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中國人來說,外國人的圈子真的很難融入嗎?

鏡像問題:
http://www.zhihu.com/question/63837997

對於外國人而言,中國人的圈子真的很難融入嗎?

或者說是很難深交。即使關係好也不可能和同胞那樣的深?(本人在紐西蘭) 高中開始就在本地了


看到很多答主的回答里都涉及到了一個點,卻都沒有捅破那層窗戶紙。

記得以前看了不起的蓋茨比的時候,我印象最深的一段是三個主要人物最終發生正面碰撞的時候,Tom「提醒」Daisy的那句「remember: I am, you are, and he is"。簡單的六個單詞I am,you are,he is就把所有人物關係都徹底理清了。

說回問題。往大了講,全世界70億人,內心深處可以說沒有不喜歡抱團的。你出國了之後喜歡抱團,人家在自己家裡就不喜歡了么?我在大學裡甚至還聽說過好多從小就認識的,直到大學還在一個學校的加拿大當地人。而這只是大背景。

然後你要談融入,就像高票答主說的那樣,你融進了,可人家沒有融入你啊。換句話說,你這樣的所謂融入其實就是單方面的無限付出罷了。想像成戀愛關係的話,這得要多累啊。

再談到具體問題。我們應該怎麼定義融入?一起嗨一起瘋一起複習考試準備group project算不算?聊得來聽得懂跟得上思維算不算?甚至交了當地男女朋友算不算?實話說我全部存疑。我這種看美劇,愛西式餐飲,愛體育,英語湊合又喜歡抖機靈講笑話的人;非常外向健談,同時天天都想要過的legendary的人(重點是按照西方標準來看算是比較討喜的那種啊喂),仔細想來其實心裡清清楚楚----我離融入還差兩代人。最少要到我的孫子輩才能算是融入。

為什麼呢?就像我在另一個類似問題下說了這樣一個觀點,同時也是我一開始提到的沒被捅破的窗戶紙:作為一個外來者(alien),只有當你所有的適應,包括語言、飲食、禮儀、習慣等都和當地人如出一轍時,你才能意識到你們之間隔了一個看不見的牆。這堵牆是世界觀價值觀;是你對這個世界的思考的源頭,即一些哲學上的東西。這就是很多答主提到的「和外國人好多聊不來/外國人有時顯得幼稚/有很多話題禁區」等等的根源。舉個自己的例子來證明語言能力不是真正融入的根本障礙:我去尼泊爾做志願者的時候,同期的只有我一個中國人,環境也是純英語,和一個美國人一個澳大利亞人住一間。因為時間比較長加上處於沉浸式的語言環境,那期間我一度連聽懂中文都有困難(一個例子是當時在一個酒吧里被人用中文問是不是中國人,我讓她重複了三遍才聽懂她的標準普通話)。然並卵,當我和同行的人聊得深入了,我才意識到我對於他們的很多想法有著一種近乎本能的抵觸。幾年後我再想起來,才意識到這些抵觸其實就是我對自己的身份認同:我是中國人。

有人跟你說你不要害羞,勇敢走出自己的comfort zone和當地人交流;要嘗試參與到當地人的生活方式當中;要想辦法找出共同話題。對此我只能說naive:這些一切的一切都只是在為你撞上那堵看不見的牆而鋪路。換句話說:當你打破了所有這些有形的障礙了,你才終於可以面對那些無形的障礙。只不過絕大多數人還在有形的障礙(最典型的就是語言)面前徘徊,以為這就是導致你融不進去的原因,甚至一度懷疑自己的性格。這裡說的比較玄,大家可以用王國維的「讀書三重境界」來理解。即,讓很多人發愁的是他們覺得自己望盡天涯路,可是另有些人卻已經發現那人在燈火闌珊處。這就是一個過程,不經歷體會不到,而且你也沒法跳過其中的一個階段。舉個例子:就算你和你的美國朋友都是看dc和漫威長大的,你們心裡對超級英雄這個概念的理解和期望就會是一樣的了么?你打破了語言和共同話題的障礙,和你的美國朋友順著超級英雄這個概念聊下去,聊到了更深層次的思考時,你才能意識到你倆的差別有多大。你的語言能力越強,你倆的共同話題越多,你才能越早越深入的意識到你倆的根本不同,才可以意識到原來還有一堵看不見並且從未想過存在的牆。所以我曾經跟父母說過這樣一句話:我在加拿大獃了這麼久,越來越體會到一點---英語越好越難融入。至於說我看金庸你看漫威,我追楊冪你追JB這種差異,我只能說太容易就可以解決了,以致於我覺得這些淺層次的不同甚至都不能成為所謂「不容易融入」的原因。

又要以我自己的經歷為例子,最典型的就是我去古巴的7天。當時我剛出國一個學期,英語能力湊合,基於走出comfort zone的原則以及對一個人出遊的愛好,我一個人報了個古巴7天的團。期間我認識了一個卡爾加里的老司機,教我怎麼hook up酒店裡的女員工;認識了一個蒙特利爾的阿姨後來還邀請我去蒙特利爾玩了好幾天;和好幾個法語區的哥們一起差點和英語區的加拿大人打了一架。這些體驗每一件說出來都讓人覺得我融入的好棒棒啊是不是?只有我自己知道還差的遠呢。因為還是那句話:一旦你們開始談到有關世界觀價值觀的問題,你就會發現你們天差地別。私以為這就是文化差異的根本內核。

在這種情況下,談徹底融入,我認為幾乎意味著對自己過去經歷的徹底放棄。當然,肯定會有人可以穿過那堵看不見的牆,不過又有多少呢?

說了這麼多負面的,談一談怎樣應對。前面提到了很多情況下的所謂融入就像戀愛關係中一方單方面無休止付出。對此我的態度是:我可以幫你預言委曲求全一定沒用。因為一個很簡單同時又很諷刺的問題就是:我為什麼要融入啊?憑什麼呢?以我為例,我出國留學的原因有很多,而文化並不是其中的一條。如果選擇對自己進行洗腦式的改變,削尖了腦袋想融入的話,豈不是等於我認可了當地的文化更先進?我這種民族自豪感比天高的人是接受不了的。再比方說你非要強調black lives matter,可我堅持認為all lives mtter。這種情況下我需要去說服你嗎?我有可能來認同你嗎?你跟我強調一萬次什麼black lives matter的提出是建立在複雜的歷史問題上的,因而就指望我可以感同身受般理解你嗎?答案顯然都是否定的。就像很多加拿大人根本無法理解中國人對日本的情感。

總結起來就是:想要像當地人那樣融入是幾乎不可能的,除非你的父母也出生在這片土地上。同時,這樣的所謂融入是沒必要並且很累人的,在真正的融入幾乎等於放棄自己的過去的情況下,選擇融入也不太值得。畢竟,I am, you are, and he is…

相關回答: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1536165/answer/74980386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9813736/answer/83303590


發現好多朋友在問我一些關於同和異的問題。我沒法給出一個非常完整全面的回答,只能從這個角度來嘗試解釋:所謂國家,應當是一個想像的共同體。就是說這個國家的國民應該是在一些根本問題上有一個共識,基於這些共識以及其他一些因素從而產生身份認同,而所有分歧都是基於這個共識之上的討論。就比方說美國兩黨再怎麼爭鬥,都不會否定民主自由等價值上的共識。至於說朋友/知己/求同存異/是否排外等,這些都是決定兩個人能否和諧相處的潛在原因。換句話說就是導致兩個人關係不好的原因可以有非常多,我這篇回答並非要證明外國人和本國人有根本性不同是導致外國人無法真正融入的唯一原因。事實上這只是原因之一而已,否則的話相當於要我證明全中國14億人應該都是好朋友。再進一步的話應該是這樣:評論區的相關提問是基於具體到兩個人之間交流方式的具體問題,我這裡的回答是試圖對群體性現象做出一個解釋,兩者有重合的地方,但總體還是不太一樣。但願我這個解釋還能算差強人意。

再補充一點。你有什麼立場跟我沒關係,你覺得中國的文化就是落後就是差我也沒意見,你喜歡在評論區里表達我也歡迎。但是在把我批判一番之前請先看明白我說的是什麼,看評論區里好多回復我真的著急。

最後放一個Barnacle的原版來鎮樓:

it"s gonna be legend--wait for it, I hope you are not lactose intolerance because the second part of that word is dairy--legendary!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5525566/answer/205072725


首先,我想題主想問的外國人應該指白人。其次,我眼中的「融入」,不是外國人很喜歡邀請你參加party,你跟外國人都玩得很開,照了好多照片就叫融入了。這樣的話,我也有好多願意跟我一塊玩的白人朋友,也有好多我被一群外國人圍著的照片。然而如果你問我跟他們玩高興么?我會回答:並不高興,可以選擇的時候,我還是願意跟我的亞洲朋友們玩。

我理解的「融入」是指你在沒有別的所圖的情況下(比如不是為了練英語,不是為了接近外國人,也沒覺得跟外國人玩更高端),還願意跟他們一塊玩、並真心感到高興。

以下是原答案:

---------------------------

一開始我也挺喜歡和外國人玩的,時間久了發現他們心理年齡太小,生活太簡單,思維太單一,一起玩也不高興,聊點深層次的東西他們又不理解,所以還是跟中國人玩了。

我覺得跟外國人玩不好玩的原因有如下幾點:

1. 他們大多笑點低、行為比較幼稚
他們都覺得我說話很好笑,可是我覺得他們一點都不好笑。他們發給我的段子都是我初中時候看的段子的水平,還要強顏歡笑。
以前我們學校的外國人,就給同樓層的人起外號,改掉所有人宿舍門上貼的名字,這點屁事都能笑半天。在中國真的只有小學生初中生才會做這種起外號、在別人身上貼便簽寫個『我是豬』的幼稚遊戲,還覺得好笑吧?

2. 他們玩的東西比較單一,或說太專一
外國人與亞洲人比太不會娛樂了,party就是喝酒跳舞。是,他們愛玩戶外活動,可是戶外活動如跳傘衝浪又不能天天去。
我年紀大了,剛出國那會覺得去夜店干10個shots的龍舌蘭,玩玩真心話大冒險還挺好玩的,時間久了,覺得喝酒跳舞pull an all nighter, hang over第二天又如此往複,真的一點意思都沒有。
---------------------------
02.25更
評論里有人說桌游什麼的是外國人發明的,說外國人玩的其實也很開,什麼開遊艇開飛機等等等等。可是這麼多年下來給我的感受是,外國人玩的很『專』,就像@xin hao先生說的那樣:「隨便一群中國人聚會,有人提議玩狼人殺,大家會玩不會玩一般都會積极參与,而和老外聚會,只能在桌游吧裡面,和這個特定人群一起玩,估計全曼城會玩萬智牌的都互相認識。」
我希望的朋友或伴侶,是大大小小的事情都能分享的人,我並不想過那種,今天要游泳,那我就約在游泳club認識的、一直跟我一起游泳的Angela,明天想找人聊聊政治,就約能跟我聊政治的學PoliSci的Brian,周末我想滑雪,就約喜歡滑雪的Chris這樣的生活。
我希望有D、E、F,大家一起又能游泳又能聊政治,他們不會滑雪我可以教他們,我不會打萬智牌他們可以教我,可是這樣的外國人太少了。
02.26補充:我想可能是因為中國人集體觀念比較強,假如我周末想約三個中國朋友D、E、F去滑雪,他們三個互相都不認識,也都不會滑雪,但如果我提議了,他們還是很有可能跟我一起去。而且中國人都比較自來熟,有可能這次滑完雪他們仨也成了朋友。然而外國人從小上學就沒有什麼集體啊班級啊這種概念,不太會就著大家的喜好,如果A、B、C是我的三個白人朋友,A、B都不會滑雪,三個人也互相不認識,A和B很有可能就不願意跟我去,就算去了,這三個人也很難成為朋友。
而想來想去,A, B, C和我都能一塊玩的東西,基本上就是剩喝酒跳舞了。

3. 如果喝酒的時候聊天聊得東西有意思我也就忍了,然而外國人普遍政治正確,可以聊的東西非常有限
喝酒的時候說的話都特別客套,每天聊來聊去就那點東西,尤其是新朋友。How are you, you are so pretty today, how"s your week, how"s school, how"s your vacation, how"s China, etc...

中國人在一起都可以聊什麼呢?北美吐槽君泰迪骨科你看了么!韓國閨蜜門又更新了!菲律賓政府真是臭不要臉就該把劉梓晨扔到菲律賓去!
中國人在一起什麼都敢聊的,大到什麼種族歧視、穆斯林問題、膜、一個中國;小到周圍人的八卦、網上的八卦,川普的前妻的上位史跟鄧文迪一樣,韓寒是直男癌,廣東黑人太多了,你說什麼別人也不會隨便judge你。

而你跟外國人聊天,你傳八卦他們judge你,你評論中外時事也要小心謹慎,你發表任何的言論,一怕他們受到的教育不同和你意見相悖(比如說個香港大陸沒準就吵起來了),二怕他們認為你不nice,或者你政治不正確,尤其跟白左聊天的時候(哇你們怎麼能因為劉梓晨整容在網上發發貼就這麼罵他呢真是太mean了、你怎麼能說穆斯林不要來中國呢太沒有人道主義了、你怎麼能抱怨廣東黑人多呢你這樣說是歧視黑人!)

於是久而久之,話題就變成了how are you, how"s school, how"s your vacation...這些最safe的東西。
有時候我真的想,國外人總倡導言論自由,然而其實他們能聊的東西,真是少之又少。這種無形的禁錮,可比政府在網上刪刪帖子可怕多了。

順便想起前段時間看得一個亞洲小哥調侃PC的視頻(雖然很誇張,但是挺寫實的)
https://youtu.be/hEx6bDvmavc (原貼)
【值得收藏!做到政治正確竟如此簡單】超easy,6分鐘包-微丟的秒拍 (字幕版)

總之就是,他們的笑點我看不上,遊樂項目單一,所以酒肉朋友當久了就無聊,又沒有什麼深層次的話題可以聊,久而久之,就覺得跟他們在一起越來越沒意思。

我本來學習工作就挺累的了,社交方面,當然是想跟玩起來更開心的人一起玩。所以很多時候,並不是中國留學生抱團不敢跟外國人接觸,而是確實跟國人在一起更好玩呀。

---------------------------
02.25更
謝謝大家的評論。我回答的評論里有些人覺得我是因為接觸了低層次的外國人才會這樣想,或者我在國外時間短,只在美國呆過。其實恰恰相反,如果不嫌棄點進我主頁看一下我的教育經歷就知道,我在好幾個國家上過學,並且都是當地所謂的名校。我敢說我接觸到的同學都是國內國外未來會掌握國家命脈的人。而正是因為如此,讓我感覺更加強烈,北美的好學校里白左多的嚇人,而我是學arts的(不是fine arts),身邊一半以上的人都唯『政治正確』是瞻。固然,我也認識一些對東方文化理解深刻的外國人,但我也見過很多很多學East Asian Studies的人只會用北美思維想事情。研究東亞的精英階級都如此難交流的話,普通人豈不是更加可怕?

其次,我沒有一棒子打死所有外國人,外國人里當然有什麼都可以聊的人,只是比率比較小罷了,或者他們只有到特別熟的時候才會能聊這種東西,但我並不想花那麼多時間,忍受著前期無聊的好感度培養時期,就為了跟他們成為最好的朋友解鎖這些話題。我明明有更簡單的選擇,為什麼要在人際交往上折磨自己?

最後,題主的問題是為什麼外國人的圈子難融入/是否跟外國人很難深交,那我就回答了為什麼我和我周圍的朋友們覺得跟外國人難深交。一篇吐槽問題的帖子,評論里有的人要上綱上線、take it seriously甚至對我人身攻擊,我也是不太懂,可能你們真的『融入了外國人的圈子』,現在連這種吐槽也看不了了吧?跟那些白左也快沒差了。

最最最後,有的人說話挺難聽的,不勞您費心,我今年夏天念完現在這個學位就回國了。我不喜歡就會走,不會說人家飯不好吃還天天去蹭飯。選擇回國最大的原因就是我上述提到的價值觀差異問題,還有,我覺得回國發展天地更廣。

(哦對了,還有在國外看病太困難太貴了,我怕疼,真等不了那麼久。)


確實比較難,而且出國越晚越困難。這顯然不只是語言問題,更重要的,甚至是唯一重要的,就是文化問題。好比在國內,因為歷史原因,大多數中國人精神層面依然有「跪著」的表象,使得直至今日,「外國人」在中國依然是個高一等的存在。儘管如此,那些極個別真的談得上「融入」了中國人圈子的外國人,基本上毫無例外,都是在文化層面已完成或正在完成「皈依」的傢伙。其他還有不少在中國的外國人,貌似跟很多中國人混得很好,但稍微觀察一下就不難看出,也並非他們「融入」了中國人圈子,而是他們作為「外國人」的存在,於是吸引了不少想要融入「外國」這一概念的中國人而已。我們再退一步,哪怕只談那極個別「皈依」得比較徹底的在華外國人,過了一開始獵奇的新鮮勁兒,他是否真的就能融入「我的圈子」?答案依然是否定的。不論是共同學業事業經歷,還是共同文化記憶,都不是一個外國人單純「熱愛中國、熱愛中國文化」個幾年就能找補平的。

放到美國也是類似。更多的混得好或者不好的中國人(特指第一代),大多符合憑本事賺錢,然後自娛自樂的框架。其中不少,或許包括我,也能跟相對很廣泛的美國人混得其樂融融,但我心知肚明,這絕對談不上是「融入」,只不過是不同文化屬性的族群,被放在類似「職場」、「學界」等特定範疇下的相安無事。

但確實有一些「融入」得很好的第一代中國人,對其觀察的感知也毫無意外,與那些能很好地「融入」中國人的在華外國人無異:他們在文化層面,甚至在國家/民族認同感層面,正在或已經完成了「皈依」。

對於這種文化層面「皈依「的性質,我不好斷言是否一定是「此消彼長」,即,是否一定會是,一個人更具有他文化的種種屬性,就必然意味著對自文化屬性的全部或部分放棄,甚至是主動貶損和矮化。但純粹從個人觀察來看,這一說法似乎與個人統計印象相符度很高。從這個角度講,確實,只是談「難易」,最重要的兩個因素,也確實就是「年齡」和一個泛泛的「自我認同」:年齡越小,需要「放棄」的內容越少,自然相對更容易;而缺乏自我認同的人,或者說,那些本就沒什麼文化的人,或者是不為自文化感到自豪/為自身文化屬性感到羞愧的人,或者是在自文化環境中受到壓制的人,也自然相對更容易。

當然,話又說回來,題主問這個問題,估計是需要有個前提討論的,即「是否真的需要融入」。對此,我相信「外國「不是整體一塊,不同的「外國」差異巨大。或許,相對來說,好比說美國,「融入」的需求並不是那麼大。一方面,中國人很多,實在不行還可以自娛自樂;另一方面,存在很充足的,不需要「融入」也能給你提供富足生活的工作機會;再三,畢竟是移民國家,人們的默認也本就是團體認同,大團體相安無事,好比黑人白人,都是美國人,也遠談不上彼此融入,只是長期相愛相殺而已;最後,與前一點類似,中國人就算是想要「融入」美國人,需要融入的,也只需要是個特定的小團體,一些你可以主動甄選的小團體。而這種對小團體的「融入」,不但不需要以「皈依」為代價,甚至,你的文化屬性,反而是個優勢。

個人身上的例子,辦公室幾十號人,除我之外全是老美,且是很「白」的那種老美。但正好這個小團體的內部亞文化建設很棒,彼此關係非常融洽,像是個大家庭,人家也樂於聽我講那些異國異文化的事情。再比如,lp辦公室的同事,之前叫我們去過一次感恩節大餐,一大家子幾十個人,席間各種扯淡世界見聞,中國特色,對美國的觀點,觥籌交錯,相談甚歡。之後多次主動相約,表示「還想聽」。

我這算是「融入」了這些小團體了么?恐怕也不算是。誰知道他們到底是open-minded,還是被政治正確洗腦嚴重,還是只是找個中國人獵奇呢。但我想,這都不重要。這種程度的其樂融融,起碼對我來說,也已經是足夠足夠的了。

至於更廣大的美國人,起碼我個人並沒有什麼「融入」的興趣。畢竟,與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類似,大多數美國人,都是相對愚笨的、缺乏常識的、沒有眼界和見識的、無甚趣味的...說至此,再轉回來,我們同作為中國人,真的「融入」了「中國人」這個大群體了么?在特定上層建築屬性的層面,自然是一致的。但在日常生活中,真的認同的,恐怕也是各種符合你所在「階層」的「小團體」而已罷。


利益相關:女朋友是美國人,土生土長

跟她在一起之後才知道為什麼洋人圈想要真正融入這麼難。


隨手舉個例子,作為一隻中國人,95後,周杰倫在我們生活中的地位不言而喻,熱戀了聽《簡單愛》《甜甜的》,失戀聽《發如雪》《一路向北》,想爸媽了聽《聽媽媽的話》,想國家了聽《青花瓷》《蘭亭序》,然而這一切她都不懂;

前幾天過春節,我說我一定要一大早起來看春晚,她沒說什麼,那個時候我忽然意識到,對她來說,全家人其樂融融蹲在電視機前看春晚 這一景象是完全沒有概念的;

我學了三個月的吉他學出了一首《晴天》(開始學的時候還沒有跟她在一起)然後興沖沖的給她彈唱了一遍,唱完了她問我歌詞是什麼意思,然後我發現我翻譯不出來;

聖誕節我送她一個手鏈,抄了一首詩給她,鳳求凰的開頭一句,一日不見思之如狂那個,但是怎麼翻譯都翻譯不出那種感覺,只能希望她意會了;

。。。。


雖然有差別,但是平時接觸還是挺好的,我個人對美國文化了解還是很多,笑話都聽得懂,笑點都get得到,朋友也挺多(打這段字的時候身邊就是一美國小帥哥好奇嘻嘻的看我在打什麼),算是融進去了


但是其實很明顯的,他們並沒有融入我。美國文化我明白了了解了,中國的他們卻一概不知,所以和他們玩久了還是會想會中國人圈子逛一逛,這也是難的一個原因。如果對方也是對中國文化充滿熱情的美國人,那其實融起來並不難。


想上圖但是電腦里木有=-=過會兒用手機補好了

=================================

一大早起來嚇死個人關注數直接超過大號。。

各位的評論我都有看啊,就是沒法子一一回復,這裡統一說一下:

1,祝福答主百年好合的:很謝謝各位的祝福,但是這裡我其實還是想坦誠一下。我和她商量的是我畢業之後就分手,因為我要畢業了他還沒有,她又痛恨異地戀。我的確提出過留在這個城市讀大學,因為我的成績進UO(俄勒岡大學)是很輕鬆的,懸念只是能拿多少獎學金,但是不僅是她,連她爸媽都表示我不能為了她去UO,應該去一個更好的大學(我dream school是布朗大學,這一點他們都知道)我們是兩個必定會分離的人在分離之前享受和彼此在一起的時光。不過即便是這樣,還是見過爸媽的啦~前幾天超級碗就是在她們家和她爸媽一起看的。總之謝謝(鞠躬)


2,懷疑我有錢/那啥很大/撩妹技術高超的:我真的是窮逼一個不然情人節也不會親手做禮物而不是直接買了,那啥也不可能比得過歐美AV里的男演員,撩妹技術。。我不知道因為我從未被自己撩過。。


3,求告知如何追美國妹子的:其實美國女生和中國女生最大的共同點就是,她們都是女生。。如果你在國內就挺受歡迎,那隻要美國文化了解的夠多(比如我女朋友最愛的就是星戰,而我雖然沒有看過原三部曲但是看過前傳又因為常年看美劇和reddit,星戰梗扔出來幾個我接的住幾個)就不會有很大問題。有一點需要注意的就是美國人不興暗戀這一套,喜歡就約她出去,別憋著。基本上日常接觸里你能把她逗笑兩三次又沒有感受到她對談戀愛的排斥,就差不多可以約了,重點還是風趣幽默會聊天,走到哪裡這都是重點


4,表示我女朋友很漂亮的:謝謝大家,我女朋友表示羞澀


5,回到題目:評論區里有人提出戀愛和融入圈子不是一回事兒,這我就不知道怎麼回復了,畢竟還是很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一件事。本人的情況也不是萬能適用,因為摸著良心講的話我學校里的同學都是非常非常友好的存在,也很熱情,所以我才可以跟他們打成一片(不友好的人誰想跟他們打成一片嘞=-=)女朋友也是很大方的一位女生,所以我才能其樂融融的和他們一起玩


最後更兩張玩耍的照片:

和情人節給她的禮物~自己折的(當然給她的時候不會插在那個破箱子里)

======================================

情人節前一天被分手了=-=

她說自己沒辦法繼續下去了因為如果一直談到我畢業那她會get too attached然後對於她來說那個時候再斷掉實在是太痛苦,所以算是和平分手吧,謝謝評論區祝福了

我問了她我還能不能給她情人節禮物,她不要的話我可能只能燒了。她說好的。


關於匿名,是因為今早我的一個朋友說在知乎上看到我照片了,他本來是不關注我的這個號的,所以我覺得這個答案太火了而我之所以用小號就是因為不想被個別人看到,也不想他們關注我的小號,所以選擇了匿名。


再次謝謝各位的祝福,這大概是我最後一次更新這個答案了


來到加拿大的時候我還不到15歲,到現在一年半了,雖然不能說完全融入,可是也有了一些非常好的外國朋友。每天一起吃午飯,一起放學回家,周末出去hang out, 發信息到深夜,感覺跟中國朋友沒什麼差別。看到這個問題覺得非常有趣,可能觀點與許多答案不同,歡迎討論
---------------手動分割線-------------------

其實融入這種東西,如果你一開始就用我是中國留學生,而他們是老外這樣的心態與他們相處,你就永遠站在一個外來人的視角,小心翼翼地觀察,羨慕,自己為自己劃清了界限。

身處在一個多元化的城市,又何必要為自己如此清晰地定位呢?

對於朋友,不管是中國人還是外國人,你只要敞開心扉,愉快大膽地與他們交往,付出真心就好了啊。
對於圈子,每個圈子都有一些屬於他們自己的特性,正所謂物以類聚分,就是因為有了足夠多的共同點才聚到一起。如果你不是這一群人,何必要強迫自己強顏歡笑去迎合別人呢?你能吸引到什麼樣的人,無論國籍,無論膚色,自然而然也可以形成一個圈子啊。

關於高票答主說的文化差異問題,確實有道理,從小生長環境不一樣,看待問題的角度、觀念很多情況下是無法彼此苟同的。我也承認,中國人有中國人的梗,外國人有外國人的trends。 可是,就是因為這樣才好玩啊!就是因為diversity,因為有了你我的不同,我們才能彼此分享自己的經歷,因為對於某件事的感悟和看法不同而引發討論,感嘆彼此國家有意思的傳統文化(比如有個外國人就曾經跟我討論過為什麼中國人會每年都看春晚)。正因為彼此的不同才會覺得有趣,才會本著對新鮮事物的好奇而互相了解、探索啊。其實我最喜歡和他們聊政治,當聊到民主和體制,把中國與西方作比較,說切身實際的感受,難道不比在網上查要有趣很多嗎?

其實,互相吸引、理解和欣賞的原因本就不應該一概而論。美好的友誼除了「能聊在一塊兒去」,更重要的還是一顆真心。如果你沒有平和地包容和接納對方的一切,你又憑什麼認為你們不會深交呢?


更何況,其實當我和朋友聊天的時候我甩出一個中國表情包,他也可以甩我一個meme嘛~嘿嘿嘿嘿哈哈哈哈

所以呀,說了這麼多,答主,真正限制你與外國人深交的除了文化差異,也有你自己的那條界限啊。那才是一堵無形的圍牆。你覺得你們聊天沒有話題,或即使聊聊也是淺淺交流,那是因為你不願意像對中國人一樣坦誠地分享你的一切,你的看法和心之所想。為什麼要怕觀念和角度不同呢?你的與眾不同之處,難道不正是你的可愛之處嗎?至於其他的嘛,順其自然就好。


PS:寫了好久,覺得有用記得點贊。


主要是文化圈不一樣,聊不到一塊兒嘛。

你讀劍客俠女修仙者,他讀騎士精靈半獸人,聊起來,wtf?

你看海賊火影大話西遊,他看漫威DC星際迷航,聊起來,wtf?

你喝龍井毛峰鐵觀音,他喝摩卡拿鐵卡普奇諾,聊起來,wtf?

你追楊洋楊冪楊穎,她追JBJLJT,聊起來,wtf?

你度假,回國吃吃吃,他度假,滑雪衝浪露營,聊起來,wtf?

你談政治,緊密圍繞在黨中央周圍,他談政治,DT這個暴君HC這個騙子,聊起來,wtf?

你相親,有房有車工作穩定,她dating,器大活好陽光帥氣,聊起來,wtf?

你教育小孩,語文數學英語物理化學生物地理歷史政治,他……,wtf?

你說怎麼聊,怎麼融入?

=============== 我是華麗的分割線 ================

看到有人評論說自己也看國外電影, 追國外明星, 關注國外政治等等. 我在這裡說明一下, 知道或看過不等了解, 要和一個人就某個話題可以深入得聊起來, 這後面需要有龐大的背景知識和歷史積累.

比如說漫威, 我們可能只是看過電影. 但願意和你深入聊這個話題的老外可能從孩童時代就在看漫畫書了, 對各個漫威平行宇宙非常了解, 知道各種我們所不知道的梗, 可以扯得很遠. 搞不好談著談著又說起其中的某明星, 哪裡來的, 有什麼其他作品, 一開始和某某約會, 後來又如何如何. 可能有聊起萬年前的某個梗. 而我們可能連演奇異博士的那個卷福實際上叫什麼名字都說不上來。

這就好比我們談論武俠, 說金庸, 可能扯著扯著就說到83版的射鵰, 吐槽張紀中版的李亞鵬或者陳妍希版的包子頭小龍女, 開始說表情包大戰. 搞不好又扯到了李亞鵬和王菲, 又扯到了謝霆鋒和王菲. 各種八卦, 無數的梗, 都是一點一點從新聞, 微博, 電視, 親朋好友口口相傳慢慢積累起來的東西, 一個外國人或不是長期身處在這個氛圍里的人根本不可能理解的.

如果只是很淺淺的交流當然沒問題, 但要做到真正的深交, 融入, 沒個幾年積累, 談何容易. 別說華人和老外了, 就算是都是中國人的80後, 90後, 00後之間可能都無法融入彼此的圈子.


外國人思維單一,換句話說就是都是套路。


沒必要為了融入而融入。真正影響你融入的是你的興趣愛好。

我個人興趣愛好基本和大部分國人/亞洲人沒有重疊於是導致了結交國人朋友極為困難。出國這麼多年也只有一個國人好友,剩下都是外國朋友(心塞…手動扶額)偶爾想念國內生活/美食但朋友又沒有時間一起的時候只能自己一個人也是有點點難過lol

舉例,如果你只喜歡周杰倫、張信哲,你要怎麼和從來沒聽過他們的外國人討論呢?人不喜歡長時間討論自己不了解的事情。但是如果你喜歡bbking,你自然會順利的和喜歡bbking的外國人交朋友。

假設你們談起閱讀,你說你很喜歡讀書,對方也喜歡。但你如果只喜歡魯迅茅盾,沒讀過外國流行作家作品及經典小說,你要怎麼和外國人討論呢?對方會說哦interesting然後就會轉移開話題,這樣的話怎麼融入呢。

即使是citizen,也有這個現象——祖先是歐洲的尤其是英國的都一起玩,中東人一起玩,亞洲人一起玩,印度人一起玩,美國人自成一派,kiwi和Aussie到處跟著玩。說明大部分同一地區的人興趣愛好是相同的,也更容易在一起玩。

但如果你硬要融入,那麼先對當地的文化生活進行深入了解。再學習當地特有的俚語,在保持住自己的特色和本心的前提下,不需要你自己特別努力,你就能發現他們是對你感興趣的。

做好自己,結交適合自己的朋友。融不融入當地圈子並不影響你的生活。人只活一次,盡量做讓自己舒適、順心的事情。

tips:
1.學會說笑話,尤其是冷笑話。
2.學會討論政治、經濟問題(即使是外國人侃大山也是侃這個的)
3.如果外國人問到國內某些問題不要過於敏感,要適當批判(但也別為了批判而批判)。
4.如果你不是喜歡外國文化的人,難度最小的就是找喜歡亞洲/中國文化的外國人結交。
5.充實自己,做一個有趣的人。


當然很難,別說國外,我在北京住過前後五年,廣東差不多五年,上海快十年,感覺也沒辦法完全融入本地文化。

這種沒辦法完全融入的感覺,並不比我在美國或者歐洲的疏離感低。北漂第四年的時候我生了場重病,躺在床上唯一的念頭就是要離開這個城市。

人和人本來就是有很大差別:地域、信仰、種族、性別、年齡,經歷,性格,教育程度,都會帶來巨大的鴻溝。比如說:一個90後剛畢業來到滿是80、70後的公司上班,就很好融入嗎?

所以講為什麼一定要融入,而且一定要融入到那個程度?類似美國這樣的移民國家,本來就是大雜燴,各種宗教、文化、民族、生活習慣混雜,關了門過自己的小日子,或者跟自己小圈子裡的朋友融洽相處就好了,一味追求融入其實是心理上的不安全感導致的強迫,害怕「不一樣」而帶來的歧視和迫害,但實際上移民國家對於文化多樣性,對於各個民族保留自己的傳統是很尊重的,沒必要妄自菲薄。


大家關心的事情都不一樣啊。

比如我可以和美國同學討論美國政治, 我可能知道的比他們還多。但我永遠也無法體會他們的感覺,無法體會他們的失望和憤怒。他們對我發泄的時候(有個同學因為希拉里敗選哭了),我只能出於禮貌附和,內心深處還是想著:「這和我有毛關係。」久而久之,他們也能體會到我和他們的差別:我並不真的關心美國的事情,也就不再在我面前說這些事情了。

另一方面,我也從來不主動和他們說他們不關心的事情。

我們看不一樣的電視劇,關注不一樣的新聞,情感投射的地方也不一樣。理性探討綽綽有餘,但情感共鳴我做不到,所以沒辦法真的融入。我可以假裝關心,但沒法真的關心。

現在,我發現不只是美國人,連留學生的圈子我也無法融入了。

但我不覺得的這樣就一定不好。人的愛好性格各異,不一定要強求和別人接近。


假設你是家互聯網公司的程序員,你有幾個小學同學是公務員,你能夠融入他們的世界嗎?(反過來,你覺得他們會想融入你的世界嗎?)你們的世界本來就如同平衡宇宙一樣毫不相關。就算同樣在中國的中國人都不能也不需要融入,這個命題變成跨國之後也一樣。


我總結了一下各位答主無法融入外國圈子的原因,先寫他們自己眼裡的原因,再寫我眼裡的原因。


/**

* 本篇表現了我認為外國人圈子好融入

* 或者說 比大多數其他回答的答主認為的難融入要好融入一些

* 但我並不認為其他答主說的難融入就是錯的

* 在本篇里被我激烈反駁的人 只有一個理由,不是他們說難融入 而是他們有stereotype

* 不是覺得外國人都如何如何

* 就是覺得中外文化存在差別 所以我們必須如何如何

*/


先是高寒冰答主的

主題就是:外國人都抽煙喝酒燙頭泡吧撩妹 請讓我安靜的學習安靜的gpa 4.0 他們的生活都好空虛我想更有意義一點 擺脫了外國同學不再強行和他們social了之後我瑜伽學外語和教授搞好關係還開始了自己的事業

剛來的時候很努力地融入身邊的美國同學 只要有人邀請我去爬梯我一定會去的那種 看到一堆美國人聚在一起玩會特別羨慕 後來終於和他們熟了 每次出去玩開趴體都要叫我 但是沒多久就發現 我和他們真的不是同一種人 在爬梯舉著酒瓶佯裝很嗨的我根本不是真的我 我還是更關心我的中級微觀課 更關心我的社團活動 更關心我的簡歷看起來怎麼樣 這些美國同學 大部分 ins上一堆堆大頭照很熱鬧的樣子 考試考一個C就開心得不得了了 實習社團他們也很少關心 每天想的都是明天怎麼勾搭妹子睡妹子 後天去哪裡喝酒
我糾結了很久 漸漸開始拒絕他們的邀約 在派對與作業之間選擇作業 在去酒吧與看書之間選擇靜靜地看會兒書 慢慢地我發現我真正開始不慌了 我的價值觀沉澱下來了 我不再覺得花天酒地前呼後擁才是「政治正確」 我就是這樣一個我 我不會因為我愛學習愛看書而感到羞愧 我愛我的專業 也在努力學第三門語言 每天練瑜伽 抽空去教授辦公室討論問題 有時聊聊人生 和同樣愛學習的同學一起約圖書館 又和大使館取得聯繫 一起建立了本校的公派學聯 人不多 幾十個人 把學者們聚在一起野餐 爬山 聊聊天 感覺真好

我:同學,你來美國多久了...... 我怎麼覺得你活在美劇里呢?只有美劇里的美國人才全都天天喝酒泡吧撩妹吧。你那麼努力的融入美國同學,都沒發現一兩個能和你一起學習的?都沒找到一兩個好好寫作業的?都沒找到一兩個考C很難過的?都沒找到一兩個很關心實習的?都沒看過一兩個愛泡圖書館的?

不是你去了假美國,就是我去了美假美國。

你說「政治正確」是:遠離那些不學習的美國人,中國人和國人一起好好學習走上人生巔峰。其實我覺得你自己才是」政治正確「:美國人全都不務正業,我不融入是因為我自己有目標有理想。

其實我覺得融入的人,和不融入的人其實不分高低貴賤,不過是更習慣和什麼人一起玩罷了。但是你一副:不融入的人其實比融入的人更專註於正經事,的樣子,我真是好驚訝。什麼年代了,你自己都在國外了,還相信美國人天天只會瘋玩的說法。

其實和這個答主一個心態的人有很多。畢竟很多中國人雖然出國後自己也變成了當地的外國人,而且自己也是少數團體了,但仍堅持將文化差異看的比天大,動不動就用中國人外國人劃分陣營,當然很難認識到外國人。所以他們對外國人的了解只限於那些活躍的,偏偏活躍的他們又性格不合,於是只好念叨著」我要好好學習「,回了中國人的圈子。

可是,真心話,中國人認識多了,自然既找得到party的人,也找得到學術的人。外國人認識少了,只找得到party的人,可不是因為外國人只party不學習好嗎?


第三個匿名答主

說的是互相get不到笑點,互相語言文化不了解,中對外的溝通效率永遠趕不上中對中的效率。

這是我最認同的一點。為數不多沒有偏見的一個回復,怪不得答主是融入進去了的。

對於那些想出國的」萌新「們,我對此的建議是:別怕,這種文化差異,很快就能趕上。剛開始和美國人混在一起的時候,總會有聽不懂的梗,沒關係,問。下次就懂了。

而且各國流行文化更新其實很快的。比如中國網路用語,以前流行」神馬都是浮雲「,現在說起來已經很尷尬了,已經沒有人再用。就是說,只要你試著融入幾個月,這些段子其實也就不難了。


第四個答主JUST JUMP

主要觀點:文化不同,各種梗需要很多年的積累,不懂就被淘汰了。

此人文筆太好,我必須引用。

比如說漫威, 我們可能只是看過電影. 但願意和你深入聊這個話題的老外可能從孩童時代就在看漫畫書了, 對各個漫威平行宇宙非常了解, 知道各種我們所不知道的梗, 可以扯得很遠. 搞不好談著談著又說起其中的某明星, 哪裡來的, 有什麼其他作品, 一開始和某某約會, 後來又如何如何. 可能有聊起萬年前的某個梗. 而我們可能連演奇異博士的那個卷福實際上叫什麼名字都說不上來。
這就好比我們談論武俠, 說金庸, 可能扯著扯著就說到83版的射鵰, 吐槽張紀中版的李亞鵬或者陳妍希版的包子頭小龍女, 開始說表情包大戰. 搞不好又扯到了李亞鵬和王菲, 又扯到了謝霆鋒和王菲. 各種八卦, 無數的梗, 都是一點一點從新聞, 微博, 電視, 親朋好友口口相傳慢慢積累起來的東西, 一個外國人或不是長期身處在這個氛圍里的人根本不可能理解的.
如果只是很淺淺的交流當然沒問題, 但要做到真正的深交, 融入, 沒個幾年積累, 談何容易. 別說華人和老外了, 就算是都是中國人的80後, 90後, 00後之間可能都無法融入彼此的圈子.

這樣,我舉一個我今天三個小時前泡妹子的經歷吧。

妹子看我在聽歌,過來問我在聽什麼。我說我聽粵語歌,在學粵語。

她覺得很厲害的樣子,問我學粵語幹什麼。我說我學粵語因為很多abc只會說粵語,我很多朋友是abc,而且粵語和普通話很像,學粵語比較容易,blablabla。此妹子一點普通話粵語都不會,一點中文歌都不聽,但是她很奇怪:欸?說普通話人數不是很多嘛?為什麼abc說粵語呢?粵語和普通話像嗎?你說一句我聽聽?

就這樣我們聊很久,幽默一點,擅長撩妹一點還是很歡樂的。(比如粵語和普通話對比,我說的就是」你很漂亮「。剛開始她聽著一臉茫然,然後我說"It means you are cute.")我們旁邊還坐著一個abc,妹子還特意去問他你說粵語嗎你為什麼說粵語。然後我們就被動清楚了此abc家中三代。

然後我給她翻譯了幾句歌詞,她說這首歌好drama。我說美國那幾首流行的比這drama多了好嗎!她說是啊是啊!我每次party聽著都尷尬。

我們又開始扒了扒」那些讓人尷尬的中國或美國歌詞「。我順便說了說廣場舞大媽。她順便給我安利了幾個」通俗「歌手。

之後我們說到了舞蹈,說到了mv(她喜歡純舞蹈版都是乾貨,我喜歡完整版有創意),互相分享最喜歡的mv。她說到exo的人好帥,我朋友圈有人喜歡鹿晗(我連鹿晗原來是exo的都不知道),我給她翻那個鹿晗粉的朋友圈......

然後我們剛吃了頓飯,周一要一起出去喝咖啡。

嗯...... 確實和死黨還差很遠,但是文化差異也沒原答主說的那麼絕望吧。說不定我以後會被她帶動的喜歡起exo中的誰,她以後會聽一些中文歌。為對方打開新的大門,這也是朋友交往的一種方式吧。


下一個答主是薏兒

1. 他們大多笑點低、行為幼稚

嗯... 這個大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吧。你被學院多逼著上幾節歷史課,或者有關文化的課,就能看到很多深刻的靈魂了(都是淚)。我和他們搶話說,偶爾還要擔心自己對課題理解不夠。

我對外國人的理解是,他們深刻的地方和我們不同。比如有的人被中國人說幼稚,但是我和他們認識之後,覺得他們很多地方都很厲害。最厲害的一點是,就算對一些事的理解不同,外國人總比中國人更好說服(個人經歷)。中國人很多都」這件事我不想說了「(這還算客氣的),更多人沒話講的時候直接給我扣一個帽子,佔個道德制高點,從此老死不相往來。相比之下,外國人經常被我說服,會講you are right, 會講這個問題我需要多思考一下。當然很多時候也是我被他們說服,就算有一次我死鴨子嘴硬,那個小哥之後也只是轉移了一個話題,我們照常聊天。後來我良心發現,去找他道歉,他一直讓我感覺非常舒服,無論是接受道歉還是之後相處。

不過話說回來,你都沒融入,談什麼對方幼稚不幼稚啊。交淺言深在每個文化里都很尷尬吧。

作者還說他們玩的很單一,不同的圈子之間分的很清。

我至今還記得我有兩個室友,一個美國加州人,一個明尼蘇達人,兩個人同吃同睡,上廁所都隔著門說話,作業哪怕不是一個課都一起做。

我大概是又到了假美國。

我個人是很喜歡每個圈子分開的,這樣生活對我相對容易一些。畢竟,和喜歡玩桌游的人一起桌遊玩得盡興,和喜歡爬山的人一起爬山不用照顧新手,更不喜歡一群人總是一起吃飯一起去做什麼,因為阻止大家就要互相等互相協調,效率很低,偶爾一兩次很開心,多了就很崩潰。

對我來講,只有我很熟悉的人,我才會試圖和對方」完全同步「。比如和我一個cs課的人,我們可能要一起寫很多次代碼,又正好一起餓了,就去一起吃飯。又比如上文那個女生,如果我們開始約會了,我才會去看我們每周固定什麼時候可以吃飯,可以約會,她才會帶我去認識她的朋友,去她的興趣圈子裡帶我玩她的桌游,玩她擅長的運動。

可是,你還沒融入,還沒找到性格各方面你喜歡的人,你要抱怨說對方玩的單一,圈子分得清,是不是早了點?你覺得他們圈子分得清,正是因為你和他們不夠好啊。

外國人政治正確,可聊東西非常有限

這個,自從我和中國人說話,他們經常踩我雷區,一會兒踩黑人,一會兒踩女性,我經常想掀桌就走的時候,我就意識到有這種人存在了。

政治正確怎麼說呢,有些人覺得就是假正經,有些人覺得就是基本尊重和禮貌。這點我很難評論。我只能說,願意遵守政治正確的外國人基本都很nice,不會為了顯示自己正確而政治正確,更多是為了讓你和他們一起正確而正確。換句話說,你說了什麼他們不愛聽的,他們很少會直接說你這是直男癌,你這是老古董。而是會講,你這樣對XX不公平,你這樣太武斷了有很多反例的。這點上來講,他們比我強好多。捂臉。

直接說別人是直男癌,或老古董的,這類人也經常被政治正確的人吐槽。

不過話說回來,你想和外國人聊政治正確相關話題,還是你要先融入。你不融入,自然只能問一問how are you。你融入了,能從 how are you 聊到我去教堂了,聊到你為什麼信教我為什麼不信教,聊到基督教和女性,聊到穆斯林,聊到穆斯林和女性......

嗯,我那個以前對我說:我在夢裡幫你問上帝你能不能選上課的室友,就是這樣和我相處的。有一天我差點讓她轉信佛教(雖然我也不信佛),可是後來她自己又堅定了。悲傷。笑哭。


第二個答主是陳肉丸(我把第二個答主的評論放在了最下面,因為有更新的部分要說。)

TA的答案太長了我不複製粘貼了,主要就是講

一個超級好的女孩子在外國出車禍去世,這個女孩多好,車禍多麼意外,女孩家裡人多麼悲傷,自己尊重女孩不知道後續。
同時,重點是,一個美國人說了一句「太可怕了,真的太可怕了,那個司機肯定再也不敢開車了,要是我的話,我肯定再也不敢開車了 「
於是TA得出了結論,物傷其類,美國人根本不拿中國人當同類。

其實說美國人不拿中國人當同類都是客氣的,按此答主的語氣,那分明是」美國人都不拿中國人當生命。「

讓我說,我覺得此答主根本不拿美國人當人看。

我不知道這個答主究竟是懷著多大的惡意在揣測美國人的一言一行,來美國之前究竟聽了」非我族類其心必異「洗腦多少遍,才能把一句」那個司機肯定再也不敢開車了「,理解成」司機的心理陰影比中國人的生命還重要。「

我第一次讀此回答時,看到」那個司機肯定再也不敢開車了「,我是自動理解成」這個司機開車能出這麼大的事,以後就不應該開車,即使法律不這麼要求他,他的良知也不應該允許自己再開車了。「雖然這是我個人理解,兩個人的個人理解不同,其實不應該互相反對,但是憑別人一句可以雙向理解的話,自動把美國人歸類於」美國司機心理健康 &> 中國人的生命「這樣的變態,這種想法之惡毒,簡直讓我不寒而慄。

就算對方是進過監獄的罪犯,我都不會通過這句話做出如此的推斷。

能把別人推測的如此喪心病狂,我實在猜不到這個答主內心究竟經歷過什麼。

當然,如果發出這種聲音的美國人同時說或做了哪些能確切表現」物傷其類,中國人不如美國人重要「的話,那麼我道歉。

而且,我的好朋友基本都是美國人,我們經常討論一些新聞上發生的事。美國人評論事情經常受害者和肇事者兩個角度說話,簡直不能再普遍。肇事者和受害者都是美國人,他們同樣會這樣說。肇事者是中國人,受害者是美國人,他們也會這樣說。如果由美國人對我說這句話,我只能確定一件事:

他們相信那個美國司機不是故意的。

僅此而已。不是中國人死了就死了,不是美國人撞死人了就最大惡意十惡不赦。他們相信這是個誰都不願意看到的悲劇,司機不是故意的,受害者很可憐,僅此而已。

這個作者的答案所反映出的東西,如果有一天中國強大了,有外國人來中國留學,問我們」為什麼融入中國人這麼難「,這個答案所反映出的對外國人的惡意,大概是最好的答案。


/* update */

我們的交談過程是這樣的,我先去她的回復中建議她

這樣推測那個美國妹子不對 如果你有其他證據證明這個美國妹子確實就是對死者冷漠 而且原因就是因為死者是中國人 而肇事者是美國人 那麼我道歉

於是她提供的解釋是

那個女生之後炫耀 她父母給自己買了新車

我實在不明白 她隨後說了自己買了新車 怎麼就能說明她認為中國人的命不是命。而且,正因為她要買新車 所以她從司機角度 更容易在事件中按司機角度思考,不是很正常的嗎?

因為我要開車了,所以看見司機開車除了車禍,所以我用這個司機的時間警醒自己。

當然這是我的猜測,那個答主的猜測和我的非常不同 為什麼我要那麼反對那個答主的猜測

首先,評價別人,尤其是評價別人道德敗壞,我認為應該更謹慎一些。既然那個美國妹子有可能三觀正常,有可能不是種族主義者,就不要惡意揣測她是人渣。就算你認為她是人渣,至少要把其他可能提出來。但是,那個作者沒有。她不僅沒有這樣做,還直接寫出了自己的評判,誘導大家都去只關注於她同意的猜測。

其次,她整件事的處理,極其窩囊。她遇到了美國妹子,涉嫌辱華,不尊重死者,她是怎樣做的?默默的聽她講司機,默默地聽她講自己的新車?

如果我遇到一個美國妹子這樣,我會直接懟她:

她:太可怕了,這個司機一定一輩子不敢開車了。
我:你怎麼能只說司機?受害者是我朋友,我朋友都去世了,你怎麼能只說司機。(其實我真的連另一種猜測都不會有,這樣質問對方覺得有點過於敏感了。)

這時候如果她道歉,和我一起悲傷難過,順便悼念一下我朋友,不是挺好的。如果她不道歉,或者還不說受害者

我直接問:你是因為受害者是中國人,所以覺得受害者的命不如美國司機的心理健康重要?

這時候,這女生如果說是,我當面罵她trash,回來就掛她。這種人渣需要留面子?


可是,那個答主有我之後詢問的那兩個問題嗎?沒有。她怎麼知道這個美國女生,在知道那是我朋友的時候,不會和我一起悲傷?原答主怎麼知道我覺得自己祖國受到侮辱之後,美國女生不會辯解說」對不起,我沒有侮辱你國家的意思,我只是即將要開車上路,所以總是在用司機視角考慮問題「?

沒有,她什麼都沒問,直接給美國女生判了道德死刑。

她的窩囊不再追問,第一,如果這女生就是美國人渣,她會覺得中國人真好欺負

第二,你回來在這個「對中國人來說,外國人的圈子真的很難融入嗎?」裡面,把自己的惡意揣測掛上來,掛的總結還是「非我族裔」「物傷其類」。如果你誤會了那個女生,只會讓被你影響的中國留學生,更難融入,並且自己過於提防外國人,變成了一群種族主義者。

這就是我為什麼一定要說,她的窩囊不可以忍受,必須要說她錯。

我不是覺得遇到辱華事件一定要當面懟,我反對的是,遇到可能但不清楚的辱華事件,不要亂說。

以上,她拿著那個「炫耀新車」當補充條件,要我道歉並同意她的猜測。Excuse me? Excuse you and shame on you!

我個人覺得,國外不是沒有人渣,但是每個國家的人渣比例都差不多,並不需要因為美國有人渣就對美國改觀。

而且我很討厭這種動不動就覺得別人辱華的人,因為民族自卑感往往來源於「弱國國民脆弱自尊心」。比如說 只有當一個人很矮很自卑的時候 別人說一句「你高跟鞋真好看」 他會覺得「你嘲笑我矮」。這種過於敏感,其實反應了他從心底不相信中國是個大國,心底里自卑自己是個中國人,覺得中國就是被瞧不起,這讓我很反感。


第三,她邏輯混亂,溝通根本沒有效率。(此處可能較長,可以略過。)

她給我的第一條評論被她自己刪掉了,我不知道為什麼。
回憶一下,大概是她覺得:
自己沒有誤會美國人
我在惡意揣測她

我對她的回答是:

如果你沒意識到自己做了什麼的話,請想像一個美國人在美國社交網站上說:中國人都是納粹,只要死的不是中國人他們就不在乎,一個美國人在中國出了車禍,我的中國夥伴居然不care。
這時候一定一群中國人出來說,那是個例,說他不care可能是因為別的原因而不是民族或國家。
我很多朋友都是美國人,在你給他們潑了一個:物傷其類,非我族裔其心必異的髒水的時候,我也是不好受的。
至於有其他補充條件,我會道歉。然而你的補充條件正好證明了你就是在惡意揣測。我給其他不怎麼理解我的人回復中提到了這件事,希望你能看我其他的回復。
我不在乎你來自哪裡,有什麼經歷,受什麼教育。我只反對我很多超級好的朋友,非常關心我這個中國人的朋友,在你的答案里變成了一群偽君子。

哦對了,惡意揣測不僅指:你知道有兩種可能,但故意只說其中一種比較壞的。惡意揣測更多的是一種潛意識束縛,講的是一個人在發生悲劇之前就認為美國人一定都不在乎中國人,正好有這樣一件事,你就對號入座了。

以上這個其實講的就是隱性歧視,就是說你可能不是故意把別人想的那麼壞,但是你潛意識裡是承認 美國人都因為「非我族裔」對中國人不好 這個說法的。

她回答我

又被她自己刪掉了 大概說的是,「我只說了一個美國人,是我的個例,沒有說所有美國人」

我回答

嗯 所以你覺得你這樣一個說美國人對中國人沒有同理心的例子 放在「對於中國人來說融入外國圈子難不難」沒有我說的這樣的引導性?
講道理 你這個答案放在「你經歷過最體現人性的事」之類的問題里我都不會反對。但是放在這個大家試圖總結社會現象的題裡面,不覺得非常誤人子弟嗎?
至於惡意揣測,求仁得仁,這都是相互的吧。

她回答(這一條是她沒刪的原文)

我本來覺得你就是一個非常喜歡美國,有很多美國朋友的人,所以你在我的答案下回復那些「理性分析」時,我沒有沖你發脾氣。畢竟每個人的觀點不一樣,沒有必要讓所有人都同意自己的想法。
但是你看,我只不過說了些在心裡已經有定論的人眼裡,有可能誤會你的美國朋友的話,你就這麼生氣,著急,甚至對我的個人心理和道德水平進行攻擊。
可是我的朋友去世了,不在了,看不到這個花花世界看不到疼愛她的父母也看不到未來的無限可能了,你還在分析那些對她存著惡意的人是否是無辜的。
我想問問你,換做是你,你會不會生氣

所以,你這樣一個發泄情感的回答,放在這個總結規律的回答里,真的好嗎?你傷心你慘,你有理嘍?而且心情重要嗎?只要我沒有著急生氣到不講道理,我的感情能怎麼樣?雖然我也沒有生氣著急,但就算我生氣著急,我做錯什麼了,你要講出來,不要用自己更生氣著急,當做我應該認同你的借口。

她這個回答很顯然沒看懂我前一條回復。我講說你這樣說讓我不高興,如果美國人這樣說中國人,中國人會不高興,不是在說我們應該考慮彼此心情,而是你這種說法錯得離譜,很冒犯別人

我回答她:

我覺得你可以生氣 憤怒 悲傷。
但是你不能因為自己的生氣憤怒悲傷,去覺得那個和你聊天的美國女生不同情受害者,就是因為受害者是中國人才不同情。
更不應該把這個模稜兩可的例子放在這樣一個題目之下。
你的心情不左右客觀事實,客觀事實的模糊不因為意志和直覺而被定論。
如果你把答案移到更適合的,不代表普遍中美關係的題目中去,我會做那個安慰你的人。

她回答

被她刪掉了,
主要是講:你說容易我說難,各自代表各自立場,你不應該反駁我
並用她根本不成立的「補充」,義正言辭要求我道歉,(即使我已經解釋過為什麼她的補充不合理)
再次表明,這是她個人經歷,她自己在她的答案里標註過了有可能偏激,所以我不應該反駁。
繼續講我不應該反駁她:我都沒有惡意揣測你,你憑什麼說我惡意揣測。(這個我也解釋過了,但她頑強的又說了一次)

我回答

圈子難容,和對方圈子歧視我們,所以難容,是不一樣的。
我覺得難容更像是雙方面的,比如文化背景不同,語言障礙。我反對你不是因為你說難容,而是因為你說對方是非我族類,所以難容。
換句話說你邏輯簡直亂的難以溝通,如果你不說美國人都是非我族裔類型的,怎麼能代表難容。我說你不能這樣揣測美國人,你卻開始說我覺得我就認為難容是不對的。
你當然沒有惡意揣測我,你惡意揣測的是美國人,那個美國妹子。麻煩你多看幾次,讀懂交流。
而且,我再說一次,你的補充正好證明了你對美國人之前就有偏見,答案在我其他回復里。

又回答

而且我真的勸你把我的回復和答案都讀明白再來說話 一會兒說我邏輯問題 一會兒說自己情感接受 你自己不覺得矛盾嗎
再說就算你標註了個人經歷 有可能偏激 我就不能在自己答案里分析你為什麼偏激了?什麼邏輯?

她接著說

又被她刪掉了
大概意思是講:她對我這麼客氣,我怎麼可以不同意她。我不同意她特別不禮貌。她看我們的年齡差距不願意再和我說下去,但是她要求我刪除答案。

我回答

不刪。你用年齡說事 然後邊說著不強求不應該再管我 邊讓我刪除對你的評論。阿姨您真是有禮貌。 覺得我不禮貌請舉報我 我自己很禮貌 我建議你清醒一點。

她又刪了自己的回復

主要意思:我在說她壞話還罵她,並認為我說她「想法惡毒」就是沒有禮貌。
另外,她質問我為什麼叫他阿姨(雖然是她自己先提起年齡),原話是「叫阿姨在你們美國文化中就有禮貌了?

全世界的人如果都有禮貌,是不是就沒有人想法惡毒了?我一個中國人,突然就代表美國文化了?

我回答

壞話代表不實言論,並非指出你的缺點漏洞。如果你覺得哪裡不實可以繼續和我討論。另外阿姨是你先提起年齡問題,而且雖然我不代表美國文化,但是美國對女性稱呼確實是偏好成熟(比如叫16歲的女生Lady她們會很高興 所以阿姨完全不含貶義) 。 另外請指出我哪裡有罵。罵和評論是兩回事 如果你指出失敗 你就在污衊我。順便說一句你跑題太遠。

之後她又刪除了四五條評論的樣子吧,我實在懶得回想她在每一個裡面說了什麼。我就只把自己的回復拿上來,盡量回憶她的說辭。

她大概說了,」我們應該休戰,你應該刪答案。「並用挑事形容我。

所以你放棄了討論你說得話對不對 轉而開始討論我應不應該評價你 言外之意是:我就是錯了但你不能說 嗎?
我就是從你身上看出了貶義詞啊 這是評價 評價不等於挑事 你說話真禮貌

她又問我:

阿姨=lady?

我說

所以說我寫什麼你都沒看懂就開始回復 我用Lady形容是表示美國主流文化對女人年齡稱呼不敏感 你哪裡看出等於號 能不要這樣四處胡攪蠻纏嗎

最後被她的神邏輯弄得哭笑不得的我

我來講一個幼兒園的道理吧 我寫你的名字不代表針對你 只代表不同意你的觀點 所以說什麼 我沒說你你卻說我 可以省省了。對錯而已 非要加人情世故 不懂哪裡來的邏輯。

最後,她雖然刪除了自己的原答案,刪除了很多和我的互相回復,但是卻發了這樣一條長文控訴

我的答案已經刪了,所以你能看到得也只是這位答主的評價。我說事情時在一開始就說了「有時候」「有的人」,沒有得出一般性結論。個人感受的問題,說出自己的感受,倒成了罪過?
我會生氣追到這邊來評論,也是因為這位答主在我的回答下很友好的彷彿在探討不同的觀點,結果轉頭回來直接掛人,說我惡意中傷,用了一大堆貶義詞來惡意揣測我這個人。而且一直說,如果那個女生真的表現出不在乎中國人死活,會向我道歉。但是說了半天,只揪住一個點去使勁兒曲解著批判,儘管我說明了那個美國女生確確實實是在歧視中國人,也沒收到她的任何道歉。
我沒有因為自己是女生就希望別人不要批判我,我甚至都沒提自己是男是女,不知道你從哪裡得出這個觀點,
另外,我也不是在用年齡說事,而是感嘆自己不算小孩子了還會為網路上的爭執生氣。
這個答主的觀點是不要因為自己的一點點個例去推測整體,那因為誤解了我的話而推測我這個人,又算什麼?
可能我確實把有的人有的事想得太天真,不明白為什麼一個看起來天真無害只是很喜歡美國的小女孩突然轉過臉來用很惡毒的語言來形容一個陌生人。不明白我明明寫在開頭的話為什麼有那麼多人選擇性忽略、認為我是一杆子打倒一船人。

首先,這不是個人感受問題,是從個人感受問題總結的規律問題。題中不是」對於你來說「,而是對於」中國人來說「。

其次,我覺得我一直都不算友好(你可以說我說的不對,但是我對你的態度取決於你自己,你沒資格挑剔我怎麼對你),但是客觀公正。不明白為什麼」掛她「就是」惡毒「,也不明白我哪裡」曲解著批判你「(我曲解你哪裡了你倒是說啊,你說了我反駁了你倒是反駁回來啊。你說不過我倒是不要再胡攪蠻纏啊。),更不知道你那裡論證了」那個女生確確實實是在歧視中國人。「我反而覺得她在確確實實抹黑美國人。更奇怪的是,後半段她完全放棄和我討論那個美國女生,卻一直在說我不能反駁她怎樣怎樣。我實在看不出她很想好好討論這個問題,只覺得我對她的評價傷了她的玻璃心,她在強迫我們給她舔傷口。至於道歉啊,我覺得她應該先給被誤導的中國人道歉,再給被潑髒水的美國人道歉,再給她自己道個歉。

至於性別,是別人給她的回復,不是我提起的。

至於我誤解她,我想說正是因為我讀明白了你的東西,看出了你的套路,才沒有像別人一樣被你的答案誤導。

最後,我不天真,天真從給你嘴裡講出來很像罵人。何況你一直在講自己天真的被我刺傷,天真的被我氣瘋到沒邏輯(或者你沒邏輯不是氣的,是天生的?)。而且我給你回復時被你認為友善,和我喜歡美國,為什麼就和我開回復反駁你衝突?前者哪能證明我好?後者哪能證明我壞?(槽點太多 好難吐)(而且這個人是不能反駁我,就開始各種詆毀我,比如我心地惡毒,兩面三刀?啊,這人真是」天真「。)

至於你開頭說了不代表所有美國人,我想說第一,你自己說了答案沒有普適性,就不許我再說一次不沒有普適性?第二,我反對你根本不只是因為你沒有普適性。第三,你提過你開頭的話了,我當時也回復了,你不反駁,卻在後面又提了一次。如果這不是撒潑打滾無理取鬧,我真不知道什麼才是了。


這個人在我反駁的兩天之內把自己的答案刪掉了,又刪掉了很多和我互相的回復。(我看見她刪掉自己的答案時,說了一句,」可惜,那我只能用我們的評論部分來更新了「。不知道她是不是看到了我的那句話,所以趕在我前面挑著把她的回復刪了。我的回復都在那裡擺著,很多她的回復我也是從我的回復里反推出來的。)

有意思的是,她居然留下了一條煽情的回復」我朋友死了我很傷心「。從她為數不多的留下的回復,足以看出這個人的價值觀:只論感情,不管理性。她傷心真是給自己加了很多道理。

總之,我也不是很懂,這麼理直氣壯的人,怎麼就開始刪刪刪了。

如果你閱讀這個回答的回復,還能看到她和其他人的聊天,每個點基本我都反駁過了,但她還是當時不反駁,隨後就當我沒反駁過一樣接著說。

我能怎麼辦,我也很無奈啊。嘆氣。

不過她那個答案刪掉了,也算是件好事了,希望不要再有不了解國外的人被她誤導。


說句不太好說的話,我覺得逝者發現自己的朋友用自己的死亡,得出這樣的結論,並給其他中國人造成這樣的影響,是會不高興的。既然她也喜歡美國,我覺得我有必要說出那個美國妹子的另一種可能。


#update

不知道有多少美國萌新在看這個問題 希望我下面說出的這種現象能幫助你有信心融入美國:

是不是覺得語言差異特別大?很擔心一開口,就被聽出是外國人,會被外國人排斥?

這是我在美國的第二年,期間我曾經很多次被人問過

」你是本城出生的人嗎?「 (雖然對方是在給我指路,不是在說我的英語,但至少證明我英語沒那麼差)

」你高中是美國念的嗎?「 (並不是 那時候我在美國還沒呆滿一年)

」你父母居然在中國?那你是幾歲來美國?「 (以為我是美國人)

」你會說普通話嗎?說的多好啊?是college level嗎?「 (他們把我的中文當成我的第二語言,英語第一語言了)

你們想知道我的秘籍嗎?我的秘籍就是!沒!有!秘!籍!我托福口語分數也不是很高,來了美國也沒再刻意練習英語。因為,一些父母在家裡說另一種語言的abc,比我們的口音,重!多!了!(因為父母英語也有口音,而且從小居住在中國移民的小圈子裡,所以即使自己中文不好,英語也有口音)(註:口音是發音有自己風格 不一定影響交流)

所以放輕鬆啦。看哪個外國人好看就去搭訕,說話的時候只需要把實詞發音清楚,盡量把有意義的詞重讀,遇到不認識的詞就換一個說法,你就沒問題的。

看了各位的回答,我決定明天開始對我的美國朋友們更好一點。突然覺得我和他們的友誼如此的「來之不易」,明明我們相處的時候感覺很輕鬆很自然啊。


利益相關:我老婆是波蘭人。

我對題主說的這點深有體會。但我不知道題主問這個問題僅僅是為了讓大家吐槽來暗合你的觀點,還是希望聽到不同的聲音來給你提供一個融入外國人圈子方法?為了讓大家滿意,我先吐槽再提供可以實踐的操作。

吐糟部分:

第一次讓我覺得絕望得一塌糊塗,毫無希望融入外國人圈子是在我大學的Foxtrot 舞蹈課上面。一間很大的舞蹈室,可能有將近100人左右參加,大概有一半男的的一半女的。我是為一個亞洲面孔,而且授課是用的芬蘭語,估計這點就讓所有留學生都望而卻步。

進到舞蹈室的時候,我真的被嚇攤了,差點路都走不來。這裡面站著的姑娘幾乎都是175cm以上,在斜射入房間的餘暉下都是金髮閃閃,雙腿又直又長,體型輕盈苗條。這簡直讓我血脈僨張,分分鐘就能有生理反應啊。

課程開始後,教練有兩人,都是女的,其中一個見我是唯一的外國人,她來到我旁邊用英語給我單獨指導。她還說佩服我的勇氣,獨自來到這裡。

到了課程快完的時候,教練說她要到台上去演示兩個人一起怎麼跳,就上台和另外一位女教練站在了一起。然後另外一位說:請各位男生站在原地,女生們去挑選你的舞伴。

經過一分鐘的配對,我才發現,在這麼大個舞池裡面竟然只多了一個男生,就是我!而且我被單了下來!被單了下來!這讓我簡直無地自容啊,這太尷尬了,都不知道手該怎麼放了!

剛才那位陪我的教練看著我,對我說:It"s OK to dance by yourself, just watch us.

然後剩下的課程都是我舉著手對著空氣跳完的。

融入方法:

其實我覺得跟大家聊融入方法,大家聽了也不一定有用,因為本質上你周圍的環境是根據你本人性格來為你定製的。我的觀點就是the law of attraction,你用什麼態度來看待,你就得到什麼回應。

如果你懂我意思的話,那你要著手改變自己性格才行。

很多中國人在海外,在環境的塑造下往往有幾個特徵:多疑,自卑,敏感,喜歡責怪自己所處環境。

我也經常說,要是我在英語國家的話,我會得到更多機會,認識更多有趣的人。But who knows, 也許就是我的借口而已。

如果各位真的很想融入外國人圈子,首先你不要在意周圍的中國人怎麼說,我相信留過學的,在海外居住的都知道我在說什麼。你就是要卯足放開自己,逐漸改變自己封閉的性格,到處跟人say hello,到處找陌生人聊天。

我之前的芬蘭女友,和現在的波蘭老婆都是我在努力融入的過程中所碰到的欣賞我的人。當你試都沒試過,你跑來說外國人圈子難融入,這不就跟小馬過河一樣嗎?

我住在國外的時候,我都一度以為我就要這樣孤獨終老,但是我不甘,我需要一位美女陪伴我探索世界。這不很簡單么,見到自己喜歡的美女就去問就行了。

當然我也需要兄弟般的友情,我在國外也碰到,我有一位義大利兄弟,我們之間可以說是肝膽相照的兄弟情義。我們也是在學生餐廳認識的,就因為他坐的桌子有個空位,我過去坐下跟他聊天。才知道我們原來這麼多相似的地方,每次從他家走的時候,他都要從冰箱裡面找點吃的讓我帶著在路上吃(是不是很像中國人的方式啊?),每次我們在外面買了東西,都會分對方一份。我們聊過學業,人生,家庭,都看著對方建立起自己的家庭,心中充滿祝福。5年來的兄弟情義,讓我們坐在一起哪怕一句話都不說,一旦都不覺得尷尬,一個眼神就懂了。

如果各位要聽負能量的東西,要聽我怎麼跟你們抱怨在國外沒有收到公正待遇,沒有得到足夠機會,抱歉,哥不想給你提供。

所以,我的觀點是,你要融入外國人圈子,你先要努力改變自己的態度,只要你的態度變了,方法都不太重要了。要是你就一天躲在家裡看黃片,看韓劇美劇,上課不按時去,聚會不參加,受到幾次拒絕,你就受不了了,然後你一個勁兒在這裡說外國人圈子融不進去,那麼活該。

最後放上一張照片,我和老婆(右一),還有我的義大利兄弟(左一),和他的老婆(右二)。

———————————————————————————————————————

想深入了解歐洲的童鞋們,不管你是想留學,想移民,想海外置業,或者就是喜歡關注歐洲,那麼就請緊緊follow我的知乎專欄:看懂歐洲 - 知乎專欄


一切融入什麼什麼圈子之類的,大概率是偽命題。

什麼是圈子?就算在愛熱鬧愛湊一塊的華人,除了上下班和家庭以外,大部分人並沒有什麼所謂的圈子,更沒有什麼非要融入的圈子。

讓你怎麼樣怎麼樣去融入老外圈子的,你完全可以大聲告訴他們,少裝逼,別沒事大尾巴狼似的扮社會學家。

即使是連旅遊都愛湊一塊的華人,男的女的不就那麼一兩個鐵磁和閨密么?有什麼圈子?呼啦圈還是甜甜圈?

老外更不用說,大多數非常獨立和崇尚個人空間,就連走親戚都不及我國人民的十分之一,父母之間吃個飯搞不好還要預約,他們又特么有什麼圈子?幾個膚色一樣的呆一塊兒就圈子了?那不好意思哦請移步唐人街,請看,多麼恢宏的圈子!

最後,圈子有沒有,有!但僅僅只在職業上。公司里,機關單位里,華人掌管的外資里。國外的公司有嗎?有的有,有的沒有。

生活中沒有什麼謎一樣的圈子,有的只是各種圈套和套路。


下面有翻譯:)

I don"t think a person"s nationality or ethnicity is related to how hard it is for her/him to make friends, at least in most of Canada. In my opinion, whether one integrates into a group is more a matter of choice rather than a challenge. That said, you need to keep searching for the right group that suits you.

If you don"t drink at all, why would you want to integrate yourself into a group of people who go to bars every day? If you are good at ping pong, and join the ping pong club, I cannot see why people would reject you.

Lots of my friends find it hard to integrate themselves into groups of Chinese students, because they find Chinese students tend to speak only Chinese to each other. I used to feel the same, and chose to not get into the Chinese students" group. Then I started to learn Mandarin, and I decided to join some Chinese groups and asked people to teach me Chinese. Guess what? Chinese students are actually very warm and friendly. I felt welcomed and have made some very good friends.

If you want to make Western friends, find a group of people that share your interests and introduce yourself. There are jerks around, but I guess you don"t want to be friends with them. Again, it is your choice.

Another tip is to ask people to help you with your English, as I did to make my Chinese friends. Generally, people like to help others.

I hope my answer makes sense.

**************************************

栗子的知乎答案索引:栗子樹

栗子的微信公眾號:E-Speller 或者 栗子英文 (只有精彩的原創)

**************************************

感謝 @SilentLeo 的中文翻譯

我不認為一個人的國籍或種族與他(她)交朋友的難易度存在聯繫。至少在加拿大,大多數情況下此二者是無關的。在我看來,是否去融入一個群體是一種選擇而非一個艱巨的挑戰,換句話說,你應該不斷去尋找真正適合自己的群體來融入。

如果你不飲酒,為何要融入一個天天泡酒吧的群體呢?如果你打乒乓球好,就加入乒乓球俱樂部啊,我認為不會有人拒絕你加入的。

我的很多加拿大朋友覺得很難融入中國留學生的群體,因為他們發現中國留學生與同伴間只用中文交流。我曾經也認為是這樣,因此選擇不去融入中國留學生的群體。之後,我開始學習中文國語,並決定融入與前文提到的相同的中國留學生群體以便讓他們教我中文。你猜怎麼樣?中國留學生實際上非常溫暖和友好。我受到歡迎,並且交了一些非常要好的朋友。

如果你希望交到西方背景的朋友,找到一個與你的興趣愛好契合的團體並大膽介紹自己。任何圈子裡都有些蠢蛋,但我想你並不願和那些人交朋友。這是你的選擇。
另一個小建議是主動用英語向他人請求幫助,就像我為了交中國朋友所做的一樣。人們通常樂意去幫助別人。

希望我的答案可以幫到您。


各位朋友大家好,好久沒見!

今天換了手機,重新下載了知乎,看到了這個提問,作為一個在義大利,天天和中國人交往的老外,我覺得我可以說一些心裡話。我七年前開始了學中文,還沒有學會中文的那幾句話就開始了和中國人一起玩做朋友,那個時候我才11歲啊!

華人確實很難進入外國人的圈子,不要說因為語言不同,文化不同等,其實我們在義大利可以看到很多在義大利出生的義大利華裔孩子都只跟中國人玩,這些孩子還不會中文,會自己父母的方言就算不錯了,對中國文化並沒有什麼深刻的了解,那為什麼呢他們還是只跟中國人一起玩呢?

這點暴露了人類的無知:其實很多人就是看重外表,不管你有多了解義大利英國美國的文化,不管你的外語有多好,不管你多愛那個國家,只要你長得不是外國人,他們根本不可能把你當自己人。很多人在骨頭裡還是有種族歧視的,根本不懂交流。

真的沒有太多可說的話,我只是覺得世界心裡都羨慕又看不起中國,畢竟現在的中國發達很好,讓人哭笑不得,不知要恨還是要愛呢?真的和外國人合不來就可以跟自己同胞交流,無所謂,我們還有一個家,名字叫中國!

我的預測力很強,說了這句話,肯定會有人噴我說我給中國拍馬屁討好中國人等等等,可是我不在乎,等你們經歷我經歷過的事,等某個國家的人幫助你們,幫助你們的家庭,在乎你們,等你們對一個國家的熱愛幫助你們脫離焦慮症,你們就會明白。;)

(不用知乎好像有一年了吧,本來我搬到了B站和微博,因為我感覺知乎已經不屬於我了,我小時候那些非常二逼幼稚神經質的行為讓我非常不好意思,所以決定了放棄知乎。。。但是最後想,人總會長大,大家應該不會討厭曾經二逼的我。。。 ;)


中國父母應該是精神分裂最嚴重的一個群體:他們一邊罵中國人不團結,一邊要自己的孩子去了國外少跟中國人一起玩。在美國,我沒看過哪個小團體不報團不激烈地爭取自己的利益的,他們都知道要以鬥爭求團結。語言好學,但十幾二十年的文化熏陶擺在這,融入你媽勒個逼啊。這裡肯定有朋友要說:啊,我認識那個誰誰誰融入得如何如何。去你媽逼的吧,女靠撐逼男靠錢,我不知道這樣精神缺鈣的融入意義在哪?讓你爸媽拿著你跟外國人的合影去跟親戚裝逼?最後,我提醒一下:黑人17世紀就來美國了。


其實有時候家裡也會問我這種問題,我感覺首先要看是否要融入、為什麼融入;其次難不難融入其實很簡單,主要看有沒有共同經歷或共同的記憶。

第一個問題:我個人的選擇是除了專業圈子我願意去多了解、融入,其他美國當地人的其他圈子我不是很在乎。我雖然不信基督教,也不信猶太教,對二者自古以來的爭論也不持什麼立場,但此事或可借用新約里的一句話:耶穌又告訴他們:"安息日是為人設立的,人並不是為安息日設立的。 (Mar 2:27 CNV5) 圈子是為人而存在的,人不是為了圈子而存在的。你刻意假如任何圈子,都是為了你這個人自己在某個層面的需要,不是么?

圈子是幹什麼用的?要麼是個人發展需要,要麼是友情、情感需要。前者往往需要刻意加入和維持,後者往往是自然而然的。二者之間當然有交集、能過渡,但這也是可遇而不可求的了。單說後者,如果某種情感關係需要刻意去維了,那恐怕你也已經失去了這段關係。

我在美國短短几年的經歷,和當地人主要就是前者的關係,沒有太多情感層面的關係。這我覺得和在美國讀文科碩士和博士的經歷有關:行動獨立、每個人的安排都不同、沒有國內本科班級和宿舍的概念、沒有美國本科室友的概念、沒有公司工作里固定同事的概念。當然我也需要和美國人或其他外國人交往,但主要原因和動力是專業上的、職業上的。我只注重前者,後者順其自然。過去我爸問我,你覺得能融入美國當地么?我的第一反應是:為什麼要融入?融入哪些人?不是反詰,是真的疑問句。

我來了就結婚了,有自己的家庭生活,確實也沒什麼動力去做這些。

在專業上有交集一段時間後,不排除有些人會因為興趣或某些經歷相同而多一些聯繫,在思想層面上有所契合,這是可能的。說白了就是聊得多點,聊得來一點。碩士時,外國人裡面我有個巴基斯坦同學關係還不錯,後來他回國了,就失聯了;博士時主要是一位韓國大哥,屬於那種能真正聊聊自己的看法、想法的。現在我覺得最能交流看法的居然是比我大四十多的導師……

簡而言之,來這邊讀碩士博士,沒有本科的經歷,沒有固定的人際來往。情感層面的圈子,即交朋友,完全取決於興趣和看法層面,這本身就是選擇性極強的。

而情感層面的交流,與相似的集體回憶、經歷、觀點關係很大。物以類聚,人以群分,古今中外都是通理。畢竟大家不是一張白紙來讀幼兒園。成年人的許多經歷來源於童年和青春時的集體生活。中國人、外國人,好朋友都往往來自於中學、大學同學,極少數小學同學還能一直聯繫,那就是發小了。雖然我們小時候美國文化在中國很強勢,但我們也只是看過一點貓和老鼠,知道有個超人,聽過幾首十分膾炙人口的英文歌(有一部分可能還是為了學英語)。反過來,那些美國人對舒克貝塔、黑貓警長、還珠格格、超女快男和我們小時候看的那些質量參差不齊的日本動畫(比如我喜歡的灌籃高手),幾乎完全不了解,雙方的彼此了解都很少而且還不對等,怎麼可能在成年之後自然而然的形成情感圈子呢?我看女排、乒乓球、足球,你看棒球、美式足球,沒辦法自然而然。要麼一方對另一方產生了極強的額外興趣(搞不好還和個人發展有關,比如想學中文),要麼就是雙方產生了新的共同經歷,否則大家當然各過各的,本來就沒有高下之分。

我個人的經驗如下:

1. 十幾年前初中畢業來美國參加夏令營。這個夏令營很重視兄弟情誼的培養(感覺是個歷史悠久的直男機構)。當時大家來自美國、歐洲、亞洲、非洲、南美、加勒比,美國境內有紐約的也有密西西比的,比較豐富,都住在帳篷里。我覺得當時是交到朋友了的,因為雖然背景不同,都扔到荒郊野外兩個月能產生新的經歷和身份。我感覺最有助於營員們團結並熟悉的,是一些來自外界的壓力和在離家之上去剝離熟悉環境的額外行為。前者包括有次輔導員們設計了一個詭異的hunger day項目,每個人抽籤決定你在虛擬現實世界的新身份,同時決定你一天的安排和飲食標準。比如,你可能抽到美國富人,那你這一天廚師給你開小灶,不用幹活,玩一天;你也可能抽到他們眼中「第三世界」的窮苦人,那麼你這一天只有白米飯、麥片,還要做苦工。我手氣背,抽到的是墨西哥的計程車司機,於是字面意義上搬了一天磚,吃得是生牛奶和(huo4)白米飯(想起來至今還噁心)。這種情況造成了營員間的衝突,但到下午的時候,大家一致對外了,覺得輔導員真tmsb,想的這是什麼餿主意,讓大家關係不睦。我記得有個匈牙利的輔導員來安慰我們:你們如果不想玩了就可以不玩了,我說:我們繼續玩,為了取悅你們這些自以為很聰明的輔導員。他就悻悻地走了。外界壓力是增強內部團結的靈丹妙藥,那之後我覺得大家關係更好了。但是,我必須指出,這並不是因為輔導員很聰明,提前預料到了。因為我相信他們真的是覺得那一天愚蠢、空洞而刻板的安排能夠讓大家了解世事艱難。撲你個街啊,我後來去墨西哥覺得人家墨西哥計程車司機挺開心的好嗎?你們「第一世界」的人總以為全世界水深火熱,卻也沒為此做什麼實事。你如果讓我當墨西哥計程車司機然後教我開車一天並且吃一天墨西哥餐,我會很高興啊。世事艱難不是這種表面功夫能讓人理解的。現在回想起來就想諷刺白左,算了算了。

當然我還是感謝這個夏令營的,感謝捐贈人養了我們這群半大小子兩個月還管機票。但我希望他們能找到更聰明、實幹的輔導員。

後來我註冊facebook,第一批找的好友就是這群人。簡而言之這曾經是個小集體。我們小時候玩的遊戲千差萬別,西方的「文化帝國主義」都還無法消弭這種差異。但兩個月一起搬磚、踢球、睡帳篷的經歷就足以形成一個新的集體了。

後來短暫交到過的朋友也是去參加考古發掘時住在一屋的一個美國保守派。還是搬磚……

所以,在美國正經讀過本科並且住宿舍的人往往有更多當地朋友,這也是很正常的。

2. 我也不覺得外國人到中國很多真能融入中國人的圈子啊,看看youtube上那些在中國的博主,出去玩還是他們內部成群結隊。西方人對中國自幼的教育里就充滿偏見,他們到了中國我接觸到的還是縮在自己的殼子里居多。能好好學學中文的已經算是很不錯的了。大二時為了練習英語,去參加過北大門口外國人的party,好無聊。但也看得出來,他們並沒有試圖交幾個中國朋友(好像在論壇上發的這則消息都是英文的),也沒有試圖學習中國年輕人的娛樂休閑方式——「十七英里」就在不遠處蘇州街上啊。

我覺得這是人之常情,但如果說他們這樣做無傷大雅,中國人這樣也沒必要自我批評。非我族類其心必異,是過分的說法。但同一種文化背景更容易交流是不爭的事實。語言、外表有差異的時候更是明顯。

3. 儘管如此,我覺得如果有人特別願意、希望去融入某些圈子,一般是異域文化的圈子,不管是為了求職、體驗當地文化、找伴侶還是怎麼樣,只要努力、用心,我都是很佩服的。除了這個問題下的幾位,youtube上的food ranger頻道主持人我就覺得在中國過得悠然自得,充滿激情。不能說他完全融入了中國的圈子,因為他許多外出活動也是找外國人,但他至少沒有那麼多偏見,沒有那麼思而不學,簡簡單單一門心思去中國和亞洲其他地方拍攝街邊小吃,這總好過那些在中國賺錢然後在網上隨時隨地對人不對是事地諷刺中國的垃圾不知多少倍。

在美國也一樣,美國有缺點是必然的,但大家既然還在這兒讀書學習或工作生活,美國就自然有其優點。總對美國發出不能就事論事的負面評價,我覺得也是可鄙的。

4. 沒有了集體,說話是否投機就是形成圈子最大的門檻了。我覺得我到美國來也沒有更容易或更難加入這邊的中國人圈子。如果說是第一種(職業類)圈子,或許有。校友會啊什麼的。但交心的朋友,不會比本科時多幾個。年齡大了,很多都是場面話。說實話,對政治、時事的看法都能影響兩個人交往,特別是總以為自己是國師的男人之間,大家心照不宣而已。我也是在因為這方面的觀點受到某些嘲諷、排擠後才坦然接受,所謂求同存異在小清新那裡更難。呵呵。

政治觀點、文化上的價值觀,細究起來,雖不能太注重階級敘事,但有時候幼年環境的印記還是看得出。所以,不管是中國人外國人,圈子的背後充滿了各種條件。共同經歷容易造成共同價值觀,這些都是門檻。

總之,融入難不難,看目的。當然有些領域是否有本地精英排擠外國人,我覺得可能有。但我也沒打算跟他們競爭,以後的發展也不在一條路上,再說我這個小專業排擠不排擠吃什麼勁……我不想把未來託付給異國,所以圈子於我而言真的是浮雲。我感覺,大家都這麼想想,說不定能在功利圈子之外,交到幾個真的外國朋友。顯然,這個題目下有幾位是成功案例。


在美國的第三個年頭,動畫研究生一枚。由於男友是美國人,所以經常能體會到這種華人圈子與洋人圈子的不同點。

美國人總體雖然熱情好客且不計小節,但除了交流方式(包括語言表達習慣和態度)上的差異,能成為朋友/融入圈子首要的前提是聊得來。「聊得來」表現在人與人交流中同理心的呈現。比如我是北京人,我喜歡鼓樓小吃,後海溜冰,沒事兒打打撞球窩在屋裡幾個初中好友扯著蛋蛋搓著麻將。但是美國佬下了班放了學,喜歡去SPORTS BAR裡面看看球,喝喝啤酒,看看星戰(我到現在都弄不清楚星戰有多少部),和他的美國基友小夥伴打打聯機,或者組團去BAR里撩妹子。所以生活習慣還是略有不同的。

再者,這裡就算撇開人種不同的問題,就算大家都是中國人,你要硬生生的切入另一個團體中,是不是一般情況下都是由一個共同的朋友引薦然後大家印象還不錯最後運氣好才能開開心心玩在一起。美國人在人際關係上其實GOSSIP的一點兒不比中國人少,人際關係處理不當或者臉皮是在太厚了被人說成「那個。。。。的中國人」也不是很妙。當然,其實一般情況下美國人的GOSSIP圈子裡基本就沒有中國人,所以個人認為,寧可留個神秘牛人學霸的印象,也不要太舔著臉呵呵的去找人玩,成年人社交還是要講究心機的。當然,如果人家很欣賞你主動找你聊天或者玩兒去,當然要把握機會然後炫酷又低調的表達自己豐富的學識與對事物的見解。再有一點野蠻重要的,美國人基本上很少聊和錢有關的事情,更不會炫富。所以不要做這種炫耀不討好的事情。名牌包包,化妝品什麼的是中國人自己圈內兒的聊資,千萬不要用錯地方。

最後,其實作為留學生,如果你專業夠厲害,或者很有自己的一套想法並且說的頭頭是道,在必要的時候能幫別人一把,以上行為還是能成為很好的友誼切入點的。到時候順理成章別人尊重你賞識你之後,有誠心再聊做朋友也就不難了。出來留學,學習事大,社交雖重要,但也不要太費心機的去刻意融入,否則費力不討好還耽誤了時間確實也是不太划算。


融入圈子,全都是無病呻吟。

我活了二十多年,我自己家,或者說我父母家,我都從來沒融入過。

在家從來不主動開口說話,幾乎所有時間都呆在一個小卧室里,唯有對著網路,才會稍微輕鬆自由一些。

如果有可能,一年兩年都不想回家。

我相信,80後,90後,有這種感覺和習慣的肯定不止我一人吧。

人生而孤獨,根本無需融入。

並不僅僅是家裡,上學,工作,其實也是一樣的。維繫社交是非常麻煩,而且並不適合很多人的。

商業社會是個好東西,那些以前需要社交去維繫的繁瑣關係,現在只需要錢,就可以獲得更好的。


大多數中國人對於融入的要求太高了。

大多數中國人都有社交焦慮。

整天融入不融入其實意義不大。

事實上如果在國外生活時間長就會發現中國人對於人際關係間的理解和外國人是非常不對位的,普遍來說中國人對關係的要求比外國人更高一層。

中國人對於同事的要求相當於外國人對於朋友的要求。

中國人對於朋友的要求相當於外國人對於特別好的朋友的要求。

中國人對於好朋友的要求相當於外國人對於男女朋友的要求,除了不睡(偶爾也有睡的)。


推薦閱讀:

我想問問花了一年、半年甚至幾個月準備TOFEL和GRE的同學們你們在準備前的英語水平大概什麼樣子?謝謝!
GMAT GRE取捨問題。?
GRE 24天備考,首戰330,如何做得到?
gre填空題求回答和解析,網上有BD和BE兩個版本答案?不知道哪個是對

TAG:留學 | 移民 | 外國人 | 國外生活 | 海外華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