來的妻子和小孩;
2-教給你孩子停止—思考—權衡的步驟,讓他理解選擇跟後果的關係;培養孩子控制自己的能力,不是做自己想做的,而是做自己應該做的;
3-如果孩子沒有做出明智的選擇,不要說教和指責,僅僅表達惋惜——「下一次,你就知道如何做聰明的決定了」,你表示同情的時候,孩子會後悔自己做了愚蠢的決定;但是一旦你開始說教和指責,孩子把注意力轉向你,忙於反感你的嘮叨而非反省自己了。
4-在有危險的情況下,比如在馬路上玩,就不能讓孩子自己思考做決定了。
有一個非常」技巧「的情況:有時後果不是馬上出現,而做這件事對孩子又很重要。比如,你的孩子不刷牙,牙齒並不會馬上爛掉,但是如果她真的決定不刷牙,後面的後果會很嚴重,這時,你就要要求孩子去刷牙後才能上床,並且告訴她,因為你要做一個負責任的媽媽,在孩子沒有學會「負責任的選擇」之前,媽媽要幫助自己的小孩做。一旦孩子某天自己主動去刷牙,記得稱讚她「做了聰明的選擇」!
總之,用要求孩子「做明智的選擇」代替「聽話」,你不僅徹底消除孩子會逆反的潛在風險,還培養了孩子獨立思考和自我決定的能力。
更多文章,關注我的微信(biggereq)
孩子是上帝派來修鍊父母的。
從教育孩子的過程中,父母也是在被教育和從孩子身上學習。
推薦很好的兩本書
《孩子,把你的手給我》海姆·G·吉諾特;
http://www.amazon.cn/gp/product/B0011BHCBC
《老師怎樣對學生說話》(美國家庭教師協會推薦讀物)海姆·G·吉諾特;
http://www.amazon.cn/gp/product/B0011BR81G
另外下面兩本我覺得也很好
《好媽媽勝過好老師》尹建莉
http://www.amazon.cn/gp/product/B001PTGSK6
《蒙台梭利兒童教育手冊》瑪利亞·蒙台梭利
http://www.amazon.cn/gp/product/B00119B1SE修改
我的兒子也這種狀況,大家都說是叛逆和關注,我覺得不全面。
叛逆?好吧,他現在知道叛逆,就知道要叛的什麼逆,這個年齡段的寶寶具有這樣完整或者簡單的邏輯思維,並想驗證,我表示懷疑。
關注,靠點譜,從出生他就開始了。
我認為是,他主動學習、實踐、再思辨的一個過程。
他玩玩具,弄壞它,看你修,再弄壞,自己修,生氣亂扔或拿給你再看你修,無休無止。
吃飯弄髒桌子,菜從盤子、碗里,水或奶從杯子等倒來倒去。
投籃,用他會的各種方式方法,甚至從籃筐底下往上扔。
拿鎚子,左敲敲,右敲敲,"蓋房子"。
用剪刀剪紙、布、衣服、褲子等等。
…………
他去體會輕重、遠近、形狀、形態、高矮等等的視覺、聽覺等的切實感受。我們就是這樣面對未知世界的啊,現在不也是這樣嗎?體會父母的老、孩子的小…
怎麼辦呢?幾天的勞動成果被他不到一小時就毀於一旦,甚至有些是危險的啊!
我的實踐如下:
1、孩子是父母的影子,確切的講,是我們的印像--不是這個"象",你做好了自己,許多問題就迎刃而解,反之亦然。蝴蝶效應可以正相加亦可反相加,將來成人就可顯現。玄嗎?沉思、求證後你就會相信。
2、觀察:他所做的不會超出他能力範圍,破壞力是可控的,所以不要驚慌與焦慮,給他時間,不要打斷他,他在集中精力做事呢,有你在,他會勇敢些,你不在身邊,他其實很膽小,不幫助他,讓他獨立完成,不能以我們的判斷標準檢驗他做的對錯,那麼你會發現他很閃光的。
3、一起做,你們是夥伴,是朋友,把他剛才做的做一遍,引導他深入思考,答案怎樣,你根據實際掌握,舉例:不是教會他說三,而是讓他理解三個手指、三個蘋果、我們一家三口人--相親相愛的一家人。
4、成長,他在長大,你也得跟上,要不落伍了,鄙夷的眼光--這你也,的時候,你就讓他拋在後面了,溝通就難度增加了。
5、學習,他身上有許多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他的笑聲讓你覺得生活是那麼美好,他的反對是那麼有章法,他又是怎樣左右你,指使你的還讓你無法反駁…
6、配合,夫妻一定是配合的,不是一方強權的,技巧很多,只要有愛與信任,會很和諧的。
補充------寫到可以打時想到的
7、懲罰,樹立責任觀念。違反原則性,如拿商店東西就走,拿棍子敲別人車等,必須得到懲罰,懲罰的方式方法有介紹的-文字和影像的都有。
8、收集,提前掌握與他鬥智斗勇的各種功夫
……旁門左道,難登大雅。這個年齡段可以打他的--個人觀點。
路漫漫,耐心修鍊吧,祝孩子的童年和你的這段經歷愉快!我推薦大家讀一本書,《喂故事書長大的孩子》,一個台灣的全職媽媽汪培珽寫的,一本超有愛的親子教育實踐書,台灣十年來銷售量第一的親子教育作家,「汪氏教養入門」,個人感覺很受用,教育孩子真的不是一兩句話可以解答的。
淘氣椅
我家小寶寶今年2歲多一點,脾氣特別大,愛扔東西,愛哭,有什麼正確教育方式嗎?求指點……
孩子淘氣一些是正常的。
難道您喜歡那種小大人似的,沉默寡言的蔫孩子??
兩三歲孩子現在還不懂得什麼對錯,只是能分辨簡單的對錯,所以家長不要著急,還需要慢慢的對孩子進行教導,孩子在家長的一言一行當中就回分辨出對錯的。
兩三歲的孩子正處於第一叛逆期,他們的自我意識正在發展中,很多行為看似叛逆,其實是他們在享受這種自主性和長大感,只是這一成長期孩子普遍的現象,有的行為會隨著年齡的成長而消失,理解了這一點,家長就不會過度關注和焦慮,給孩子充分的空間體驗成長感,說教是不起作用的,引導示範正確的行為就好!
有時會擔心安全問題
建立規範,獎罰分明
兩三歲的孩子啊,他在探索世界啊,他在建立自我意識啊,這個階段的熊孩子和十來歲的熊孩子完全不是一個概念!順其自然,適度干預就好了。
從前有個小朋友撒謊,有一天,他死了。
從前有個小朋友很用功念書,長大之後,發財了。
從前有個小朋友很不孝,有一天,他扭傷了腳。
從前有一個小朋友, 他不聽話,有一天,他死了。
從前有一個小朋友,他早睡早起,他很長壽。
從前有一個小朋友,他早睡晚起,他就死了。
有些故事,長大以後才看得懂(麥兜故事)影評
推薦閱讀:
※怎麼看待王源易烊千璽總是在節目里取笑隊長王俊凱並諷刺其年齡大?
※擺脫應試教育,休學,對自己孩子實行個性化教育可行嗎?
※一歲3個月的寶寶一不順心就發脾氣,怎麼辦?
※你覺得十歲左右的孩子,可以學會哪些生活技能?
※如何拯救我的妹妹,幫助妹妹治癒其在原生家庭造成的心理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