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國在跟中國人均GDP一樣的時候是怎麼樣的?

很多人說中國人素質低是因為窮,那麼歐美日也不是一夜暴富,他們也是經歷了逐步富裕的過程,那麼當他們曾經跟中國現在人均GDP一樣的時候,是不是群眾素質也跟中國現在一樣呢?


考慮通貨膨脹,2015的中國等於1990韓國,1970日本,1945-1950美國,參考http://gapminder.org,他有1800-2015的剔除通貨膨脹後人均gdp數據

以上是基於購買力平價,但因為時代不同,和2015購買力相同的人均gdp在1950年能夠買的物資質量和現代化程度肯定是有差距的,但不失為一個相對公平的標準。

最近做的中國人均名義gdp在世界人口中的排位,從1960-2021年,白色是中國那佔世界20%的人口比例,綠色是世界上比中國更富裕的人口,紅色是更貧窮的。縱向一格是世界10%人口,橫向一格是5年的時間跨度。1990年後中國穩步上升,2021預計要到top18%~38%

美國的世界5%人口

日本的

韓國的

很明顯,相應的時間點(考慮通貨膨脹,2015的中國等於1990韓國,1970日本,1945-1950美國),美國是最富裕的5%,日本韓國也是前10-15%,中國現在是25-45%。素質高低是比較出來的,所以即便是回溯到相應的收入均等的年代,美帝作為地球上最發達的5%,你依然會覺得報道中他們的人口綜合素質會好一些

--------------------------------------------------
--------------------------------------------------

以上都是成功國家,更新幾個正常水平國家,雖然跟題目不相關。。。

印度

墨西哥
大多數國家還是穩定不變的


只說日本吧

上世紀日本經濟開始高速增長的時候,很多日本人第一次走出國門旅遊,乾的其實都是今天中國遊客乾的事。例如一群人在飛機上大聲用日語聊天,睡不慣旅館裡的床把床單被子扯到地上睡地鋪,強行要求提供日式飲食。然後就是爆買,把街上商店裡看到的外國商品全買走。

但這些並不妨礙日本遊客在今天成為全世界最受歡迎的遊客群體之一。一方面是日本人特有的群體紀律性,一方面是日本人從上世紀60年代到今天,見識的國外事物已經太多,已經十分成熟了。除此之外,國外旅遊的熱情大大降低,甚至有一個只有日本人得的病叫「巴黎綜合征」。

而中國才剛吃飽飯多長時間呢?倉廩實而知禮節,中國人的素質不可能比日本人差,我們差只差在幾十年的經濟發展而已。


我查了下世界銀行發布的各國GDP走勢圖,老美人均GDP達到8000美元是1976年,日本是1978年,上個世紀70年代老美種族歧視嚴重,性解放運動高潮期,亂交、吸毒泛濫!道德敗壞之極!至於日本方面可以看部日本電影《永遠的三丁目的夕陽》系列,總共三部,雖然描寫的是日本1955年到1965年日本普通老百姓的生活,但很有代表性的,影片中描寫到那時候,河兩岸都是民戶。雖然大家可以利用電車來出行,但是馬路上幾乎沒有汽車,空蕩的街道上堆滿了瓦礫和垃圾,孩子們在其中穿梭玩耍,街上坑坑窪窪積滿雨水,蚊蠅很多,人們在街邊吃雪糕,手髒兮兮的也不去洗。賣魚的小販推著車來來往往,蒼蠅飛在魚間。發燒了的少年被送到醫院,醫生嫌棄他:「你得的說不定是傳染病。」沒有垃圾車來收家庭垃圾,居民們自己把垃圾裝進木筐里送到垃圾場,然後用人力拉車集中處理。政府沒有大卡車,就算有,坑坑窪窪的路面也沒法走。路面年久失修,下了雨就變成一個一個的水坑,車陷進去了,人們都視而不管,沒人願意幫助他人推車。那時候路邊排水溝很多,散發著刺鼻的惡臭。昭和35年(1960年)除了國道之外,硬化的道路僅僅有3%,下水道普及率也不過才10%,在發達國家中是最差的。孩子們都去街邊的小販那裡買便宜的和果子吃,但是很臟,整座城市充滿著不衛生。那時候人們已經不再為衣服不夠發愁,但是在飲食上,還深受著營養不良的苦痛。住宅又小又窄又破,但是電視之類的電器的普及還算達到了一流國家平均水準,大家也開始懂得享受尋樂。但是從娛樂場所中走出來就會發現,泥濘坑窪的道路落後了一世紀,天氣要是不好的話就斷水,路邊溝渠流著髒水、泥灰和糞尿,孩子沒有玩耍的場所,只能到大街上玩,每天都有孩子被車撞死的消息。

昭和30年社會陰暗面的事件層出不窮。殺人和強姦等兇惡犯罪年年增加,青老年的自殺率逐年增長。全國有50萬人以上的妓女,僅東京一城,完全失業的就高達50萬人。昭和30年代發生了森永奶粉砒霜中毒事件,許多嬰兒變成了畸形,傷心的父母索要賠償。昭和35-36年(1960-1961年)發生了小兒麻痹症流行事件,疫苗不夠,主婦們衝到厚生省討說法。這個時代還出現了一種「川崎病」,主要發生在4歲以下的嬰幼兒,癥狀是發急性高燒。煤炭市場不景氣,三池煤礦等一系列煤礦爭議勃發,很多人只好賣掉妻女。許多單親媽媽獨自帶著孩子,生活潦倒,女人們不得不去工作,但託兒所嚴重不足,無處寄託孩子。一系列的社會病態問題持續不斷。當時國家各地都在急劇地推進工業化(特別是化工產業),公害事件遍布全國,人們生產生活遭到嚴重的挑戰。

大阪的霧霾在昭和25年左右的時候,每年只有6天。但是到了昭和31年,每年有125天發生霧霾,大白天汽車如果不開除霧燈都無法出行。昭和35年,工廠將能源由煤炭改成了石油,霧霾天氣有所緩解,但是亞硝酸毒霧的濃度又變成了以往的幾倍的水準,那時候各大城市和一些中小工業城市的人們的健康,都深受重金屬污染、化學污染、尾氣和噪音污染等。水俁病、骨痛病、四日市公害事件等重大公害事件浮出水面。但是這些黑暗面,都被「經濟飛速增長」這個光鮮的巨浪給吞沒,一般的民眾根本就被隱瞞得嚴嚴實實。

日本上個世紀50年代-70年代發生的這些問題,是不是和我們近些年發生的事件一致,這都是一個經濟高速發展國家必經歷的過程,古人語,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我們以後也會變得越來越好的,當然前提是經濟不出問題!


大家跟著題設比較GDP曲線的同時,還是應該關心可支配收入對比
之前看到新聞大陸可支配收入佔GDP約三分之一,稅收外國投資者的收益等佔了更大的比重
而香港居民的可支配收入有GDP的約10X%

我拋塊磚頭就走


就吃飯的角度來講的話,按照gdp8000算上通貨膨脹的話,那應該是美國一戰差不多,只有美國人還算吃的比較飽……
不過歐洲列強也還好,大多數人也是吃得飽的,就是營養特別差而已。

不過對於富人來說,他們兩個地方吃的都很牛逼。


美國1970年正在屠殺和平示威的肯特州立大學學生。民主自由程度遠低於現在的中國


那時候,日韓的征地就是資本家坑蒙拐騙從農民手裡搶地、騙地,私人征地嘛,只需要逼迫、欺騙到戶主簽名就行了。而相對的,社會主義會有一個政府指導價,征地不能低過某個標準,征地也不是跟個人簽協議,而是要求全村2/3以上戶主同意。

恩,征地跟拆遷是不一樣的,這裡還是強調下。


前面說到中國日本遊客素質問題,我來評論一下。


儘管很多人說日本當年素質也差,但中國和日本的區別在於,日本人口遠比中國少,就算是中國人素質水平和日本一樣了,素質差的比例一樣了,中國出境遊客素質差的絕對人數還是會很高,給當地人的形象也絕對比不上日本。(日本遊客素質高被很多國家稱讚,還有一個原因就是,日本人的素質要比英國美國等西方老牌發達國家國民的素質還要高一個檔次)


用一個類比來說,就是中國遊客素質差的比例,和msl爆炸的比例是一樣的。你可以說16億msl,大多數人都是不爆炸的,但那幾個爆炸的就夠全世界受的了。中國遊客也是,人太多,有那麼幾個素質差的就把整體形象都給拉低了。(中國人為素質差遊客的辯護,也是和msl一個套路,說什麼大多數人都是好的,素質差的只是少數人。可問題是你出國旅行,對當地人來說,你的所作所為代表的就是中國人。知乎的風氣一直宣揚所有msl都是潛在極端的,可一到自己身上標準就全變了,又開始玩絕大多數和極少數那一套說辭)


還有一點就是,中國人總是瞧不起日本的紀律性,覺得日本社會太壓抑,抹殺人的個性。但問題就在於,中國海外遊客這麼多,如果做不到人人都像日本那樣整齊劃一,無數的素質差的小事件都會被放大無數倍。


美國就正好相反,美國人的所謂素質比日本人差遠了,但美國地廣人稀,人住的很分散,所以特別不明顯。


這個問題的想法很好。希望通過控制變數來探索發展中的中國人口素質較低是否只是因為經濟發展的不足。


如果按照題主的想法,比較同收入時期某些發達國家的國民素質和我國當下的國民素質,那麼可能大家差不太多嘛。也就可以證實上文所說「倉廩實而知禮節」有一定道理。


最高票答案更加嚴謹,考慮了通貨膨脹。並且認為題主所提出的控制變數不夠嚴謹,他認為題主只考慮了人均GDP,而沒有考慮人均GDP的排名的影響。高票答案考慮了報道的真實性、傾向性和主觀性。因為我們了解幾十年前的別國民情,不可能真實再現,那麼美國始終處於世界領先,會不會我們的了解有誤差呢?


這裡我比較想表達的問題是,題主想比較人均GDP相同時候的人口素質。那麼人口素質應該怎麼比較呢?人口素質這個詞本身的含義和我們總說的「中國人口素質低」中的人口素質的含義不盡相同。前者包括思想素質,文化素質,身體素質。後者指的是中國人的思想素質不夠高,文化素質也不足。若論身體素質,往往不在這個考慮之中。我揣測題主所要比較的應該是後者。 如果要比較文化素質和思想素質,那麼可能需要一些數據,比如說犯罪率,也有一些標準無法提供數據,比如說孝、義這些傳統美德是否深入人心?我們可以比較入學率、升學率、就業率等等,但是卻沒法比較為百姓的精神生活打出分數,進行比較。


一些答案里說的一些實例,表達出同GDP時期其他國家素質高與中國的也好,相近於中國的也好,都是通過有限個事例罷了。雖然這些有一定的參考價值,但是未免片面。不僅片面,就算同一個事情來比較吧,打個比方,每一百個A國人有50個有過在大街上吐痰的經歷,而B國只有40個,那麼這組數據很能說明問題嗎?我是否可以質疑是不是A國的空氣不好?呼吸道疾病發病率高?如何控制吐痰這個實驗的變數?


上面主要想說,人口素質的比較是非常困難的。得到的結果的可信度也可能不高。往下說,就算得到了人口素質的各個時期的數值,就真的能用嗎?明朝的時候歐洲進行了文藝復興,清朝的時候歐洲進行了工業革命,在文藝復興之前,人均GDP相同的時候,比較中外,恐怕還是古代的中國要好一些。這裡想說,就算保證人均GDP相同,也會有其他的不同條件,諸如習俗,氣候甚至是人種的不同。


所以我認為題主所提出的問題很難回答。有太多的干擾因素阻礙了這個實驗的進行,使結果的可信度大大降低。而且可以說作為半個歷史問題,干擾因素幾乎無法去除。


揣測這道題的本意,應當是對於「倉廩實而知禮節」提出質疑,進而思考:是不是有其他的因素造成了國民人口素質較低?


對於前者,筆者個人認為「倉廩實而知禮節」是有一定道理的。我們無法橫向比較的話那就縱向比較。和平年代人們的素質比戰亂年代好,康熙年間比崇禎年間好,當下比剛建國時期好。只不過現在網路的發達暴露出了素質較低的一部分人罷了。


對於後者,已經和題目離得有點遠。但是私以為要考慮人口密度、歷史進程等諸多問題。


題主的問題難以回答只是個人觀點。可能是因為本人才學不足才無法回答,拋磚引玉,希望和大家討論。


現在的600多美元能買iphone7,那時候多少錢都買不到,所以還要考慮歷史的進程


推薦閱讀:

在知乎上的外國人有哪些?感覺知乎怎麼樣?
中餐風靡世界嗎?
赴美學生、商業旅遊簽證期限延長,將會帶來哪些影響?
如何評價陽早、寒春夫婦?
怎麼樣才能通過美國簽證面簽?

TAG:美國 | 德國 | 世界 | 中國 | 國內生產總值GD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