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十字軍東征中,拜占庭皇帝阿萊克修斯對十字軍的援助是否起到了應有的作用?
問題的來源是本人在十字軍史和羅馬帝國興亡史里讀到了不同的兩種看法,十字軍史認為十字軍眾領袖意識到拜占庭皇帝雖然做出了保證,但實際上不會有任何實質的幫助,羅馬帝國興亡史認為十字軍的無知使得希臘皇帝提供的財富和知識在特別是攻城以及其他戰鬥中起了很重要的作用。以上哪種說法更為正確?到底阿一是如何對待這次十字軍的?
關於具體引用的片段,我身邊沒有羅馬帝國興亡史,但我覺得我的敘述很接近原文,十字軍史的片段下面有個答案引用的很完全...
十字軍史我沒看過,不過但從題主截取的說法來看,這個說法實際上錯誤的。
阿一從十字軍一到來就提供了幫助,十字軍在帝國停留時期的物資供應、人員安置地點等,之後渡過海峽所需的船,到了小亞後行軍和戰鬥作息的物資,以及在尼西亞攻城戰中和對小亞南部的進攻,帝國都提供了幫助。要是沒有帝國在維持補給和幫助十字軍分擔了一部分壓力,十字軍可能會打得更為艱苦,甚至結局都會被改變。
答主從阿萊克修斯一世的女兒Anna Komnene(安娜·科穆寧)撰寫的《the Alexiad》(阿歷克塞傳)以及第一次十字軍東征親歷者Fulcher Chartres(富切·沙特爾)著作《A History of the Expedition to Jerusalem》(耶路撒冷遠征史》 和《A chronicle of the crusades》三本第一次十字軍東征一手史書以及其他十字軍史書中得出以下答案:
十字軍東征的原因之一是阿萊克修斯一世在1094年12月寫給羅馬教宗烏爾班二世(Urban II)的求救信,因為塞爾柱人的不斷擴張,1071年拜占庭帝國在曼齊刻爾特戰役(Battle of Manzikert)中大敗,帝國實力由盛轉衰,其次沿海諾曼人的不斷騷擾與威脅使拜占庭帝國難以招架且拜占庭自身的僱傭軍忠誠度戰鬥力低。在阿萊克修斯一世的求救信中他繪聲繪色的描述了基督徒受到的迫害和面臨的危險阿萊克修斯一世的本意是救兵解救小亞細亞,教宗烏爾班二世卻因他的求救信產生了從穆斯林手中解放耶路撒冷的想法。
十字軍的先頭部隊是由底層窮人、普通百姓甚至是盜賊罪犯組成的農民十字軍,但這支農民十字軍紀律極差,在過境匈牙利期間十字軍因為在市場上買鞋時發生爭執,十字軍與當地人大打出手,導致約4000名匈牙利人被殺,之後在十字軍前往君士坦丁堡途中,貝爾格萊德拒絕其入境,使得十字軍士兵去洗劫鄉間的食物,後又與貝爾格萊德駐軍發生衝突,遂將該城洗劫一空並燒毀。農民十字軍於1096年8月1日抵達君士坦丁堡,《the Alexiad》中長公主安娜·科穆寧的親眼所見是:「十字軍的數量超過了海邊的沙子,似乎人類的歷史上從未有過這樣的場面,這些人熱情似火,臉上呈現著歡樂的情緒和對天國的熱愛」,阿萊克修斯一世對農民十字軍的到來很不滿意,拒絕農民十字軍入城,十字軍缺乏補給在郊區焚燒房屋,大肆搶劫,最後阿萊克修斯給予十字軍大量的補給並提供船運載其進入小亞細亞。
十字軍的主力 四支正規十字軍——由布永的戈弗雷(Godefroy de Bouillon)率領的法國和諾曼騎士、圖盧茲的雷蒙德(Raymond IV)、塔蘭托的博希蒙德(Bohemond I)率領的諾曼十字軍、弗蘭德 布盧瓦的伯爵們與諾曼人於1096年11月至1097年4月在君士坦丁堡城外集結,十字軍並未攜帶足夠的糧草,阿萊克修斯一世要求十字軍將領發誓效忠他,並給予十字軍大量的糧草和其他補給品,正規十字軍從而也未對帝國進行掠奪物資等行為。
拜占庭皇帝阿萊克修斯一世對十字軍的援助確實是有非常大幫助的。 初到君士坦丁堡,直至圍攻尼西亞,十字軍的供給全部來自拜占庭,基本充分及時。11世紀的君士坦丁堡擁有至少10萬之巨的人口,是世界最大都市之一。其次君士坦丁堡是地中海貿易中心,同時也是東西世界亞歐兩洲的分界線,周邊資源不斷從海陸運送而來,海運能力尤佳。因此,拜占庭皇帝資源充裕,為十字軍開設專門市場,准許販售食物。
在尼西亞,補給依賴更明顯了。圍城伊始,拜占庭商人未及時跟進,十字軍旋即陷入物資緊缺、物價高漲的困境。於是,博希蒙德和戈弗雷輪番渡海,頻繁覲見皇帝,商談供給事宜。其後,皇帝命令下,商人滿載著食物渡海,「全軍獲得各種販售之物,享受著大量食物,欣喜不已」——《A History of the Expedition to Jerusalem》如此記載。親歷此情的富切·沙特爾(Fulcher Chartres)提到,「我們可購買皇帝准許用船運來的食物」。十字軍在君士坦丁堡和尼西亞停留了3個月之久,給拜占庭帶來的負荷難以想像。總體上,帝國做出了應有的努力和支援,充分調動了既有的資源,滿足了十字軍的基本軍需。因此,答主可以做個大膽的預測「如果沒有拜占庭帝國的補給援助,十字架想奪取耶路撒冷根本是天方夜譚」。
我們可以這樣說,第一次十字軍的成就,並非當世及後世史家孜孜不倦誇耀的所謂武功偉業,並非從「異教徒」手中解放耶路撒冷,更應體現於物資補給的維繫上。這樣一支人數過萬,充斥著無數婦孺、貧民及僧侶甚至是罪犯的軍隊,在沒有規範化後勤補給之前提就遠離故土,行軍數萬里,在嚴酷的交戰環境下居然能延續近三年而未解體,且始終保持著相當的戰鬥力,直至實現其軍事目的,這在農業社會的中世紀堪稱「奇蹟」。
強答一波,最近在看 喬納森·賴利-史密斯 的《十字軍史》
十字軍方面:最主要的幫助自然是被幫渡海了,幾萬人馬輜重(據估計約有8.5萬人)過海峽得要不少運力。
第一波最早出發的「農民十字軍」出發的相當迅速,教宗約定各十字軍部隊1096年8月15日出發,而他們在8月1日便抵達了君士坦丁堡。問題是他們離開時,西歐1096年夏季的大豐收季節尚未到來,1096年之前連年的旱災使法國糧食歉收飽受饑荒之苦。這支十字軍在出發開始就缺乏給養,也導致了其在巴爾幹發生的一系列衝突,而拜占廷當局此時也沒有來的及做任何的機構設置和糧草預備。
第二波主力十字軍準備的較為充分,但是路途遙遠。其中只有阿萊克休斯的老冤家羅伯特·吉斯卡爾的兒子博希蒙德率領的十字軍出了些亂子:拜占廷官方這次做好了迎接博希蒙德的準備,但當地居民因為諾曼人的入侵拒絕提供補給,因此博希蒙德的手下只能掠奪。在拜占廷當局的承諾下博希蒙德花了很大精力約束手下,但他們還是洗劫了色雷斯一些地區和君士坦丁堡附近的鄉間。
各路十字軍抵達君士坦丁堡後,補給成為阿萊克休斯制衡十字軍的重要因素。阿萊克修斯為了讓十字軍各領導人向自己宣誓(1.解放原屬拜占廷領土立即歸還2.向其表示忠誠與順從),曾多次切斷對十字軍的補給,而布永的戈弗雷則下令十字軍洗劫郊外甚至是攻打君士坦丁堡,但十字軍對其城牆無計可施,在補給的壓力下戈弗雷只能順從,這足可見此時拜占廷補給之重要。
在攻克尼西亞之後穿越小亞細亞時,十字軍並沒有獲得充足的支援與補給,並且一直殺入敘利亞。此時的小亞細亞中西部因為自然環境以及突厥人的焦土政策,沿途已然荒廢,十字軍的馬匹馱畜也大量死亡,至安條克城下時,戰馬剩下不到1000匹。在圍攻安條克時,拜占廷的援助即使有也幾乎起不到太大作用。十字軍被迫四處劫掠,甚至在距城相當遠的乞里奇亞、埃德薩、葉尼謝希爾、哈利姆和拉塔基亞等地建立劫掠中心來維持補給。十字軍軍中餓死病死屢見不鮮,其中僅有1098年秋在埃德薩的鮑德溫,以及1098年11月17日抵達安條克聖西門港(並不緊鄰安條克城)的熱那亞艦隊為圍攻的提供了有效援助。攻佔安條克城後,阿萊克修斯並未親自前來宣誓主權,也未及時提供支援,十字軍自然認定雙方誓約解除。
拜占廷方面:力量確實不足,其中也有阿萊克休斯個人對十字軍缺乏信任。
1097年春,阿萊克修斯曾與布永的戈弗雷、佛蘭德斯的羅伯特、塔蘭托的博希蒙德以及韋芒杜瓦的于格等十字軍領袖討論其親自統帥十字軍的可能。但是從阿一的角度來說,君堡確實離不開他(儘管這是其借口),離開後首都可能會有叛亂的風險(被篡位並非沒有可能,阿萊克休斯自己就是這麼上台的);北方的庫曼人在1094年入侵過拜占廷北境,儘管被平定,拜占廷北境依然有被庫曼人與佩切涅格人入侵的風險。除此之外,十字軍穿越巴爾幹時引發的各種騷亂也引起了阿萊克休斯的懷疑,尤其是塔蘭托的博希蒙德。並且阿萊克休斯真正重視的是收復並鞏固十字軍收復的小亞細亞東部失地,這一地區經濟價值更高,重要性也更大。
從第一次十字軍時期阿萊克休斯所控制的拜占廷帝國領土來看,拜占廷帝國顯然缺乏支援的力量。幾乎僅有色雷斯等地與希臘半島地區有足夠的經濟實力,阿萊克休斯自己的軍事力量也頗為不足。記載中十字軍與拜占廷在君士坦丁堡的衝突中似乎只有少量特科波傭兵。十字軍深入小亞細亞後,拜占廷為如此一直龐大的軍隊提供遠距離給養顯然是不可能的。
但阿萊克休斯並非在十字軍進入小亞後毫無作為,他還派遣了泰提休斯(tatikios)率領小規模軍隊幫助兼監視十字軍。他為十字軍給予了很多幫助,並很受歡迎,但他在1098年2月便撤走了,僅留下少數希臘官員文吏。而一直拜占廷軍隊則跟在十字軍之後,集中力量重建拜占廷對小亞細亞沿海的控制,並遠至安塔利亞。1098年6月阿萊克休斯親自帶兵姍姍來遲,只行進至君士坦丁堡與安條克中點的阿克謝希爾(Aksehir)附近,在聽聞關於安條克局勢的錯誤情報以及一直突厥大軍向安納托利亞集結後他便倉促返回了。
總體上,在拜占廷政府能控制的範圍內,其援助還是對十字軍起到了一定的作用的,至少這幫助阿萊克休斯達到了他自己的一部分政治利益。但在十字軍深入小亞細亞內陸後,迫於拜占廷的國情國力以及交通問題,還有阿萊克休斯對十字軍的不信任,其援助就只能是三心二意了。
阿萊克修斯一世對十字軍支援的效果是毋庸置疑的,如果皇帝真的不按照預定向十字軍提供援助的話,十字軍早就在進軍的過程中成為流寇了。後勤、補給、運輸基本上都是拜占庭在給十字軍擦屁股,十字軍能基本上維持住一開始的戰鬥力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這些關鍵的補給。
君士坦丁堡在第一次十字軍東征時可以毫不過分地被形容為十字軍的「大本營」。十字軍在此集合,在此出擊,在以後的十字軍中也作為潰兵休整的場所。
兩方的說法都不能一棍子敲死…
但十字軍氣憤也是有道理的。拜占庭帝國幫十字軍擦屁股,但卻不願排出自己的軍隊去和穆斯林正面交鋒,十字軍攻陷的城市在威逼利誘之下反而又要乖乖地交還給帝國,阿萊克修斯還要求如唐科雷德之類的十字軍戰士對自己宣誓效忠,自己帶去馳援安條克的軍隊還在阿爾克希爾緊急折返……不少十字軍都覺得這政治交易是次「虧本買賣」,吃力不討好。何況又不是所有的戰士都只懷揣著「虔誠的理想」,想要為自己爭取世俗功利的十字軍領袖也不在少數。
阿萊克修斯認為十字軍是自己光復小亞細亞的重要「道具」,藉助外人之力完成自己的目標當然舒坦…但十字軍看穿套路的速度又有些快過頭了,所以,代價是什麼吶?
羅馬的的確確是對十字軍有不少幫助的,不過具體作戰的的確確是十字軍自己跟綠綠拚命,阿一隻是把十字軍當僱傭軍和炮灰來看,雖然後面也有策應想法,他也的確帶了一萬五千人的軍隊準備前往安條克,但是聽說綠綠增兵後他為了穩妥起見,就帶軍隊歸反回去了。
毫無疑問是有幫助的,而且是非常重要的幫助。
羅馬帝國為遠道而來的十字軍提供補給和船運支援,刨去義大利人的海上支援,大頭的糧草補給基本上都是羅馬帝國出資的。而十字軍確實非常依賴海路的補給,事實上在圍攻安條克圍城戰的冬季,由於海路不暢加上沒有儲存糧草,圍城的騎士飢餓到吃人吃馬,賤賣自己的武器裝備以換去口糧,可見海陸補給的重要性。
至於雙方的矛盾,其實就是佔領地最後的歸屬問題,這是重要因素,當然還有一點是安條克戰役後期,羅馬帝國的援軍私自撤退,讓十字軍領袖們頗為震怒,也正是如此他們才名正言順的把聖地的土地據為己有。
至於科技方面,事實上沒人知道羅馬帝國是否在圍城戰這種場合幫助過十字軍。比如攻打小亞細亞門戶的尼西亞,戰場幾乎可以說就是隔海相望,但羅馬除了提供艦隊走陸路封鎖了尼西亞的水路之外,並沒有對十字軍的攻城做太多的幫助,基本上都是十字軍幾位將軍自己想主意。而之後南下,羅馬帝國更是鞭長莫及。
推薦閱讀:
※東羅馬帝國後期的官方名稱是?
※如何認識東西羅馬帝國之間的關係?
※美容師鄭明明成就很高嗎?東羅馬拜占庭王室到現在依舊存在?
※東羅馬帝國與十字軍諸國的外交關係是怎麼變化的?
※如何評價拜占庭帝國的末代皇帝君士坦丁十一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