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漢語中常用的語氣詞「哉」後來發展到哪裡去了?吳語里相當於「了」的「哉」字和「哉」有源流關係嗎?
12-28
看到吳語有用「哉」相當於「了」的,為什麼是用「哉」字呢?有什麼根據?為什麼古代常用的「哉」到了後來,近代以降就沒有用了?吳語中的「哉」是從古漢語的「哉」演變過來的嗎?
還有個問題:古漢語常用的語氣詞「矣」後來發展到哪裡去了?客家話「汝食矣飯」中的「矣」和文言的「矣」有語源關係嗎?
一般認為吳語,尤其蘇州話那個tse仍然是「著」的變音或合音,跟古代的「哉」沒有太大關係。語氣詞變化很常見,譬如「呢」以前是佛教用語,現在用得非常廣泛。但是詩經裡面就有的」也且「現在就沒人用了。
不過有些其實是改頭換面而已,如上古的「乎」大概和現在的「啊、哈」是一回事。
同樣詩經裡面著名的日居月諸也就是日啊月啊。
謝邀,吳語有個更普遍的「仔」,跟蘇州的「哉」應該有關,所以不好說
「。。到哉」給人感覺只是「到仔e」的合音
類似用 ts母 表示「了」的,還有廣州話的「咗」,不知道起源為何
不過助詞確實是最最最最最保存上古漢語的部分
「~吧」是「~夫」上古音/pa/,
「~啦」是「~也」的上古音/la/、/la?/,「~呀」是中古音/ja/
「~嗎」是「無」的上古音/ma/
「的」來自「之」的上古音/tj?/
很多說話方式從先秦到現在從未變過
我認為安慶這邊方言里還有遺存。
聽黃梅戲裡,經常會有「摘」,「篩」,「哉」等音置於句尾。一般為疑問句,祈使句句尾語氣詞。
如:你過來「摘」! 即,你過來!不耐煩語氣的祈使句。
你可到著「摘」? 即,你到底到沒到?!有責備語氣的疑問句。
不過最近可能也在消失。有知友提到安徽的方言(江淮官話?)有類似題目里的辭彙,讓我想起西南官話里也有,只不過發音是「噻」。都是舌葉擦音。
四川話經常用哉。高興哉啊,吃飽哉啊,安逸哉啊,云云。
川話常用詞噻,應該也是哉。詩經有今我來思,思也是同意。
推薦閱讀:
※「撩妹」的「撩」語源什麼,出處哪裡?
※「biu」這個說法是從哪裡傳開的,本字是「滮」嗎?
※「找」的語源或本字是什麼,為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