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台灣網友們是通過什麼知道知乎的?

感覺最近台灣網友增多,是我的錯覺嗎~
作為台灣網友的你是通過什麼知道知乎的?是什麼吸引各位註冊賬號的呢?

沒錯我就是搬板凳來聽故事的…


我是在上網找問題的答案的時候看到的。
  看了一下,其實很多人都是這樣的原因。以前在Google上面其實看不太到知乎的回答,也是最近一陣子才開始變多的,不知道是不是我的錯覺。可能是因為臺灣會去主動去找大陸網站的人不算多?
  不過雖說很多人是因為這樣找到知乎,然若只是看看回答,其實不用註冊帳號。而會註冊知乎帳號的人,多半是因為想常常逛這裡,把知乎的定位從本來只是「依附在搜尋引擎底下的不同回答」,轉變成「如同Facebook或PTT之流的社交和討論平台」。

我個人的理由不外乎是因為:


1、需要一個可以穩定獲取知識的平台。
  臺灣人會用谷歌,所以不會用百度;臺灣人曾用MSN或雅虎即時通,現在用FB,所以不用QQ;臺灣人曾用無名小站,現在用FB,所以不用微博;臺灣人用PTT,所以不用貼吧。
  然而,臺灣缺乏知乎這樣的深層的知識性平臺
  或者說,臺灣的網路討論文化其實是逐漸在沒落的。這個跟臺灣從09年FB大舉入侵,取代各種網站,但FB卻缺乏討論區所要的話題長期保存能力。而FB還又逐漸靠向公眾號模式,很不適合這種知識性的討論。或者說,FB本身就希望人們忘掉過去。有些人可能會提到「雅虎知識+」,不過其素質其實沒比百度知道好到哪去。
  即使各位如果常接觸到臺灣的人有聽說過PTT,但它隨著FB的出現,新一代的大學生懂得使用的已經不多了(約莫是從2011年入學的這屆為界)。缺乏活水,討論的品質也逐年下降,只有那些撕逼、辱罵,刻意炒作的回答還頗有生氣。
  相對而言,知乎雖然也是有很多品質不高的回答,但至少那些「乾貨」的數量還是很夠的。

2、認識更多不同方面不同領域願意切磋的人。
  臺灣真的太小。
  因為專業的不齊全,很多小專業在臺灣容易青黃不接;甚至是因為某些眾所周知的原因,很多東西在臺灣找不到人可以討論。相較之下,大多數的領域在知乎夠找到回答的同時,更重要的是他們願意同自己分享,願意跟自己作知識性的互動。
  如果沒有知乎這樣子的平台,一般人很難找到那些自己比較遠、比較不熟悉的領域的人,更何況跟那些人不熟悉的同時,突然去跟他們討論一些話題,也會讓他們感覺突兀。但到了知乎,大家都能夠認知到──自己就是來問問題、來分享答案、來討論的。

3、能夠分享。
  知乎可稱是一個知識分享的平臺。而知識分享,就是將「你知道,但別人不知道」的東西給說出來,而去閱讀那些「你不知道,但別人知道」的東西。
  有不少臺灣人在知乎上的回答多半會以跟臺灣有關的話題為主。因為大陸人對於臺灣的了解本來就比較少──於是在知乎眾當中,光是具備「臺灣人」這個身分,就足以具備不少「你知道,但別人不知道」的東西。所以對我們來說,雖然我們一開始可能沒那麼熟悉大陸的一些網路生態,但是我們卻有一些不需要太多知識門檻就能夠分享的東西。
  相對地,我們所碰到「你不知道,但別人知道」的東西也會比類似的大陸人要多些。衍伸出來的是,因為所受到的教育不同、觀點不同(例如,我們沒有那種唯物主義的史觀,而更多的像是從古代史學傳下來的那一套),所以在知乎上大多數的看法都跟我們會有微小的出入,而對我們可能就會是新奇的。

4、跳脫一個顯得井蛙的環境。
  我去過西伯利亞鐵路,每天晚上睡火車白天下車城市旅行的模式,我連過了兩個星期。我在臺灣幾乎可以跟每個人分享這檔事情,而他們對於西伯利亞鐵路到底長什麼樣子都不太清楚。很多臺灣人對於世界的認識並不多。或者說,對於不少臺灣人而言,好像只有日本韓國美國比較重要。當不少大馬人關注臺灣影視閱讀臺灣媒體的時候,反之臺灣卻沒什麼人知道大馬也是很多華人的。
  可以說臺灣人本身就是一個巨大的「同溫層」。但是這個同溫層卻非常的封閉,於是你總能看到很多顯得自卑、自大、排外的情緒,甚至這些有意無意的情緒會被炒作成是理所當然的。當然其實類似的那種缺陷在知乎也都能看到──但在這些東西之下,因為大陸的體量夠大,於是你至少還能看到,原來世界上的一大堆角落,你都能找到好幾篇遊記;很多你看不懂的新聞,也都已經有人幫你翻好中文了。這些東西谷歌上找其實很難找到啊。
  其實你可以看到,很多原因都是指向一件事情:這些東西在臺灣找不到,而只能夠在大陸找到。蘇童曾經說過,在香港,董啟章都得要靠他老婆養;在臺灣那些作家只能勉強餬口;但蘇童在大陸賣一點書就可以進帳不少,於是作家在大陸甚至變成一個頗有餘裕的群體。

5、因為他。
  應回答所需,我只好補充這一點。其實我是來到知乎才學會膜,之前僅止於耳聞,也不清楚原來在搞出大新聞之後這麼多年都還一直有人在膜。
  不過坦白說對於一個常常經過101前看到某輪子在那邊表演的人來說,是很想在他們前面膜一發的。每個人膜的理由其實不同,有的粉有的黑,有的只為新奇好玩。我估計是膜好玩的。在臺灣那種政治對立的環境下,你不可能找到這種粉與黑竟然做上同一件事情的政治行為,而也很難出現這樣一個人物能夠搞出這麼多的衍生含意。
  更何況,那三篇其實跳脫本身的政治環境,其實也是很有喜感的。某種程度上,正是因為臺灣人沒直接經歷過那些統治,不會直接切身感受到那時候的氣氛,於是對於這樣的東西就可以用更加娛樂性的角度來看。

------
  回應一下 @成為夏目@姚嘉萱等人提到知乎顯得戾氣的問題。
  坦白說臺灣也有不少很戾氣的地方,都見怪不怪了。我看到那些文字,其實不分臺灣或大陸的,我都難以認同,而下手重些的我也當然會覺得不大舒服。
  不過面對那樣的一群傢伙,無非就是要讓他們最後覺得他們根本沒有打到點上。(當然這不是百分之百有效的)所以面對戾氣也只能用無止盡的理性來面對,能說理的說點理,故意搗亂的就閉上眼睛別理他。
  同理,面對所謂「威權」也毋須硬著對槓,而更可以用一種娛樂性、遊戲性的方式來看待它(就像是膜蛤),因為這樣就代表完全不把它當一回事,那才是他們最不希望看到的。


我和高雄金城武一樣,也是無意間google到這邊的回答,然後就順便註冊了(???)。

我記得當時看到了有網站在介紹17歲少女創立神奇百貨,受到天使投資人千萬投資,估值上億。當下非常好奇她的故事,以及神奇百貨使用者的評價,於是馬上google了一下,搜尋到了知乎。

到這真的找到非常詳細的答案,神奇百貨從創立一直到近期暫停服務的各種報導丶消息,都被回答者們非常巨細靡遺地呈現,也讓我從更多元的角度更了解這項"事件"。

接下來搜尋了更多的問題,發現知乎真的是寶庫啊!各種知識丶各種領域都有非常詳細的解析丶辯論,於是突然就發現自己泡在這的時間越來越長了,有時候假日突然會發現一整天都在這邊看文章。

另外來到這想看看台灣相關話題在這邊的狀況,不過好像大多數提到台灣大家心情都不太好呀(′?ω?`),很多問題好像命題的當下就差不多可以知道他會得到怎樣的回應。

希望有機會也能解答各位的問題,與大家多多交流。( ?ω?)?


基本上就是一個尋找同類的過程,我對政治類話題開始有激烈反應,是在大腸花那時候,我是支持服貿的,明明是個有利的條約,有什麼好反對的? 但是那時候FB上鋪天蓋地的各種綠吱覺醒文,被搞煩了就去找偏藍的FB或是blog,找一些不綠的材料去撕逼。

立場接近的人本來就容易聚在一起,所以常常會在那些藍營的FB或是blog,看到大陸同胞的留言,其中有些人會轉貼一些有說服力的文章,點進去就又發現一個新天地,就這樣一路從占豪&>王孟源&>觀察者網&>天涯&>知乎連結過來。

註冊原因當然是因為這裡有,我喜歡的話題和內容,就算只是對認同的文章留言或是按讚,逛久了自然也會有想表達的想法。

魔獸電影上映那幾天,我幾乎天天上來看各種觀影心得跟cosplay~ XD


嗎的 是誰跟我說知乎也可以約炮的


一位山西太原的朋友在四年前招邀,覺得不錯,便就註冊。


在今年帝吧出征的時候潛入帝吧中央集團軍的fb社團,之後慢慢有看他們提起知乎,好奇就來看看了,感覺還滿不錯的,台灣比較沒有這種網站,幾乎都集中在ptt或巴哈這些地方


百度貼巴有人轉這的文
他轉的那回答本身就挺好
然後過來看原題和其他回答
順手就註冊了

台灣有在運營的類似問答網
只有YAHOO知識,特爛。

那個貼巴是一個國產漫畫火鳳燎原的
由於產品受眾的屬性
那邊就蠻多親中的台灣人

你們啊 整天看ptt還不就明擺著要去看那些逢中必反嗎
產品"受眾的屬性"就是那樣。

大學時我有玩一陣子星海爭霸2,起初台灣還有聯賽,隨著熱度過了,市場份額萎縮,台灣這邊就沒搞頭了,大陸一樣在萎縮,但台灣規模小而大陸相反,大陸即使份額萎縮由於人口規模大仍可維持一定程度的運營,到後來有持續在玩的台灣人,主要能看的星際中文直播就是黃旭東跟孫一峰的那個老男孩了。

產品不是只有主流產品,台灣規模就是這樣,鐵打不變,很多類似的小產品受眾和族群,理論上會早於主流更早往大陸靠攏,小川小河什麼時後匯成江海就不知道了。

乾死黃旭東


其實說起來也沒有什麼特別的,就是大學認識了從中國交換來的同學,和她聊天時知道的(不過她覺得知乎的品質沒有以前好了)後來自己實際看過以後,發現知乎上的確有很多個領域的專家會詳細的回答問題,算是課堂外一個學習的好管道吧!

但就像上面幾個回答也有提到的,每次提到台灣,不用看回答也猜得出來內容是什麼。我覺得這件事挺嚴重的,因為在其他領域都有很專業的人會回答問題,但就是台灣問題總是缺乏真實客觀的回答,我覺得這有兩個可能:一是真的懂的人不上知乎;二是其實中國沒多少人真的懂台灣。這兩點,尤其是後者,是非常危險的。

我想知乎這樣依賴群眾來回答問題的制度其實隱含了一個危機,就是當有人把錯誤的觀念講得像真的時,不一定有人可以出來糾正他。在一些比較多專家的領域,比如經濟學、材料力學之類的,如果有人亂講,會有人出來糾正他,讀者們也可以透過比較兩者的內容來找出誰說的比較像真的。但是當一個問題的回答只充斥著情緒性、不真實的言論時,讀者們也會相信,就像相信其他專業領域的專家們說的一樣。


知乎在台灣沒什麼名氣,大部分台灣人會知道大多是因為本來就已經常在接觸大陸的東西了。

不過我可能比較例外, 因為我有事在Quora 上知道的 (大致上就是外國版的知乎)


在想個問題,google一下然後看到這裡也有相關的問答,點進來看就順便註冊了,對有求知慾的人來說就像個圖書館,就像我大學在用的奇摩知識家一樣,現在應該叫雅虎知識家,很好促進交流的地方。


高中時期就常逛百度貼吧,酷市場一類的網站。也是因為這些網站在接觸到知乎的。

不知道有沒有人跟我是一樣的,當初google發表MD,我一個勁的找MD app,找著找著,我就在酷市場翻到了這貨。作為大陸的app,用了MD設計其實幾乎算是異類了。

然後再看評論,看到"逼乎"這個詞,才知道這原來就是大陸人常說的逼乎。。。好奇來看看,沒想到就留在這到現在了。。。


安安,打給厚,胎嘎厚
之所以認識知乎,也是完全不小心用google,google到的,老實說這裡的政治文跟ptt八卦版的
幾乎都很像,很多也是一直在噴,互相黑對方,不過八卦版會針對各個政治人物做批評,知乎
好像不能會被刪??知乎完勝ptt的地方就是可能在除了政治文以外的地方,比方說我都看科研或物理
的部分,因為中國人數多,所以會有很多人可以討論,比較熱鬧,大神的話,當然ptt跟知乎都有囉,總而言之,知乎撇除政治以外的文章,很多都不錯的啦


搜索google時,經常可以看到知乎的結果


長城外面都知道知乎偏右啊,剛好對路


無聊,上網找材料學的玩意

然後就搭上線了


我所知道的是,國民黨主席洪秀柱的臉書上曾有提到知乎某問題還是文章的鏈接,這類機會肯定會讓一些台灣人有看到知乎。

另外我也有留意台灣類似氛圍的網站,暫時還未發現,歡迎台灣朋友推薦幾個台灣網站給我,謝謝先。


因為男朋友是大陸人呀


從微博還是人人上看到,覺得是一個可以公開討論事的地方,覺得很好就過來了


關於這個問題是這樣的,那天我閑來無事,靈機一動,激動的找出我收藏多年的蒼老師.AVI,看著令人心曠神怡激情澎湃的畫面手不自覺的伸向了罪惡的深淵,哪知道一步長達120分鐘的片子看下來竟然還沒有絲毫釋放的感覺,於是我打開了神奇的百度搜索了這個Question,至此我人生的另知識的大門打開了,「知乎」這個神奇的網站,我癡迷的流覽著乎友的精彩回答,繼續我的罪惡之旅......,此刻言語已無法形容我狂放不羈的內心,我不得不用一首小倩的歌來表達我愉悅的心情:就在這一瞬間,才發現你就在我身邊......

好吧其實我是大陸人,來湊湊熱鬧,如果你們不服氣的話:來打我啊!!


大一時,對啥都蠻有興趣的,當時繫上繳作業是在主機上繳,用的是一支不知道誰寫的submit程式,在強烈好奇心的驅使下,我鑽了一層又一層,發現了他是用C呼叫script的程式。我找到了script隱藏的位置,然後搞懂裡面的運作。
然後發現。。。
這TM寫得太不安全太糟糕了,於是想了解一下嚴謹的OJ要怎麼搞,就找到這裡了...
之後陸陸續續也在這裡找到許多答案,尤其是關注了些程序員後,
總是能看到很多新奇的事物,偉哉知乎~~
我終於不是三無用戶了(逃


推薦閱讀:

怎樣才能系統地學習閩南語(台語)?
如何看待馬爾他騎士團可能成為台灣新邦交國的新聞?
台灣的線上消費及服務的發展如何?
淞滬會戰中為什麼要將日軍由北向南的進攻路線誘導為由東向西呢?
為什麼小米和紅米在台灣也會受歡迎?

TAG:知乎 | 台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