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餐在外國到底是否真如傳說中那麼受歡迎?

經常在網上看到各種說法,說中餐在外國深受歡迎,外國人吃一次就愛得不得了云云。
但也有看到不同說法,說老外對中餐其實不感冒,國外受歡迎的中餐都是按外國人口味改良過的,給國人吃根本吃不下去,這說法似乎也有一些事實佐證(不少來華淘金的外援都只能專門預定西餐廚師)。
那中餐到底受不受外國人歡迎?有了解的來說說么?


在華人多的國外都市,畢竟很多中餐館的主顧主要還是華人,很多城市都有唐人街或者有中國旅行團帶隊光顧,自然不少生意,也在一定程度上表現出來是受歡迎的。那麼我來談談在奧地利梅爾克小城,遇見的唯一的一間中餐館,看下能否評斷中餐在外國到底是否受歡迎。

我想要先介紹下梅爾克這個城市,梅爾克是奧地利多瑙河畔的一個小城,因其有一個梅爾克修道院而出名,其行政區劃類似於國內的三線城市,這個城市更類似於小鎮,城市中心的人口僅有3000人,然而這個小鎮上僅有的中國人便是這間中國餐廳的老闆一家及其員工。

老闆告訴我們他們從小便在奧地利長大,生活近三十年,從小就開始使用德語,至於中文他們只能同家族裡的華人交流,所以很多通俗的詞語已經忘記,至於其孩子已經不識得中文了,只能簡單的中文交流。我很好奇在這樣的環境里中餐館怎麼能經營那麼久,便很好奇是不是有旅行團光顧他們生意,得到的回答是這樣的。

「梅爾克是這些年因為梅爾克教堂才陸續有旅行團」

「亞洲的華人旅行團很少」

「主要是日本、韓國。」

「我們在這裡生活三十年,也是這裡唯一一家中餐館,靠的全是當地人光顧」

我環視四周,確實除了我們幾個華人,並無亞洲面孔,並且座無缺席。老闆很健談,繼續聊起來。

「當地人對這間中餐館的定位更像是一個聊天的地方」

「晚上他們會點個菜,叫上啤酒慢慢喝」

對,這就是我們國內叫的清吧,看周圍的環境,與國外很多中餐館一樣除了紅燈籠中國字畫的亞洲元素外,桌面的餐具擺設已然是西餐擺設了,刀叉盤餐巾,也許這跟當地沒有華人客人有關。

「平時他們也會打包外賣走」

「這裡人很友好很客氣」

「點餐完後不會催促」

是的這裡的用餐環境很安靜,當地人三兩個圍坐,靜靜聊天,走時會對你微笑點頭,是很典型的友好的歐洲小鎮——熟人社會。

菜單跟大部分國外中餐廳一樣,菜色很雜,川菜,粵菜都有,對老外來說可能這些吃到肚子里都一樣,都是中國菜。上菜方式也跟西餐的一樣湯—前菜——主菜,只是湯換做一口碗的酸辣湯(不知道為什麼國外的中餐很喜歡喝酸辣湯),前菜就是簡單的中國小吃,我們點了炸雲吞,主菜就是一個炒菜+米飯。除了上菜的方式應當地人需求改良過,菜色也較國內地道的中餐有所改變,雖然是浙江人經營的餐廳,其實口味已經偏重了,而且重油。就好像KFC到了中國出了老北京雞肉卷和手握飯糰一樣,市場需求嘛。雖然我對中餐的要求較高,但是我中國胃的小夥伴吃到改良過的中餐還是很開心的。

直到我們聊完天走後,餐廳還是座無缺席,滿是當地人喝酒聊天。所以呢,歐洲人相較於其他移民程度較高的歐美國家比較堅持自己的本土文化,所以文化融合程度也很低,如果一個相對閉塞的歐洲小鎮都能那麼接受中餐廳,那麼我想中餐在國外一定程度上還是受歡迎的吧。


瀉藥。

至少在阿德萊德……是真的是真的是真的

中午飯點想要在位於CBD的中國城吃上東西是不可能的,所有中餐館都坐滿了捷足先登的本地人。想吃小籠包?寶貝,排隊吧~【排不死你】去吃同樣在CBD的洋快餐都比在中餐館排隊省時間好嗎!

而且北方人很可能是吃不慣的,不知道南方人怎麼樣,但是作為北方人的我每次去吃……卧槽這家好難吃!卧槽這家也好難吃!卧槽整條街都好難吃!……

迄今為止就一家我覺得能吃的,還不太招本地人待見。

可能也只有本地人喜歡吃那些難吃到讓我懷疑老闆國籍的中餐吧。冷漠


(不知道為什麼會被邀請....但也還是答一下吧)

沒有辦法說整個外國人這麼大一個群體對於中餐的喜愛程度,但還是可以分享一下我遇到的外國人他們對於中餐的那些事。


之前有參加過一個探索中國的項目,會招募到很多外國的志願者來體驗中國的文化,當時場地選在了西安古城。其中有兩個印尼妹子,一個印度小哥哥,一個德國小哥哥,兩個秘魯妹子,一個秘魯小哥哥

先說說印尼人,

來了中國之後,他們對於一道菜蜜汁喜歡.......

茄子燒豆角!!!


每次只要出去吃飯!必點!!!

兩個妹子一人一盤!!!

喜愛到什麼程度呢........


【他們把微信頭像換成了 茄子豆角】

甚至回國後自己操作了一盤.....替代品

這tm不是 豆角燒土豆嗎......

這是我這輩子第一次覺得 茄子燒豆角

原來 如此神聖.......

他們痴迷的第二道菜.....

拔絲土豆

只是偶然點了一道

結果.....這道菜


平均每30秒 轉回到他們面前


甚至吃的只剩黏在盤底的土豆渣和糖漿時.....

兩個妹子還在拿著勺子挖.....

最後............

勺子斷了....

接下來說說 與幾個外國友人吃中國菜的情景.....


不用懷疑.......


宛如來了一場「世界大戰」.......


心血來潮 想帶他們吃京味涮鍋


啪啪啪 點好了所有菜


很多羊肉(因為印度人不吃牛肉 印尼人不吃豬肉)


教了一下怎麼涮之後.....整個桌子便炸了

「Adam it"s okay?」
「Adam it"s okay?」
「Adam it"s okay?」

眼巴巴只能看著肉慢慢熟 而不能吃.....

等他們漸入佳境之後

戰爭才剛剛開始

這是爭奪戰.......

一桌人.......

全部站了起來 狠狠的夾住自己的肉.........

這是寶寶第一次 站著 吃火鍋....

眼看肉不多了 寶寶們 靈機一動

大家別動!讓我先嘗嘗熟了沒!!!

一口 還沒有在等一下!!

兩口 不行不行 還是有點生!!

三口 結束後 嗯 可以吃了!!!

嗯....這場中國美食爭奪戰


取得了完全的勝利


先說這麼多吧


外國朋友喜歡吃的中國美食

基本上都還是和自己本來的飲食習慣有關

有的外國人喜歡這一道

有的人外國人鍾愛那一道

但不管他們口味怎麼樣

我相信

都能在中國找到他們喜歡的那一道。


謝邀...
外國這個範圍太大了...只能說說北歐農村。
村裡兩家中餐館,賣的都是「本土化」後的中餐...我是覺得很難吃,各種deep fried各種糖醋和宮保...除有國內朋友來一定要吃中餐的,否則我很少去, 但是本地人吃得很開心,生意很火。

這邊中餐館點菜吃很貴,人均差不多要300人民幣,很多都是自助形式,差不多180到200人民幣一位,不含飲料。點菜的話也是按西餐的套路來上菜,先上個湯,再上主菜,最後還來個冰淇淋提拉米蘇什麼的當甜品...

不本地人的接受程度也不一樣,有一次帶了一票本地同事(差不多十三四個人)去村裡的中餐館,我跟後廚(原裝福建人)說你們就按自己吃飯時候的口味做... 結果有那麼三四個人表示「你給我們吃了什麼?!」尤其是有個清蒸魚被端上來時一半人都瘋了...「WTF?一整條魚啊!有眼睛啊,這我怎麼吃啊」 但有兩個去過中國的表示「挖,太棒了,這才是中餐」。

喜不喜歡也分人,不可能有一樣東西讓每個人都喜歡的...


常常把什麼「我為芝士瘋狂打call」「芝士就是力量」掛在嘴邊的,大概也就吃過那麼兩三種(馬蘇里拉、切達、帕爾馬)。真的叫他們嗑一個藍紋、山羊乳酪啥的(更噁心的就不寫了)估計能吐半天。

吃完小籠包感天動地以淚洗面的老外也不見得都能咽的下豬腦鴨血牛百葉。

所以我們中國人的中餐和老外喜歡的中餐本來就是兩種東西。從總體上講,不可否認東西方人的喜好當然有重疊的一部分,但更多的是因為文化歷史等因素產生的差異。

因為新奇淺嘗輒止叫做受歡迎,嘗試以後融入生活也叫做受歡迎。

中華復興引發的一系列文化潮流肯定在「純中餐」領域起到更好的推動作用,但要牛逼到讓老外吃一顆毛蛋哭著叫媽媽,可能還需要一些時間。。。


根據個人經歷來簡單談談:
Panda Express在北美流行的一塌糊塗,各大商場中各國主題菜色panda快餐用餐人數遠超其他國家菜色,然而大部分國人都不覺得panda算是中餐。

中國地大物博,每個地區都有其特色菜色,地區特色又有獨到的風味,這個火熱的中餐快餐僅僅只能代表北美人民心中喜歡的中餐。

換句話說,中餐在很多國家確實受歡迎,但是受歡迎的是迎合他們口味的中餐,一定意義上說和我們的中餐已經完全不一樣了。(左宗棠雞,牛,豬;蒙古雞,豬,牛,各種酸甜口亂炒亂搭配。)

相反,北美很多餐館,相對做的到地的川菜和粵菜(這兩個菜系在當地相對火一些)其實回頭客和主要顧客都是國人,那些土生土長的當地人一時間很難接受中餐特徵鮮明,風味各異的特色。

相對國人少的地區的中餐店,除了店主一家是華人外基本和中國沒什麼關係,做的飯都是偏向於亂炒酸甜口之類的東西,放在國內高要求標準的廚師眼中這些東西十有八九是要打回重做的,然而這些東西是迎合當地人的口味喜好的。

至於很多一口嘗到地地道道中餐的各國友人驚為天人的也很多,但是在大的消費環境和市場取捨下,市場上所受歡迎的中餐是panda express 這樣的快餐品牌,其和我們國內的中餐是有不小區別的。


讓我來回答還真是僭越了(笑)。


滯留東京也有了一年半載,身邊多少有些西洋人的朋友,不過畢竟並非專門,只能稍微談談自己的經驗,做為參考。


就從日本人開始說吧,日本人喜不喜歡中餐呢?就我自己的經驗,答案是是也不是。

如果隨便走進一間位於東京中餐餐館,十有八九那間餐館是華人廚師經營的,店員(或者通常是老闆娘)大概會以一口帶些口音的日語進行招呼。或是午間時段,店內會坐著許多單獨出外覓食的日本上班族,偶有一兩桌成群結伴相談甚歡的OL們、以及用著中文或者稍顯生澀的日語對話著留學生團體。並不時常,但不經意也會看到些西洋人,或者一般說老外,帶著閃閃發亮的眼神走進店中……


總體來說,對於中餐,或者說中華料理,在一定程度上,算是滲透進了現代日本的各個角落。談到日本的中華料理,「呵呵」,這樣想的人我想是大有人在。也難怪,日本的中餐是非常偏狹,基本上是和川菜畫上等號的。日本対中華料理的認識,基本上是從一位料理人,中日混血的陳 建一老師,將其父,川菜廚師陳健民先生的技藝發揚光大而有了現在日本的中華料理(當然,談到拉麵,那又是另一件事了)。

極端地來說,把日本的中餐和麻婆豆腐畫上等號,我想也不算太過分(笑)。


不過,從日本料理上來說吧。

傳統上,日料的師傅,基本上是不能吃大蒜的,理由是蒜頭會讓廚師的味覺麻痹,在日本的板前(也就是廚房),大蒜是絕對的違禁品。

所以。

對於老一輩的日本人,大蒜是非常異端的食材。大量使用蔥姜蒜的中餐料理,對於他們(也許一輩子就是吃著和食活過來的人們),蒜頭的「臭味」,那是完全無法接受的東西,除了噁心,也許甚麼也感覺不到。

補充一下,日本料理的追求的基本就是「旨み」,英文上一般用Umami來表示,基本上就是鮮味的意思。放在中餐里,粵菜在這方面是相當出色的,......但就我淺薄的了解上,至少川菜就不追求食本味與鮮味,雖然不能否認它的接受度是很高。但像一些沒用高湯只用雞精味精調過味的麵食料理,我們吃著也許味道挺不錯,但少了底層的高湯(想想日本的拉麵),對於外人,也許味道就不免淡薄。

中餐好吃嗎?対於我,我想當然好吃的。

但是並不是所有人,都能同樣的味覺感受去欣賞他。

在同樣的意義上,儘管並非實際的經驗,有對其讚不絕口的老外在的話,完全不能接受中餐的老外,我想同樣也是不少的。


雖然是題外話,自己認識的一個英國人,問他最喜歡的日本料理是甚麼的時候。

答案是麻婆豆腐(笑)。


讓一個四川人吃淮揚菜或者一個杭州人吃川菜他們吃不慣一樣,同一個國家對飲食都差別好大何況走出國門的飲食了。國外人對中餐的態度就像我們對西餐的態度一樣,偶爾跟朋友吃一下。


別說外國人,正宗的川菜大部分廣東人也不喜歡。喜不喜歡菜式肯定是跟當地口味掛鉤的。
美式中餐準確來說應該是,偏向美國口味的亞洲風味菜式。

平心而論,按照美國物價,熊貓快餐味道算是不錯的了,中國做得差的快餐不也遍地都是。拿自己精心做的一頓飯菜去叫板熊貓快餐那公平?怎麼不叫熊貓快餐的廚師來堂堂正正比試一把?


亞洲菜裡面,感覺東南亞菜(尤其是泰國菜), 日本料理跟韓國菜比中餐更受歡迎。而且很重要的是國外中餐廳很少有比較高檔的,大部分是快餐,服務人群也還是華人和留學生。在鬼佬裡面沒有那麼受歡迎。
去過很多國家,但是主要是生活在悉尼,我的一點感受。


我一個中國人討厭的中餐數量也不算少,所有的帶刺的魚,怎麼做我也不喜歡。
不喜歡米飯,覺得那是騙肚子的東西。


謝邀!
我有三個外國同事,兩個男南非人,一個女義大利人。其中一個南非同事非常非常喜歡吃我們的中國菜,每次都說這個菜amazing ,那個菜delicious ,然後自己也學會了做中國菜,然後有了一個大肚子。另外一個南非同事對中國菜感覺跟我們一般人差不多。還有一個義大利妹子是素食主義者,她那邊也是跟我們差不多的烹飪方法,鍋里放油,炒菜這種。她說中國菜味道挺好,就是太辣了。


大概和日料在國內的受歡迎程度差不多吧,有人喜歡有人覺得難吃


推薦閱讀:

老外燒得一手好中國菜是什麼體驗?
中國哪些有名的食物源於貧窮的記憶,即所謂「匱乏的博大」?
隔水燉盅和直接煮湯的區別在哪?什麼時候選擇隔水燉盅更好?
為什麼說客家菜以「咸香」著名?
是學川菜好還是學粵菜好?

TAG:烹飪 | 菜譜 | 國外 | 外國人 | 中餐 |