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夕的《似是故人來》相當於方文山哪首詞的水平?
如題
同是古風,一個是靠意境渲染,而另一個勝於工整煽情。
天青色等煙雨而我在等你,是亮點。但下一句月色被打撈起暈開了結局就是憑美感強接,美是美。但上句的情感鋪設過渡就不自然,很多時候過多華美的比喻是勾不起人的情緒的。因為月色暗示的是盼待的時間,等等。這是需要思考才能體悟的,再加上之前,基本句式和手法都類似,所以這點睛之筆並不出彩。
反觀 似是故人來
唯一的情境就是
斷腸字點點,風雨聲連連。
似是故人來
孔雀東南飛中,是已出嫁的劉蘭芝
新婦識馬聲,躡履相逢迎。悵然遙相望,知是故人來。
是 俗塵渺渺,天意茫茫將你共我分開。
十年後雙雙,萬年後對對。只恨看不到。
於是一個是
攬裙脫絲履,舉身赴清池。
一個
徘徊庭樹下,自掛東南枝。
沒有什麼眼花繚亂的技巧,情已達也。
到這裡,要是要荒涼與悲哀已是齊了,讓我來填,應該結局寫成泉台協盟約之類。
哪知下一句
但凡未得到,但凡是過去
總是最登對
令誰仲夏突然像被冷雨撇濕。
我覺得青花瓷是抒情,似是故人來是煽情。這和曲關係很大,單純從感人來比較的話確實有失公允。相當於《小小》
你用泥巴捏一座城
說將來要娶我進門
轉多少身 過幾次門 虛擲青春
小小的感動雨紛紛
小小的彆扭惹人疼
小小的人還不會吻
我的心裡從此住了一個人
曾經模樣小小的我們
那年你搬小小的板凳
為戲入迷我也一路跟
我在找那個故事裡的人
你是不能缺少的部分
你在樹下小小的打盹
小小的我傻傻等
我的心裡從此住了一個人
曾經模樣小小的我們
當初學人說愛念劇本
缺牙的你發音卻不準
方文山和林夕講的是同一件事,青梅竹馬,幼時二人唱戲,生離死別,至死難忘。。。換句更熟知的話,十六字概括,「總角之宴,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
單從詞上看,比方文山的好出幾條街,情感的表達不光光是意境的堆砌。隔了好多年我還會想起這首歌的低語,道出人間悲歡離合。方文山的,意境是美,不過想起只是幾抹色彩,走不進內心。
詩是自主,歌詞要配合架構──《似是故人來》
文/林夕
<似是故人來>是電影<雙鐲>的主題曲,要電影內容涉及女同性戀的問題,...聽過這首歌後,我發覺可以適合小調的需要.這首歌是很齊整的,但有一個明顯的特色,就是每句都很長.這首歌的每一段都有四句,每句有十三個字,每十三個字又可以很整齊地分為三個小節,而每小節又可以一個四四五的 結構(56i6 56i6 56365)這種四言和五言的結構,給一人一種頗為 "文言"的感覺,很易於誘人填出套句,但我警愓著自己不要填文言, 但事實上我是需要用文字言去填,因此填詞的整體語言策就是要用一些淺近的文言.
開始填寫歌詞的時候,我曾經徘徊於老套文和淺近文言之間,花了一些時間,但現在已經易於控制了. 檢讀過去所填的歌詞,我明白到自己在過去填詞的時候,有些字是故意用的, 目的是讓人感到那些是淺近的文言,但有些句式是刻意將舊文言句式翻新, 使人不會產生老套的感覺,歌詞中某些詞語,如"終老" "苦短""執子之手""恨台上卿卿或台上我我"一類, 如果填普通的歌曲或其他旋律的歌曲,一定是不會用的,但在這首歌中卻一定要用.由於句子太長,若真的用文言,句子的密度會很高,也就會很複雜,而這首歌的tempo(節奏)是較快的,一點也不慢.即使現在的所謂慢歌,已不再是顧家輝時代慢歌,每個bar(小節)都有很多音,非常緊密的.填上複雜的文言,若是當作詩來聽還可以,但當作歌詞來聽的話,聽的人可能不易消化,沒法感受.
歌詞配合著旋律,目的是要感動聽眾,並非要給聽眾灌輸什麼深的道理,因此不能不讓聽眾有一些舒徐的空間.四四五的句式,易於將文言句式翻新和運用疊句,例如"同時過路,同做過夢","何日再在,何地再聚","留下你或留下我在世間上終老","台下你望,台上我做,你想做的戲",都是將文言句式翻新的.這四句是完全沒有浪費.剛才談到要避用那些比較深的文言,其實"留下你或留下我在世間上終老" 句中的"或 "和"在 "是十分白話化的,前面 "同是過路,同做個夢"是比較傳統的兩兩相對,但這卻用"或 "和"在 "將上一句跟下一句扣上,使十三個字連在一起也不會使人感到堆砌."台上你望,台上我做,你想做的戲"一句,其實都是相當白話的,只不過是用上文言句式.如果沒有這首歌的結構,沒有旋律,將這個句子當作詩來處理,看的人一定不會感到它的好處,這個句子一定要嵌入這個旋律,唱出來,才會感到歌詞結構是有道理和有效的.如果我們是讀詩的話,歌詞的某些部份也許會是太過平鋪直.
我絕不喜歡那些可以用讀散文方法來讀的詩,因為那些詩的思路如流水賬,由第一行至最後都不用停,思想不須有任何跳躍,然而,這種情形在歌詞中是自然的而且必須的.歌詞當中是須要有些像"金句 "之類的東西,指出什麼什麼道理.這些道理在詩中寫出來,讀者不會感到特別,只會感到過於直接,但在歌詞中卻可以是配合著旋律唱出來的最重要的部份,它可能成為重複,也可能成為整首歌的高潮.一般而言,我們稱這些重句為hook link。
這首歌其中有一段是屬於變奏的,它是從前面四段脫離出來.在未填詞以前,要預先計劃好在哪個置上寫些什麼東西,比如歌名.這首歌最明顯的是最後一句,"似是故人來,斷腸是點點,風雨聲連連,似是故人來 ",若果在此處還不填上句可以使人上口的句子,給聽眾一個concept(意念)的話,這首歌就會太過複雜了.因此,先清晰地build up (建立)好,然後才用其他東西與之配合此外,這首歌是十分長的,差不多像是作文那般,整張原稿紙填得滿滿的,梅艷芳也曾投訴這首歌太長,難於記憶.假如要寫一首這樣長的詩,句子當中是需要運用一些比喻或意象之類的技巧.在這首歌當中,我不能在歌詞中製造一些畫面的效果,因為我沒有看過這套電影,若果製造出來的畫面跟電影內容不配合的話就會有問題。為什麼喜歡林夕還要喜歡方文山
只能說題主居心叵測
原來林夕是非要踩方文山才是林夕是吧?把他吹成什麼樣了?這還是原來的林夕么?為什麼要兩者相比,如果不是旗鼓相當需要談比這個字么?怎麼不問是龐麥郎老師的什麼水平呢?
推薦閱讀:
※希望有人推薦一些類似黃耀明的《暗涌》,張敬軒的《春秋》這類的歌?
※香港著名填詞人林夕最經典作品是那一首歌?
※該如何理解《再見二丁目》中「如能忘掉渴望,歲月長衣衫薄」這句詞?
※求推薦林夕作詞的經典粵語歌?
※陳奕迅唱《於心有愧》是一種什麼樣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