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漏(餄餎)的語源究竟是什麼?

北方普遍存在的一種將麵糰利用壓力穿過多孔工具製成的麵食,有河漏、河撈、餄餎、和樂等多種叫法。

最早的寫法普通認為是來自元代王禎 《農書》卷七:「北方山後諸郡多種,治去皮殻,磨而為麪……或作湯餅,謂之河漏,滑細如粉,亞於麥麪,風俗所尚,供為常食。」 李時珍也沿用了「河漏」。後世蒲松齡寫作「飠霍 飠羅」等,寫法不一。

王至堂、王冠英在《「河漏」探源》https://pan.baidu.com/s/1kV1PBwz 一文中考證認為,「餄餎」一詞源於蒙語的「蒿樂」或達斡爾語的「蒿勒」。那麼此種說法是否有道理呢?

王至堂、王冠英在《「河漏」談源》節錄


謝 @Hynuza 午夜盛邀!受寵若驚,誠惶誠恐。——————「餄餎」一詞屬龐大的「果臝」詞族,與「不飥」同屬一個詞羣。清代與王念孫共探字義四十餘年的安徽學人程瑤田著《果臝轉語記》。後來章太炎先生著《文始》亦多受其啓發。

當代學人任繼昉(蔣禮鴻先生愛徒)更是將這個詞族發揮極致,著成現代漢語源學的里程之作:


推薦閱讀:

媽媽這個稱呼的由來?
「鼻子」和「桃子」中的「子」有什麼作用?
「尬舞」一詞中「尬」是什麼意思?
「麋」是怎麼來的?
同一個事物,您知道有哪些叫法?大概在什麼地方?或者有什麼緣由?

TAG:飲食文化 | 漢語詞源 | 晉語 | 方言本字 | 河漏餄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