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科學而正確的去除色罩?

彩色負片眾所周知是有一層棕黃色色罩的,那麼應該如何正確的去除這個色罩。

--補充--
希望達到的效果如圖,如果沒記錯的話,這張是柯達NewPortra160的官方效果圖。 幾乎見不到任何偏色;色彩通透純凈。

--補充完畢--

過去試過幾種典型的方法:
1,將未曝光的片基的顏色當做色罩的顏色,在圖像中去除這個顏色, 可以使用自定義白平衡,或使用PS中「減去」之類的演算法。或反色後使用正片疊底之類的演算法,實際效果基本是一模一樣的。 問題在於 這樣出來的畫面仍然偏色。

2,在晴天戶外拍攝一張標準灰卡,將拍攝的內容作為色罩的顏色處理,處理方法與上一種情況相同。 這種方法偏色的程度不確定,有時候色彩會比上一種方法好,有時候與上一種方法差不多。

3,根據膠片三種顏色的曝光密度曲線 對於三種顏色密度的比例 計算出一個理論的補色,當做色罩處理。 這種方法的問題在於,不同曝光程度,色彩偏移是不同的,所以仍然無法很好的糾正偏色,有時候這種方法的效果異常的好,而有時候則較差。如圖:

《柯達E4051號文檔,Portra160膠片的一些資料》

所以我想知道一種膠片 究竟有沒有一個對應的 特別準確的去除色罩的標準的方法。

======================================================
補充:

發幾張自己校準的片子:

這是富士C200這張色彩看似正常,但仔細看暗部,全都是發紫的奇怪顏色.........

這是柯達EKTAR,這卷說是負片里超艷麗的,但實際也並沒有明顯感覺艷麗。

富士Xtra400,整體白色的儀器外殼全都怪怪的..........

這是LOMO800度... 整體有種怪異的土黃+綠,其實實際的場景很好看,是金色的。

=============
理想中我覺得底片應該是有鮮明個性 很容易分辨的:

E100VS


關於校色

校色環節是影響最終成片整體觀感的決定性因素,在所有的膠片數字化方案中都極其重要!務必嚴謹對待。

此校色法的思路是分別調整RGB三條通道以使膠片的高光暗部中間調均無偏色,因為是針對單張計算,不需要片頭片尾,無懼同卷底片因曝光量不同導致的密度不同造成的偏色,完美去除負片色罩。
此校色法適用於任何底片數字化方案獲得的未經處理的原片。

由翻拍得到的文件在ACDsee看圖軟體中打開是這樣的

用PS打開RAW,自動進入ACR

首先在鏡頭校正面板選擇配置文件校正微距頭的畸變

使用裁剪工具將底片上未曝光的片基裁乾淨(一定要裁剪乾淨,否則影響直方圖計算),可以看到色階利用率不高,動態範圍綽綽有餘

切換至曲線面板,選擇點曲線,將紅通道拉成反相曲線,並使曲線兩端與直方圖兩端對齊

綠通道同上

藍通道同上,此時觀察上方直方圖面板,可以看到直方圖兩端的紅綠藍基本重合,即高光與暗部無偏色

使用顏色取樣工具,吸取畫面中理應是中性灰的地方(如果一個拿不準是不是中性灰,就多吸幾個)

分別調整RGB三條曲線中輸出值在128處的錨點的輸入值,使取樣處的RGB等值,即還原中性灰,中間調不偏色

至此去色罩完成,得到了純凈的不含任何添加的色彩,可打開圖像進入PS基本面板

去色罩後的負片即可當作常規照片處理,按個人需求調整色彩和影調,通常微調一下反差效果就不錯

放大至100%,a7r2的4200w像素裁剪後依然讓135底片的細節相當可觀,右側路牌上的文字清晰可見,光這一點已經能讓很多底掃汗顏了吧

附一張使用電分滾筒掃描的135細節圖,不過爾爾

最終效果(機身Leica M6 TTL,鏡頭Carl Zeiss Planar T* 50mm F2 ZM,膠片Kodak ProImage 100)

更多膠片翻拍樣張可前往我LOFTER查看:翻拍 - Haosky
以及 @NoNo君 的LOFTER:膠片 - Chongnuo Ji

從網上下載了一張愛普生V700用1200dpi且開了HDR掃描的4*5頁片(來自 @徐一恩 的淘寶店木目館,中意他家的自動膠捲沖洗機很久了,來年搞一台),機身鏡頭未知,膠片是Kodak Ektar 100,這個型號以顆粒細小著稱,4*5十幾倍於135的面積,帶來的應該是成幾何倍數的細節,順便看一下掃描儀相較於數碼翻拍在使用了同樣的校色方法後到底有沒有色彩加成

PS打開這張TIFF,先裁剪掉多餘的片基(TIFF不會自動進入ACR)

調出ACR依次調整RGB曲線

使用顏色取樣吸管吸取中性灰取值,曲線錨點還原中間調,去色罩完成

回到PS基本面版再用曲線微調一下反差

放大100%看一下細節,拋開Ektar本身的顆粒細小,並沒有想像中成倍於135的細節優勢,這可是比120底片還大的4*5啊,小失望~

再看一下整體,很乾凈很正常,但沒有傳聞中的掃描儀一掃就毒德大學,普通的場景,尋常的色彩,一切看起來很平實,平實得就像是隨便一台畫質尚可的全幅數碼機拍出的效果。這是應當的,這是正常的,膠片的本來面目就是這麼回事。當然如果用哈蘇X5或者數碼接片翻拍的話細節肯定比這個好

附上拍攝者用自己的方法校色的成片

關於翻拍

翻拍是指使用數碼相機配合微距鏡頭拍攝底片的膠片數字化方案,相較於電分和掃描,更適合非商業化的數碼膠片雙修且對畫質有較高追求並有一定後期能力和色彩理論基礎的攝影發燒友。

從理論上分析:
翻拍的光源可採用專業底片觀片器,顯色指數有保障。

拍的動態範圍取決於數碼相機的動態範圍,如今在售的數碼相機達到13~14檔動態的比比皆是,再不濟的老佳能也起碼有11~12檔動態,絲毫不遜於光學密
度3.8D(11.4EV)的富士SP3000和4.0D(12EV)的愛普生V850之流,最頂級的哈蘇X5也就4.9D(14.7EV)。

拍的解析度取決於數碼相機的像素數,2400w像素已是主流,更有3600w、4200w及5000w像素的幾款全幅機可供選擇,翻拍135必然勝過富士
SP3000和尼康9000ED的最大輸出2000w像素,輕鬆壓榨出底片上的每一絲細節,當然單次翻拍120以上的畫幅時DPI因底片尺寸的變大而降
低,在不採用接片的前提下,掃描儀應對大尺寸底片還是有優勢的(很多老外接片翻拍120、4*5)。
翻拍的後期空間取決於RAW的後期空間,懂相機的人自然知曉RAW的好處,這裡不予贅述。

也許在哈蘇X5的16bit色深面前數碼相機14bit稍顯不足,但畫質的其它方面翻拍並沒有什麼短板甚至遠優於市面上絕大多數掃描儀,而本質上掃描儀也可
以理解為一台大型數碼相機因為其主要結構同樣是鏡頭和感光元件。至於掃描儀掃描的是否比數碼相機翻拍的結果更具膠片的韻味,其實不管是頂級掃描儀哈蘇X5
掃描的FFF還是數碼相機翻拍的RAW,都是要通過人工手動校色才能獲得正常色彩的,歸根結蒂,翻拍與掃描,是讓底片這個實物數字化的兩種渠道而已,殊途
同歸,機器只決定色彩還原是否準確,這一點時至今日的數碼相機難道不值得信任嗎?

只要操作得當,翻拍效果必然令人滿意,獲得很高的解析度和極佳的色彩的同時成本低廉(哈蘇X5售價15w人民幣)。

實操時需注意:
1.保證底片壓平
2.保證底片所在平面與數碼相機的感測器所在平面平行
3.保證鏡頭合焦在底片上

場景演示

翻拍機身:Sony ILCE-7RM2(a7r2)
翻拍鏡頭:Canon EF 100mm F2.8 Macro USM(佳能百微)
翻拍架:起鶴 QH-C082 翻拍台
翻拍光源:美達亮觀片器LP100N(經改造,拼接的雪弗板可方便快捷地壓平和抽拉底片)
iPhone水平儀APP:Clinometer
設置參數:感光度iso100,光圈F10,中心測光,白平衡針對未曝光的片基校準,自拍定時2秒,手動對焦在片基顆粒上。


1、負片是中間體,中間體,中間體。負片設計的最初目的就是用來製作照片的,不是用來當做最終媒介的。當然從【設計初衷】的角度來說,色罩應當是個定值,但實際情況不可能…所以不存在什麼正確方法。曝光不同的部分,你也知道色罩的「濃度」是不同的,也就談不上「整體」除去色罩


2、比較好的實踐辦法是將徹底曝光部分的負片的深色片基作為白色的基準進行校色,比用空白片基效果好。但我並不確定這是因為徹底曝光部分較好反應了該卷的沖洗狀況,還是其他原因。實踐來看確實好點。

------------------------------

國外有人提出一種辦法:
簡單來說就是通過捯飭CMY通道來「算出」不同彩色層所產生的色罩量,然後除去相應的部分,剩下的就是沒有色罩的RGB圖像。想法非常符合理論,但實際操作效果未知。
見:

Filmshooting forum ? View topic

建議你可以試試看,我就不翻譯了


確定掃描稿件是線性的存儲
調節色階即可,絕對夠用
我嘗試過數不清的方法,後來發現在raw狀態下(如哈蘇fff,銀快dng)僅用色階調節足夠。

不行的話,要麼是屏幕不準,要麼是眼睛色弱色盲。


負片沒有『標準』的顏色。所有的顏色都是人為校準的。有關如何校準負片的色彩可以自己閱讀《紐攝》中關於負片擴印的部分,很具體,很詳細。雖然沒有過多牽涉原理。

負片經過掃描以後,其實校色變得更自由了。正如題主用的那些辦法,還有樓上那些辦法。其實都是校準的方法。

題主在問題中提到了,為什麼照片看上去顏色校對了,但諸如『暗部』還是會有偏色。這其實也印證了題主貼出的負片曝光曲線。可以看見三種顏色曲線的趾部和肩部都不是線性的,反映在畫面中就是高光區域和暗部區域的各種偏色。不過這也就是不少人追求的所謂『膠片味道』吧?


@黃昊Haosky 的方法不錯,不過可以更簡單一些。

翻拍或者按正片(反轉片)掃描後,裁剪乾淨。command + i 反相,command + L 色階,點開選項,選擇增強每通道的對比度,勾選對齊中性中間調,確定即可。同樣如果需要可以使用吸管工具。


可以嘗試使用colorPerfect這個photoshop插件,裡面有colorNeg,用於將負片轉為正片。該插件包含了幾百種膠片預設,挺方便的。至於效果,感覺比我自己通過自定義白平衡的方法來的准。


推薦閱讀:

現代醫學對人的研究方向是對的嗎?
為什麼有南瓜冬瓜西瓜卻沒有北瓜??
環境科學主要學習那些內容?有什麼意義?就業形勢如何?
為什麼許多物理、數學公式中會出現三角函數?
《紅樓夢》中妙玉對於泡茶用水的講究有什麼科學依據嗎?

TAG:膠片 | 膠片攝影 | 科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