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父母無恩論」會受到歡迎?
為什麼「父母無恩論」在知乎很受歡迎?
旁觀者言:建議大家先表示下討論的究竟是「父母無恩」還是「父母無天然之恩」,二者還是有很大差異的。
-------------------2017-8-29--------------------
最近有個10歲的小孩說父母不配有他這麼優秀的兒子,在知乎大受表揚。
-----------------------------------------------------
有些人就是自私自利,但是又不願承認,只好化身語文老師,說什麼「我們有愛啊」、「我們是獨立的個體啊」一堆難懂的話,空氣中充滿快樂的氣氛
----------------------------2017-8-30--------------------------------
一群所謂的精英,脫離了人類與生俱來的情感,用各種高深的文字、術語,很努力地試圖證明自己不需要孝順父母
寫下這偏激的答案,有反對有爭議是意料中的,但說我有水軍,雖然有點暗爽,但不能憑空污人清白,至於說我用黑客工具刷贊,這思維就有點廣了,在下輸了(手動抱拳)。
麻煩看完再發表意見,
~~~~~~~~~~~~~~~~~吐槽分割~~~~~~~~~~~~~~~~~~~~
種下一棵樹,希望樹長大後能提供蔭涼,提供果子,這很正常。
但有的人只管種,不澆水不施肥不修剪,樹跌跌撞撞的自己長大了,他還妄想有果子;
有的人只想樹的每個枝椏都按自己的意願長,看到有長偏的,一剪刀就咔嚓掉,也不管樹會不會受傷害;
有的人種下桔子,卻想著收穫柚子,樹結不出來就責怪,「你看別的樹都能長柚子。」
樹苗還小時為它擋風遮雨澆水施肥除蟲,樹長大了讓它自由生長,有枯枝敗葉及時替它除去,等樹結出果子,長出樹蔭,種樹人也會感到欣慰吧。
~~~~~~~~~~~~~~~~~~~~~~~~~~~~~~~~~~~~~~~~~~~~~~~~~~~~~
隨手敲出的一段話,沒想到會火。
評論里提出了不少問題,虛心接受,友好討論,不友善的請繞道。
真實世界裡,並不是所有的父母都對孩子很好,天下的父母也未必都是合格的父母。父母給子女的投入多少是有差別的,管生不管養的情況也是存在的。更不用說,在醫學和心理相關的領域,我們可以耳聞目睹許多父母對孩子的不當行為,在兒科和精神科可以找到大把大把的案例,這些案例中,父母的不當行為,比如遺棄、虐待,可能給孩子造成持續時間很長的不良影響。這類不可理喻的事情,足以讓圍觀群眾恨得咬牙切齒,義憤填膺。面對這樣的案例,我實在是沒看出這些父母對孩子有任何恩情可言。當然,這麼干對這些父母本身而言,實際上也不是什麼好事。
生在一個幸福的家庭里,那也是一種運氣。
父母對子女沒有天然的不可改變的恩情。兩代人的人格是平等的。父母和子女之間,重要的應該是一種情感紐帶,而不僅僅是血緣關係。血緣關係是先天的,但情感紐帶是通過努力才能建立起來的。更不用說,父母和子女在漫長的時光里,是相互學習,一同成長的。好的父母,可以跟子女進行良性互動,為人父母本身也可以幫助一個人成長。
寄希望於孩子回報父母,就需要父母首先對孩子進行物質情感多方面的投入。至於成年子女,雖然和父母的血緣關係和法律上的親緣關係仍然存在,但是和父母至少在人身自由層面是平等的。兩代人之間出現觀念分歧很正常,父母對子女的人身控制隨著子女年齡的增長也在減弱,這是正常現象,父母在養孩子時就應該對此有所預判。
養育之恩或者孝道這類傳統的家庭倫理,或者說一種建立在情感和社會習俗的層面上的契約,在傳統的家庭倫理中,也應該至少對兩代人同時有一定的約束力才行。子女盡孝並不是天然的正義,而是以父母能做合格的父母為前提的。
現代社會裡,一些最基本的道德倫理相關的基礎概念,應該是自由、平等和自律。為人父母的責任,首先應該是傳授給孩子一種正確使用自由的能力。孩子自由而獨立,才能真正學會用心主動去愛自己的父母,而不是僅憑法律義務或者輿論壓力。在外界壓力下,人們可能變得虛偽,比如,追求孝順的虛名,卻不讓父母得到真正的關愛。
像傳統的家庭倫理那樣,把人強行扔到一個特定的社會情景下,給人強加一大堆無法改變的社會關係,在此基礎上,把人當成一個特定的角色或者工具,以此為由給他強加一大堆義務或責任,絲毫不在乎這個人和周圍的人究竟在具體環境中能否勝任自己的角色,這樣一種背景下建立的道德體系或者風俗習慣即便是合情合理的,至少是很不好使的,屬於站著說話不腰疼。
當然,題主說的具體案例,如果真要對當事人進行道德審判,恐怕也得有足夠多的資料才行。。
還有個操作層面非常棘手的議題手就是養兒防老。目前來看,如果人口老齡化、子女長期不在父母身邊,這些趨勢繼續存在的話,養兒防老這種事情確實越來越靠不住了。然而,把子女拽回父母身邊,讓子女放棄高薪工作,這樣的做法是不符合比較優勢理論的,也可能造成社會福利的喪失。
因此,在護理和養老方面,社會需要投入更多的資源,吸引更多的人從事養老方面的工作,而不能寄希望於全靠家庭內部解決。人們應該花更多的錢搞社會養老,換個角度來說,這也是未來的一個經濟增長點。此外,年老的父母也應該做好儘可能獨立生活的準備,比如,更好地維護自己的健康,不能只滿足於沒有大病,還要能儘可能自理。
雖然我們的社會風俗可能對子女贍養父母提出了很多要求,但是真實世界裡,這個義務履行起來很困難。老無所依不是罕見現象,尤其是在農村已經有很多報道了。現實告訴我們,單純提倡孝道,或者喊口號,並不能解決問題,因為現象背後的經濟基礎上的問題仍然存在。我們不可能憑空變出一堆年輕人去養老人。有時候只能老人自己養自己。
即便是這些離開父母的子女過了多少年之後也為人父母,他們晚年的境況,也可能和他們的父母一樣,不得不承認,目前的人類社會對此確實沒什麼好辦法了,只能靠人們自求多福,儘可能在年老時維持自理能力,或者用年輕時積累的財富購買較多的護理服務了。。。年輕人在年輕的時候就應該規劃自己年老時的生活,有所準備。
我們都希望自己在一生的各個時段里都能活得幸福,但是毋庸置疑的是,晚景凄涼、老無所依的人也很多,如果我們的心靈足夠強大,那就不該只往好處想,而應該接受現實,準備好面對一些比較壞的情況。我們應該面對生活中真實的那些令人不快的東西,自己想點辦法早做準備,同時,不要給那些有難言之隱的人提出根本不切實際的道德要求,更不要指望用孝道把人拴死,把自己晚年生活的幸福都押在子女的身上。
別望文生義,自己強行給別人扣個帽子激怒自己。
先搞清楚知乎上「父母無恩論」的對立面是什麼?
是贍養么?是親情么?
no!是服從。
支持「父母無恩論」的諸多回答里,沒有一個是要遺棄父母的,他們反對的幾乎全是因恩而生的服從。
可以說一切強行冠以〖恩〗所建立的關係,背後都是服從。
「你對我有恩」,意味著我宣誓對你服從。
「我對你有恩」,意味著我要求你服從。
與這個異曲同工的,還有皇恩,黨恩,老闆恩,大哥恩……
〖情〗是,你對我好一分,我還你一分,互相想念,互相關心,互相保護,禮尚往來,情真意切。但無論情多麼濃烈,都是互惠的,互相尊重的情感,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
而這種〖情〗一旦升級到〖恩〗,對話雙方在道德上就天然不平等。一方站在道德高地成為聖人,一方變成受人恩惠需要跪下。
因為有了〖父母恩〗,子女就順理成章的成為了父母人生的附屬品,就必須無條件的服從父母的一切意願。他們擁有不可反駁的權利來干涉你的工作、你的夢想、你的愛情、你的婚姻、你的家庭的一切。子女必須擺出讓他們滿意的生活姿勢,否則就是不「孝順」。
恩是因,服從是果。要拒絕服從,無恩是前提。
無恩不代表無情。
=====
關於智商優越的那幾個,能不能好好讀題目再來放炮啊?
題目是:為什麼「父母無恩論」在知乎很受歡迎?
問的是「為什麼受歡迎」,不是「是否正確」。
我回答「父母無恩論」背後的內核是反對服從。破壞了恩的因,才能破壞服從的果。這是這套理論受歡迎原因。
我這麼回答有問題么?
還有道德優越的那幾個,
你想報恩,你想唯命是從,又沒人說你們。
人家選擇互相對等的親子關係,跟你的報恩路線不一樣就喪心病狂了?
跪著的人跑來罵站著的人,你們是不是奴性太強了?
知乎不支持的是父母對子女有恩,但沒有人反對父母對子女有愛。恩的兩端是不平等的個體,恩是一種施捨並天然帶有需要回報的潛台詞。愛才是兩個平等靈魂的互動,父母的愛或源於血緣本能,或源於收養之後日復一日的生活中建立起的扯不開的牽絆,有愛的人的付出是無私的,是不求回報的,是一種最純粹最美好的感情。
我不希望我贍養父母是因為要報恩而必須贍養,我希望贍養父母是因為我愛他們,生活中離不開他們,所以我希望他們過得好,希望他們健康長壽。把父母對子女的情感當成一種恩才是褻瀆吧。
----------------------------------------------------------------------------------------------------
我的意思是說贍養父母的原因很多,但我希望我贍養父母是因為愛他們。評論中有人從我的意思推出不愛父母就可以不贍養,明顯沒有邏輯常識好不好。贍養父母可以因為愛,可以因為報恩,甚至可以因為法院的判決書,我並沒有否認別的原因。
你覺得你是為了報恩來贍養父母當然可以,我肯定表示尊重,但我不認同報恩的觀念,因為不管你承認不承認,報恩一說都從本質上把親子關係變成了一場交易。
我總感覺父母的養育不是一個單方向付出的行為,而是一種互有所得的雙向互動,所以更符合愛,而不是施恩。父母確實把所有的愛都給了孩子,但我認為孩子也把自己所有的愛都給了父母,只不過孩子無法通過給予物質的方式來表達自己的愛而已,等到孩子有能力的時候,父母老了,不就正好是孩子表達自己的愛的時候了嗎?所以我理想中的親子關係是這種模式的。
隨著個人成長、獨立性格的形成,我們越來越會認識到自己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擁有自己的想法和三觀,而不是父母的寵物或附庸。
我們開始不認同父母陳舊的思維方式,不喜歡父母過多地干涉自己的私生活,不願意父母對自己的人生指手畫腳。
父母對自己有養育之恩,自己也對他們有贍養照顧的義務。然而這種義務必須建立在相互尊重的基礎上,而不是一種「我生你養你,所以你必須對我言聽計從」的主僕關係。
這也就是上面有人提到的「父母無天然之恩論」。
作為成年人,我們應該將這種理論作為一種個人認知和行事準則,在為人子女時,能避免愚孝,盡量去爭取自己作為自由人的正常權益和自由;在將來為人父母時,能用更大的格局去教育子女,讓他們能更早地培養獨立人格和思想。
然而,在面對我們的父母時,卻不應該強行要求他們必須去接受這種理論。
畢竟,由於時代和教育的限制,特別在底層社會,確實有很多父母習慣了用簡單粗暴的方式來教育子女,就像是當年他們的父母教育他們一樣。他們會覺得自己對子女擁有所有權,喜歡將自己的子女和其他人的做對比,要求子女按照他們所規劃好的「完美人生」走下去。
但儘管如此,多數底層父母又是真心在為子女付出,希望子女能活得比自己有出息:好吃的菜先留給子女,自己吃剩下的;自己買件衣服都要砍價半天,對子女輔導班的報名費卻毫不含糊;將自己攢了大半輩子的積蓄給子女買房,老了還要代替忙於工作的子女照顧小孩……
面對這樣為自己付出的父母,卻要逼他們覺得自己這樣做是心甘情願,不應該要求子女回報什麼,更沒資格干涉成年後子女的生活,這樣的子女是否又太自私了些。
我在想,小時候,父母是我們的第一任老師,他們耐心地教導我們說話,教導我們走路,教導我們如何去生活,此中一定包含了無數次失敗和巨大的疲勞。那麼現在我們長大,父母也老了,我們是否應該也噹噹父母的老師,耐心地和他們表明自己的想法,向他們說明這個社會的新思潮,讓他們明白父母與子女更好的相處方式。
這個過程肯定很麻煩,會充滿各種埋怨和憤怒,會讓人覺得心力交瘁又吃力不討好。
但我覺得,盡量維繫好自己與父母的關係正是子女贍養義務中最關鍵的一點。如果說自己長大成人後,就開始嫌棄父母愚昧、麻煩,只想著每月寄錢保證他們的生活就好,卻不試著去相互理解和溝通,總是覺得我才是對的,埋怨他們為什麼不能按照我的想法來做。那這樣的自己,和那些自以為是、總是想強行控制子女思想的父母又有什麼區別~
已經有娃的婦女來回答。
覺得給予生命就是有恩的,我羨慕你們,看來你們的生活都是非常幸福快樂的。
在我看來生命本身並不算什麼恩情。如果說父母對子女天然有恩的話,那麼福利院那些被拋棄的孩子,應該感恩父母嗎?生下來沒有養育或者養育不盡心,讓孩子一生凄苦也有恩嗎?
我娃現在6個月。順產一時的痛苦就不提了,恥骨痛、乳腺堵塞痛、睡眠不足這些也都可以在相關問題下面找到詳細描述,反正我個人覺得這些慢性折磨比生孩子還痛苦…
我家奉行西爾斯的親密育兒理念,儘力給寶寶最大的滿足和安全感,基本不讓她哭。可以預見到,今後的十幾二十年也會為孩子不斷付出時間、精力和金錢。即使這樣,我也不覺得對寶寶有什麼恩情。
順產的寶寶頭骨都變形,還有很多會鎖骨骨折。有很多不那麼幸運的新生寶寶一出生就嗆羊水或者黃疸過高住院。即使健康的寶寶也會受腸痙攣、脹氣、胃食管反流種種痛苦,有的能得到家長用心安慰,有的還要接受所謂的「哭聲免疫法」洗禮,哭到累暈自己睡。很多人只知道孩子哭鬧很煩人,有沒有想過他/她其實很難受啊?把孩子帶到這世界上受這麼多苦,照顧她不是理應承擔的責任嗎?
至於那些有先天疾病或者因為照顧不周生病受傷嚴重後遺症的孩子,一生恐怕是痛苦多於歡樂。什麼仇什麼怨啊,更別提恩情了。
因為給予孩子生命,所以就自命對她有恩我不敢苟同。從懷孕就抱著養兒防老的想法,就等著孩子以後報恩的,給予孩子的更多的是負擔。
孩子求著我把她生下嗎?並沒有。生孩子的理由各種各樣,本質都是利己,有誰是以一個當時還不存在的小生命的利益為出發點作出決策的?
養育孩子是我的一個選擇,是人生的一段經歷。我願意對孩子付出全心全意的愛和關心,也期待孩子能愛我。
但是你會因為愛一個人就認為有恩於彼,認為對方必須也愛你?或者說你愛的人是為了報恩才對你好,不覺得有點可悲嗎?和子女都要談恩情、義務的人,大概就是有點缺愛。
恩情論是某類依賴於不成文習俗進行秩序約束的社會共同體中一種信用憑據,同時是一種價值基礎甚至道德直覺,同時也是社會共同體內生存的信用額度。類似的還有騎士領主時代的榮譽和威望,所以它當然存在對個人的控制和規訓問題,當然也會讓你半強迫半資源地去讓度自己的主體意識,只是你主觀上是否自願而已。
「無恩論」這種提法本身沒什麼意義,否定這種體系無非是廢除整個社會共同體,或者是保留這些東西的道德價值但反對這種運作方式。後者而言,主觀上保留對父母的恩情價值,在當今社會組織的變遷的動態中和個人選擇未必矛盾,因為原有的社會共同體被更小流動性更大的小共同體取代了,原共同體對你強制力不大,很多人會選擇保留對父母恩情但是主觀上靠經濟獨立和遠離家鄉來調和兩者。
如果前者的話,可以試著用種自我立法的方式去消解嘛。當然此處的自我立法你可以往康德主義上去理解,也可以單純理解成一種強條件下的自律。
如此而言,法定意義的養育義務和贍養義務是兩個民事權責人(當然是在當孩子的有民事能力之後)從法典主體領受的權責,並沒養育過程中產生的交換契約。那麼贍養父母或養育子女是法定公民在社會再生產上的公共義務(在社會化撫養出現前),而非私人恩情。
而不成文的道德契約,必須由兩個能夠自我立法的理性道德主體通過契約達成,並尊重雙方道德主體的地位。這樣而言,子女可以主觀上從社會共同體認同或者自我產生恩情論,但父母不可以此作為要求子女服從的依據。而同時,子女的自我選擇父母只有在權利上尊重的義務,但在主觀上可以厭惡並疏離子女本身或其生活方式,子女同樣不可以「開明父母」的邏輯綁架父母給予自己生活選擇進行祝福。
若涉及經濟問題,此時道德語境視作交換契約。即父母若以經濟條件要求你讓度你的個人自由,這屬於一種交換-佔有的語境。那麼不適用於恩情與否的道德辯護,只是資方和受資助方的契約關係。知乎大部分支持的不是「父母無恩」,而是「父母無天然之恩」。
就是那種:我把你生下來,養大就對你有恩惠,你的全部人生就屬於我,你就要服從於我。
1.
原因,首先是因為個人意識的覺醒。
工業發展和城市化的生活方式,讓我們這一代人個人意識更強烈,向西方的個人主義漸漸靠攏。
於是意識形態漸漸告別了從前以家庭為單位的小農經濟模式。
而小農經濟的生產方式就強調「孝道」,「集體價值」,「父母有恩」,以保證這種生產模式的一代一代順利運行。
所以說,還是社會物質形態和生活方式決定價值觀吧。跟生產力決定生產關係一個意思。
「父母無恩論」,便是這種觀念轉換碰撞下的產物。
2.
「養兒方知父母恩」這句話本身沒錯,有共同經歷更能體會父母之不易,體恤父母之情。
但是,並不代表說,自己成為父母后就會天然支持「父母有恩論」。
個人發現,年輕一輩的人自己成為了父母,不再似上一輩那樣「拴住」子女了。很多年輕父母都認可了保持獨立性的親子關係,開始注重孩子的個人意識和價值,也不太強調「把你生下來養大就天然對你有恩」這種在現代生活環境下帶有「功利性」的價值觀了。
畢竟,養老社會化和商業化,使得現代新晉父母不需要全部靠子女的「供養」來養老了吧。
3.
「父母無天然之恩」論,也為健康有愛的親子關係釋放了一定的空間。
因為父母不再天然自帶對孩子的「恩惠」,所以親子關係的連結需要愛來維護。於是父母會更注重在子女成長過程中的良性互動,投入更多情感和精力。這樣建立的親子關係也更和諧牢靠,總比靠「父母天然有恩」這種帶有道德綁架建立起的親子關係要好。
這也是人們對家庭關係的更高層次的精神訴求,不再滿足於簡單粗暴的家庭血緣關係,希望通過獲得豐富的感情共鳴。
而作為一個母親,我還蠻理解支持這種訴求的,這是一種進步。
—
我希望我的答案不要被過度解讀,我沒有否定血緣關係,也不是否定天然親情,我只是想說,在支持「父母無恩論」的人,他們也許在呼喚的,是更飽滿的,投入的,彼此表達愛意和尊重的親子關係和家庭關係而已。
就好像,我們吃飽了,想要吃得更好一樣。
要煽情要談作父母的辛苦和付出,都是可以的,我也是認可的,但是如果一定把它當作這個問題的唯一註解,我不贊同。
至少,我不會向我的女兒販賣天然恩情。
------ 有一個私人微信號:ladyyangdabao,歡迎添加聊天
這種言論很理性,很坦蕩。沒恩就是沒恩。沒恩可以有感情,該贍養依然贍養,只不過這是發自我們孩子對父母的愛,而不是被孝道綁架的報恩。
可能在你看來行為結果都是一樣的,在我們看來出發點有著本質的區別。
我們是發自內心的愛父母。
你們是跪下被裹挾去做同樣的事。
還得定義一下什麼叫恩情。
有的人比較容易對身邊事物感恩,這是好事。我對我大學室友就很感恩,他們沒有半夜給我下藥,沒有砍死我,我以後要好好贍養他們。
額外的投入才需要回報。正常的已獲得回報的,為什麼要回報?
我是兩個孩子的父親,養兩個孩子費錢費事費力,沒錯。可你難道沒在這個過程中收穫快樂和幸福感?
父母給的不是恩,是愛,愛就用同等的愛回答,這麼簡單的道理,非要道德綁架。
父母愛孩子,孩子何嘗不愛父母呢?
不要求孩子回報的父母,子女不「孝順」的概率,反而更小。
沒覺得不應該照顧父母啊,缺錢了給你們寄錢,生病了我全程陪護,因為我覺得這是應該的。但是如果他們要的照顧是控制我整個人生,讓我從事不喜歡的職業,讓我和不喜歡的人結婚,讓我早早地生一個兩個甚至一堆孩子,只為了滿足他們兒孫滿堂的樂趣,真抱歉,我沒這個義務。
說一個大學室友的例子。
甘肅人。普通家庭。下有一弟弟。母親文化水平不高。
放知乎萬千故事裡是不是接下來就是重男輕女父母剝削女兒貼補弟弟?
不是。她經常對我說。她從來不明白,為什麼文化水平不高的母親可以一碗水端的如此平,對她和對她弟弟都不偏不倚一點。平時只要是有用的東西,她和她弟弟要了就會給買,以至於她們家真正窘迫的那幾年,她是過去了很久很久才知道,原來當初是真的困難,而她父母對姐弟兩個隻字不提。沒有要求他們省錢,更沒有說類似於我們以後都要靠你們啦之類的話。
所以室友出身普通,但與之相處時的大氣,為人時的誠懇,以及看待問題角度時的中立,無不受父母熏陶。雖然穿衣打扮普通,但是絲毫沒有任何小家子氣。不卑不亢,很是得體。
如果她今後在一線立足她父母暫時無法給她房呢?我不信她會有父母無恩的想法。父母的養育是養育,而恩情是,我明明可以給你少花一點錢,而作為子女也無可反駁。卻將所有重擔挑在自己身上,用最大的能力撐保護傘。養和恩情是不一樣的。我是這樣認為的。
zzzzzzzzzzzzzzzzzzzzz粗糙的分割線
zzzzzzzzzzzzzzzzz
zzzzzzzzzzzzzzzzzzzzzzzzzzzz
再說說我吧。不是父母,是我爺爺。作為父母俱在的上一輩,沒有撫養孫女的義務吧。可是教我做人,教我練字,教我做飯,讓我更美好的活著,都是他在引導我。舉個例子吧。在很多父母既不願給孩子更多的錢來滿足孩子吃好吃,健康,又比較貴的零食的心愿,也不願花功夫自己做成本低又健康的零食時,我爺爺在我小時候專門買了對於那時來講不便宜的榨汁機給我榨桃子汁,平時給我做麵包,做豆沙小餅吃。所以我現在很想回去工作,這樣就可以陪他多一點。他為我做了太多一個爺爺大可以不做的事,這對於我來說,是恩情。我覺得恩情是世間最寶貴的東西。
我跟我爸面對面坐著討論過這個問題。
討論的起因是有一次他對我說村裡誰家娃今年又賺了多少錢,我緊接著說那娃之所以賺那麼多錢是因為那娃的爸給他買了輛拉貨的車。
我發誓我當時真的就是順嘴那麼一說,沒有一點要懟我爸或者酸誰的想法,但那天我爸真發脾氣了,一拍桌子說,你的意思,你沒能力怪老子沒能力?
我見狀不對,一邊起身走一邊說,我沒那意思,你別拍桌子。
我爸叫我站住,我就站住。他叫我坐回去聊,我就坐回去聊。
那天我們倆人唾沫橫飛聊了兩小時,聊到後來兩個人都沒煙抽了才作罷。
也就是那天,我跟他說了「父母無恩論」,然後我爸一直記在心裡,後來每次聊到我以後成家的事,他就會面帶嘲諷說,不同啊,以後你生孩子了也要記得那什麼父母無恩論,也要像教育我一樣去教育你的孩子。
我不知道各位是什麼想法,但我覺得面對一切不涉及是非、不包含具體前提就不能進行邏輯推論的觀點,人都要學會根據具體情況去主動調整對其的態度。
當父母用「恩」來要求你凡事只能說「嗯」時,那你就要在心裡將「父母無恩論」過一遍,可以把它拿出來當作回擊的武器,也可以放在心裡當成自己反抗被操控的理論基礎,從心理上讓自己的反抗合理化。
而當父母從來不跟你提恩情,只像人世間所有父母一樣對你噓寒問暖,盡全力為你打造一個溫暖的家庭,一個隨停隨走的港灣,你還把父母無恩論放在心裡,那就有點傻。
除了這個,還有類似「一夫一妻制反人性」、「非處不娶/嫁是自由」等觀點,你都得根據具體情況進行判斷,而沒有必要將其當作真理予以證實、認定或是拿出來到處與人討論。
我們接受觀點,極少數時候是為了學會從另一個角度進行思考,大多數時候是為了能讓自己生活得更好。
假如一個不涉及是非的觀點你接受了,並在生活中付諸實踐,結果卻過得比之前更爛,更不快樂,那這個觀點不管是誰說的,不管看起來多麼正確,你都不要接受它。
畢竟人可不是為了正確或看起來正確而活著。
「父母無恩論」受歡迎我個人目前沒有發現,但它看起來受歡迎卻是真的。
這個「假象」之所以出現,我個人覺得沒有什麼太高深的原因,只有兩個很淺顯的因素。
一是隨著互聯網的發達,使得在網上,大多數掌握資源不如父輩那一代的年輕人擁有了超越父輩那一代的話語權。
論「父母有恩」的人也不少,但廣大年輕人對那種「過時」、「傳統」的東西沒興趣,我們更熱衷於討論看起來「新鮮」、「現代」的「父母無恩論」,加上那些確確實實被一些無恥至極的父母禍害過的年輕人也紛紛上網表達自己對於父母的痛恨,提及「父母無恩論」。
所以看起來,「父母無恩論」受歡迎。
二是如今「老即正確」、「天下無不是之父母」這些說法已經被掃進了垃圾桶。而無數歷史證明,當一種觀念被清除時,人們總會有一段時間走向那種觀念的另一個極端。
「老即正確」被清掃後,有些人已經認為「老即不正確」,「天下無不是之父母」被清掃後,有些人已經認為「是父母,那肯定有不是」。
也由此,「父母無恩論」從一個可以進行系統討論的觀念,變成了一個隨手都可以拿來捍衛「年輕正確」、「兒女無辜」的武器,不少與父母關係非常和諧、家庭幸福的年輕人,也偶爾會在上網時,在相關的新聞下,留下一句「父母於子女無恩」。
這也導致「父母無恩論」看起來受歡迎。
那麼終極問題來了。
父母於子女,到底他娘的有恩沒恩?
我說句廢話吧,總是傾向於讓自己生活得更好的廣大人民群眾最終會用腳投票選擇,到底是「父母有恩論」還是「父母無恩論」更利於父母與子女之間相處。
拋卻文化和傳統,意識形態和社會現狀,甚至把父母與子女隔離開來討論父母於子女到底有恩無恩,最終結果,一定是一地雞毛。
而在這一地雞毛徹底落定前,「父母無恩論」看起來又更受歡迎了,甚至還會有部分年輕人,聽聞了這個看起來「新鮮」、「現代」的觀點,說不定會像當初的我一樣,傻逼呵呵回去跟父母討論這件事。
結果隨口一句「父母於子女無恩」,就將原本深愛的父母置於長久無法脫離的陰影中……
相信我,這句話你一說,你那思想稍微不開放的父母,真的有可能會從此記一輩子。
謝謝。
更多完整文章請關注公眾號:呂不同。
如果親子感情好,恩不恩的需要嗎?
如果親子感情不好,恩不恩的又有用嗎?
沒必要所有人都統一想法。具體事例具體分析。
我父母對我有恩是客觀事實。
而不是所有父母都是好父母,都給了孩子正面的東西。單純的「生出來」的這個行為,應該不能算作是恩。
我不干涉別人「認為自己父母無恩」的這種想法,因為他父母可能真的讓他很痛苦,而別人不要干涉我「父母對我有恩」的想法,因為我父母真的對我很好。
這事本來沒什麼,讓人不爽的就是那些干涉的人。有人是逼迫別人原諒並且報答惡父母的聖母,可能還有人嘲笑「認為父母有恩的人」,覺得他們都沒有個人意志,不獨立,被父母孝道洗腦了,是陳舊思想的受害者。
這就很尷尬了。因為大家都很煩道德綁架啊。
好好說話好好做事好好相處不行嗎?一有衝突就拿報恩的帽子一扣,彷彿不依著父母的想法來就是不孝,是忤逆,是沒良心。
講道理大家都是成年人,法律要求的贍養義務已經是撫養後應該報答的部分了。
搞道德綁架那些糟粕,是挺噁心的啊。
我會盡孝,會報答,但是順就免了。這就是道德綁架。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19700967/answer/106771444我盡孝的方式差不多就是這樣。
打個比方。
我會定期給贍養費,去看望父母,會給父母買實用的吃的用的。
但是,我媽如果在我生孩子時一口咬定產婦不能洗頭,搞那些跳大神的封建迷信禍禍我孩子的話,抱歉,請回老家。
知道她是善意的,是為我好,是她認為的恩。
如果這不是我想要的,我會拒絕接受,並且拒絕還這種人情。
會非常清楚地和她說清楚我不喜歡也不需要這樣。
我有自己的辨析力和生活方式。如果看不慣請自己回老家,我給你買機票。
給錢,給他們需要的關心就可以了。
如果他們只是需要完全的服從,還道德綁架拿報恩說事,抱歉,不給。
時刻提醒他們——我們是成年人,我們是獨立的個體,想管孩子就自己再生一個去,別越界。
同時經濟上一定要真正獨立起來。
那種拿著家裡錢啃老啃得歡,還叫囂要有自己想法的人……不覺得尷尬嗎?
看到這種問題真的感覺知乎藥丸啊
父母的恩情從來沒有不承認過,只是不會接受以父母的愛之名對自己人生的控制,畢竟自己的路還是要自己走。
換句話說,我會回報你,但也許不是你想要的方式。
孩子因你而來,並非為你而來。
想通這一點的父母也不會因此糾結了。子女並沒欠你什麼,你養了我前半生,我自然會送你後半生。但各人都有個人的路啊,我的生命不是你的續篇,你的生命也不是我的前傳。
至於批判答主們沒當過父母的幾位……真的很為你們的孩子痛心捉急啊。在你們眼裡不以你想要的方式的回報都不算回報是不是【攤手
你們的孩子也夠可憐的………
總之,法定義務以外的要求,如果不願意,沒人能逼我們去做。這是原則,人和人之間基本的原則,即使對父母也一樣。
讀書越多的人,學歷越高的人越容易獨立思考,人格也越容易趨向獨立。
父母無恩不是涼薄,而是對兩代人來說都是個性解放。獨立本來就是人類必然的發展趨勢。
你以為父母就多喜歡和兒女栓一起啊。只不過因為歷史原因,中國有三四代的父母,都是在三觀形成的過程中,接受了集體主義教育,根本沒想過還能擁有自己獨立的人格,也沒有自己的生活。
但就我觀察,我媽的一眾朋友,自從發現他們也有權利和能力個性解放,真的比我們反應還激烈,根本不願意和兒女綁一起。
誰不知道誰都不用管管好自己最舒服。父母先是人再是父母。是人就自私。
雖然他們用的詞叫:現在的孩子真是靠不住。但反而倒逼著他們不得不去尋找和過自己的生活。
這個開始的方式很殘忍--老了老了還得學習如何重新生活,還得改變觀念,踏出舒適區,接受這個時代的兒女要獨立,不願和他們生活在一起的事實。
他們也煩孩子們。只是以前根本意識不到煩可以離開,也意識不到作為老人是可以有尊嚴,獨立生活的。這是他們作為人的權利。
咱們在這吐槽父母,就是欺負父母不會上網。你們在小區里轉一圈,聽聽那些大爺大媽怎麼吐槽孩子的,他們不會覺得自己教育失敗,只是覺得現在的孩子指不上,只能靠自己。
但是靠自己,老子真特么爽。你們也別因為是我的孩子,就能用你們的觀念和生活方式綁架我。
咱們想獨立,父母也一樣好吧。這不是挺好的進步嗎?
以前看過一篇文章,80後算是中國有史以來第一代真正意義上的以城市為主體的一代。不僅僅是說戶口上寫個非農業,而是說受到的教育,觀念,成長環境,都全面開放和寬鬆起來。90、00後更不用說了。
進步一定會伴隨血淚和犧牲。放在養老和孝順這事上,就是無數箇舊模式家庭的土崩瓦解,以及無數對父母和兒女的針鋒相對,甚至反目成仇。
但是從大趨勢來說,這是一種必然,也是一種先進和新的文明。
我一直覺得,發達國家那一套,我們再看不上,都無法避免。因為人家比咱們先進幾十年。我們現在看到的就是幾十年後我們自己的樣子。大組織不敢說,社會的基礎組成部分家庭和個人,涉及這兩塊的思想,行為模式,組成形式方面,他們的現在,就是我們未來的樣子。
人都是一樣的。世界越開放越接近大同。
真正的孝順,是讓父母自我解放,過自己的生活,有自己的人格,而不是和兒女綁在一起。還是那個觀念,自由才能讓人幸福和快樂,也是人類千百年來追求的最高感受和終極目標。
最後,讓父母獨立=兒女自私。這結論怎麼來的?題主覺得別人天性涼薄,我反而覺得題主沒心沒肺。
別人願意照顧父母,純粹是因為生活中長時間的陪伴與相處,與父母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因此長大以後願意陪伴父母、願意照顧父母、願意讓父母開心幸福。
而不是因為所謂的「報答養育之恩」。難道你父母照顧你,是在給你「恩」,所以你贍養他們,是在報答他們的「恩」?好好的親情被題主說的像某種沒簽合同的交易一樣,所以我覺得題主說的,仔細一想反而冷血。
只有施捨與被施捨的關係裡面,才有所謂「恩情」的存在,施恩與報恩,本質上是一種交易。父母子女之間,不是施捨關係,也就沒有「恩情」,只有親情。
評論里有的小朋友可能沒看懂我的意思。相比起不負責的父母,對愛你們的父母懷著報恩的心態可能會更讓他們傷心,他們付出了滿滿的愛,而你們卻去「還」這個「恩情」。把愛當成了可量化,可交換的東西,這是我理解的涼薄。
另外,我媽媽用她任性的方式愛我,我也很愛她。我從不覺得父母需要高大全,偉光正,他們和你一樣就是個人,為什麼不可以任性,不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她能愛我多少,就愛多少,我反正也不會去量化這份愛。
-------------------------------------------
以下是原答。
我很贊成啊,父母為什麼對你有恩?
生。是他們自己想要一個孩子,是為了孩子而做這件事的嗎?當然不是,是為他們自己。
父母只會說,我想要一個孩子。
不會說,我想給一個孩子生命和人生。
養。是生帶來的附加責任,你買個寵物,也有責任照顧好它。寵物基本不會對你報恩,所以從一開始你就知道這是單方面的愛和付出,不是幫助,不是施恩。
而養這件事,也沒幾個父母做得好。有責任感的會好好教養,沒責任感的就養。而這還不排除有些父母將孩子當做投資,養兒防老。利益清晰,恩在哪裡?
被認真愛護長大的孩子,是受家庭的影響,長成和父母一樣的人。他們對父母如何,也不是為了報恩,不是父母施恩多少,我就還多少,而是由心而發的想對父母好,與恩也無關。
我小時候我爸沒怎麼管過我,都是我媽帶我。她從不是那種一心為兒女的母親,我也一直覺得這樣挺好,人該為了自己活。
我從不覺得我受了什麼恩,她生我養我是她自己的選擇。可我還是對她好,就像她對我一樣。我們不委屈自己,但是對對方好。
我半月前剛經歷了第一次自然流產,我媽自告奮勇的說要過來照顧我。這件事對想要孩子的母親來說,身理心理的傷害有多大,經歷過的人都知道。結果昨天老公不在家,我媽就一直說讓我調養身體,我也應了七八遍了。她還是一副苦口婆心的受委屈模樣一直說。
我本就情緒不穩定,頂了句嘴,結果這小公主直接尖叫起來,趴在沙發上嚎啕大哭。我也很蒙蔽啊,我才是病人啊,半個月前才沒了孩子還大出血差點翹掉。
在房間冷靜了半天,氣的再不行,又怕她晚上睡不好,還是跑去敲門道歉。
我這會想的是報她的恩嗎?我沒想過什麼報恩,我只是想著她睡不好,就渾身不自在。
將父母的愛說成施恩,將兒女的愛說成報恩,在我看來都是涼薄又殘酷的。推薦閱讀:
※我想復讀,父母堅決不同意,我該如何說服他們?
※關於結婚對象的選擇?
※父母很愛你,卻並不尊重你,應該如何去做?
※父母以在網上搜我為樂,怎麼讓他們理解這個行為我極其反感?
※領養孤兒是一種怎樣的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