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電吉他撥片應該怎麼拿?

有幾個疑問:

1.掃弦切換到solo的時候,是不是要改變右手手型?目前感覺切換的時候右手就不太穩了。

2.用撥片彈分解和弦時,感覺總是彈不到應該彈的弦上,這個有啥技巧嗎?


什麼才是彈吉他的「正確姿勢(手型)」?

什麼才是彈吉他的「正確姿勢(手型)」?

什麼才是彈吉他的「正確姿勢(手型)」?

很多同學問我最多的問題之一就是「左手該用什麼姿勢才正確」「右手應該什麼姿勢彈才正確」等等。

其實這個問題包含了很多子問題,比如:

拿吉他的預備式的「正確姿勢」

左手按和弦的「正確姿勢」

右手撥弦的「正確姿勢」

右手拿撥片的「正確姿勢」

以及一些特殊技巧的「正確姿勢」

比如「點弦的正確姿勢」「鉤擊弦的正確姿勢」「速彈的正確姿勢」等等等等等等。

先說我的答案:沒有「絕對的正確姿勢」,只有「在某些特定需求下的相對科學的姿勢」

很多同學其實犯得最大的一個思維錯誤就是沒有理解「姿勢」這個概念。姿勢應該是一個連續的動態的動作集合而非靜態動作(某些技巧的預備式除外)。

這句話很好理解,就是很多同學總是期待於老師告訴他們,把手指放在某個地方,達到某個角度,就算是正確姿勢了,其實這隻算是一個演奏動作的預備式。我們正常演奏的時候大部分時間都會打破這個預備式,因為我們不但根據按弦和撥弦的位置不同不斷自然的調整我們的姿勢,而且我們還需要改變出不同的姿勢以達到不同的音色,音量等目的,這個時候,就只有針對於這個目的的「正確姿勢」了。下面我會舉一些具體例子詳細說明。

先說說左手,比如很多教材上流行的:「民謠手型」「古典手型」,就是

我們來詳細了解一下,首先,彈奏一個非封閉的C和弦。除非你是古典吉他科班出身,一般人的姿勢更傾向於手指與品絲大約呈45度的夾角,指尖差不多指向你的頭部,而且大拇指繞過了琴頸的後部(見圖)的姿勢。這就是所謂的「民謠手型」。現在再彈奏一個第三把位的封閉G和弦。為了彈奏這個和弦,幾乎所有的手指都大約平行於品絲,而且大拇指位於琴頸的後面(見圖)。這就是所謂的「古典手形」。

非封閉的C和弦說明了「民謠手型」是什麼樣子。而一個封閉和弦則說明了「古典手形」的樣子。

這兩種彈吉他手形有什麼區別嗎?哪個更好嗎?區別顯而易見,但其實並沒有所謂「最好的」彈琴手形,這兩種彈吉他手形都有它們各自的特點。在絕大多數情況下,民謠手型的最大特點是能提供很好的力度,而古典手形則提供了更好的敏捷度和靈活性。讓我們通過一個例子來說明一下。先按一個C和弦,保持住手形,然後將吉他離開腿的支撐,轉到與地面呈90度的垂直狀態。你會發現這個力度與用手握住琴頸拿起吉他的力度差不多。然後再按一個第三把位的封閉G和弦,還跟剛才一樣,我猜你肯定感覺吉他要掉下去了。很顯然民謠手形的力度要比古典手形大得多。

再回到剛才所謂的:姿勢應該是一個連續的動態的動作集合而非靜態動作(某些預備式除外)。

也就是說,我們正常彈琴的時候,這兩種姿勢可能並不是非黑即白的。舉個最簡單的例子,爬格子。從一弦開始爬的時候,我們可能用兩種姿勢都可以很好的完成:

熟練後你會發現用「民謠手型」更輕鬆。我現在一般演奏高音弦都會用這種姿勢,再貼一張JAZZ名師Morten Faerestrand的,因為爵士樂理很多樂句都是用換把(甚至有很多同指換把)來演奏的,並不是用速彈派的那種五品大跨度。所以很多JAZZ吉他手都會用這種姿勢演奏

然後當我們爬格子爬到了六弦的時候,因為手指長度的關係,一般來說我們需要改成「古典手型」

否則可能會按不到。

當然,也有例外,針對有些手指比較長的人來說,他們可以達到相對不去變化姿勢就可以演奏到低音弦(紅魚老師的短手哭暈在廁所+_+),比如這位Feodor Dosumov。

重點是,我們正常人(忘記剛才的Feodor Dosumov吧),爬格子從1弦到6弦,姿勢從「民謠」變到「古典」,是一個連續的過程,並不是突變的。也就是說,中間還會有介於兩者之間的狀態。比如:

這個時候無論從「民謠」或者「古典」角度來看,都是不準確的,但我們能說他是錯的嗎?很顯然不能。剛才說了,我個人彈奏爵士高音的時候比較喜歡用Morten Faerestrand的姿勢,很自然的結果,因為他的那些樂句就是用這個姿勢會很舒服,而且是誰用誰舒服。

還有一種情況就是「民謠姿勢舒服的樂句(比如推弦)」立刻接「古典姿勢舒服的樂句(比如橫跨五品的速彈)」的時候,我會提前就用古典姿勢來推弦,雖然這樣在「理論上」是錯的,畢竟用民謠姿勢推弦有更好的力度和準確度,但隨後你要迅速變成古典姿勢的時候,有的樂句之間是沒有這個時間差的。因為手指短必定要多做出一些運動,多花費一些時間。所以做出這種折中方案也是很自然的無奈之舉。尤其在一些高難度的演奏中,即使手大的人,也需要做出這種妥協,比如:S變態級別的Alex hutchings在用「古典姿勢」揉弦

同為S變態級的GOVAN老師在用「古典姿勢」向下拉弦:

我們能說這二位彈的不對嗎?當然不能。因為不論用什麼方法,他們達到了他們想要的結果。那麼,初學者可不可以模仿這種方法呢,當然可以,但只是如果單一的從推弦的角度來看這個動作的時候,用「民謠手型」或者叫「推弦手型」更容易發出力量,並且推准,如果經典動作都沒用掌握,就用他們這種妥協的方法的話,可能你連弦都推不上去,就更談不到什麼正確不正確了。

那麼到底什麼樣是合理的姿勢呢?就是能達到你目的的姿勢。其實我們應該大致從以下幾個方面去考量:

1速度

2音色

3力量/控制力

4手指動作與前後樂句的合理銜接

5表演性

下面說說速度,為了達到一定速度,不論用什麼樣的姿勢,我們有幾個原則是比較通用的:

1放鬆

2符合人體解刨學

3盡量減小動作,表演性質除外(非必須)

4手指垂直按弦

我最常接到的一個問題就是「老師,用什麼姿勢才能彈快」,這個問題其實是由於學生自己迴避練習產生的。人嘛,都是只相信自己願意相信的事情。別人成功都是運氣好,自己成功都是努力的。別人失敗都是實力不行,自己失敗就是運氣差。不好意思跑題了,但是很多學生就是這麼問的。首先,並不是說我告訴你了某個「姿勢」,你就能瞬間掌握某個技巧或者達到某個速度了。

「速度是精確的副產品」這個我在我的視頻教學:生理學與演奏系列第一集就已經討論過了,不在這裡討論了。我從放鬆開始,放鬆其實是需要練習的,並不是主觀的放鬆你就真的放鬆了,而是需要大量重複精確的練習動作,對你的神經系統產生了一定影響才變的放鬆的。李小龍也闡述過這個道理。練習放鬆的方法我也在生理學與演奏系列的速彈那一課講過了,有興趣的可以去看一下。

視頻封面生理學與演奏(一)為什麼琴需要「練」?【紅魚吉他】youku.com視頻

視頻封面生理學與演奏(三) 如何練習速彈amp;力量的誤解【紅魚吉他】youku.com視頻

其次說一下什麼叫符合人體解剖學,簡單的來說就是你要有一個自然的姿勢,符合你的肌肉協調運動。而不是一個很彆扭的姿勢,比如一些會讓你在練習中感到疼痛的姿勢,我遇到過很多死磕,最後得了關節炎或腱鞘炎的。

盡量減小動作也不多說了,還是在生理學一種闡釋的。這個很好理解,動作越小,時間越短,演奏次數越多,速度越快。

最後的手指垂直按弦,簡單的物理學,受力面積越小,同壓力下壓強越大。反過來就是說你可以用更小的力量就可以把琴弦按住。關於手指垂直,有的同學問過我,說某些情況下無法垂直,比如橫跨五品的時候,食指立不起來,或者按某些和弦,某些樂句的時候。這個和剛才舉的推弦的例子是一個道理,垂直只是一個經典的「理論」,並非絕對,實際演奏還是要看實際情況。橫跨五品的時候,食指有一些傾斜角度當然很正常了,除非你把骨頭拆了。

在這四個原則里,我把放鬆放在了第一位,因為只要你做到了第一條。後面的幾條你都可以忽略不計了,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有「成功案例」

速彈名匠ANDY JAMES

小拇指已經動作大的要飛上天了。但如果你學過他的教學就知道,其實他彈琴非常清晰,絲毫不拖泥帶水。

李康敏大師更是飛到天際了。(他的手比較小,所以演奏琶音時候沒辦法,和紅魚老師的類似_(:зゝ∠)_)

然後說說音色,這回用右手舉個例子吧,右手對音色控制比較多的。比如最基礎的,撥片角度。某些教學中「正確的姿勢」可能是要求我們垂直於吉他撥弦。但我們的手腕關節和撥片之間的軌跡是一個扇形,那麼怎麼可能始終保持垂直呢?所以,這也只是一個經典性的原則而已。

如果需要顆粒感更強的聲音,我們就需要讓撥片有一定角度:

在演奏掃撥等技巧時,我們還需要讓撥片「順著琴弦」:

還有演奏的位置,如果是木吉他,可能初學的時候教材會告訴你在音孔附近演奏:

但如果你想要一個更溫柔的音色,你其實也可以在琴頸演奏。反之,硬的音色可以在琴橋附近。

關於手指動作與前後樂句的合理銜接我已經在推弦部分討論過了。下面看關於表演性,比如我的老師陳磊老師的表演性質就非常強,比如這樣:

還有大家更熟悉的STEVE VAI,非常誇張,我就不(bù)貼(rěn)圖(zhí)了(shì)。

表演其實大家都很喜歡看,只要你夠炫,並且能完成你想彈的東西,根本就不用考慮什麼「正確姿勢」了。

甚至也可以用舌頭:

更多高難度的就不在這舉例了,千奇百怪,只看你有多大(zhuāng)膽(bī)。

其實寫到這,你要注意,本文的目的並不是為了教會大家「正確的姿勢」,而是讓大家開闊思路,不要把吉他學死了。因為「正確的姿勢里」包括太多的姿勢了。我也不能每個技巧都這闡述徹底,否則就變成一本吉他教材了。

最後再說一個姿勢,就是右手的撥片拿法和撥法。其實和上文一樣,沒有什麼絕對正確的。很多教材比如《小林克己》,會把一種食指和撥片尖平行的方式作為「正確的」撥片拿法,而把食指彎曲作為「錯誤的案例」,這樣其實是完全沒有道理的。

因為第二種現在已經成為很多人(包括我)的撥片常用拿法了。這種拿法的接觸面積比第一種要大,更適合發力,而且留出的撥片尖要更少,所以演奏時吃弦會更淺,更適合速彈。GOVAN大師又調皮的出現了:

搞怪吉他大師Mattias IA Eklundh,是用中指代替食指拿撥片的,這樣食指可以空出來快速點弦:

我最近在學習的琶音教程,Tim Miller.是用食指的指肚位置來捏撥片的,這種在某些教材里也是被作為「錯誤」禁止使用的。

好了,其實關於右手撥片,撥弦發力我本來也想給大家很多案例,太少篇幅有限,容易變成教材了。。。比如說流行的說法「手腕發力」「不要手指發力」「不要振臂發力」,也是很片面的,這些發力和姿勢都有人能夠通過練習達到很快的速度或者非常富有情感的演奏,我就不給大家一 一舉例了。

馬雲好像說過一句話,大概意思是,不是現在生意不好做了,而是你家生意做的不好。彈琴也一樣,很多時候你覺得自己彈不好某個技巧是因為姿勢不對,或者認為自己生理上天生不行,然而只是因為你練的太少太少了!沒有個上萬個小時是很難精通一件樂器的。

所有樂器的豐富技巧,都是通過一代人一代人不斷的打破「正確彈法」演變出來的。所以,希望大家可以帶著辯證的眼光,學習一些經典「預備式」,或某些經典的「技巧演奏姿勢」是可以的,但一定記得,我們的姿勢都是為了我們的演奏目的而服務的。

歡迎關注我的知乎。

本文章為紅魚吉他原創,轉載請私信本人取得同意。

紅魚吉他商標已經註冊,侵權必究。

交流請私信或簽名檔聯繫方式。


我覺得樓上兩位的回答都很到位。那撥片的手型,如果是初學者,先按照《小林克己電吉他教室》里的標準姿勢拿,如果有一定基礎,可以參照自己喜歡的大師。不管是慢的solo還是快的solo,建議右手小指靠著護板。當然這個也不是絕對的,yngwie彈的很快,他的小指是靠在護板上的,buckethead彈的也很快,他的右手是騰空的,他們兩個都是速彈前十的高手,所以說撥片的拿法,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至於彈分解的時候彈錯弦,主要還是練的不夠多,多練習就好了,不要心急。


撥片的持法有好多種,對應的則會有好多種音色,在合適的時機用合適的持法,才會在音色上有多種變化。簡單列舉幾種好了。

1 撥片與弦平行,垂直撥弦。這種撥法的音色會有頓音頭,比較有力,但是速度會受限。

2 有角度撥弦。這一種跟第一種相比來說,音頭更軟,速度更快。但是對於角度的控制來說也更難,因為適合你的手指力度和習慣的角度是有限的,所以要一直找到最好的角度。下撥和上撥正好是自然劃圓的動作。

3 上面兩種就是最基本的持片方法,靈活運用,音色效果乘以二。很唬人的!但是如果你是追求音色變化的人還有更多可以探索的方法,比如下片的深淺,持片拇指食指的角度,不同類型撥片的影響,再加上右手泛音,悶音等等,功力翻倍不成問題。

音色在手上!


謝謝樓主邀請。

這是一個好問題,電吉他方面的我不懂,所以我決定神棍地說一下木吉他方面的撥片,第一個是說說普通的撥片,水平受限我只練過一首用到撥片的指彈--《Mombasa》,所以我沒什麼資格說,但是覺得難點是「如何用中指無名指把過去食指乾的事情給包」了。

第二個是thumbpick,指彈的人都不陌生,但是用過了一年thumbpick之後我現在就沒再用了。這需要一個適應的過程,很大的原因就是覺得戴著拇指套在擊弦的時候會發出一些雜音,像是塑料和某些物質碰撞之後發出來的,所以速彈的時候用Tp是一個缺點。。其他手指的也有指套的,我之前買過一套放在家裡,鄭成河用的就是這個。個人感覺和手指粘合感覺很差,但可以發出尖銳明亮的高音。

至於怎麼使用 這個真的沒法說清楚,就是練習。。

再次抱歉,我覺得我大概是這個宇宙答非所問最厲害的人了。。T.T

補充:用撥片分解和弦是,初三看過tommy一個教學視頻里貌似說過,用尾指靠在面板上可以增加準確度。但是本人手小,柔韌性也不好,所以沒按這樣練。但是,看過很多指彈的人都是這樣靠在面板上的,這就是為什麼有些人彈琴右手尾指不留指甲。手小的人推薦靠在E弦上、


這是個好問題

我最近也在重新調整右手的姿勢,不單只是拿撥片

總的來說有下面幾點,

1拿撥片要穩,不能彈著彈著撥片就傾斜了

2右手要找到一個穩定的支撐點

3過弦的時候要均勻,就是每次接觸一條弦最好用撥片的同一個地方,同一個深度去過

4過弦的時候力度要儘可能小,這樣才能保證足夠的快

聯繫方法是彈空弦,右手先找感覺,制音很重要,保證在彈奏的時候其他弦不能出聲音

我吃了這個大虧,一直喜歡slash,所以我的les paul都是掛在檔一下,導致右手速彈出問題

這個要從娃娃抓起,吉他從胸部掛起

撥片厚度

我有dunlop從0.7到3.0的所有類型撥片

現在用的是jazz 3 2.0,黑色,這個目前最舒服,拿的時候摩擦力最大,過弦的時候最圓滑


撥片的拿法也許每個人都不同,沒有一個標準答案,我說的不一定適合你,希望能幫到你。

首先因為要進行精確掃弦,等其他演奏技巧,要用相對軟、大、薄(0.6左右)的撥片;而solo的技巧更多,尤其進行人工泛音的時候,需要盡量小、厚的pick進行為宜。如果不更換撥片的話,我的習慣是拿捏指前移(尤其拇指);

第二個,技巧就是多練,當然你可以換換指法,甚至是琴弦。

希望能幫到你


這東西不像數學題只有唯一一個答案,琴在你手裡,你感覺怎麼好你就怎麼拿。說不定你成了大師以後,其他人都學你拿撥片的姿勢呢


ok


基本拿法其實和民謠吉他手指掃弦類似。食指拇指捏成十字,然後把撥片以十字捏住。

在基本拿法之上,在進階過程中,需要特別特別注意的還有撥片觸弦的角度。根據我個人經驗,正常電吉他彈奏中會涉及到四種握法。

1 掃弦

電吉他掃弦和木吉他掃弦類似,右手撥片輕捏,從而使撥片觸弦的時候撥片會被琴弦上下帶動。說一句題外話,有人喜歡用軟撥片掃弦,然後用硬撥片彈獨奏,我個人認為如果放鬆右手捏勁,硬撥片也可以掃出軟撥片效果。

2 分解和弦

彈奏分解和弦時,右手需要捏緊撥片,然後以撥片平面擊弦。慢節奏分解可以先用全部向下擊弦來彈奏,當速度提高後再練習交替撥弦。

3 獨奏

獨奏比較複雜,撥弦輕重,觸弦角度都會影響音色。具體握法因人而異,但一個方便的入門方法是右手以捏住為準,不用過緊或過松,然後以撥片平面(或小角度)觸弦

4 速彈

速彈對右手要求極高,初學者一般會將注意力集中在左手,然而高手才會刻苦訓練右手。速彈的時候需要改變觸弦角度,以大概45度角為宜,以至於來回撥弦阻力很小,這樣才可以彈的最快。


撥片可以說是電吉他手的一把槍,完全決定吉他手成敗的關鍵,至於說電吉他撥片怎麼拿,各種教程基本上都詳細有教授,但總體來說方法也只是大同小異而已,但就我個人彈吉他這些年來說,我覺得撥片拿法:一般來說撥片多數是桃形的,食指和拇指十字相交捏緊撥片的大頭,也就是桃形的上面部分,總的拿捏部分不能少於不平整體的三分之二面積,拿捏過少在長時間練習或演奏時候會讓撥片套形下部份也就是小頭越來越長,撥片太長就不易好準確的撥到琴弦,也容易讓撥片滑落,再者在撥片撥弦的時候其吃弦(也就是撥片小頭和弦接近部位不要太深)不得太深,剛開始的時候可以讓兩個手指,食指和拇指相互摩擦幾十下,這樣子便於增加摩擦力,也能更好的捏緊撥片。再則不管怎麼說撥片捏好後要能適應,適應有兩個方面,第一適應你自己的手,第二適應琴,適應手具體來說就是你所用的食指和大拇指在捏緊撥片之後手要舒適,適應琴很重要,為什麼要說適應琴呢,因為不管是什麼吉他,你如果撥片的角度和琴的角度過大,對於撥弦來說不好控制,長時間練琴也沒法持久,第二般,說護板支撐個人覺得,不管是高手還是剛剛學習,在彈奏分解或者是大段獨奏的時候用小拇指或者無名指支撐在護板上比較好,彈奏掃弦可以不必要支撐。


愛怎麼拿就怎麼拿,怎麼舒服怎麼拿,但初學者還是老老實實用標準手型吧,樓上的答主答得很好了。


音樂圈術語:老師;大師;很多同學問我;牛逼


手放鬆下來,食指和拇指大概是個平面…好抽象


首先右手比心

然後把撥片大頭朝下插進去

再調整一下就OK了


每個人都有適合自己的拿法

有捏在食指第一關節的也有捏在第二關節的,還有用中指和大拇指的

發力也是,有轉手腕的,有振臂的

有用小拇指撐著的,也有用大魚際撐的,完全懸空的也不少

過弦角度也有平行過弦,正角度過弦,有些彈funk的為了音色甚至還會採用一種很扭曲的姿勢以達到負角度過弦

總而言之,在得到目標音色的基礎上,放鬆的姿勢就行了

其他的問題:

1.換多了就好了

2.練多了就好了


就說一句。你用小林克己的教材,告訴你垂直撥弦,如果你發現這個姿勢不舒服就斜著拿撥片。沒問題的。至於要不要撐在護板上就隨意了。


撥片要練也不是很久,跟音階和弦比起來差多了。不過我指得是入門。大概一個月能練會了~

有些人喜歡分解和弦時候,喜歡用小指撐在面板上。的確是一種穩定的方法。但是對於那種大跨度分解,和注重速度的solo,就不太好用了。你可以先用小指輔助一下。

手型我記得沒有特別要求。倒是切入角度和抓淺一點抓深一點撥片和抓偏左一點和抓偏右一點對音色有影響。


推薦閱讀:

如何評價 Mr. Big 樂隊?
怎樣嫁給Eminem姆爺(′?皿?`)?
如何評價《我是歌手》第四季總決賽歌王爭霸結局?
有什麼好的電音網站?
為什麼藍牙耳機沒有像WIFI一樣普及和流行呢?

TAG:音樂 | 電吉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