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是怎樣完成從抑商到重商的歷史性反轉的?

重農抑商幾乎是中國歷代王朝的普遍政策,清末開始重商,49年後重新重農抑商,到今天重商成為一種普遍的社會文化,其程度遠遠超過歷朝歷代,甚至超過歷來重商的西方。這種反轉是怎麼發生的?


我倒是覺得沒有發生任何的反轉,你所謂的古代抑商和現代的重商我覺得本質差異不大,表面上的差異是有的,但是內心實質是接近的。

比如古代的抑商,我覺得主要有鹽鐵專賣的對非官商的歧視,以及在很多朝代建立之初的把商人類為低等戶籍之類的。這裡面的精神實質就是對商人和政府外大資產的恐懼和防範。

現在其實也差不多我覺得,這種專賣制度,比過去不見得少。而且由於有了國有企業和土地國有制這兩個招牌,實際上現在的專賣制度比過去多得多。還有各種資質,其實也是變相的專賣制度。

除了各種社會主義的專賣制度外,實際上私人辦企業做生意還是會有各種歧視,比如上海北京必須要有辦公地點,不能民房。單看這一條,其實還好,只是一條制度。但是為什麼各大創業園區可以搞出虛擬註冊,這雖然對我們這些創業者有好處,實際上也是制度帶來的權利尋租和潛規則收益。

再比如,如果只有三鹿一家三氯氰胺,我們可以把責任完全歸於商家,然而全行業都三氯氰胺,幾乎無一例外,但是對政府的聲討,根本沒有。從制度經濟學的角度考慮,這種全行業的問題,在食品加工領域,特別普遍,根本不是某個人心黑或者說道德水平的問題,但是在輿論和老百姓的討論中,都把這些引到了資本家道德層面去談,這其實也是對商業的歧視。

我覺得現在的經濟發展,很大程度不能理解為現在重商了,而是政府的被迫退讓,改變了很多原來錯誤的資源配置和准入制度,所以經濟重新繁榮而已。


中國自古以來有四個傳統的階層,按社會地位的順序排列為:士、農、工、商。商人們在兩千多年的中國,從來沒有獲得過較高的社會地位,連他們想炫耀一下自己財富的要求都要加以限制。「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儒家這句名言更是體現了主流社會的反商業價值觀。

中國是在農業文明中孕育和發展起來的社會,所以社會道德自然是農業文明的道德,而農業文明道德的奉行者們對於利用商業方式追求財產、追求物質滿足,甚至是對於各種 「商業社會的規範」,有一種本能的反感乃至敵視。實際上,上世紀70年代末改革開放之初中國人看待第一批個體戶的眼光也是如此的。

某種程度上,如果說傳統天主教是歐洲農業社會道德的集中體現,儒家思想就是中國農業社會道德的集中體現,他們在這一點上有著強烈的共性。而中國30年來的改革開放,就如同中世紀末的宗教改革一樣,正在徹底顛覆傳統中國社會的思維模式。重商的思維就是在這種類似宗教改革的情況下逐漸建立的。

但是這種重商思想的建立有著重大缺陷。

傳統社會道德體系透過「士農工商」的分層和對「商業階層」的貶抑,直接的結論就是「無商不奸、無奸不商」。而人們耳熟能詳的《資本論》對資本人格化的描述正好與中國傳統社會價值相吻合,於是進一步強化了人們將商業行為等同於不道德行為。

但是在必須改革開放求發展的大前提下,這樣的認識不是被瞬間扭轉,而是相反將「不道德」地「從商」看作是可以理解的必然。於是當整個社會經濟擺脫「公有制」的束縛之後,釋放出來的不只是充滿活力的「市場經濟」,還伴隨著不道德行為的泛濫。

劉斯奮曾經這樣說過:「中國文化是一種現世文化,沒有恆定的全民宗教信仰,沒有安定靈魂的彼岸世界,沒有一套由上帝掌握著的先驗天條,只有由現世哲人構築的一套道德操守和價值觀念,一旦時移世宜,社會形態發生劇變,就會隨同發生坍塌,出現『禮崩樂壞』的局面。」

所以這個社會的重商並不完全是一種思維的解放和進步,缺乏終極目標和永恆動力的商業思潮,有著很大的隱患。這些年我們身邊發生的事情,從食品行業到互聯網,例證已經很多了。

 


重商在於尊重商業的精神,即承認交換產生價值或者說價值不只是由生產來決定的。另外就是承認從事貿易的群體具有值得尊敬的社會地位,現在的情況是大家尊重錢,但是對商的看法和過去差不多。因為錢成為了一種凌駕於一切之上的東西,所以大家對能帶來錢的一切途徑都開始持續關注,不過這不是重商,只是一種新的崇拜罷了。


中國有過重商的時期嗎?我看到的歷史從來是赤裸裸的重權主義。


哪兒有重商?

只不過是不歧視吧了 現在誰也不歧視啊

其實大家重視的是錢, 碰巧經商的大多有錢吧了

就像你隨便說下我是做生意的 沒人高看你

你說老子做生意賺了不少 估計就高看你了


題目里的兩個「主義」(一時疏忽,感謝@張登宇)是我刪的。

重商主義和重商不是一回事:重商主義(mercantilism)是零和博弈思想下國家以鄰為壑般的商品貿易;而重商並不是個術語,泛指支持商業貿易的行為。

歷史上中國的抑商顯然是儒家思想的結果;而現代我們的重商主義行徑,當然也有很多合理的解釋,恕不贅述。

參見:

重商主義

http://zh.wikipedia.org/wiki/%E9%87%8D%E5%95%86%E4%B8%BB%E4%B9%89

回顧之二:中國告別重商主義?

http://www.ftchinese.com/story/001008706


觀念的改變。其實人們也不傻都知道錢是好東西,就是骨子裡有著那股擰緊,後來領導人帶頭告訴大家要轉變觀念。於是大家打回原形。


被人打疼了, 開始學國富論,學完了把體製革新了一把,緊接著開始折騰,後來發現大家有錢賺挺好,於是就這樣了


其實不過是生產力發展的不同階段的特徵表現罷了

與其說重傷輕傷

還不如說基尼指數

古時國家/部族強大最主要的條件是人口

什麼生產力,技術,自然資源都要統統靠邊站,人多兵強才是硬道理。

所以食物生產和社會穩定是統治者優先考慮的問題

商人對於國家的作用遠遠小於其可能產生的危害——引起社會分配不均所導致的不穩定

故而輕商不是什麼文化特徵,是赤裸裸的政治需求

甚至是生存需求

現在重商僅僅是因為學習西方的民主制度,另外一個重要條件是核威脅下的世界和平環境。


以前重農抑商是因為統治者把農業作為國家之本,《漢書》上說「農,天下之大本,民之所恃以生也」。當時人均佔有的農田畝數就很少,加之國家稅收,農民整個人均生產率較低,而生產出產品經商人一轉手,總量沒變,錢到是全給商人賺了,本身當時也不存在市場經濟的思想,考慮到這種情況,統治者通常都會抑制商業。而現在這種轉變一來應該是列強的入侵打開國門,第二就是一些人的思想的率先開放,其他人發現這種方式可以賺錢,就紛紛效仿了。


我國從來都是抑商重官謝謝。


重農抑商,是因為商業經濟比農業經濟發展的更快,更能增強一個國家和居民的生活水平,但到了一些物質基礎比較好的國家,農業還是很重要的,商品經濟就變成了一個國家對外發展貨幣儲備的財富獲取工具。


現在應該是重商主義,不過更多的是體現在國家資本聚集上,同時受到嚴重的腐敗影響,讓很多人感覺我們又重回抑商主義。


有「重商主義」嗎?一直以來,最重要的是「重權主義」。重視農業是養魚,重視商業也是養魚。想什麼時候吃就什麼時候吃,這算不得重商主義。


中國其實還沒有完成這條路。

現階段的重商只是單純的重利,並沒有實現商人代替農民行駛社會的主要責任。


我腫么就沒看出中國重商了? 我眼瞎了?


個人感覺2方面:

1教育,普遍結果西方教育理念,並推崇

2天性,過節,大家都說恭喜發財吧?


中國歷史實際上一直在畫圈,一直在官商之間搖擺,哪有什麼反轉。再說了,重利和重商是有區別的。


請學會區分重商和拜金


推薦閱讀:

國軍中條山會戰為什麼失敗的那麼慘?
「封建」(中國概念)地主土地所有制與資本主義條件下的土地私有制有何差異?
古代中國有重騎兵嗎?
為什麼中國這麼早就能廢封建而歐洲長期小國林立?
歷史上有哪些較經典的量力而行的事件?

TAG:中國歷史 | 歷史 | 中國近代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