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戰二戰中突破鐵絲網塹壕碉堡組成的防線通常是怎麼做的?

看到一個說法,坦克的出現改變了炮兵轟完步兵沖這樣的戰術,可以這麼說么


我就想說一句你說的防禦是什麼樣的?野戰工事?永久性工事?
好吧我默認野戰工事,畢竟二戰永久性工事基本很少了。

首先就讓大家有個基本認識:
1939德軍步兵師:
3X步兵團 1X炮兵團 偵查通訊工兵防空X1 營(非戰鬥單位我不列了)


一個典型的野戰陣地就是:

上圖這個算是簡化版從左往右:雷場—鐵絲網—鐵絲網—第一道戰壕—第二道戰壕
還有比較完善的野戰工事因該是:地雷場—反坦克壕—鐵絲網—地雷—鐵絲網—第一道戰壕—反坦克地雷—鐵絲網—第二道戰壕

連級陣地俯視圖:

下圖為現代防禦比二戰完善許多!
下圖為現代防禦比二戰完善許多!
下圖為現代防禦比二戰完善許多!

重要的事情說三遍!我放在這裡僅供參考!僅供參考!僅供參考啦!


下面就是步兵師突破:
一般兩團主攻,一團當預備隊,偵查工兵反坦克向下加強。火炮先打一波火力急襲隨後開始向下延伸開始打阻攔射擊,排好散兵線和火力組開始進攻!
第一階段步兵破障:一般在掃蕩敵軍陣地前要進行破障,主要就是那兩類。步兵障礙:鐵絲網、反步兵地雷........反坦克障礙:反坦克樁、反坦克地雷、斷裂性反坦克障礙(反坦克壕)。一般就是能繞就繞,不過既然題目是突破陣地我就認定正面是強攻了,當然破障時候敵人也不會閑著,各種間接火力或者直接火力會不停騷擾你,這個時候就乞求後面的支援火力能起作用吧,下面講怎麼克服這些障礙!

地雷:首先我要澄清一下地雷的用處,地雷最大的用處不是炸死人 而是噁心人, 美軍二戰的統計結果顯示真正因為地雷出現的傷亡僅僅佔2.9%(還包括陷阱)。基本上地雷有些在第一波火炮的時候已經炸的差不多了。因為題主提問我默認地雷一個沒少的情況下,基本就是拿幾個爆破筒串成一排(導爆索雛形?)然後往雷場上扔一排炸出一排通路出來就是咯,然後繼續擴大或者工兵帶排雷器材進行作業。說句實話反步兵地雷也沒多大就你巴掌那麼大,不注意根本看不到有這玩意,隨便往公園草地里一扔不做任何偽裝都能有人踩上去。反坦克地雷人踩上去根本不炸好吧!

抖機靈時間:比如把知乎大V精英們放進去一個普通公園,我隨機扔地雷都是不加任何偽裝的放在草地里,一天後知乎就會湧現如下問題:第一天:踩地雷是種怎樣的體驗 第二天:被地雷炸傷是種怎樣的體驗 第三天:如何評價知乎大V們踩地雷 各個高票答案都是自己走著走著就踩上去了然後加炸斷腿的照片=高票答案

說句實話雖然是上圖是冷戰地雷但是跟二戰的比起來基本大差不差。
—————————————————————
鐵絲網:
下面到了步兵萬惡的鐵絲網了!一般鐵絲網還不止一種也有很多型號!
首先電影電視劇動漫遊戲ACG最常見的鐵絲網
柵欄式:

解決方法就是把最下面的鐵絲挑亂再從下面鑽過去就是嘍!
捲簾式:

方法類似找兩個兩腳牲口用槍抬起來,其他人從底下鑽過去!

然而戰場上鐵絲網卻是這個樣子的!!!!!!!

有沒有感覺到一種被噁心到的感覺?上面幾種不算很多,花的時間力氣也大所以見的少23333
解決辦法:這個就真只能拿爆破筒去一個個炸了,工兵鉗一個個去剪了!還有種方法就是拿木板、棉衣、毯子裹到鐵絲網上然後步兵跨過去然後工兵慢慢拆。還有高精確度的步炮協同,一般德軍「團」里有一個步兵炮連(一般是75炮和15炮謝謝更正),再不濟營里也有重機槍連的迫擊炮啊!反坦克障礙!
反坦克障礙花樣也是比較多的先講幾個常見的。

沒啥技術含量基本一個攜帶型架橋車就過去了。
另外一種方法就是在壕底打木樁坦克裝甲車可以越過去。
最近突然又頂起來了繼續更


一戰前期的做法

第一步,先軟化陣地,用s多天甚至半個月左右的炮火準備,軟化對方的防禦陣地----包括在預定方向上破壞雷場、破壞鐵絲網、破壞戰壕,但因為這個時候大多數不對都在防炮洞,所以除非火炮直擊,傷亡均不算很大。

第二步,吹號部隊前沖,火炮向後延伸,主要作用是封鎖對方的增援線路。往往炮火殺傷部隊多在這個時候。另一部分火炮作為預備火炮,用來打擊防守方火炮的。


部隊指揮官開始布置戰術,此時的戰術主要在於利用寬大正面,讓敵軍的兵力調動失誤,從而在局部形成兵力優勢突入進去打開突破口。


部隊前沖時,工兵伴隨著步兵,冒險穿過雷場,這個時候被地雷炸算自己倒霉。

防守方進入戰壕,當對方進入射程開火。防守方火炮開火,轟炸此時暴露在戰壕外的步兵。

工兵剪開鐵絲網(有的時候為了保障工兵可以全力剪開鐵絲網,像日俄戰爭日軍還有舉著工兵盾擋子彈的。)後續步兵一擁而入,攤開散兵線,快速向前沖,爭取在沒有子彈打向自己的時候快速推進,有的時候還可以利用彈坑作為掩體。邊向前沖還可以邊開槍,能打死一個是一個,打不死人也能讓人躲一躲,增加自己的生存概率。

當然衝鋒不能死衝鋒,要保持一定的衝鋒通道,各部隊要保持編製不亂,指揮官在陣亡前要儘力保持自己指揮。

衝到一定程度開始要實施各種戰術,例如掩護對射,衝擊戰壕,利用掩體破壞碉堡之類的固定火力點。

如果這個時候,步兵大多數陷入對射狀態,固定火力點沒有被解決,火力被壓制,步兵分散在敵方壕溝前被壓制的抬不起頭,人員分散無法擊中,一個一個被手榴彈和炮火轟掉。那麼就只能宣告此次攻擊失敗,這個時候就要想方設法讓部隊撤下來,重新發起攻擊。

========================================================

國軍對堅固防線的突破方式(松山戰役)

①對滾龍坡敵據點之偵察及攻擊準備:27日起,白天用一個連分散向滾龍坡敵據點攻擊,使敵各堡之火力點完全暴露,並發現障礙物布置情況。28日以一、二兩營對滾龍坡各堡進攻。因氣候影響,陣雨霧大,攻擊前進困難,敵許多蔭蔽之側射潛伏堡未能發現,致307團第一次對滾龍坡攻擊,傷亡增大,受到頓挫。

為了明了敵陣地情形,夜間派偵察小組摸到滾龍坡後方,搜索敵陣地內部情況,發現掩蔽部、水管及照明設備。

根據偵察結果,在團指揮所設置沙盤模擬敵陣地配備。集合全團連營長幹部,總結上次攻擊受挫的經驗教訓,研究對滾龍坡攻擊方案。

②對滾龍坡第一階段攻擊:這次攻擊在7月2日拂曉開始,當我輕重炮火延伸後,一、二營發起攻擊,我英勇官兵前仆後繼,越過敵外壕,通過鐵絲網向滾龍坡敵主陣地進逼時,大霧瀰漫,急風暴雨,攻擊部隊停滯在敵陣地前無法前進,因此傷亡甚大。當時對憑藉堅固工事頑強死守之敵強攻,想一舉殲滅,誠非易事,乃抱定寸土必爭之決心,攻到那裡,佔到那裡,就地挖坑,夜間對壕作業。與敵陣各堡壘相距近者六七十米,遠者百餘米,敵我在近距離戰鬥中,敵用輕重機槍及槍榴彈筒射擊,我一度衝進敵壕,與敵發生白刃戰,互投手榴彈。此次攻擊,我陣亡連長2人,排長4人,傷亡士兵150人。

此時滾龍坡敵我相距甚近,只能使用近戰武器,為避免我炮火誤差,免受無謂傷亡,我炮火不能支援。重炮僅對松山子高地及大埡口轟擊。我曾用炸藥炸敵堡,但敵火猛烈,難以接近敵堡,我英勇的炸藥手,死在敵堡射擊孔前,暴屍在無數彈雨中,壯烈犧牲之狀,扣人心弦,真是驚天地而慟鬼神。

③對滾龍坡第二階段之攻擊:對滾龍坡第一階段攻擊中,雖然沒有將滾龍坡全部攻克,但已取得一些成果,滾龍坡公路西南高地均為我佔據。並且構成輕重機槍掩體,各個散兵坑用交通壕連接起來,形成簡單的野戰陣地。敵炮被擊毀,不能射擊,戰車2輛亦被擊壞停在公路上。地面樹木經炮擊燃燒,夷為平地。唯敵堡壘堅固,無法摧毀,這是攻擊松山最大難題。

對滾龍坡第二階段攻擊使用了新武器——火焰放射器。使攻擊取得較大進展。火焰放射器是盟軍提供的摧毀堡壘較為有效的新式武器。系用化學藥劑與汽油混合溶液壓縮裝在一個薄鋼筒內,由射手背在肩上,用皮管連接噴射槍,打開噴槍按鈕,溶液通過噴射槍管噴出槍口後,自行燃燒,成為一條火龍,射進敵堡壘內,火焰進入堡壘後,引起堡壘內物體燃燒,彈藥爆炸,人員窒息死亡,增援之敵亦不能馬上利用。就這樣一個一個地摧毀了敵人的堡壘,一批一批地消滅了死守堡壘的敵兵。然而初次使用,由於射手操作不熟練,射不準確,或火焰射不進敵堡,有時因敵火猛烈使射手未進到發射位置就犧牲了。致火焰放射器不能發揮預期效果。因此集中火焰放射器由我負責訓練;把全團火焰放射器編成8個戰鬥小組,每組火焰放射器正副射手2人,輕機槍組4人組成。在團指揮所後方小村中訓練一周,對火焰放射器使用要領、發射操作、運動方法、火力協調等,反覆演練,待動作純熟後,配屬第二階段攻擊部隊對敵堡壘之攻擊。

7月15日開始,一、三兩營發起攻擊。這次攻擊,步炮密切協同,輕重機槍適時壓制敵火,火焰放射器發揮了效能,陸續攻破敵堡壘。連續進攻,將要奪取滾龍坡敵主陣地時,不料大埡口攻擊失利,敵人頑強抵抗反撲,得而復失,功虧一簣。此次連續一周攻擊中,307團副團長陳一匡身負重傷,連長陣亡2人,排長陣亡5人,士兵傷亡200餘人。

④對滾龍坡第三階段之攻擊:此時松山之敵受我猛烈攻擊,同時龍陵被我左翼集團軍主力圍攻中。松山敵後路斷絕,僅靠空投補給,有時空投物資落在我方陣地,已成強弩之末,瓮中之鱉。

7月25日起,發起全面總攻,以307團攻擊滾龍坡,以308團彭劍明營攻無名高地,309團,榮3團攻大埡口,82師攻松山子高地(松山頂峰)。同時發起進攻,不分晝夜,步步逼進,一個個堡壘摧毀,一股股日寇殲滅,持續到8月2日晨攻佔滾龍坡,8月4日肅清殘餘之敵。滾龍坡之攻克,尤如斬松山之首,敵似驚弓之鳥,惶恐不已。


1.用重炮把對方陣地從頭到底狂轟濫炸一遍,然後步兵衝鋒剛正面,然而然並卵,比如一天死傷6W人就是這種玩法搞出來的。

2.加強步兵層面上的火力,比如給步兵配置衝鋒槍以及稍輕一些的機槍可以拿著直接衝鋒,給步兵小隊配置輕型迫擊炮以及噴火器等攻堅裝備,集中炮兵火力,並且加強步炮協調,讓步兵跟著炮火前進,並給部分炮兵直接指示目標,敲掉對方永固/半永固工事,讓步兵有能力在進攻的時候通過自帶機槍噴火器衝鋒槍等,壓制防守方。

同時野戰炮兵對敵縱深進行壓制阻敵增援,孤立敵方前線部隊以達到突破目的,並且在局部突破後合圍殲滅敵人。

3.使用技術兵器(比如坦克等)

坦克出現也沒改變這層面的戰術結構,坦克的出現主要是解決了關鍵地帶突破的火力和裝甲問題,相當於給進攻方創造了移動式的裝甲碉堡,一定程度上克服了攻擊方防護和直射進攻火力不足的問題。

但實際上一戰有用的反而是2,參見一戰德軍末期瘋狂的突進速度(都能在2-3天內突到人力+後勤極限60-80km,早期N多時間幾公里說不好都要花10天半個月)。

真正意義上改變戰術結構的反而是半履帶/履帶運兵車這類運步兵裝備,機械設備可以避免後勤和人力造成的問題,機動範圍廣的多。

所以二戰後美蘇的第一線攻擊兵力都是摩步/機步,而不是裝甲。


面對一戰的塹壕、鐵絲網、機槍、輕重火炮掩護的陣地,人類並非一籌莫展。

英法選擇了新武器道路,坦克的出現,突破陣地戰成為可行。

德國選擇了新戰術道路,裝備輕機槍、大量手榴彈、噴火器、便攜迫擊炮的步兵突擊隊,也做到了8天突破聯軍數道陣地前進60多公里的奇蹟,在此之前戰線的推進每月只有幾十米。

一戰的末期,塹壕戰時代已經過去了,1936 年的西班牙內戰,就是新武器和新戰法的繼續表演。


攻堅本身非常依賴步兵,而且聽說攻堅戰更經常的是步兵兵力不夠。

坦克與摩托化步兵解決的是突破防線之後擴大戰果的問題。一戰打成超長戰線的陣地戰,最關鍵的是當時的機動和後勤不是摩托化的,而是高度依賴鐵路的,這樣你突破陣地之後,也不能高速突進足夠的縱深,會被人調集預備隊輕易堵住。


當時的技術條件下,在大體勢均力敵的敵我態勢下真正卓有成效的突破塹壕防禦的也就最後一年的兩次,一個是皇帝會戰德國最後的突擊隊體系,但這麼打老兵減員率還很高。。。具體就是把精銳步兵配備自動火器和大量手雷,當後來裝甲兵用,繞過防禦樞紐,後續普通步兵配合曲射重火力肅清防禦,炮火使用上不再提前好幾天洗地而是改成二戰常見的火力準備,把突擊隊的進攻路線障礙肅清即可。但是繞過火力點,在火力封鎖下穿梭非常考驗士兵的勇氣和對戰場的理解因此需要大量有經驗的士官帶隊,因此不好複製。
第二個也就是蘇瓦松附近的攻勢吧,雖然這時德軍已經瀕臨崩潰不能嚴格叫勢均力敵,但是也比博擼攻勢這種非壕溝地域的進攻更有代表性。這次戰役盟軍集結了大量技術兵器,由於地形的特殊性和法軍總體士氣低落,法軍傾向於縮減突破寬度並且提升了裝甲部隊的突破密度,美軍的參戰也維持了總體的士氣和足夠的後備力量,瞎貓碰死耗子般地正確使用了裝甲部隊(如聖沙蒙坦克天生半身不遂,法軍只能將其作為自行火炮突擊炮使用,不成想卻符合了未來裝甲戰的理念等等),突破了防線。

什麼題主還問了二戰?
二戰知乎只看重站隊不看重具體內容。我就不答了。。。


平原地區的衝擊,一戰就是火力準備以後人員衝鋒,這個衝鋒也不是一路rush到底,按梯次沖一段趴下自己也挖坑躲避對方火力,或者把炮彈坑連起來,如果遭到對方平射火力壓制就再來一輪火力準備,直到衝進對方戰壕肉搏,打過去還則罷了,打不過去或者過於膠著並且還撤不下來後面人又進不去,第三輪火力準備就來了,膠著的部分不論敵我都會被這輪消滅。然後周而復始。
一戰後期二戰前中期也沒強到哪去,多了個坦克可以做步炮坦協同了,多了個航空兵可以做比較精確的轟炸了(俯衝轟炸機),靠這些拔掉一些靠步兵難以衝擊的地方後步兵跟著坦克走到一定距離後發起一輪衝擊(步坦協同參考fury),攻堅武器多樣化(火箭筒60炮無后座噴火器槍榴彈)以及自動武器(半自動步槍衝鋒槍輕機M1919)的高配比使難度降低了一些
二戰中後期又加入了履帶半履帶輕或中裝甲運輸車輛,這時機械化作戰推進就有雛形了,步兵坐車衝到對方戰壕幾百米處再衝擊,提升了攻擊速度和效率。此時戰壕防守就基本要失去意義了。
山嶺類攻堅不討論了,此類型只要補給充足公事夠厚防守火力夠強少部分人就可以死扛大部分人很長時間(參考松山日軍科希馬英軍),什麼,你說硫磺島和沖繩?那年代頂部再厚的公事在406艦炮和單個幾噸重的航彈面前也不是事兒啊。
PS:→_→嚴重缺少技術兵器的對環形公事圍殲戰也不討論了,李團長說了,坑挖到二三十米的地方,就是個娘們也能把手榴彈扔進去,3800枚手榴彈1分鐘甩光,咋滴也夠他們喝一壺的。


一戰就是火炮洗地,步兵衝鋒。一戰有很多偵察機和瞭望哨,就是觀察敵方陣地的部署情況。二戰就是坦克裝甲車了,中國戰場這邊一般都是中國處於防禦階段的。所以,中國很少有直接突襲日本的鐵絲網,倒是八路軍端了日軍很多跑樓,總結就是策反偽軍,或者安插自己同志,裡應外合,八路軍的手榴彈是非常充足的,近距離一頓炸,鐵絲網也破壞得差不多了


一般由鐵絲網和塹壕碉堡組成的防線想要突破必須準備突擊工兵來來進行工事爆破和重火力壓制敵人以及大量步兵進行衝擊,首先由榴彈炮集群組成的重火力對敵人進行壓制,然後步兵在己方炮兵進行射擊的時候在彎曲的彈道下伴隨著炮擊壓制敵人的時機前進,這就是所謂的炮擊徐進戰術。

之後由突擊工兵剪開鐵絲網,爆破掉碉堡清除掉這些能夠遲滯己方部隊的防禦工事然後讓己方部隊的步兵集群能夠衝擊敵人,這是一戰初期的戰術。

到了一戰後期,德佬研究出了新的戰術,將部隊分為兩隊,一隊為主力部隊,一隊為機動部隊,機動部隊攜帶迫擊炮,輕機槍,手榴彈,衝鋒槍滲透迂迴到敵人的防線側翼然後發動攻擊將敵人的防線撕裂開來,同時並不戀戰繼續深入突擊下去直到敵人防線完全被貫穿為止。

而主力部隊則是正面進行牽制攻擊配合機動部隊進行夾攻,利用短促的炮擊將敵人的火力壓制住之後一舉摧垮已經被機動部隊滲透分割的防線然後徹底擊潰裡面的守軍,這樣的戰術被稱為滲透突擊戰術,也被叫做胡蒂爾突擊戰術。

德佬的這種做法在歷史上被稱為暴風突擊隊,在1918年首次登場就一口氣突破了協約國20公里防線,在以往的時候做到這樣的地步需要花費數萬條性命和幾千噸炮彈儲量。

這是日軍的小隊進攻戰術,深得滲透突擊之妙用。

第二次世界大戰突破築壘地域靠的是裝甲部隊和空軍(主要是俯衝轟炸機和戰術轟炸機)進行空地協同,撕裂敵人防線的是裝甲部隊,擴大戰果的也是裝甲部隊,鞏固防線的還是裝甲部隊,在取得制空權之後俯衝轟炸機對已經報告了諸元參數的目標進行定點轟炸,將敵人的目標一個個拔除,同時裝甲部隊的坦克們在自行火炮的火炮掩護下突入敵陣將敵人的防線撕裂成碎片,不斷地突擊如同快速鋒利的矛頭將一切膽敢阻擋在自己面前的敵人擊垮。

至於那些能夠阻擋坦克部隊的反坦克塹壕和碉堡,前者會被工兵部隊處理掉,後者本身就會被坦克的主炮摧毀。

說道永備工事的話那種東西會被步兵集群的榴彈炮和空軍的大型轟炸機摧毀,萬一遇到裝甲部隊一時難以突破的敵人防線,攜帶了大量步兵伴隨火炮和重型火炮的步兵集群可以使用火力覆蓋和滲透突擊將敵人的防禦徹底摧毀,這就是二戰突破防線的做法。

===================================我是華麗的分割線===========

我把答案給小夥伴們看了之後對方表示你是傻逼,步兵和坦克脫節危害太大,我仔細想了一下我太想當然了,一來是坦克攻堅能力沒有那麼優秀,二來反坦克陣地還是需要步兵集群去啃啊。

自掛東南枝吧。


沒有用的,都是堆人,一代年輕人就這樣沒了


推薦你玩一款遊戲神作,英雄連。二戰背景的3DRTS遊戲。遊戲中你就能找到答案


拯救大兵瑞恩里登陸後的戰鬥就是一個典型的突破戰術範例了。而且是沒有坦克的有效協助。


WW1

首先,炮兵洗地先,轟個幾個小時,能破壞多少破壞多少。

其次,上刺刀吹衝鋒號,開始死亡衝鋒,頂著機槍火力往前壓,用手裡的步槍手榴彈面對敵方鐵絲網、戰壕、機關槍。(索姆河以後用上了初代水櫃)

再不行?上毒氣吧。

WW2

首先,航空兵、炮兵一起洗地。

其次,步兵支援坦克帶著突擊步兵(加強型步兵、毛子有類似的突擊旅)、普通步兵,帶上輕機槍、衝鋒槍、手榴彈、火箭筒、火焰噴射器、TNT炸藥包,開始死亡衝鋒,基本上也就打下來了,二戰時期固守塹壕已經很難了。

還不行???直接B29扔原子彈吧


炮兵 轟炸 小組組織敢死隊 人肉炸彈 到了二戰。。轟炸 坦克 自行火炮 裝甲突襲


對戰壕碉堡鐵絲網構築的要地突破基本上沒變,都是炮兵(二戰中可能加入空軍)轟完再沖...


推薦閱讀:

為什麼毛澤東思想的精髓是「實事求是」?
抗日戰爭八路軍和國民黨各犧牲了哪些將領?
對於解放軍(及志願軍)人海戰術的說法是如何訛傳來的?
歷史上真的有軍隊「炸營」嗎?
抗日戰爭時期出現過「日奸」嗎?

TAG:歷史 | 軍事 | 第二次世界大戰 | 第一次世界大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