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阿里認為滴滴快的合併很失敗,對阿里是錯誤?

王興曝猛料:阿里認為滴滴快的合併很失敗 不會讓錯誤重演


主要是阿里失去了對支付基礎設施的壟斷,阿里生態的本質是「國家」,阿里把這個國家的憲法法律、公路鐵道、機場、貨幣等基本設施都一一建好,讓各方可以利用裡面的設施進行交易,阿里從中抽稅即可,對於一個第三方支付還沒有普及所有人,就被微信支付插一腳,滴滴快遞合併後,微信支付順利成章地擁有了關鍵的支付場景,對用戶養成微信支付的習慣極有幫助,如果阿里能在出行市場中斷了微信支付,那用戶是無法形成在線下使用微信支付的。一個國家剛成立不久,發行了新貨幣,還沒完成對民眾的普及,就被外來貨幣搶市場,你說是好事還是壞事?


不清楚馬雲是否真的說過這話。不過合併確實是阿里的失敗。
打車軟體的競爭,根本不是爭奪出租市場,歸根結底是爭奪移動支付的市場份額——即用戶在使用完服務以後,是使用微信支付還是支付寶支付,直接決定了這場商戰的勝負。
很顯然,當滴滴與快滴合併以後,滴滴用戶使用微信支付的頻率大幅上升了,因為微信給了滴滴入口,而滴滴的默認支付方式是微信支付。
本來快滴有大量用戶使用支付寶來支付打車費,這一合併,全轉微信支付了。就算滴滴是阿里全資控股,能成一個500億美金的企業,但只要用戶是用微信支付來買單比用支付寶多,這仗也是阿里輸了。何況還不是。
從推出紅包開始,微信支付一直壓著支付寶進攻,滴滴與快滴的合併也是導致支付寶戰略劣勢的原因之一。


第一,王興的爆料有待阿里巴巴確認。

第二 ,滴滴收購快的涉嫌違反反壟斷法,但商務部至今沒有公開調查。

第三,阿里巴巴如果認為讓滴滴快的合併是錯的,不想再重複犯錯的話,為啥讓美團和大眾點評合併呢?

第四,美團對阿里的不少電商領域是個巨大的威脅,而且是現實的威脅。

2017年6月27日補充一點

第五,從專車司機的角度來看,在滴滴收購快的,快的創始團隊成員退出之前,快的對一號專車的司機待遇很好,而併購後待遇嚴重下滑。雖然,阿里巴巴、螞蟻金服職工加班的情況很普遍,勞動負荷大,但無論馬雲對阿里巴巴員工,還是自己的螞蟻金服職工待遇都是不錯的。相比之下,滴滴在收購快的後對司機的待遇或許也難免讓馬雲自己看不慣吧。相關報道參見:

  • 2015-05-17,梁嘉琳:《滴滴等專車平台頻現停工離職 司機吐槽待遇變差》 ,《經濟觀察報》

一號專車杭州自營車隊某隊長袁法寶說,「一開始他們承諾『睡到自然醒』『月薪輕鬆過萬』。」在雙方合作的「蜜月期」里,專車司機的基本工資為1600元/月,洗車費225元/月,無服務投訴、無交通違章的司機還有1000元/月的績效獎金;專車平台與司機四六分成,班費(俗稱「份子錢」)由平台從分成中直接扣,無需司機額外支付。「生意好的時候,行內月薪確實有一萬一,最高的還有一萬五。」他說。
  如今,合併後佔中國專車市場份額高達78.3%的滴滴快的,決定對租賃公司的自營車輛司機施以更嚴苛的考核方案。杭州一號、滴滴專車3名受訪的離職司機表示,受此影響,今年以來,月收入有了3000到1000元不等的下降。

  • 2015-05-05, 《上海部分專車司機停止接單 抗議快的滴滴合併待遇降低》, 央廣網

李師傅:一號專車現在不是和滴滴合併了嘛,我們都是一號專車下面的,屬於員工吧。一號專車跟租賃公司簽合同,把車拿過來。車不是租賃公司的車嘛,是吧。租賃公司的車,他把車拿過來給我們駕駛員開,管理是一號專車公司在管理。
記者:那你們是跟一個勞務公司簽的合同是吧。
李師傅:其實是一號專車指派的勞務公司簽的合同。
  李師傅算了一筆賬,在一號專車時,是底薪加績效獎加補貼的制度,由公司交保險,保底收入就有四五千,稍微辛苦一點每個月收入過萬比較容易。而併入滴滴之後,首先養老保險需要自己繳納,這筆費用一個月是1800元;其次,加入滴滴平台後,每天需要交210元「份子錢」,一個月只有四天不用交;最令他們難以忍受的是,要求的工作量大幅增加,還引入了末位淘汰制度。
李師傅:他每個禮拜讓我們完成五千塊錢的指標。五千塊錢什麼概念呢,等於就是做六休一,每天至少要做到15個小時以上(每天),甚至運氣不好至少要做到20個小時。做20個小時什麼概念,等於一直就是疲勞駕駛。
這樣算下來我們每個月拿五六千的話,每天就得工作20個小時。每個月還按最末位的淘汰10%,我們駕駛員對滴滴一點信心也沒有。
  上海一位開私家車的專車司機黃女士也說,合併以後補貼減少了。
黃女士:待遇是降低了,我們是不希望滴滴和快的合併的,一個是我們的獎勵的少了,還有一個是給客人的優惠券少了,你給客人的少了客人就不叫車了呀。
  北京的專車司機徐師傅表示,現在不僅獎勵沒有了,他們要交的傭金也更多了。
徐師傅:原來說平台扣除20%(傭金)就完了,租賃公司就不扣錢了。現在平台又要多扣1.77%,就說這個錢要給租賃公司。反正就是越來越多了,現在就相當於22%了,大夥都喊著沒法幹了。
  專車司機曾經「只要努力干,收入超白領」的時代似乎已經一去不復返,多地專車司機吐槽,「輕鬆月入幾萬」已成往事,巨大的落差甚至令一些專車司機萌生退意。這裡面有開私家車的專車司機,也有從租賃公司租車進行專車服務的司機,面對他們的訴求,快的滴滴方面又如何回應呢?
  滴滴快的公司相關負責人昨天告訴記者,糾紛是由於滴滴快的兩家公司具體業務內容合併的問題,部分司機屬於正常的技術團隊整合淘汰。如果司機有疑惑或者任何問題,應該通過正常的渠道向平台反映溝通,或者通過所屬的租賃公司代表來與平台交涉。
  據介紹,快的和滴滴的將會從技術、用戶、專車司機三個層面進行整合,以後一個手機App軟體就可以叫到快的和滴滴的司機。
負責人:主要他們對什麼不滿呢,就是對這個整個公司合併之後的業務的合併不滿。以前一號專車它是沒有這個所謂的這個末位淘汰制的,那滴滴一直是有的,末位淘汰制其實也是為了更好地服務客戶。有的人他就有點兒受不了,他就覺得哎呀我要被淘汰,可以理解吧這個心情。
  這位負責人並不認為滴滴的福利待遇會降低,並澄清滴滴並沒有「份子錢」,所謂的「份子錢」是交給租車公司的租車費,這也是低於市場價格的。她認為,既然納入了新平台,就應當接受平台的管理,專車司機需要一個適應的過程。
負責人:福利這個問題上,相信滴滴在整個移動出行互聯網平台上應該是最完善的了。司機們擔心的什麼,好像是養老保險之類的。因為我們這個移動出行平台,我們這個第三方,我們根本不是什麼所謂的計程車的管理公司,或者是租賃公司。就現在,中國沒有一家租賃公司是給計程車司機有保險的吧,習慣於在一個公司,那再換到另外一個平台之後,他就會有這樣一個擔心。那對於他們來講是正常的一件事兒。


對第一名答案深表贊同。

所以說,傑克馬自號風清揚,其實往好了說是任我行,往壞了說是丁春秋。


對阿里而言確實失敗,但這恐怕得歸結於支付寶自身。誰讓微信是常駐後台的軟體呢,打開多方便。

建議支付寶寫個微信小程序入口

(然後蘋果抽30%,滑稽


點贊最多的回答,居然沒有提一句:

這是王興接受採訪時的一家之言,是否如此,有待阿里與馬雲的確認。


然後,大家都在下面開噴了——


請問,知乎的套路,不應該是先問是不是,然後才是為什麼嗎?


快的 被合併後 , 阿里對 線上打車 領域的 掌控力 和影響力 不太強了。

變成純粹意義上的投資和回報了,喪失了數據 和 流量


阿里也好,騰訊也罷,滴滴快遞合併後,然後那個打車價格彪啊,比計程車的價格都高,你說這羊毛薅的,這是要奔著葛大爺的腦袋去嗎


合併了控制權都是騰訊贏,阿里又不是在意那點錢

單一巨頭其實不利於行業的整體發展,易「作惡」

阿里在意的是數據,不是錢,沒有數據和入口的控制權,約等於沒有投。合併了的公司,要數據,還要錢。

(以上是歸納更新)

================

1、論流量,阿里不是騰訊的對手

2、滴滴最後只成為了財務投資,但最終會成為騰訊和阿里的對手;支付場景已經不是關鍵了,餓了么現在也支持微信(因為支付手段會影響一個平台業務量),數據的累積更為重要;

3、如果兩家快車公司大規模互相爭,會不計成本,也變相殺死很多出行公司。最終作為支付和數據公司,阿里騰訊成為最大獲益。反之,滴滴和一堆計程車公司,成為最大獲益者


對阿里是不是失敗不知道,對乘客來說已經是失敗的咯,滴滴快的已經改變了人的出行習慣,習慣叫車再出去,但是現在基本叫不到車,快車不好叫,加價1.5倍是常事,專車又貴,叫計程車,計程車很多,但是不接單,有些計程車說滴滴根本沒派單過去,明明就在旁邊,有的需要我們打表來接,而且要加價五元以上,出行成本一下就多了20%一個月最少,當然為了環保出行,我也已經改變了一些,盡量乘用公共交通。


阿里在AT的話語權爭奪中完敗。我個人認為A的優勢在平台運營和供應鏈管理,T的優勢在內容和泛生態鏈,在現在看來,後者對市場和資本的吸引力更大。所以阿里在失去話語權後有種為他人做嫁衣的憤懣。自己的一些思考,不夠成熟。


現在的媒體都是沒腦子,說風就是雨

為什麼阿里認為滴滴快的合併很失敗,支付是一方面原因,而且他們沒得選,因為阿里做不了打車。

記住,根本原因是:阿里做不了打車!

但是

阿里做的了美團(口碑)

當時的背景是什麼?

美團第一,糯米、餓了么次之,而糯米是百度的註定成功不了,阿里投資了餓了么。

美團不是第一選項!

而且

阿里認為自己不僅能做而且會做的非常好!

那你現在告訴我,阿里為什麼要投美團?

---------結論-----------

所以王興為什麼這麼說?

PR!PR!PR!現在這媒體,醉了!


圖窮匕首見!!!

是時候展現馬雲的帝國野心了。


推薦閱讀:

滴滴入股餓了么以後,可能會產生哪些新的業務形態?
滴滴和快的打車比賽砸錢這種事,在美國互聯網歷史上是否發生過?
滴滴出行設計團隊中的「公共設計組」的職能是什麼?平時是如何工作的?
使用打車軟體時你遇到過哪些神奇/出乎意料/有趣的事情或收穫?
嘀嘀打車現在以及未來可能的盈利模式是什麼?

TAG:騰訊 | 阿里巴巴集團 | 王興 | 微信 | 滴滴出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