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匈帝國時期,上下奧地利的經濟是否落後于波希米亞?

看到有資料說奧匈帝國的重工業大多分布於捷克境內,「捷克製造」在當時的國際上赫赫有名,那麼奧匈帝國時期捷克的經濟是否比奧地利還發達?


謝邀。不過這個問題我不太理解。這裡的奧地利是今天奧地利共和國?還是上下奧地利兩個州?還是奧地利公國?到奧匈帝國的時代,捷克或者說波西米亞王國和奧地利一樣是內萊塔尼亞的一部分,也就是奧地利皇冠領土。這部分的重工業分布在波西米亞並不奇怪啊,因為礦產都在波西米亞。奧地利共和國即使在今天,四分之一的人口都在維也納。

奧地利本身是阿爾卑斯山的邦。這部分的鐵路修築難度都比其他部分來的大,發展工業自然也不容易。而在波西米亞地理環境和礦產資源都比奧地利條件優越。所以即使是日耳曼貴族也願意到波西米亞去投資。這並不難理解吧。

德意志的工業化和大部分地方的工業化一樣取決於礦產資源、地理環境、技術積累和資本。所以在引入鐵路以前魯爾工業區也是農業地帶,當地雖然有煤礦,但當地人只能靠驢運出來一點換點錢。當鐵路被引入德意志的時候它才驟然進步成為歐洲的重要工業區。而即使如此普魯士的首都和核心地帶的勃蘭登堡地區因為地主的控制依然沒有跟上時代的腳步,在西部工商業發達的時代,勃蘭登堡和柏林還是老柏林依然是一個小城市,1867年成立北德意志聯邦柏林才爆發性增長但人口也不足50萬。

相比之下奧地利的工業化更晚1880、1890年代才開始驟然進步,但是因為大君主國的向心力維也納城的規模和宏偉在1860年代是遠超柏林的。所以對奧地利地區來說,維也納這座城市太大了,吸納的財富人力和才智也太多了,再加上奧地利本身的高山環境也不適合於重工業的發展,所以奧匈帝國的資本更願意向其他地方投資。

還有一個重要因素是市場,哈布斯堡君主國的工業品最初向中歐銷售。進口英國商品也通過中歐,所以波西米亞有地理上的優越地位,積累了資本和人力還有技術。所以相對其他地方波西米亞有更多的發展工業的基礎。

雖然德意志帝國的統一讓中歐市場上奧匈帝國的工業品失去競爭力,只能轉而向巴爾幹發展,但是奧匈帝國政府的虛弱狀態又使得它無法有效的重新配置資源。帝國的工業化表現的生機勃勃但它更多的是社會自發的進步,一種面向亞得里亞海甚至向愛琴海挺進的工業配置顯然不可能把重工業都部署在波西米亞。但是帝國沒有足夠的力量去重新配置自己的工業如此而已。


在維也納會議後,哈布斯堡放棄了那些和本土不連接的領地,使得本土連成一片。在丟失北義大利之前,波西米亞王國和倫巴第-威尼斯王國是國內的賦稅主要來源地。以1836年維多利亞女皇登機作為起點,波西米亞此時擁有420萬人口,上下奧地利擁有240萬人口,波西米亞提供的稅收是上下奧地利的2倍。此時波西米亞的經濟情況已經好於上下奧地利。

等到1867年奧匈成立時,德國的興起,奧匈的工業化開始,此時的波西米亞擁有比上下奧地利更好的起點。 資源因素:波西米亞多煤鐵,利於發展鋼鐵工業(類似魯爾),地理因素:靠近德國的薩克森工業區和西里西亞工業區,能更好的獲得德國的資本投資(截止到一戰前,奧匈大部分工業由德法兩國投資,在波西米亞80%以上的工礦企業資本屬於德國),人力資源:波西米亞是奧匈境內人口最多的地區,而且整體文化水平僅次於上下奧地利,本身40%人口是日耳曼族,剩下60%捷克人也是高度日耳曼化,屬於帝國和皇室值得信賴的力量。

綜上,波西米亞的工業發展是天時地利人和的結果,再說說上下奧地利,1是人口不足,2是地形不行,除了維也納外,大部分地區都是山地,交通運輸困難,3是資源不足,缺乏煤鐵資源。


波西米亞媒鐵都有人口又多,寶地啊。來自一個維二玩家


按題主的思路,這裡的捷克和奧地利指的應該是波西米亞王國和奧地利大公國。

舉個不太恰當的例子,奧地利大公國相當於四川,西部大面積山地,維也納相當於四川的成都,蒂羅爾等山區相當於西康地區(青藏高原),波西米亞王國則是重慶了。

應該說波西米亞地區的人口和資源很多(尤其西里西亞),工業比奧地利大公國地區強,但論經濟就不一定了,畢竟還有維也納這個中歐第一城呢


謝不邀。
材料全部來自經濟史教授的講義。

5.1. THE HAPSBURGH EMPIRE

The place was poor in coal and iron and industries started mostly in the consumer goods sector: textiles, glass, paper; engineering started late, mainly in the Czeck lands.Industrial growth was slow and territorially very limited.

Railways were supported by the state.

A high level of protectionism, forcing trade to be mainly internal.The Empire copied the German mixed banking system and also cartelization.

The main reasons for the unsatisfactory performance of the Empire:

1.The deep territorial disequilibria---Austria proper, the Czeck and Hungary were also quite dynamic,but the rest of the empire was very backward and in certain cases culturally remote from the core of European culture.

2.Political conservatism---bureaucracy had too much power, enacted a common legislation that did not allow flexibility of application to places that had a different level of advancement and did not favour swift decisions.

從「Austria proper, the Czeck and Hungary were also quite dynamic,but the rest of the empire was very backward and in certain cases culturally remote from the core of European culture.」可以看出,奧地利當時的經濟發展水平優於捷克。


如果要按照這個問題回答,那就太簡單了,很明顯——是。
如果擴展一下,
神羅內部的諸侯一般都是公國、伯國之類的,捷克(波西米亞)是王國。
奧地利得到波西米亞統治權之前神羅皇帝一般由奧地利和或西米亞統治者擔任。
波西米亞從波蘭搶了西里西亞,7年戰爭普魯士冒著被滅的風險,打光了幾乎全國人力對抗法、奧、俄就是為了奪取西里西亞。
當年老佛爺怒宣全世界,換來八國聯軍——英美法德俄日意奧,這是當時資本主義世界的八強;一戰打完以後奧匈帝國碎了,當時資本主義世界八強裡面有捷克斯洛伐克,沒有奧地利。
二戰全面爆發前捷克被德國佔領時,據說捷克的坦克性能據說比德國的還好。
二戰以後布拉格之春什麼的事件大家都清楚,基本上是捷克在鐵幕下被玩殘了,跟其他東歐的窮光蛋不一樣,捷克當初人家是闊過的,顯然很清楚這種經濟上的差距,當然不甘於現狀了……


謝邀 不是專家,所以邀請了 @高林 他2周前有一針對一戰前奧匈的長文非常強大


推薦閱讀:

《毛澤東語錄》和《毛澤東選集》差距有多大?
對越反擊戰時存在 三光政策嗎?
為什麼我國部分抗日老兵晚景凄涼?外國老兵晚景如何?
中共在1944年國民黨慘敗於日寇的豫湘桂戰役之前,忽然軍隊異常調動。這是真的嗎?
如何看我日本同學「前人犯下的錯不應該由後人來承擔」的觀點?

TAG:歷史 | 歐洲歷史 | 世界歷史 | 奧地利帝國奧匈帝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