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口頭和書面的表達能力?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這樣一種經歷,聽了一首交響樂,當時的內心是波濤洶湧,聽完後沉浸其中,但到推薦給別人時,千言萬語彙聚成一個詞——好聽;看了一場電影,不禁感慨電影真好看,但到想寫一篇觀後感時,手卻一直停留在鍵盤上,久久才敲出二字——好看。那麼究竟該怎樣提高自己的表達能力呢?求大神指導。


堅持閑的蛋疼寫日記。


蟹腰
我這裡有一個討巧的方法,簡而言之就是擴大自己的辭彙量,然後不好好說話。
重點搜集知曉一些日常辭彙的另類說法,比如說「學校」就要寫成「象牙塔」「庠序」,月亮就要寫「嬋娟」「蟾宮」什麼的。多了解典故,有的沒的多引用。然後在寫作時,先用平實的語言表達出來,然後同義詞置換,文章的逼格一下就上來了。多看辭海,效果拔群。
當然這只是寫作時的一個竅門,用來在短時間內提高應試文章用的。用在語言表達上因為「不說人話」引起反效果概不負責。
如果有的是時間和精力去學習,上面很多答主都說了,大量的閱讀。「腹有詩書氣自華」決不是一句空話。


出於自己的表達,來自外界A與內心A"的共振。

內心覺得好, 有兩種,一種傾向於整體感覺,另一種為對細節的體察,從而產生契合時的愉悅。多個細節的堆垛構成有根基的宏觀感受。

表達只是這個共振的輸出方式,但能否輸出有結構的感受,也就是你說的表達能力,在於前面共振過程中是否有細節的體察。沒有細節的體察,就沒有細節的表達,就言之無物。

而共振的產生、細節的體察,來自早期參照系A"的建立。A"的存在來自長期的、緩慢的、多角度的輸入。

你看,我竟能對表達能力這個話題胡扯出這麼多你聽都沒聽過的「原創」表達。但這胡扯的能力的來源我自己也沒法說清楚。當有一萬個A"的時候,不同的A"之間會在不經意間產生聯繫,與某個特定的A產生共振,產生無障礙的表達。

但倒地怎樣有方法論地建立這一萬個A"陣列,只能回到那條老路,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當然,大家都是讀了百十來本書,走了十幾公里路就出來回答問題了,畢竟,回答問題的時候,也能建立不同的A"之間的關聯。


瀉藥~

題主的問題實際上是分兩個層次的:口頭表達和書面表達。之所以做這樣的區分,是因為雖然口頭表達和書面表達可能會【在一定程度上相互促進】,但生活中可以明顯看出有的人口頭表達更強,而有的人書面表達更強,故而【這兩者存在一些特性化的訓練方式】。

一、提高表達能力的方法(口頭、書面都適用)

1.積累

輸出的基礎在於【輸入】,所以通過平時的閱讀積累素材至關重要。另外,【表達也有多種風格】,如果想讓自己成為某種風格(磅礴大氣、邏輯分明、溫潤細膩等等),就多看相關方面的書,會受到相應的熏陶。

2.訓練

無論是口頭表達還是書面表達,僅僅有輸出是不足的,必須有【相應的訓練】。訓練的要點在於:(1)【邏輯層次】(2)【語言的精鍊和簡潔程度】(這個將在提高口頭、書面表達能力中具體論述)

二、提高口頭表達能力的方法

1.多說

個人覺得,提高口頭表達能力的最佳方法就是多說。【利用一切可以交流的機會】:和同學對某個問題的觀點的交流;課堂PPT展示;演講比賽;調研比賽的展示人員;主持人;辯論隊成員等等。最最重要的是抓住機會,不要不好意思!

2.訓練

這個【訓練】,建議【從小開始做起】。我老媽從我小學的時候就比較注重鍛煉我的口頭表達能力,比如(1)從小培養我讀書的興趣,以積累素材。還讓我背誦一些古詩詞。(2)針對某個問題(生活中的)提出自己的觀點和看法。(3)對某個話題和她進行【辯論】,然後她【評析】我在辯論中的【不足及改進方法】。

當然,口頭表達中還有一些非常重要的因素:(1)【語調】。過度的抑揚頓挫會讓人覺得非常不舒服,但如果只是平鋪直敘則會讓人感覺到枯燥無味,如何【把握好這個度】非常重要;(2)【聲音的特質】、如何將自己的聲音練得渾厚和有中氣,使人有聽下去的慾望,這點也非常關鍵。

3.反思

有相當部分的人最大程度的利用了一切可以提高口才的機會,但其中【大多數人的口才並沒有明顯提高】,究其根源,在於缺乏反思,而只是一味訓練。要不斷的去想自己口頭表達的【不足及如何改進】。

三、提高書面表達能力的方法

1.觀察

下筆如有神固然需要【讀書破萬卷】,但更需要的是觀察這個【一花一葉總是情】的世界和人生。寫出有【深度】的文章,需要【思考】;寫出有【感情】的文章,需要【觀察】。缺乏對人情世故的體會,難以寫出真正有含金量的東西來,【人情練達即文章】。

2.訓練

在書面表達中,訓練【最為重要】。一定要【多寫】。平時可以嘗試著寫:讀書筆記、電影觀後感、日記、給同學的生日賀卡,給朋友的節日卡片等等。寫東西的時候一定要去想如何【斟酌遣詞造句】,做到【簡潔而明晰】,或者【深刻而細膩】。舉個小栗子:一些同學在寫法律意見函的時候會加上一句:「根據本意見函所為造成的後果,本律所不負法律責任」,雖然確實需要這樣的話,以防當事人追究律師的責任,但總會讓當事人覺得不舒服,感覺你是在推卸責任。更好的表達應該是:「本意見僅供參考」。這些【表達上的改進需要去不斷練習和反思】,通過較長時間的訓練,才能有較為明顯的進步。


岳雲鵬堅持讀報紙,矯正自己的河南口音。我不懂河南話,但我明白,他付出的努力。
上士聞道,勤而行之;中士聞道,若存若亡;下士聞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為道
願與你共勉。


我唯一能給你的建議就是多讀一些書吧。


以前看過一個節目,一個人講述他與季羨林的故事。
主人公當時正在讀博士,住在北大的職工宿舍。恰好與季羨林是鄰居。那個時段大家趕論文的日子,所以主人公每天都在絞盡腦汁寫論文,但進度緩慢,整天愁眉不展。某日中午下樓去吃飯,巧遇季老。季先生看他眉頭緊鎖就詢問緣由。博士生就說,論文一直憋不出來啊。
「水喝多了,尿自然就有了。」 季羨林如是說。


1,多讀多學多積累,讀的多了你就會發現往往有套路可循,掌握了套路,積累的多了,用的熟練了,慢慢就能達到初級水平。
2,在你感覺表達起來遊刃有餘的時候,偶爾就會迸發出一點小靈感,會有一些創新,形成一點自己的風格,個人風格成形以後算達到中級水平。
3,還要不斷提高就要靠無盡的想像力,像「三月不知肉味」「五臟六腑里,像熨斗熨過,無一處不伏貼;三萬六千個毛孔,像吃了人蔘果,無一個毛孔不暢快。」這種神級作品就厲害了,腦洞之大無人能及。


沒有捷徑,一切優秀都是靠反反覆復地錘鍊。想文字精鍊,敘事有條理,就多寫日記。不要覺得生活單調,其實每天都有很多事情可以寫。寫心情,寫天氣。寫見到的人,寫遇到的事,寫對未來的期望,寫對回憶的感傷。(推薦一個寫日記的小方法:按照時間順序,從早寫到晚。事無巨細,全部寫下來,你會發現每天都有好多事發生。時間長了,便可以分清哪些事該詳那些事該簡。久而久之,思維邏輯都會得到很好的提升。另外,寫日記還可以疏導自己,獲得好心情噢~)

至於口頭表達,多與朋友聊天,微信也好口頭也罷,說有意義的話題,選擇自己感興趣並且比較熟悉的東西。適當加入自己的感受與見解,吸引對方。害羞不太願意與人交談的人可以選擇錄音,每天看一個小故事,合上書,用自己的語言表述。忘記情節或者卡殼也不要停,瞎編都行,盡量把故事圓過去。然後自己檢查不足,並且改進。講故事的時候可以對著鏡子,把自己打扮的好看一些,用自信,微笑的神情開講。要認可自己,沒有人天生就是演講家。不要羞怯,未出師之前,你的觀眾只有自己。他不會嘲笑你,更不會貶低你。


感謝閱讀。


蟹腰。

題主應該是想問為什麼自己心裡很有感觸,表達不出來對吧?因為從自己的感受到傳達出來,還要經過語言中樞的一系列處理,並不是純靠訓練語言本身就可以。表達能力其實是一種翻譯能力,將虛擬的感受翻譯成辭彙句子的能力,那麼前提,你得先弄清楚自己的感受吧。

那麼要怎麼弄清楚?舉個例子,就好像畫畫,素描技巧是可以勤學苦練來的,但擺在你面前的石膏像、水果甚至桌布、燈光,它給你的感受是什麼,這才是更難琢磨的部分。蘋果永遠不可能是正紅色的,它有不同的生長形態,放在不同顏色的桌布上,不同顏色的燈光從不同方向照射過來,那麼蘋果在你眼前究竟是什麼顏色?你必須摒棄固有思維,細細去觀察,也許某一面有一些藍色,某一面有一些紫色參雜著黃色,你得把這些顏色在腦中先一層一層區分開來,再用手邊有的顏料一層一層在畫布上組合,形成你眼前這顆蘋果的樣子。這就是翻譯的過程,這就是表達。

語言和藝術一樣,所以為什麼說語言也是一門藝術。


先觀察下其他人寫的內容
從模仿到創造自己的風格吧


謝邀。
這也是我一直想追求改進的問題
所以我並不知道答案


我也想知道,有看到說多寫結語,提高表達能力,抓住表達的重點,還有多說話或者讀書,我可能就是不太愛說話,一說話很慢,還有點大舌頭


推薦閱讀:

攝影為什麼會被許多人選擇成為愛好?
你能想到對新婚夫妻祝福最好的表達是什麼?
什麼樣的語言會讓人感到幽默?
有哪些令人拍案叫絕的臨場反應?
哪些漢語詞語嘲諷意味十足?

TAG:表達 | 表達能力 | 語言表達 | 口頭表達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