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萬多畝山地與耕地,如何打造田園綜合體,做到一、二、三產融合,從基礎做起,請教方法,尋求投資合作?

【概況】:

本人是山西省運城市垣曲縣人,自家有一座山,以下是拍攝圖片。該項目位於山西省運城市垣曲縣英言鄉,總佔地面積約14000餘畝,其中普通耕地700餘畝,水澆地800餘畝,柏樹林2700餘畝。現已具備基礎的交通、水、電、住宿等基礎設施。該地塊處於黃河小浪底庫區內,三面環水,水產資源豐富,地理條件優越,並且與山西省運城市垣曲縣古城鎮黃河濕地公園緊密相連,隔河相望,擁有純天然的生態環境,景色宜人。因具備優美的自然條件,已被縣政府例入縣重點規劃項目,正處於全力開發階段,未來發展空間巨大。

一、【本省區位——山西最南端,緊鄰河南省】

二、【本市區位——運城最南端,海拔較低】

三、【衛星圖項目所在地——小浪底庫區段位,水域面積最充沛的地段,隔山就可以望到對面的黛眉山風景區(的高塔)】

四、【項目佔地全局圖及現狀標記】。

五、【某期總工程規劃圖(參考政府文獻),此項目尚未全部立項,尚未全部落地啟動,縣政府正在大力招商引資,投入建設】。

六、【局部介紹】

七、【優勢】:

1、自有土地:此山總佔地面積約14000餘畝,期限50年,現剩餘46年。2、區域優勢: 地塊緊臨黃河小浪底庫區,三面環水,具有開發價值。3、國家政策:目前國家在農業補貼方面的大力扶持。

4、政府扶持:此項目非常受縣裡乃至運城地區的重視。

5、前人鋪路:現已經有投資商進行了投資,後期跟投會相對容易。

6、地塊溢價:此地塊如果開發成功,土地的估值將會非常可觀。

八、【劣勢】:

1、交通:進山的陸運交通尚不成熟,但可極力開發水運渡客(特色)。據說國家要沿著小浪底庫區修一條環庫公路,希望可以從這裡經過,默默祈禱一下吧!

2、綠化:因之前過於頻繁的開發,原生態的地貌已被破壞,需後期重建。

3、氣候:海拔較低,氣候乾燥,降水不足(土地水澆地不存在問題)。4、等等等等

九、【取經】:

因前期不懂經營,父親也不懂農業,便自行修路架電建設一番,但農業投入巨大,尚未形成規模,曾養殖牛、羊、雞、豬等牲畜,總投資近2000萬(含政府土地平整資金),現山上僅剩有豬場,但養豬的風險較大,而且產業單一,並不能做到風險共擔,而且缺乏核心產業。其中小浪底庫區存有大量豐富的野生魚,價值極高,可以打造品牌,專門做綠色農業。因為不懂,所以想請專業人士給分析一下,這個地方是否具備開發價值(如我到底要不要折騰),我是比較偏向於做一個可循環的綠色生態農業,但綠色循環過於基礎,且燒錢多,周期長,見效慢。有機農業有沒有可行性,據了解只是噱頭而已(誰知道這是啥東西),示範園區,並沒有好技術拿來立項,而且缺乏人脈資源,另外加入一些鄉村模式的旅遊,因山上很多厭岩層,可建造石頭房或者歐式建築(可能權力的遊戲看多了)再結合特色窯洞的民宿,垂釣,農家樂,採摘園,狩獵場,馬場,水上娛樂等打包消費,但不知哪裡有成熟的模式可以參考效仿,山上有一個比較小的玉皇廟,有沒有開發的路徑,小浪底退水之後會漫出大面積的草原,草原上布滿了牛羊的風景。當然重點是,會有一個大規模的項目在政府的努力之下,積極落地實施,但因天時地利人和的原因,還需要很長的時間(感覺終於找到了大腿)。所以即便會有人投資,但卻等不起。

那麼,請專業的人士大神們給出一些可行性的建議,比如就目前情況應該如何做出定位,遠期與近期的規劃可以怎樣理解,種植果樹還是藥材,果樹見效慢,藥材或許快一點,因為確實遇到資金問題,並且需要盈利。有沒有具體的方法,能相對容易的打造旅遊,可落地的融資模式,融資的切入點有哪些,去哪裡切入?政策的扶持有哪些?如何申請?快速盤活的方法有哪些?有沒有成熟的模式可以學習,是傾向於基礎農業,還是打造新的模式出來,有沒有企業正在找類似的項目?希望有經驗的朋友可以給予指導,最後願有興趣合作的朋友聯繫我,知乎我,大家共同交流。

----------------------------------------------------------------------------------

7月2日添加:

昨日與一位農家樂的經營者暢聊之後,在農家樂旅遊開發上的政策補助方面又有了新的認識,據了解達到怎麼樣的規模可以申請A級旅遊景點,會有政府撥款,然後註冊商標會有政府撥款,這方面有沒有比較懂行的人呢?可以交流!


先看一下地理區位:

因為題主沒有提供準確地址,答主就以百度上小浪底水庫為點進行搜索,查看小浪底水庫周邊地級市的直線距離:洛陽35公里、晉城75公里、焦作83公里、三門峽108公里、鄭州115公里、運城126公里、新鄉146公里、平頂山148公里、臨汾150公里、長治154公里、許昌165公里、開封175公里、鶴壁197公里(實際距離鶴壁220公里左右)。

從整體上看,距離河南中北部和中西部、山西南部區域較近,這兩大區域人口眾多,而且相對經濟比較富裕,縣市居民私家車的擁有量較高,近郊周末游市場潛力較大。

再說一下交通:

小浪底水庫周邊交通條件一般,距離周邊的兩條高速(長濟高速和連霍高速)收費站距離均在30公里以上,而且下高速之後的路況一般,大多為雙向兩車道。

如3-5年內,交通狀況沒有較大的改善,則將在很大程度上限制該地走旅遊,尤其是這幾年非常火爆的近郊周末游市場的開發。

開發建議及運作思路:

1、因面積較大,建議以特色種植為主,兼帶生態散養,划出少量面積面向自駕游市場。

特色種植,可以有果樹類和耕田類。果樹類可以有葡萄、核桃、無花果、蘋果、桃、梨、季、柿、山楂等北方果樹,規劃原則是按成熟上市時間,盡量做到從四月到十一月均有,以增加自駕游的豐富度,同時降低果品銷售壓力。耕田類以山藥、紅薯、土豆和蔬菜,原則是勞作量較少,管理難度小,主旨是避免拋荒,增加收益。

2、前期建設,以農業為主,明確2-3種作物作為重點,尤其是葡萄、核桃和無花果,此三種中葡萄和核桃的經濟價值較高,無花果則是被很多人忽略的極具市場價值的小雜果,核桃和無花果可鮮食亦可乾果,而葡萄除了鮮食還可釀成鮮食葡萄酒,此處要注意的是葡萄的種植技術要求較高。建議採取果樹類穩步推進,耕田類因隨時可以調整且投入少要求低,故可在前期作為主要種植品類。

3、在果樹推進時,尤其是掛果豐產前,加入散養,以雞、兔、羊等小型家禽家畜為主,注意,雞防水、兔防打洞、羊防啃樹。另外,水產方面,野生魚是個可以操作的品類,但是運輸及消費端有較大限制,單靠園區消費,比較有限。因此可考慮蝦蟹類的養殖,擴大品類。但是,如涉及的生產類品類過多,對技術及管理要求較高,應慎重考慮,逐步增加,前期寧可少,也要好。

4、市場推廣方面,以互聯網推廣為主,尤其各個地區的公眾號和論壇,以自駕游的方式為主,可先從濟源、洛陽、焦作、晉城這幾個距離在100公里以內的地區,地市、縣區同時進行。除了自駕游外,還要注意培養出若干個農產品品牌,或者就以園區為品牌,走長線。

上述僅是不成熟的建議,題主應結合自有資金量,尤其團隊人員力量進行慎重選擇。關於景區內的旅遊開發,因對題主的園區具體小區位地理情況不了解,所以不好多言。


上面已經回答的不錯了 我給與一點補充,沒有路就不能發展旅遊,但是要多向政府要政策,尤其是目前農業支持力度還比較大的情況下,多和政府部門溝通,打造成當地一個名片,當然其中肯定是比較困難,他們都是不見兔子不撒鷹的,或者需要關係介紹。
山地可以從果樹入手,或者核桃栗子等堅果類,銷售如果是互聯網銷售,可能會比較慢,除非有很大的推廣力度,有面積了,有量了就可以直接尋找各地收購商,種類不要太雜,成熟後再增加品類。山地果樹或樹木中間可適當進行特種昆蟲養殖,如金蟬等。暫時想到這麼多,後面想到再補充


我在找山,不過資金有限,幾百畝,浙江

想法是循環養殖加體育

就是茶樹果樹混種,草場,雞鴨鵝,池塘里養一些魚蝦,豬牛羊馬鹿少量,邊上修一條自行車塑膠跑道,中間留一個山地車賽場,和攀岩場。

是在雲南看到別人做循環養殖得到的啟發,考察過幾十個農場後,覺得找一兩個可以長期做有前景的項目深入做。我自己選的是雞鴨鵝和茶作為主力,其他作為循環養殖的配套

旅遊開發我有經驗,真的沒有大錢別多想。大理也是個錯誤的例子,那是政府加楊麗萍這樣的名人效應多少年才做成現在這個樣子,而且雲南四季如春絕對不是北方可以比的。樓主的圖片里也看不到任何人文和吸引人的自然景色。看過太多不成熟就上馬的方案,最後變成荒地

我因為面積小,之前看的一塊六百多畝的地,找了施工公司來看,手上的錢圍一圈塑膠跑道的上下,所以準備先投入跑道,能修多少算多少。

首先入手養殖,準備找附近的餐飲公司談一下,三個目的:一,看有什麼現成的養殖需求,二,看能不能找到合作方來做農家樂,收入就是出租土地和釣魚類,養殖種植也可以供貨,自己不投入,如果樓主資金充足,可以建點石屋木屋,這樣也可以多點租金,三,餐飲公司在城市裡可以作為宣傳點(未來)。先別指望賺錢,養殖的糞便把地肥了,如果和這些餐飲公司合作順利,養殖也許可以持續擴大,兩三年內不搞其他動作。兩年多考察包括種植和旅遊

兩年以後,再種植,我是茶果間種,果樹不是盈利來源,茶是主要利潤點,重點考察,沒有必勝的把握堅決不做,包括樹種,種植方法,土壤調整,水。對了,種之前就要有未來的效果圖,把握的地方先種,圖紙再調整,再種。因為種植直接關係到你這片地的視覺,和養殖不太一樣。果樹也是有作用的,第一給以後旅遊做準備,來個幾十種,也就是給進來的遊客體驗,還有讓茶園不單調,別一逛幾千畝茶園會沒意思,我希望的效果是走幾步就有一顆不一樣的果樹,搞個石凳什麼歇個腳吃個果,或者有一段就有一個小樹林圍著一個小屋,對了中間可以散養一些馬啊,鹿啊,草泥馬啊之類的,遊客的角度又是一個樂趣。等到產量到一定的量了,可以和身邊的人包括前面那些餐飲老闆一起開店或者做品牌,兩三年在一個圈子裡挑搭檔也差不多了。我自己是想做一個帶餐飲和自行車戶外的俱樂部性質的俱樂部,你面積大可能得做品牌找渠道。

這樣完了,差不多五六年了,資金合作方差不多有了積累,因為種植土地面貌應該也改觀了。就徹底把之前的規劃圖執行到位(五年時間不間斷考察修改),這時哪怕錢不太多,有產品,有合作方,對了團隊也很重要,加上成熟的規劃方案,找資金和政府的幫助會輕鬆很多。

最後,你有兩個bug。看到你要採石頭,找熟人合作。都會破會未來的規劃,很容易出現這種情況,合作一半了,發現這樣並不好,想改來不及了。

關鍵還是規劃,先儘可能的查資料考察,完了就找個好的設計公司幫規劃做個效果圖,幾萬塊到十幾萬,別貪便宜。然後種植養殖的這幾年不停的改,一年一兩萬或者更多一點,可以找個設計兼職幫你隨時改。以後你會發現這個錢和精力絕對值,所有的錢行動團隊合作方都以圖紙為中心。除了養殖,因為可以調整,不需要破壞

最後,通行的旅遊不要做了,運動絕對是方向。特別對個人,你想你這裡搞再好也搞不過那些古迹和風景名勝,了解了也許就知道,一個看著歪瓜裂棗的小景點,都是以億為單位來建設的。運動不一樣,特定的需求滿足了就行,而且有黏著度。也就是觀光旅遊一輩子去一次就夠了,但是運動場地甚至可以天天去,可以行程圈子,不行找專業的圈子又是一波消費者,你那裡那麼大,游泳,騎馬,賽車都可以

說了好多不知道說什麼了,可以長期聊交流一下經驗吧。我還在看地,準備今年拿地


謝謝邀請!

如果是我自己的話,我會:

潛下心來準備吃很多苦!

把這幾座山當作畢生事業來做。

有一個5年,10年,20年的整體規劃,設計一個藍圖,按計劃一步一步實施。

立足於一種基本的盈利方式,或者說是生存方式,以能夠養家糊口為原則,錢多多干,錢少少干,不急功近利!細水長流,留住青山在,不怕沒柴燒。

不求年年高額回報,但求遇險能夠及時止損。

開始不宜項目過多。種一種成功一種。然後再擴大規模或增加品種。

家庭幸福是根本,注意調節好家庭關係,不能為了事業疏忽家庭。

能從政府多拿補助就多拿,那是你該得的。

信口開河寫這麼多,僅是我對自己的設想。

父輩給你積累下來的財富要好好維持下去是根本。

不出意外的話僅維持住都會越來越值錢的。

能夠祖祖輩輩傳下去才是真正的財富。


我是做農產品批發的,像你這樣的情況我接觸過一些。我的建議是前期不要搞太多的花樣,就在地上種上蘋果核桃柿子就行了。養豬也可以,就是費人工一些,難度不大,一般都不賠錢。
千萬千萬不要試圖去搞旅遊農業,我接觸過的例子太多了,投三五個億進去眼看著就打水漂了。我看你那裡的位置遠離客源,記住,人口規模一千萬左右的城市五十公里以外就不適合建設任何的人工旅遊景點,不管什麼名義。
一萬畝左右的地已經不算小了,單果樹這一項收入就不少。
做農業有一個原則,前期能少投錢就少投錢,能少出人就少出人。
前期不要規劃,不要在上面花費太多的精力,任其慢慢發展。農業是個長期投資長期收益的行業,不要試圖短期內大上快進,那隻會傷你的錢。
種果樹也不能挑很貴的好品種,先買一些普通的種上,讓它每年先變著現,以後可以慢慢更換好品種。
關於補貼,我接觸過很多人就是沖著補貼去的才入了農業這一行。我感覺很不可思議。國家為什麼補貼,就是因為這一行不掙錢而國家又不能讓農業倒了才給你補貼啊。想著補貼能發了財那真是氣迷心。
農業越傳統越能掙錢,越花哨就越賠錢。其實道理很簡單,農業歸根結底還是種上東西然後讓它長出我們要的東西。其它無關的事情都是多餘的。
舉一個簡單的例子,冬棗,當年的棗樹種上當年賣的錢就能把棗樹的錢回來而且還有凈利。如果弄一個採摘園就要建設配套設施,那可是很多錢,十年二十年才能回來,萬一到時候人不喜歡吃冬棗了呢?
不要去做綠色、有機農業,就做無公害就行,生態和循環農業是操作過程。
當然如果你是土豪請無視以上我說的話。
最後打個廣告,我在河南鄭州大型蔬菜水果批發市場,如果你有大量蔬菜水果的話可以跟我聯繫。


看樓主的意思是偏向於農業產業與旅遊相結合的方向去發展。

我在長沙做了多年的休閑農業與鄉村旅遊規劃研究。行內俗話說的是:「休閑農業與鄉村旅遊,起源於成都,發展在長沙」。

這個問題我來回答,那真是點對點的對上了。

先講這項目現狀。項目處在黃河邊上,三面環三的一個灣子。具體區域位置一時沒查到,不過從地域區位來講,如果到城市或者縣城交通車程在半個小時到一個小時之前的話,用我們行話講,這就是碼頭比較好的位置。山上現有的一些果林和養殖場。還在修灌溉系統,路已修通。其他當地歷史人文與資源現狀不明。這些要做一個深度梳理。

現在來講項目怎麼發展。

首先,項目定位。這塊有很多種類型:有產業型農莊、娛樂性農莊、度假型農莊、親子教育型等等,項目定位就是決定你這個項目發展的最終走向與目標。比方說產業型,就是重點在農業產業種養殖,在產業達到一定規模和影響力的時候,依託產業基礎策劃設計出一些跟產業主題相關的休閑項目、旅遊產品或者活動來吸引遊客前來消費,提高產業知名度的同時也提升產業附加值。比方養豬:策劃看小豬賽跑、豬八戒相親大會等等主題活動;園區內全是與豬相關景觀景點:豬的雕塑、豬形狀的盆景、景觀樹等等。這樣來打造形成一個很有特色主題鮮明的主題樂園。這些只是吸引遊客的手段,贏利點主要有三塊:種養殖專業(這是前期核心)、餐飲、住宿。這三塊始終牢牢把握住,根據項目定位的不同,其他的配套項目可以項目招商、可以合作招商的形式開發。比方前面有朋友說的山地運動、山地露營、水上木屋、山地別墅等等。(項目定位最為重要,這裡面要講的實在太多,這受篇幅影響只能把大概的意思講一下。)

其次,講講項目布局。這個偏技術層面。主要的核心就是怎麼讓產業生產項目與後期的旅遊項目不衝突。還能讓它們相互搭配又相互作用。比如養豬場的氣味不能影響遊客遊玩體驗,又還要讓遊客能去看看、喂餵豬、逗逗豬;怎麼樣才能讓遊客來了,併產生消費;怎麼才能讓遊客來了,並住上一晚......等等。

再者,講講項目政策。這個也有得講了,太多的項目了。從國家層面到縣裡、鎮上每一級每一個部門基本上都能申請到扶持資金。如果當地對農業扶持力度大的話,那資金就會多一些。樓主要做的是,做個規劃和可行性報告,到政府立項。然後給各個部門打申請報告,申請扶持政策,有的部門直接給錢的,有給項目的,有給優惠政策的.....到時照單全收就是。比方現在在修的灌溉系統,找縣市水利部;道路修好了,給道路管理局打申請報告;養豬,給畜牧局打報告,別的不說,就拿養豬來說,現在縣裡肯定派了一個技術員跟蹤服務,這才哪到哪?養豬修豬欄,國家要給錢,養了幾頭母豬,國家每年要給錢,每年《養殖專項扶持資金》對每個養豬場要補錢.........中國有句俗話:會哭的孩子有奶吃。這些要經常去要。你不要就給了別的大的養豬場了。中國政府、包括整個中國人是這樣的了。你懂得!

其他產業有產業的、休閑有休閑的、還有針對整個農莊項目的,還有評選獲獎的.......等等。這個要花時間去查閱大量的當地的政策文件,專項的去申請。在長沙,以我一朋友的農莊為例:朋友老家就是長沙周邊農村的,在市裡面做建材生意。五六年前,也就是身價一二百萬的小老闆。2010年,準備了100萬,在家裡流轉了1000畝地做蔬菜種植並養泥鰍,並慢慢做成農莊。做了五六年還沒對外營業。去年高速公路徵收補了3000多萬。整個項目也沒對外招商,項目的建設資金基本上是國家的各項政策、各種扶持資金建的。前些年國家扶持資金好申請一些,主要有關係,拿的都是大頭。以前是先補後建,現在是先建後補。現在管控稍微嚴了點,但對於像做事的企業來說倒是好事。當然,這些只是企業發展的配套扶持,真正的還是要靠市場吧這項目做大做好。

最後,總結下整個項目:第一步:先農業,後產業;第二步:以休閑聚人氣;第三步:靠項目賺利潤。(個人觀點)

如有朋友想就這塊有其他問題的,歡迎留言,歡迎電話、歡迎微信、一起探討。


最好的也是投資最少見效最快的辦法是辦一個現代農業產業示範園區。只要你前期和農委,農科院整明白了,以後的事就是分錢!
旅遊只是其中最小的一項。


去年國家針對油茶種植會有政策補貼,而且補貼的比重還不錯!(國家級的補貼,其實你多關注農業部官網的通知和文件進行了解) 至於其他補貼,有省里,市級和縣級,不同(市級以及一下)地區農業基礎和規劃不一樣,政策扶持方向和力度也有差別,其實你可以直接去你所在地區市級農業部門(市農業局,或者農糧局)相關科室進行了解(你可以進入市級農業局官網,先了解各個科室工作職能,因為市級扶持政策均是由這些科室制定),至於縣裡的扶持政策,你直接去縣裡農業局問就可以(可以諮詢市級同等下屬部門,作物辦和農技戰,經濟作物站等),其實不管是市裡還是縣裡都會進行補助,也是他們的一種業績。對了,省級你可以去市裡詢問,或者天天關注市級農業局動態。題外話:不要為了農業補貼去做農業,不然死的很慘:緊跟政策步伐,得到的補助比例還是很大的,一般至少是成本比例的30點,具體縣裡比例可能更大或者允許資金重疊。


瀉藥。。。混乎這麼久終於有個我比較擅長的回答一下了。

大致看了一下地理位置和項目資源。回答題主提出的問題。

三生融合,生活、生產、生態,一般而言以特色小鎮形態較為普遍,十九大過後,農村農業項目由於美麗中國和發展趨勢問題,具有一定的前景,但是,我們首先要考慮一下幾個問題。

一、項目所處地點。

一般而言,如果要做田園綜合體項目,第一個要看的不是項目本底,也不是你所擁有的自然稟賦,這些全是扯淡,最重要的是你周邊有沒有強大的消費力。

從本項目地理位置來看,我大致丈量了一下,三百公里,也就是一般所說的駕車三小時旅遊圈之內,真的泛善可陳。。。。。。所以我們是否需要改變一下思路,發展文旅模式掙錢,例如拈花灣和莫干山這樣的,在這裡是不現實的。

二、項目自身本底

我們所說的自身本底就是你有多大,能做啥,能不能開發房地產?

因為房地產來錢最快,還有農村集體土地流轉的未來利好,所以這是最靠譜的!!!最靠譜的!!!最靠譜的!!!重要的話說三遍。

但是這裡有很多問題,鑒於我不想打很多字,只能說賣不掉可以租,但是周邊要有大城市,例如類似南京、成都這樣的能吸引外來人口的城市,如果沒有,我們再看下一條。

三、別多想了,踏實搞生產吧。

去大城市找項目吧,養豬,種蘑菇,種葡萄,根據你的自身條件選一個,拉個城市裡想轉型企業家來玩吧,雖然比較慢,但是基本上找對路子,還是風險很小的。

這種問題都是需要幾萬字的報告才能解決的,實地調研、具體分析,很複雜,我只能簡單給個思路,而且,14000畝地也不小了,將近10平方公里,如果有點思路,可以到北上廣深找些野心家來玩的,講故事是一門學問。

水平有限,預祝成功


你好!我也可以去餵豬!可以免費喂一個月!想長長見識!需要請聯繫!


沒有技術儲備 先搞單一化養殖 可以考慮種植飼料類作物



開一條路先吧!


分化區域,免費引進種植小投資者(自己弄人工成本太高),去政府跑項目,。最後賺的就是政府補貼和旅遊消費的錢。旅遊也要單獨引入民宿資本。。。。。。切記自己投錢下去,,,,


跟政府關係好,可以一個一個的部門跑立項目,這麼多土地不管哪個部門都可以去立項了,看當地的政府部門網站看看有哪些是符合你那的


老哥,還要人嗎,我去給你餵豬啊。。


哥們兒切入點不錯,需要設計不?專業農業產業園設計,哈哈


為什麼邀請我,我不懂


庫區旁邊應該會被劃為禁養區不讓養豬的吧
而且數量還是這麼多。


農家樂應該可以吧~有聯繫方式么?我就在小浪底


厲害了,有這麼多的山


物聯網生態農業示範園區


謝謝邀請。

這山上本來有什麼?可能先要山上能夠有自然的植被。不知道照片是什麼季節拍攝的,感覺植被少。自然的植被多起來,環境好起來,也會漂亮起來。

另外,可能就是要考慮,這是自己的一種生活方式。如果只是把這件事當作掙錢的方式,可能會很累。因為做農業風險高,回報時間長。

可以考慮生態種植。這樣產品的附加值會比較高。考慮到對家人,對遊客,對生態的影響,生態農業的方法可能也比較合適。而且在庫區,如果對庫區環境有不好的影響,也不好。

我在芬蘭,昨天去了一個有機品店,買了些有機紅豆,黃豆。都是產自中國。價錢真的是夠可以的。如果真的是能夠種出來好的有機產品,現在的市場是有需求的。

但如果本身山上的植被就不好,土壤貧瘠,那可能先要想如何養好植被,養好土。

蓋石頭房子,讓人來住,我覺得這都是以後再考慮的事情。因為這涉及到供水,供電,還有下水道,和生活污水的處理。而且客人們也都是有不同需求的,是需要投入很多人力去照顧的。如果遊客的體驗不好,反而砸了名聲。

另外,有時保留一些所謂的荒山,一些有自然植被,看起來亂亂的山,是有必要的。因為需要一定的生態多樣性。不用完全開發。

還有就是可以多用天然材料。比如用石子來休步行路。我在香港時常爬山,香港有很多郊野公園。在歐洲也有爬山。很多地方非常自然。大家既然離開城市,就是想要感受自然。

去年夏天在奧地利行山 hiking 時拍的。都是碎石路。陡的地方是用木頭加碎石做的台階。


推薦閱讀:

TAG:農業 | 創業項目 | 種植 | 養殖 | 現代農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