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有哪些優秀的戰艦設計師?
他們有哪些作品?各自有什麼風格?
謝邀
1.
瑞典國王,古斯塔夫·阿道夫斯二世
參與作品:
「瓦薩」號風帆戰艦(其實是甲方)
作品風格:
人有多大膽,地有多大產
「瓦薩」號下水10分鐘沉沒...
2.
藤本喜久雄
參與作品:
吹雪級驅逐艦
初春級驅逐艦
千鳥級水雷艇
最上級巡洋艦
高雄級巡洋艦
等
作品風格:
用最少的排水量干最多的事情(但最後還是要超限制)。
被稱為造艦「鬼才」之人
大膽採用焊接等新技術,極大的減輕了艦艇重量。
設計上大膽創新,有很多奠定了舊日本帝國海軍造艦風格的設計——比如掰彎長門的煙囪...
但迫於海軍條約的限制,藤本被迫在極為有限的排水量下搭載大量武備,導致艦艇低強度,高重心,復原性差...
於是...
千鳥級「友鶴」號遇風暴翻了(友鶴事件)...
吹雪級「初雪」號的腦袋給海浪掰掉了...
最上級「最上」號的腦袋給海浪拍裂了...
(第四艦隊事件)
初春級「初春」號試航發現傾斜38度就會翻船...造了6艘不敢再造了...
在友鶴事件和第四艦隊事件後,藤本飽受指責,明明是海軍馬鹿們(不對...藤本也是)瘋狂的在壓榨排水量的同時要求性能,導致艦艇被迫搭載超出限度的武備,設計成不堪重負的脆弱結構,最後鍋卻甩給了藤本。
藤本壓力山大,第四艦隊事件同年腦溢血去世...
不得不說從頭到尾都很有日本特色,一根筋的追求極致,走進了死胡同就甩鍋,甩不掉就只好一死了之了....
3.
尤塔尼斯·坦尼森·英考特
參與作品:
阿金庫爾號戰列艦
復仇級戰列艦
聲望級戰列巡洋艦
胡德號戰列巡洋艦
納爾遜級戰列艦
勇敢級大型巡洋艦
肯特級巡洋艦
K級潛艇
以及...
小威利坦克...
等
作品風格:
作品中充斥著大量耳熟能詳的戰沉戰艦,或者有各種各樣的隱患設計為人長期吐槽,因考特也因此在國內落下「德諜」的諢名。
他的作品不是沉了就是很差點沉了:
阿金庫爾號戰列艦
七炮塔神教,脆皮之下是移動的彈藥庫
艦員堅信主炮齊射會摧毀本艦
真的齊射時,全艦基本沒剩下完好的玻璃製品。
幸運的熬過了日德蘭海戰而沒有吃炮彈。
復仇級戰列艦
「皇家橡樹」在斯卡帕灣放了煙花
R級戰列艦開始,因考特擔任主力艦設計師工作,由於新戰列艦相比老艦換裝了燃油動力系統,不再有煤倉,而原本煤倉可以作為附加裝甲抵擋炮彈,所以R級主裝甲帶向上開始延伸,這也導致了因考特和前任伊麗莎白女王級的設計師之間的爭議。
聲望級戰列巡洋艦
「反擊」號沉在了印度洋...
聲望級原本是R級的後續艦,結果拉長砍了座炮塔加了一堆鍋爐,改成了戰巡,除了脆以外依然是優秀的戰艦。
胡德號戰列巡洋艦
在丹麥海峽放了海軍史上最著名的煙花
然而胡德是因考特的女兒!就沖這一點他就得是優秀設計師!
還有比胡德漂亮的船么?
納爾遜級戰列艦
防護在皇家海軍是數一數二的...
然而因考特同志設計「胡德」小姐姐時把所有的審美都用完,於是老衲的顏值...
而納爾遜級的主裝甲帶帶有傾斜明明是很好的,但是為啥偏偏這麼矮?炮彈高點低點根本砸不到主裝甲上啊!
R級上你還和人撕逼要延伸裝甲帶高度呢?咋這就變卦?
向水下延伸的裝甲也十分有限,導致納爾遜級面對水中彈和魚雷的效果很可疑...
之後納爾遜號吃了U-56號潛艇3顆雷...
幸好啞彈沒炸...
勇敢級大型輕巡洋艦
扛著381主炮的巡洋艦,又長又大的脆皮....(後來改裝成了航空母艦...)
「勇敢」號被U-29擊沉
「光榮」號在挪威戰役期間被沙恩姐妹擊沉...
肯特級重巡洋艦
有「白象」「白色棺材」之稱,人類歷史上防禦最差重巡洋艦之一,紙皮裝甲...(因考特是怎麼在20年代造出這種看上去像19世紀風格的戰艦的....)
肯特居然熬過了二戰...(肯特級最後沉了倆,應該都是在太平洋沉的,倒是大西洋這些尾行俾斯麥當眼的安全活下來了,德國游而不擊啊...游而不擊....)
黑的太厲害了我補充一下吧:受到海軍條約的限制,肯特級滿排剛剛一萬出頭,硬是塞下了8門203炮,艦腫塞了8座海軍部鍋爐,後部又塞了4座蒸汽輪機。
高大的平甲板船型保證了良好的適航性和巨大的內部空間,使居住性非常好。
而這一切的代價就是削弱裝甲防護,水線裝甲甚至只有僅僅25毫米...
可以看出肯特級的設計還是十分務實,並符合皇家海軍需求的——護衛遍布全球的海上生命線。
但是耿直的英國人拼了命的把排水量控制在1萬噸,結果回頭一看,美國人超了1000噸,塞了10門203炮上甲板,日本人超了3000噸,也塞了10門炮還塞了一堆魚雷....
這個故事還沒完,後來造戰列艦的時候,英國人信守諾言按規定裝了356炮給喬五,結果美國佬上了406,而日本人走向了460主炮...
K級潛艇
別人家的潛艇用柴油機...
而K級為了跟上水面艦艇的速度,於是用的是........蒸汽輪機
因此K級有煙囪...
下潛流程是這樣的:
關鍋爐,排蒸汽,放下煙囪,切換輔助柴油機提供動力,下潛換成電力推進...
所以基本不存在什麼快速下潛。
而那個坑爹的煙囪密封性不好,於是K3就沉了...
適航性不好,於是艦艏加了個大浮箱,裡頭又塞了4個魚雷發射管,所以艦艏有10具魚雷發射管....
雷擊能力已經超過了島國的吹雪級驅逐艦....
但是高高的浮箱擋在前面,導致K級前向視野很糟糕....
但是K級確實很快,能上到24節左右
這一航速記錄直到核潛艇出來才被打破,確實能跟著水面艦艇協同作戰。
於是,K級的玩法也不一樣...
有一天,她們跟著「勇敢」號(上面那貨)出海,打頭的K14突然轉向規避小艇...
於是戰列艦「不屈」號和「勇敢」號以及5艘K級瞬間撞沉一團...
故事是這樣的:
K14轉向讓K22撞個正著
不屈號也撞上了K14(給兩萬噸的船撞一波,兩千噸的K14最後還沒沉...)
看清狀況的K17去救K14,給「勇敢」號攔腰撞斷...
闖了禍的「勇敢」發信號讓後續艦艇停船,K4停了下來。
於是被後面的K6撞沉了...
一共沉了倆,重傷仨...
最後,英考特同志又去了丘吉爾折騰的「陸上戰艦」委員會
搗鼓的成果就是「小威利」坦克....
寫著玩....其實上面的除了第一位,都是很優秀的設計師,與其說其作品有缺陷,不如說是大時代下設計師的被迫妥協,其實上面的作品,除了K級潛艇,都是十分優秀的設計。
(包括那個小威利...)
待續
喬治·倫道爾(蚊子船)
威廉·亨利·懷特(君權)
菲利普·瓦茨(吉野、海天)
尤斯塔什·戴因科特(孩子太多,以胡德為代表吧)
愛德華多·麥斯代亞(山形艦、加里波第)
翁貝托·普列賽(利托里奧)
艾倫·錢特里(衣阿華)
近藤基樹(扶桑)
山本開藏(搞過啥來著?忘了...)
平賀讓(古鷹、夕張、妙高、長門、加賀、天城)
藤本喜久雄(吹雪、千鳥、最上、高雄、蒼龍)
福田啟二(大和、武藏,「平賀心法」)
葉在馥(逸仙)
話說法國、德國、俄國還有那些有名的艦船設計師呢?還望路過的各位dalao不吝賜教。
_(:з」∠)_
黃皮德棍
手動分割線
擠地鐵無聊再補充一個:其實上面說的只是個縮影,這些人雖然xxxx但是並不xx,最xx的想來想去還是sps患者。這些人的特徵是以某捏船軟體sps作為金科玉律。其關注的點通常只是火炮口徑,裝甲厚度和航速,至於一艘真正的船需要考慮的譬如說,我船體分幾層甲板啊,每層甲板有多高啊,橫縱搖周期啊,gm值啊,船型與可供停靠的母港之間的關係啊通通不予考慮。再近一步來講,對於火炮的認識,這些人也通常停留在穿與不穿的線性思考階段,談及6寸與8寸之爭每必言及6寸就能穿我要8寸作甚,如此如此。
以上所言這類人通常以學畫畫的藝術生居多,而又聚集於百度xxx貼吧。不邀自來
平賀讓!把把都出裝甲區.10萬血大選弟拿挨了一輪半傷也要掉頭拖刀的YAMATO,我想不用說了吧。
長門,天城,,古鷹。我一直覺得「經網友指正這個字念「ku」堀,不念jue崛,偏旁都不一樣」堀越二郎挺牛逼的,直到知道了他。聽說武藏號作為九級金幣船又要問世了!作為大和魂的姊妹艦怕是要吊打衣阿華大帝,英戰除外。
平賀讓,又被人稱為平賀不讓,舊日本帝國優秀的造船設計師,設計了長門號和大和號戰列艦,不過性情耿直遇到爭執絲毫不退讓,被人諷刺為平賀不讓,和同事們之間的關係很差。
還有就是樓上幾位提到的藤本席久雄了,他這個人運氣不好,日本的海軍馬鹿逼著他設計小船裝載大炮的驅逐艦和輕巡洋艦,結果第四艦隊事故和友鶴艦隊事故讓他名聲掃地,被罵為國賊。
畢竟螺獅殼裡造道場的下場就是這樣啦。
順帶一提,平賀讓被人稱為平賀不讓的原因是他性格孤高,不喜言笑,這一點在設計軍艦上也有體現,在設計巡洋艦的時候日本海軍馬鹿勒令必須裝載魚雷,平賀讓考慮到魚雷和艦炮共存的話一旦殉爆整艘船就完蛋了,所以不顧艦政本部的命令取消了古鷹號巡洋艦的氧氣魚雷發射器的設計,同時他也在夕張號巡洋艦上試驗過許多新型設計,足以體現他的才華了。
===========================分割線============================
(夕張在)建造時使用了很多獨特的設計。例如將雙連裝炮塔的配置在較少的炮座搭在空間內維持同等火力;魚雷管設在船體中央,可分別向左右發射魚雷;煙囪設計成把不同鍋爐艙間內的煙囪整合為單一出口以增加甲板空間運用。完工時除了主炮是6門,少球磨型1門外,其他火力方面和球磨型差不多,而重量只有3100噸(球磨級為5500噸)這才是真·小身材大魚雷。不過由於在太小的艦體安裝了等同於輕巡洋艦級的艦炮火力,居住舒適度和續航能力不如驅逐艦,同時也缺乏改良空間,適航性亦不好,因此只建造一艘後就沒有後續建造計劃。夕張號對於軍艦甲板設計的優化是相當成功,很大程度影響未來日制輕巡洋艦與重巡洋艦的設計風格,之後的古鷹級等重巡洋艦便是參考該艦種進行設計的,至於其兩個煙道合為一體的後拉式煙囪更是成為IJN軍艦的標誌性特徵。由於是小型艦種,難以進行重武裝和高速化,此外也無法裝備艦載機,在戰時撤掉2門主炮才得以裝備。在船殼上,夕張成功的通過將裝甲和外殼相結合的設計(而不是相對獨立的裝甲板和船殼)減少了噸位,這點在日後的IJN驅逐艦設計上得到了大範圍的應用。
作為極為特殊的一艘實驗船,夕張也有因此得到了很多當時同級別船隻沒有的特殊照顧。在動力系統上,夕張採用了純重油鍋爐的設計,這讓她在噸位比天龍型小上不少的同時反而有更加優秀的出力,這是在當時IJN輕巡唯一一個純重油鍋爐的特例。(其他不是煤油混燒就是燒煤炭……因為IJN缺油啊)在船殼的問題上,雖然裝甲、船殼互相結合的設計讓夕張的噸位得到了控制,但是也帶來了艦船使用壽命明顯降低(老化快)的缺點,對於大量製造的驅逐艦來說可能還可以容忍,但是對於一艘使用期限應當更長的輕巡來說這是個很要命的問題。除此之外,這樣的太過緊湊和「不多不少正正好」的設計也讓夕張很難擠出將來改造的餘地。
1932年的一二八上海事變時夕張號來到中國上海,編入第三艦隊服役。1937年中日戰爭爆發,9月14日,夕張號來到廣東,在虎門對開海面和陳舊的中國海軍肇和號老一代防護巡洋艦展開炮戰(中日戰爭中唯一一次水面艦艇之間的炮戰),夕張號把肇和號打成重傷,但在返航途中遭到中國空軍的A-16俯衝轟炸機空襲而受創。
太平洋戰爭開始時,夕張號作第六水雷戰隊旗艦帶領一眾驅逐艦參與威克島攻略戰,之後再轉戰南太平洋的新不列顛島和新幾內亞等地,支援陸軍的登陸作戰,1942年的第一次所羅門海戰當中曾向美國重巡洋艦文森斯號發射魚雷。
1944年4月27日,在護送運輸艦航向帛琉群島的途中,被美國貓鯊級潛艇「太陽魚號」(USS Bluegill, SS-242) 以魚雷命中右舷,輪機部嚴重進水,喪失航行能力。同行的白露級驅逐艦「五月雨」雖然曾試圖將夕張拖向港口,但是因為噸位相差過於懸殊而失敗。28日凌晨,進水面積擴大,大半艦體已沒入水中,同行的睦月級驅逐艦「夕月」奉命救走倖存的船員,並再度試圖拖曳夕張入港,同日10時15分,唯一浮在水面上的艦艏部開始進水,全艦正式宣告沉沒。
1983年3月18日服役的護衛艦DDE-227繼承了艦名「夕張」,於2010年6月25日退役。
由上述文件可以知道夕張級輕巡洋艦是平賀讓將日本帝國海軍各種各樣的想法實驗的艦船,裝甲和外殼融為一體是表現之一,不過由此也可見平賀讓也會螺螄殼裡造道場這種技術活,平賀讓的才能能夠說是古典主義的集大成者,你可以把他想像成那種保守派但是又極具天賦和才能的大師,藤本席久雄則是突破時代限制的那種人才,但是技術不成熟的新技術運用到現實中去就會引發事故,這也是藤本席久雄在一片討伐聲浪中去世的原因。
田中謙介
聖彼得堡造船廠,代表作有H2016(滑稽)
設計二戰時那個圓的戰艦,一開炮就轉圈的。
不用歷史上
咱中國就有
潘鏡芙院士和朱英富院士
052C/D能擺脫美式盾艦的窠臼
是中國軍工人的創造
是全體中國人民的財富
碼住有空答。
居然沒人答費爹和藤本老賊?
推薦閱讀:
※昭和日本為人類做過什麼貢獻嗎?
※羅馬尼亞作為一個戰敗國家為什麼國土卻那麼遼闊?
※二戰末期如果日本堅持不投降,美國不停扔原子彈,炸死了數千萬日本平民,是否也是正當的?
※1944 年,美軍為什麼沒在柏林上空扔下原子彈?
※為什麼有人說「仇日是智商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